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术后复发及再生出血率研究(已修)10.20
喉罩吸入麻醉联合舒更葡糖钠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质量的影响
- 51 -2022,34(4):580-584.[11]秦建品,杨琴,杨涛.枸橼酸咖啡因联合PS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功能及血清NT-proBNP IL-6水平的关联性[J].河北医学,2021,27(7):1099-1103.[12]王义华.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珂立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Clara 细胞分泌蛋白、铁蛋白水平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3):296-297,300.[13]潘素香,胡剑清.PS 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应用于SIMV+PSV 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5):708-711.[14]颜林,梅花,刘春枝.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2,29(9):721-724.[15]姚雨廷,史源.容量目标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12):1321-1325.[16]陈艳艳,钱元原,许冬梅,等.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8):1067-1071.[17]郝京涛,赵进,汪利超.猪肺磷脂注射液不同给药时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道炎症、肺损伤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3,23(2):187-190.[18]黄郁波.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2,43(7):1896-1898.[19]乔二虎.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6):86-88.[20]高敏,张楠楠,荣辉,等.肺部高频超声评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测及预后评估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17):81-87.(收稿日期:2023-08-11) (本文编辑:白雅茹)①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通信作者:王芳喉罩吸入麻醉联合舒更葡糖钠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质量的影响王芳①【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经喉罩吸入麻醉与舒更葡糖钠联合应用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的影响。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高级):DSA试题及答案二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高级):DSA试题及答案二1、单选长期药物灌注,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为()A.12小时以上B.24小时以上C.36小时以上D.48小时以上E.60小时以上正确答案:D2、单选下列哪种(江南博哥)疾病,不宜行“动脉栓塞疗法”() A.脾大,脾功能亢进B.门脉高压,静脉曲张大出血C.脾肿瘤D.脾破裂E.脾脓肿正确答案:E3、多选导管鞘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通道B.导入导管C.采取组织D.抽吸容物E.注入药物正确答案:A, B, C, D, E4、多选血管栓塞术的优点是()A.栓塞后综合征B.术前栓塞,便于手术中分离切除,术中出血少C.止血快速简便,创伤小D.姑息治疗,控制肿瘤E.坏疽正确答案:B, C, D5、多选属于固体栓塞材料的是()A.NBCA胶B.弹簧圈C.PVA颗粒D.球囊E.无水乙醇正确答案:B, C, D6、多选下列哪些是弹簧圈类栓塞物质()A.不锈钢圈B.NT海/球栓C.微型铂金丝圈D.微球E.明胶海绵正确答案:A, B, C7、单选Seldinger穿刺法最早采用的时间是()A.1953年B.1974年C.1963年D.1984年E.1950年正确答案:A8、单选“颈内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诊断()A.小脑病变B.颈髓病变C.大脑半球和鞍区病变D.脑干病变E.四脑室病变正确答案:C9、单选脑血管造影毛细血管期,血管网最丰富的颅内正常结构是() A.胼胝体B.侧脑室旁脑白质C.皮髓质交界区D.脑皮质和基底节区E.小脑正确答案:D10、多选MR作为介入放射的监视方法()A.有一定的射线损伤B.观察范围大C.临床尚末广泛使用D.可以实时监视E.应为首选方法正确答案:B, C, D11、单选股动脉穿刺,最佳穿刺点是()A.腹股沟韧带上方1~2cm处B.腹股沟韧带下方1~2cm处C.腹股沟韧带中外1/3处D.腹股沟韧带下方4~5cm处E.腹股沟韧带中内1/3处正确答案:B12、多选关于“栓塞剂”选择依据,下述哪些正确()A.栓塞效果与栓塞剂种类无关B.病变性质C.栓塞目的D.待栓血管解剖特点E.与栓塞部位、比邻关系无关正确答案:B, C, D13、判断题输卵管再通术适用于输卵管阻塞者,但壶腹部远端、伞段阻塞不宜行再通术。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复发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复发的研究进展作者:袁华兰刘冬冬黄玲彭莲华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4年第12期【摘要】咯血作为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医疗紧急情况,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
目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ial embolization,BAE)因其安全、有效、快速等优势,现被认为是临床治疗咯血的首选方案,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
但尽管如此,咯血复发仍是BAE治疗后难以逃避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咯血患者BAE治疗后咯血复发的现状、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患者咯血复发率的降低和预后结局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复发Research Progress of Recurrence of Hemoptysis after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YUAN Hualan, LIU Dongdong, HUANG Ling, PENG Lianhua.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24, 21(12): -178[Abstract] Hemoptysis, as a potential life threatening medical emergency, is dangerous and has a high mortality rate. At present,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BAE)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rst choi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hemoptysis, especially in emergencies,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safety, effectiveness and rapidity. However, the recurrence of hemoptysis is still an unavoidable problem after BAE treatment. This study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hemoptysis recurrence in hemoptysis patients after BAE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ducing the recurrence rate of hemoptysis and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so a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 Hemoptysis Bronchial arterial Embolizatio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RecurrenceFirst-author's addres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Suichuan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Suichuan 3439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12.040咯血是指由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部肿瘤等疾病引起的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1]。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术后慢性脑积水患者血清CCCK-18、Netrin-1、HPA水平变化及意义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术后慢性脑积水患者血清CCCK -18、Netrin -1、HPA 水平变化及意义黄永健1,麦玲2,罗婷3,王崇科1,方孟秋1,何咸锰1,黄毅11 崇左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崇左 532200;2 崇左市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3 崇左市人民医院供应室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术后慢性脑积水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裂解细胞角蛋白-18(CCCK -18)、神经轴突向导因子-1(Netrin -1)、乙酰肝素酶(HPA )水平变化及意义。
方法 选取2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是否发生慢性脑积水分为发生组52例与未发生组148例。
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CCCK -18、Netrin -1、HPA 水平,Logistic 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慢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评价CCCK -18、Netrin -1、HPA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慢性脑积水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血清CCCK -18、Netrin -1、HPA 水平患者生存预后情况。
结果 发生组年龄、Hunt -hess 分级及Fisher 分级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发生组术后第1、3、7天血清CCCK -18、Ne‑trin -1、HP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均<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CK -18、Netrin -1、HPA 均为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因素(P 均<0.05);CCCK -18、Netrin -1、HPA 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术后慢性脑积水的AUC 为0.927,较单一指标预测AUC 大(P 均<0.05);术后第3天CCCK -18、Netrin -1、HPA 高水平患者30 d 内病死率高于低水平患者(P 均<0.05)。
