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土青铜器 像鹿又像羊还有小翅膀
青铜器之乡在陕西
青铜器之乡在陕西青铜时代,是人类历史文明经过石器、彩陶时代的又一个重要的时代。
而青铜艺术也是中国灿烂文化艺术史上的又一高峰。
1982年12月25日,为了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辉煌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全套8枚,其中5枚邮票上的青铜器就出土于陕西。
宝鸡作为周秦文明的发祥地,陕西西周青铜器无可争议的出土第一大户,自西汉宣帝神爵四年以来,不断地出土青铜器。
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占全国出土青铜器总量的近70%,其数量之多、器型之大、造型之美、铭文之珍贵,实为罕见。
两千多年,竟然毫无资源枯竭的迹象。
其中更是精品迭出,从晚清出土的四大国宝重器,到这套《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展示的五件青铜器国宝经典,还有上了邮资封的逨盘,陕西自然成了举世瞩目的青铜器之乡。
其具体位置,首先是位于宝鸡的周原,西周王朝肇始发祥之地,宗庙所在地。
其次是长安的丰镐二京,西周王朝的京畿之地。
第一枚是《西周青铜器》邮票(8-1),图案选用了1963年在陕西宝鸡贾村镇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
“何尊”为国宝重器,是被国家文物局认定的不得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为周成王五年名何者的贵族所制,所以名为“何尊”。
尊,是古代尊贵的酒器,于是就有了“九五之尊”“至尊至贵”的吉祥光环。
何尊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铜器。
何尊腹底铸有一篇122字的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更是“中国”这一词语最早的文字记载,价值非同一般。
“何尊”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千克。
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
整个尊体以云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湛,纹饰瑰丽,器形雄奇特异又不失典雅庄重,浑厚古朴中可见森然臻妙,不愧为一件“独尊中国”的珍品文物。
第二枚是《西周青铜器》邮票(8-3),图案选用了1976年在陕西临潼零口镇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
陕西考古博物馆青铜兽面介绍
陕西考古博物馆青铜兽面介绍陕西考古博物馆青铜兽面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作为一种青铜器,具有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青铜兽面是一种兽首雕刻在青铜器上的装饰品。
它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如狮子、虎、犬、牛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动物形象多为凶猛的野兽,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和象征意义。
青铜兽面常常用于祭祀、宴会、仪式等场合,是古代贵族社会中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陕西考古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兽面数量众多,品种繁多,其中的兽面造型精美,纹饰丰富,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些兽面大多数是用铸造技术制作而成,有些还镶嵌有宝石、玉石等装饰物,增添了其艺术的珍贵性和独特性。
青铜兽面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在古代的社会中,兽面被视为神圣的象征,代表着神灵的力量和荣耀。
同时,兽面还被赋予了驱邪避恶、祈福祈祷的功能,被广泛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中。
兽面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古代文献和传说中,被赋予了吉祥、祝福和保护的寓意。
青铜兽面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青铜材料,经过熔炼、浇铸、打磨等工艺,将铜液倒入兽面的模具中,待其凝固后取出,然后进行镶嵌、雕刻、打磨等工序,最后经过上光、上蜡等处理,使其呈现出亮丽的色泽和光泽。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精湛的技艺,耗时耗力,工艺复杂。
青铜兽面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吸引着众多文化艺术爱好者和考古学家的关注。
通过研究青铜兽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祭祀仪式、艺术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揭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考古博物馆作为中国重要的考古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珍贵的青铜兽面,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和研究的机会。
通过观赏和研究这些青铜兽面,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艺术的卓越,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羊方尊名词解释
四羊方尊名词解释
四羊方尊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是目前所发现的中国青铜器中的三件国宝之一。
它的名称来源于器身上四只羊的形象,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四羊方尊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其制作工艺十分精湛,尤其是器身上四只羊身上的纹饰,不仅形态传神,而且造型娟秀,栩栩如生,成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代表之一。
这种青铜器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铸造、打磨、雕刻等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品质控制和审美标准的把控。
