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后护理课件
出院后第1、3、6个月应进行复查 ,之后每年进行一次复查。
复查内容
进行CTA或MRA等影像学检查, 评估动脉瘤栓塞效果及血管通畅情 况。
注意事项
如有异常症状,如头痛、呕吐、视 觉障碍等,应及时就医复查。
生活及饮食调整
饮食建议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 、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食用新
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
活动与休息
适当休息,逐渐恢复活动量,避免剧 烈运动。
CHAPTER 0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及血栓的预防
出血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情况,保持血压稳定;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血栓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注意观察有无出 血倾向。
术后恢复时间及预期效果
恢复时间
术后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 需要3-6个月左右。
预期效果
术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降低复发和再次破裂的风险。同时,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也会得到提 高。
CHAPTER 02
术后常规护理
伤口护理
01
02
03
伤口清洁
保持伤口周围清洁,避免 感染。
敷料更换
遵照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 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认知训练
通过一系列认知训练,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灵活性等方面的练习 ,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以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护理及疏导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马海萍;顾蕊欣;李维佳;李凤;邓娟娟【摘要】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要点,认为积极精准的细节护理可提高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病人的早期康复。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6(014)007【总页数】2页(P711-712)【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并发症【作者】马海萍;顾蕊欣;李维佳;李凤;邓娟娟【作者单位】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颅内动脉瘤是在脑动脉壁局部先天性发育缺陷和血流动力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血管壁薄弱或损伤,引起脑血管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隙出血的首位原因,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致死的原因主要是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等早期并发症,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开颅手术夹闭瘤颈和血管内介入栓塞[1-3]。
其中,Higashida等[4-5]多个研究均表明,与外科手术相比,利用气囊、弹簧圈等栓塞颅内动脉瘤因填塞充分、易操作,同时具有创口小、病死率低、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为大部分病人所选择[4-8]。
而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对于介入治疗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8],尤其是栓塞术后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围术期护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6]。
1.1 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是血管内栓塞治疗中最严重并发症,多因颅内压波动、术中导管、机械物等的机械刺激及球囊过分膨胀、术后抗凝治疗、凝血机制改变等引起,另外各种因素引起血压急剧升高,也是动脉瘤破裂的诱因,如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剧烈活动时,动脉压突然升高,动脉瘤内压力在瞬间上升并持续增高,可能在薄弱点破裂出血,出现蛛网膜下隙出血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神经损害的征象。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术后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通过分析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在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方面,主要包括手术操作不当、血栓形成、感染等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护理监护、定期检查病情、保持清洁、预防感染等方式进行护理对策。
通过合理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原因、护理对策、结论、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护理管理、风险评估、术后护理、出血、血管狭窄、结节形成、抗凝治疗。
1. 引言1.1 概述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方式,对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
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以帮助护士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并处理这些问题,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临床工作中遇到这类问题的医护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1. 血管损伤: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管损伤,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进而造成术后并发症。
2. 血管狭窄:介入治疗可能导致血管内膜受损,使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血液循环。
3. 血栓形成:介入手术后,有时会出现血栓形成,尤其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或使用药物溶栓治疗时。
4. 感染:术后伤口未能妥善处理或者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都可能导致感染引起并发症。
5. 出血:术后出现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手术部位或血管内出血。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作者:高凤兰宋敏冀雅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观察护理重点。
方法通过对42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的护理,对其并发症的种类及观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根据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总结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结论术前做好有关栓塞知识的宣教,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有效控制血压,及时准确按医嘱用药,保持大小便通畅等是保证栓塞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并发症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的异常改变产生的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脑血管病,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任何可能增加血管内压力的情况如兴奋、疲劳、便秘甚至体位变化和饱食,都可能导致动脉瘤破口的开放,发生再次出血。
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每次出血的死亡率约为30%。
