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是指对中成药的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疗效的最大化。
中成药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明显、温和安全、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中成药的药效成分复杂,药性多样,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概念、意义、管理原则、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概念中成药合理使用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及其病因病机,遵循中医药理论,科学合理地选用、配伍和应用中成药,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达到治疗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
中成药合理使用要求医生在诊疗中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确保中成药的安全性、疗效性和优势性。
二、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意义1.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体质类型进行综合施治,能够使中成药的疗效得到最大化,提高治疗效果。
2.减少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降低药物滥用率。
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管理可以杜绝滥用药物的情况,减少对患者健康的不良影响。
4.保护中药资源。
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避免浪费中药资源,保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合理使用中成药能够促进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结合,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中成药合理使用的管理原则1.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情、体质等方面进行个体化治疗,选用适合患者的中成药。
2.经验原则。
遵循中医药的经典理论和临床实践,根据中医药的理论进行中成药的合理选用和应用。
3.安全原则。
优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风险和药物相互作用。
4.综合原则。
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施治,治病的过程是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性的。
5.疗效原则。
临床应用中成药要追求治疗疾病的效果,确保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和缓解。
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原则
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原则中成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代表,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受欢迎。
然而,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在选择中成药的给药途径时,应遵循能口服给药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原则。
口服给药是最安全、最方便的途径,不仅易于吸收,而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在必要情况下,可选择肌内注射给药,但应避免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辨证用药辨证用药是中成药合理应用的核心原则。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证候进行治疗。
在选用中成药时,应根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例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应根据不同的证候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三、辨病用药辨病用药是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应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中成药。
例如,对于慢性胃炎,可根据其不同的证候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病,可选用具有降压作用的中成药。
需要注意的是,辨病用药必须以明确诊断为前提,对于一些西医疾病,如癌症等,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相应中成药进行辅助治疗。
四、注意事项在合理应用中成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剂量: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中成药,不可随意超量或减量。
对于一些需要调整剂量的中成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配伍:在联合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有些中成药之间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应避免同时使用。
如有疑问,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3.禁忌证: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禁忌证。
一些中成药可能不适用于某些人群或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
在使用中成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禁忌证和使用注意事项。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成药是指使用中草药为原料经加工和提取制成的药物,具有中草药的药性和药效。
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指在医疗实践中,根据中成药的特点和适应症,制定合理的临床应用规范,以确保中成药的安全有效性。
1.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中成药:不同的疾病需要选用不同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合的中成药。
2.临床应用应遵循证候论治原则:中医药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表现特点选择合适的中成药治疗。
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辩证施治。
3.对于多种病情可用多种中成药联合应用:一些疾病的治疗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多种中成药,以增强疗效,但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4.临床应用中成药应注意剂量的选择: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以及具体药物而定,过低的剂量可能无法达到疗效,过高的剂量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5.严格掌握用药禁忌和注意事项:一些中成药在一些特定的病情下是禁忌使用的,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
此外,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和禁忌症要有足够的了解,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危害。
6.长期用药应定期监测:长期用药的患者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监测,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7.科学评估和记录治疗效果:对临床应用的中成药治疗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记录,以便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总之,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基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综合性的临床应用规范,以达到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还应与西医药进行合理有效的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是指由中药原料炮制、提取或加工制成的制剂。
