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
一级文物 列表
一级文物是指在我国文物鉴定体系中,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一级文物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文物,禁止出境、买卖、出租和非法转让。
以下是部分一级文物的详细介绍:1. 青铜器: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这些青铜器代表了我国青铜器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以及商代社会的繁荣和礼制。
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一件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则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被誉为“青铜器之冠”。
2. 陶瓷器:东汉时期的绿釉陶楼、唐代的白瓷碗等。
这些陶瓷器反映了我国陶瓷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绿釉陶楼描绘了东汉时期地主庄园的生活场景,唐代白瓷碗则以其纯净的质地、优美的造型展现了唐代瓷器的特点。
3. 玉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玉琮、商代的玉戈等。
这些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文化的代表,体现了古人对玉的崇拜和精湛的玉器加工技艺。
良渚玉琮是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之一,玉戈则是商代礼仪用玉的典型代表。
4. 金银器:唐代的银鎏金摩羯鱼纹盘、宋代的金叶子等。
这些金银器展示了我国金银器制作技术的精湛,以及各时期金银器的特点。
银鎏金摩羯鱼纹盘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成为唐代金银器的代表,金叶子则以其轻盈的质地、繁复的花纹展现了宋代金银器的风格。
5. 纸张:唐代的《大般若经》、宋代的《妙法莲华经》等。
这些纸张文物反映了我国古代纸张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佛教文化的传播。
唐代《大般若经》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雕版印刷佛经,宋代《妙法莲华经》则以其精美的装帧、严谨的校对展现了宋代纸张文物的特点。
6. 绘画:唐代的《簪花仕女图》、宋代的《千里江山图》等。
这些绘画作品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展示了各时期绘画风格的特点。
《簪花仕女图》以其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技艺成为唐代绘画的代表,而《千里江山图》则以其宏大的格局、精细的笔触展现了宋代绘画的魅力。
以上仅为部分一级文物的介绍,实际上,我国的一级文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涵盖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
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关于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的相关参考内容:1. 三级青铜文物的定义:三级青铜文物是国家博物馆根据其历史、艺术价值,将青铜文物分为三个级别,其中三级青铜文物是指历史和艺术价值较低的青铜文物。
这些文物可能是后世复制品、较为简单的器物或者保存状况较差。
虽然价值较低,但依然是了解古代冶炼工艺及生活方式的珍贵资源。
2. 物品特征:三级青铜文物包括各种器物,如铜鼎、铜壶、铜镜等。
这些器物通常由青铜制成,表面呈现出独特的纹样和图案。
虽然艺术价值较低,但仍然显示出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观点和生活方式。
3. 历史背景:青铜文明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于公元前约3500年的商代晚期,一直延续到秦代。
青铜文物是古代中国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三级青铜文物作为青铜文物中最低级别的一类,可以反映当时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经济水平。
4. 艺术特点:尽管三级青铜文物艺术价值相对较低,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艺术特点。
青铜器上的纹样和装饰图案往往简单而大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几何形状和自然景观的喜好。
此外,三级青铜文物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但仍然展现出古代冶炼和铸造技术的水平。
5. 保护与研究:三级青铜文物在保存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历史和艺术价值较低,可能受到较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然而,对于国家博物馆来说,三级青铜文物同样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三级青铜文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冶炼工艺、社会经济状况和历史文化发展。
总结起来,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历史和艺术价值较低,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三级青铜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艺术水平。
这些文物对于增进人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鼎尊罍爵斚觯簠簋……青铜器怎么区分?了解青铜器名称和功能
鼎尊罍爵斚觯簠簋……青铜器怎么区分?了解青铜器名称和功能每到一地逛逛当地的博物馆,已经成为很多人旅游的一个必选项。
反正我无论第一次去哪个城市都会安排半天去当地的博物馆转一转。
在博物馆里能看到一个地区的历史,发现很多各地独有的特色。
大多数博物馆里都会有青铜器,而且名称各异,生僻字也特别多,鼎尊罍爵斚觯簠簋……不一而足。
我们就挨个讲解一下。
青铜器在文物分类中是一个大类,而且青铜器文物级别都比较高,随便拿出一个青铜器如果是真的,买卖它都可能是犯罪。
博物馆里的青铜器各式各样,怎么再细分类别呢?这篇文章就拿宋代金石著作《宣和博古图》的分类方式来介绍青铜器。
宋代《宣和博古图》按铜器的器型分类,记录了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自商至唐的铜器839件,全书共30卷。
将铜器细分为鼎、尊、罍、彝、舟、匜、瓶、壶、爵、斝、觯、敦、簠、簋、鬲、鍑及盘、钟、罄、錞于、杂器、镜鉴等二十类。
鼎:dǐng,炊器,演变成身份象征青铜炊器,就是做饭的器具。
