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3601f3850e2524de4187e64.png)
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总6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246-1999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信息网 1999-12-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9-12-03发布2000-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的通知水国科[1999]665号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农村水利司主持,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制定的《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
本标准自2000年2月1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日前言根据(94)农水综字第9号文下达的《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北方)和《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后分别更名为《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任务,由农村水利司主持,《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组按《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经多次讨论修改,先后完成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并于1999年7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的内容分为:总则,工程管理,设备管理,用水与排水管理,档案、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经营管理,水土资源保护,另有条文说明,内容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的各个方面。
本规程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规程参编单位:甘肃省水利厅西北逐林科技大学江苏省水利厅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侯粦祥周福国聂大田熊运章陶长生张华松杨广欣1 总则为加强灌溉与排水工程管理,保证工程安全正常运行,节约用水,降低能耗,保护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制定本规程。
水利行业常用规范
![水利行业常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48514fdcfc789eb162dc858.png)
水利行业常用规范1、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2、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SL16-95)3、水利基础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xx)4、农村水电供电区电力发展规划导则(SL22-92)5、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xx)6、水闸施工规范(SL27-91)7、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SL41-93)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xx)9、混凝土面板石坝施工规范(SL49-94)1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11、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SL53-94)12、农村水电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规范(SL/T53-93)1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址勘察规范(SL55-xx)14、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15、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1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SL73、1-95)17、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SL73、2-95)1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图(SL73、3-95)1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力机械图(SL73、4-2)2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电气图(SL73、5-95)21、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22、防汛抗旱用图图式(SL73、7-2003)23、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74-95)24、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75-94)25、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SL76-94)26、小型水利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SL77-94)27、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101-94)28、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29、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105-xx)30、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31、小水电供电区农村电气化规划编制规程(SL145-95)32、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167-96)33、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0-96)34、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35、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SL172-96)36、小水电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173-96)37、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4-96)3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xx)39、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179-96)4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xx)4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xx)42、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规程(SL193-97)43、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设计阶段)(SL197-97)44、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45、水电站饮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SL/T205-97)46、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9-98)47、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xx)48、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SL212-98)49、水闸安全鉴定规定(SL214-98)50、水环境检测规范(SL219-98)51、中小河流水能开发利用规划导则(SL221-98)52、农村水电供电区电力系统设计导则(SL222-1999)5