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一:分配制度
(一)内容: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资分配);(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由此决定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4)、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3)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5)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劳分配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3)按生产要素分配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①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③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性
①这种分配现状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决定了不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
②这种分配方式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非公经济中,就不能实行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二)点拨
1、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且只能是按劳分配。
2、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例如,福利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就不属于按劳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及对应形式
(1)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等。
(2)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
(3)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4)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5)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6)按信息要素分配,是指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三)应用:本考点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不同分配方式的区别。
考点二:效率与公平
(一)内容: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3)、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4)、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④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公平分配打下物质基础。
⑤加强宏观调控,采取必要的财政和税收措施,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效率的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
(3)、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途径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原则: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点拨:
1、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相对平等不是绝对平等,它允许差别存在,否认差别的绝对平等会陷入平均主义,收入
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3)、平均主义抹杀一切劳动差别和分配差别,要求绝对平均,实际违背了公平原则,压抑劳动者的创造性。所以,公平与平均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集体)和生产部门中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和实物转移的一种再次分配过程。也即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再分配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三)应用:高考中,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的区别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