临床应用中,合理使用中成药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临床适应症明确原则临床医生在使用中成药前应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并明确中成药的适应症。
中成药具有广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症,但不同疾病或不同病情的患者对中成药的适应症可能各有差异。
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成药,避免滥用或误用。
二、个体化用药原则中成药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
不同人群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不同,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也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用药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剂型选择原则中成药的剂型多样,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膏剂等。
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剂型,以提高药物的便利性和患者的依从性。
例如,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可以选择易于咀嚼和吞咽的片剂或颗粒剂。
四、药物组方原则中成药的药性复杂多样,不同中成药之间存在相容性和配伍性问题。
在使用中成药时,医生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抵消或加强作用,并合理组方以增加治疗的综合效果。
五、临床观察评估原则在使用中成药期间,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及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停药或调整剂量,必要时进行其他治疗干预。
六、合理用药宣教原则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药物的用途、作用机制、用法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合理用药的意识。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成药,并及时报告服药期间的情况。
七、药物管理和记录原则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用药调整,并妥善保存患者的用药记录。
对于需要减量或停药的患者,医生应及时跟进并安排复查,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合理使用中成药是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中成药,也称为中药制剂,是指采用中药或中药材作为原料,经过适当的加工制备而成的制剂。
它具有中药成分的特性,也保留了现代药物制剂的规范和标准化操作。
中成药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在我国临床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临床应用1. 青霉素消炎片青霉素消炎片是一种使用链霉素作为原料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
它能够有效地杀死细菌,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但青霉素消炎片对某些细菌耐药性较强,因此在用药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2. 人丹人丹是一种以黄连、黄芩、龙胆草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急性肠胃炎等病症。
人丹副作用少,疗效确切,广泛受到患者的青睐。
3. 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以丹参、三七、甘草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
它具有活血化瘀、增加微循环、保护心肌等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
此外,复方丹参滴丸还能够改善脾胃功能,提高食欲,促进消化等。
4.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一种以熟地、枸杞子、山茱萸、茯苓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
它具有滋阴补肾、壮阳补益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早泄、阳痿不举等症状。
金匮肾气丸副作用少,可以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1.在使用中成药之前需要了解自身的体质和病情,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中成药不能作为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的手段。
3.在使用中成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4.患有重病或慢性病的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中成药在临床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尽管中成药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慎重,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中成药合理使用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疾病诊断和临床特征,合理选用中成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滥用的一种治疗原则。
为了指导临床实践中的中成药合理使用,制定了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
本文将从中成药的选用、剂量与疗程、联合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水平。
一、中成药的选用1.根据疾病诊断与临床特征选药。
中成药的选用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特征进行合理选择,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即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来选药。
例如,对于肝胆湿热型肝炎患者,可以选用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的中成药,如大黄、黄连等。
2.根据药物功效选药。
中成药的选择应根据其药物功效来进行,根据患者需要的药物作用,选择到合适的中成药。
例如,对于感冒患者,可选用抗病毒、解表散寒、宣肺开窍的中成药,如银翘解毒片等。
二、剂量与疗程的控制1.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病情确定剂量。
中成药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病情来确定,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注意减量或增量。
2.合理掌握疗程。
中成药的疗程应根据疾病的进展和病情的变化来确定,一般应遵循“及时、适量、适时”的原则,既要保证疗程的充分,又要避免无效的长期使用。
三、中成药的联合应用1.注意中成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中成药联合应用时,应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和相互干扰。
尤其是在使用有毒药物时,应避免与有相似作用或相同药代动力学的药物同时应用。
2.调配合理的中成药。
中成药联合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具有互补作用或协同作用的中成药进行调配。
例如,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可以联合应用降酸药和增加胃粘膜保护的中成药,如胃复安等。
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实施细则主要是为了提高中成药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成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滥用、不合理使用等。
因此,加强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的监控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中成药合理应用
生理盐水⑴,葡萄糖氯化钠⑵,四环素⑶,回苏灵⑷,红霉素⑸,10%葡萄糖酸钙⑹
患者和医生都要针对病证的特点,对证选用中成药, 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成药。
龙虎丸中巴豆霜、砒霜是主要成分,九分散中马钱子含量占处方总量1/4,应严格控制用量和服用时间,否则极易引起中毒。
