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土青铜器 像鹿又像羊还有小翅膀

陕西出土青铜器 像鹿又像羊还有小翅膀
陕西出土青铜器 像鹿又像羊还有小翅膀

陕西出土青铜器像鹿又像羊还有小翅膀

在石鼓山出土的似羊似鹿的牺尊“萌翻”现场考古专家昨日,宝鸡石鼓山M4号墓文物提取第二日精彩不断。除了从提取的青铜鼎和青铜甗(zeng)分别发现铭文外,一件造型雄浑大气、制作精美的四耳乳钉兽面簋掀起了考古现场的一次高潮。而令所有考古现场人员屏息赞叹的是:一件长着小翅膀的青铜牺尊可谓精美绝伦,也为昨日34件文物的提取工作画上了完满句号。

连续两天,M4号墓壁龛48件文物提取结束后,考古人员将对出土的文物进行二次清理发掘,提取隐形信息。考古队还将对棺椁进行挖掘清理,到底里面还隐藏多少惊喜,令人期待。

四足小方鼎

一行铭文显示主人名字

昨日提取的34件青铜器中,最先引爆全场的是一件不起眼的四足小方鼎。

当考古人员用毛刷清理掉方鼎内壁的泥土后,一串铭文映入眼帘。铭文从左至右竖排有“乍韦亚乙尊”字样,考古人员解释说,铭文第一个字“乍”通“作”,“韦亚乙”是这件鼎的主人,而“尊”是对器物的泛称。据此推测,这件方鼎是为名叫“韦亚乙”的人或族制作的尊。

既然铭文已经出现,是否铭文所称的“韦亚乙”就是墓主呢?考古人员解释说,鼎的主人和墓主是否同一人,目前还无法画等号。

随后,包括方座簋、青铜罍、分体甑等一批珍贵文物陆续出土。其中提取的一件青铜分体甑(zeng蒸食用具)和以往的甑、鬲组合的青铜甗形式有别。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列研究室主任任雪莉说,提取的这件商代分体甑非常罕见,目前只有河南安阳的殷墟妇好墓曾出土过一件。

有趣的是,一件在壁龛里受损的青铜罍被吊装上来时,身上被纱布缠得严严实实。现场的专家打趣说,这是给骨折青铜器的包扎。

一件似羊似鹿的牺尊华丽亮相,可爱的造型“萌翻”现场

四耳乳钉兽面簋

仿佛听见牛喘粗气“孪生兄弟”现存美国

当体型庞大的四耳乳钉兽面簋(gui)被抬上工作台后,这件青铜器雄浑大气的造型立刻征服了现场的考古专家。

眼前的这件四耳乳钉兽面簋圆体深腹,口沿外折,腹部“长满”坚硬的乳钉;四只簋耳分铸在簋体腹部,颈至下腹饰有精美条纹。

令人称奇的是,簋耳的正面、侧面以及背面分别饰有形态各异的牛头造型,簋耳上端的浮雕牛头更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凑近牛耳,仿佛可以听见牛鼻喘出的粗气。据考古人员统计,这件四耳乳钉兽面簋共饰有28个牛头,192枚乳钉。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难掩心中激动,称这件青铜器雄浑大气、造型精美,可谓举世罕见。任雪莉介绍说,除过这次出土的四耳乳钉兽面簋外,宝鸡地区还出土过两件。其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宝鸡地区纸坊村出土过一件,现馆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体型比昨天出土的要小不少。

但是最早的四耳乳钉兽面簋要算1927-1928年间宝鸡戴家湾(旧称斗鸡台)出土的那一件。不过,当时出土的四耳乳钉兽面簋并非考古挖掘,而是盘踞在凤翔县一带的军阀党玉琨为筹措军费,采取盗挖所得。

据史料记载,党玉琨小时候在古玩店当过学徒,深知古物价值。盗挖戴家湾遗址时,他设立专门挖宝机构,雇请西安古董商做技术指导,并派专人对文物登记分类。

据流传于坊间的说法,党玉琨当时盗挖墓葬50座,挖出青铜器1500余件。

可惜的是,这些珍贵文物不断流失,其中一件四耳乳钉簋流落海外,目前存于美国佛利尔美术馆。

可以说,昨天出土的四耳乳钉兽面簋还有一个“孪生兄弟”流落在海外。

一件似羊似鹿的牺尊华丽亮相,可爱的造型“萌翻”现场最萌牺尊压轴

面像小羊头长鹿角咋起名难住专家

“漂亮——”昨日下午4时许,当一件似羊非羊、似鹿非鹿,长着一对小翅膀的青铜牺尊从墓葬中提取出来时,主持本次考古的王占奎也难掩心中激动。

这件头部长着鹿角、面部像羊的动物萌态尽显,可爱的形象令人难以移开目光。

让现场专家不解的是,这只牺尊头部似食草动物,而四足却长着食肉动物的利爪。从侧面端详这只“四不像”,前腿直立、后腿蹬地做弯曲状,一对鸟翼从腹部伸出,看姿势似乎要撒腿狂奔。

令人称赞的还不止这一处,动物背部塑造可谓匠心独具。除了背部布满精美的各式纹饰外,牺尊的臀部和腿部塑造得圆润有力,一截短小的尾巴收住了所有的力道,让视觉重回华美的纹饰。