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xx)54、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SL224-98)5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56、小型水力发电站自动化设计规定(SL229-2000)57、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58、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59、水利水电工程闸门及启闭机、升船机设备管理等级评定标准(SL240-1999)60、水利水电工程地址观测规程(SL245-1999)61、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6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63、泵站技术改造规程(SL254-2000)64、泵站技术管理规程(SL255-2000)65、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66、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67、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266-2001)68、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69、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SL269-2001)70、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程(SL274-2001)7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7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程(SL278-2002)73、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74、卷管牵引绞盘式喷灌机使用技术规范(SL280-2003)75、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SL281-2003)76、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03)77、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285-2003)78、地下水超采区评价规范(SL286-2003)79、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80、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8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82、农村水电站优化运行导则(SL293-2003)83、农村水电站开发规划选点导则(SL294-2003)84、水电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SL296-2004)8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86、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L300-2004)8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88、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89、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SL311-2004)90、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技术管理规程(SL312-xx)9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查规程(SL313-2004)92、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SL314-2004)93、农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程(SL315-xx)94、泵站安全鉴定规程(SL316-2004)95、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317-2004)96、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xx)97、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xx)9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xx)99、水利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SL/Z331-xx)100、水利信息系统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定(试行)(SL/Z332-xx) 101、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范(SL335-xx)102、水土保持信息管理技术规程(SL341-xx) 103、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SL342-xx) 104、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SL344-xx) 105、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定(SL346- xx) 106、小型水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SL356-xx)107、农村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357-xx) 108、农村水电站施工环境保护导则(SL358-xx) 109、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xx) 110、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SL367-xx) 111、再生水水质标准(SL368-xx) 112、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xx) 113、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L419-xx) 114、水利旅游项目综合影响评价标准(SL422-xx) 115、旱情等级标准(SL424-xx) 116、凌汛计算标准(SL428-xx) 117、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xx) 118、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Z430-xx) 119、城市水系规划导则(SL431-xx) 120、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432-xx) 121、钢丝网水泥输水管及管件(SL433-xx) 122、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xx) 123、堤防隐患探测规程(SL436-xx) 124、水利水电工程二次接线设计规范(SL438-xx)。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2cfe78c0b4c2e3f5627638f.png)
目次1总则2规划3设计4施工5管理附录A渗透系数的野外测定方法附录B给水度的野外测定方法附录C稻田渗漏率的野外测定方法附录D农作物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附录E排涝模数计算公式附录F地下水临界深度附录G调控地下水位的末级固定沟和吸水管间距计算公式附录H排水沟道平均流速的计算和断面设计参数的选用附录J管理设计中与充盈度有关的系数确定方法本规范用词和用语说明条文说明《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1 总则1.0.1为正确应用农田排水技术,防治涝、渍和土壤盐碱化,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工程费用,提高工程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农田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1.0.3农田排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测、试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做到与当地农业、水利区划相一致,全面安排,综合治理,并结合先进的灌溉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工程的管理运用,获取减灾增产的持久效果。