而且,这种青铜器在制作时需要熟练掌握青铜材料的特性,以及各种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方能制作出如此绝妙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的出现,不仅仅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一个高峰,也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
它的独特造型和精湛工艺,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为后世青铜器制作及其他艺术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青铜器:卣
青铜器:卣青铜器:卣卣(yǒu)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量很多。
卣为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一般说,商代多椭圆形的或方形的卣,西周多圆形的卣。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鸟兽形卣。
2011年4月,山西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商鸮卣】的图片,在新浪微博上被网友疯转,网友称其外形酷似网络游戏里“愤怒的小鸟”,是最“萌”的文物。
这种现代、新潮的解读文物方式颇受网友热捧,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956年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二郎坡村出土。
高19.7厘米,口长径12厘米,短径8.6厘米。
宽13.4厘米。
形如两鸮相背而立,盖为首,器为身,圜眼勾喙,凛然威武。
不仅是实用器,更是商代晚期精美的艺术品。
1、【蟠虺(huǐ)纹提梁铜卣】朝代:西周馆藏:安徽博物馆1959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弈棋出土。
高34厘米,口径12.5—15.6厘米。
卣体横截面作椭圆形,花苞状盖纽,提梁两端作兽首。
腹部满饰变形夔纹,首足不现,纠结难分。
这种极度图案化的纹饰是江南地区青铜器的特色之一。
2、【公卣】朝代:西周馆藏:安徽博物馆1959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弈棋出土。
高23厘米,口径10.2—12.8厘米。
低体垂腹,横截面呈椭圆形,提梁饰蝉纹。
颈饰相对回首夔纹,中置浮雕牺首。
盖、器均饰对凤纹,凤首回顾,羽冠相交下垂。
器身两面的纹饰稍异。
此卣纹饰华丽,铸技精湛,堪称青铜器中之珍品。
盖、器同铭:“公作宝尊彝,其孙子永用。
”3、【鼍(tuó)龙纹提梁卣】朝代:春秋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湘潭市出土。
高49厘米,口长27.2厘米,口宽19.5厘米。
这件提梁卣器身呈壶形,带盖,扁腹,圈足。
器盖及器身都铸有鼍龙纹、蛙纹、蛇纹相互混杂的图案。
这些图案与云雷底纹相交织,构成一幅具有浓厚南方水乡地域色彩的图景。
龙,即扬子鳄,与蛇、蛙等相同,多见于南方潮湿多水的地区,以其形象为纹饰的器具当时很常见。
4、【兽面纹龙首提梁卣】朝代:商代馆藏:山西博物院1959年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
四羊方尊的美学特征
四羊方尊的美学特征四羊方尊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件珍贵文物,被誉为中国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它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四羊方尊的造型独特,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创造力。
方尊的整体形状呈方形,四个角上各有一只羊,形象逼真。
这四只羊分别代表了四季,寓意着丰收和繁荣。
方尊的底部有四只蹄脚,使得它可以稳稳地放置在地面上。
整个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优雅的感觉。
其次,四羊方尊的纹饰精美,展示了古代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方尊的四个面上都有精细的纹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羊图”。
四只羊在方尊上形成一个圆形,它们的形象栩栩如生,毛发细腻,根根可辨。
除了四羊图,方尊上还有其他各种纹饰,如云纹、雷纹、凤纹等,每一处纹饰都经过精心设计和雕刻,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极致关注。
再次,四羊方尊的工艺精湛,彰显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术水平。
方尊是用青铜铸造而成的,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设计、铸造、打磨、镀金等。
其中最为困难的是如何保持方尊的平衡和稳定性,因为方尊的底部相对较小,而上部相对较大。
古代工匠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确的铸造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方尊能够稳稳地站立在地面上。
最后,四羊方尊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可忽视。
方尊出土于中国湖南省的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杰作,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方尊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也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总之,四羊方尊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历史价值,展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美学特征。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通过欣赏和研究四羊方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
马来貘与貘尊
马来貘与貘尊
马来貘又叫亚洲貘、印度貘,是现存貘类中最大的一种。
哺乳纲,貘科,体型和马鹿差不多,长2.05米,肩高0.95米,平均重275公斤。
拉丁名Tapirus indicus,英文名MalayanTapir。
具有长长的鼻子,鼻子相当敏锐,体色很独特,它们的头部、肩部、前肢和后肢为黑色,其余部位均是白色。
喜欢在泥中跋涉、还善于游泳。
以水生植物的枝、叶与低矮植物上的果子等为食。
单独或结小群活动。
夜行性。
在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展览大厅中,摆放着一尊号称“五不像”的青铜酒尊,它体态圆润丰满,像一只绵羊、又像一只猪,它长了一对大象的蒲扇圆耳,两只小眼睛,又同犀牛一般,炯炯有神,而且它还有一个穿山甲的长吻。
这种集合了五种动物形象的青铜器,人称“五不像”。
那么,它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呢?
