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批评主义角度看《白鲸》的生态观.
《白鲸》的生态解读
《白鲸》的生态解读作者:黄东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3期摘 ;要:随着地球生态问题的日趋严重,生态批评愈加受到关注。
本文从生态视角解读《白鲸》,通过对亚哈船长、大副斯达巴克、以实玛利、白鲸莫比·迪克、大海的生态表现的解读,总结出人类与自然对立、和谐的生态关系。
关键词:《白鲸》;生态表现;生态关系[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01近些年,随着地球生态问题愈发的严重,生态批评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生态批评的研究开始出现全球化的趋势。
《白鲸》是一部寓意丰富、深刻、笔触雄浑的长篇小说,生动讲述了亚哈船长和裴廓德号捕鲸船全体船员疯狂的捕杀白鲸莫比·迪克,最终除以实玛利外全部同归于尽的故事。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充分体现了作者麦尔维尔对生态的关怀和超前的生态危机意识,而作品中各种角色的描写也反映出了不同的生态表现。
一、《白鲸》中的生态表现1、亚哈船长的生态表现《白鲸》中的亚哈船长,几十年的捕鲸海上生涯练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当地人民的推崇和裴廓德号捕鲸船全体人员的完全服从,造就他成为一个人类中心主义的偏执狂。
他不为金钱,不为权势,怀着复仇之心,将白鲸视为魔鬼,为了个人私欲将所有船员带入危险境地并陷入死亡的深渊。
亚哈作为人类的代表,对于自然的态度完全处于对立的角度。
他将自己视为受自然迫害的受害者,但他并未认识到自己多年来对大鲸的捕杀,是对自然无限度的破坏和掠夺,他自己的断腿之痛归根结底是由于他试图捕杀白鲸莫比·迪克造成的,这只是一种职业风险。
他对自然完全是一种敌视,将一切罪责归咎于莫比·迪克,基于唯我独尊的自然观,追杀白鲸成为他生活的全部,也是这种征服自然的偏执导致了人与鲸的共同毁灭。
2、大副斯达巴克的生态表现相对于亚哈船长的偏执和疯狂,大副斯达巴克对待白鲸莫比·迪克的态度是相对理性的,是应该受到肯定的。
从异化到毁灭——《白鲸》的生态解析
[摘要]本文以生态批评视角重新解读了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名著《白鲸》, 小说中白鲸是自然的象征, 亚哈象征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信奉者, 而实玛利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代言人。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各形象的生态象征意义的探讨和对主人公亚哈从异化到毁灭的悲剧旅程的分析, 旨在更好的把握麦尔维尔的生态意识及其对人与自然生命联系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 《白鲸》;象征意义;生态意识1、引言《白鲸》是19 世纪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于1851 年出版的小说, 这部小说不仅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 而且被认为是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史诗般的气势和悲情的笔触描写了捕鲸船“裴阔德号”艰难的海上历程, 再现了一段人鲸之间的惨烈战争。
但小说刚刚问世时却遭到了众多批评家的挖苦和攻击, 直到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开始重新解读《白鲸》,才肯定了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
20 世纪90 年代,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后现代批评流派兴起于美国并迅速蔓延到全世界, 这就为我们重新审视和解读麦尔维尔的《白鲸》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和所有后现代批评流派一样, 生态批评也受到了解构主义的影响。
紧握解构主义这一锐利的理论武器, 它挑战、揭露、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批评家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当今世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
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性危机, 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自然观方面的危机。
( 郭继德) 人类中心主义用主客二分的眼光看世界, 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中心, 其他一切生物都处于边缘; 人类是世界的主体, 处于支配地位, 而自然界是客体, 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受人类的支配, 因此人类对自然界掌握着绝对权力, 人类可以理所当然的利用、征服、控制大自然。
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割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联系, 成为人类随心所欲的掠夺、奴役大自然的思想根源, 这就造成了近代以来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
而早在生态批评兴起的一个半世纪之前, 美国文学巨匠麦尔维尔就已经在他的代表作《白鲸》里深入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生命联系, 通过船长亚哈的捕鲸之旅以及最后鲸死、人亡、船沉的悲剧性结局, 表达了自己对工业文明的质疑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前瞻性批判。
白鲸中生态文学思想论述
白鲸中生态文学思想论述作者:常静单位:苏州职业大学外语系一、引言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生态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潮流应运而生。
生态文学批评为研究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途径,为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方面做出贡献。
生态批评所研究的不仅仅是描写自然变化或反映生态危机状况的文本,所有文学作品,包括古典文学,只要涉及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变化,无论什么角度都可成为生态批评的研究对象。
生态文学批评旨在通过文学研读与批判,弘扬生态和谐观,协调人与自然,自然与灵魂之间的关系。
小说《白鲸》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亚哈船长曾在出海中被大白鲸咬断一条腿,于是捕鲸之旅成了亚哈的复仇之旅。
在他眼中象征自然的大海不再是孕育我们的母亲,而是必须征服、支配的对象。
《白鲸》一方面围绕捕杀鲸鱼这条线,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之间冲突、对立的悲剧画面。
另一方面借船员以实玛利之口,传递出人与自然可以也应该和谐共生的思想。
二、人与自然的对立面人与自然的对立面表现在人类不断略取自然资源,人类意图征服自然,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白鲸》描绘了以亚哈船长为代表的捕鲸者疯狂猎杀鲸鱼,最终葬身大海的过程。