者却加重病情。如咳嗽,由肺热引起就应选用清肺 所以,中成药的用量应以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而定。
生理盐水⑴,葡萄糖氯化钠⑵,四环素⑶,回、膏粱厚味等辛热助阳之品; 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因为乙醇是一种药酶诱导剂,能使肝脏药酶活性增强,使上述西药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药性下降。 ⑴~⑶颜色变深,即刻出现浑浊
如同为治疗感冒的感冒清热颗粒和桑菊感冒颗粒, ❖ 中成药之问的配伍禁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中成药合理应用文档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 1.辨证用药 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 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 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证”与“治”,《伤寒论》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是对中医临床 辨证论治精髓的高度概括。《内经》云:“合人形 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 之”。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而产生的,而 中医药理论之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所以,应用中成 药应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尤其应按辨证施治用 药,而不能简单地按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症,不经 辨证,盲目用药。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药械科:安汉荣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中成药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中成药的合理用药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了临床疗效降低,甚至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应用中成药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问题;一、辨证用药中成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它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才能有的放矢正确使用;辨证施治是中医药理论的根本,也是中医药理论精髓所在,因此中成药的应用必须以中医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指导,强化辨证用药,切不可仅以说明书上的适应证简单用药;对症强调阴阳五行、整体辨证、动态平衡,严格把握“证”这一机体对有害因素的反应状态,以药物最佳组合的“方”调节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以临床疗效作为用药的检验标准;以咳嗽咳痰为例,按辨证分型可分为痰热证、痰湿证、肺燥证、寒饮证,用药须辨证选药,才能取得满意疗效;再如感冒,有的是风热感冒,有的是风寒感冒,二者病种类型截然不同,若相反用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中医使用中成药是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的,与西医的"辩病论治"有着本质区别;中医用方必须综合疾病分型、人体差异、气候变化、药物功效等诸方面因素之后才能选择,所以往往会出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现象;例如同为呕吐,若因暑季着凉而致者,可选藿香正气散;若因食积内停者,可选用保和丸;若因脾胃虚弱者,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等;再如高血压、外耳道疖肿、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膀胱炎、带状疱疹等都是西医的不同系统的疾病,但若都属于中医肝胆湿热证时,则均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治疗;所以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必须以中医辩证为依据,不能按西医病名应用,更不能将某个中成药固定为治疗某种疾病的特效药;因为由于病人体质、性别、年龄的不同,对某人有效的方剂,对他人也可能无效;这就是中医强调的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辨证用药的治疗原则;二、中西药合用问题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发展,中西药合用的机会将不断增加,而中西药又是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医疗体系、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论基础和用药经验,中西药合用,自然要产生很多新问题,因此,了解中西药合同的利和弊是非常必要的;中成药与西药合理应用,可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如丹参注射液与山莨菪碱合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疗效十分满意;反之,如应用不当,会降低疗效,加重不良反应;如五味子、六味地黄丸、乌梅等与利福平同服,则加重利福平对肾脏的毒性;山楂冲剂与次碳酸铋和碳酸氢钠同服,药物失去疗效;含有碱性成分的中成药如痧气散、婴儿散、红灵散、通窍散等与左旋多巴同服时,因碱性成分在消化液中使相当部分的左旋多巴迅速降解,生成不可逆的无生物活性的黑色素,从而降低治疗作用;含有强心甙成分的中成药如罗布麻、万年青等在与地高辛、洋地黄等强心甙西药同服时,因药效累加,会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等严重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止咳定喘丸、通宣理肺丸等含麻黄碱的中成药与降压药优降宁、胍乙啶合用,可引起高血压危象;一中成药与西药合用的有利方面1.增强疗效:在中西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把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各自取长补短、将中西医药熔为一炉,合理联用,往往能取得比单用西药或单用中成药更满意的效果;例如,中成药板蓝根冲剂与西药磺胺增效剂合用,抗菌消炎作用明显增强;对扁桃体炎的疗效比单用板蓝根冲剂或磺胺增效剂好;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西药,同中成药灵芝冲剂合用,不仅可提高抗结核药的疗效,还可使结核菌较不容易产生耐药性;中成药解毒消炎丸可使西药异烟肼治疗淋巴结核的疗效显着增加;2.减少不良反应:5-氟脲密啶和环磷酰胺是常用的抗肿瘤西药,即使制成注射剂应用,也常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若制成口服制剂,则胃肠道反应更重;经研究,加入中药海螵蛸、白及保护胃粘膜,将上述中西药合在一起,即使制成片剂口服,患者也容易接受;又加:激素疗法有引起脸部上身躯干部发胖和毛发增多的副作用,可通过中医辨证加服中成药如福建减肥茶来消除或减轻;二中成药与西药合用的主要弊病1.产生配伍禁忌:一是形成难溶性物质,影响吸收,降低疗效;如铁、镁、钙、铅等金属离子能同四环素、土霉素等四环素族抗生素生成难溶性络合物,影响四环家族抗生素的吸收,从而降低西药的疗效;含上述金属离子的中成药很多,仅含钙的中成药为例,就有牛黄解毒丸片、牛黄清胃丸、牛黄上清丸、黄连上清丸、骨折挫伤散、凉膈散、利胆排石片、六一散、益元散、乌贝散、木香槟榔丸、二母宁嗽丸、蛤蚧定喘丸等,不胜枚举;二是产生有毒化合物,如含朱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九、六神九、六应丸、梅花点舌丸、仁丹、七珍九、七厘散、紫雪、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否则会产生溴化汞、碘化汞之类有毒汞盐沉淀,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三是酸碱中和,影响疗效;酸性的中成药,如大山楂丸、脉安冲剂等同碱性西药,如氨茶碱、胃舒平、碳酸氢钠等合用,则两者疗效均下降;四是生物效应的拮抗,如清宁丸、四清丸等含大黄用于泻下的中成药,若与新霉素、土霉素等西至同服,则因肠道细菌被抗菌素抑制,影响了大黄的致泻作用需肠道菌参与;犀羚解毒片、六神丸、六应丸、小儿化毒散、五粒回春丹等含犀角、珍珠的中成药,如与黄连素同服,因犀角、珍珠丸含有的蛋白质及其水解生成的多种氨基酸,同黄连素有桔抗作用,被此影响疗效;鹿胎膏、鹿茸精等含鹿茸的中成药,与胰岛素、优降糖、降糖灵等西药降糖药合用,由于鹿茸含糖皮质激素样物质,会使血糖上升,抵消降血糖药的部分降糖作用;五是因酶促作用降低药效,如虎骨木瓜酒、国公酒等药酒含有乙醇,若同鲁米那、苯妥英钠、安乃近、胰岛素、降糖灵等西药同服,因乙醇是一种药酶诱导剂,能增强肝脏药酶活性,使上述西药在体内代谢加快,半衰期缩短,从而显着地降低疗效;六是因酶抑作用增加毒副反应,加大活络丸、九分散、半夏露冲剂等含麻黄的中成药,若同痢特灵、优降宁、苯乙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西药合用,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口服后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介质不被酶破坏而贮存于神经末梢中,麻黄中的麻黄碱可促使被贮存于神经末梢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严重时可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七是因其它生物效应引起不良反应,如含甘草、鹿茸的中成药同阿司匹林合用,阿司匹林对胃粘膜有刺激,而甘草、鹿茸合糖皮质激素.