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共34张PPT)
记叙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 读中所占的份额较大(11-13分), 所考察的知识点及相关能力也比较 集中。
(2)中考选题全部出自课外选文。
记叙文文体知识储备:
• 记叙的要素 • 记叙的线索 • 记叙的顺序 • 记叙的人称
• 表达方式 • 描写方法 • 修辞方法 • 写作手法 • 语言特点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考点:要点概括类 ①摘抄法:抓文段的中心句。
②组合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 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概括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 联合段意
(4)自述法。适用于讲了许多事物的语段概括 ,概括时应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提取 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答题格式:
1、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 理,动作,语言)的描写方法,
2、抓住……人物的……进行描写,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
(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品 质,刻画了……的人形象)。
• 解答“归纳人物性格”题,需要注意:
• 分析人物性格,一定要全面完整。
• 一定要结合具体事情,不可架空分 析。
基本格式
回答清楚(……时间、……地 点)……人,做……事+结果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结果
二: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类型:(1) 人(2) 物(3) 事(4)时 (5)地 (6) 情
找线索的方法: ①看标题; ②找与主旨相关的反复出现的某个或某类
词语、事物;
③开头; (4)寻抒情、议论句 (5)以时间为线,或以人物活动为线, 或以情感为线,或以事物为线。
广东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三章(第13部分)课件
长流》)
①母亲一听,跟我急. 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②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 切. 地对我说……
返回目录
例5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2015
年广东省中考《集中营的课堂》)
①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 惊.,着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②聪明的谢达. 急. 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 一. 怔. ……
考标题的含义和妙处)
欣赏文中的表现手法。(2011年简答题——简析文中的伏笔手法;
2012年简答题——简析文中的对照手法;2013年选择题——A选项考
查铺垫;2014年简答题——简析文段中的对照手法)
返回目录
分析开头、中间或结尾段落的作用或妙处。(2014年考查结局的妙
处;202X年考查中间段落的作用;202X年考查中间段落的作用;
顺叙:按照事物产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者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 提到文章的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的发展顺序进行叙 述的方法。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 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例 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插叙一般出现在文章中间,且结构鲜 明)。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 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作者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 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体现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返形回目录
等;202X年《与母亲相守50天》涉及的是“在疫情中感悟亲情”,体现
了“家国情怀”的主题。
返回目录
2 题型特点
共有4小题。2012年与2013年第1小题为选择题,从2014年到202X年,题 型有所改变,第1小题变为表格题,主要考查学生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 主要内容的能力。后面3道为简答题。202X年第1题则改为内容分析的简答题。 202X、202X年第1小题又沿用以前的表格题。202X年第1小题改为归纳事情的简 答题。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第一章:词语理解与运用1.1 教学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
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1.2 教学内容重点词语的释义与运用。
词语的搭配与辨析。
1.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词语。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三:通过例句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词语。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句子理解与运用2.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
能够正确运用各种句子进行表达。
2.2 教学内容句子的类型与结构。
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2.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类型。
步骤二:讲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句子。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3.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文言文。
3.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
3.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文言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文言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4.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现代文。
4.2 教学内容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现代文的理解与分析。
4.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现代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现代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作文写作技巧与训练5.1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5.2 教学内容作文的写作技巧。
作文的训练与修改。
5.3 教学步骤步骤一:讲解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要点。
步骤二: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步骤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指导。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二.表达方式1.记叙2.议论3.抒情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推断想象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师版)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推断想象时间:授课人:班级:课型:专题复习课教学目标:1、参考广州中考“推断想象”考点,总结解题思路。
2、能运用解题思路灵活答题。
教学过程问题一:是什么明确概念:推断想象,是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进行的一种有限制的、有隐含条件的推断想象。
问题二:怎么考【2007年】19、(2)请根据下面的情景发挥想象,以铺主的身份写一句赞美车子的话。
(3分)(《骆驼祥子》)要求:配合铺主的其中一个动作,不少于8个字。
(铺主)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
