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材料的导热率

合集下载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史上最全新版)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史上最全新版)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

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

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

单粒物料的导热性能好于堆积物料。

稳态导热:导入物体的热流量等于导出物体的热流量,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导入和导出物体的热流量不相等,物体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和热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也称为瞬态导热过程。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M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M·度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

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

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0.05瓦/M摄氏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

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

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

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

但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

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M)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

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

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

8x10的3次方瓦/(M时·摄氏度)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

例如石棉、珍珠岩等填缝导热材料有:导热硅脂、导热云母片、导热陶瓷片、导热矽胶片、导热双面胶等。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史上最全版)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史上最全版)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

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

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

单粒物料的导热性能好于堆积物料。

稳态导热:导入物体的热流量等于导出物体的热流量,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导入和导出物体的热流量不相等,物体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和热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也称为瞬态导热过程。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

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

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0.05瓦/米摄氏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

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

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

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

但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

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

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

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

8x10的3次方瓦/(米时·摄氏度)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

例如石棉、珍珠岩等填缝导热材料有:导热硅脂、导热云母片、导热陶瓷片、导热矽胶片、导热双面胶等。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史上最全版)汇总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史上最全版)汇总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

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

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

单粒物料的导热性能好于堆积物料。

稳态导热:导入物体的热流量等于导出物体的热流量,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导入和导出物体的热流量不相等,物体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和热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也称为瞬态导热过程。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

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

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0.05瓦/米摄氏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

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

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

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

但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

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

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

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

8x10的3次方瓦/(米时·摄氏度)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

例如石棉、珍珠岩等填缝导热材料有:导热硅脂、导热云母片、导热陶瓷片、导热矽胶片、导热双面胶等。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史上最全版)汇总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史上最全版)汇总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

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

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

单粒物料的导热性能好于堆积物料。

稳态导热:导入物体的热流量等于导出物体的热流量,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导入和导出物体的热流量不相等,物体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和热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也称为瞬态导热过程。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

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

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0.05瓦/米摄氏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

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

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

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

但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

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

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

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

8x10的3次方瓦/(米时·摄氏度)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

例如石棉、珍珠岩等填缝导热材料有:导热硅脂、导热云母片、导热陶瓷片、导热矽胶片、导热双面胶等。

常用工程材料导热系数

常用工程材料导热系数

常用工程材料导热率材料的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常用单位为W/m*K。

导热系数W/mK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C代替)。

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

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

常用的导热系数单位有kcal/(m·h· ℃ ),cal/(cm·s· ℃ ),W/(m·K),J/(cm·s· ℃ ),Btu/(ft·h· ℉ )。

千卡/米·时·℃ [kcal/(m·h·℃ )]卡 / 厘米·秒·℃ [cal/(cm·s·℃ )]瓦 / 米· K[W/(m·K)]焦耳 / 厘米·秒·℃ [J/(cm·s· ℃ )]英热单位 / 英尺·时·℉ [Btu/(ft·h· ℉ )]1 2.78×10 -31.16 1.16×10 -20.6723601418.7 4.1872420.8598 2.39×10 -3110 -20.57885.980.239100157.81.494.13×10 -31.731.73×10 -21在所有固体中,金属是良好的导热体。

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并且金属的纯度对导热系数影响很大,如含碳为1%的普通碳钢的导热系数为45W/m·K左右,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仅为16W/m·K。

常见材料的导热率

常见材料的导热率

大含 95-71% SiO 2
硅气凝胶
0.003 98 - 298
泡沫玻璃
纯银
293-30 6.135-6.3E+0
429
0
7
干燥的雪 0.05-0.25
273
食盐
35.1 - 6.5 - 80 - 289
4.85 - 400
有机干土壤
0.15-2.0
293
土壤 ( 含 水)
0.6-4.0
293
焊剂 ,
氧化铝
26-40
293
1.0E-12
饱和氨水
0.507
300
氩气
0.016-0.017 298-30
9
0
氧化铍
218-300
293
1.0E-12

