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6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pptx
•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受“万钟”。
•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 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 亦我所恶”。
23
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 点。
•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与之,乞人不屑也。
22
2、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 为生命;
•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 “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 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或 指“舍生取义”.
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dān)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
“ 本心”是指人生而固有的善良本性。 “是心”指的是舍生取义,着眼于“义” 字,是“本心”的 一个组成部分。“本 心”丧失,“义”字也就荡然无存了.
13
作者在文中赞扬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 舍生取义的人,批评 的是:见利忘义的人(无 生命价值)
14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1、行道之人
•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 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 亦我所恶”。
23
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 点。
•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与之,乞人不屑也。
22
2、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 为生命;
•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 “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 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或 指“舍生取义”.
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dān)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
“ 本心”是指人生而固有的善良本性。 “是心”指的是舍生取义,着眼于“义” 字,是“本心”的 一个组成部分。“本 心”丧失,“义”字也就荡然无存了.
13
作者在文中赞扬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 舍生取义的人,批评 的是:见利忘义的人(无 生命价值)
14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1、行道之人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 “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 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 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 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 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 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 离别—怀念)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 感—弃医从文)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白描
学者形象
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 在东京
(1—3) 第二部分: 在仙台
相识 相处
(4—35)
离别
第三部分: (36—38)
在北京,怀念
速读课文,思考: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
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 又是什么?
选材: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 组织材料。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 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 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 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 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 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 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 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新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A7 最后一次演讲 (共29张PPT)
表明文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事业献身的 斗争精神,随时准备为真理献身的斗争精神。
深化小结
一、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 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
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 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 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 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 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 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 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讲演词
• 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 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 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 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 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 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 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 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探 究 研 讨
文章是怎么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量的? • 三、对比手法的运用。 • 讲演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 故意拉大两者的距离,并赋予他们不同的感情色 彩,从而达到了极佳的表达效果。 • 如在第二自然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是李 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 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 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两 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出对反动派 的愤怒与蔑视,以及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 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
第二课时
一、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 二、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文章是怎么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量的?
• 整篇讲演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句式和多种修辞方法,增强了 语言的感染力和论辩力量。 • 一、感叹句: • 有的是对英烈和人民力量的赞颂:“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 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云南光荣的历 史,远的如护国,近的如‘一二· 一’,这些都是属于云 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 • 有的是对敌人罪行的揭露:“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 最无耻的事情!” • 有的是对光明前景的展望:“李先生倒下了,也要换来一 个政协会议的召开,我们有这信心!” • 有的是对敌人虚弱本质的揭露:“他们这样疯狂害怕,正 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 有的是对昆明学生的号召:… • 这些感叹句的运用,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爱憎之情, 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
深化小结
一、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 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
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 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 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 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 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 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 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讲演词
• 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 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 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 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 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 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 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 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探 究 研 讨
文章是怎么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量的? • 三、对比手法的运用。 • 讲演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 故意拉大两者的距离,并赋予他们不同的感情色 彩,从而达到了极佳的表达效果。 • 如在第二自然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是李 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 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 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两 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出对反动派 的愤怒与蔑视,以及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 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
第二课时
一、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 二、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文章是怎么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量的?