博物馆的专家说,这件中国西周时期的盛酒器,器体中空,背部开方口,口上还应有一盖,可惜已经遗失了。
原本,这件青铜器的定名也很令他们困惑,但是后来,中国国内也出土了一件相同形制的器物,而且还保存着器盖,经过专家的研究,他们一直认为这件青铜器应该叫“貘尊”。
原来, 1974至1975年间,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周早期茹家庄2号墓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
这件青铜器和美国弗利尔博物馆收藏的一样,形状似羊非羊,似猪非猪。
考古学家对此器的定名一直把握不准,初时因观其似羊,故起名“羊尊”,并一直延续这个称谓。
直到1993年春,当时的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国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到宝鸡考察,经过仔细观察、反复琢磨,认为还是定名为“貘尊”。
秦朝青铜器的特点都有什么
秦朝青铜器的特点都有什么秦代青铜器产生于青铜时代的晚期,在我国青铜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秦朝青铜器的特点,欢迎阅读!秦朝青铜器的特点中国关中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秦墓出土的青铜器。
它继承了西周传统,并具有自身的风格。
迄今发现最早的秦国青铜器是陕西宝鸡西高泉村1号墓出土的一组器物。
其中壶、豆2件,为西周遗物;三角锋的戈,则是春秋前期的标准型式。
陕西户县宋村及甘肃灵台景家庄墓葬所出青铜器在形制上已有明显特点,鼎腹极浅,蹄足粗壮,开创了东周秦鼎的独特型式,簋口微敛,两耳小而无珥,是秦簋的通制。
纹饰以窃曲纹、鳞带纹为主。
1978年在宝鸡太公庙发现青铜器窖藏,其中有镈 3件,甬钟5 件,从铭文看当是秦武公之器。
以上3组器尤以秦公钟最为重要,它是春秋早期秦的标准器(见图)。
宝鸡秦家沟、凤翔八旗屯一期墓所出土的青铜器,器形与户县等地秦墓中所出相仿,但纹饰中出现了一种细密的蟠螭纹,年代略晚于户县、灵台等器群,属于春秋前期偏晚。
宝鸡福临堡所出青铜器则更晚些,形制近于秦家沟,蟠螭纹从细密转为疏散,器种中增加了有盖束颈的敦,为春秋中期的新器型。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随葬品多仿铜陶器,铜器出土不多。
战国晚期秦墓,如凤翔高庄野狐沟1 号墓等,出现了鍪、蒜头壶等富有特色的典型秦器,并延续到秦代。
战国晚期秦国从统一战争中俘获的别国青铜器很多,在出土资料中,已难区别单一的秦器。
秦朝青铜器分析秦乐府钟战国末至秦汉末这一时期,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
至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
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
隋唐时期的铜器主要是各类精美的铜镜,一般均有各种铭文。
自隋唐以后,青铜器便不再有什么发展了。
正因为这样,秦汉至隋唐的千百年间,所遗留下的青铜器便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秦陵二号铜马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扫平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大秦帝国。
出土青铜器上面有什么样的纹路
出土青铜器上面有什么样的纹路青铜器纹饰是装饰在青铜器上的图案,其种类丰富,变化复杂多样。
出土青铜器上面有什么样的纹路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青铜器上面的纹路,欢迎阅读!青铜器上面的纹路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十五个世纪。
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水平达到了巅峰。
青铜器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情因素主要来自那些为商周时代所特有的装饰纹样,从饕餮、夔龙、凤鸟等纹饰可以看出它们与原始社会陶、玉器纹饰的渊源关系。
青铜器纹饰一弊常用于青铜器的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龙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蛟龙纹、蛇纹(蟠虺纹、蟠虫离纹)、鸟纹、凤纹、波纹等青铜纹样。
1、饕餮纹名称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
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夔龙纹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纹饰。
多用作辅助花纹。
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从角、耳的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
牛、羊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牺牲品”。
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
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
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到东周以后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和狞厉色彩,而成为华美的装饰。
2、夔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
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像,都称之为夔或夔龙,这与古籍“夔一足”的记载有关。
“夔,神也,如龙一足。
”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
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
秦朝青铜器的特点都有什么