美国在18世纪便有了捕鲸业,捕鲸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人们聚敛财富的手段。
捕鲸的迅速发展是现代人欲望膨胀的结果。
人们照亮用的灯油,国王和王后加冕时用的头油,先生,太太和小姐们用以散发香气的龙涎香等都来自捕鲸业。
“豪宅府邸,华园美院,它产生于魁魁克的标枪,如果没有捕鲸业,这里与荒僻的拉布拉多海岸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这里所有的建筑和钱财都是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捞来的,都是标枪从大海里戳来的。
”[1]P134人类不是适度地捕鲸为生,而是过度地猎杀鲸鱼满足自己的贪欲。
捕鲸船载着人类掠夺自然的欲望,成为人类从自然中掠取资源的野蛮工具。
作者以同情之笔描述船上鲸鱼被宰割的场面,痛斥人类嗜杀无度的凶残。
捕鲸船就像是一座流动工厂,生产车间,一个“加工鲸脂”、“炼取鲸油”的生产流水线。
生命的拷问——《白鲸》之生态主义解读
具 有 生 态学 视 野” ( 。王诺 ,9 1 9 年 , 学 段 下血 腥 的捕 鲸 史 和 人 类 心 灵 之 恶 的见 证 着 很强 的包 容 性。 小说 的开始 4 ) 92 “ 文 在 以实玛 利一 与环 境研 究学 会 ” 成立 , 现在 为 止会 员已 过 史 。 到 当他鼓 足 勇气 把这 一切 都 说 出来 的 时候 , 出场就 大谈 特谈 对 大海 的那 种渴 望 , 上也 “ 岸 我 千 , 态 批评 也 成 了一 种 公 认 的 文学 批 评 流 他 觉 得 自己 内心 很 坦 然 , 一 种 出生 羔羊 的 没 有 什 么特 别教 我 留 恋 的事 情 , 像 我还 是 生 有 派。 纯 洁 感。 出去 航 行一 番 , 去见 识 见 识 这个 世 界 的 海洋 虽 然 学 术界 对 生 态 批 评 的 研 究 起 步 较 1 5 年《白鲸 》出版 后 , 受到 了不 公 部 分 吧。 就是 我 用来 驱除 肝火 , 剂血 液循 81 却 这 调 ”1 由此 可 见 , 海在 以实玛 利 的 大 晚 , 人 与 自然 之 间 的 和谐 生 态观 却 早 已 有 平 的待 遇 。 8 1 麦 尔 维 尔 病 逝 , 时人 们 环 的 方法 。 ( ) 但 19年 当 可 之 。 我 国 的春 秋 时期 , 子就 曾经 说过 “ 在 庄 天 竟 然不 知i《 苴 白鲸 》 的作 者是 谁 。 经 过 了 半 心 中是 一 片净 土 , 以放 松心 情 也 可 以净化 在 才 大海 以其宽 容 的胸怀 接 纳 它的儿 女 , 给 地 与我 并生 , 万 物 与我 为一 ”从 达 尔文 的 个世 纪 的湮 没 后 《白鲸 》 得 以被 重 新认 识 , 心 灵 。 而 : 进化 论也 可 以看 出 : “ 人是 由 自然 界进 化而 来 闪 烁 出耀 眼 的 光 芒 , 为 世 界上 最 伟 大 的 小 他 们 以心 灵的栖 息 场所 。 成 的 , 是 自然 的 一 个 组成 部 分 ”荷兰 的斯 宾 人 : 说 之一 。 是 一部 充 满 浪漫 主 义 气息 和 现代 这 诺 莎在他 的 伦理 学 》 《 中也 曾经 表达 过 : 个 精 神 的预 言 小 说 , 为 了 向 人类 表 达 人 与 自 “ 一 成 人 不是 自然 的一部 分 , 可能 的 。 ( 是不 ” 斯宾 诺 然 关系 的媒介 。 西 方 文 学素 有 “ 色 文 明 ” 称 , 果说 蓝 之 如 莎 8 ) 1 9由此 可见 , 类 与 大 自然是 处 于 同一 人 个 生物 链 上 的 , 类 并 不 比 其他 生 物拥 有 更 黄 皮肤 的 中华 民 族是 “ 人 大地 之子 ”那 么希 腊 . 多至高 无上 的权 利。 民族则 是 “ 的 女儿 ”( 中天 ,0我 们人 类 海 。易 6) 赫 尔 曼 ・麦 尔 维 尔 的《白 鲸 》 表 于 赖 以生 存 的 地 球 可 以说 是 一 个 由海 洋 组 成 发 1 5 年 , 在 当时 却 遭 到 人 们 的 嘲 弄 与 反 的 水球 , 色 海 洋不 仅 给 了人 们 无数 诗 意 的 1 但 8 蓝 在现 代 生 态 主义 的关 照下 , 《白鲸 》 生 的 态 世 界 里 既有 亚 哈 为代 表 的 人 类 中心 主 义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小说《白鲸》-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小说《白鲸》-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美国着名小说家,散文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很多作品都与海洋有关,因而也被人们称为海洋文学家。
《白鲸》是他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宏伟的海洋史诗。
随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小说的层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
生态批评的主要理念是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面对当今全球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现状,就需要人类深入思考。
一、由《白鲸》着作解读当今环境自然观(一)海洋环境在着作中的自然观体现《白鲸》这本着作所描绘的就是以海洋为背景而创作的。
小说的作者之所以以海洋为背景主要是因为其对于自然的热爱。
因此才会将海洋描绘得既纯净又富有生命力,为了那种他认为有意的操劳和船上的纯净空气以实玛利来到心缘已久的海上体验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认为,海洋具有大自然独特的魅力和神奇的治愈功能。
在甲板上他享受船头的健康运动和洁净空气;在桅杆上了望,他又无时无刻不在观察自然和白鲸的美。
同时,麦尔维尔也描述了海洋的凶险。
它那些令人类最害怕的生物多数是在人眼看不见水底游来滑去,狡猾的躲在平静的海面之下。
种种描述都反映了作者那种对于自然的喜爱敬畏之情。
( 二) 海洋生物白鲸所体现的麦尔维尔的自然观白鲸作为海洋中独特的生物,它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在该部小说中,作者描写的白鲸是一种善良的代表,是自然之美的体现。
例如在小说的第87 章,以实玛利把白鲸人性化了,在以实玛利眼中他们是夫妻母子,而不是简单的动物,麦尔维尔给予他们人的美德。
通过对白鲸种种的描述,让主人公意识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在以实玛利心目中,人与白鲸应该平等和谐相处,但这种平静与和谐却被人类毁坏了。
二、从人与自然关系解读小说自然观(一)《白鲸》中人与自然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同时自信心膨胀过头,人类相信自己可以征服自然并付诸行动---到深海猎杀。
以生态批评视野谈《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以生态批评视野谈《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赵常虹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1期摘要:自古以来对于怎样对待自然,人类就一直争论不休,虽然人类常常受到大自然的恩惠,而且人类能够生存繁衍,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是依赖自然的力量。
但是不少人基于人类主体的思想对于自然一直采取征服的态度以及方式。
自从生态文明的理论开始出现之后,人类才开始真正地思考自己的行为,本文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代表性作品《白鲸》加以研究分析,《白鲸》中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对抗性的,人与自然是矛盾的两个主体,必须相互依赖相互成长,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自身的发展也将会受到限制。