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最初用来烧饭,三足或四足下边烧柴,鼎的肚子里煮食物。
后来鼎逐渐演变成一种身份的象征,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
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
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
尊:zūn,酒器,演变成尊重甲骨文“尊”字像是双手捧酒杯,表示进献。
尊的本义为一种用以盛酒的礼器,后来逐渐用“樽”表示。
尊在演变过程中逐渐神圣化,用于祭祀,所以我们现在用“尊敬”“令尊”这样的词都是跟这个有关系的。
罍:léi,大型盛酒容器,演变成礼器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
罍作为一个功能性很强的器具,形状也逐渐朝实用性转变,商朝的罍比较瘦高,周朝的罍变成矮粗。
这样更容易稳定,能盛装更多的酒。
同时罍的图案花饰也逐渐减少变得素雅。
一级文物——西周太宝鼎
一级文物——西周太宝鼎
西周太保鼎是西周青铜器,清朝道光、咸丰பைடு நூலகம்间出土于山东省寿张县梁山,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西周太保鼎高57.6厘米,长35.8厘米,宽22.8厘米,重26公斤。四柱足,口上铸双立耳,耳上浮雕双兽。鼎腹部四面饰蕉叶纹与饕餮纹,四角饰扉棱。鼎腹内壁铸"大保铸"三字。
西周太保鼎纹饰优美,造型独特,铸造工艺精湛,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被《中国美术全集·青铜器卷》收录。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西周太保鼎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青铜器在哪个朝代时期最发达
青铜器在哪个朝代时期最发达历经几十万年的石器时代以后,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在旧大陆的六个地区,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最早的陶器。
青铜器在哪个朝代时期最发达呢?接下来就和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青铜器在哪个朝代时期最发达,欢迎阅读!青铜器在哪个朝代时期最发达商周时期,青铜器最发达.相当于商二里冈文化期。
郑州商城夯土中木炭测定碳14年代为公元前1620年,正合于商汤立国的时期,但是二里冈文化的下限还不大清楚。
二里冈遗存分上下两层,上下层青铜器的差别不是属于风格方面,而是上层比下层的器类有更多的发展。
商代早期青铜器在郑州出土很多,这是由于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邑之故。
重要的有二里冈、白家庄、张寨南街、杨庄,南关外、铭功路、二七路等地的墓葬或窖藏。
大体分布在商城的南面和东南角。
在城的东北和西面,也有埋青铜器的墓地。
在河南北部发现了商代早期青铜器多起。
在湖北黄陂盘龙城、安徽嘉山泊岗、江西清江吴城等地也有重要的发现。
以上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器,以二里冈上层的居多。
综合各地出土的器物,计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包括了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门类。
较早的器类比较简单,但是爵、觚、斝组合的一套酒器,已普遍出现。
二里冈上层青铜器的器形更为发展,商代青铜礼器的体制业已形成。
属于二里冈下层的青铜器,器壁普遍很薄,二里冈上层的青铜器,有的器壁巳相当厚重。
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
鼎、鬲等食器三足中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
鼎、斝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
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
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律为扁体平底。
流甚狭而长。
青铜斝除平底型的以外,还出现了袋足斝。
觚、尊、瓿、罍等圈足器皆有+形大孔,相当二里冈上层的器,+字形有成为大方孔的。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物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物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
这些历史文物承载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化,让我们能够了解和感受到古代的辉煌与变迁。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件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物,包括玉器、青铜器和书画等。
1. 玉器玉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工艺材料之一,被赋予了高尚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的玉器包括玉镯、玉佩、玉琮等,它们形态各异、精美绝伦。
例如,传世的《钮氏玉璧》是一件玉璧,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二十四节气图案玉璧,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 青铜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历史文物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青铜器有钟、鼎、觚等多种形式,制作精湛,雕刻着丰富的纹饰和故事。
例如,出土于湖南的《司母戊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之一,它的造型庄重大气,雕饰精美,是中国青铜器工艺的杰作之一。
3. 书画书画作为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重要的历史文物。
中国古代的书画包括碑刻、石刻、册页等,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情和审美。
例如,东汉时期的《汉宣帝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碑刻之一,以其精湛的刻字和较为流畅的字体被誉为书法的经典之作。
这些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物不仅仅是文化的珍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
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造诣,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发展。