• 整篇讲演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句式和多种修辞方法,增强了 语言的感染力和论辩力量。 • 一、感叹句: • 有的是对英烈和人民力量的赞颂:“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 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云南光荣的历 史,远的如护国,近的如‘一二· 一’,这些都是属于云 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 • 有的是对敌人罪行的揭露:“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 最无耻的事情!” • 有的是对光明前景的展望:“李先生倒下了,也要换来一 个政协会议的召开,我们有这信心!” • 有的是对敌人虚弱本质的揭露:“他们这样疯狂害怕,正 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 有的是对昆明学生的号召:… • 这些感叹句的运用,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爱憎之情, 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4页 0102页 0126页 0148页 0208页 0256页 0350页 0420页 0440页 0500页 0571页 0573页 0602页 0631页 0650页
第一单元 2、我的母亲 4、列夫托尔斯泰 第二单元 7、最后一次演讲 9、傅雷家书两则 第三单元 12、孤独之旅 14、心声 第四单元 17、唐雎不辱使命 19、出师表 第五单元 22、孟子两章 24、庄子故事两则 课外古诗词背诵
第一单元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藤野先生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我的母亲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3、我的第一本书
4、列夫托尔斯泰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5、再塑生命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64页 0102页 0126页 0148页 0208页 0256页 0350页 0420页 0440页 0500页 0571页 0573页 0602页 0631页 0650页
第一单元 2、我的母亲 4、列夫托尔斯泰 第二单元 7、最后一次演讲 9、傅雷家书两则 第三单元 12、孤独之旅 14、心声 第四单元 17、唐雎不辱使命 19、出师表 第五单元 22、孟子两章 24、庄子故事两则 课外古诗词背诵
第一单元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藤野先生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我的母亲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3、我的第一本书
4、列夫托尔斯泰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5、再塑生命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故乡》5ppt课件
二十 年前
“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白 年轻漂亮, 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 安分守己。 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外貌 描写
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 尖酸刻薄
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语
二十 言 年后 描
写
故乡
鲁迅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 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 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 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 小说。
(1881—1936)生于浙江
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 《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
闰土的遭遇正是当时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的具 体写照。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 帝国主义、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 害。
杨 二 嫂 命 运 研 究
杨二嫂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小市民的典 型形象,作者也是通过对比,写出杨二嫂的变 化。细读课文找出杨二嫂的肖像、语言、神态、 动作的描写的关键词语,分析一下杨二嫂变成 一个什么样的人。
开头到第 5 自然段
第二部分:叙述“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
第 6 自然段到第 77 自然段
第三部分:写“我”离开故乡的心情、感想,表 达了“我”对新生活的向往。
第 78 自然段到结尾
故事情节
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开 回故乡 端 1-5自然段
回乡时间:严寒的冬天 回乡原因:卖屋、搬家 所见景象及心情: 阴晦、苍黄、萧索;悲凉
谈谈小说
小说: 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6 武陵春1
这愁包含了什么之愁?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 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 阳 ,玉枕纱厨 ,半夜 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 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 魂, 帘卷西风, 人比 黄花瘦 。
武 陵 春
李 清 照
㈠朗读课文 感受音乐美
要求:反复朗读,读出感情,读出重音, 读出节奏。
注意: 1、重音处理 2、感情、语气、语调、语速 3、动作、表情
㈡借助想象 欣赏意境美
要求:利用词中的一些意象(形象 ),借助 自己的想象,领悟词的意境。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在组内发言,然后各 小组确定一个方面的内容,由1--2人执笔, 写一个精彩的描写片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典兰舟,湖泊深处,肥绿藕花,把季节
推 静静传递,把岁月悄悄改变。
荐
阅 读 《 漱
谁说你只是闺中叙别愁的纤纤女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你柔中带 刚的魂魄!
玉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逢舟吹取三 词 山去”是你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
》
她的词以宋朝南渡为界,分前后两 个时期。
前期词多写少女情怀和闺阁闲愁,词 风清新明快。
后期词主要写国破家亡之愁,词风深 沉哀痛。
“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 -----胡适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愁闺 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 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 土似的无可评价。”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4渔家傲_2
5、《渔家傲》中从声音来写边关空旷的诗句 是? 6、温庭筠的《梦江南》,描写女子肠断的句 子是?
问题: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 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2、怎样理解“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军花白 的头发和士兵的眼泪。表现了将 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参考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 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 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 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下阙主要写边防将士戍守生 活的艰苦和思乡、报国之情。
衡阳雁去
渔 家
上阕写景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异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傲
借
长烟落日范Βιβλιοθήκη 景 抒家万里- 归无计
仲
情
抒发思乡
下阕抒情 羌管悠-霜满地 报国之情
淹
泪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 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 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治 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写于他被 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 前4年(1040年),还在塞外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 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呢?