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经验交流126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丁崇学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256例颅内动脉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介入治疗,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合并其他类别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疾病史、脑梗死疾病史、Fisher分级、WFNS分级、Hunt-Hess分级、宽颈动脉瘤、瘤体具体形态等资料,探究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宽颈动脉瘤、动脉瘤囊存在小阜、瘤体具体形态、Fisher分级情况、WFNS分级情况、Hunt-Hess 分级情况、高血压、脑梗死病史和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存在关联性。
其余种类脑血管病变、性别、年龄和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不存在相关性;宽颈动脉瘤、动脉瘤囊有小阜、瘤体形态不规则、Fisher分级I~Ⅳ级、WFNS分级II~V级、Hunt-Hess分级IV~V级、高血压、脑梗死病史为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宽颈动脉瘤、动脉瘤囊有小阜、瘤体形态不规则、Fisher分级I~Ⅳ级、WFNS分级II~V级、Hunt-Hess分级IV~V级、高血压、脑梗死病史,临床诊疗过程中需予以重视。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瘤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大脑动脉壁向外方突出,形成局限性扩张。
随着病灶位置血流的不断冲击,动脉表现为不正常突起。
病灶常见于患者的大脑内动脉分支或分叉位置[1]。
当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时,血液会顺势流入蛛网膜下腔,引发相关并发症。
若情况严重,还可能会造成患者中度、重度残疾甚至死亡。
因此,必须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这也是决定患者疾病预后的关键所在。
血管外科百例实践题锦_随笔
《血管外科百例实践题锦》读书随笔目录一、血管外科基础理论与知识 (2)1. 血管解剖与生理 (3)1.1 动脉系统 (4)1.2 静脉系统 (6)1.3 淋巴系统 (7)2. 血管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8)2.1 动脉疾病 (9)2.2 静脉疾病 (11)2.3 淋巴水肿 (12)3. 血管手术基本技术 (13)3.1 常用血管手术切口 (14)3.2 血管缝合技术 (15)3.3 血管移植技术 (16)二、血管外科临床实践 (18)三、血管外科微创技术 (19)四、特殊血管疾病的诊疗 (20)五、血管外科护理与康复 (22)六、案例分析 (23)七、未来展望与挑战 (24)八、总结与展望 (26)19. 读书感悟与收获 (27)20. 对血管外科未来的期待 (28)一、血管外科基础理论与知识在阅读《血管外科百例实践题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血管外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血管外科作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且深奥。
我深知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须对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都有充分的掌握。
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血管外科的基础知识,包括血管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这些内容对于我后续学习血管外科的诊疗技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这本书,我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血管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们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了解血管的生理结构,掌握其常见的病理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书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使得我能够逐步掌握这些复杂的概念和原理。
关于血管的生理调节、内皮细胞的生理作用以及血管的再生能力等知识点,都让我对血管外科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血管外科的临床实践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了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等。
这些内容都是血管外科医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握的,通过书中病例的介绍和分析,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临床实践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后护理ppt课件
4、穿刺部位血肿。 – 穿刺点局部血肿易发生在术后6小时内,其原
因是,动脉硬化、血 管弹性差、术中抗 凝治疗或凝血障碍、 术后穿刺肢体活动 频繁等。术后观察 穿刺点局部有无渗 血,淤斑、血肿等情况。
出院指导
• 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良好 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预防感冒。
• 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 饮食要清淡,低脂低盐饮食,多食水果蔬菜,
[3] 吴秀华,潘福璎.3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护理体会[J],医学理 论与实践,2009,22(1).
[4] 施婷婷,汤俭芳.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0.
[5]王金霞, 贾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 理[J]. 医药卫生:2016,6(1).
孔、语言及四肢活动情况,监测生命体征。
2、术后去枕平卧,清醒后给予高位,绝对卧
床24小时;持续低流量吸氧,有利呼吸,以减 少脑水肿和脑细胞耗氧; 3、严密观察要点: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 化,注意有无出现高血压、头痛、恶心、呕吐 等症状,以尽早发现脑出血及脑血栓的形成。
穿刺肢体的护理
1、 避免曲膝和屈髋: 手术后患者股动脉穿 刺口留有股动脉鞘管,为防止鞘管弯曲、移位 、滑脱或折断而制动24小时 2、加压包扎:拔除股动脉鞘管后沙袋加压6小 时,注意末梢血运情况。穿刺侧肢体伸直并制 动24小时,协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一次,预 防压疮。
• (2)前交通动脉瘤:常引起丘脑下部功能紊乱,尤见于 出血时,有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消化道出血等表现
• (3)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有时引起癫痫、轻偏瘫。 • (4)椎基底动脉瘤可出现肢体不对称的瘫痪,锥体束征
,甚至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治疗1.颅内动脉瘤非手术治疗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再出血和控制动脉痉挛等。
适用于下述情况:①病人病情不适合手术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开颅;②诊断不明确需进一步检查;③病人拒绝手术或手术失败;④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
防止再出血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镇痛、抗癫痫、安定剂、导泻药物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
抗纤维蛋白溶解剂(氨基己酸、抗凝血酸、抑酞酶等);控制血压。
预防及治疗脑动脉痉挛,使用钙拮抗药如尼莫地平,脑脊液引流,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等。
用经颅超声监测颅内动脉,维持正常的脑灌注压。
根据病情退热、抗感染、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心血管功能。
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对昏迷病人需加强特殊护理。
(1)控制性低血压:是预防和减少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宜降得过多,最好用经颅超声监测。
因为出血后颅内压增高,若再伴有动脉痉挛,脑供血已相应减少,血压降得过低会造成脑灌注不足而引起损害。
通常降低10%~20%即可。
高血压患者则降低收缩压原有水平的30%~35%,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有头晕、意识恶化等缺血症状,应予适当回升。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应用甘露醇、脑室引流、维生素E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降低颅内压:甘露醇不仅能降低颅内压,增加脑血流量,推迟血-脑脊液屏障损害并减轻脑水肿,还能增加手术中临时阻断脑动脉的时间。
动物试验证实甘露醇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在其保护下,缺血脑组织的脑电波能恢复得较好。
维生素E加地塞米松和甘露醇有很强的抗水肿作用。
如再加上人造血效果更佳。
给蛛网膜下腔出血的Ⅱ及Ⅳ级病人可使用甘露醇,每小时给20%甘露醇1.5mg/kg,以后2天增加20%,临床症状显著进步,在24h即恢复到Ⅰ或Ⅱ级。
甘露醇保护脑组织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动物试验阻断局部脑血流30s,出现可逆性变化;阻断120min,则出现神经细胞的皱缩,星形细胞膨大;12h星形细胞崩溃;24h神经细胞即已破坏,出现大量粒性白细胞。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完整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完整版)中国目前约有高血压患者2.7亿,糖尿病患者1.1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而且这些卒中高风险人群的数量还在继续攀升。
大量研究证明,减少脑血管病危害最有效的方法是重视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管理。
1 卒中危险因素控制1.1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推荐意见:·询问家族史可有助于识别卒中风险高的个体(IIa类推荐,A级证据)。
·患者有罕见的卒中遗传病因(如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Fabry病、COL4A1基因相关的脑出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关节松弛皮肤脆弱综合征Ⅳ型等)时,可考虑转诊去做遗传咨询(IIb类推荐,C级证据)。
不建议在人群中为预防首次卒中进行常规遗传筛查(III类推荐,C级证据)。
·对于一级亲属中有≥2例患SAH或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考虑应用CTA 或MRA等非侵袭性筛查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能是合理的(IIb类推荐,C级证据)。
·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患者,≥1名亲属罹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合并SAH,或≥1名亲属罹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可考虑应用CTA或MRA等非侵袭性方法筛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IIb类推荐,C级证据);对肌纤维发育不良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CTA或MRA等非侵袭性方法筛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IIb类推荐,C级证据)。
1.2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2.1 证据充分的可干预危险因素1.2.1.1 高血压推荐意见:·建议常规进行人群血压筛查,并对高血压患者予以适当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I类推荐,A级证据)。
·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建议每年进行血压复查和高血压相关的健康体检(I类推荐,A级证据)。