可使胃酸分泌增多,又能减少胃钻液分泌,降低胃肠抵抗力,从而诱发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当然,中成药和西药同用的问题绝不止以上所述;限于目前对中西药之间的配伍问题,无论从理论性质的角度、药效学的角度或临床角度去研究、总结,做得都很不够,对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亟待深入研究;2.干扰疾病证型,妨碍辨证施治:原属中医气虚血瘀型患者,因血压高,西医给予地巴唑、菸酸、维脑路通之类的血管扩张药治疗,服药后出现面部潮红、灼热的症状;此时若去看中医,很象"肝阳上亢"型,如误按"肝阳上亢"治疗就不妥当;针对上述中西药合用的弊病,从理论上讲有可能,但实际上是否有那么严重相互作用的药物的浓度是否足够产生有毒成分的量是否达到能引起不良反应的程度等等,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三、正确掌握服药时间正确的服药时间是药效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中成药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服药时间,只有适时服药,才能发挥其最大治疗作用,否则疗效会降低,甚至无效;本草纲目中也有如下记述:“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具有补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散结消肿之功效的中成药,应晨服用,而具有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镇静安神,安痉息风作用的中成药,则应傍晚服用;临床上常用的胃痛宁、三九胃泰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及表面性溃疡的中成药,该药只有在饭前服用,才能中和胃酸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若饭后服用,疗效大为减弱,甚至无效;总的说来,给药时间的确定,应根据病情的需要,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具体说来,可参考以下分别对待:1.无特殊规定的一般;服药一日量分2-3次,于早、晚或早、中、晚饭后小时各服一次;2.补益药:一般补益药宜饭前服,以利吸收;补阴药宜晚上一次服,可提高疗效;3.危急重症用药:应及时给药,为保证药力持续发挥,将所需药量酌情分次给予;4:解表药:及时给予,以免病邪由表入里;如病情许可,发汗解表药于中午以前阳分时间约1l时给予,可顺应阳气升浮,有助药物驱邪除病的好处;5.镇静安眠药:唾前1-2小时给予;6.涩精止遗药:早、晚各一次给予;7.截疟药:发作前3-5小时给予;8.峻下逐水药:清晨空腹给予;9.泻药药:遵"日晡人气收降"的理论,入夜睡前给予;但病情重者,不可泥此,当随病情酌定给药时间;10.止泻药:及时给予,按时再服,泻止停服;11.润肠通便药:空腹或半空腹服,以利清除肠胃积滞;12.驱虫药: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给予;13.生津润燥、清署解热药:不拘时顿服;14.咽喉疾患药:不拘时多次频服,缓缓咽下,使药液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迅速奏效;15;祛痰药:饭前服,使药物刺激胃粘膜,间接促使支气管分泌增加,从页稀释痰液,便于排痰;16.平喘药: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给药,才能使药物起效制喘;17.健胃药:用于开胃的宜饭前服;用于消食导滞的宜饭后服;18.制酸药:饭前服,以减少胃酸并增强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19.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以缓和对胃枯膜的刺激;20.涌吐药:宜清晨、午前服;21.个别特殊服法的药,遵医嘱给药,如龟龄集,以早饭前2小时服,日服一次;四、注意服药的禁与忌服药禁忌,是指人们在长期用药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有的药并非人人可用,如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麝香风湿膏、701镇痛膏等,均含芳香走窜的药物,孕妇应禁用,否则易致流产;有些毒性较大的中成药还会造成胎儿畸形和死胎等;二是忌口,即注意食物对疾病和药物的影响;古有“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之记载;胃寒者服中成药物时忌食寒凉食物,胃热者服清热药物时忌食辛辣食物,胃酸者禁食醋,水肿者应低盐饮食;正常掌握服用中成药的禁忌,可以避免疗效降低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注意证候禁忌每种中成药都有特有的功效和一定的适用范围,主治相应的病证,因此临床用药都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如安宫牛黄丸,功能.清热解毒;豁痰开窍,属于凉开宣窍醒神救急之品,主治中风、热厥、小儿急惊风证,用于心肝有热,风痰阻窍所致高热烦躁,面赤气粗,舌绛脉数,两拳紧握,牙关紧闭的热闭神昏证,若见面青身凉,苔白脉迟,属于寒闭神昏者,当用苏合香丸以温开宣窍,则当禁用本药;再如二陈丸、二冬青、清气化痰丸、三子养亲丸都是治疗咳嗽有痰的中成药,由于功效不同,主治各异,二陈丸以燥湿化痰为功,主治色白成块,湿痰咳嗽;二冬膏养阴润肺,主治干咳痰粘,燥痰咳嗽;清气化痰丸清热化痰,主治痰黄粘稠,热痰咳嗽;三子养亲丸温肺化痪,主治吐痰清稀,寒痰停饮咳嗽,各有专攻.不能混淆;因此临床医生要坚持严守病机,审因论治,辨证用药,注意证侯禁忌,十分必要;二注意妊娠禁忌某些药物因损害胎元或对孕妇有不良作用,属于妊娠用药禁忌的范围;根据中成药对孕妇不良反应程度的不同,有禁用、忌用慎用之别;这些中成药大多具有通经祛痰、行气破滞、泻下逐水等作用,为数很多,必须引起重视;妊娠禁用的中成药有:牛黄解毒片丸、木瓜丸、丁公藤风湿药酒禁内服,可外擦患处,但忌擦腹部、小金丸、小活络丸、开胸顺气丸、木香槟榔丸、化症回生片、玉真散、失笑散、七厘散、九气拈痛丸、九分散、大黄庶虫丸、再造丸、当归龙荟丸、红灵散、苏合香九、阿魏化痞膏、纯阳正气丸、冠心苏合丸、紫雪丹、活血止痛散、益母草膏、跌打丸、跌打活血散、痛经丸、暖脐膏、鳖甲煎丸等;妊娠忌用的中成药有:三黄片、牛黄清胃丸、大活络丸、云南白药、梅花点舌丹、控涎丸、紫金锭、礞石滚痰丸等;妊娠慎用的中成药有:黄连上清丸、凉膈散、祛风舒筋丸、三妙丸、万氏牛黄清心丸、万应锭、女金丸、天麻丸、五虎散、牛黄上清丸、分清五淋丸、龙胆泻肝丸、伤湿止痛膏、安宫牛黄丸散、防风通圣丸、妇科分清丸、沉香化气丸、鸡血藤膏、清胃黄连丸、舒肝丸、舒筋活络酒、附子理中丸等;凡属禁用的药物不能用;属忌用的药物,原则上也不能用;属慎用的药物,以不用为好,但若有必要,可依<内经>"有故无损,亦无损也"的原则,根据孕妇的具体病情,酌情使用;若因特殊需要对孕妇使用妊娠禁忌药时,应加强观察和护理,以防万一出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三注意饮食禁忌中成药使用后有时必须忌食某些食物;以免药物与食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属通常所说的忌口"的一个部分;如服用含人参的中成药人参健脾丸、人参养荣丸等不宜吃萝卜;服用含铁的中成药磁朱丸、脑立清、紫雪丹不宜喝茶,吃柿子;另外,为了避免食物影响中成药的疗效,服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丸、清瘟解毒丸、清热泻火类中成药如牛黄上清丸、凉隔散应避免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如辣椒、姜、葱、韭菜、油条、焦溜肉;服用祛寒类中成药如附子理中丸不宜吃寒凉的食物如西瓜、冷饮;即不宜吃与中成药性质相反的食物;当然,若吃与所用中成药性质相顺应的食物如服清热解毒药的同时又吃西瓜,对药性的发挥和疾病的治疗有利,但也不宜吃得过多,以免矫枉过正,也不利;四注意配伍禁忌中药在复方配伍应用中,有些药物应避免配合使用,以免降低和破坏药效,或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具体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即:半夏、瓜萎包括瓜萎皮、萎仁、天花粉、贝母包括浙贝母、川贝母、白蔹、白及反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天雄、侧子;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人参、党参、太子参、丹参、玄参、沙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反藜芦;十九畏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狠毒最怕密伦僧;已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一见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滥炙熔莫相依;五、重视中成药的副作用人们通常认为中成药无副作用,其实不然;常言道,是药三分毒,特别是一些中成药服用时间过长,服用剂量