1.0.4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工程建设单位应持有符合规定的设计资质证书和施工许可证;工程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和工程维修养护制度。
1.0.5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划2.1 一般规定2.1.1农田排水规划应在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和治理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查明治理区内的灾害情况和排水不良的原因,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洪、旱、涝、渍、盐碱综合治理的要求,确定排水任务和排水标准,遵照统筹兼顾、蓄排兼施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
在按照不同类型治理区的特点进行具体规划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平原区应充分考虑地形坡向、土壤和水文地质等特点规划排涝和调控地下水位的排水系统。
在涝碱共存地区,可采用沟、井、闸、泵站等工程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种稻洗盐和滞涝等措施;在涝渍共存地区,可采用沟网、河网和排涝泵站等措施。
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
![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300f9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6.png)
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1. 引言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的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石。
科学的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可以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改善生产环境,保护土地资源。
本文将分析当前农田灌溉与排水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规范,以期为农田灌溉与排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现状与问题(1)灌溉方式:目前农田灌溉主要以地面灌溉和喷灌为主,但存在着一定的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地面灌溉容易造成水分蒸发和地表径流损失,喷灌则存在喷头堵塞和水分不均匀的问题。
(2)排水系统:一些农田缺乏有效排水系统,导致水分积潮、土壤盐渍化和根部窒息,进而影响作物生长。
同时,一些排水沟渠疏浚不及时,积累了淤泥和杂草,影响排水效果。
(3)用水管理:部分农田存在用水浪费、随意排放和超量灌溉等问题,导致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
3. 灌溉技术规范(1)灌水前准备:在进行灌溉之前,需对灌溉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实地勘测,设计合理的灌溉方案。
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水量等因素,确定灌水量和灌水时间。
(2)灌溉方式优化:优先考虑采用节水型灌溉方式,如滴灌、微喷等,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地表径流损失。
在地面灌溉中,采用间歇灌溉和分期灌溉方式,避免连续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3)喷头清洗与维护:定期检查喷头,清除喷孔中的杂质和沉积物,确保灌水均匀。
定期更换老化损坏的喷头,保证灌溉效果。
4. 排水技术规范(1)排水系统设计: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壤类型,合理设计排水沟渠的布置和坡度。
同时,根据农田的排水需要和排水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排水系统的建设。
(2)沟渠疏浚与养护:定期进行排水沟渠的疏浚,清除淤泥和杂草,保持沟渠的畅通。
对于老化损坏的排水设施进行及时修复和更换,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防止逆渗漏: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地下水的上升和渗漏,保持农田土壤的适度湿度。
5. 用水管理规范(1)科学施肥:根据农作物需肥量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确保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和利用效率。
土地整改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土地整改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7aa2512b160b4e767fcf44.png)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4)第二章工程概况 (5)2.1工程概述 (5)2.2自然条件 (5)2.3设计简况 (6)2.4主要工程量 (6)第三章施工准备 (8)3.1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管理人员 (8)3.2施工技术准备 (12)3.3施工场地准备 (12)3.4材料准备 (12)3.5关系协调 (13)第四章工程测量 (14)4.1施工测量要求 (14)4.2平面控制测量 (14)4.3高程控制测量 (14)第五章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14)5.1土地平整工程 (14)5.2排水沟工程 (16)5.3蓄水池工程 (17)5.4涵洞工程 (18)5.5泥结碎石路面工程 (19)5.6生产路砼踏步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及进场计划 .. (22)6.1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22)6.2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23)第七章主要材料用量及进场计划 (24)7.1主要材料投入计划 (24)第八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24)8.1拟投入施工的劳务人员 (24)8.2劳动力计划表 (25)第九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27)9.1质量目标 (27)9.2质量保证机构、职责、过程与程序管理 (27)9.3质量保证措施 (33)9.4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0)9.5质量奖罚办法 (46)9.6工程质量承诺 (46)9.7工程保修承诺 (46)第十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46)10.1工期保证措施 (46)10.2工期奖罚办法 (49)10.3工期承诺 (49)第十一章确保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 (50)11.1安全施工目标 (50)11.2安全施工保证体系 (50)11.3安全施工管理 (50)11.4安全职责 (51)11.6安全奖罚办法 (56)11.7安全承诺 (56)第十二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57)12.1文明施工目标 (57)12.2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57)12.