秦朝青铜器的特点都有什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秦朝青铜器的特点都有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秦代青铜器产生于青铜时代的晚期,在我国青铜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秦朝青铜器的特点,欢迎阅读!秦朝青铜器的特点中国关中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秦墓...秦代青铜器产生于青铜时代的晚期,在我国青铜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秦朝青铜器的特点,欢迎阅读!秦朝青铜器的特点中国关中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秦墓出土的青铜器。
它继承了西周传统,并具有自身的风格。
迄今发现最早的秦国青铜器是陕西宝鸡西高泉村1号墓出土的一组器物。
其中壶、豆 2件,为西周遗物;三角锋的戈,则是春秋前期的标准型式。
陕西户县宋村及甘肃灵台景家庄墓葬所出青铜器在形制上已有明显特点,鼎腹极浅,蹄足粗壮,开创了东周秦鼎的独特型式,簋口微敛,两耳小而无珥,是秦簋的通制。
纹饰以窃曲纹、鳞带纹为主。
1978年在宝鸡太公庙发现青铜器窖藏,其中有镈 3件,甬钟5 件,从铭文看当是秦武公之器。
以上 3组器尤以秦公钟最为重要,它是春秋早期秦的标准器(见图)。
宝鸡秦家沟、凤翔八旗屯一期墓所出土的青铜器,器形与户县等地秦墓中所出相仿,但纹饰中出现了一种细密的蟠螭纹,年代略晚于户县、灵台等器群,属于春秋前期偏晚。
宝鸡福临堡所出青铜器则更晚些,形制近于秦家沟,蟠螭纹从细密转为疏散,器种中增加了有盖束颈的敦,为春秋中期的新器型。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随葬品多仿铜陶器,铜器出土不多。
战国晚期秦墓,如凤翔高庄野狐沟1 号墓等,出现了鍪、蒜头壶等富有特色的典型秦器,并延续到秦代。
战国晚期秦国从统一战争中俘获的别国青铜器很多,在出土资料中,已难区别单一的秦器。
秦朝青铜器分析秦乐府钟战国末至秦汉末这一时期,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
至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
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
历史上最大的青铜器
历史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
下面店铺整理了历史上最大的青铜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据考证,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
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首次亮相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当地农民吴希增探寻到的。
自从安阳小屯村发现甲骨文之后,当地农民逐渐意识到殷墟文物的价值,于是积极参加了探寻文物的活动。
1939年3月的一天上午,吴希增在吴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杆探找文物,当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的时候,触及到一个硬物,吴希增将探杆取上来二看,发现坚硬的探头卷了刃,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他意识到探到宝物了。
按当地规定,探宝不分地界,但探出宝来,宝物所在地的主人要分得宝物售款的一半。
吴希增和吴培文商定之后,当晚便破土挖宝了。
挖掘工作是秘密进行的,到半夜时分,挖下约10米深,宝物被发现了,先挖到的是器物的柱足,接着整个器物都显露出来。
当时,大方鼎的口朝东北,柱足朝西南,横斜在泥土里,大如马槽。
第二天夜里,吴希增组织了四十多人往上提,但快到天亮仍没有成功,为防止被人发现,他们又将洞口堵了起来,直到第三天夜里,才终于将这个特大方鼎弄出了地面。
被迫埋藏虽然方鼎的出土是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消息还是泄露了出去。
没过多久,驻安阳飞机场的日军警备队长黑田荣次前来"参观",后北平的古董商萧寅卿也来秘密造访,并表示愿出20万银元购买,但要求村民将鼎砸成四至十块,以便分批装箱运走。
四羊方尊鉴赏
形似峰峦德比羔羊——品味四羊方尊铜尊是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的一种饮酒用具,四羊方尊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属于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是商代方尊的一个代表。
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形尊。
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
“尊”,常与“彝”并称成组的青铜礼器,此类器物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基本造型是侈口、高颈,圆腹或方腹、圈足较高。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尊的铸造盛期。
以四羊方尊式的方形尊和觚式尊,共同特点是在器表的合范处多饰有凸起的棱脊,且通身雕满了精密繁缛的云雷纹、兽面纹、蕉叶纹,整个器物给人以雄浑厚重之感。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
长颈,高圈足。
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
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
尊四角各塑一羊。
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
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
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全体饰有细雷纹。
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作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这件器物被认为是传统泥范法铸制的巅峰之作,由于这件杰作达到的水平令人难以置信,一度被误以为采取了新的铸造工艺。