且逐次递增。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方法。
本科室于2005年开始开展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收到良好效果,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栓塞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12~80岁,平均32岁,本组患者均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入导引管,再经导引管插入微导管,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治疗。
2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2.1 脑出血是脑动脉畸形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的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表情痛苦和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肌力减退或丧失,小便失禁。
动脉瘤破裂前多数患者还可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眼痛、复视、颈项部僵硬、癫痫发作、感觉或运动障碍等。
发生的原因可能为患者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用力大小便、颅内压波动,术中机械刺激,术后抗凝治疗等引起,动脉瘤破裂可发生在术前、术中,也可发生在术后。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颅 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 的异常膨 出 , 发生破裂 , 常 引起 蛛网膜下腔出血( A , S H)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随着神经 介入治疗技术 的不断发展 ,颅 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以其微 创、 手术效果好 、 患者恢复快 等优点得到 了广泛 应用 , 并发症 的 但 发生可直接影 响到患者的生命和治疗效果 , 因此 , 围术期并 对 发症的早发 现、 早处 理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我科 8 6例颅内动脉 瘤介入栓塞术 围术期并发症的观察 与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 与方法
作者简介 : 温薇 , ,O , 女 3 岁 本科, 毕业于赣 南医学院, 主管护师。 - E
maiwewei 0 l i 95 01@ 1 .o : c m 63
21 在栓塞术 中, .. 2 护士必须配合 医生正确及时给予微导 管 塑形 , 减轻术者操作困难。 严密观察血压、 心率 、 瞳孔变化 , 局
过总结我科 8 例 颅内动脉瘤介 入栓 塞术 围术期 的护理 经验及 6
并发症 的观察 、 析 , 分 认为严密观察 , 采取 必要 的预 防措施 以及
绷带加压包扎 穿刺点 1 ~ 4h 术后穿刺侧 肢体 制动 1 , 2h 2 、 2h 未
受损 , 易形成 血栓 , 同时各种原 因造成 的脑灌注不足 、 的高 相对
凝状态是发生血栓栓塞 的主要诱 因 , 血栓栓塞造 成大面积脑梗
死后患者预后不佳。
发生穿刺部位 出血或血肿。 术后维持患者 的水 电解质平衡及 充 足的血容量 , 可预防血栓栓塞及降低迟发型脑出血的发生。通
瘘等情况的发生 。
3 讨 论
转为嗜睡、 昏迷, 有无肢体活动障碍、 失语等 , 注意血压变化 , 避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发表时间:2014-03-20T14:33:42.250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作者:张晓霞[导读] 给予尼莫地平10mg 1次/d,以防止脑血管痉挛的出现,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避免与钙拈抗剂一同使用[5]。
张晓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湖南长沙 410008作者简介:张晓霞(1979-),女,湖南长沙人,本科,护士,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情况进行总结。
结果:通过合适专业的护理,本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非常理想,治疗情况也满足临床要求。
结论:患者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要给予正确规范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在的发生,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可操纵电解脱铂微弹簧圈(GDC);介入治疗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Zhang Xioxi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mmon compl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nursing method. Methods:from 2011 March ~2012 year in June my courtyard admit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for th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in 80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observation, the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Results:the suitable care professional, this group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very ideal, treatment can meet the clinical requirements.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rrectly,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a place, the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Keywords】Intracranial aneurysm; operation electrolytic separating platinum microcoil(GDC); interventional therapy【中图分类号】R732 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424-01颅内动脉瘤是在脑动脉局部血管发生异常改变后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造成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nchnoid hemorrhage,SAH)[1]的最主要病因,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的发病率高达52~85%,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临床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出院健康宣教指导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临床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出院指导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的异常扩张,在未破裂之前,绝大多数病人无临床症状,个别可因体积较大压迫相邻神经与脑组织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一旦破裂则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
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及精神症状,严重时立即导致病人死亡。
目前临床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有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方法医生在全麻下行经股动脉插管,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选择合适直径的弹簧圈,将微弹簧圈安全、顺利地输送到相应的动脉瘤腔内,使其盘曲致密地填塞瘤腔,并保持瘤动脉通畅。
护理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该病的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手术过程、手术效果及术前术中术后患者需要配合的方面,减轻患者术前紧张及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②基础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保持室内安静,温度湿度适宜,限制探视,保持睡眠正常,情绪稳定,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动脉瘤破裂出血。