【2009年】20、你从尤丽娅的“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的回应中,看出小说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4分)(《柔弱的人》)【2011年】20、“我”的童年生活可以从“我”与三个小男孩的交往中反映出来。
请从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归纳概括“我”童年生活的状况。
(5分)(《童年》)【2013年】20、阅读故事,离不开想象。
请你以老人的身份,把“老人跟店主耳语了几句”中“耳语”的内容写出来。
(4分)(《猫人》)【2014年】21、文中说“不少人从它旁边经过,走过去看看,想了想,摇摇头,又走了”,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人,会怎样想呢?请展开想象,写出你当时的心理活动,不超过60字。
(4分)(《一块烫石头》)以上题型大致可分成哪些类别?概括类,描写类问题三:怎么答活动一【2011年】20.“我”的童年生活可以从“我”与三个小男孩的交往中反映出来。
请从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归纳概述“我”童年生活的状况。
(5分)(《童年》)划线句①我喜欢他们那么有趣、快乐、和睦地玩我没有见过的各种游戏,喜欢他们相互关心,划线句②我想,他们一定要用石子扔我,便赶快下树,拾了好多石子,把几个口袋都塞满,划线句③“你们会挨打吗?”我问。
【参考答案】“我”的童年生活单调、乏味,长期生活在粗野缺乏教养环境中,经常挨打。
(5分。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5分。
复习课语文教案初中
复习课语文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包括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
2. 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古诗文阅读复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古诗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句子。
2. 学生通过练习题,检测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古诗文阅读技巧。
三、现代文阅读复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篇文章,让学生快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通过练习题,检测自己对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现代文阅读技巧。
四、写作复习(15分钟)1. 教师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写作技巧和要点。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撰写一篇短文或日记。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五、口语表达复习(10分钟)1. 教师组织一个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 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练习表达清晰、连贯、有条理的能力。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鼓励。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复习效果。
3. 定期进行语文测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以上是一份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本文教学目标是通过读标题、提出疑问、回答疑问和模式答题等步骤,让学生学会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中心。
在第一步中,学生需要读标题,提出疑问;在第二步中,学生需要回答谁忽略了什么这个问题,找出文章的中心;在第三步中,学生需要按照答题模式回答问题。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做到准确、规范、全面的答题。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母亲忽略了孩子坚信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信心。
耀武扬威”不能删掉,因为它是修饰紫罗兰的形容词,用来描述它在夕阳下的美丽景象。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光,美丽极了。
孩子坐在椅子里,凝视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夕阳的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加美丽。
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绿色的小瓜苗。
几天前,孩子在吃西瓜时无意中把西瓜籽吐进了花盆中,没想到它们居然生长出了瓜苗。
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孩子兴奋地说着,满眼的憧憬。
母亲走过来,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告诉她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XXX给他吃。
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母亲皱了皱眉头,告诉孩子这些瓜苗不可能长成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但随后又笑了,眼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听了,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孩子则继续注视着花盆中的瓜苗,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5.请你对文章进行改写,使之更加简洁明了。
孩子回家后发现花盆里的瓜苗不见了,只剩下一株紫罗兰。
母亲解释说她拔掉了,因为瓜苗会影响紫罗兰的生长。
孩子很失望,但仍然关注着花盆里的紫罗兰。
他想过要把它拔掉,但最终没有。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幅画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
老师给他满分,母亲也很高兴。
故事以夕阳的美景结尾,表达了孩子的愉快心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2)现代文阅读【第16课时】紧扣文本,揣摩情感(18页)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紧扣文本,揣摩情感
⑥我常常虚构父亲, 直到我在二十岁以后才第一次见到他的 照片:苍白,瘦削。那时他才四十岁,然而已病入膏肓。从他明 亮而有神的眼中, 我分明看出了一种坚强有力的人生意志, 而这, 绝不仅仅是他身体的信号。这是他扎根大地,在大地上流浪所赢 得的最为宝贵的赐予。 父亲当过兵, 打过仗, 最后是以复员老兵、 木匠、民间艺人的身份流浪于白山黑水之间。他拉一手好二胡, 画一手好画,常常跑到野台戏班子里凑数。 ⑦“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我不能不感谢那块 土地, 那块嫩江边上, 对我, 对它的子民永远放射着光芒的土地。 嫩江和它所流经的土地、 田畴、 草甸, 以及乡言土语, 风俗习惯, 无不对我放射着灿烂的生命光华。我的一切是它赐予,我岂能不 感谢?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紧扣文本,揣摩情感
⑧久久不去的冬天,坚韧活着的树木,在这看似酷寒难耐之 地, 人的性格也被陶铸得粗犷而豪放。 但不是所有的性格都如此, 父亲身上所具有的艺术气质,还是或多或少地传给了我,这也算 是对粗犷而失之细的一种补救吧。 ⑨大自然永远不会单调,精神故乡,无时不在四季的轮换中 找寻那趣味盎然的记忆。 当我在人生的苦旅中, 感到郁闷、 压抑、 徘徊无主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我的精神支柱在故乡,在大自然, 在以我父亲为代表的乡民身上。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紧扣文本,揣摩情感
[解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带着问题阅读 文章,很容易发现相关语句。如第④段“但渐渐地,我长大了,在心 中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追寻——寻找父亲。不只是寻找生身之父,更是 一种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其中包含两种原因。再如,第 ⑤段“寻找不只是想念家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更是一种绵延无期 的对精神故乡的强烈渴望” ,也揭示了寻找的原因。 [答案] 为了一种身份的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想念家乡 亲人,想念故园风物;一种对精神故乡的强烈渴望。 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4 分) 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 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 .. 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作 语言标志 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换句话说……