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7)12.4文明施工奖罚办法 (59)12.5文明施工承诺 (59)第十三章环境保护技术组织措施 (59)13.1场地污水排放 (59)13.2防尘措施 (60)13.3弃土处理 (60)13.4施工降噪 (60)13.5环境保护承诺 (60)第十四章冬雨季性施工措施 (61)14.1概述 (61)14.2冬季施工措施 (61)14.3雨季施工措施 (61)第十五章工程施工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63)15.1应急预案方针与原则 (63)15.2应急响应领导小组 (63)15.3分工及职责 (63)15.4事故应急抢救步骤 (63)15.5事故应急方案 (63)第十六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67)16.2施工总进度控制方法 (67)16.3施工进度总计划图 (68)16.4里程碑时间 (68)第十七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说明 (69)17.1施工总平面布置 (69)17.2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 (69)第一章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XX省XX县XX乡、XX镇土地整理项目工程XX项目片施工图设计文件、招标文件、图纸会审纪要以及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规程等,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充分熟悉防治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和对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经验编制而成。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 T4-1999]条文说明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 T4-1999]条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6eb450edd88d0d233d46a9f.png)
规定 从骨干到田间统一规划 当工程区面积较大且受资金投入
所限 不能一次建成时 可分片分期实施 新建工程应达到配套
齐全的要求
明沟排水系统
排水明沟通常可分为干 支 斗 农四级固定沟 各级沟
道的控制面积各地差异很大 一般为 干沟
支沟
大沟
斗沟 中沟
农沟 小沟
大面积的治理区或大型灌区可增设总干 分干 分支
等沟道 其中总干沟的控制面积大于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水闸施工规范 泵站技术规范 安装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等
验收分
规划
一般规定
本规范中的 治理区 均泛指具有明显涝 渍 盐碱危害 的农田或垦植区 其工程治理主要包含灌溉 排水等措施 由于 本规范目标所限 仅就农田排水工程规划做出规定 但指导思想 是各项措施应统筹规划 协调进行
各流域和各地区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都已制定出流域 规划和地区水利规划 因此 农田排水规划应以这些规划和治理 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水土资源利用现状为基础 着眼于农业持 续发展 环境保持及洪 旱 涝 渍 盐碱的综合治理 立足于 统筹兼顾 蓄排兼施的总体规划 进而做好具体的排水规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条文说明
目次
总则 规划 设计 施工 管理
总则
本规范已将
农田排水技术规程 南方农田暗
管排水部分 纳入 并根据
灌溉与排水工程
设计规范 及已试行 多年的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
规范 中的有关内容 参考日本和原苏联的有关标准以及国内外
有关资料 紧密结合本规范之目的编制而成
排水系统的承泄区主要有 河流 湖泊 平原洼淀 沙漠 洼地及沿海滩涂等 不论选择何种承泄区和排水出口与承泄区连 接方式 均应符合本条有关规定
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46
![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46](https://img.taocdn.com/s3/m/fec658d210661ed9ac51f3c8.png)
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4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治理规程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9-12-03公布2000-02-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公布《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治理规程》SL/T246-1999 的通知水国科[1999]665 号按照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打算,由农村水利司主持,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制定的《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治理规程》,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公布。
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治理规程》SL/T246-1999。
本标准自2000年2月1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体会,如有咨询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讲明。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日、/. —前言按照(94)农水综字第9 号文下达的《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北方)和《农田水利工程技术治理规程》(后分不更名为《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治理规程》)编制任务,由农村水利司主持,《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治理规程》编制组按《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经多次讨论修改,先后完成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并于19 99年7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治理规程》的内容分为:总则,工程治理,设备治理,用水与排水治理,档案、通信与信息系统治理,经营治理,水土资源爱护,另有条文讲明,内容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治理的各个方面。
本规程讲明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规程参编单位:甘肃省水利厅西北逐林科技大学江苏省水利厅四川省都江堰治理局1 总则1.0.1 为加大灌溉与排水工程治理,保证工程安全正常运行,节约用水,降低能耗,爱护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灌溉与排水工程的技术治理。
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
![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https://img.taocdn.com/s3/m/448aea5da300a6c30d229f21.png)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 L246-1999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信息网?? 1999-12-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9-12-03发布2000-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的通知水国科[1999]665号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农村水利司主持,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制定的《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
本标准自2000年2月1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日前言根据(94)农水综字第9号文下达的《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北方)和《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后分别更名为《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任务,由农村水利司主持,《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组按《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经多次讨论修改,先后完成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并于1999年7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的内容分为:总则,工程管理,设备管理,用水与排水管理,档案、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经营管理,水土资源保护,另有条文说明,内容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的各个方面。