渔家傲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 吴县人。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 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 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可 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 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 《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问题: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 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2、怎样理解“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军花白 的头发和士兵的眼泪。表现了将 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参考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 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 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 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下阙主要写边防将士戍守生 活的艰苦和思乡、报国之情。
衡阳雁去
渔 家
上阕写景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异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傲
借
长烟落日范Βιβλιοθήκη 景 抒家万里- 归无计
仲
情
抒发思乡
下阕抒情 羌管悠-霜满地 报国之情
淹
泪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 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 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治 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写于他被 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 前4年(1040年),还在塞外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 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呢?
渔家傲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 吴县人。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 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 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可 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 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 《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四学制)语文第2课《我的母亲》市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0张PPT
认识母亲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 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 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 表现在哪些方面?
母爱绵长
•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用词准确、 讲求分寸、讲求谦虚的语句,并加以 体会。
感恩母亲
•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 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 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请用有分寸的语言写 一写。
• 母亲是宽容的、与人为善的。记得那年春节,我们都喝 了点酒,说话声音自然很高,后来听隔壁的隔壁说:“隔 壁的邻居说我们家过年不安生,家人过年打仗”,母亲听 后只是轻轻地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嘴长在人家的脸上,随她去吧。”
《奔丧到家》胡适
往日归来,才望见竹竿尖,才望见吾村,便心头狂跳。 遥知前面,老亲望我,含泪相迎:"来了?好啊!" ——别无他语,说尽心头欢喜悲酸无限情。 偷回头,干眼泪,招呼茶饭,款待归人。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42021/8/14Saturday, August 1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42021/8/142021/8/148/14/2021 6:16:47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42021/8/142021/8/14Aug-2114-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42021/8/142021/8/14Saturday, August 14, 2021
鲁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课件—456课整合
pú fú yè
jiào
地窖
fú
匍匐
lì
腋下 拂晓
wēi
qǐ
瓦 砾 颤巍巍
qì kē yē
yǎo
契柯拉耶夫 舀
育乞西
jū gōng
鞠躬
烧灼: 烧、烫,使受伤。
拂晓: 天快亮的时候。
词语积累
肃立: 恭敬庄严地站着。
肃穆: 严肃安静。
名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副,符合。
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
浩然亭之秋
夏溢狮子林
雾绕仙山亭
春临江南
渔舟唱晚
黄昏五孔桥
会心桥之晨
冰雪鉴碧亭
福海远眺
曾经仙境似的圆明园
圆 明 园的珍宝
遗憾的是,这一世界园林 艺术的伟大杰作,分别于 1860年、1900年两次遭英法 联军、八国联军的劫掠和焚 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巴特勒上尉的信
xī 晨曦
hài 惊骇
qiè
箱箧
jǐ
给予 fà láng 珐琅
cái
制裁
jié 洗劫
lù 朱鹭
赃物 箱箧 劫掠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瞥 惊骇 琉璃 珐琅
靠非法手段得到的钱富丽华贵 丰硕的功劳,伟大的成绩 短时间地大略看看 害怕,恐惧
希腊巴特农神庙
埃及 金字塔
罗马的斗兽场
巴 黎 圣 母 院
走近圆明园
圆明园名字的来由
康熙晚年把许多重任交给 了他的四儿子胤祯(雍 正),但胤祯有两个致命 的弱点,一是不善于团结 人;二是情况不明便下结 论。康熙总结自己一生的 从政经验,概括为两个字 “园”和“明”。于是他动用 巨资在明朝私人园地上修 湖造园,并起名“圆明 园”,赐匾赠园给胤祯。
jiào
地窖
fú
匍匐
lì
腋下 拂晓
wēi
qǐ
瓦 砾 颤巍巍
qì kē yē
yǎo
契柯拉耶夫 舀
育乞西
jū gōng
鞠躬
烧灼: 烧、烫,使受伤。
拂晓: 天快亮的时候。
词语积累
肃立: 恭敬庄严地站着。
肃穆: 严肃安静。
名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副,符合。
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
浩然亭之秋
夏溢狮子林
雾绕仙山亭
春临江南
渔舟唱晚
黄昏五孔桥
会心桥之晨
冰雪鉴碧亭
福海远眺
曾经仙境似的圆明园
圆 明 园的珍宝
遗憾的是,这一世界园林 艺术的伟大杰作,分别于 1860年、1900年两次遭英法 联军、八国联军的劫掠和焚 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巴特勒上尉的信
xī 晨曦
hài 惊骇
qiè
箱箧
jǐ
给予 fà láng 珐琅
cái
制裁
jié 洗劫
lù 朱鹭
赃物 箱箧 劫掠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瞥 惊骇 琉璃 珐琅
靠非法手段得到的钱富丽华贵 丰硕的功劳,伟大的成绩 短时间地大略看看 害怕,恐惧
希腊巴特农神庙
埃及 金字塔
罗马的斗兽场
巴 黎 圣 母 院
走近圆明园
圆明园名字的来由
康熙晚年把许多重任交给 了他的四儿子胤祯(雍 正),但胤祯有两个致命 的弱点,一是不善于团结 人;二是情况不明便下结 论。康熙总结自己一生的 从政经验,概括为两个字 “园”和“明”。于是他动用 巨资在明朝私人园地上修 湖造园,并起名“圆明 园”,赐匾赠园给胤祯。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全册优质课件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名叫藤野严九郎, 是鲁迅在仙台学 医时的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 《藤野先生》是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 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 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 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 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 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 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
愧疚之情。
2.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 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藤野严九郎
1.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 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
真诚关怀、正直无 私、热情
没 正 治有 直 学民 热 严族 诚 谨偏
见
了解裹脚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 文内容简要回答。
爱国
民看 族电 自影 尊事 心件 受 到 严思 重想 挫受 伤极
大 震 动 ,
—— ——
弃医从文的原因
爱 国
严匿 受名 到信 侵事 犯件
个 人 与 祖 国 的 尊
学会整理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 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 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 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 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自喜、感激之情。但 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为”表达不 出这层意味。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 “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 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 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 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 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 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
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 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 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相识
仙台 相处
