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演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演进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深刻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生态观,强调了人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造成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元凶。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历史维度

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年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化所造成的生态危机还没有达到危害人类生存的程度。因此,在他们的著作中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概念,但在他们博大精深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维度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及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个人对自然的关系是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可见,人是自然界有机组成部分,人本身既是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对此,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类看作是自然界的一员,而非自然界的单纯征服者,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而非单纯的改造对象。因此,人类要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形成人-社会-自然系统。历史唯物主义启示我们,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因此,自然界的变化发展不仅体现人类活动的规律,还必然体现自然界自身的运动发展规律。也就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人的需求和自然的规律两者的辩证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经济学维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马克思揭示了私有财产制度与自然的对立的普遍性,指出自然异化是人为造成的,具体来说,是由私有制和金钱的统治造成的。恩格斯指出,在各个资本家都是为了直接的利润而从事生产和交换的地方,他们首先考虑的只能是最近的最直接的结果。一个工厂主或商人在卖出他所制造的或买进的商品时,只要获得普通的利润,他就满意了,而不再关心商品和买主以后将是怎样的。人们看待这些行为的自然影响也是这样。资本家在利润的诱导下,只是把自然界当作他们取之不尽的仓库、具有货币属性的商品和容量无限的垃圾场,生产过程的环境成本全被转嫁给了社会。对此,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马克思的告诫:资本主义积累的逻辑无情地制造了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的断层,切断了自然资源再生产的基本进程。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家的贪婪和资本的逐利,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个体化、资源问题的私有化,会加剧资源的开发和滥用,最终导致对资源的更大的争夺和破坏,并带来自然与社会的矛盾。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探索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异化问题的出路在于从根本上变革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乃至技术发展模式这一途径。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践维度

从实践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社会是有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同样,生态文明的建设也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资本主义大工业对资源能源过度的开发利用,造成了经济与环境、生态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状态,这些都对人类的生产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对此,马克思指出:要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地球,以便发现新的有用物和原有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点。生产排泄物,即所谓的生产废料再转化为同一产业部门或另一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这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这种所谓的排泄物就再回到生产从而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循环中。马克思给指出了跳出资本主义恶性发展模式,走可持续的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即要依靠科学技术发明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方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从而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减少废物的排放,减轻对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压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维度

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在享受物质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空前对立和全球性大规模的生态危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发展经验,发挥人口红利的优势,唯经济增长至上,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获得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但在奇迹般增长中逐渐凸显出一系列问题,如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环境破坏严重资、生态失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地区、收入差别扩大。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指明:在私有制为基础和以赢利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寻求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是不可能的,进而指明了生态文明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我国处在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要想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考虑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发展,这就意味着私有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还不能完全解决,但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私有制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因而,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崭新形态。这一崭新形态一是要促进生产发展,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探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此,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能够持续、有后劲。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江泽民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同时,高度重视解决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之后他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并提出了我国要实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到中国的社会发展中。胡锦涛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指出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把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并作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行的五大目标之一加以科学阐述,这既是对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总结,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的最重要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一举措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