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
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
简析青铜器发展史与表面纹饰
青铜器发展史与纹饰简析简析青铜器发展史与表面纹饰青铜器通常也简称铜器,在我国考古学上,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合金制作的器物,包括工具、兵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度量衡器等。
青铜器是古代劳动者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他们通过生产、生活的长期实践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用不同比例的铜锡等合金冶炼出适于不同用途的青铜,造出器型复杂多样,纹饰精美的青铜器,创造了举世文明的青铜文化。
在奴隶社会中,青铜器只能是奴隶主贵族享用和占有的“瑞器”,但我们今天研究和鉴赏铜器,可通过其制作工艺流程来分析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可通过其器形、纹样来推断当时宗教信仰和一些社会状况,而青铜器的最大价值在于器物本身铭文的史料价值,它可以订证历史,弥补史料之不足,尤其对我国奴隶社会及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对我国汉字的发展也是极珍贵的实物资料。
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也由原来礼乐兵器及使用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等重要1青铜器发展史与纹饰简析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一、形成期距今4500~4000年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
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形成期的铜器有以下特点:1、红铜与青铜器并存,并出现黄铜。
甘肃省东乡林家遗址,出土一件范铸的青铜刀;河北省唐山大城山遗址发现两件带孔红铜牌饰;河南省登封王城岗龙山城内出土一件含锡7%的青铜容器残片;山西省襄汾陶寺墓地内出土一件完整铜铃,系红铜;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两件黄铜锥;山东省栖霞杨家圈出土黄铜残片。
略谈汉代文物中的羊图像
略谈汉代文物中的羊图像作者:张宏伟张宣逸李国新来源:《美与时代·上》2022年第08期摘要:汉代文物中有许多以羊为主题的图像。
这些图像既体现了时人的升仙思想、吉祥文化、孝悌观念,也反映了汉代发达的畜牧业。
对这些羊图像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汉代羊图像;吉祥;祥瑞;约园;瑞羊一、约园中的“瑞羊”约园又名赵家花园,位于常州市区兴隆巷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占地约19亩。
1987年1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约园始建于明,最初为官府的养鹿苑。
清乾隆年间,成为中丞谢旻的别业,也称“谢园”。
道光年间,赵翼之孙赵起购得此园,即为赵家花园。
而后进行了修葺,在园内建成十二峰、二十四景,谦称“约乎成园”,遂名“约园”。
约园景观尤以奇石见长,最引人关注的是那只跪坐回首的“瑞羊”(如图1)。
这块“瑞羊”奇石,设计巧妙、栩栩如生,充分表达了时人的吉祥、纳福之意,更承载了华夏民族对高贵品德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羔羊由于行“跪乳之恩”,被视为“孝”的典范。
如《增广贤文》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又谯周《法训》曰:“羊有跪乳之礼,鸡有识时之候,雁有庠序之仪,人取法焉。
”《公羊传》何休亦云:“羔取其贽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死义生礼者,此羔羊之德也。
”郑氏《婚礼谒文赞》亦称赞羔羊:“群而不党,跪乳有敬,礼以为贽,吉事之宜。
”约园中的奇石恰似一只跪坐羔羊,回首而望、至孝温顺。
二、“羊图像”溯源在原始社会,羊是最早被人类饲养的六畜之一。
《周礼·膳夫》曰:“膳用六牲。
”郑玄注:“六牲谓牛、马、羊、豕、犬、鸡。
”古人认为羊性情驯良、形态俊俏,是一种祥瑞动物,对其十分崇尚[1]。
我国历代文物中有许多“羊”形象。
在距今3000到10000多年的宁夏贺兰山东麓岩画上,就己经有了羊的身影[2],距今大约 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出现了陶塑羊的形象[3],马家窑文化陶器中则有独具特色的羊角型纹饰。
四羊青铜方尊的故事
四羊青铜方尊的故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讲讲那大名鼎鼎的四羊青铜方尊的故事。
你说这四羊青铜方尊啊,那可真是个宝贝!它就像是从古老时光中穿越而来的神秘使者。
想象一下,在那遥远的商周时期,能工巧匠们精心打造出这么个精美绝伦的物件,那得花费多少心血呀!这方尊可不简单,它造型独特,四个羊头栩栩如生,那羊的神态,仿佛下一秒就要活过来似的。
这工艺,真的是让人惊叹不已!就好像是上天特意赋予了它神奇的魔力。
你看那羊头上的纹路,细致得如同发丝,这得需要多么高超的技艺啊!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见证了无数的风雨。
它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浮,说不定还经历过一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呢!也许它曾被某位权贵珍爱有加,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彰显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也许它曾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却依然顽强地保存了下来。
这要是放在现在,那不就是妥妥的“大明星”嘛!咱再说说它的价值,那可不仅仅是金钱能衡量的呀!它是咱们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者。