本规程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规程参编单位:甘肃省水利厅西北逐林科技大学江苏省水利厅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侯粦祥周福国聂大田熊运章陶长生张华松杨广欣1 总则1.0.1为加强灌溉与排水工程管理,保证工程安全正常运行,节约用水,降低能耗,保护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制定本规程。
毕业设计书(农业水利专业)
![毕业设计书(农业水利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0231933726fff705cc170afc.png)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纸坊灌区灌排工程规划设计专业:农业水利工程班级:农水2007014姓名:王珮指导教师:刘增进设计期限:2011年2月21日开始2011年5月23日结束农业水利教研室2011年2月一、毕业设计的目的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列世界第109位,现已被列为世界上13个严重贫水国家之一。
农业作为用水大户,我国在农业水资源利用中,一方面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现象又十分严重。
加上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不断挤占农业用水,灌溉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严重。
因此,通过工程手段和管理手段解决农业水资源紧缺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节水灌溉与己成为现代节水型农业的一项紧要任务,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是当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节水灌溉科技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节水灌溉研究与管理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去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技术工作的重要一步。
本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
二、设计要求本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学生在设计中应养成所使用和列出的数据都有依据的习惯(如根据参考文献、手册、计算和绘图等);文字说明应力求通顺、确切、扼要和清楚;图表要整洁,能表达设计意图,并能运用AUTOCAD软件绘图。
本灌区为平原灌区,渠系布置和灌排系统较为复杂,渠系建筑物也较多,学生在设计时认真对待,以锻炼和提高自已在这方面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设计之前应写出开题报告,文献阅读应在10篇以上,文献综述引用应在5篇以上;2、应有2000汉字的本专业外文文献翻译;3、设计计算要求方法先进、依据可靠、数据正确、结果可靠,提供部分或全部计算机计算结果的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4、设计图纸应布置合理,符合GB标准,图纸数量折合2张A0号图纸以上,提供计算机绘图图纸;5、设计说明书要求文字工整、语言通顺、条理清楚、格式规范、内容完整(含封面、目录、中英文摘要(400字)、序言、设计内容、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工作、结论、参考文献、附录等);6、严禁抄袭(包括本年级向往届学生成果抄袭);7、设计说明书要求总字数在10000字以上。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 T4-2019)共56页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 T4-2019)共56页](https://img.taocdn.com/s3/m/360b8325561252d381eb6e34.png)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前言根据(94)农水综字第9号文下达的《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北方)》和《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后分别更名为《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任务,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按标准编制程序进行工作,经多次讨论修改,先后完成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并于1999年7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的内容分为:总则、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另有条文说明,内容覆盖了农田排水工程技术的各个主要方面。
1 总则1.0.1为正确应用农田排水技术,防治涝、渍和土壤盐碱化,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工程费用,提高工程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农田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1.0.3农田排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测、试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做到与当地农业、水利区划相一致,全面安排,综合治理,并结合先进的灌溉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工程的管理运用,获取减灾增产的持久效果。
1.0.4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工程建设单位应持有符合规定的设计资质证书和施工许可证;工程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和工程维修养护制度。
1.0.5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划2.1 一般规定2.1.1农田排水规划应在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和治理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查明治理区内的灾害情况和排水不良的原因,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洪、旱、涝、渍、盐碱综合治理的要求,确定排水任务和排水标准,遵照统筹兼顾、蓄排兼施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
在按照不同类型治理区的特点进行具体规划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平原区应充分考虑地形坡向、土壤和水文地质等特点规划排涝和调控地下水位的排水系统。
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246
![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246](https://img.taocdn.com/s3/m/96e7fb1810a6f524ccbf850b.png)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46-1999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信息网 1999-12-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9-12-03发布2000-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的通知水国科[1999]665号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农村水利司主持,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制定的《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