《白鲸》是美国文学史上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小说,小说具有很深刻的象征意义,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本文对《白鲸》从生态批评视野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生态批评;《白鲸》;人与自然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1-0153-04《白鲸》是19世纪美国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巅峰作品,作者是麦克维尔,在作者的笔下塑造了三个主人公,他们分别对自然有着不同的态度,也根据自身的态度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最终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通过这篇小说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家想要告诉我们的人到底应该对自然采取怎样的态度,到底应该怎样对待自然。
小说的三个主人公分别具有不同的对待自然的态度,一个对自然采取的是征服的态度,一个对自然是完全顺从的态度,另外一个则是他们之间的要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小说的主人公们的命运不尽相同,想要征服自然的亚哈最终却被自然所毁灭,尊重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以实玛利则成为了这个悲剧当中幸运存活下来的人。
[1]作者通过如此鲜明的结局对比,突出了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自然才会善待你,比如说以实玛利。
这篇小说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和现代价值,对于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深刻的启迪。
《白鲸》象征的生态意识透析
《白鲸》象征的生态意识透析麦尔维尔是19世纪时期美国比较著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品《白鲸》被列入世界文学的经典,这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实玛利受雇于“裴廓德号”出海猎杀鲸,船长亚哈是一位精明又心机的水手,计划向一只在之前航行里让他失去一条腿的白鲸莫比·迪克复仇。
亚哈不听他人的劝阻一心想要复仇白鲸,在与白晶大战了三天三夜之后,将白鲸激怒得将“裴廓德号”撞翻,最终葬身大海的悲惨故事。
本文通过对小说的分析表达出对鲸的保护,充分的表现出了大爱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更是对人类因为欲望而丧失本性和道德伦理的一种嘲讽和担忧。
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说的时在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的背景之下,美国的捕鲸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小说以“我”实玛利为主人公展开故事。
实玛利原本是一名小学的老师,因为各种原因想换一份新工作选择去做一名捕鲸人。
他一心想要找到自我的人生价值但是一直没有如愿以偿,因此他想当一名捕鲸人,想从大海中找寻自己心中那份“道德规则”去支撑自己的精神追求,去探索人类和自然界不同生命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
他在寻找心中信念的时候遇到了船长亚哈,亚哈以及进行了四十多年的捕鲸了,这次他要和一条名叫莫比·迪克的大白鲸展开厮杀,最后葬身大海的故事。
这篇小说向读者们充分的展示出捕鲸行业里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文章里两个主人公实玛利和亚哈漠视大自然最后遭到了惩罚。
小说通过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个启示:人类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要合理的开发资源,尊重大自然,否则必会受到大自然的反噬。
一、对自然和生态意识的思考从文章的结局就看得出人类对其他生命物种的一种轻视。
例如文章中提到的南塔开特海港旅店的名称就可以感受得到,当时的人类对鱼类的轻视,还有旅店内的生活用具都是由鲸骨与鲸牙制作成的。
船长亚哈的领导以及他的船员们都是一群蔑视和随意捕杀海洋生物的人。
尤其是船长亚哈,他是一个不可一世的人,他妄想成为生物的统治者,他的宝座是由独角鲸牙制作成的;他的一条腿被白鲸咬断了,他始终想要去报复、去猎杀白鲸。
通过《白鲸》透视麦尔维尔的生态意识
通过《白鲸》透视麦尔维尔的生态意识作者:罗静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4期摘要:麦尔维尔作为一名十九世纪时期美国比较著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是列入世界文学经典的《白鲸》这一生态寓言,这部颇具传奇色彩的小说讲述的是亚哈船长带领其水手们疯狂追杀白鲸的凶残行为以及最终葬身大海当中的悲惨结局。
这部小说在初始的出版阶段,一直是备受冷落,但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这部小说对于生态危机等的前瞻性,这部小说才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推广。
本篇文章就是以《白鲸》这部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态批评——理论基础、人类在狂妄心理之下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大自然对于人们伤害行为的严厉惩处以及生态危机之下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对相关专业的人士能够起到参考与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白鲸;生态意识;生态批评;人类;大自然作者简介:罗静,女(1973.9-),河南信阳人,大学本科,学士,讲师,毕业于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4-0026-02引言在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的背景之下,人类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高潮阶段,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的同时,人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不论是地震、海啸和飓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机率的上升,还是物种灭绝和环境污染等生态状况的不断恶化,都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人们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生态危机对于人们生活发展的影响之大。
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描写的是十九世纪的前期,美国的捕鲸行业在迅速壮大,主人公是裴廊德号的船长亚哈,他已经进行了四十年之久的捕鲸行为,此次他和一条名为莫比·迪克的大白鲸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葬身大海的过程,向读者们充分展示了捕鲸行业的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白鲸》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白鲸》解读摘要:《白鲸》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该书为读者展现了大海的博大恢宏、捕鲸业的惊险刺激,以及人与自然的纠葛。