·高血压患者需要规律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达到<140/90mmHg的目标值(I类推荐,A级证据);伴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依据其耐受性还可进一步降低(I类推荐,B级证据)。
3D_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探讨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探讨李奔,付星星,叶鹏[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的效果与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宿迁市中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n=45)采取传统栓塞术方式,观察组(n=45)采取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式。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所用时间;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
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预后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评分为(4.52±0.18)分,高于对照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为(1.35±0.17)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87、43.201,P均<0.05)。
此外,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疾病时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式,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患者预后质量佳。
[关键词]3D打印技术;微导管塑形;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预后[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94X(2024)01-0156-05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4.10.01.43Application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Assisted Microcatheter Shaping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 EmbolizationLI Ben, FU Xingxing, YE Peng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Suq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qian, Jiangsu Prov⁃ince, 2238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to assist microcatheter shaping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 emboliz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ninety patients who received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 Suq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21 to June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group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n=45) underwent traditional emboliz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5) underwent 3D printing technology assisted microcatheter shaping. The treatment ef⁃fect, the time spent on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intraoperative opera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and the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nd the time of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ope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oth P<0.05). The results of prognosi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4.52±0.18) poi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score [(1.35±0.17) points] was【作者单位】宿迁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宿迁 223800【作者简介】李奔(1985-),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通信作者】付星星(1983-),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外伤性颅脑损伤的外科治疗,E-mail:***************** 156世界复合医学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5.787, 43.201, both P< 0.05). In addition, the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disease, 3D printing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assist microcatheter shaping. The effect is accurate, the operation time is shor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s good.[Key words]3D printing technology; Microcatheter shaping;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Prog⁃nosis颅内动脉瘤由于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治疗难度相对较高,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动脉瘤破裂,继而出现颅内出血的症状。
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诊疗指导规范(2021年版)
13.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诊疗指导规范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诊疗指导规范目录一、术前诊治流程(一)院前急救(二)院内急救二、适宜患者选择(一)适应证(二)禁忌证三、术前患者评估(一)临床评估(二)实验室检查(三)影像学评估(四)快速筛选工具四、麻醉规范(一)术前评估(二)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的选择(三)术中管理(四)苏醒与拔管五、血管再通策略(一)溶栓决策(二)通路建立(三)机械取栓(四)复杂病变的处理(五)术中用药六、术后规范管理(一)药物管理(二)血压监测与控制(三)血糖监测与控制(四)疗效评估脑卒中是人类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之一。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家脑卒中筛查数据显示,40~74岁居民首次脑卒中标化发病率由2002年的189/10万上升到2013年的379/10万,平均每年增长8.3%。
疾病负担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276.75/10万、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126.34/10万。
而且我国脑卒中发病人群中年龄<70岁的患者比例持续增加,逐步呈年轻化的趋势。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2017年,我国城市居民脑卒中死亡率为126.48/10万,农村脑卒中死亡率为157.00/10万。
在新发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总体的70%,因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救治水平关系到我国居民的健康。
虽然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是治疗AIS的有效方法,然而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血管再通率较低,IVT的疗效欠佳。
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经有学者开始探索经动脉内采用药物溶栓、机械碎栓、支架置入和机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等方法开通闭塞血管,但始终未获得明确疗效的高级别临床试验支持。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总论 (1)二、脑血管病影像检查 (3)三、全脑血管造影术 (5)四、脑血管的解剖 (7)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8)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 (10)七、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进展 (12)八、颈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 (14)九、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探究 (16)十、后ARUBA时期高级别BAVM的介入治疗策略探讨 (17)十一、脑静脉系统及介入诊疗 (19)十二、脑血管介入治疗前后颅内血流评估 (21)十三、房颤“一站式”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23)十四、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再通的概述及介入治疗 (25)一、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总论1.下列哪项不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常用方法()A.单纯弹簧圈栓塞术B.密网支架C.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D.碘油栓塞E.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参考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缺血性脑血管病()A.颈动脉狭窄B.椎动脉狭窄C.硬脑膜动静脉瘘D.大脑中动脉狭窄E.基底动脉狭窄参考答案:C3.血流导向装置的孔隙度不能低于()%,否则有可能导致穿支和侧支的梗阻A.40B.45C.50D.55E.60参考答案:C4.下列哪项不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A.脑肿瘤B.血栓形成C.栓塞D.脑出血E.蛛网膜下腔出血参考答案:A5.下列哪项不是脑血管造影的适应症()A.脑出血原因检查B.脑静脉病变C.头部富血供肿瘤D.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E.脑血管病治疗后复查参考答案:D二、脑血管病影像检查1.全脑血管造影不包括哪些造影()A.主动脉弓造影B.颈内动脉造影C.颈外动脉造影D.椎动脉造影E.脊髓血管造影参考答案:E2.可以明确血管狭窄及血流速度的检查是()A.CT平扫B.CTAC.颈部血管超声D.MRAE.MR参考答案:C3.破裂动脉瘤需要做的影像学检查不包括()A.CTB.CTAC.MRAD.DSAE.头颅平片参考答案:E4.哪些不是脑血管造影的优势()A.病变显示不清B.可以判断侧枝循环C.可充分显示病变D.可判断血流动力学E.清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参考答案:A5.颈动脉狭窄,通常不做哪些影像检查()A.颈部血管彩超B.腹部CTC.颅脑MRD.头颈部CTAE.血管高分辨核磁参考答案:B三、全脑血管造影术1.以下不属于预防气栓的措施是()A.注射器中无气泡B.注射器尖端向下,可使气泡升至针栓侧C.高压注射器针筒朝下D.三通要在注射中期转动活栓至关闭位E.三通要在注射中期转动活栓至打开参考答案:E2.