它就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它让我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让我们感受到了先人们的伟大创造力。
而且啊,这四羊青铜方尊对于咱们研究历史、文化、艺术,那可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古代文明的大门。
你说,这是不是超级厉害?每次看到它,我都忍不住感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啊!它让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它是咱们的宝贝,是咱们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它,让它继续在时光的流转中绽放光彩,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欣赏它。
所以啊,朋友们,一定要去看看这四羊青铜方尊,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相信我,你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的!这就是四羊青铜方尊的故事,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一个让我们永远铭记的故事!。
中国古代青铜器特点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主要特点就世界范围来说,青铜器是所有文物中比较重要的一类,而在中国这一点尤其突出。
青铜器以其量大、精品多、艺术与科学价值高而饮誉海内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主要特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的王冠它能生动地体现青铜艺术出奇的想象力和高超技艺。
对于青铜器来说纹饰既勾勒轮廓,又其装点作用。
不同时期的纹饰反映古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以及宗教。
中国青铜器纹饰、纹饰内容,大致可分为动物、人物和几何图形三种。
其中动物纹样应用最多。
动物纹可分两种;一类为造型奇特,虚拟的怪兽纹,如饕餮纹,龙纹,凤纹,蟠螭纹;另一类为自然动物,如象纹,鱼纹,蝉纹,鹿纹,龟纹等。
人物纹则主要是宴乐,狩猎和战斗纹等。
几何纹图则有云雷纹,瓦纹,线纹,鳞纹,环带和重环纹等造型特点。
从夏商周到秦汉,各个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现存夏朝青铜器主要为小件工具和兵器,以酒器爵、盉最为突出,共同特征是器壁较薄,整个造型显得枯瘦、简陋,轮廓线条尖锐。
青铜器造型多由陶器仿制而来,器上尚无装饰性附件和纹饰,多为素面器。
鼎则在当时的地位已成为王权象征,多为圆鼎,尚无方鼎。
商代早期青铜器还明显具有陶器的特征,造型幼稚而古朴,简率而凝重,尚未脱离原式风味。
有的器表无纹饰,大型器则以单层凸起饕餮纹和弦纹为主。
商早期出现列鼎,承夏代陶方鼎而来,但更高大沉重,器壁普遍仍较单薄。
这时期青铜器在形制上特点鲜明,如鼎多锥足,爵平底,觚体粗矮。
商晚期胎壁都较厚,器物种类进一步增多,皆具有造型多样化特点,是中国青铜文化鼎盛时期。
如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则可作为这一时期普遍代表。
西周与商末相比,所不同的是器类发生了变化。
殷人好酒,故重酒器,在青铜器中酒类器具丰富。
周人则无大量饮酒风俗,武王当政后,也把饮酒作为政治问题处理,下令禁酒,故周初酒器大为减少,饮食器加重。
成规律性组合的鼎和簋代替了商代觚和爵的重要地位,周中期,从穆王时期开始,青铜艺术进入一个新的转变时期,和西周早期形成鲜明对比开辟青铜文化新天地,在造型和纹饰方面,有许多新突破,特别是放弃了青铜纹是对称构图的规律变具体图像为抽象图像大量采取比较自由的连续构图法,使装饰图案产生较为活波的效果。
中国青铜器论文--青铜器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与用途的思考
中国青铜器——青铜器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与用途的思考摘要:中华民族的青铜文化从其形成期至今让世人为之惊叹,也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了很多的不解之谜,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历史,去感悟历史。
这些历史让我痴迷,让我想去探寻它发展历程,它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青铜文化。
关键词:青铜器阶段特点用途价值文献综述:研究青铜器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与用途。
从青铜器的形成期、鼎盛期和转变期分别进行分析,从而对历史的青铜文化的发展更加了解。
时期不同其造型和特点也不用,社会因素对其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期和转变期。
每个时期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也都发生转折性的变化。
一、形成期距今4500~4000年龙山时代,古文献上纪载当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形成期的铜器有以下特点:1、红铜与青铜器并存,并出现黄铜。
发现铜质制品数量最多的是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齐家文化,有好几处墓地出土刀、锥、钻、环和铜境,有些是青铜,有些是红铜。
制作技术方面,有的是锻打的,有的是用范铸造的,比较先进。
2、青铜器品种较少,多属于日常工具和生活类,如刀、锥、钻、环、铜镜、装饰品等。
但是应当承认当时人们已能够制造容器。
此外,在龙山文化中常见红色或黄色陶鬶,且流口,腹裆部常有模仿的金属柳钉。
如果认为这时的铜鬶容器与夏商铜鬶,爵、斝容器功能一样的话,当时的青铜器已经在或开始转向礼器了。
3、一般小遗址也出土铜制品,一般居民也拥青铜制品。
此外,这个时期的青铜制品多朴实无饰,就是有纹饰的铜镜也仅为星条纹、三角纹等等的几何文饰,绝无三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感。
二、鼎盛期: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
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
青铜器上的那些“羊”