本文将从生态批评视角重新解读这一作品,即通过对亚哈和以实玛利价值尺度的探讨,重新分析小说中的一些故事情节,从而探寻小说中蕴含的生态意义以及小说中内含的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
《白鲸》不仅是对海洋问题的警告,同时也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新思考。
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白鲸》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越发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白鲸》;生态批评;大海;人与自然;和谐一、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被认为是当代文学作品研究中的重要学派。
生态批评理论第一次实现了把生态理论与文学作品的结合。
文学来源于时代,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文学作品中往往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
而生态问题的反应也必然被会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生态批评理使人们开始以新的视角,分析文学作品,结合生态理论,分析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文学作品能达到呼吁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重视生态的目的。
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迅速,特别是在七十年代,生态批评理论随着生态环境被破坏而逐渐受到了重视,在生态批评理论出现的二十年以后产生了很多以此为主题的文学。
对于生态批评目前学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理解,本文所使用的生态批评理论指的是对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主要从文学的角度探讨,我们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与我们自身发展出来的文化存在一定的联系。
这个人认为只有从人类自身的思想深处寻找原因才能够找到目前的自然环境发生危机的原因。
人类最深刻的思想最多的体现就是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所以还是要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去寻找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生态批评理论最重要的任务是从文学当中寻找到人类与自然的答案。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息息相关。
在当今以追求经济利益为首的时代,我们是否能正确的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不和谐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这是生态批评理论想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想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析《白鲸》中的生态文学思想
与 荒 僻 的 拉 布 拉 多 海 岸 是 没 有 多 大 别 的 。 这 里 所 有 的
建 筑 和 钱 财 都 是 从 大 西 洋 、 平 洋 和 印 度 洋 捞 来 的 , 是 太 鄙 标 枪 从 大 海 里 戳 来 的 。 ”- 1人 类 不 是 适 度 地 捕 鲸 为 生 , [ 3 ]4 P 而 是 过 度 地 猎 杀 鲸 鱼 满 足 门 已 的 贪 欲 捕 鲸 船 载 着 人 类 掠 夺 自然 的 欲 望 ,成 为 人 类 从 F 然 , 取 资 源 的 野 蛮 l i f 掠 l I 具 作 者 以 同情 之 笔 描 述 船 上 鲸 鱼 被 宰 割 的 场 面 , 斥 人 痛 类 嗜 杀 无 度 的 【l 捕 鲸 船 就 像 是 一 座 流 动 工 厂 , 产 x残 生 问 . 个 “ T 鲸 脂 ” “ 取 鲸 油 ” L产 流 水 线 。 人 类 盘 一 加 、炼 的 I ] 精 神 和 物 质 的 世 界 变 得 一 片 嵴 ” 陇 郁 始 终 与 厄 舍 M
的 过 程 美 国红 1 I 纪 便 有 r捕 鲸 业 , 鲸 在 一 定 程 度 l 8造 捕 :
态 文 学批 评
一
、
引 言
随 荇 全 球 生 态 危 机 日 益 严 峻 .生 态 文 学 批 评 作 为
一
推 动 了社 会 的 发 展 . 时 也 成 为 人 们 聚 敛 财 富 的 于 段 捕 嗣 鲸 的 迅 速 发 展 是 现 代 人 欲 望 膨 胀 的 结 果 人 们 照 亮 川 的
关 键 词 :小 说 《白 鲸 》 人 与 自 然 对 立 和 谐 生
借 船 员 以 实 玛 利 之 口 , 递 人 jr然 可 以 也 应 该 和 谐 传 1 共生的思想。
从生态批评角度谈《白鲸》中对自然意识的辩证-文档资料
从生态批评角度谈《白鲸》中对自然意识的辩证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界十分重视的研究主题。
作为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地思考和探索。
尽管时代发展迅速,《白鲸》对于人类处理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依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生态意义。
一生态批评理论概述生态主义在大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的形势下衍生而来。
大自然本身具有非常神奇的魔法,它创造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人类,因此这一切的生存和发展都无法脱离大自然。
在经济快速发展之际,人类为了实现经济基础建设,获取经济利益,给大自然造成了杀伤性的破坏。
正如,小说《白鲸》中的“裴廓德号”一样,它不仅是当时美国社会,也是那个年代人类社会的一个典型。
亚哈捕杀白鲸的过程,便是人类掠夺自然的诸多行为的一个侧影,是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地巧取豪夺的一个缩影。
对此,许多的生态环境保护者,加大了推行生态批评理论的力度。
事实上,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许多热切关注生态保护的文学家,开始发表关于自然生态破坏的学术作品,所以后来在美国,生态批评理论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批评文学作品的形式。
有许多文学家对于生态批评理论的定义持有不同意见。
生态批评理论的发起者将生态批评定义为“探讨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批评”,大部分学者也接受了这一定义。
我国对于生态批评的发展研究起步较晚,许多人并未真正了解到生态批评的本质所在。
大多数的人只是从表面上理解生态批评,认为它就是将文学和生态学结合起来进行批评。
但是事实上,生态批评主要强调的是生态哲学思想,并非那些所谓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