脑血管造影常用的鞘管型号是()A.4FB.5FC.8FD.7F参考答案:B3.脑血管造影术首次在人体成功实施是在()年A.1925B.1926C.1927D.1928E.1929参考答案:C4.DSA禁忌证不包括()A.碘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耐受B.介入器材过敏C.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D.怀疑脑静脉病变E.脑疝参考答案:D5.不属于脑血管造影常用导管的是()A.RHB.SIM1D.猎人头E.SIM2参考答案:A四、脑血管的解剖1.椎基底动脉系统解剖结构不包括()A.P2(环池)段B.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延髓前段C.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延髓外侧段D.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延髓后段参考答案:A2.下列静脉或静脉窦,与海绵窦不直接相连的是哪一个()A.翼丛B.蝶顶窦C.岩下窦D.枕窦参考答案:D3.脉络膜后内侧动脉一般由何处发出()A.后交通动脉B.大脑后动脉P1段C.大脑后动脉P2段D.大脑后动脉P3段参考答案:B4.颈内动脉最经典的分段方法,分几段()A.5B.6C.7D.8参考答案:C5.Heubner返动脉一般由何处发出()A.大脑中动脉B.大脑后动脉C.颈内动脉交通段D.大脑前动脉参考答案:D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治疗1.下列复发风险最高的动脉瘤是那种()A.后交通动脉瘤B.血泡样动脉瘤C.前交通动脉瘤D.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参考答案:B2.目前研究认为,中脑周围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因素是什么()A.PICA动脉瘤B.静脉窦血栓C.基底静脉的引流方式D.脊髓前动脉动脉瘤参考答案:C3.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动脉硬化B.脑膜炎C.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D.颅内肿瘤参考答案:C4.下列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所用支架系统,推送所需要的微导管最细的是哪种()A.Neuroform EZB.LvisC.EnterpriseD.Neuroform Atlas参考答案:D5.女,35岁,不明原因出现头痛,经头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其常见原因是()A.脑动脉炎B.颅内动脉瘤C.高血压D.颅脑外伤参考答案:B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1.下列不属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的是()A.高血压B.高血糖C.吸烟D.高血脂E.体育运动参考答案:E2.联合阿司匹林的DAPT药物不包括()A.氯吡格雷B.西洛他唑C.替格瑞洛D.倍他乐克参考答案:D3.下列哪位患者有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的介入治疗指征()A.大脑中动脉狭窄70%B.基底动脉狭窄90%C.首次发现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D.双抗治疗后反复发作的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E.颈动脉眼段重度狭窄伴良好的侧支代偿参考答案:D4.ICAS卒中的特点不包括()A.患者症状更重B.住院时间更长C.血管狭窄程度较轻,卒中复发率不高D.血管狭窄程度增加,卒中复发率升高E.卒中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参考答案:C5.不属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是()A.穿刺点血肿B.脑积水C.脑血管夹层形成D.支架内血栓形成E.脑出血参考答案:B七、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进展1.下列哪项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禁忌症()A.颅内大血管闭塞B.CT可见脑出血C.前循环发病时间6小时内D.后循环发病时间24小时内E.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参考答案:B2.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以内A.4hB.5hC.6 hE.8h参考答案:C3.下列哪项是急性脑梗死的复杂评分量表()A.C?STATMSC.PASSD.RACEE.G?FAST参考答案:D4.目前血管内治疗研究证据充分的是哪一段()A.M1B.M2C.M3D.A1E.A2参考答案:A5.对于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应在静脉溶栓()后开始A.6hC.24hD.48hE.72h参考答案:C八、颈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1.颈动脉狭窄的影响不包括()A.心肌梗死B.高血压C.卒中和心脏病D.糖尿病参考答案:D2.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老年B.高血压C.血脂异常D.糖尿病E.饮酒参考答案:E3.()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A.颈动脉造影B.磁共振血管成像C.CT 血管成像D.双功能超声参考答案:A4.对于大面积脑梗塞、保留部分神经功能患者,梗塞至少()后再进行CAS治疗A.3天B.7天C.14天D.21天参考答案:C5.()是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病因A.纤维肌发育不良B.颈动脉夹层C.动脉炎D.动脉粥样硬化参考答案:D九、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探究1.()是椎动脉狭窄最常见病因A.纤维肌发育不良B.颈动脉夹层C.动脉炎D.动脉粥样硬化参考答案:D2.临床上应用的定向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血管直径为()mmA.1.5-7B.3-5C.4-8D.5-10参考答案:A3.椎动脉狭窄常见的临床症状不包括()A.突发性眩晕和头晕B.颈部疼痛和僵硬C.视物模糊或失明D.下肢无力或麻木参考答案:D4.以下不是椎动脉狭窄临床症状的是()A.头晕B.黑蒙C.失语D.肩颈不适参考答案:C5.()是诊断椎动脉狭窄的金标准A.颈动脉造影B.磁共振血管成像C.CT 血管成像D.双功能超声参考答案:A十、后ARUBA时期高级别BAVM的介入治疗策略探讨1.有关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正确的说法是A.自然病史中,出血和癫痫的风险与低级别动静脉畸形相似B.手术切除是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最常用手段C.相比于低级别动静脉畸形,高级别动静脉畸形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治愈率更高D.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采用经动脉入路栓塞可能面临更高的并发症风险E.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上应更为激进参考答案:D2.有关脑动静脉畸形分级,正确的说法是A.Spetzler-Martin分级主要包含动静脉畸形大小,供血动脉数量,是否位于功能区三个参数B.Spetzler-Martin分级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估脑动静脉畸形的出血风险C.Buffalo分级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估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风险D.Spetzler-Martin分级和Buffalo分级的参数不同,作用相似E.Buffalo分级同样使用与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手术评估参考答案:C3.以下因素中与脑动静脉畸形出血风险无关的因素有A.既往出血史B.年龄C.合并动脉瘤D.畸形团位于深部E.幕下病变参考答案:B4.以下有关ARUBA研究描述错误的是A.国际上第一个比较未出血脑动静脉保守治疗和侵入性治疗的RCT 研究B.侵入性治疗包括显微外科手术、介入栓塞、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及联合治疗C.主要终点事件是致残性卒中和死亡D.因两组差异显著,研究被提前终止E.研究发现对于未出血动静脉畸形,药物治疗优于侵入性治疗参考答案:C5.对于ARUBA研究的质疑,不合适的是A.纳入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的比例不足B.没有针对动静脉畸形的分级进行分层分析C.没有对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类D.治疗上存在选择性偏移E.随访时间不足参考答案:A十一、脑静脉系统及介入诊疗1.垂体微腺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A.垂体常规MRI平扫+增强B.垂体MRI动态增强C.垂体高分辨率MRI动态增强D.岩下窦取血E.PET/CT参考答案:B2.除了DSA,最能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成像技术是A.CTA(CT血管成像)B.增强MRIC.MRM(MR椎管造影)D.MRA(MR血管成像)E.Doppler超声血管成像参考答案:D3.垂体瘤术后肿瘤残存A.术后即刻(2天内),呈线性强化B.术后即刻(2天内),呈线性强化,强化厚度超过3.9 mm 或结节样强化C.术后即刻(2天内),病灶无强化参考答案:B4.我国建议脑静脉窦支架植入术的干预指针是压力梯度相差A.6mmHgB.8mmHgC.10mmHgD.12mmHg参考答案:D5.哪项不是脑静脉畸形的常见临床表现A.焦虑B.癫痫C.头痛D.慢性脑出血参考答案:A十二、脑血管介入治疗前后颅内血流评估1.脑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筛选的首选检查方法是()A.TCDB.灌注CTC.DSAD.CTAE.MRA参考答案:A2.TCD检查压颈试验,是指压迫哪个血管()A.颈总动脉B.颈内动脉C.颈静脉D.颈外动脉E.椎动脉参考答案:A3.TCD检查提示“高阻力频谱”常见于以下情况,除外()A.颅外动脉血流频谱B.狭窄动脉狭窄部位近端C.血管痉挛D.颅内压增高E.狭窄动脉狭窄部位远端参考答案:E4.脑血管介入术治疗前可通过TCD进行以下评估,除外()A.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情况B.脑血管狭窄程度C.微栓子监测D.大脑皮层异常放电E.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评估5.关于TCD的以下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A.血流方向是指被检测到的血管血流相对于探头的方向。
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因素与干预措施
2014.05临床经验150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在血液长期冲击下异常膨出而形成,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1]。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脑血管意外中的常见病,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及致残率高。
随着动脉瘤破口周围血块溶解,其中18%-30%患者可发生再次破裂出血,病死率高达70%以上,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因此了解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现将我科2013-01至2014-01收治的100例动脉瘤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男性57例,女43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53岁,上述病人均行CT 及DSA 检查确诊,主要症状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1.2 治疗结果按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路径入院当天行DSA 检查确诊的100例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中,经过医护人员共同努力,90例患者未发生动脉瘤再出血, 10例发生再出血,结果70例颅内动脉瘤病人恢复良好,手术后痊愈,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8例,死亡6例。
笔者认为及时预防和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是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