青铜器上的那些“羊”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羊的形象呢?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羊的善良知礼,外柔内刚,跪乳习性,被引申出许多象征意义,《诗经召南》中就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羊,祥也。
”所以,“羊”字古同祥字,寓吉祥。
在众多古器物的铭文中,“吉祥”也多作“吉羊”。
三羊喻“三阳”。
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
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因此,羊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商四养方尊羊纹最著名的就是湖南宁乡月山铺(今黄材镇龙泉村)出土的商代四羊方尊(如图)。
其器身呈方形,长颈高耸并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
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其头颈伸出于器外,四羊的前胸构成尊的腹部,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可谓构思奇巧。
四羊方尊就有四方吉祥之意韵,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商三羊尊尊为大口广肩型,厚唇外折,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
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
腹部较肥硕,纹饰更为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兽面上最能传神的眼睛,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
圈足较高,上边有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较大圆形孔,这是商代铜器的典型特征之一,圈足的下部在回纹地上饰有六组兽面纹。
全器图案布局错综复杂,繁而不乱,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同类器物中之最大者。
这件尊是经过两次铸造而成的,先铸尊体,并在肩部相应的位置上预留孔道,然后在孔道上再搭陶范,铸制羊头。
这反映了三千年前我国先民的智慧与技巧,表现了当时冶铸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从大口、广肩、低体、高圈足以及圈足上的三个大孔和繁缛的纹饰、华丽而又庄重的造型等特点来判别,此尊应属于商代晚期器物,其时代相当于公元前十三世纪左右。
三羊尊造型端庄富丽,制作精美,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佳作之一。
商四羊首瓿瓿是一种食器。
此瓿大口,短颈,广肩,深腹。
四羊首瓿历史故事
四羊首瓿历史故事
四羊首瓿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件青铜器,形状像一个器皿,顶部有四只羊的头部雕刻,底部有一个瓿形容器。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据推测,四羊首瓿最早是用来盛装祭祀的祭器。
瓿形容器是用来装运饮料的,
而四只羊的头部则代表着祭祀的仪式。
这件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精湛,雕刻细腻,显示了古代中华民族的雕塑艺术水平和审美追求。
四羊首瓿被称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不仅在艺术上有非凡的价值,
而且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的生活和思想。
在中国文化中,羊一直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四只羊的头部在艺术形象上,传达出祥瑞、和谐和祝福的寓意。
这种寓意与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视和平、繁荣和幸福的价值观相吻合。
四羊首瓿的出土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对这件
青铜器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礼仪制度和艺术表现方式。
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艺术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今天,四羊首瓿作为文化遗产,被收藏和展示在中国各大博物馆中。
它不仅是
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也是国家宝藏的一部分。
它的独特之处让人们认识、欣赏和传承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四羊首瓿的故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
酒神的萌宠——牺尊小议
酒神的萌宠——牺尊小议2014年岁末,上海博物馆“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展”上,两尊一大一小,看着像鹿又像羊,脑袋长着角状东西和小翅膀,瞪着圆眼珠的青铜小动物,呆萌可爱,曾轰动一时,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这是两件在陕西宝鸡石鼓山M4号墓2号壁龛考古中出土的珍贵青铜器物——“牺尊”。
一只高42厘米,长44厘米;一只高32.5厘米,长31厘米。
两只牺尊造型结构、形体情态,主体纹饰都很相似,只有局部纹饰略有不同。
根据目前所发现的资料,类似造型的牺尊有两件,一件为陈介祺旧藏,另一件为1984年陕西长安张家坡163号墓出土的邓仲牺尊。
这两个温良呆萌的牺尊,既有草食动物如鹿、羊、马的基本体态,足部又有肉食兽类的指爪特征,还有飞禽类的翅膀,以及蛇、凤等纹饰,它俩(或许是母子)并非纯粹的动物原型写实,而是古代工艺家糅合了现实生活不同的动物形态和特征,治炼于一体的想象力创造的艺术产物,与《山海经》中的异兽以及饕餮、龙、凤、麒麟等一样,都是高古时代人们想象中的某种寓意吉祥的瑞兽和神灵。
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对极珍罕难得的商代青铜器艺术珍品。