③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肢体活动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④术前准备:予术区(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区)备皮,必要时留置静脉通路,避免在插管侧肢体穿刺。
术前导尿。
术前4h禁饮,8-12h禁食。
⑤药物护理:术前予尼莫地平扩血管药物,预防脑血管痉挛,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如血压下降,面部潮红、心慌等表现。
对头痛和躁动者应用足量有效的止痛、镇静药。
术中护理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瞳孔的改变,预防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术后护理①术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动脉穿刺部位予加压包扎6-8小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
如血肿较小,可适当增加压迫时间,一般可自行吸收。
如血肿较大,要24h 内给予局部冷敷,24h以后予局部热敷。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作者:张青罗青成红梅聂玉平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方法对215例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严密的观察并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 200例病例中并发脑血管痉挛30例,动脉瘤破裂再出血7例,脑梗塞4例,高热20例。
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是一种微侵袭性的介入治疗,容易引志各种并发症,手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让患者得到救治疗,可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栓塞治疗效果。
关键词: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并发症;观察及护理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血管瘤样突起。
其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形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死亡率25%~60%[1],幸存者仍可能再次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
血管内栓塞是目前治疗该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侵袭性小、术后反应轻、感染机会少、患者痛苦小等优点,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并发症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给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15例,通过精心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5例,男130例,女85例,35~70岁,平均48岁。
前交通及大脑前动脉瘤115例,后交通及大脑后动脉瘤75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
临床表现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部分偏瘫,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示颅内动脉瘤,全部选择行动脉瘤栓塞术。
2结果其中并发脑血管痉挛30例,动脉瘤破裂再出血7例,脑梗塞4例,高热20例。
3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3.1 脑血管痉挛(CVS)观察与护理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发生脑缺血的重要原因。
术后患者临床神经系统症状逐渐加重,并排除由高颅压(如严重的脑水肿、急性脑积水、颅内血肿)或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可诊断为症状性CVS[1]。
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在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中,探究护理方案。
方法:纳入研究时段涉及的范围为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从以上时段内抽取本院收治的开展介入栓塞术的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落实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回顾护理形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其中29例对照组纳入者采纳常规护理,基于此,29例观察组采纳预见性护理,对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血管痉挛发生时间、护理满意度。
结果:在统计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后发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
对比脑血管痉挛发生时间,发现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
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下,评估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患者开展介入栓塞术治疗时,配合预见性护理,既能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还能缩短脑血管痉挛时间,对提升护理效果有一定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脑血管痉挛;预见性护理颅内动脉瘤属于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的出现会对患者的相关神经功能产生损伤,目前,临床在开展颅内动脉瘤治疗时主要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但在手术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易使得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影响治疗、预后效果[1]。
脑血管痉挛临床学者将其定为颅内动脉持续性收缩状态,以患者的病情、体征进行诊断,如开展血管造影检查,即会发现患者的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中,但不会表现出神经功能缺损表现[2]。
脑血管痉挛的危害性较大,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轻者会引发以残疾,重者则会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为此类患者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有必要。
本文就以58例患者为例,开展对照研究,探究在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护理方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研究时段涉及的范围为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从以上时段内抽取本院收治的开展介入栓塞术的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落实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回顾护理形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29例。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血管的异常膨出,主要因素包括先天异常、后天局部血管壁损害、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人群患病率高达2%-7%[1],且首次破裂出血病死率为35%[2],同时有再次破裂出血和致残的风险。
因此,积极手术干预颅内动脉瘤获得了广泛认可,随着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辅助球囊、弹簧圈、专用支架、血流导向装置等介入装置,使介入治疗成为了有手术适应症的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同时,对介入手术并发症的规范处理和积极预防护理具有了重要意义,是微创手术安全、有效保证。