7.97
300
黄铜
125
296 1.5-1.6E+07
( Cu 63%, Zn 37%)
293-29
黄铜
109-121
1.3-1.6E+07
6
( Cu 70%, Zn 30%)
5.0E-14
5.0 ×10 - 14
空气
0.024-0.045 273 - 600 2.95-7.83 7
×10 ( N,21% O+0.93% Ar +0.04
- 15
% CO2) (1 个标准大气压 )
酒精
293-30 0.1-0.2
0
纯铝
237
293
3.7E+07
氮化铝
170-190
293
1.0E-11
SWNT(length:2.6 μ m, diameter:1.7 nm)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材料的导热率傅力叶方程式:Q=KA△T/d,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

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

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

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

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

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

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

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

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

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

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

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

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表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表

材料的导热率傅力叶方程式:Q=KA△T/d,R=A△T/Q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

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

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

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 是成正比的。

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

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

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

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

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

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

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

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 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

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

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

此处所说的“模糊” 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史上最全版)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史上最全版)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

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

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

单粒物料的导热性能好于堆积物料。

稳态导热:导入物体的热流量等于导出物体的热流量,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导入和导出物体的热流量不相等,物体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和热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也称为瞬态导热过程。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

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

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0.05瓦/米摄氏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

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

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

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

但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

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

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

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

8x10的3次方瓦/(米时·摄氏度)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

例如石棉、珍珠岩等填缝导热材料有:导热硅脂、导热云母片、导热陶瓷片、导热矽胶片、导热双面胶等。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表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表

材料的导热率傅力叶方程式:Q=KA△T/d,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

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

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

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

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

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

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

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

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

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

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

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

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

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

此处所说的“模糊” 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常用工程材料导热系数

常用工程材料导热系数

常用工程材料导热率材料的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常用单位为W/m*K。

导热系数W/mK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C代替)。

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

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

常用的导热系数单位有kcal/(m·h· ℃ ),cal/(cm·s· ℃ ),W/(m·K),J/ (cm·s· ℃ ),Btu/(ft·h· ℉ )。

千卡/米·时·℃ [kcal/(m·h·℃ )]卡 / 厘米·秒·℃[cal/(cm·s·℃ )]瓦 / 米· K[W/(m·K)]焦耳 / 厘米·秒·℃ [J/(cm·s·℃ )]英热单位 / 英尺·时·℉ [Btu/(ft·h· ℉ )]1 2.78×10 -3 1.16 1.16×10 -20.672 3601418.7 4.187242 0.8598 2.39×10 -3110 -20.578 85.980.239100157.81.49 4.13×10 -31.73 1.73×10-21在所有固体中,金属是良好的导热体。

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并且金属的纯度对导热系数影响很大,如含碳为1%的普通碳钢的导热系数为45W/m·K左右,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仅为16W/m·K。

常见材料的导热率完整版

常见材料的导热率完整版
63%,37%)
109-121
293-296
70%,30%)
26-50
293-296
25%(89%,11%)
硅酸钙
394
碳纳米管
3180 -3500
300-320
(Lateral)1016-108
SWNT(length:μm, diameter:nm)
纯铜
401
293
棉花
293
含杂质钻石
293
+08
磷化铟
80
300
纯铁
55
298
(+(2-4)%+(1-3)%)
纯铅
主成分
主成分

玻璃岩
293-298
91
298
纯氮气
一个标准大气压
纯氧气
一个标准大气压
298
珍珠岩(1个大气压)
298
珍珠岩(部分真空)
298
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强化塑料
- 100
含10-40%或碳纤维
高密度聚丙烯
高密度聚合板
- 102
常见材料的导热率
部分常见物质导热率
材质
导热率(·1·1)
(K)
293K时的(1·m1)
备注
(普列克斯V045i)
通俗写法是×1015–×1014
,21%+%+%) (1个标准大气压)
酒精
纯铝
237
293
+07
170-190
293
氧化铝
26-40
293
饱和氨水
300
氩气
氧化铍
218-300
293
300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材料的导热率傅力叶方程式:Q=KA△T/d,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