本标准自2000年2月1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日前言根据(94)农水综字第9号文下达的《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北方)和《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后分别更名为《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任务,由农村水利司主持,《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组按《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经多次讨论修改,先后完成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并于1999年7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的内容分为:总则,工程管理,设备管理,用水与排水管理,档案、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经营管理,水土资源保护,另有条文说明,内容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的各个方面。
本规程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规程参编单位:甘肃省水利厅西北逐林科技大学江苏省水利厅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侯粦祥周福国聂大田熊运章陶长生张华松杨广欣1 总则1.0.1为加强灌溉与排水工程管理,保证工程安全正常运行,节约用水,降低能耗,保护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制定本规程。
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46
![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46](https://img.taocdn.com/s3/m/ed86c23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6.png)
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46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46-1999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信息网 1999-12-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9-12-03发布2000-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的通知水国科[1999]665号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农村水利司主持,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制定的《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
本标准自2000年2月1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日前言根据(94)农水综字第9号文下达的《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北方)和《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后分别更名为《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任务,由农村水利司主持,《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组按《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经多次讨论修改,先后完成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并于1999年7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的内容分为:总则,工程管理,设备管理,用水与排水管理,档案、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经营管理,水土资源保护,另有条文说明,内容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的各个方面。
本规程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规程参编单位:甘肃省水利厅西北逐林科技大学江苏省水利厅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侯粦祥周福国聂大田熊运章陶长生张华松杨广欣1 总则1.0.1为加强灌溉与排水工程管理,保证工程安全正常运行,节约用水,降低能耗,保护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制定本规程。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https://img.taocdn.com/s3/m/b6131541a8114431b90dd87e.png)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前言根据(94)农水综字第9号文下达的《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北方)》和《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后分别更名为《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任务,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按标准编制程序进行工作,经多次讨论修改,先后完成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并于1999年7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的内容分为:总则、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另有条文说明,内容覆盖了农田排水工程技术的各个主要方面。
1 总则1.0.1为正确应用农田排水技术,防治涝、渍和土壤盐碱化,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工程费用,提高工程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农田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1.0.3农田排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测、试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做到与当地农业、水利区划相一致,全面安排,综合治理,并结合先进的灌溉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工程的管理运用,获取减灾增产的持久效果。
1.0.4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工程建设单位应持有符合规定的设计资质证书和施工许可证;工程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和工程维修养护制度。
1.0.5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划2.1 一般规定2.1.1农田排水规划应在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和治理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查明治理区内的灾害情况和排水不良的原因,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洪、旱、涝、渍、盐碱综合治理的要求,确定排水任务和排水标准,遵照统筹兼顾、蓄排兼施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