诠 作用 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释
特征 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并逐一说明。
分
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首先……
语言标志
类
其次……再次……、表序数的词。
别 作用 使事物关系、特征明了,让人印象深刻。
特征 通过描绘事物形状、外貌的方法表现事物的特征。
方法指导
考向 2 信息筛选与概括 (2015·随州 19 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互联网+”的哪
随州设问 些方面内容?请分条列举。 (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19 题)“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 匠的一个缩影。”请从本文中找出并归纳中国古亭是如何讲 究意匠的。
全国设问 知识提示: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 就是加工手段。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表概数
十几、几十、左右、一两个……
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
于说明对象和作者风格的不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也是多
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
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考点 1 信息提取、筛选与整合 考向 1 信息把握(辨析)
随州设问 (2015·随州 18 题)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方法 指导
[相关知识详见 P152“文体知识梳理”中的“五、说明文的语言特 点”]
专题六 实用类文本阅读 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三——实用性阅
读与交流 [注:随州近几年未单独考查说明文]
一、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
按对 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象分 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
中考语文复习讲义精品课件 第4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材料一用新闻报道《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的 原因及要求。 B.材料二采用列图表的方法说明了光明中学初三学生使用手机对视力影 响最大。 C.材料三表明,法国明确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一律禁止在校 内外使用手机。 D.从相关阅读材料可以发现,意大利、法国对学生的手机管理比中国要 求更严格。
③在主题上,较集中。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 如 2021 年江西中考语文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三则材料从“嫦娥 五号”“北斗系统”和“神舟飞船”三个角度体现了中国对人类航 天事业的巨大贡献。 特点 ④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气息,引导考生关注 社会热点,体现阅读与生活紧密相连联的特点。如 2021 年湖南湘潭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脱贫攻坚”、江苏“老人和数字化生活”、北 京“智慧城市”等。
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类型
(选自《长沙晚报》,有改动)
▪ 材料三 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的基本 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控 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从长远来看,保障 国家粮食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我 们需要有一批从事农业科技尤其是粮食种植 方面的专家。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抓起,鼓 励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投入到农业科技的学习 与研究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抓在中国人手中”。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由材料一“教育部办 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及《通知》的具 体内容,材料二关于“初三学生使用手机的不良影响”的调查统计图,材料三 “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禁止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的国家……甚至在校外进行教 学活动时,都禁止使用手机”,材料四“采取‘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的 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分析可知,四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小 学生手机的使用和管理”的问题来阐述的。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中考即将到来,各科的复习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其中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科目。
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阅读,而记叙文阅读则是其中的重头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记叙文阅读,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
2. 熟悉文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3. 了解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过程1. 学生预习在课前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其次,阅读时要重点关注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同时,学生还要注意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2. 教师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选择一个篇目展开讲解。
首先,要介绍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过程;然后,分别讲解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理解;最后,重点分析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如何营造出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3. 学生互动在教师介绍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篇目,并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感受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然后再与同桌或整个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4. 练习评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题型进行训练和评估。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写作题等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分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更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中考做好语文复习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中心。
2.训练答题模式,准确、规范答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中心。
课时安排:
1课时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标题,提出疑问
第二步:读文章,回答疑问
第三步:读文章,模式答题
教学过程:
第一步:读标题,提出疑问(5分钟)
(一)课堂导入
现在,同学们都进入了紧张的中考备考阶段。
根据历年的中考试卷分析,现代文阅读,特别是记叙文的阅读是同学们丢分比较多的题目之一。
丢分的原因是读不懂文章。
读不懂文章,做题就答非所问。
什么叫读懂文章呢?读懂文章就是把握文章的中心,只有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才算读懂了文章。
那么,怎样读懂一篇文章呢?