通过这些历史文物,我们可以回望历史长河中的各个历史时期,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
总之,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玉器、青铜器和书画等文物代表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成就,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通过研究和保护这些历史文物,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夏商周青铜器简介
夏商周青铜器
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因 素之一,青铜器是其载体,因而倍受人们 的关注而广为收藏。在各大型博物馆中, 青铜器收藏状况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该馆的 地位。
青铜器的性质——礼器 武器和工具 生活用品 乐器
1、兵器
青铜兵器在青铜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青铜礼 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兵器按用 途可分为攻击型和防御型两大类,后者由 胄、盔、甲等组成。攻击型有由戈、矛、 戟、铍组成的长兵器,由钺、鏚、刀、剑、 匕组成的短兵器和由镞、驽机组成的远射 程兵器。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通高 55.7厘米,宽4.6厘 米,柄长8.4厘米, 重875克。1965年 冬天出土于湖北省 荆州市附近的望山 楚墓群中,剑上用 鸟篆铭文刻了八个 字,“越王鸠浅 (勾践),自作用 剑”。
“越王剑”是越王勾践请铸剑名师经 历数年精心铸造出来的。据 越王勾践剑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 越王勾践曾特请龙泉宝剑铸剑师欧 冶子铸造了五把名贵的宝剑。其剑 名分别为湛庐、纯钧、胜邪、鱼肠、 巨阙,都是削铁如泥的稀世宝剑。 据称,后来越被吴打败,勾践曾把 湛庐、胜邪、鱼肠三剑献给吴王阖 闾求和,但因吴王无道,其中湛庐 宝剑“自行而去”,到了楚国。为 此,吴楚之间还曾大动干戈,爆发 过一场战争。
生活用具
带钩的作用是束衣, 贵族多用铜制。 灯因其独特的摆放位 置,外形都很讲究, 形式多样,充分表现 青铜艺术的创造力, 如长信宫灯,各式鸟 兽灯。 十五连盏灯
古籍文物等级划分
二级文物
1、具有重要历史、科学价值或较高艺术价值,但在全国或本地区存量较多的文物。 2、具有一定历史、科学价值或一般艺术价值,但在全国或本地区存量较少的文物。 3、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某一个时代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较高艺术价值,但有某种缺陷 的文物。 4、反映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对研究某一历史问题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5、反映某种文化类型和文化特征的、能说明某一历史问题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6、时代较晚,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一般,但经济价值较高的文物。 7、反映各地区、各民族的重要民俗文物。 8、反映历代著名艺术家或著名工匠的重要作品,一般艺术家的精品。
定级标准例举
17、碑帖拓本——元代以前的碑帖拓本;明代整张拓片和罕见的拓本;早期初拓精本、多字本, 原物重要且已佚失,拓本流传极少的清代或近代拓本。 18、武器——在重要战役(包括起义中)使用的、具有重要历史情节、数量稀少的某些武器;能 代表一个历史阶段军械水平的武器;历代名人使用过的武器。 19、宣传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或由中共中央、地方党政组织印发、内容重要、 数量稀少的传单、标语、宣传画、捷报、号外等。 20、证物——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政策,数量稀少,与各地区、各党派团体有直接关系,具 有特殊历史情节的旗帜、印章、证件等。 21、文件——中国重要会议文件原件;重要文件原件不存在的存世稀少的早期翻印件或具有特殊 意义的早期翻印件;反映各党派团体的有关重要会议,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件。
古籍文物等级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中国历史上各时 代重要实物、艺术品等做的等级划分
内容摘要
国家一级文物,可谓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代表,它们承载着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 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珍贵文化遗产。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全人 类的文化瑰宝,它们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优秀文化,记录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艺术成就。 这些一级文物,有的来自于古代的宫殿庙堂,有的来自于古代战场,有的来自于古代墓葬,有的 来自于古代宗教场所,有的来自于古代文化遗址等等。它们不仅具有特别重要历史价值,更具有 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们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见证,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一级文物的每一件都是历经千年万年的历史沉淀,蕴含着深深的历史烙印和独特的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分类知多少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分类知多少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保守的估计,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
中国的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下面就来谈谈青铜器的分类,青铜器主要分为鼎、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铜镜及杂器等九类。
1.鼎鼎鼎是青铜器最重要的器种之一,是古时用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
从夏代开始,到商代盛行,及至西周成熟,其后一直延续至秦汉,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
“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