王占奎说,宝鸡地区之前出土过牛尊、驹尊、鸟尊等动物形状的青铜尊,但还没有与这件牺尊形态一致的,特别是这件牺尊腹部有一对类似小翅膀的造型,更让其显得罕见。

因其浓缩了多种动物形态,因此目前还无法为之命名,暂且称之为牺尊。他说,《庄子》一书中记载,庄子拒绝楚国使者让他当官时,曾言:“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大意是,你没有看见在诸侯祭祀时用的牛吗?养了很多年,穿着华丽的衣服,最后牵入太庙等待宰杀。由此可见,古人用以祭祀神灵的物品,必然要装扮一番,大多要艳丽、华美、夺目,以示虔诚。王占奎说,牺尊作为古人用于祭祀神灵的重器,这件牺尊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商代青铜器艺术珍品。

古代青铜器图解

青铜器图解 青铜器的器类 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工具、车马器等八类 (1)食器 a、烹煮盛食器: 鼎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解字》 毛公鼎后母戊鼎 鬲lì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甗yǎn、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簋g uǐ、是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 利簋 在对武王克商年代的天文学推算中,有一件青铜器的铭文提供了重要依据,这就是 有西周第一青铜器之誉的利簋。利簋,1976年3月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簋高28厘 米,口径22厘米。深腹,双耳有珥,作兽首口衔鸟头状,圈足下有方座。器腹及方 座饰兽面纹、龙纹,圈足饰龙纹,均以雷纹为地,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簋腹内底 铸铭文4行32字,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当头的早晨灭亡了商。 辛未那天武王在阑地,赏赐青铜给有司(官名)利,用来作祭祀祖先檀公的宝器。 这段铭文的重要意义在于印证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及《史记·殷本 纪》等古代文献中关于武王克商在甲子日,又恰逢岁星当空的记载。官员利因参与 克商之役受赐而作此器,时间在克商后的第七天,故利簋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西周青 铜器。此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簠fǔ、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凡祭

祀共簠簋。" 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西周伯公父簠丰白簠 盨xǔ、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 兽叔盨“伯多父”盨 敦duì、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就饪食器总体的发展变化而言,与鼎中盛肉食相配套的盛饭食的器物,西周是簋,春秋是敦,战国以后则是盒。《礼·名堂位》载:“有虞氏之两敦。”说明其很早就已经从盛储器演变成为礼器。豆盛食器和礼器。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 铺pù铜器名。豆属。其上为一平的直壁浅盘。铺与豆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细长的把柄,在盘下连铸一较宽的高圈足 瑚古宗庙盛黍稷的礼器 b、抑取器 匕挹取食物的匙子,考古发现匕常与鼎、鬲同出。青铜匕最早见于商代晚期,传世很少见。体呈桃叶形,有长柄。 C、切肉器 俎 1. 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 b.祭祀,崇奉)。 2.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刀和砧板)。 (2)酒器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文物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文物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一时期古人创造出了极其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商代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代古墓中,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它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2.四羊方尊商代 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3.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人神像三星堆出土商代 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5000年,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这两件器物是三星堆青铜其中非常著名且有代表性的器物。 青铜大立人像,高180、通高260.8厘米,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重约180公斤,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制作之精美细腻,迄今为止,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绝无仅有。 青铜纵目人像,宽138、高66厘米,出自二号祭祀坑,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威风的要算青铜纵目面具。 4.毛公鼎西周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 李雪平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青铜及青铜时代 1、什么是青铜? 大家知道人类最早利用的一种金属材料是什么吗?(铜),玉和铜哪一个先被人们发现并使用?(玉)。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是铜,因为大家看到的或者接触到的青铜器大都年代久远,

而玉器现时都在生产。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人们发现了不一样的石头——玉石,在寻找石料和玉石的过程中,发现了天然的铜(红铜)。我们来看一看红铜的特点(P16)、天然的纯铜是红色的,称为之红铜。这个红铜由于它的熔点很高(1080多度),不容易熔化,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只能是用锻打的办法来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和装饰品。在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红铜的器物是土耳其和伊朗,距离现在是9000多年。后来随着陶器的产生,烧陶器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度,那么这样的话就对熔铜就不困难了。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摸索,慢慢地发现在红铜中加入适量的锡或铅便会降低熔点(仅为800℃~900℃左右),硬度增强,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化学性也很稳定,因色泽青灰,故称青铜。所以,青铜也就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青铜器铸造最常用的方法是浇铸法、失蜡法。(失蜡法可以做细、做镂空效果) 失蜡法的特点: 1、制作简便,无需分块。它用蜡制成器形和装饰,内外用泥填充加固后,待干,倒入铜熔液,蜡液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2、花纹精细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可制作出复杂的空间立体的镂空装饰效果。 3、器物表面光滑,不再进行打磨。 4.精确度相当高。 青铜器的发明利用是为了铸造供发展生产用的工具和保护自己、攻击猛兽和敌人的兵器,而不是首先用作生活用具,这是青铜工艺发展的显着特征。 2、青铜时代 “夏铸九鼎”,而鼎又是青铜所铸,所以可想而知在夏朝就开始铸造青铜器了,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的代表作,那么青铜便是奴隶社会的典型代表。青铜器在奴隶社会广泛发展,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利的象征,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经历春秋,到了战国的时候,铁器的使用越来越多,铁铜并用,直到秦朝铁器大量的产生,才取代了青铜器,而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所以我们把奴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两个鼎盛时期:商后西周、春秋战国 中国的青铜器在世界文明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弗利尔博物馆,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些都有着相当数量的中国的青铜器。 青铜器的分类 一、炊食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