过大,副作用就更明显;易引起过敏反应的常用中成药有:云南白药、牛黄解毒丸、羚翘解毒丸、六神丸、板蓝根等,轻者出现皮肤瘙痒、固定性红斑等;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上消化道出血和内脏损害;含有朱砂的中成药如活络丸、冰硼散、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冠心苏合丸等,长期服用可出现慢性汞中毒症状: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蛋白尿、甲状腺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心、肝、肾及脑中毒;黑锡丹是治疗哮喘的中成药,内含青铅,若长期大量服用将会引起慢性铅中毒;在众多的药品面前,如何正确选择较适合于病情的中成药呢要严格遵循“六因治宜的原则”;一、因人制宜:应分清年龄、性别及体质因素,如性情急躁者,多以胸痛为主,可选用活血化瘀为主的药品,如心可舒、山海丹等;体质虚弱者,多用扶正宁心类药物,如心元胶囊等;二、因地制宜:根据地形气候差异,适当选药;如北方偏寒,心宝,含鹿茸、附子、肉桂等温燥之品比较适宜用;而南方偏于温湿之地,心元胶囊、参麦液比较适宜用;三、因时制宜:根据四季气候特点,结合人体与药性的差异选药,如夏季心胶痛发作,宜用通脉的药物、速效救心丸等,而金泽冠心胶囊则四季可应用;四、因病制宜:冠心病常合并有其它疾病,要尽量选用“一专多能”的药品,如合并高血压、中风时,可选用脑心通及银杏天宝等;五、因证制宜:中医历来注重辨证与辨病结合,病分证型,证有差异,可医生指导下,按证选药,如气阴两虚型,宜用滋心阴及补气口服液等;六、因药治宜:要选择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而且剂型适宜的;如遇急重症时,选用针剂或速效制剂,如参麦针、复方丹参滴丸等;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点:1不要随意间断用药,尤其是隐性冠心病者,即使无症状,也要坚持服药;2在心绞痛发作期,以治“标”为主,在无痛期,应以治“本”为主,切忌久服活血通脉作用较强的药物如复方丹参片等;3调节情绪,合理饮食,不宜某些对药物疗效有影响的食物,如服含有人参者,忌食茶叶、萝卜等,以免影响疗效;4需注意中西药合用的禁忌;如阿司匹林不能与鹿茸、甘草及其制剂同时服用;5用药切忌重复、杂乱;同类型的药只选用一至两种,不可“大包围”,否则,有害无利;。
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原则
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原则
中成药是指使用中草药制成的药物,它们在临床使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适应症明确:中成药应根据临床需要,在具备明确的适应症的情况下使用。
使用中成药应符合医学规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行判断。
2. 个体化应用:中成药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进行个体化选择。
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3. 合理用药原则:中成药使用时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即按照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和疗程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避免过度使用药物或长期大量使用,防止药物中毒或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
4. 临床经验指导:中成药的应用需要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指导。
医生应根据自身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科学的选择和用药指导,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5. 与西药的合理联用:中成药在临床上常与西药联合使用,应注意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合理搭配。
避免重复用药或药物相互干扰,确保药物疗效最大化。
6. 遵循药物监管政策: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应符合相关药物监管政策和法规,确保药物的质量安全。
同时,医生在开具中成药
处方时应注明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以方便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总之,临床使用中成药需要遵循适应症明确、个体化应用、合理用药、临床经验指导、与西药的合理联用和遵循药物监管政策等原则,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中成药是指由多种中草药经制备、加工而成的药物。
作为传统中医药的一部分,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药理学、病例分析以及有效性与安全性三个方面论述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一、药理学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药效。
首先,中成药具有广谱的药理作用。
传统中药常常采用多药联合治疗的方式,以增加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例如,一些含有黄连的中成药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达到抗菌作用。
此外,中成药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炎、抗氧化、保护器官等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
其次,中成药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
相比于化学药物,中成药的毒副作用较低。
这是因为中成药多为植物原料制备而成,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与人体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此外,中成药在制剂过程中通常采用煎煮等传统工艺,能够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最后,中成药的药效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许多中成药具有缓释或持续释放的特点,能够延长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增加疗效。
这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二、病例分析以下是一则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病例分析。
患者李某,34岁,女性,近期出现乏力、胸闷、短气等症状。
经医院检查发现心脏功能正常,被诊断为情绪失控引起的神经衰弱。
医生为其开了一周的西药治疗,但症状并未缓解。
之后,医生根据中医辨证,为其调理气血不足和心脾不和的问题,开了一种含有人参、黄芪、当归等药材的中成药。
患者服用几天后症状明显好转,连续服用两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这个病例表明,中成药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尤其是对于一些功能失调、机体内调节失衡的疾病,中成药能够通过调整机体内环境来达到治疗目的。
三、有效性与安全性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不仅需要关注其有效性,还需要考虑其安全性。
一方面,中成药的有效性需要经过科学的研究验证。
目前,一些中成药已经通过了临床试验和药理学研究,证明其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一些中成药在治疗肝炎、肺部感染等疾病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是指由中药提取物或中药与其他适宜药物配伍而成的药物制剂,具有中药特色和西药功效。
在临床实践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然而,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至关重要,不能随意滥用或误用。
本文将就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一、中成药的用药原则1. 综合斟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不同的中成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疾病,不能一概而论。
2. 合理搭配:中成药多为复方制剂,不同药物之间有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关系,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遵循医嘱,不可随意更改或混合使用。
3. 精准用药: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进行用药,不能擅自增减或延长用药时间。
特别是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应慎重使用。