2 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因素①高血压: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重要、独立的危险因素;②脑血管造影:造影所致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为3 .3 %,造影后78%的再出血发生在造影24h 内。
③腹内压增高:用力排便、重体力劳动、剧烈咳嗽和恶心呕吐,可导致瞬间腹内压增高及血压、颅内压波动,导致动脉瘤破裂再出血。
④全身状况:研究发现全身状况不佳或临床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因素与干预措施张周彦 鲁恒涛 刘 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摘 要】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颅内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干预措施。
方法:对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及宣教,观察动脉瘤再破裂的概率。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应用新进展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应用新进展1.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21 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3.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34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现代的医学理念提倡以患者为中心。
近年来国内疾病谱的转变,脑血管病逐渐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探讨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就患者入院到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动态过程中,医护患多方配合、协作整个过程,使患者减少手术应激及手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周期,降低医疗费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从而达到减小手术后期的社会资源损耗。
神经外科手术因其难度大,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贯穿整个围手术期。
降低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依靠多学科,多专业合作,其中护理工作扮演了重要角色,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疾病的术后康复,缩短愈后时间,减少由于应激而导致患者产生的并发症。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同样时间可以服务更多患者。
关键词: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引言脑动脉瘤是脑动脉血管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产生脑血管瘤样突起,由于发病部位位于颅内,对颅内血管、神经、组织均有直接影响。
脑动脉瘤患者发病率占人群比例3%,目前,国内脑动脉瘤破裂后诊断率和治疗率占5-10%,未破裂治疗率比例占治疗动脉瘤的10%。
医药费则估计只是整个社会消耗的一小部分[1]。
总的社会负担,包括直接诊疗费,康复护理费用,病人家属住宿、误工费等社会资源,实际损耗没有办法精确估算。
而整个诊疗过程中,主要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消耗,是在手术后恢复期。
手术后恢复的监测和护理,在整个诊疗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与手术本身的重要性不相上下[2]。
1、对于脑动脉瘤的治疗,可以选择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两种手术方式(1)1974年Serbinenko开创利用可脱球囊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随即该技术便在世界范围兴起。
2024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全文)
2024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全文)摘要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在我国35~75岁成人中的患病率约7%。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UIA检出率增加。
大多数UIA是偶然发现的,通常无症状,选择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一直存在争议。
尽管UIA的年破裂风险低,但一旦发生破裂,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高。
本临床管理指南基于循证证据,围绕UIA的人群筛查、临床影像诊断、生长破裂风险评估、治疗策略及选择、术后随访和特殊人群UIA管理建议等方面,共形成44条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师、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实用的临床指导建议。
颅内动脉瘤,一种动脉壁异常膨出所形成的突起,普遍存在于全球成年人群中。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患病率约3%。
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其全球发病率约6.1/100 000人年,不同地区差异显著,特别是在日本和芬兰,该病症尤为常见。
尽管不同地区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大多数患者仍遗留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UIA的检出率逐渐提高。
在中国,35~75岁成人中的UIA患病率约7%。
大多数UIA是偶然发现的,这些动脉瘤通常无症状,绝大多数不会发生破裂出血。
由于外科夹闭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均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对于偶然发现的UIA,选择积极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一直存在争议。
尽管UIA的年破裂率低,但一旦发生破裂,可能导致致命的SAH,不仅病死率高,还会在幸存者中留下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因此,关于UIA的筛查、破裂风险评估及其处理策略是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UIA的流行病学与筛查推荐意见1:对于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患者,特别是在有动脉瘤家族史的情况下,建议定期进行颅内动脉瘤的筛查。
动脉瘤支架治疗后颈内动脉瘤的复发率及预测因素
动脉瘤支架治疗后颈内动脉瘤的复发率及预测因素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可以在全身各个部位形成。
颈内动脉瘤是指位于颈内动脉的局部扩张,是最常见的脑动脉疾病之一。
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然而,颈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仍然较高,因此需要探索影响复发率的预测因素。
研究表明,动脉瘤支架治疗后颈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患者的年龄是影响复发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年龄越大,复发率越高。
这可能与年龄较大的患者血管壁的弹性减弱、修复能力下降有关。
此外,动脉瘤的大小也是预测复发率的重要指标。
较大的动脉瘤复发的风险更高,因为血管壁的应力较大,容易导致瘤体再度扩张。
除了患者的个体因素外,手术操作技术也是影响复发率的重要因素。
支架的选择、植入位置的确定以及支架的固定都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选择适合的支架大小和形状,植入位置的精确确定,以及支架的牢固度都可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此外,手术后的药物治疗也是防治复发的重要环节。
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血栓形成,促进动脉瘤的愈合。
除了上述因素外,动脉瘤本身的特点也与复发率相关。
动脉瘤的形态、壁厚度以及血流动力学因素等都可能对复发率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动脉瘤形态的不规则性、壁厚度的变化以及周围血流的湍流程度都与复发率呈正相关。
因此,在手术前及时评估动脉瘤的特征,对于预测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患者的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也可能对复发率产生影响。
家族史中有动脉瘤病史的患者,其复发率较高。
吸烟、饮酒以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动脉瘤复发的风险。
因此,患者个体化的治疗和术后管理非常重要,包括改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和药物治疗等。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预测动脉瘤支架治疗后的复发率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评估患者的个体因素、手术技术、动脉瘤特征以及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可以帮助医生识别高风险患者,针对性进行治疗和术后管理,降低复发的风险。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徐禄玉1,丁业玲1,黄 燕2,孙景波2摘要 目的:基于临床病历数据构建并验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㊂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神经科2015年1月 2022年2月的367例急性缺血性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行介入卒中病人,以7ʒ3比例将筛选所得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㊂通过Lasso 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行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㊂通过一致性指数(C -index )㊁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可靠性,运用决策曲线分析(DCA )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㊂结果:病人术后6个月死亡率为14.7%㊂经Lasso 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㊁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㊁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 )分级㊁再灌注损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行介入术后6个月死亡的影响因素㊂训练集与验证集的C -index 分别为0.826,0.821,ROC 曲线下面积(AUC )分别为0.838,0.821㊂模型的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良好,DCA 显示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㊂结论:年龄㊁入院NIHSS 评分㊁mTICI分级㊁再灌注损伤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相关,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风险,其应用仍需进行外部和前瞻性验证㊂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死亡率;列线图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20.026 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新发脑卒中394万例,脑卒中总数高达2876万例,因脑卒中死亡的病人约219万例[1]㊂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70%[2]㊂我国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病后3个月致死/残疾率为34.5%~37.1%,1年致死/残疾率为33.4%~33.8%[3]㊂随着各地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建立,动静脉溶栓和介入取栓治疗技术普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灌注再通率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㊂病人术后发生死亡的风险不仅与病情相关,也受到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㊂列线图作为一种新型预测模型,广泛用于各种疾病预后的预测[4],可综合各种危险因素分析对预测结局的影响,并将结果直观呈现出来㊂既往关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但介入取栓后死亡风险的预后列线图模型报道较少㊂为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后远期死亡风险,本研究基于广东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9YFC1708601)作者单位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10120)通讯作者 黄燕,E -mail :****************引用信息 徐禄玉,丁业玲,黄燕,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20):3818-3823.