一般来说,鼎有圆腹三足和方腹四足两类,鼎口处有两耳,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鼎有很小的,也有极大的,小的不足四寸。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2.食器簋青铜食具也是礼器,因为用什么样的青铜器皿盛煮食物可以代表不同的等级。
据现在所知,约可分为簋、盂、盨、豆、簠等五种。
簋是食器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盛黍稷等食物用的容器。
其形制分为有盖、无盖、有耳、无耳之别。
上海博物馆 青铜器 一级文物-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一级文物-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拥有丰富的青铜器收藏,其中不乏一级文物。
本文将围绕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展示,介绍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分类与特点,探讨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情况,并探讨青铜器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青铜器时代。
青铜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形式,展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审美追求。
通过对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进行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上海博物馆,包括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藏品。
然后,将探讨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回顾青铜器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接着,将对青铜器进行分类,介绍不同种类的青铜器及其特点。
随后,将详细介绍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情况,包括一级文物和其他珍贵的青铜器展品。
最后,将探讨青铜器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同时也能够认识到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将认识到保护和传承青铜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主体部分的组织结构,让读者对即将阅读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此处将详细介绍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一级文物的文章结构如下:2. 正文2.1 上海博物馆简介介绍上海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包括建立时间、地理位置、博物馆规模、馆藏众多等方面。
同时,提到上海博物馆作为一所国家一级博物馆,对于中国青铜器文化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2 青铜器的历史背景阐述青铜器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内涵。
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2.3 青铜器的分类与特点对青铜器进行分类介绍,包括器形分类、装饰纹样分类等,以及各个时期的青铜器特点。
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
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其中三级青铜文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青铜文物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国家博物馆藏品中的三级青铜文物。
青铜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它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器物制作。
青铜文物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宗教信仰、礼制习俗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一件重要的三级青铜文物是《铜簋》。
这是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高约22.3厘米。
它的周身雕刻了各种几何纹样和动物纹样,展现了古代艺术的高超技巧和精湛工艺。
《铜簋》被誉为中国青铜器的瑰宝之一,也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另一件三级青铜文物是《鬲》,它是战国时期青铜器,高约30.7厘米。
《鬲》有着独特的造型和精细的纹饰,代表着古代社会仪式和礼制的一部分。
它的出现不仅展示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权力结构。
除了上述两件,国家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其他三级青铜文物,如《秦铜马俑》、《钟鼎》、《觚》等。
这些文物不仅仅是青铜器的代表作品,更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精华之一。
国家博物馆致力于保护和展示这些珍贵的三级青铜文物,通过展览和研究来弘扬中国的文化遗产,并向公众传递古代智慧和艺术成就。
国家博物馆的三级青铜文物展览为观众提供了近距离欣赏和了解这些艺术珍品的机会。
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兴趣愈发浓厚。
青铜文物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国家博物馆的三级青铜文物展览不仅让人们欣赏到古代的智慧和成就,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
总之,国家博物馆的三级青铜文物是珍贵的艺术宝藏,它们承载着中国古代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文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文化遗产。
国家博物馆的三级青铜文物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一同走进古代的艺术宝库,感受古代文化之美。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
1.考古-金石学:宋代始形成为一项专门学问,是考古学的前身。
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