上博组织的这次展览,就以之为宣传形象,采摘《诗经》“膴膴周原,堇荼如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诗句而命名“周野鹿鸣”。
中国为传统农业大国,早在殷商的“青铜时代”,酒和酒器便已非常受重视和流行,并且成为一种体现古代礼制秩序、祭祀仪式活动里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
高古时代的青铜酒器种类繁多,铸造工艺繁复,造型独具匠心,美仑美奂,时常让后人惊叹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大多成为历史遗存中的艺术瑰宝。
在各式青铜礼器和酒器中,尊,也作樽,是其中一种大中型青铜盛酒器(其余还有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等),盛行于商代-西周,春秋后期就较少见了,但后世特别是宋明两朝的复古风潮期也多有仿古制作品。
常规的尊,基本形制为:圈足,圆腹或方腹,饰有花纹图案,长颈,敞口(分圆口、侈口、方口),如下图三例传世名器:商后期隹父癸尊上海博物院藏西周早期小子夫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商晚期四羊方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此外,有一类是仿生鸟兽形状的异形尊,即鸟兽尊,种类也多,已出土的有鸮尊、凤尊、雁尊、象尊、虎尊、牛尊、羊尊、猪尊、马尊、鹿尊、犀尊以及一些形象经过神化改造、组合的异兽造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出土青铜器像鹿又像羊还有小翅膀
在石鼓山出土的似羊似鹿的牺尊“萌翻”现场考古专家昨日,宝鸡石鼓山M4号墓文物提取第二日精彩不断。
除了从提取的青铜鼎和青铜甗(zeng)分别发现铭文外,一件造型雄浑大气、制作精美的四耳乳钉兽面簋掀起了考古现场的一次高潮。
而令所有考古现场人员屏息赞叹的是:一件长着小翅膀的青铜牺尊可谓精美绝伦,也为昨日34件文物的提取工作画上了完满句号。
连续两天,M4号墓壁龛48件文物提取结束后,考古人员将对出土的文物进行二次清理发掘,提取隐形信息。
考古队还将对棺椁进行挖掘清理,到底里面还隐藏多少惊喜,令人期待。
四足小方鼎
一行铭文显示主人名字
昨日提取的34件青铜器中,最先引爆全场的是一件不起眼的四足小方鼎。
当考古人员用毛刷清理掉方鼎内壁的泥土后,一串铭文映入眼帘。
铭文从左至右竖排有“乍韦亚乙尊”字样,考古人员解释说,铭文第一个字“乍”通“作”,“韦亚乙”是这件鼎的主人,而“尊”是对器物的泛称。
据此推测,这件方鼎是为名叫“韦亚乙”的人或族制作的尊。
既然铭文已经出现,是否铭文所称的“韦亚乙”就是墓主呢?考古人员解释说,鼎的主人和墓主是否同一人,目前还无法画等号。
随后,包括方座簋、青铜罍、分体甑等一批珍贵文物陆续出土。
其中提取的一件青铜分体甑(zeng蒸食用具)和以往的甑、鬲组合的青铜甗形式有别。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列研究室主任任雪莉说,提取的这件商代分体甑非常罕见,目前只有河南安阳的殷墟妇好墓曾出土过一件。
有趣的是,一件在壁龛里受损的青铜罍被吊装上来时,身上被纱布缠得严严实实。
现场的专家打趣说,这是给骨折青铜器的包扎。
一件似羊似鹿的牺尊华丽亮相,可爱的造型“萌翻”现场
四耳乳钉兽面簋
仿佛听见牛喘粗气“孪生兄弟”现存美国
当体型庞大的四耳乳钉兽面簋(gui)被抬上工作台后,这件青铜器雄浑大气的造型立刻征服了现场的考古专家。
眼前的这件四耳乳钉兽面簋圆体深腹,口沿外折,腹部“长满”坚硬的乳钉;四只簋耳分铸在簋体腹部,颈至下腹饰有精美条纹。
令人称奇的是,簋耳的正面、侧面以及背面分别饰有形态各异的牛头造型,簋耳上端的浮雕牛头更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凑近牛耳,仿佛可以听见牛鼻喘出的粗气。
据考古人员统计,这件四耳乳钉兽面簋共饰有28个牛头,192枚乳钉。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难掩心中激动,称这件青铜器雄浑大气、造型精美,可谓举世罕见。
任雪莉介绍说,除过这次出土的四耳乳钉兽面簋外,宝鸡地区还出土过两件。
其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宝鸡地区纸坊村出土过一件,现馆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体型比昨天出土的要小不少。
但是最早的四耳乳钉兽面簋要算1927-1928年间宝鸡戴家湾(旧称斗鸡台)出土的那一件。
不过,当时出土的四耳乳钉兽面簋并非考古挖掘,而是盘踞在凤翔县一带的军阀党玉琨为筹措军费,采取盗挖所得。
据史料记载,党玉琨小时候在古玩店当过学徒,深知古物价值。
盗挖戴家湾遗址时,他设立专门挖宝机构,雇请西安古董商做技术指导,并派专人对文物登记分类。
据流传于坊间的说法,党玉琨当时盗挖墓葬50座,挖出青铜器1500余件。
可惜的是,这些珍贵文物不断流失,其中一件四耳乳钉簋流落海外,目前存于美国佛利尔美术馆。
可以说,昨天出土的四耳乳钉兽面簋还有一个“孪生兄弟”流落在海外。
一件似羊似鹿的牺尊华丽亮相,可爱的造型“萌翻”现场最萌牺尊压轴
面像小羊头长鹿角咋起名难住专家
“漂亮——”昨日下午4时许,当一件似羊非羊、似鹿非鹿,长着一对小翅膀的青铜牺尊从墓葬中提取出来时,主持本次考古的王占奎也难掩心中激动。
这件头部长着鹿角、面部像羊的动物萌态尽显,可爱的形象令人难以移开目光。
让现场专家不解的是,这只牺尊头部似食草动物,而四足却长着食肉动物的利爪。
从侧面端详这只“四不像”,前腿直立、后腿蹬地做弯曲状,一对鸟翼从腹部伸出,看姿势似乎要撒腿狂奔。
令人称赞的还不止这一处,动物背部塑造可谓匠心独具。
除了背部布满精美的各式纹饰外,牺尊的臀部和腿部塑造得圆润有力,一截短小的尾巴收住了所有的力道,让视觉重回华美的纹饰。
王占奎说,宝鸡地区之前出土过牛尊、驹尊、鸟尊等动物形状的青铜尊,但还没有与这件牺尊形态一致的,特别是这件牺尊腹部有一对类似小翅膀的造型,更让其显得罕见。
因其浓缩了多种动物形态,因此目前还无法为之命名,暂且称之为牺尊。
他说,《庄子》一书中记载,庄子拒绝楚国使者让他当官时,曾言:“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大意是,你没有看见在诸侯祭祀时用的牛吗?养了很多年,穿着华丽的衣服,最后牵入太庙等待宰杀。
由此可见,古人用以祭祀神灵的物品,必然要装扮一番,大多要艳丽、华美、夺目,以示虔诚。
王占奎说,牺尊作为古人用于祭祀神灵的重器,这件牺尊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商代青铜器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