省中医院已有临床病例资料,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的死亡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内部验证,以期为病人的临床诊疗与疾病管理提供参考㊂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㊂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15年1月 2022年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行介入取栓手术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最终纳入367例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标准的病人㊂以7ʒ3比例将筛选所得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㊂根据出院病历获取部分病人死亡事件信息,其余以电话形式随访病人或家属,记录有无死亡事件发生及发生时间㊁原因㊂另选取100例同期临床资料匹配的㊁未进行取栓手术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对照㊂1.2 统计学处理所有的数据表格及图表均采用R 4.1.3版软件中glmnet ㊁rms 等程序包进行绘制㊂定性资料以例数㊁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通过Lasso 回归分析㊁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㊂一致性指数(C -index )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用于评估模型的区分度㊂Bootstrap重抽样1000次绘制校准曲线用于评估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㊂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用于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获益性㊂2结果2.1取栓手术对病人结局的影响取栓手术病人心房颤动栓子脱落率㊁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0分的病人比例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ɤ6分的病人比例均低于未手术病人㊂详见表1㊂表1取栓手术病人与对照病人治疗后结局比较单位:例(%)病人类型例数治疗后GCS>6分ɤ6分治疗后NIHSS评分ɤ30分>30分心房颤动栓子脱落否是取栓手术病人367330(89.92)37(10.08)326(88.83)41(11.17)339(92.37)28(7.63)未手术病人10073(73.00)27(27.00)71(71.00)29(29.00)86(86.00)14(14.00) P<0.001<0.0010.0482.2训练集和验证集临床资料比较54例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内死亡,术后6个月死亡率为14.7%㊂训练集和验证集临床资料见表2㊂表2训练集和验证集临床资料比较单位:例(%)项目训练集(n=259)验证集(n=108)P年龄 <70岁137(52.90)56(51.85)0.946ȡ70岁122(47.10)52(48.15)性别男147(56.76)59(54.63)0.796女112(43.24)49(45.37)吸烟否191(73.75)71(65.74)0.156是68(26.25)37(34.26)高血压否95(36.68)49(45.37)0.151是164(63.32)59(54.63)糖尿病否190(73.36)80(74.07)0.991是69(26.64)28(25.93)血脂异常否206(79.54)88(81.48)0.778是53(20.46)20(18.52)心房颤动否134(51.74)63(58.33)0.298是125(48.26)45(41.67)既往脑卒中史无208(80.31)90(83.33)0.597有51(19.69)18(16.67)颈动脉狭窄否141(54.44)72(66.67)0.041是118(45.56)36(33.33)冠心病否178(68.73)54(50.00)<0.001是81(31.27)54(50.00)术前收缩压 <140mmHg100(38.61)56(51.85)140~159mmHg82(31.66)30(27.78)0.050ȡ160mmHg77(29.73)22(20.37)入院血糖 <11.1mmol/L224(86.49)97(89.81)0.481ȡ11.1mmol/L35(13.51)11(10.19)入院清蛋白40~55g/L193(74.52)85(78.70)0.472<40g/L66(25.48)23(21.30)手术时间窗 <6h174(67.18)67(62.04)0.409 6~24h85(32.82)41(37.96)桥接治疗否225(86.87)98(90.74)0.388是34(13.13)10(9.26)(续表)项目训练集(n=259)验证集(n=108)P 入院GCS评分 >8分203(78.38)86(79.63)0.899ɤ8分56(21.62)22(20.37)入院NIHSS评分 ɤ15分193(74.52)81(75.00) 1.000 >15分66(25.48)27(25.00)手术时间 <2h128(49.42)49(45.37)2~4h115(44.40)47(43.52)0.259 >4h16(6.18)12(11.11)取栓次数 ɤ3次231(89.19)94(87.04)0.682 >3次28(10.81)14(12.96)mTICI分级 <2b级22(8.49)8(7.41)2b级83(32.05)41(37.96)0.5473级154(59.46)59(54.63)再灌注损伤否196(75.68)77(71.30)0.456是63(24.32)31(28.70)注:mTICI为改良脑梗死溶栓㊂2.3术后6个月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所有变量进行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㊁入院NIHSS评分㊁入院GCS评分㊁术前收缩压㊁冠心病史㊁取栓次数㊁mTICI分级㊁再灌注损伤为病人术后6个月死亡的影响因素㊂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ȡ70岁㊁入院NIHSS评分>15分㊁mTICI分级3级㊁再灌注损伤为术后6个月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㊂详见表3㊂表3训练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因素OR值95%CI P 年龄 <70岁 1.000ȡ70岁 2.949[1.118,8.434]0.033冠心病否 1.000是 1.706[0.709,4.094]0.342术前收缩压 <140mmHg 1.000140~159mmHg 1.185[0.378,3.718]0.769 ȡ160mmHg 1.971[0.706,5.776]0.201入院GCS评分 >8分 1.000ɤ8分 1.658[0.606,4.319]0.309入院NIHSS评分 ɤ15分 1.000>15分 4.591[1.958,11.083]<0.001取栓次数 ɤ3次 1.000>3次 1.812[0.506,5.997]0.342 mTICI分级 <2b级 1.0002b级0.369[0.100,1.359]0.1323级0.273[0.077,0.962]0.041再灌注损伤否 1.000是 2.619[1.110,6.130]0.0262.4列线图的构建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年龄㊁入院NIHSS评分㊁mTICI分级㊁再灌注损伤4个因素纳入,并建立列线图模型㊂详见图1㊂图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风险列线图2.5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2.5.1计算C-index和绘制ROC曲线训练集与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26[95%CI (0.752,0.900)]㊁0.821[95%CI(0.706,0.936)]㊂训练集AUC为0.838,验证集AUC为0.821㊂详见图2㊁图3㊂认为该模型区分度良好㊂图2训练集列线图的ROC 曲线图3验证集列线图的ROC曲线2.5.2Bootstrap重抽样1000次绘制校准曲线训练集及验证集的校准曲线观测值和预测值的重合度较好,反映出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及拟合度㊂详见图4㊁图5㊂图4训练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率列线图的校准曲线图5验证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率列线图的校准曲线2.5.3 DCA当训练集阈值概率区间为0.02~0.60,预测远期死亡率具有良好的净获益;当验证集阈值概率区间为0.02~0.54,预测远期死亡率具有良好的净获益㊂详见图6㊁图7㊂图6 训练集死亡发生率列线图模型的DCA图图7 验证集死亡发生率列线图模型的DCA 图3 讨 论列线图是指在平面坐标中用一簇互不相交的线段表示多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定量分析图,优势在于可直接利用图形推算出某变量的取值,如病人的指标得分或生存概率等[5]㊂本研究纳入广东省中医院2015年1月 2022年2月3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结果显示,年龄㊁入院NIHSS 评分㊁术后mTICI 分级㊁再灌注损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后术后6个月死亡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以此建立了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率的列线图㊂多项研究表明,年龄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风险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脑卒中死亡率随之升高[6-8]㊂本研究纳入367例病人,年龄以70岁为界划分,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ȡ70岁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㊂考虑可能是由于年龄较大的病人身体机能衰退,发生缺血时脑组织代偿功能差,神经功能受损后修复能力差;老年病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导致初始病情较年轻病人严重㊂有研究表明,脑卒中起病时病情严重程度是脑卒中生存的重要指标[9]㊂NIHSS 评分可评估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NIHSS 评分高提示病情重,基线NIHSS 评分可反映初始病情的严重程度,间接反映梗死体积,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10-11]㊂本研究选取行介入取栓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以NIHSS 评分15分为界值分为两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NIHSS 评分>15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的独立危险因素㊂mTICI 分级是再灌注治疗后评估血管再通程度的评分,随着取栓装置的发展及技术的改进,目前研究认为mTICI 达2b 级及以上为血管再通成功的标志[12]㊂血管再通后mTICI 为2b 级㊁3级的病人有较好的临床结局,不良反应较少[13]㊂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介入取栓治疗后mTICI 为2b 