2.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3.考古学的研究对象: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资料(遗存、文物)是物质的遗存。
这是考古学与狭义历史的最大区别。
4.什么是文物:文物是指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具有历史的、艺术、科学价值的一切有形的物质遗存。
5.典型文物及价值:(1)西汉长信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2)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3)唐昭陵六骏时刻:唐昭陵六骏石刻是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立于陕西省礼泉县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内的6块大型浮雕石刻,型浮雕石刻,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一作特勤骠)“青骓”“飒露紫”。
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4)清乾隆金镶宝金瓯永固杯: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是清乾隆时期的故宫金器,此杯共有4只,其中2只金质,1只铜鎏金造办于乾隆初年,另外1只金质造办于嘉庆初年。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金,嘉庆二年造)、台北故宫博物院(1金,乾隆年造)、伦敦华莱士博物馆(1金、1铜鎏金乾隆年造)。
(5)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
为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6、考古学的功用:(一)补史:1、文献资料不足(1)时间上:史前社会文字未发明文献记载不全(2)内容:只是人类社会的某些方面(二)证史,用考古资料来证史实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三)纠史、辨史,即用考古材料纠正历史文献记载的错误(四)考古材料比较直观生动。
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
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摘要:一、国家博物馆简介二、三级青铜文物概述三、三级青铜文物的特点与价值四、三级青铜文物的代表性展品五、如何欣赏和理解三级青铜文物六、总结正文:一、国家博物馆简介国家博物馆,位于我国首都北京,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其中,三级青铜文物是国博的一大特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欣赏和研究。
二、三级青铜文物概述三级青铜文物,指的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它们通常分为礼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等类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技艺水平等多方面内容。
三、三级青铜文物的特点与价值三级青铜文物具有以下特点:1.历史悠久,反映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2.技艺精湛,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3.内涵丰富,承载着大量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三级青铜文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价值: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面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艺术价值: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展现了古代艺术的魅力。
3.科学价值: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材料,对现代科技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四、三级青铜文物的代表性展品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三级青铜文物中,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展品,如商代的青铜礼器、西周的青铜兵器等。
这些展品展示了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辉煌,让人领略到千年古物的魅力。
五、如何欣赏和理解三级青铜文物欣赏三级青铜文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外观造型:观察青铜器的形状、比例、纹饰等,领略其美感。
2.文化内涵:了解青铜器背后的历史故事、象征意义等,增加其文化底蕴。
3.制作工艺:研究青铜器的铸造、雕刻等工艺,感叹古人的智慧。
理解三级青铜文物,则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六、总结国家博物馆的三级青铜文物,是我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欣赏和理解这些文物,不仅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风貌,更能感受到千年文化的传承与底蕴。
中国最值钱的五大国宝级青铜器
中国最值钱的五大国宝级青铜器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
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
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我们在茶友会等你5、马踏飞燕马踏飞燕这件珍贵的文物于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
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目前被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
是中国最值钱的文物之一,1986年的时候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4、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是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
这件文物十分珍贵目前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是春秋时期越国的青铜器。
这把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所以至今都是完好的千年不锈,是我国重要的国宝。