二从生态批评角度谈《白鲸》中对自然意识的辩证从古至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讨论,一直都是文学作品中倍受钟爱的主题。
《白鲸》描写的是捕鲸的活动,然而在其中掺杂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它展现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和视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作者自身的思考。
(一)从生态批评角度谈船长亚哈的自然意识《白鲸》中塑造的船长亚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蓝色生态批评视角下《白鲸》的解读
随 着 生 态危 机在 全 球 范 围 内 的 日益 加 重 , 海 洋 环
境 和 海 洋 生 物 的 生存 都 面 临着 严 峻 的挑 战 。 通 过 文 学 方 式 ,麦 尔 维 尔 表 达 了对 海 洋 及 海 洋 生 命 的关 注 。 并
对 人类 的种 种 行 为进 行 反 思 , 这 种 蓝 色 生态 观 在 当今
人 类 与 海 洋 相互 依 存 , 紧 密 联 系 。 面对 浩 瀚 的 海
洋养家糊 口. 创 造 财 富 。 海 洋 为人 类提 供 了 丰 富 的 自
学作品 , 挖 掘 人 类 活 动 及 文 化 与 蓝 色 海 洋 及 海 洋 生命 洋 , 人类显得如此的渺小。《 白鲸 》 中 的捕 鲸 者借 助海 然 资 源 。 在 小说 第 一 章 , 叙 述 者 以 实 玛 利 就 表 达 了 他
终 船 毁 人 亡 的 故 事 。 在 这 部作 品 中 , 作 者 麦 尔 维 尔 运 s a n d P a t a g o n i a n s i g h t s a n d s o u n d s , h e l p e d t o s wa y me
用 了大 量 的叙 事 技 巧 和 象 征手 法 , 对海洋生态进行 了 t o m y w i s h . ” 日 对 陆地 心 存 厌 倦 的他 , 把 海 洋视 为 “ 驱 除 调 剂 血 液循 环 的 方 法 ” , ( 2 : 0 1 ) 以至 于 迫 不 及 待 探 索性 的思 考 。在 蓝 色 生 态批 评 视 角下 . 这 部 作 品 表 肝 火 ,
达 了作 者 对 海 洋 及 海 洋 生 物 的无 限关 怀 , 呼 唤 人 类 热
主题 。
地 想 逃 往 大 海 。 大海 在 以实 玛 利 的眼 中是 一 方 净 土 ,
人与自然的博弈——《白鲸》的生态主题思想解析
2019年3月第35卷第3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Mar.2019Vol.35No.3刘文敏/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河南信阳464000)。
人与自然的博弈——《白鲸》的生态主题思想解析刘文敏摘要:作为美国文学史上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白鲸》是小说家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也是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巅峰之作。
它深邃的象征意义和精彩的人物形象,令众多的读者折服。
它像一个深刻的生态寓言,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了人与自然的博弈。
在当今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下,人类应该努力做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果还是一味毫无节制地掠夺自然,势必会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甚至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对《白鲸》生态主题思想的解析,旨在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构建上,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白鲸》;博弈;人与自然;生态主题思想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31(2019)-0067-03《白鲸》出版于1851年,是美国19世纪伟大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也是最重要的海洋题材小说。
小说的创作背景是美国19世纪上半叶,工业文明的进步使人类充满了贪婪和欲望,开始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不断地挑战自然,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捕鲸业。
由于捕鲸满足了人们寻求刺激和猎奇心理,所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白鲸》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问世。
作家以大气磅礴的史诗风格,详细描述了当时人们的捕鲸生活,堪称一部巅峰之作[1]。
小说讲述了人类与一条凶狠巨大的白鲸所展开的生死较量,最终船沉人亡,葬身大海的故事。
在这部旷世作品中,表现了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和深刻思考。
小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通过探究人与自然之间是和谐共生还是相互对抗的关系,揭示了在人与自然的博弈中,只有从相互对立发展为和谐统一,才能共荣共生。
在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这部作品更是彰显了其生态主题思想的重要意义[2]。
生态主义批评观照下的《白鲸》解读
生态主义批评观照下的《白鲸》解读作者:胡天赋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09期摘要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发表后,英美评论界一片责难,贬多于褒。
国内的评论也主要集中在对作品的主题,象征等方面的研究。
用新的生态理论和生态主义批评为理论武器,对《白鲸》进行新的生态主义视角观照下的解读,可以发现作品中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对美好的人与人关系的歌颂,对人与自然关系遭到破坏的叹息和控诉及作者对人类发出的生态预警等,从而为人们重新解读经典作品提供帮助。
关键词《白鲸》生态思想象征生态伦理一、引言长期以来,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因其多重的象征,复杂的结构,复仇的主题等。
引起了学者和评论家不同的阐释,它的批评接受也经历了种种不同的命运。
该书发表在1851年,当时的《文学世界》首先发难,指责该书是一部“知识杂烩”,,与此同时,英国《新闻周刊》评击该书的风格是“狂乱得像交尾的野兔一样如痴似狂”。
正如耶鲁大学教授理查德布罗德海德说的:“《白鲸》的文学批评声誉是复杂的,但是它在一般大众读者中的情况比评论暗示的还要糟糕”。
他还说:“在这本书出版60年后,由于无人讨论,无人阅读,它似乎成了一本不存在的书”。
由于该书使用了《圣经》中的人名,象征手法,复仇的主题,所以,长期以来,国内的评论主要集中在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如:(1)《白鲸》的象征意义:正义与邪恶一亚哈船长的性格:(2)复仇故事:(3)悲剧解读:,等等。
本文试图用新的生态理论和生态主义批评为理论武器,对《白鲸》进行新的生态主义视角观照下的解读,以发现作品中的生态思想,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对美好的人与人关系的歌颂,对人与自然关系遭到破坏的叹息和控诉,作者对人类发出的生态预警,等,从而为梅尔维尔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人们重新解读经典作品提供帮助。