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

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

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

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

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

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

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

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

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

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

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

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

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史上最全版)汇总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史上最全版)汇总
金属导热系数表(W/mK)
热传导系数的定义为:每单位长度、每K,可以传送多少W的能量,单位为W/mK。其中“W”指热功率
单位,“m”代表长度单位米,而“K”为绝对温度单位。该数值越大说明导热性能越好。以下是几种常见金
属的热传导系数表:
银429铜401
金317铝237铁80锡67铅34.8各种物质导热系数!
不良导热体,导热系数仅有0.03w/m.k,填充缝隙就是用导热材料填充缝隙间的空气.
傅力叶方程式:Q=KA△T/d,
R=A△T/QQ:热量,WK: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
d: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热阻值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
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
温差不大。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但当
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
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
力数值。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
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
应用。此处所说的“模糊”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这个特
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不同成分的导热率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密度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密度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密度导热系数是表示材料导热性能的指标,它反映的是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量传导能力。

单位是瓦特/(米·开尔文),常用符号是k。

密度是材料单位体积中所含质量的指标,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以下是一些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密度:1.金属:- 银:导热系数为429 W/(m·K),密度为10,500 kg/m³。

- 铜:导热系数为385 W/(m·K),密度为8,960 kg/m³。

- 铝:导热系数为205 W/(m·K),密度为2,700 kg/m³。

- 钢:导热系数为50-70 W/(m·K),密度为7,800 kg/m³。

2.陶瓷和玻璃:- 珐琅:导热系数为1-3 W/(m·K),密度为2,450-3,200 kg/m³。

- 玻璃:导热系数为0.8-1.4 W/(m·K),密度为2,500-3,000 kg/m³。

- 陶瓷:导热系数为1-5 W/(m·K),密度为2,000-3,000 kg/m³。

3.塑料和橡胶:- 聚乙烯(PE):导热系数为0.4-0.5 W/(m·K),密度为900-950kg/m³。

- 聚丙烯(PP):导热系数为0.17-0.22 W/(m·K),密度为900-950kg/m³。

- 聚氯乙烯(PVC):导热系数为0.14-0.19 W/(m·K),密度为1,350 kg/m³。

- 橡胶:导热系数为0.1-0.2 W/(m·K),密度为900-1,200 kg/m³。

4.建筑材料:- 混凝土:导热系数为1.7-2.1 W/(m·K),密度为2,300-2,800kg/m³。

- 砖:导热系数为0.6-1.2 W/(m·K),密度为1,300-2,000 kg/m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标准大气压

0.05
298
珍珠岩(1个大气压)
0.031
298
珍珠岩(部分真空)
0.00137[5]
298[5]
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强化塑料
0.23-1.06
293
10−15- 100
含10-40%玻璃纤维或碳纤维
高密度聚丙烯
0.42-0.51
298
高密度聚合板
0.33-0.52
296
10−16- 102
空气
0.024-0.0457
273-600
2.95-7.83×10−15
(N,21%O+0.93%Ar+0.04%CO2) (1个标准大气压)
酒精
0.1-0.2
293-300
纯铝
237
293
3.7E+07
氮化铝
170-190
293
1.0E-11
氧化铝
26-40
293
1.0E-12
饱和氨水
0.507
300
氩气
0.016-0.0179
298-300
氧化铍
218-300
293
1.0E-12

7.97
300
黄铜
125
296
1.5-1.6E+07
(Cu63%,Zn37%)
黄铜
109-121
293-296
1.3-1.6E+07
(Cu70%,Zn30%)