3、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中国最值钱的文物之一,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这件文物目前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是商朝晚起的青铜礼器和祭祀用品。
这件文物是目前世界出土最大的青铜器。
2、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期的文物这件文物目前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这件庞大的乐器是青铜铸成,大大小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的高低排序起来悬挂在大型的钟架上面。
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
1、后母戊鼎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件人称“青铜器之王”的商代铜鼎,它通体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入藏国家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
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
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我们在茶友会等你--------------------------。
青铜器在哪个朝代时期最发达
青铜器在哪个朝代时期最发达商周时期,青铜器最发达.相当于商二里冈期。
郑州商城夯土中木炭测定碳14年代为公元前1620年,正合于商汤立国的时期,但是二里冈文化的下限还不大清楚。
二里冈遗存分上下两层,上下层青铜器的差别不是属于风格方面,而是上层比下层的器类有更多的发展。
商代早期青铜器在郑州出土很多,这是由于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邑之故。
重要的有二里冈、白家庄、张寨南街、杨庄,南关外、铭功路、二七路等地的墓葬或窖藏。
大体分布在商城的南面和东南角。
在城的东北和西面,也有埋青铜器的墓地。
在河南北部发现了商代早期青铜器多起。
在湖北黄陂盘龙城、安徽嘉山泊岗、江西清江吴城等地也有重要的发现。
以上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器,以二里冈上层的居多。
综合各地出土的器物,计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包括了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门类。
较早的器类比较简单,但是爵、觚、斝组合的一套酒器,已普遍出现。
二里冈上层青铜器的器形更为发展,商代青铜礼器的体制业已形成。
属于二里冈下层的青铜器,器壁普遍很薄,二里冈上层的青铜器,有的器壁巳相当厚重。
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
鼎、鬲等食器三足中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
鼎、斝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
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
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律为扁体平底。
流甚狭而长。
青铜斝除平底型的以外,还出现了袋足斝。
觚、尊、瓿、罍等圈足器皆有+形大孔,相当二里冈上层的器,+字形有成为大方孔的。
有的更在圈足的边沿,留有数道缺口,郑州和黄陂盘龙城都出土过这种实例。
管流斜置于顶上的半封顶袋足盉,后侧有一大鋬可执,在本期内颇具特色。
罍皆狭唇高颈有肩,形体亦偏高。
商代早期壶有提梁的有长颈小口鼓腹形和小口体呈悬瓠形的两种,也有小口器颈不高不设提梁的。
古代青铜器介绍
古代青铜器介绍我国最早的古代青铜器发现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古墓中,而夏商周三代是青铜器发展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到了战汉时期之后逐渐没落。
按照青铜器的用途和性质不同,一般把青铜器分为食器、酒器、水器、量器、工具、兵器、乐器、车马器、日用器、货币等十大类别,紫色百合香为您逐一详解。
一、中国古代青铜器-食器中国古代青铜食器主要包括鼎、豆、簋、鬲、甗、俎等。
其中鼎是最为普通的一种类型,一般用来烹煮和盛放食物,同时也是上层贵族们祭祀时所用到的一种礼器。
最早的鼎出现在夏代,尤其是西周时期形成了严格的用鼎制度。
当时的天子用九鼎盛放肉制品,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者一鼎,肉的数量依次递减。
豆多用于盛放食物,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流行。
簋多用来盛放熟食,同时也是商周祭祀中重要的礼器。
鬲的用途与鼎比较类似,多用作一种炊器,最早的鬲出现在商代,战国晚期逐渐消失。
甗是蒸煮器,多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时期。
俎,不仅是切肉的案几,也是祭祀用的礼器,多流行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
二、中国古代青铜器-酒器中国古代青铜酒器主要包括爵、尊、斝、觚等。
其中爵是煮酒或者温酒的器具。
最早的爵出现在夏代,商代十分流行,西周中期之后逐渐消失。
尊是大型的盛酒器,形制非常丰富,流行于商周时期。
斝是一种温酒器,多流行于夏商周时期。
觚是一种饮酒器,商代最为流行,西周中期之后几乎消失不见。
三、中国古代青铜器-水器中国古代青铜水器主要包括匜、盘、鉴等。
其中匜是最为常见的青铜水器之一。
最早的匜出现在西周时期,春秋时期非常流行。
鉴是一种盛水器。
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汉时期比较流行。
四、中国古代青铜器-量器中国古代青铜量器主要包括升、釜等。
其中升多为方升,战汉时期比较多见。
五、中国古代青铜器-工具中国古代青铜工具主要包括斧、锛、铲、镰、凿等。
六、中国古代青铜器-兵器中国古代青铜兵器主要包括戈、矛、刀、剑、弩、镞、钺、戟、冑等。
其中戈是夏商周时期出现最早的一种兵器。
青铜器在哪个朝代时期最发达
青铜器在哪个朝代时期最发达商周时期,青铜器最发达.相当于商二里冈文化期。
郑州商城夯土中木炭测定碳14年代为公元前1620年,正合于商汤立国的时期,但是二里冈文化的下限还不大清楚。
二里冈遗存分上下两层,上下层青铜器的差别不是属于风格方面,而是上层比下层的器类有更多的发展。
商代早期青铜器在郑州出土很多,这是由于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邑之故。
重要的有二里冈、白家庄、张寨南街、杨庄,南关外、铭功路、二七路等地的墓葬或窖藏。
大体分布在商城的南面和东南角。
在城的东北和西面,也有埋青铜器的墓地。
在河南北部发现了商代早期青铜器多起。
在湖北黄陂盘龙城、安徽嘉山泊岗、江西清江吴城等地也有重要的发现。
以上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器,以二里冈上层的居多。