二、生态学思想及生态批评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和生态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指出的:“生态学是一门‘具有颠覆性的学科’,那么它要颠覆的是什么?能想到的可能是这样一些:由科学所形成的既定概念:不断膨胀的资本主义的价值和结构酒方宗教反自然的传统偏见”。
从生态文学自然观视阈下浅析麦尔维尔的《白鲸》
从生态文学自然观视阈下浅析麦尔维尔的《白鲸》作者:翟曼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2期摘要:“生态”一词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及高度的结合性,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日,生态危机已不仅仅存在于环境和社会范畴,而是以一种生态思想的模式与各个领域与学科结合,从而生成精分的生态子学科,如生态翻译学、生态批评和生态语篇分析等等。
生态思潮为文学分析提供了强大而又独特的解构视角,麦尔维尔的文学作品《白鲸》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享誉盛名。
作品以表层的气势磅礴的悲剧色彩来渲染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的深层讨论,本文在生态文学自然观视域下浅析《白鲸》中的生命命题。
关键词:《白鲸》;生态文学自然观;悲剧色彩作者简介:翟曼(1989-),女,吉林四平人,硕士,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语用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1生态文学自然观是一种新衍生出来的文学批评与自然史观相结合的文学分析范式,生态文学自然观把生态学的价值取向和主旨议题作为文学批评的逻辑前提,对文本的分析另辟蹊径,重新指导了对文本的阅读、解构与建构。
在此过程中,生态人文主义关怀和自然观相辅相成,均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生态文学自然观为探究文学乃至人类文明和自然界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切入路径,给文学分析、赏析与写作带来了勃勃生趣。
一、生态主义文学与生态批评过去,人们往往从单一维度分析文学作品包涵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乃至人类与历史的历时和共时的相互作用关系。
上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飞速发展,把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的同时,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突显;在其危及到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时,应运而生的现代生态学摆脱了单一局限的纯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成为了具有强大生机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体。
生态文学自然观的主旨议题在于揭示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和关系,倡导尊重自然法则,回归自然怀抱,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认知世界的关系,并且摒弃了人类中心论的唯心主义思想,拥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反对从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出发以形而上学本本主义的思维惯式来指导人类接触自然与审视自我。
激流归大海_白鲸_的生态批评解读
的勾当 ,贪婪而无情 。当水手们划着小艇冲进鲸群肆意杀戮 之时 ,无疑是受了经济利益的驱使 。作家甚至前瞻性地指出 “禁止虐待雄鹅协会 ”的秘书用鹅毛笔书写传单的虚伪与骗 局 。正如当今少数发达国家在指责发展中国家污染严重的 同时 ,忽视了自己昔日的发展带给地球生态的欠账以及当今 转嫁污染物的行径 。在此 ,作家无疑是站在鲸类的立场来指 控捕鲸业的 。在他看来 ,鲸类不仅拥有自己的生存权利 ,而 且具备比人类更崇高的尊严 。捕鲸业之所以伟大也正是在 于对这种比人类更高贵的生命的征服 。
在《白鲸 》中 ,天地往往融为一体 ,海天常常连成一片 。 “在一片蔚蓝中 ,海空简直交融在一起 ,只是那显得焦虑的天 际晴朗得又清又滑 ,像个女人的脸 ,而那个粗犷 、男人也似的 海洋 ,却不住地起伏 ,有力而迟缓 ,像是熟睡的参孙的胸脯 。 ……高高在上 ,像个威风凛凛的帝王的太阳 ,似乎给这个豪 迈翻腾 的 大 海 抹 上 一 层 柔 和 的 神 态 : 有 如 新 娘 之 于 新 郎 。”[3 ] (P758)在作者眼中 ,有雪白翅膀的海鸟掠过的天空有着 令人遐想的女性气质 ,而在无底的深渊中遨游着大鲸 、剑鱼 和鲨鱼的海洋则是具有苦恼的 、杀气腾腾想法的男性 。作家 用他那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笔法 ,将海洋描绘得如梦如幻 、 神秘莫测 。
在这里 ,海洋不再是纯粹的自然 ,它被升华了 ,它不仅拥 有博大深邃的气势 ,还具备神秘莫测的玄学之思 。作家在小 说开篇即声称“沉思和水是始终结合在一起的 ”[3 ] (P3) 。以实 玛利出海远航不仅在于厌倦了幽闭在木架泥糊的小屋的陆 地生活 ,不仅在于获得几百分之几的“拆账 ”以养家糊口 ,不 仅在于那种有益于身心的操劳和船头楼甲板上的纯净空气 ; 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某种神秘的心情颤动 ”[3 ] (P4) ,为了追 寻“西萨斯的倒影 ”。海水为思想者提供了沉思的契机 。以 实玛利眼中的海洋 ,是一种近乎野性的海洋 ,一种令人激情昂 扬的海洋 。出海远航 ,摆脱了陆地陈规陋习的束缚 、花样繁多
蓝色生态批评视角下《白鲸》的解读
蓝色生态批评视角下《白鲸》的解读摘要:《白鲸》这部作品用了大量的叙事技巧和象征手法,对海洋生态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
在蓝色生态批评视角下,这部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海洋及海洋生物的无限关怀,呼唤人类热爱白鲸,尊重海洋,体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蓝色和谐主题。
关键词:《白鲸》蓝色生态批评视角蓝色和谐主题一、引言在生态批评(eco-criticism)领域,作为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海洋一直处于人类视野边缘,随着海洋生命种类的急剧减少、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蓝色生态”的声音开始出现,对海洋生态的关注日渐成为生态批评的新视角。
[5]蓝色生态倡导以蓝色为基调的大海生态关怀。
蓝色批评主要是通过研究和解读文学作品,挖掘人类活动及文化与蓝色海洋及海洋生命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认识海洋、关注海洋的同时承担相应的海洋生态责任。
《白鲸》是以大海为主题和写作背景的一篇小说,其情节非常简单,讲述的是捕鲸船“裴廓德号”船长亚哈一心想捕杀咬掉自己一条腿的白鲸莫比·迪克,最终船毁人亡的故事。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麦尔维尔运用了大量的叙事技巧和象征手法,对海洋生态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