在按照不同类型治理区的特点进行具体规划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平原区应充分考虑地形坡向、土壤和水文地质等特点规划排涝和调控地下水位的排水系统。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089d2bdfd0a79563c1e7255.png)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前言根据(94)农水综字第9号文下达的《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北方)》和《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后分别更名为《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任务,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按标准编制程序进行工作,经多次讨论修改,先后完成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并于1999年7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的内容分为:总则、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另有条文说明,内容覆盖了农田排水工程技术的各个主要方面。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南省水利厅江苏省水利厅黑龙江省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甘肃省灌排技术开发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水电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友义李占柱沈荣开姚章村李绘如罗怀彬石风口杨思谦金其鼎南亚武王晓玲董冠群瞿兴业1 总则1.0.1 为正确应用农田排水技术,防治涝、渍和土壤盐碱化,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工程费用,提高工程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农田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1.0.3 农田排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测、试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做到与当地农业、水利区划相一致,全面安排,综合治理,并结合先进的灌溉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工程的管理运用,获取减灾增产的持久效果。
1.0.4 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工程建设单位应持有符合规定的设计资质证书和施工许可证;工程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和工程维修养护制度。
1.0.5 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划2.1 一般规定2.1.1 农田排水规划应在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和治理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查明治理区内的灾害情况和排水不良的原因,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洪、旱、涝、渍、盐碱综合治理的要求,确定排水任务和排水标准,遵照统筹兼顾、蓄排兼施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https://img.taocdn.com/s3/m/1945d1db6294dd88d0d26bc3.png)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前言根据(94)农水综字第9号文下达的《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北方)》和《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后分别更名为《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任务,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按标准编制程序进行工作,经多次讨论修改,先后完成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并于1999年7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的内容分为:总则、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另有条文说明,内容覆盖了农田排水工程技术的各个主要方面。
1 总则1.0.1为正确应用农田排水技术,防治涝、渍和土壤盐碱化,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工程费用,提高工程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农田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1.0.3农田排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测、试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做到与当地农业、水利区划相一致,全面安排,综合治理,并结合先进的灌溉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工程的管理运用,获取减灾增产的持久效果。
1.0.4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工程建设单位应持有符合规定的设计资质证书和施工许可证;工程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和工程维修养护制度。
1.0.5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划2.1 一般规定2.1.1农田排水规划应在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和治理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查明治理区内的灾害情况和排水不良的原因,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洪、旱、涝、渍、盐碱综合治理的要求,确定排水任务和排水标准,遵照统筹兼顾、蓄排兼施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
在按照不同类型治理区的特点进行具体规划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平原区应充分考虑地形坡向、土壤和水文地质等特点规划排涝和调控地下水位的排水系统。
农田水利工程技术交底书
![农田水利工程技术交底书](https://img.taocdn.com/s3/m/b455c2b602d276a200292e98.png)
农田水利工程技术交底书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修改技术交底书施工单位: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工程部双方签字确认,双方各一份。
附:技术要求1、U型槽灌排渠工程<1)渠道结构为预制砼U型槽,槽顶为C20压顶砼。
其材料控制要求:①U型槽成品需有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材料。
②U型槽现场预制应有砼标号及拌和配合比并按标准取样试压,在预制过程中应符合规范有关规定。
③U型槽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不得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④U型槽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平顺,圆滑,一定注意表观质量。
⑤U型槽强度和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U型槽型号为U60,其中U60厚度为5cm,其尺寸允许偏差值应满足下表要求:⑥U型槽外观应避免出现破损、裂缝、蜂窝及麻面等现象。
⑦砂浆需有配合比,其强度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2)U型槽灌排渠工程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土石方开挖→验槽→断面土方回填土→厂家订购预制U型槽、进场检验→安放U型槽调整纵坡、高程→U型槽接缝处理→压顶砼浇筑→渠道U型槽外观检测、放水检验→交工验收p1EanqFDPw<3)U型槽灌排渠施工方法①土石方开挖由于U型槽灌排渠开挖断面较小,拟分段在按设计高程放样后采用人工开挖,一次性开挖到底,并及时验槽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每个施工作业段以50M左右为宜。
DXDiTa9E3d开挖要求: a、下湿田中沟渠开挖必须进行二次开挖:一次开挖预留不少于20cm,在浇筑砼底板或安装U型预制件前再挖至设计高程。
RTCrpUDGiTb、严禁扰动槽底土壤,如发生超挖,深度在15cm以内者,用原土回填夯实,保证其密度不低于原地基土。
c、沟槽开挖达到标高后,除渣,整平槽底不得受水浸泡。
d、沟槽开挖断面时应根据土壤种类确定开挖沟槽放出的最佳工作面,能够工作。
②软弱地基处理考虑到可能出现有软弱地基的情况,拟采用换填进行加固处理。