综合各地出土的器物,计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包括了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门类。
较早的器类比较简单,但是爵、觚、斝组合的一套酒器,已普遍出现。
二里冈上层青铜器的器形更为发展,商代青铜礼器的体制业已形成。
属于二里冈下层的青铜器,器壁普遍很薄,二里冈上层的青铜器,有的器壁巳相当厚重。
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
鼎、鬲等食器三足中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
鼎、斝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
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
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律为扁体平底。
流甚狭而长。
青铜斝除平底型的以外,还出现了袋足斝。
觚、尊、瓿、罍等圈足器皆有+形大孔,相当二里冈上层的器,+字形有成为大方孔的。
有的更在圈足的边沿,留有数道缺口,郑州和黄陂盘龙城都出土过这种实例。
管流斜置于顶上的半封顶袋足盉,后侧有一大鋬可执,在本期内颇具特色。
罍皆狭唇高颈有肩,形体亦偏高。
商代早期壶有提梁的有长颈小口鼓腹形和小口体呈悬瓠形的两种,也有小口器颈不高不设提梁的。
商朝青铜器与等级制度
商朝青铜器与等级制度
商朝青铜器与等级制度的关系如下:
商朝青铜器种类丰富,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
商朝青铜器上布满了饕餮纹、夔纹或人形与兽面结合的纹饰,反映了人类从原始状态向文明阶段过渡的状态。
商朝青铜器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由最初的烧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变为一种礼器,成为权利与财富的象征。
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轻重,标志着权力的大小。
周礼的等级制度严格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人用三鼎。
曾侯乙尊盘,失蜡法铸造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
曾侯乙尊盘,失蜡法铸造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
铜器
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出土了1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这件是最重要的国宝文物之一。
曾侯乙尊盘,铸造于战国早期。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
12厘米。
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
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颈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
尊盘通体用陶范浑铸而成,尊足等附件为另行铸造,然后用铅锡合金文物造型与尊体焊在一起。
尊颈附饰是由繁复而有序的镂空纹样构成,属于熔模铸件。
经专家鉴定,此系采用失蜡法铸造,因为纹饰细密复杂,且附饰无锻打和铸接的痕迹。
失蜡法又称出蜡法、拔蜡法,基本方法是将蜡作成模,成型后用细泥浆反复浇淋,泥浆包住蜡模后再涂以耐火材料用火烘烤,做成铸型。
蜡熔流出,形成型腔,即可浇铸铜汁成器。
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为一器,尊内盛掺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时酌以献尸,宾礼时酌以饮客。
整套器物纹饰繁缛,穷极富丽,其精巧达到先秦青铜器的极点。
尤其是器上镂空装饰,透视有若干层次,系用失蜡法铸造,即先用蜡做模,模外做范,加热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一
个空壳,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至空壳内,就可铸成所需的器物。
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尊和盘均铸有“曾候乙作持用终”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的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代的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的内容,具体内容: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青铜器在我国属于几级文物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欢迎阅读!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文物大概是按珍稀程度、品相...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青铜器在我国属于几级文物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欢迎阅读!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文物大概是按珍稀程度、品相、历史研究价值、工艺价值等分级别。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而且由于年代以夏商周三代最多,历史久远,大多数都被认为是国之重宝,严禁外流。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器文物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代古墓中,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它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2.四羊方尊商代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3.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人神像三星堆出土商代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5000年,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这两件器物是三星堆青铜其中非常著名且有代表性的器物。
青铜大立人像,高180、通高260.8厘米,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
重约180公斤,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
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