青铜器修复与保护综述

青铜器修复与保护综述 在数千年遗留的传世品和出土青铜器中,有些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结构的缺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部分出土的青铜器甚至破烂不堪。要使这类受腐蚀的青铜器能够长期的保存下去,关键在于深入分析其损害因素,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尽快对受损器物进行修复。 一、青铜器锈蚀的特性 青铜器一般指铜锡合金,也有部分为铜、锡、铅合金。青铜硬度大、熔点低,便于铸造,耐腐蚀性能好,既实用又能长久保存。因每件青铜器成分不同及所处环境不同,其腐蚀原因及产物也不相同。青铜器有害锈的腐蚀机理相当复杂,例如常年埋藏在地下的青铜器,接触到相应的气体和盐类、水分后,发生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逐渐腐蚀生成锈层。铜器和氧接触后生成氧化亚铜,进而又生成氧化铜,有些青铜器在埋入地下之前,表面已有一层氧化铜。一些青铜器在地下由于接触到溶解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便会形成碱式碳酸铜或蓝铜矿。如果青铜的含锡量高,那么锡则又转化为呈光滑的灰绿色锈氧化锡。然而氧化铜与地下盐、酸、水、氧接触又可以转化为碱式氯化铜,即疏松膨胀的“粉状锈”,氧和水仍可浸入其中,促使青铜器的腐蚀产物不断的扩展和深入,直至青铜器溃烂、穿孔,被文物界称之为“青铜病”。从青铜器的表面看似乎是鲜艳的绿色粉状锈,其实不然,用工具轻轻剔开粉状锈,立即看到其下是绿色的锈层,再往下是褐红色锈层,继续往下还是绿色锈层,最里面一层是灰白色蜡状氯化亚铜,

它有时可蚀穿青铜器壁。如果把氯化亚铜挖出来,接触了空气中的水和氧气,便会继续腐蚀青铜器,并且会感染周围的青铜器,迅速蔓延而使青铜器毁掉。 通过对青铜器基体质地和腐蚀产物的分析结果,使我们对腐蚀产物的实质有了明确的结论,如从感官上通常所称的糟糠锈,经过取样分析得知,成分为碱式氯化铜或氯化亚铜,即通常所说的有害锈或粉状锈。 二、青铜器的保护 保护腐蚀青铜器的基础是对导致其腐蚀劣化的原因和青铜器腐蚀机 理的研究。可以看出,青铜器所处环境中,只要外界条件有利,环境中的氯离子就会对器物造成损害。对于一般青铜器的保护处理,就是对氯化亚铜进行机械和物理、化学的清除处理。 为了维持古代青铜器的原貌,应具体分析每个青铜器受腐蚀损害程度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措施。 1、传统去锈法 (1)醋酸水溶液去锈 对于铜器的底子较好,且有一定硬度,但被锈色包住器物表面的现状,可使用此法。具体操作是:用70%醋酸水溶液(蒸馏水)浸泡铜器,用软尼龙刷刷洗去锈。 (2)酸梅糊去锈 其操作方法是:将锈蚀的青铜器先用稀醋酸溶液浸没除去油泥,然后再涂一层乙酸,糊上酸梅糊进行去锈。酸梅糊由酸梅500克、冰醋酸250克、硫酸铜100克组成,三者混合搅匀呈糊状。对于那些被水浸

三星堆考查报告

三星堆青铜之光照耀世界 ―――三星堆考查报告 〖课题类型〗中学历史课外活动专题讲座 〖实施计划〗配合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历史的讲述,分两阶段开展:其一为专题讲座,即通过本CAI课件向学生全面介绍中国青铜文化时间为5—8课时;其二为研修班教师参观广汉三星堆后再带领学生参观。 〖选题思路〗①王国维治史强调“二重证据法”,即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中国青铜器,不论是历代遗留的、还是考古发掘的,其深刻的内容是史书及其它文字资料所无法取代的。让学生从青铜器入手,认知、理解青铜文化,可以潜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方法。 ②陈寅恪治史主张“感同身受”;理想的教学方式也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历史情景,但奴隶社会实在太遥远太难于想象。而丰富多彩的青铜器世界,可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政治制度、文化形态、科技水平、生产生活方式……等等,进而初步勾勒出奴隶社会的全景图和变迁图。 ③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尤其是三星堆文化更是教育学 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素材。同时,也可使学生形象深切的感受到中国文化起源的多源化和同一性。 〖活动目标〗

1、基本认知目标: 中国青铜文化是中国奴隶社会文明的标志;了解各类青铜器的基本造型及其功用;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精品;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明贵贱、辨等级”的标志物;青铜铭文;青铜器的冶铸方法;古蜀文明的遗存——广汉三星堆;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化。 2、思想教育目标: ①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通过认识辉煌灿烂的中国青铜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认识广汉三星堆青铜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忱。 ③通过了解青铜礼乐制度及其发展变化,引导学生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3、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欣赏青铜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②通过分析青铜器造型与功用之间的联系,以及三星堆青铜器与中原文化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考查过程〗 2007年4月13日,青羊区历史研修班的老师们踏上了去广汉三星堆探究古蜀文明的征程,此行虽只花掉一天,但收获的却是满满的历史沉淀及巨大的历史震撼。在此之前,研修班里来