二、中成药的应用范围中成药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疗效,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感冒发热、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风湿关节炎等。
中成药常被用于辅助治疗,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
但需注意,对于一些重症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中成药并非首选,应慎重选择或遵医嘱使用。
三、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 制造商:购买中成药时,应选择正规药店购买,注意查看包装、说明书、生产日期等信息,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2. 用药过程:用药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不良、头晕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或停药。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更应慎重使用。
3. 连续用药:中成药具有温和的疗效,但长期大剂量使用易导致药物依赖性和药物性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应避免长期连续使用。
四、中成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中成药在与化学合成药物同时使用时,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或至少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同时,要注意避免中成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免影响疗效。
五、中成药的临床研究和监测中成药的疗效机制复杂,临床疗效取决于药物成分、剂型、用量等多个因素。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汇总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汇总【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汇总】1.引言介绍中成药的概念、历史及其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2.中成药的分类描述中成药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3.中成药的临床应用领域3.1 呼吸系统疾病根据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3.2 消化系统疾病根据消化系统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3.3 心血管系统疾病根据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3.4 神经系统疾病根据神经系统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3.5 泌尿系统疾病根据泌尿系统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3.6 妇科疾病根据妇科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3.7 皮肤科疾病根据皮肤科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3.8 其他疾病根据其他疾病的种类,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治疗原理和疗效评价。
4.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4.1 不良反应常见的中成药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4.2 禁忌症禁忌使用中成药的情况。
5.中成药的用法与用量详细介绍中成药的用法、用量和常见规范。
6.中成药的质量控制6.1 药材质量控制描述中成药所使用的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6.2 中成药制剂质量控制描述中成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7.临床合理应用的指导原则7.1 个体化治疗强调中成药的个体化治疗原则。
7.2 综合分析强调综合分析病情、病因和治疗原则。
7.3 注意合用禁忌提醒医生注意中成药的合用和禁忌情况。
7.4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强调医生要了解中成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附件】列出本文涉及到的附件,如研究报告、临床试验结果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列出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相应的注释,便于读者理解。
中成药学-第3章-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二)控制使用总量
➢ 含毒性成分,如砷、汞、斑蝥、马钱子等, ➢ 严格控制剂量,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持续使用
二、用法
(一)内服法
➢直接送服:露剂、合剂、乳剂、酒剂、酊剂、糖浆剂、口服液等液体制剂 ➢温开水送服:丸剂、散剂、胶囊剂、片剂等固体制剂 ➢沸水泡汁,代茶饮:茶剂、饮剂 ➢调糊、含化、烊化、吸入、鼻饲等
肢体或全身麻木,眩晕头痛、瞳孔缩小或放大
2.循环系统的表现:强心苷、皂苷、乌头生物碱、山豆根生物碱 、黄酮、蟾酥等
心悸、胸闷、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律不齐等
3.呼吸系统的表现 :生物碱、氰苷、硫化砷等
呼吸急促、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呼吸麻痹
三、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
4.消化系统的表现:生物碱、益母草碱、强心苷、班蝥素等
二、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一)药物自身因素
成分复杂、致敏性物质
(二)个体差异
过敏体质、耐受性差(儿童、老人、妊娠期)
(三)药物使用因素
➢ 配伍不当:十八反、十九畏、中成药+西药配伍不当等 ➢ 疗程不当:含毒性成分蓄积中毒(雄黄、朱砂、马钱子等)
三、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
(一)皮肤症状 荨麻疹、药疹、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二)全身症状 1.神经系统的表现:强心苷、皂苷、生物碱等
一、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界定
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1)必须是合格药品。 (2)必须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 (3)必须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反应。 (4)必须是有害的反应。
一、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辅以其他辅料制成的具有一定药效的药品。
中成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和信任。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深入,我们发现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执业药师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提高认识。
首先,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应当充分考虑到药物的适应症。
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适应症,对于病情不同的患者,应当选择适合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此外,还应当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中成药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
其次,中成药的剂量使用也是临床合理使用的重要方面。
执业药师需要对中成药的剂量范围进行了解和掌握,严格按照剂量要求进行配药。
对于不同的患者,应当根据其体质和病情进行相应的调整,避免过量或者不足导致药物疗效的影响。
此外,中成药的使用时间也应当得到合理控制。
有些药物需要长期使用,而有些药物则只能短期使用,否则可能会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执业药师需要对中成药的使用时间进行严密的监控和管理,确保药物的使用不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还应当遵循相关的临床指南和规范。
近年来,我国针对中成药的临床使用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和规范,执业药师应当学习并遵从这些指导意见,进行规范的药物选用和使用。