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制作之精美细腻,迄今为止,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绝无仅有。
青铜纵目人像,宽138、高66厘米,出自二号祭祀坑,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威风的要算青铜纵目面具。
4.毛公鼎西周铭文最多的青铜器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三宝之一。
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
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
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
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
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5.莲鹤方壶东周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莲鹤方壶的制作技艺非常高超,采用了分铸法、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复杂的技法,工艺精湛,很多技法已经失传,用现代最先进的科技也无法复制和模仿。
6.越王勾践剑春秋越王勾践剑(Sword of Goujia),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出土于湖北江陵马山5号楚墓出土。
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收藏与湖北省博物馆。
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0.1毫米的铬而千年不锈。
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
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
早在2500年前就有这种防锈技术,令人惊叹。
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
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
1983年又在相距一公里远的另一处楚墓中,出土吴王夫差矛,其上铭文与此剑如出一辙:"吴王夫差,自作用矛",如今也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
7.曾侯乙编钟战国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钟架呈曲尺形,长11.83米,分上中下三层,整套编钟共65枚,总重量2500千克,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每枚钮钟和甬钟都能发出两个音节,形成"一钟双音"的现象,呈和谐的大小三度关系,在世界音乐史上极为罕见。
它是中国目前出土的40多套编钟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组,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历史上,最为宏伟精美的大型乐器。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8.秦始皇陵铜车马秦代最大的青铜器秦始皇陵铜车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铜车马模型,1980年出土于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坟丘西侧。
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
共两乘,一前一后排列。
经复原,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由7000多个零部件组成。
制作年代约在陵墓兴建时期,即公元前221~前210年间。
这两铜车马都是事先铸造而成,后又经过细部加工的,工艺水平非常之高。
铜马身上缨络和链条用的铜丝直径仅半个毫米左右,有的则更细。
据推测,铜车马坑当是秦始皇陵陪葬坑组成的一部分。
对研究中国古代车马制度、雕刻艺术和冶炼技术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是国宝特级文物。
9.长信宫灯西汉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wǎn]墓中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
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
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
2010年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
10.铜奔马(马踏飞燕) 东汉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如何鉴别青铜器辨伪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法与综合分析法。
即将需要辨伪的器物,首先分别从铜质及铸造工艺、器形、纹饰、铭文诸方面与真器逐一进行对比,并参考伪器的各种情况作为反面标准进行考察,从而对该器各个方面的真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再综合该器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分析。
真器的器形、纹饰与铭文等各方面是一致的,而伪器的各方面之间往往有矛盾。
由于夏商周时期与后代的铸造工艺不同,留在器物上的铸造痕迹也不同,通过铸痕的观察可以判断真伪。
夏商周主要采用范铸法,器体上留有范线,有时夹有垫片,细部花纹棱角细腻圆滑。
而现代或用翻砂法,则粒粗胎厚;或用失蜡法,则没有范线。
从铜质上来分析,夏商周时期为青铜质,而后代的伪器有不少为黄铜质。
又由于夏商周之青铜器入土已三四千年,经过长期腐蚀,已发生化学变化,铜质已糟朽,因此,真器比同样大小的新制的伪器重量要轻,有经验者用手一掂,即可知其真伪。
例如上海博物馆藏的真的西周史颂簋重9350克,而其所藏之伪史颂簋却重12420克,比真器重3070克。
其次,真器的表面锈色是经长期腐蚀而自然形成的,致密而有金属光泽,与器体是连为一体的。
尤其是铜锈已渗入器物内部,渗入花纹或铭文字口之内。
而伪器的表面锈色一般是用快速腐蚀法作成,其特点是很薄且浮在表面。
而厚的伪锈一般是用漆调颜色作成,灰暗,呆滞,既没有金属光泽,又没有层次,浮于器表,疏松,易脱落,而露出新铜地子。
第三,从器形上来说,中国古代各类青铜器的形制是有一定之规的。
如被鉴定者器形不符合古代的规律,则有可能是伪作。
第四,真器的花纹及铭文自然而生动,风格古朴、生动。
而伪器则呆板、软散,无生气。
伪铭錾刻有刀凿之痕,往往又破坏了原来的表面,腐蚀者模糊而臃肿。
伪铭大多书法拙劣,文义不通,与真铭拓本逐字逐笔对照,自可辨伪。
第五,伪器的器形、纹饰与铭文三者之间往往有矛盾,露出破绽。
再者,铭文的性质与器物的类别不合者,或铭文所在的部位及行款不合于格式者,均有可能是伪作。
需要指出的是,辨伪时详细了解该器的出土情况与流传经历是很有必要的,往往能为辨伪提供重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