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青铜器大多数曾经地下埋藏,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出土青铜器怎样保养才合适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欢迎阅读!正出土青铜器的保护方法... 青铜器大多数曾经地下埋藏,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出土青铜器怎样保养才合适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欢迎阅读! 正出土青铜器的保护方法 1.先用蒸馏水将锈蚀的青铜器冲洗干净,主要针对表面的、油污以及一些有机粘连物。要注意的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器物,往往会附带有其特殊用途导致的一些有机物粘连,最常见的莫过于铜镜上面经常见到的"布纹",其实就是铜镜使用过程中往往是用布包裹起来的,布虽然腐蚀殆尽,但由于它的存在,使得锈蚀过程中留下了一些信息。对于这些一般是应该予以保留才对,对于附带有彩绘的更需要特殊对待。 2.对粉状锈蚀区域采用Ag2O局部封护处理,操作是先用机械方法将产生粉状锈的病源——灰白色蜡状物的氯化亚铜剔除,直到看见金属铜为止。用丙酮将腐蚀区域擦洗干净,然后将氧化银用分析纯的乙醇调成糊状物填充于剔除了氯化亚铜的部位,使未剔除干净的氯化亚铜与氧化银接触并反应,形成角银膜从而阻止氯离子的腐蚀作用,使铜趋于稳定;需要说

明的一点就是,如果这件青铜器最精美的部分,诸如纹饰、铭文所处区域不幸出现了粉状锈,绝对不能直接剔除,需加以变通。 3.用3%苯骈三氮唑(BTA)的乙醇溶液于60℃恒温槽中进行减压渗透处理,使BTA充分渗入青铜器的锈蚀层内。 4.最后用含有BTA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乙醇溶液做表面封护。 经过这样处理后的商代青铜器样品,在相对湿度100%室温条件下,放置4年未发现粉状锈的再产生,又在相对湿度95%-100%,温度50℃条件下试验200小时以上仍未发现任何锈蚀物的生成。 由于这个方法对于多数人而言比较麻烦,故而不推荐私人在家使用,建议需要做保护处理最好还是借助专业的保护单位。而日常存放青铜器的时候,务必注意要防潮,特别要提醒一句,千万不要用自来水擦拭,因为自来水中加有次氯酸钙,次氯酸钙不稳定,很容易产生氯离子,一旦把氯离子带到青铜器上,后患无穷。 情铜器的8大正确保养方法 1、保管铜器的房屋必须保持干燥,没有尘埃和空气污染物。温度在18℃~24℃,相对湿度在40%~50%。 2、必须预防接触铜器产生的有害化学作用的物质,如酸类、油脂、氯化物等。搬取铜器一定要带上绵丝手套,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避免手上的汗腐蚀。也不能用油污的纸或盒来包装。 3、为预防尘埃,铜器要放置在密封的橱柜中或玻璃橱里,中小型器物要每件做一锦盒,再将盒放在橱中;如放在开放式架子上或在室内地上,则应特别注意房屋内保持清洁。

出土河南的著名青铜器有哪些

出土河南的著名青铜器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出土河南的著名青铜器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河南省是出土青铜器较多的一个省,在河南出土的其他主要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出土河南的著名青铜器,欢迎阅读!河南出土的著名青铜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河南省是出土青铜器较多的一个省,在河南出土的其他主要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出土河南的著名青铜器,欢迎阅读! 河南出土的著名青铜器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河南省淅川县博物馆配合省市文物考古部门,在丹江库区沿线的下寺、和尚岭、徐家岭、七女冢、杨河、毛坪、吉岗、文坎、东沟、长岭等古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堀楚国墓葬多处,出土了大批精美器物。这些青铜器不仅种类繁多,器形优美,纹饰瑰丽,风格多样,而且铸造技巧娴熟,制作精致,许多器物还有铭文,反映了春秋时期青铜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在中国青铜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在此遴选其中几件造型奇特和纹饰精美的青铜器做一介绍,以飨读者。 王子午鼎,春秋中晚期,通高61.3-68厘米,口径59-66厘米,1978年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分别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收藏。 侈口,方唇,立耳外侈,束腰,平底,其下焊接三个蹄形足。鼎身攀缘6条装饰复杂的龙形兽,龙口衔鼎口沿,龙尾上翘,龙角由卷曲盘绕的龙

