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试卷分析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试卷分析说明

试卷分析是对试卷质量的进一步判断和描述,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反思和发展,是下一步教学的起点。合理、客观、正确地分析试卷对我们进行教学改进、教务监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试卷分析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本次考试总体内容的描述

1、系(院)、专业、班级、考试科目、任课教师、考试时间、学年度

2、应参考人数、实参考人数

3、学生基本学力情况

4、试题的类型和整体结构、题量

5、评卷方式

6、评分标准(答案情况)

7、试卷总体得分、失分情况

8、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

二、试卷的基本性能特征

1、试卷的效度(即指试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或知识的程度)

2、试卷的信度(即指试卷所测量的学生得分的稳定性或可靠性的程度)

3、试卷的难度(即指试卷的预期难度与实际难度)

4、试卷的区分度(即指试题对学生的某些属性加以鉴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说试题能否将不同水平

的学生区分开)

三、结合考前填写的《四川教育学院试卷审阅表》分析试卷

1、试卷的印刷质量,包括试卷是否清楚、准确

2、试卷上是否有文字性错误

3、试卷上是否出现了知识性或原则性的错误

4、试卷对知识点的覆盖情况、内容是否符合大纲、教材要求

5、试卷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考察综合应用能力、素质情况及比例

6、试题是否规范,题型是否恰当

四、对本次考试的总结和反思

1、对学生答题和得分情况的分析

2、主要得分点和主要的失分点及其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学习上的薄弱环节

3、命题和答卷两者之间反映教和学的情况分析

4、命题与大纲、教材的联系程度

5、本次考试对今后教学的借鉴意义(学生主要失分的原因,对以后教学的指导,哪些教学环节应加

强等)

6、对今后考试的反思

附:《考试试卷分析》样例

样例:

考试试卷分析

系(院):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考试科目:市场营销学

学年度:2008-2009-1 班级:市场营销0801 任课教师:XXX

考试时间:2008年12月30日

1、本次考试应到人数为33人,实到人数为32人,缺考1人(已报学院教务处)。

2、本次考试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试,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心理学、教育

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统计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刚刚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对一些理论的理解有差异,没有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因此在学习中个别学生难免有一些吃力。

3、本试卷采用封闭答题的形式,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四种形式。题量分布为:

选择题10道,共计20分;名词解释题5道,共计20分;简答题3道,共计30分;计算题1道,共计30分;卷面总分为100分。

4、评卷方式:任课教师评卷。

5、评分标准:《心理学与教育测量学》试卷—答案

6、试卷中,学生得分比较高的是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平均得分是28—30分之间;失分比较多的

是计算题,平均得分为12分。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布为:

59分以下(含59分):2人

60—69分:9人

70—79分:14人

80—89分:6人

90分以上:1人

基本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7、通对学生本次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的对比我们发现,本试卷在测量学生学习效果方面有比较高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是能够很好的区分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在难度方面,基本符合预期的设计,没有出现偏题、怪题。

8、本次考试的试卷印刷比较清楚,但页码的位置编排比较混乱,以至于在考场上多次有学生询问。

在试卷第二页第三排中有文字性差错:“时间”应为“实践”。不过试卷上无知识性、原则性错误。

9、对知识点的覆盖情况方面,本试卷稍显面窄,对大纲中的内容除测验常模有一定的涉及之外,其

它章节,尤其是概论、发展史和测验等值等章节的内容完全没有涉及。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把握和巩固,在以后的试卷设计中要多加注意。本试卷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考察综合应用能力、素质情况的比例大致为3:2,这虽然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但要避免造成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思想。

10、如前分析,学生的得分主要集中在选择、解释和简答等方面,对于计算环节比较薄弱,造成这

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是:

(1)、在授课期间,由于考虑到该专业学生在本课程开设前专门学习了《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且

在入学之前有理科学习背景,因而对一些计算细节强调不够;

(2)、由于课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的当堂练习,课后作业量也较小。

11、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对知识的系统化的梳理,同时要强化学生对不同知识之间的整合

和联系,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加强计算教学,注重细节突破。

分析人:XXX

2008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