北京 离别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 国留学生污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 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 的悲愤。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 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 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 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 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在东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爱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国
所感—— 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去仙台
去仙台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爱国
水户: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在仙台 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 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 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 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 尊心。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 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 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 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 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 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绯红(fēi):鲜红
标致
落第
诘责(jié) 不逊(xùn)
托辞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 在东京
(1—3) 第二部分: 在仙台
相识 相处
(4—35)
离别
第三部分: (36—38)
在北京,怀念
速读课文,思考: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
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 又是什么?
选材: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 组织材料。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 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 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彷 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 拾》。
阅读课文提示及注 释,了解文章写作年代 及时代背景。
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 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 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 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 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 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 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 离别—怀念)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 感—弃医从文)
பைடு நூலகம்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白描
学者形象
语文
全册优质课件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名叫藤野严九郎, 是鲁迅在仙台学 医时的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 《藤野先生》是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 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 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 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 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 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 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
愧疚之情。
2.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 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藤野严九郎
1.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 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
真诚关怀、正直无 私、热情
没 正 治有 直 学民 热 严族 诚 谨偏
见
了解裹脚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 文内容简要回答。
爱国
民看 族电 自影 尊事 心件 受 到 严思 重想 挫受 伤极
大 震 动 ,
—— ——
弃医从文的原因
爱 国
严匿 受名 到信 侵事 犯件
个 人 与 祖 国 的 尊
学会整理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 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 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 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 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自喜、感激之情。但 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为”表达不 出这层意味。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 “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 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 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 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 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 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
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 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 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相识
仙台 相处
北京 离别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 国留学生污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 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 的悲愤。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 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 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 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 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在东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爱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国
所感—— 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去仙台
去仙台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爱国
水户: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在仙台 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 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 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 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 尊心。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 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 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 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 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 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绯红(fēi):鲜红
标致
落第
诘责(jié) 不逊(xùn)
托辞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 在东京
(1—3) 第二部分: 在仙台
相识 相处
(4—35)
离别
第三部分: (36—38)
在北京,怀念
速读课文,思考: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
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 又是什么?
选材: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 组织材料。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 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 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彷 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 拾》。
阅读课文提示及注 释,了解文章写作年代 及时代背景。
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 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 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 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 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 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 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 离别—怀念)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 感—弃医从文)
பைடு நூலகம்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白描
学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