纹组成。盖饰交龙纹两圈。器口沿及中腰饰浮雕夔龙,颈及腹下部饰双勾的夔龙,腹部饰鳞纹。蹄呈上面饰兽面纹,中置宽厚的棱脊。有的盖上置一铜匕,大体呈柳叶形,后为长方形镂空把。盖内有铭文1行4字,腹内有鸟书铭文14行86字,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用于祭先祖文王和进行盟祀;我施人民以德政,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我为准绳。据文献所载,王子午,字子庚,楚庄王之子,楚康王时为楚国令尹,康王8年卒,享年46岁。该墓出土一组共七件铜鼎,称为列鼎。七件列鼎制造装饰工艺相同,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尺寸分别为:通高68厘米,口径66厘米;通高64厘米,口径60厘米;通高63厘米,口径62.3厘米;通高62.5厘米,口径61.8厘米;通高62厘米,口径62.3厘米;通高62厘米,口径62厘米;通高61.3厘米,口径59厘米。气势雄伟,霸气十足,是典型的"楚式鼎",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的典故。"王子午" 鼎为研究楚国冶炼、分铸、焊接、文字、美术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王孙诰甬钟,春秋晚期,通高23.35-120.4厘米,舞修10.6-52.3厘米,铣间12.25-59.75厘米,1978年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钟身呈合瓦形,钟口大而舞部小。舞上有甬,作八棱体,上细下粗,甬之下部有旋,旋上有长方形旋虫。篆间每面有18个柱状枚,钟口向上收成弧形。部分钟内有锉磨调音的痕迹。甬上部饰4组蕉叶纹,旋虫上饰蟠虺纹,并间饰圆涡纹四个,甬之下部饰蟠虺纹,舞部饰半浮雕式蟠虺纹。钲间、篆间的边缘均饰陶素纹,篆间饰蟠虺纹。隧部以两组变形蟠虺纹组成。26件钟形制相同,大小依次递减。钲部及左、右鼓部均有铭文。大者

古代的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

古代的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代的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的内容,具体内容: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青铜器在我国属于几级文物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欢迎阅读!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文物大概是按珍稀程度、品相...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青铜器在我国属于几级文物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欢迎阅读! 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 文物大概是按珍稀程度、品相、历史研究价值、工艺价值等分级别。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而且由于年代以夏商周三代最多,历史久远,大多数都被认为是国之重宝,严禁外流。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器文物 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商代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代古墓中,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

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它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2.四羊方尊商代 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3.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人神像三星堆出土商代 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5000年,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这两件器物是三星堆青铜其中非常著名且有代表性的器物。 青铜大立人像,高180、通高260.8厘米,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重约180公斤,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

如何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如何让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中国青铜器究竟有多少,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其原因也在于它的数量太大,到处都有,难以确知。就陕西而言,从1949年10月到1979年,三十年间先后出土商周青铜器三千余件。1976年12月年扶风庄白出土微氏家族铜器群,一个窖藏就埋藏了103件精美的青铜制品,像这样成百件青铜器一次出土的现象在清末及民国时期亦屡有所见。从汉代出土青铜器至今,仅仅有铭文的青铜器就在一万件以上。当然有铭文的青铜器毕竟是少数,反过来推算,加上没有铭文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因而使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从文物鉴定的角度来说,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鉴定难度大,反过来又使研究赏析更富有情趣,青铜器也更具有吸引力。中国的青铜器花纹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反应。就让我们从青铜器的各种纹饰来欣赏青铜器。纹饰是青铜器皿上的装饰纹样,雕或浮雕铸成,题材广泛,各类纹饰的发展演变情况也提供了重要依据。按纹饰的种类可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建筑纹五大类。 1.几何纹:是指以点、线、圈组合成的图案纹样,它包括凹凸弦线、线纹、网纹、方格纹、圈带纹、雷纹、乳钉纹、瓦纹、贝纹等。云雷纹,系指以连续的回旋线条勾勒而成的集合图纹。有的作圆形,有的作方形。常见施饰于器皿的颈,足表,也有作地纹的。流行于商周,沿用至春秋战国。勾连雷纹,系指以近似“T”形勾连成的图案,其地填以雷纹。始见于商,盛行于晚商周初,沿用至春秋战国。目纹,系指以圆形或方框内中部加一点或一横为晴,构成的目形纹,或为两边斜角的几何纹,中间点缀突出的晴。流行于商中晚期至周初。涡纹(又名火纹),系指在一圆圈内沿施饰等距分布呈旋转状的短弧线,圆圈内中央又点缀一小圆圈。始出现于商代早期,且为单个连续排列,到中晚期至春秋战国,一般与龙纹、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多见施饰于罍、鼎、斝、瓿的肩部和腹部。此类纹盛行于商周。 2.动物纹:系指模拟某种动物(含实无其物的幻想或传说动物)的正面头部或侧身像创

三星堆文物

三星堆青铜太阳轮形器 沉睡在四川盆地广汉城西南兴镇三星村下数千年的大批三星堆文物在1929年初露端倪后,1986年,一号坑和二号坑的上千件文物相继出土。三星堆的文物很快震惊了中外,正如张爱萍将军所说:“沉睡了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据来自于宇宙搜索网郑凯源的文章《三星堆之谜》中讲道: 1、三星堆头像中怎么会有欧洲人的脸型呢?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世界各地展出,每到一国,都给当地的媒体都来一股中国三星堆文明的旋风。许多外国游客看了这些文物之后,不禁惊呼:“这天外来客,地球上怎么会有这么奇形怪状的人呢?”有人则根据人头像普遍的大眼睛,高鼻子,宽嘴巴而判断这可能是欧洲人或西亚人。然而,科学研究证实,三星堆的年代是距今5000至3000年,这一时期,中国腹地怎么可能会有欧洲人?