同时,执业药师还需要密切关注有关中成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中成药的应用水平。
最后,执业药师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过程中还应当与医师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
执业药师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史,与医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确保中成药的使用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同时,还应当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药品说明和用药指导,以便患者正确使用中成药,并追踪用药效果,及时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执业药师在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他们需要在不断学习和提高中成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准确判断疾病的性质及患者的病情,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中成药,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和药品说明。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说明书中常用术语 • 忌用
• 避免使用或最好不用。有些患者在服 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引起明显的副作用。
21
说明书中常用术语 • 忌用
• 但当病情需要不得不使用某些忌用药物 时,应当寻找药理作用类似但不良反应 较小的其它药品代替。
• 若非用不可时,则须同时应用能对抗或 减弱其副作用的药品,将不安全因素减 到最低限度。
中成药分类
17.祛痰剂: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 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 18.止咳平喘剂:清肺止咳、温肺止咳、 补肺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 喘、补肺平喘、纳气平喘。 19.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健脾消食。 20.杀虫剂:驱虫止痛、杀虫止痒。
中成药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 药品名称不规范
概念、 及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药品分类管理制
度。我国第一批非处方药西药为23类165个品种,中成药 有160个品种。 年,我国自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分类管理以来,共公 布了4610种非处方药,其中70%以上是中成药。 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102个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纳 入其中,中成药比例约占总数的1/3。 年,在中国已上市约 23,000多个药品中,有15,000多 个为中成药。 年,为了加强对中成药的管理,颁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
中益气丸、补中益气颗粒、苁蓉益肾颗粒、 通天口服液 口服。
中成药的剂型和分类
中成药的剂型
(一)固体制剂—固体剂型是中成 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 用方便。
中成药的剂型
中成药的剂型
(二)半固体剂型
中成药的剂型
(三)液体制剂
中成药的剂型
(四)气体剂型 气雾剂
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
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
一、中成药的安全性与使用原则1.中成药安全性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
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
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1)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2)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多种类型,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
(3)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注意药物过敏史。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2024)
引言概述中成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本文将继续探讨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包括对中成药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介绍,以及对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中成药的定义和特点1.1中成药的概念和历史渊源1.2中成药与西药的区别1.3中成药的治疗原理和作用机制1.4中成药的特点和优势二、中成药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2.1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中成药应用2.1.1中成药在感冒和咳嗽中的应用2.1.2中成药在哮喘和支气管炎中的应用2.1.3中成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2.2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中成药应用2.2.1中成药在消化不良和胃炎中的应用2.2.2中成药在胃溃疡和胃痛中的应用2.2.3中成药在肠道感染和腹泻中的应用2.3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中成药应用2.3.1中成药在高血压和心绞痛中的应用2.3.2中成药在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2.3.3中成药在冠心病和动脉硬化中的应用2.4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中成药应用2.4.1中成药在头痛和失眠中的应用2.4.2中成药在抑郁症和焦虑症中的应用2.4.3中成药在中风和神经炎中的应用2.5免疫系统疾病中的中成药应用2.5.1中成药在风湿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2.5.2中成药在过敏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中的应用2.5.3中成药在肿瘤和艾滋病中的应用三、中成药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3.1中成药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3.1.1中成药在小儿消化不良中的应用3.1.2中成药在小儿感冒和哮喘中的应用3.1.3中成药在小儿湿疹和腹泻中的应用3.2中成药在老年人疾病中的应用3.2.1中成药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3.2.2中成药在老年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中的应用3.2.3中成药在老年骨质疏松和失眠中的应用3.3中成药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的应用3.3.1中成药在妊娠呕吐和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3.3.2中成药在妊娠高血压和妊娠期感染中的应用3.3.3中成药在哺乳期乳腺炎和产后抑郁中的应用四、中成药的疗效评价和安全性探讨4.1中成药的评价指标和方法4.2中成药的疗效评价和证据支持4.3中成药的安全性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4.4中成药的合理用药和副作用预防五、中成药的现代研究和进展5.1中成药在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5.2中成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5.3中成药的新药开发和临床转化研究5.4中成药的国际化和多中心临床研究5.5中成药在综合医院和社区医疗中的应用总结中成药作为中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儿科作为一个特殊的医学领域,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更为细致和严谨的处理。