现将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开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并发症处理的相应措施及预防性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开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治疗的107例患者,全部采用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CTA)或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筛查,最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其中男性69例,女38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0.20±6.45)岁。
首发症状为头痛或伴恶心呕吐78例(72.9%)、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17例(15.9%)、意识障碍8例(7.5%)和其他4例(3.7%),Hunt-Hess分级为I级30例,II级54例,III级13例,IV级10例。
1.2 方法所有确诊患者均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动脉穿刺,支架选择Driver或Biodivysio球扩支架,选择电解脱弹簧圈(GDC)、Hydrocoil系列弹簧圈或EV3纤毛弹簧圈。
1.3 结果大部分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出现并发症有26例(24.3%),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脑血管严重痉挛8例,脑栓塞4例,低血压5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肾损害2例,尿潴留2例,2例死亡,其余经及时处理后均得以纠正,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后护理-文档资料
颅内动脉瘤成因• 动脉瘤来自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形成的 病因,概括有以下几种:
• 1.先天性因素 • 2.动脉硬化 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使弹力纤维断裂及
消失,削弱了动脉壁而不能承受巨大压力。硬化造成 动脉营养血管闭塞,使血管壁变性。 • 3.感染 感染性动脉瘤约占全部动脉瘤的4%。 • 4.创伤 颅脑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手术创伤 • 5.其他 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等也能引起动 脉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 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
• 2.颅内囊状动脉瘤破裂出血,病情属Ⅰ 、Ⅱ、Ⅲ级,甚至属于Ⅳ、Ⅴ级的病人 ;病人全身情况不适于开颅手术或病人 拒绝开颅手术者。
11
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
• 颅内动脉瘤术后一般护理 • 穿刺肢体的护理 • 疼痛的护理 • 心理护理 • 术后指导 • 并发症的预防 • 出院指导
12
颅内动脉瘤术后一般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 术后护理
1
主要内容
• 颅内动脉瘤概述 • 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 • 颅内动脉瘤的成因 •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体征 •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级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适应症 • 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
2
流行病学
1、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
2、死亡: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 因,居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第三位,是一种病死率 和致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瘤的“破裂” 常是产生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破裂后最 主要的风险为再破裂出血。 第一次出血保守治疗后存活者: 一年内死亡为35% ,五年内死亡为51%. 第二次破裂出血死亡率为60%。
治疗
• 开颅手术夹闭瘤颈:在脑组织之间的自然间隙 分离脑组织,从血管外暴露动脉瘤,用一种特 制的夹子夹闭瘤颈(动脉瘤泡和脑血管连接的 部位),这样脑血管中的血流就不会再进入动 脉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脑血管疾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脑血管疾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发表时间:2020-10-13T15:14:25.4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1期作者:孔文秀[导读] 目的:探究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介入栓塞术之后,针对其所产生的并发症,如何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分析孔文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东梅州 514000摘要:目的:探究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介入栓塞术之后,针对其所产生的并发症,如何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分析。
方法:利用电脑抽取的方式,选择近两年内,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5例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根据过往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将其使用介入栓塞术后的过程进行探讨。
结果:通过总结后发现,在5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共出现并发症有9人。
结论:在治疗中,要根据不同并发症的特点,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介入栓塞术;并发症;护理脑血管疾病的种类多样,但有着共同特点,一旦发病,往往需要患者进行长期治疗,不但影响患者的情绪,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而介入栓塞术,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项有效方式,可以避免部分患者要进行开颅手术的风险,但此方法也通常会出现某些并发疾病,因此,本次研究就针对医院内部进行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具体的并发症状,并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来为临床工作者及研究者提供一份参考性的资料,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此次研究中,专门挑选了5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有29人,女性有26人,年龄在35~66岁间,均龄为(51.2±2.1)岁,根据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常规化检查,初步诊断后,在介入栓塞术前,总结情况如下:患有脑血管畸形的患者有6人、颈动脉海绵窦瘘有5人,另外,还有颅内动脉瘤患者44人,所有的患者经过基本的诊治后,都确定符合本次研究的标准,将所有患者其他资料比照,没有明显的差异[1]。
本次研究将本着患者自愿原则,并且会签订相关保密协议以及家属的知情书,各项身体数据仅作为医院的临床研究,不会用作其他用途,保护患者隐私。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刘晓月;王玉芹;郑雯;刘洪珍【期刊名称】《承德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3)003【总页数】3页(P230-232)【关键词】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护理【作者】刘晓月;王玉芹;郑雯;刘洪珍【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江苏徐州2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包裹术等。
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因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39例,治疗效果满意。