(二)方法指导
告诉同学们一个方法:读标题,提出疑问。
请同学们读标题:“忽略”。
读了这个标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教学预设:
生1:忽略了什么?
生2:他忽略了什么?
老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阅读文章,思考作答,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基本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第二步:读文章,回答疑问(10分钟)
(一)学生读文章《忽略》。
(二)学生思考:谁忽略了什么?
(三)学生回答疑问。
教学预测:
生①:母亲忽略了孩子的信心。
生②:母亲忽略了孩子的情感。
生③:母亲忽略了孩子的教育。
生④:母亲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的信心
生⑤:母亲忽略了孩子坚信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信心。
教师指导:谁忽略了什么?文中第(8)段有一句话很重要:“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的信心。
”孩子的信心是什么?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
谁忽略了什么?请大家把这个答案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母亲忽略了孩子坚信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信心。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把握了这个中心,就基本读懂了文章,再按照答题模式做题,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经过不断训练,答题就能够做到准确、规范、全面了。
下面,我们就按照答题模式来训练答题。
第三步:读文章,模式答题(30分钟)
(一)学生按答题模式答题(15分钟)
(二)师生共同订正答案(10分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模式:谁+ 做什么
答案:母亲忽略了孩子坚信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信心。
2.“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着地炫耀着”一句中的“耀武扬威”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模式:不能删掉+ 说出效果(形象地写出了……)
答案:不能删掉。
“耀武扬威”形象地写出了花盆里母亲精心呵护的紫罗兰长得非常好,反衬出孩子此时失望的心情。
3.文章是怎样刻画母亲这个形象的?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模式:写法+ 例子+ 效果
答案:(写法)运用语言描写刻画母亲形象,
(例子)如:“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
你也是,就知道哭。
乖,别哭了。
”
(效果)表现了她对孩子热爱生命的情感的忽略。
4.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同,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模式:写法+ 效果
答案:(写法)首尾呼应,(效果)烘托孩子愉快的心情。
(三)总结、拓展(5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完成)
①读懂文章就是要把握中心。
②读懂文章要思考标题。
③读懂文章要抓住重点句子。
④做阅读题要按答题模式训练。
2.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以现代文中的记叙文为例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其实说明文、议论文也可以运用类似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模式,希望同学们多读、多思考、多总结,这样才能提高解题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祝愿同学们中考取得优导的成绩!
忽略
⑴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的光芒,很美,很好。
⑵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的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
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的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
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⑶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⑷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⑸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的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
”
⑹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
⑺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
⑻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的信心。
⑼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
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着地炫耀着。
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已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
孩子哇一声哭了。
⑽随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⑾“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
你也是,就知道哭。
乖,别哭了。
”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⑿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
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⒀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颗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
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
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
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⒁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式】谁+ 做什么
答:母亲忽略了孩子坚信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信心。
2.“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着地炫耀着”一句中的“耀武扬威”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删掉+ 说出效果(形象地写出了……)
答:不能删掉。
“耀武扬威”形象地写出了花盆里的紫罗兰长得非常好,反衬出孩子热爱生命的情感被忽略的失望心情。
3.文章是怎样刻画母亲这个形象的?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写法+ 例子+效果
答:(写法)运用语言描写刻画母亲的形象。
(例子)如:“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
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
你也是,就知道哭。
乖,别哭了。
”
(效果)表现了她对孩子热爱生命的情感的忽略。
4.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同,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写法+ 效果
答:(写法)首尾呼应,(效果)烘托孩子愉快的心情,赞扬他热爱生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