青铜人立像 2、青铜器皿的制作达到了高潮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还有一个特点:无不精湛到极致,就像是

现人的工艺制作。 国际著名的考古学家卡尔博格说:“与同时代世界任何地方的文化相比都过于精致了。”比如,距今3000年前中国有商代文明,上下1000年,最著名的出土文物为司母戊鼎,这是一个工艺水平较高,完全人工打造的器物;差不多时代的埃及的图坦卡蒙墓的出土文物,工艺的精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也是人工打造的。这些工艺品与人类文明进程保持同步,神奇但不神秘,有清晰的发展线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确凿的年代烙印,技术含量也符合时代规律。 三星堆则不同,仅就青铜而言,就存在着不可解释的谜团:三星堆的青铜成分中不存在锌,而在自然界,锌通常是与铅伴生的,这些青铜中的铅和锌是怎样分开的?三星堆青铜器中还有微量的磷存在,磷可以增加青铜的流动性和弹性,而同时代的青铜器是没有磷成分的。令人惊异的是三星堆的部分青铜器如铜树底座中心含有少量钙元素,这在世界青铜史上是前未有过的,钙元素能使合金的强度大大增强,铜树底部的维氏硬度值为HV=60,这在青铜器中是相当高的硬度。 上述罕见的构成必定使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三星堆人来自哪里?他们的冶炼技术又来自何方?专家们经过初步考证认为,这个在商代以前就繁荣达到顶峰的文明肯定是一个国家的都城。但奇怪的是,所有的史料都没有记载,而商代后这个文明突然消失了,与后世的文明毫无联系,且没有迁徙和战争的痕迹,可谓来无影去无踪,它的一切至今还笼罩着神秘的面纱。

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有哪些.doc

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有哪些 正出土青铜器的保护方法 1.先用蒸馏水将锈蚀的青铜器冲洗干净,主要针对表面的、油污以及一些有机粘连物。要注意的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器物,往往会附带有其特殊用途导致的一些有机物粘连,最常见的莫过于铜镜上面经常见到的布纹,其实就是铜镜使用过程中往往是用布包裹起来的,布虽然腐蚀殆尽,但由于它的存在,使得锈蚀过程中留下了一些信息。对于这些一般是应该予以保留才对,对于附带有彩绘的更需要特殊对待。 2.对粉状锈蚀区域采用Ag2O局部封护处理,操作是先用机械方法将产生粉状锈的病源灰白色蜡状物的氯化亚铜剔除,直到看见金属铜为止。用丙酮将腐蚀区域擦洗干净,然后将氧化银用分析纯的乙醇调成糊状物填充于剔除了氯化亚铜的部位,使未剔除干净的氯化亚铜与氧化银接触并反应,形成角银膜从而阻止氯离子的腐蚀作用,使铜趋于稳定;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如果这件青铜器最精美的部分,诸如纹饰、铭文所处区域不幸出现了粉状锈,绝对不能直接剔除,需加以变通。 3.用3%苯骈三氮唑(BTA)的乙醇溶液于60℃恒温槽中进行减压渗透处理,使BTA充分渗入青铜器的锈蚀层内。 4.最后用含有BTA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乙醇溶液做表面封护。 经过这样处理后的商代青铜器样品,在相对湿度100%室温条件下,放置4年未发现粉状锈的再产生,又在相对湿度95%-100%,温度50℃条件下试验200小时以上仍未发现任何锈蚀物的生成。 由于这个方法对于多数人而言比较麻烦,故而不推荐私人在家使用,建议需要做保护处理最好还是借助专业的保护单位。而日常存放青铜器的时候,务必注意要防潮,特别要提醒一句,千万不要用自来水擦拭,因为自来水中加有次氯酸钙,次氯酸钙

青铜器研究

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 一、青铜的定义 青铜是纯铜与锡、铅的合金,其中锡、铅的合金都必须大于2%。锡、铅改变了纯铜的物理性能,使铜成为人们可以实际使用的金属。 二、中国的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是考古学范畴的名称,指以青铜作为铸造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具重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青铜铸品,但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目前所知大约是在夏代晚期。中国青铜时代的结束,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与民族一样,是由于铁器被广泛地使用,取代了青铜在社会物质文化中重要地位。一般认为,中国的青铜时代结束于战国中晚期。然而这一时代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中国青铜器铸造和使用的停止。在冶铁技术发展的影响下,青铜铸造业出现了新的技术和工艺,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一直到汉代才逐渐衰弱,铜镜和钱币的铸造作为专门的工艺还继续存在。 三、中国青铜时代的特点 1.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之繁多、造型之奇特、纹饰之瑰丽、铭文之丰富、铸造技术之复杂,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创造的青铜艺术的辉煌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的青铜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2.青铜器被广泛地使用于对天神、对祖先的祭祀,也是贵族阶层在宴乐礼仪等场合使用的器物。一些特定的青铜器,如鼎等器物,又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3.中国青铜制品中,虽不乏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武器等,但礼器的数量最多。青铜器的使用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是政治统治的工具之一。 四、发展历史 中国的青铜器经历了近2000年的发展历史,在此期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过程。我们以青铜工艺的发展特征为标准,将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阶段。 1、萌生期(夏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夏代青铜器最初发现的地点在河南偃师二里头,目前发现的青铜器数量和种类较少,主要是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青铜容器有明显的仿