在监理方和建设方认可的软地换填深度内,挖去软地,然后将回填料分层回填并夯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根据(94)农水综字第9号文下达的《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北方)》和《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后分别更名为《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任务,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按标准编制程序进行工作,经多次讨论修改,先后完成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并于1999年7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的内容分为:总则、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另有条文说明,内容覆盖了农田排水工程技术的各个主要方面。
1总则
1.0.1为正确应用农田排水技术,防治涝、渍和土壤盐碱化,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工程费用,提高工程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农田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1.0.3农田排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 进行必要的勘测、试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做到与当地农业、水利区划相一致,全面安排,综合治理,并结合先进的灌溉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工程的管理运用,获取减灾增产的持久效果。
1.0.4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工程建设单位应持有符合规定的设计资质证书和施工许可证;工
程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和工程维修养护制度。
1.0.5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划
2.1 一般规定
2.1.1农田排水规划应在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和治理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查明治理区内的灾害情况和排水不良的原因,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洪、旱、涝、渍、盐碱综合治理的要求,确定排水任务和排水标准,遵照统筹兼顾、蓄排兼施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
在按照不同类型治理区的特点进行具体规划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平原区应充分考虑地形坡向、土壤和水文地质等特点规划排涝
和调控地下水位的排水系统。
在涝碱共存地区,可采用沟、井、闸、泵站等工程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种稻洗盐和滞涝等措施;在
涝渍共存地区,可采用沟网、河网和排涝泵站等措施。
2干旱盐碱区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盐分组成及含量等情况,同
时进行灌溉与排水规划,采取冲洗改良技术和有效调控地下水位的排水措施,并结合灌溉、农业与生物等措施,改良盐碱地。
3沿江滨湖圩垸区应根据自然条件和内、外河水文等情况,采取联土于并
垸、修站建闸和挡洪滞涝等工程措施,在确保土于垸区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按照内外水分开,灌排渠沟分设,高低田分排,水旱作物分植等原则,以及有效控制内河水位和地下水位的要求,制定洪、涝、渍兼治的排水规划。
4滨海感潮区应根据自然特点和潮汐规律等情况,充分利用潮间自排的条件,采取防洪挡潮、整治河道、修建闸站和蓄洪滞涝等工程措施。
5山丘冲垅区应根据山势地形、水土温度、坡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情况,采取冲顶建塘、环山撇洪、山脚截流、田间排水和田内泉水导排等措施,同时应与水土保持、山丘区综合开发和治理规划紧密结合。
梯田区应视里坎部位的渍害情况,采取适宜的截流排水措施。
6对已建灌区内发生次生盐渍化或次生渍害的地区应以水盐平衡或水量平衡为依据,制定以调控地下水位为主的排水规划和必要的监测规划。
7分蓄(滞)洪区应根据其使用概率、土地利用和耕作计划,以及分蓄(滞)洪后生产恢复等要求,选用适宜的和易于修复的工程措施。
8制定农田排水规划时,应对出现超设计标准的降雨提出减灾措施和对策,并进行论证。
2.1.2农田排水规划的蓄排方式、工程措施和排水分区应符合下列规
疋:
1治理区应充分考虑库、塘、湖、沟和土壤的调蓄能力,因地制宜地选择水平或垂直排水、自流或抽水排水及其相结合的综合蓄排方式。
在圩垸区内,一般要求蓄涝水面率为排涝面积的5%〜10%,调
蓄水深1〜2m,蓄涝水位应低于地面0.2〜0.3m。
2根据GB/T 50288 —1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排水系
统通常可分为干、支、斗、农四级,视治理区面积的大小亦可增减级数。
其中起输水作用的干、支级宜选用明沟,斗级以下的田间排水工程应视涝、渍、盐碱的灾害成因和排水任务,因地制宜地选取明沟、暗管、鼠道、竖井等单项排水措施或不同排水措施结合的组合排水措施。
3治理区受外来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补给,需在其影响的前沿地带布设堤、沟进行拦洪、截流或截渗排水时,必须遵守流域规划和有关规定,统筹兼顾上下游和左右岸的排水要求,不得造成水利矛盾。
4在水资源不足地区的农田排水工程,原则上应为排水再利用创造条件。
5治理区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灾害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排水措施和管理运用要求等情况,进行排水分区。
2.1.3农田排水规划应根据工程系统和排水控制要求等情况,布设排
水建筑物,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排水建筑物应随排水工程系统统一规划并布设到田间。
2排水建筑物与灌溉建筑物相邻近或有交通、航运等多目标要求时,应按照布设合理、运用方便和节省投资等原则,采用联合布置形式。
3圩垸区圩口闸的防洪标准应与外河堤防的防洪标准相一致。
4排涝泵站应尽可能结合灌溉,实行排灌两用。
2.1.4农田排水规划必须进行方案比较,择优选取的规划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实用、占地较少、管理方便。
2工程建设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经济效益高。
3工程有利于改善治理区内外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1.5农田排水规划应根据经济条件和生产发展要求,实行长远与当
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从骨干到田间统一规划,并制定实施计划。
2.2明沟排水系统
2.2.1明沟排水系统由各级排水明沟及其建筑物和承泄区组成。
明沟
级数应按本规范2.1.2第2款确定,在涝、渍、盐碱严重地区可增设毛沟、鼠道等各种临时性辅助排水措施。
2.2.2排水明沟的布置形式和线路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排水明沟应结合灌溉渠系和田间道路进行布置,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宜采用与灌溉渠道相同的双向排水形式;在倾斜平原地区宜采用与灌溉渠道相邻的单向排水形式。
在轻质土地区,相邻的渠、沟之间宜布置道路或林带;有机械清淤要求时,宜采用路、沟相邻的布置形式。
2各级排水明沟应根据治理区的地形条件,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泄、力争自流的原则和以下规定选择线路:
1)各级排水明沟原则上应沿低洼积水线布设,并尽量利用天然河沟。
2)支沟与干沟,干沟与天然河流之间宜成锐角相连接,支、斗、农沟宜相互垂直连接。
3)各级排水明沟的线路应选取在有利沟坡稳定的土质地带,若必须通过不稳定土质地带时,应提出沟坡防塌措施,其中斗、农沟宜采用简易防塌
处理或改用其他徘水措施。
4)当地形坡度大于0.5%时,末级固定沟宜大体上沿地形等高线布设。
223排水承泄区的选择及排水出口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水承泄区应保证排水系统的出流条件具有稳定的河槽或湖床、安全的堤防和足够的承泄能力,且不产生环境危害。
2排水出口设计水位低于承泄区同期或同频水位,或受下一级排水沟水位顶托而不能自流排水时,应设置抽排泵站。
若仅有部分时间不能自流排水时,可采取自流与抽排相结合的排水工程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