在蓝色生态批评视角下,这部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海洋及海洋生物的无限关怀,呼唤人类热爱白鲸,尊重海洋,体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蓝色和谐主题。
二、蓝色批评之反思蓝色批评要求我们关注海洋生态的健康发展,尊敬并保护海洋生命。
根据卡森所诠释的边际效应理论,大海与陆地交界处的万物应当繁茂、和谐地生存。
《白鲸》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人类对海洋生命的蔑视和残杀,布伊尔也曾指出:“白鲸比起同时代的任何作品都更为突出地……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界施暴的主题。
”[1]然而人类极其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和不断膨胀的欲望在给海洋生物带来空前的危机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灾难。
亚哈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葬身大海。
《白鲸》的结局反映了作者深层的蓝色生态意识以及对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质疑。
人类对海洋生物滥杀的这种行为终将会受到惩罚,并将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试论《白鲸》中的生态自然观毕业论文
【标题】试论《白鲸》中的生态自然观【作者】李林【关键词】生态批评生态视野生态观【指导老师】魏旭【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一、前言现今以生态批评理论重读经典作家和作品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新动向。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不仅以其复杂的结构和多义的象征引起人们解读它的兴趣而且现在人们也开始尝试用20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生态批评理论来解构这部作品。
生态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迅速蔓延到全世界的批评流派。
它属于文化研究范畴是谌 蛭; 涨餮现氐那榭鱿虏 摹I 难 勒庖桓拍钍怯?972年约瑟夫米克在《生存的喜剧文学生态研究》所提出的。
它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反思。
在文学实践上生态批评首先通过寻找“自然”的缺席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生态文学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
其次生态批评揭露人们对自然的熟视无睹和肆意破坏批判渗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生态文学作品质问令人怀疑的普遍真理和那些歪曲和忽视自然写作文学的美学价值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怜悯、同情和尊重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1p63-65当前研究现状是国外生态批评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公认的流派著书立说者不乏其人如格劳特费尔蒂借鉴女性主义批评提出了“三段模式说”国内生态批评理论家也有不少如王诺先生著有《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鲁枢元教授著的《生态批评的空间》等但是生态批评仍处于建设阶段在理论定位、批评对象和批评方法上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国内学者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来解读《白鲸》及其它生态文学作品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从相关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些学者都试图深度挖掘麦尔维尔在《白鲸》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态自然观并对此做出评价。
他们探讨角度都有所不同有从《白鲸》生态世界来看有从自然与人人类主体欲望与整体的生态系统协调等问题来研究还有用生态伦理学来解读这部作品。
不管这些文献的研究角度有什么不同他们最终目的都是在寻求人与自然应该怎样达到和谐境界。
论《白鲸》的生态意识
[摘要] 白鲸从出版时受到公众的冷落, 到后来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与接受, 并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于生态批评语境之下作品所显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价值取向。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亚哈船长及其船上水手对鲸鱼的疯狂追杀、最后葬身海中的隐喻性叙事描写, 揭示出人类如果只以自身为主体, 过度张扬自身的力量, 蔑视自然界其他生物与人类同等存在的道德权利, 则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从中凸显了麦尔维尔前瞻性的生态危机意识和对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深沉思考。
[关键词] 白鲸; 麦尔维尔; 生态批评; 自然; 和谐赫尔曼#麦尔维尔的5白鲸6是一部关于人们追杀鲸鱼最后葬身海中的隐喻性海洋传奇小说。
从出版以来, 评论家对其主旨意义从宗教、伦理道德、人类学和心理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溯源与阐释, 试图揭示其深奥的思想内涵。
随着生态批评的出现, 评论家有了一种全新的批评视角。
从生态批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 我们会发现麦尔维尔超前的生态环境关怀与前瞻性的生态危机意识, 洞悉作品所指涉的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隐喻主旨。
生态批评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检视与探讨文学作品中人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和谐统一, 还是彼此矛盾、互为异己。
有关人类对自然界的依存关系, 哲学家费尔巴哈早在19 世纪就认识到人应以自然为基础, 人类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统一体。
到了20 世纪初, 德国哲学家施韦策在文化哲学一书中, 提出了/ 涉及一切生物的道德原则0[ 1] 。
之后, 美国哲学家利奥波德在大地伦理学一书中/ 主张把良心、权利等概念扩大到自然界0[ 2] , 从而为/ 生态中心论定下了基调。
/ 生态中心论反对中世纪奉行的人附属于神并比神低劣的神学思想, 同时又反对14 世纪开始兴起的强调人比物高、宣扬人是宇宙主宰的现代资产阶级思想。
这些生态学家将道德关心的对象扩展到整个生命界, 构筑了以/ 尊重自然为终极道德观念的伦理学体系, 形成了/ 环境伦理学或/ 环境哲学[3] , 为后来的20世纪90 年代生态批评的壮大奠定了理论基础。
《白鲸》主人公亚哈精神生态分析及现实意义
— ! ! — — ? — — —? ? ? —— — —…
V。 A c
~ — —冀
T I 。 谶
竺 !
登
2 ≤ ≥
嬖 竺 !