级㊁3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术后6个月死亡率低于mTICI <2b 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表明取栓后血管再通程度与死亡等不良预后有相关性㊂2b 级㊁3级灌注程度病人的预后与<2b 级病人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血管内治疗后mTICI <2b 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残留远端闭塞及相关的灌注缺损,导致神经功能获益较少所致[14]㊂良好的血管再灌注状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良好功能结果的独立预测因素[15-17]㊂再灌注对脑组织的存活至关重要,同时可造成额外的组织损伤[18]㊂有研究显示,细胞内钙超载是脑卒中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病理因素,也是有害因素导致神经元死亡的共同通路[19]㊂再灌注损伤导致病情恶化,血脑屏障破坏引起脑水肿㊁脑出血等发生,从而使病人致残率和致死率升高㊂本研究建立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是根据病人入院及术后临床数据绘制,临床医生使用该列线图可个体化评估取栓病人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风险㊂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建立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㊂本研究存在局限性:1)基于回顾性分析,研究设计存在局限性;2)由于样本量的限制,本研究仅收集了23个预测变量,可能未包含远期死亡相关的影响因素;3)仅对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尚需其他中心数据或前瞻性试验进行外部验证㊂本研究基于已有临床病历资料证实了年龄㊁入院NIHSS评分㊁mTICI分级㊁再灌注损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术后6个月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预测病人死亡率㊂今后可在大样本及多中心前瞻性试验基础上纳入尽可能多的预测变量以完善列线图模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病人介入取栓术后病人发生远期死亡的风险进行预测,并进行早期干预,最大限度降低病人死亡率㊂参考文献:[1]王拥军,李子孝,谷鸿秋,等.中国卒中报告2020(中文版)(1)[J].中国卒中杂志,2022,17(5):1037-1043.[2]WANG W Z,JIANG B,SUN H X,et al.Prevalence,incidence,andmortality of stroke in China: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urvey of480687adults[J].Circulation,2017,135(8):759-771.[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4]冯逸凡,伍曙薇,李雨洋,等.宫颈癌术后预后分析及列线图阿建立[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2,57(4):631-635.[5]陶立元,张华,赵一鸣.列线图的制作要点及其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5):323.[6]潘希丁,杨杰,王军,等.脑梗死患者6个月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卒中登记[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6):409-412.[7]BENTSEN L,CHRISTENSEN L,CHRISTENSEN A,et al.Outcomeand risk factors presented in old patients above80years of ageversus younger patients after ischemic stroke[J].Journal of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4,23(7):1944-1948.[8]SINGER O C,HARING H P,TRENKLER J,et al.Age dependencyof 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 in anterior circulation stroke:theENDOSTROKE study[J].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3,36(5/6):437-445.[9]PETER K L.Survival after stroke.Risk factors and determinantsin the Copenhagen Stroke Study[J].Danish Medical Bulletin,2010,57(10):B4189.[10]ADAMS H P,DAVIS P H,LEIRA E C,et al.Baseline NIH StrokeScale score strongly predicts outcome after stroke:a report of theTrial of Org10172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J].Neurology,1999,53(1):126-131.[11]GOYAL M,MENON B K,VAN ZWAM W H,et al.Endovascularthrombectomy after large-vessel ischaemic stroke: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five randomised trials[J].Lancet,2016,387(10029):1723-1731.[12]ARAI D,ISHII A,CHIHARA H,et al.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vascular damage caused by stent retriever thrombectomydevices[J].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2016,8(10):992-995.[13]LINFANTE I,WALKER G R,CASTONGUAY A C,et al.Predictorsof mortalit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tervention:analysis of theNorth American solitaire acute stroke registry[J].Stroke,2015,46(8):2305-2308.[14]KLEINE JUSTUS F,SILKE W,CLAUS Z,et al.Time to redefinesuccess?TICI3versus TICI2b recanalization in 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 treated with thrombectomy[J].Journal of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2017,9(2):117-121.[15]TOKUNAGA K,TOKUNAGA S,HARA K,et al.Fluid-attenuated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y-diffusion-weightedimaging mismatch and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endovascularreperfusion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IntervNeuroradiol,2022,29:15910199221113900.[16]HAN H X,WANG Y,WANG H,et al.General anesthesia vs localanesthesia during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acute large vesselocclusion:a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analysis[J].Frontiers inNeurology,2021,12:801024.[17]XU H,ZHANG G,DENG L.ERRATA:Kukoamine A activates AKT/GSK-3βsignaling pathway to inhibit oxidative stress and relieve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Acta CirúrgicaBrasileira,2022,37(4):e370407.[18]KHATRI R,MCKINNEY A M,SWENSON B,et al.Blood-brainbarrier,reperfusion injury,and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acute ischemic stroke[J].Neurology,2012,79(13Suppl1):S52-S57.[19]SECONDO A,BAGETTA G,AMANTEA D.On the role of store-operated calcium entry in acute and chronic 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J].Frontiers in Molecular Neuroscience,2018,11:87.(收稿日期:2023-01-12)(本文编辑薛妮)。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与心得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与心得发表时间:2016-06-23T11:21:59.8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作者:侯晓彬胡智[导读] 目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侯晓彬胡智(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1300)【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4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临床治疗资料。
结果:14例脑动脉瘤,成功栓塞14例,成功率达100%;动脉瘤栓塞术后造成轻偏瘫1例,占7.1%;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因心肌梗死死亡病例1例。
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应用【中图分类号】R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219-02目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病症的发病率呈现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这些病症,又是诱发脑动脉瘤的一个重要因素,脑动脉瘤因其起病急,后果严重,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来解除病变,才能挽救患者生命[1]。
我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共收治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患者14 例,在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后,有13名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效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间,我院神经外科共收治了14名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病人5例,女性病人9例,年龄在36~75岁之间,龄分别有:72、75、48、59、62、47、53、45、36、50、71、72、56、60岁,平均年龄46.41±6.17岁。
临床5例伴有头痛、意识障碍,5例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另外4例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14例患者做头颅CT检查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经头颅CTA、DSA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感谢你发来文章,文章本身还可以,但不符合我的要求,我的要求是: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再出血及动脉瘤复发的回顾性分析,是他们的再出血及复发的几率有多大,以及针对最容易再出血及复发的情况进行临床预防及指导临床工作的意义,而不是让他们与外科手术进行比较的分析,请你转告,请多查最新相关资料,谢谢你!