从三星堆青铜器到永乐大钟……关于铸造那些事儿

从三星堆青铜器到永乐大钟……关于铸造那些事儿 原标题:关于铸造那些事儿铜车马。长信宫灯。三星堆青铜立人像(晚商)。错金博山炉。宣德炉(明代)。四羊方尊。银背鎏金鸟兽葵花镜(唐代)。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从三星堆青铜器到永乐大钟……□本报记者余如波三星堆祭祀坑何以出土总重量超过1吨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如何助力文字的演变?……铸造的发展,并非一部冷冰冰的技术进步史。实际上,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与铸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连百姓日常娱乐生活,也离不开铸造之功。历时近四年,由四川大学教授、冶金铸造史资深学者田长浒主编的《中国铸造发展史(第一卷)》日前正式出版。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以130万字的篇幅,记录从上古时期直至清代,中国古代铸造发展的铿锵足音。1早期冶铸工艺见证中外交流中国铸造技术一开始就见证了我们与周边地区的友好往来、相互借鉴,以及先民在吸收外来技术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和开拓创新。很长时间以来,包括铸造技术在内的中国冶金技术的起源及传播,一直是历史学、考古学、科技史等领域研究的重点。“究竟是本土起源,还是自其他地区传入,还存在较大争议。”田长浒认为,综合现有考古调查成果分析,尽管不能排除独立起源的可能性,但中国古代的

铸造技术更有可能来自中亚、西亚地区,见证了源远流长的对外开放和文明交流。田长浒介绍,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中国铸造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一些技术特点具有明显的西方因素。新疆出土了众多这一时期的铜器,并发掘了尼勒克县奴拉赛古铜矿冶遗址,结果它们与当时的中亚地区铜器在器型、材质和制作工艺上有较强联系。甘肃、河南、陕西等地遗址中,曾出土一种用作鼓风嘴的伞状陶管,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铸铜工匠墓中鼓风嘴的形制基本相同。“在中西方相距甚远的两个地区,出土形制和功能类似的器物,必然是有联系的。”这样的交流延续到西周、东周时期,进一步表现在与铸造相关的青铜器表面装饰技术、金珠工艺以及铁器表面装饰等方面。例如金珠工艺,是一种用金制成直径小于1毫米的金珠,然后将其排列成不同图案,焊接于金器主体部分起到装饰作用的工艺。我国的新疆、内蒙古、山东、河北等地,均有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金珠工艺器物出土,而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地也发现了相同工艺的器物,且出现时间更早。“中国先秦金珠工艺制品的艺术风格,与古希腊、西亚和欧亚草原西部极为相似,应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田长浒表示。不过田长浒也表示,尽管中国铸造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外来影响,我们的先民却早已表现出根据实际需求改良、革新的能力。例如,青铜冶炼技术通过区域交流进入中原地区后,结合新石器时代

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是哪里》的内容,具体内容:青铜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欢迎阅读!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光就宝鸡的地理位置,出土大量的青... 青铜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欢迎阅读! 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 光就宝鸡的地理位置,出土大量的青铜器不足为怪,著名的讨商伐纣西周也是古代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因为宝鸡市周秦王朝的发祥地,也是在这里建立了西周王朝的政权。很多青铜器上都有铭文记录着封建王朝的兴败衰亡,更多记载的是墓主人身份权利和地位。 青铜器上的铭文也是体现它本身价值的一种肯定,字越多越显得珍贵。宝鸡出土的很多青铜器被国家故宫博物院所展览,你在故宫看到的青铜器有一大半都来自这里,故宫里的青铜器只是冰山一角,最多的地方应该是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青铜器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时代缩影,它高贵象征着权利和地位。也是封建王朝时期所留下最好的历史见证,为我国考古研究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参考资料。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以考古研究成果和历史文献为依据,荟萃了宝鸡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器1500多件,目前绝大多

数真品在国家故宫博物院收藏。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何尊、逨盘、胡簋、史墙盘等百余件,它们有的浑厚凝重,气势磅礴;有的工艺高超,精美绝伦;有的则以铭文见长,历史研究价值极高。 何尊。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镇院之宝,1963年出土于宝鸡贾村塬,西周早期的盛酒器。通高39厘米,重约14.6公斤。器物内底铸有铭文122字,记载了成王完成营建成周洛邑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在铭文中出现最早的"中国"一词。 陕西省、宝鸡市文物部门在对石鼓山西周墓葬区进行考古勘探过程中发现一批重要文物,考古队已完成发掘小型墓葬10座、中型墓葬1座,共出土青铜鼎、簋、钺、戈、凿、镞、铃等12件,陶鬲6件,陶罐10件,另外有玉饰、石、贝等器物。 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四组村民在修建房屋开挖地基时发现有 青铜器,立即主动报告,文物部门当即展开抢救清理,发掘商末周初贵族墓葬一座,出土各类文物101件(为探讨该区域姜姓戎人与姬姓周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科学考古资料。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宝鸡地区乃至关中地区商周考古学文化,以及西周考古学文化的面貌,根据国家文物局指示安排,由陕西省、宝鸡市组建石鼓山考古队。 宝鸡市辖区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应该是岐山县境内,岐山县县志里也有很多记载。 出土最大的青铜器 我国出土最大的青铜器是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

三星堆七大千古之谜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三星堆七大千古之谜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三星堆青铜面具 三星堆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被史学界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虽经70多年的发掘、研究,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虽然专家学者对其中“七大千古之谜”争论不休,但终因无确凿证据而成为悬案。 第一谜: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目前有其来源与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有关、与川东鄂西史前文化有关、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关等看法,即人们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彼此融合的产物,是多种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但究竟来自何方? 第二谜: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目前有氐羌说、濮人说、巴人说、东夷说、越人说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与三星堆关系密切,其主体居民可能是来自川西北及岷江上游的的氐羌系。 第三谜: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