现将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39例患者中,男10例、女29例,年龄35-73岁,平均57岁,均经CT、MRA、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部位: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多发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
其中22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主要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颈项强直、偏瘫等。
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填塞术24例,支架辅助下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填塞术15例。
2.1 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是血管内栓塞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伴剧烈头痛、呕吐等[1]。
术后需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变化,并认真记录。
术后严格的血压管理也是预防动脉瘤再破裂的主要措施之一,必要时调整降压药物剂量以控制血压在120/80mmHg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
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
察护理影响。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栓塞治疗介
入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心理状态。
结果:经过两种模式术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接受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制定针对性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减轻患者消极心理,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术后并发症;术后护理
颇内动脉瘤是指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形成的动脉瘤。
虽然医学上
称其为动脉瘤,但是颅内动脉瘤不是肿瘤,不会扩散,不会恶化。
治疗颅内动脉
瘤的原则是防止瘤体破裂,以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治疗时要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来制定治疗方案。
颅内动脉瘤主要有两大治疗方向。
一是开颅夹闭,
将颅内动脉瘤的根部进行结扎,让瘤体失去血供,彻底避免瘤体破裂的情况,二
是在颅内动脉瘤溜体内放置弹簧圈,称为“栓塞治疗”,减少血流对瘤体血管壁
的冲击,降低瘤体破裂风险。
介入栓塞治疗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具有
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成功率高的优点[1]。
但术后也仍有脑血管痉挛和脑出
血的风险,因此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有重要意义。
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栓塞治疗介入术的颅内动脉
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常规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18例,
女性患者22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2.4±3.45)岁;观察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4.6±3.87)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选择2纳入标准:1、符合颅内动脉瘤医学诊断;2、采用栓塞治疗术介入手术;3、患者及家属知悉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具有认知障碍和沟通障碍。
2、伴有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1.2方法
1.2.1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术后治疗。
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和病
情变化,叮嘱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1.2.2观察组患者进行更全面、专业的优质护理。
第一,建立专门的护理小组。
由资深护士带领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工作,护士长负责监督管理。
院方组织护
理小组进行相关培训,丰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第二,结合患者个人基本情况,小组成员研究制定专属的护理方案。
为患者提供更
加全面、高效的护理。
为患者创造一个干净、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以提高患
者睡眠质量和休养的舒适度。
根据患者的饮食偏好,制定专属的饮食计划。
第三,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身体指标,保证患者身体出现不良反应时
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尽快通知到专业医生来处理。
第四,护理人员要关心患者的
心理健康。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减轻盲目猜测带来的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与患者
沟通时要温柔、耐心,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1.3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治
疗前后焦虑量表分数,分数越高,焦虑心理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比[n(%)]
组别
例
数
再出
血
脑血
管痉挛
脑梗
死
穿刺
点血肿
下肢动
脉栓塞
并发症发
生率
观察组
4
1
(2.50%)
1
(2.50%)
01
(2.50%)
03
(7.50%)
常规组
4
3
(7.5%)
2
(5.00%)
1
(2.50%)
3
(7.50%)
1
(2.50%)
10
(25.00%)
X2 5.403
p<0.05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不同的护理模
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为(36.48±1.46),常规组患者的焦虑
量表评分为(43.86±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非常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国内的发病率约为7%。
高血压患者和
吸烟人群是颅内动脉瘤的高发人群。
颅内动脉瘤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动脉瘤、感
染性动脉瘤、外伤性动脉瘤以及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当动脉瘤未破裂时不会通常
引起症状,或出现看东西重影,头疼等较轻的症状。
但是一旦动脉瘤破裂就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抢救越及时治疗效果越好。
治疗颅内动脉瘤时栓塞治疗术是常用的手段之一,具有以下特点的患者首选栓塞治疗术1、后循环动脉瘤2、未破动脉瘤,无分支血管从瘤体发出3、岩骨段、海绵窦段、眼动脉段动脉瘤4、70岁以上的患者。
栓塞治疗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速度快,但是容易发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因此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优质有效的护理模式较之常规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更大。
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专属的、科学的护理方案[2]。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进行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与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10):830-837.
[2]杜梦妮,陈功.系统化整体护理对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25(10):72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