0.15-1.31
293-298
青铜
26-50
293-296
293
(Lateral)10−16-(Ballistic)108
C12同位素>99.9%
多孔聚苯乙烯
0.03-0.13
98-298
1.0E-14
泡沫玻璃
0.045
293
砷化镓
56
300
玻璃
0.8-1.4
293
10−14-10−10
氧化亚铁含量<1%
甘油
0.29
293

318
293-298
4.52-4.55E+07
花岗石
1.73-3.98
(72%SiO2+14%Al2O3+4%K2O)
石墨烯
4840-5300
293
1.0E+08

1.6-2.22
273-293
磷化铟
80
300
纯铁
34.6-80.4
293-1273
9.9-10.4E+06
铸铁
55
298
(Fe+(2-4)%C+(1-3)%Si)
纯铅
29.8-35.0
常见材料的导热率
部分常见物质导热率
材质
导热率(W·m−1·K−1)
测试温度(K)
293K时的电导率(Ω−1·m−1)
备注
丙烯酸酯玻璃(普列克斯玻璃V045i)
0.17-0.2
296
7.143E-15- 5.0E-14
7.143E-15- 5.0E-14通俗写法是7.143×10−15– 5.0×10−14
5.9-7.1E+06
Sn25%[11]
(Cu89%,Sn11%)[23]
硅酸钙
0.45
394
二氧化碳
0.0146-0.0178
273-300
碳纳米管
3180 -3500
300-320
(Lateral)10−16-(Ballistic)108
SWNT(length:2.6 μm, diameter:1.7 nm)

0.563-0.609
273-300
5×10−6-10−3±1
水蒸气
0.016-0.0471
293-600
木材,含水>=12%
0.09-0.4
298-293
干木材
0.04-0.17
293-298
氧化锌
21
材料
导热率(W·m−1·K−1)
温度(K)
293 K时的电导率(Ω−1·m−1)
备注
posted on 2011-05-29 20:40Chipset阅读(119)评论(0)编辑收藏引用所属分类:消遣、文章翻译
1.0E-13
砂石
1.83 - 2.90
大含95-71%SiO2
硅气凝胶
0.003
98 - 298
泡沫玻璃
纯银
429
293-300
6.135-6.3E+07
干燥的雪
0.05-0.25
273
食盐
35.1 - 6.5 - 4.85
80 - 289 - 400
有机干土壤
0.15-2.0
293
土壤(含水)
0.6-4.0
293
焊剂, Sn63% Pb37%
50
碳钢
36-5
不锈钢
16.3
296
1.39-1.43E+06
AISI 302(Fe,Cr18%,Ni8%)
含银导热硅脂
4-10

15.6-22.5
293-300
1.8-2.4E+06
钛合金
5.8
296
595,200
(Ti+6%Al+4%V)
293-573
4.81-4.85E+06
石灰石
1.26-1.33
主成分CaCO3
大理石
2.07-2.94
298
主成分CaCO3

0.03-0.328
273-298
玻璃岩
0.04
293-298

91
298
纯氮气
0.0234-0.26
293-300
一个标准大气压
纯氧气
0.238-0.266
293-300
低密度聚合板
0.04-0.33
296
10−17- 100
聚亚安酯泡沫
0.02
298
单晶体石英
12(平行于C轴), 6.8(垂直于C轴)
300
石英玻璃
1.46-1.4
293 – 323
1.333E-18 10−16

149
300
1.56×10-3
稻壳灰
0.062
稻壳
0.0359
橡胶(92%)
0.16
303
水泥
0.8-1.28
293
~61-67%CaO
纯铜
401
293
5.92-5.96E+07
软木
0.04-0.07
293
棉花
0.03
293
含杂质钻石
1000
273-293
1.0E-16
(98.1%的宝石钻) (C+0.1%氮)
天然钻石
2200
293
1.0E-16
99%的C12和1%的C13
人造钻石
3320-4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