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 第四谜: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起来的,还是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 第五谜: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 第六谜: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年代争论有商代说、商末周初说、西周说、春秋战国说等,性质有祭祀坑、墓葬陪葬坑、器物坑等不同看法。 第七谜: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谜“巴蜀图语”。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号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还是某种宗教符号?可以说,如果解开“巴蜀图语”之谜,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

透过三大文物便可了解三星堆文化

青铜器 三星堆的青铜器可以用高、大、奇、特四个字概括。“高”是指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和青铜神树而言,大立人像高达260.2厘米,可堪称“东方的青铜巨人”,残高396厘米的青铜神树也是在世界上同时期发现的最巨大的“参天大树”;“大”,是指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不仅形体普遍大,其整体造型都非常的大气;“奇”,是指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很奇特,如青铜人头像、面具很少属于写真,大多以夸张、抽象的奇特手法表现;“特”,是指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物有许多的特别之处,如人首鸟身的人物造型、纵目人面像、人身鸟足等造型都显示出与世不同的特别之处。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面具的造型也各具特色。所谓特色,是根据当时社会特征、文化特征及其宗教意识形态诸方面的特征而塑造的。在这些造型中,有反映巫师形象的,有表现武士形象的,有表现威严不可侵犯的,有作跪拜的,有戴黄金面罩等等。这些不同的人物显示出不同的性格、表情和所出的不同地位,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体现了三千多年前蜀人的精神面貌、政治状况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造力。 陶器 一般来说,在考古学中,陶器是判断一种文化的地域性的重要依据。根据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来看,三星堆遗址的陶器种类有:圈足豆、小平底陶罐、尖底罐、双耳罐、高领罐、鸟首、马首、羊首把勺、高柄豆、盉、酒瓶、弧、杯、碟、盘、圈足盘、瓮、缸、长颈壶、器盖、三足形炊器等。在这些器形中,以小平底陶罐、高柄豆、圈足豆、鸟头把勺、三足形炊器、尖底罐、长颈圈足壶为常见的器形,也是最富有特点的器形,其造型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三星堆文化的陶器器壁多转折变化。陶器的附件如耳、鼻、鋬、把、足、纽等,不仅装置位置得当,使用方便灵活,而且形象多样,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既实用又美观。这是三星堆文化陶器的亮点。 玉石器 三星堆出土的玉石器主要有装饰、武器工具类和礼器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玉璋,其形

新乡出土的战国青铜器漫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2140544.html, 新乡出土的战国青铜器漫谈 作者:姚香勤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第05期 河南省新乡市地处中原腹地,殷时为畿内地,西周为共国,战国时属魏国。由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在此曾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新乡一带地上地下也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在现今的卫辉、辉县一带,分布着许多商周时期的墓葬:琉璃阁卫国贵族公室墓地、辉县固围村战国魏王墓、山彪镇魏国贵族墓地、赵固镇战国墓群、共城出土的大型战国铸铁遗址等。以上考古发掘和重要发现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现分别珍藏于新乡市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以及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等地,为研究商周青铜文化提供了可贵的资料。新乡出土的东周时期的青铜器,保存在本地的不多,我们从一些考古文献与研究资料中获取其信息,并加以整理、研究,以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出土战国青铜器的主要墓葬 新乡地区曾发掘了不少东周贵族墓葬、车马坑、铸铁遗址,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玉器、金银器等。出土青铜器的集中在以下几个墓葬(群): 1.辉县琉璃阁墓群。琉璃阁墓地位于辉县市东南一带,1935年冬与1937年春,前中央研究院曾在这里发掘;1936年前河南省博物馆也在此发掘甲乙墓两座;解放后,中国社会科学 院考古研究所又在此发掘过两次。五次共发掘东周墓共八十座,共出土青铜器数百件,器形包括鼎、鬲、甑、簋、豆、壶、鉴、盘、匜、钟等。据学者研究,该东周墓群的年代约自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时代,是卫国贵族公室墓地。 2.辉县赵固镇战国墓。195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此发掘战国中型墓一座,除陶器外,还出土有青铜器11件,收获甚丰。主要器形有鼎、鬲、甑、簠、敦、豆、鉴、提梁壶、盘、匜、鉴等,具有战国中晚期器形的特点。 3.山彪镇战国墓地。山彪镇在今天的卫辉市西,此地的战国时期墓葬在民国时期曾遭到大规模破坏。1935年,前中央研究院在此清理发掘,仅一号墓就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乐器,并 具有极高的价值。器形有鼎、鬲、簠、甑、簋、壶、盘、豆、编钟等,无论器形或装饰都显现出战国时期的风格。 4.辉县固围村战国墓。墓地位于辉县城东6公里固围村东的崖地上,是一座回字式陵园,墓地中心三座大墓东西并列,中间一墓最大。该墓地曾于1929年至1930年间被盗,有关文物流布于日本和瑞典,1937年前中央研究院的发掘因抗日战争而中止,1950年10月到1951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再次发掘了战国大墓三座、中小型墓两座。出土有大量精美玉器、错金银铜车饰,金玉之质,相映成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