萎 雯
《 自鲸》 主人公亚哈精神生态分析 及现实意义
摘 要: 本文试图从精 神生态批评的 角度对《 白鲸》 主人公 亚哈进 行解读。 神 精
条 腿 。可 能 我 们 常 人 无 法 理 解 对 一 个 没 有 思 维 没 有 意 识 的 自然 界 中 普 通
最后, 应该做 到人的和谐 。人 的和谐包含两方 面: 一是指 自然 意义上 的人 自身 的和谐 ;二是指社会 意义上的人与人 的和谐 。作为 自然属性 的 人, 首先面 对的是人本身 , 达到和谐 , 要 就要 在解决人的生存 问题 基础 上 , 具备完全 的人 格 , 广博 的学识 , 正确 的行 动以及 良好的身心状 态。达到 自 身的全 面发展后 , 才能不断地 去超越 自我 、 完善 自我 , 从而达 到人的外 在 与内在的真正 和谐。这样就 以较 高的人格素质 ,主动投身于认识客 观世 界, 有效 地改造 主观世界 , 以友好 的姿 态融入 自然和社 会 , 以爱心呵 护善 待 自然 , 以真诚和信誉构筑社会 , 以良好的心态创 造世界的和谐 与美丽。 总而言之 , 麦尔维 尔通过《 白鲸》 中的亚 哈带给我 们 的是 呼唤和谐 的
pr n s f cl cl irr. rm teageo sital eooi iw ot tako o a lea Fo h nl f pru l cl c v , a t e 嚼 t y i y ga e l
t i pa e t mp s t x m p rt a i n t n o a ,e po e h v r s o h s p r at e t o e a s i u a e ai fAh b x s s t e o e u e t i l l o n t r , p rt a rss o u n me tlwo l n s a mo y o o il v lp a u e s i u lc i fh ma n a rd a d dih r n fs c a e o - i i de me t a d p sf r r h y t o v h rss t o sr c a mo iu O n , n ut o wa d t e wa o s l e t e c ii: o c n t ta h r n o s S — 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报刊广告英语的文体特色分析2 体育专有名词的翻译研究3 西方文学中撒旦形象的形成与发展4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5 试析文化语境对大学英语阅读的影响6 关于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影响的研究7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8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9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1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之旅11 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12 “A Rose for Emily”中“Rose”寓意的新解13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14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15 An Analysis of Youth Subculture through the Movie--Trainspotting16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17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18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19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20 英语新词特点研究——词汇学习和了解文化的有效途径21 从《海狼》看杰克•伦敦的女性观22 《傲慢与偏见》与《劝导》中婚姻模式的对比研究23 《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24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25 从生态中心主义角度分析康拉德《黑暗的心》26 基于认知的颜色词隐喻研究27 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28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29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30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31 A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with Numeral “San”32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33 《大地》中的儒家思想34 难以实现的梦——解读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国梦的虚幻性35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36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37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刻画手法分析38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39 浅析小说《教父》中教父的心理转变及其成因40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41 《无名的裘德》中哈代的宗教思想探讨42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43 (日语系毕业论文浅谈中日饮酒艺术44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45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46 从《恋爱中的女人》看劳伦斯的男性霸权意识47 从《永别了,武器》中看战争对人性的影响48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ë and "Wuthering Heights"49 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哥特元素50 方言电视节目收视群体特点及社会影响分析51 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52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形象的成因分析53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54 《小妇人》中的性别语言差异分析55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56 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57 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5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59 英汉“骨”与“血”的隐喻研究60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61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62 文字之乐——浅析广告中的双关63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64 比较《百万英镑》和《阿Q正传》65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66 试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悲剧之源67 Purity and Doom: on Thomas Hardy’s Tess’s of the d’Urbervilles68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分析69 英语复合名词的认知语义研究70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71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72 爱伦坡对希区柯克和蒂姆伯顿的影响73 从异化归化角度看汉语四字词组的英译策略—以中国苏州古典园林为例74 方位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75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76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77 浅析公示语的翻译78 《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对婚姻的影响79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Law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80 《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被殖民化分析81 The Death Image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82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83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84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85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86 奥斯卡•王尔德《快乐王子及其他》的唯美主义87 Pursuit and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On Sister Carrie’s Tragedy88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89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肉体与灵魂的平衡90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91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92 从唐诗不同译本看数字词汇翻译得与失93 清教思想在《失乐园》中的体现94 礼貌原则与中西文化的差异95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96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97 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冲突98 《喜福会》的女权主义解读99 《麦田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100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101 《苍蝇》的叙事艺术及悲剧主题探究102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103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104 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105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106 Self-Discovery:An Analysis of Celie in The Color Purple107 困境下的回归--从生态角度看乞力马扎罗的雪108 从西方讽刺剧看品特的威胁喜剧109 On the C harac ter of Scarlett O’Hara and the Transition of American Society110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111 中国后与美国迷惘一代文化认同感的比较112 The Application and V alu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ETL in Middle Schools113 《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114 中英动物习语的跨文化分析115 On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Fuzzines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sthetics116 An Interpretation of Rebecca’s dual Personality117 《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118 《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119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120 从北京奥运会简析宝洁营销策略121 浅析美国嘻哈文化影响下的美国俚语122 探析《雾都孤儿》中作者的乐观主义123 初中生英语口语常见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124 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25 论《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康普生的悲剧126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127 从语域和博客语篇角度解读博客传播128 英文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运用129 Schema Theory on the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130 英汉被动意义表达比较研究131 如何用英语作精彩演讲132 英文商业广告中的常用修辞格--以《商业周刊》为例133 论英语奢侈品牌的文化及其翻译134 目的论视角下的《边城》的英译研究135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商标翻译的原则及技巧136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137 解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其婚姻中的体现138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139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140 中英颜色词的比较141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142 奥斯卡王尔德《认真的重要性》中似非而是的隽语对现实世界的重塑143 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144 The Analysis of Teacher Images in English Films And Their Impacts on Young Teachers145 英汉习语渊源对比及其常用分析方法146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147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148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149 英美小说《傲慢与偏见》和《飘》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比较分析150 交际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51 A Cognitive Analysis of Container Metaphors152 浅析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153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选择对命运的决定作用154 美国基督新教与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比较155 浅析广告语及其汉译156 论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美学思想157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158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159 现代英语演讲中的范式分析160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161 论中文电视栏目名称的英语翻译162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163 Childhood PTSD in Anne of Green Gables164 古诗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165 “金玉良缘”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166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167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168 初中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模式研究169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unicative Rhetoric in Literature—Analysi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170 美国“寂静五十年代”的骚动——《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分析171 《嘉莉妹妹》中的不同价值观的研究172 莎士比亚:男权神话的守望者—莎士比亚戏剧的女性主义解读173 男权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研究174 互联网时代的语言帝国主义175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176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177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Buddhism and American Christianity178 希思克厉夫—一个拜伦式英雄179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中式菜单英译180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181 从《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布雷克耐尔夫人看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特点182 分析《宠儿》中塞丝的创伤与愈合183 英文歌词翻译策略探析184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185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186 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蔑视女性的词汇表达法187 南方时代变迁中的胜利者与失败者——《飘》中主要角色的性格与命运对比188 英汉广告中的双关语及其互译189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硬汉精神190 从交际翻译视角看企业简介的汉英翻译191 在仙境中成长——《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主题研究192 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国人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培养193 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194 The Strategies i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ly-loaded Words195196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197 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198 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199 美国梦的开始与破灭—试析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200 从生态批评主义角度看《白鲸》的生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