我先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说明此方法在复发率和再出血率的优点,在讨论部分具体说明手术时采用哪些方法可以降低复发率和出血率。
12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术后复发及再生出血率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术术后复发及再生出血率。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名颅内动脉瘤血管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均60例患者。
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A组患者给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即内栓术治疗方案,设A组为实验组;B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夹闭,设B组为对照组。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血管肿瘤的复发率和再生出血率。
结果:A组患者术后的复发人数明显小于B 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再生出血率小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术的术后复发小,再生出血率低。
关键词颅内动脉脉瘤;血管内栓术;神经外科夹闭;再生出血率;预后效果
脑动脉管局部发生缺陷和颅腔内压力上升往往导致颅内动脉瘤。
而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将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时将导致患者死亡。
而血管内栓术和神经外科夹闭是两种不同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但在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脑颅内动脉瘤的再出血[1]。
我院现将现两种治疗颅内压的方法进行比较,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5年1月~2012年1月收治120例的颅内动脉肿瘤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A组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39~64岁,平均年龄(53±10.5)岁,经脑血管造影查明,颈内动脉瘤19例,前、后交通动脉瘤各14例和15例,椎基底动
脉瘤12例,其中一例为再次出血患者,其他均为首次出血患者。
B组患者60例,男36例,女224例,年龄在40~63岁,平均年龄(54±11.6)岁,其中颈内动脉瘤21例,前、后交通动脉瘤各13例和16例,椎基底动脉瘤10例,其中2例为再次出血患者,其他均为首次出血患者。
患者在其他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
A组患者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全脑血管造影,以明确动脉瘤在颅内的位置、大小、瘤体与瘤颈的比例和血运情况。
一般在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下植入三维弹簧圈、球囊或支架,经行动脉局部重塑行,再按路图,用微导丝将微导管移至动脉瘤腔约瘤颈的三分之一处,将动脉瘤隔绝于血循环之外。
B 组采用神经外科夹闭的传统方法,首先进行开颅,用生理盐水脑棉片保护脑组织,使其显现硬脑膜,将硬脑膜进行U字开口,备好动脉夹以防瘤体破裂造成大出血,然后充分暴露动脉瘤颈,进行去除,止血等步骤。
观察术后再出血率和肿瘤复发率。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住院期间,观察患者术后出血人数并发症人数进行统计,其并发症常为动脉瘤破裂,常会引起再出血症状。
观察患者术后肿瘤腔的填塞度,即填塞范围与肿瘤全范围只比[2]。
当填塞度小于80%,表示手术失败,颅内动脉瘤复发。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表一结果表明,A组患者出血人数明显小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一 A组患者和B组患者止血人数比较表[n(%)]
组别例数脑血管痉挛人数血栓栓塞人数再次出血人数
A组60 4(6.67)5(8.33)2(3.33)
B组60 6(10.00)6(10.00)18(30.00)
2.2表二结果表明,A组在100%~96%的填塞度明显高于B组,P<0.05,采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术的肿瘤复发率为8.33%,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二A组和B组填充度比较表[n(%)]
组别例数100%~90% 90%~80% 80%以下
A组60 30(50.00) 25(41.67) 5(8.33)
B组60 20(33.33) 20(33.33) 20(33.33) 3讨论
颅内动脉肿瘤主要由于脑动脉壁的自身缺陷和腔内脉压病发式上升引起。
但患者自身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血管炎往往会助其壮大。
脑动脉瘤常发于脑低动脉分叉处。
临床上常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和神经外科夹闭术来治疗去除颅内动脉肿瘤[3]。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看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在治疗脑动脉肿瘤的术后再出血率为 3.33%,肿瘤复发率为8.33%。
优于传统的手术方法。
血管内栓塞术早期由可自由脱落式球囊组成,而现在经过了游离弹簧的技术改变到达了机械式可脱弹簧和新型颅内支架,给患者治愈脑动脉瘤提高了福音[4]。
为了降低术后的再出血率,在进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手术中,以下应在术前确定,准确的判断确定微导管的最佳的角度进入动脉瘤内。
其中在选取弹簧圈时,一般选择3D弹簧圈,其直径应与动脉瘤壁的显示直径相当。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当3D弹簧圈以箩筐状进入肿瘤内,可以提高弹簧圈填塞肿瘤的致密度。
这样减小了患者术后再出血,以及术后并发症的产生[5]。
同样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在治疗患者的选取上更具有普遍性,使患者不会因为手术治疗方法的不符而造成肿瘤的复发。
若患者是急需迅速治疗动脉瘤破裂的急性期,应进行造影确定病症便可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这样节约了时间,使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减小了出血率。
同样患者是第一次手术术后再复发,病情变得更加复杂,若使用传统手术,失败可能性极大。
此时用内栓术治疗,康复的可能性极大,降低了复发的可能。
动脉内栓塞的并发症通常有动脉瘤破裂、继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
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动脉内栓塞术中的导丝、弹簧的固定及过度填充有密切关系。
在临床进行手术时,若发生动脉瘤的意外破例,应快速采用肝素以降低患者血压水平。
若在术中进行栓塞时,动脉瘤壁被弹簧圈穿破,应继续填充,不要将弹簧圈拉回,造成更大程度的动脉血管破例。
术后要及时的进行脑CT检查,观察颅内是否再次出血及其填充度是否合格。
根据以上数据及讨论,我们不难看出,在治疗脑动脉肿瘤时,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即内栓塞术对肿瘤处的填充度高,使得复发人数少,再出血率低。
参考文献:
[1]金点石,高宝山,钱盛伟,等.89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血管造影随访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
志,2007,23(3):194-196.
[2]肖哲,袁军,韩天旺,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48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1,10(10):1070-1072.
[3]吕明,吴中学,李佑祥,等.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79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6,32(3):214.
[4]王志刚,丁璇,王成伟,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复发的临床因素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24(4):543-545.
[5]Piotin M, Blanc R, Spelle L, et al. Stent-assisted coiling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results in 216consecutive aneurysms[J]. Stroke,2010,41(1):110-111.
[6]张圻,段传志,李铁林,等.复发性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13例报告)[J].中国神
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6):378-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