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临床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合理使用中成药对于儿童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就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
一、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是用于治疗发热、口渴、咽喉红肿等症状的药物,适用于儿童感冒、咽炎等疾病。
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等因素来合理选用药物种类和剂量。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理气活血类中成药理气活血类中成药适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疾病,如感冒后久咳不愈、痰多难咯等症状。
在给儿童使用此类药物时,要注意调整剂量,避免过度刺激儿童的肠胃功能。
此外,有些药物可能会对儿童的肝肾功能产生影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滋阴补益类中成药滋阴补益类中成药是用于治疗体弱、营养不良、消瘦等症状的药物,适用于儿童生长发育不良、体质虚弱等情况。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药效、剂量和频次,以免过度滋补导致不适或药物反应。
四、化湿利水类中成药化湿利水类中成药适用于治疗湿邪所致的水肿、腹泻、尿频等症状,适用于儿童湿温病、泄泻等疾病。
在给儿童使用此类药物时,需结合患儿的年龄、体质、病史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必要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安神理气类中成药安神理气类中成药适用于儿童精神紧张、易怒、多梦、失眠等症状,具有平肝息风、安神益智的功效。
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用药的时间、频次和剂量,避免过度镇静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在给儿童使用中成药时,除了注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外,还需要结合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个性化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家长和医护人员要定期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儿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中成药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中成药的品种繁多,剂量复杂,在临床使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就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谈点粗浅看法。
中成药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中成药的品种繁多,剂量复杂,在临床使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就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谈点粗浅看法。
1 辨证论治是指导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基础
临床中不按照辨证论治的特点而滥用中成药的现象很普遍。
如不辨明属风寒还是风热是实证还是虚证,用羚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治疗一切感冒发热;不辨是风寒咳嗽还是风热咳嗽,用蛇胆川贝液、复方川贝精片或川贝止咳糖浆、润肺膏等治疗各种咳嗽症。
此种用药方法,有时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贻误病情,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和对症治疗,以提高中成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 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问题
2.1 中成药与西药合用可增强疗效例如金匮肾气丸与强的松同用,可增强治疗肾炎的疗效,有利于消除尿蛋白与水肿,而且能降低强的松的副作用。
对于此种配伍,应认真总结经验,予以推广。
2.2 中成药与西药不合理配伍,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例如临床中与四环素同用的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片中的石膏含有钙,易与四环素的成分形成络合物而降低溶解度: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大山楂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与氨茶碱、胃舒平、碳酸氢钠等同用,二者合用酸碱中和而降低疗效。
婴儿散与磺胺类药(如复方新诺明)二者合用,作用降低;山楂丸、保和丸与复方新诺明同用,山楂丸、保和丸中含的维生素C、枸橼酸、苹果酸、酒石酸等可酸化尿液,使乙酰化的磺胺不易溶解,析出结晶深集在尿道外,轻则可引起结晶尿,重则导致血尿。
临床上须伴服等剂量的碳酸氢钠,以克服上述毒副作用。
中西药联用涉及药理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各科,是具有很大潜力的研究课题,因此应在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中西药联用的规律和药物间的相互关系,使中西药配伍规范化、科学化。
3 中成药的服用时间和方法是确保疗效的重要环节
目前,中成药的服法简单,多是不拘情况一律早晚温开水送服,
少见特殊医嘱。
如服用某些滋补药时,用姜、枣水煎取汤送服中成药,生姜与大枣同用,能调补脾胃,增加食欲,促进吸收,又可增强滋补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及妇女血虚经闭和产后诸证时,用黄酒或白酒为引,借酒性辛热,温通经络、发散风寒;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治肾阴亏虚证时,用淡盐汤送服,取盐的咸味而引药入肾;服用润肺止咳或润肠通便药时,用蜂蜜调水服用中成药,利用蜂蜜的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之功效。
姜枣等引经药是中医不可缺少的要药,在中药汤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提高中成药的疗效,临床使用中成药时,不可忽视其独特的药用价值。
中成药的用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针对目前某些“方对,症符,药不灵”的现象,建议加强对中成药服法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以期更合理地使用中成药,充分发挥中成药的疗效。
4 患者盲目购药和不准确用量带来的危害
按国家药品不良监测中心透露,现在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人逐年增加,这是由于不少患者仅凭听闻、看广告就盲目的用药,追求“高、精、尖”,“洋而全”,致使重复用药、多种用药的现象比较普遍,给患者本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损害。
例如,临床上小儿常用的中成药,一般都具有疗效可靠,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在家中经常贮存一些以备急用,然而,有些家长对某些中成药的主要成分、药性功能、适用范围、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还误认为“中成药比西药安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以致应用不当,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
例如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对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和口腔溃疡、齿龈炎及目赤肿痛、大便干燥等症,疗效颇为显著,然而不少家长认为,它是专门用于解毒的,殊不知,滥用或应用不当,照样会引起中毒反应。
据报道,有一男婴足月出生第5天,其母亲听说牛黄解毒片能“泻火”、“解胎毒”,便擅自每天给婴儿一粒,当连续服用至5粒时,婴儿突然出现严重吐泻,且表现为嗜睡、拒奶、气急、面色发灰而脱水、酸中毒。
又如有一女患者自述患感冒后,自己到药店买了几种中成药同时服用,而且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剂量,如复方大青叶片说明书中注明用量一次3片,该患者一次服用7片,
最终因过量服用药物导致全身皮肤瘙痒,久治不愈。
由此可见,当前重视和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知识教育尤为重要。
总之,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应是多环节的,忽视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因而我们当前的迫切任务就是深入研究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使其应用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