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093185b0717fd5370cdc19.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e20a2383c4bb4cf7ecd158.png)
《中国文化传统》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2.《诗》、《书》、《礼》、《易》、《乐》、《春秋》3.《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道德经》、81章5.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澈、曾巩6.民族、民权、民生7.民主、科学8.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9.经、史、子、集10.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11.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12.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13.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14.徐光启15.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近代新学16.金、木、水、火、土17.风、雅、颂二、名词解释1. 三纲八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提出关于儒家内圣外王的基本理念。
2. 道统论是韩愈提出的按照佛教“法统”建构起来的自尧舜以至孔孟的儒家仁义之道的传授系统。
3. 老子提出的哲学命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道作为天地万物的规律和法则,体现出自然而然的状态。
4. 宋明理学中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强调心为本原的儒学流派,主张“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5.二十世纪一十年代,以《新青年》为主要舆论阵地,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以反对旧伦理,建立新道德,反对文言文,主张白话文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启蒙运动。
6.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包括儒、墨、道、名、法、阴阳诸家,体现了先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涉及天人、名实、常变、古今、义利、善恶等方面,是古代哲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7.晚清张之洞提出的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的关于中西古今关系的文化理论。
8.孟子发挥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的以民贵君轻、王霸之辨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学说。
9.孔子提出的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偏不倚的常道的辩证思维方法。
智慧树知到我国传统文化作业答案解析(含附加题)学习资料
![智慧树知到我国传统文化作业答案解析(含附加题)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ab0a8530740be1e640e9a06.png)
智慧树知到我国传统文化作业答案解析(含附加题)绪论1【单选题】(1分)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A.载道化成B.崇德重义C.以人为本2【单选题】(1分)“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周易.贲》B.《周易.艮》C.《周易.震》3【单选题】(1分)“文”不包括A.地文B.天文C.人文D.物文4【单选题】(1分)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易”、“道”B.儒道互补C.儒、释、道三家并列5【单选题】(1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A.中庸之道B.阴阳五行C.中和为美第一章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以人为尊B.以仁为本C.以民为贵2【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A.长幼有序B.父子有亲C.夫妇有别D.君臣有义E.朋友有信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B.“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C.“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4【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A.天人感应B.形式逻辑C.天人合一D.辩证逻辑第二章1【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着重于讲其:A.定义B.概念C.论证D.自我修养2【单选题】(1分)孔子的人性论观点是:A.性相近B.性恶论C.性善论D.性有善有恶论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定义是:A.爱人B.克己复礼C.其言也訒D.所有关于“仁”的说法的共性4【单选题】(1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是:A.遵守法律B.礼仪内化为生命的组成部分C.随心所欲D.遵守礼仪5【单选题】(1分)儒家的核心概念是:A.知B.义C.礼D.仁6【单选题】(1分)对“仁”的理解的关键是:A.分析B.推理C.认识D.实践7【判断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说法都是一些教训。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36906e1711cc7931b71632.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一、名词解释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创造出来的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起一成文说:创造这种浅说法的人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他的唯一根据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五百四十个部首“始一终亥”的排列顺序,即第一个部首是“一”字,第个五百四十个部首是“亥”字。
因此,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提出“一”字可做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体的各种结构。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生存、繁衍、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历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
它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生存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各种形态的事物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它标志着一定社会区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即政治、法律、知识、信仰、艺术、道德等)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如政府、政党、社团、法庭和学校等)。
2:简述汉语的特点(1)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汉语中,形态变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很少。
有的词类虽然具有某种形态上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所有的同类词都具有,也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通用。
(2)汉语十分重视词序和虚词(3)繁多的量词(4)庞杂的补语(5)单双音节对组词造句也有相当的影响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答:构成四字成语的“字”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语素。
它们集形、音、义于一体,具有独立的较完整的含义,可以自由或较自由地运用,参与构成各种词语,信息容量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部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fd19d5240c844769eaee9a.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部分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作业讲评(1)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送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文化具有复杂的含义,以致许多文化研究者们感到无从下手。
为了研究的便利,人们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文化。
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说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2.简述汉语的特点。
(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
(2)数字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
(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30fc1bc281e53a5802ff6d.png)
1.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共业”包括众多领域,诸如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政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围。
毛泽东曾说:“以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
本书所论中国文化是什么?中国文化是指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
3。
中国文化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4。
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为研究对象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3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3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ac22e05fbfc77da269b16f.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3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夏、商两代,最早的教育机构——庠、序、学等形成。
周王朝开始,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形成并发展起来。
2.西周在继承夏商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是:政教合一、官师不分。
3.孔门私学可谓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为完备、影响最为深远的私学。
4.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战国各家私学的汇集地。
5.秦代,基于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成为秦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其结果出现了取缔私学,乃至焚书坑儒的阴暗面。
6.汉初以道家思想为主导,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恢复了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
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王朝的官方学术和教育的主体内容。
8.太学是汉代最高学府,其以《五经》博士为教师,进行专经教学,其教学形式以自学为主,辅之以个别指导,学习生活比较自由。
9.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机构除太学外,国子学、四门学以及培养专门人才的专科学校的兴起,形成了多渠道办学和多学科并举的格局。
10.隋朝国子监教育制度的建立,使教育从千年来传统礼制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政治系统。
隋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央教育体系,确立了实科教育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
11. 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和崇宁兴学是宋代官学逐步改造、完善、定型的时期。
12.以国学和地方入学为核心的儒学教育系统、以社学为中心的小学教育系列、以乡约、旌表等构成的社会教育网络构成了明代基本的教育类型。
13. 察举、岁贡和科举是明代选士制度的三大主体。
14.清代国子监是我国古代最后一所最高学府。
15.为数众多的地方官学与国子监、满族官学一起,构成清代官学的基本结构。
16.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17.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科举制已经诞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题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9a2b4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3.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题答案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计分规则】:答出任何关于文化的定义即给10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答出主要为中国人自古流传至今的生活方式,体现变化的特点。
分值10分中国文化特点为:包容性、集体性、专制性、原始思维等。
分值10分。
--------------------------------2、秦晖先生在《传统十论》提出,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但制度有,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答案:--------------------------------3、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自秦王朝统一起,就进入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专制社会,历代实行郡县制,皇权至高无上,因而中国古代就是一个专制王权社会;也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历来有“国权不下县”的现象,王朝设置的官府只到县一级,再往下一般都是乡绅自治,因此不能算是专制王权社会。
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答案:--------------------------------4、什么是五谷?答案:麻、黍、稷、麦、豆。
--------------------------------5、肉食和蔬食分别是什么意思?答案:【计分规则】:普通民众一般很少吃到肉,以蔬菜为主要菜肴,故称蔬食。
上层统治或者说贵族才能经常吃到肉,故称肉食。
如《孟子》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要七十以上古来稀的老人才有肉吃。
《曹刿论战》则称:“肉食者鄙。
”此处的“肉食者”即指贵族或统治阶层。
--------------------------------6、“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7、请谈谈在士农工商四民社会中,士人阶层为什么会居于相对特殊的地位,士人阶层的这种相对特殊地位对中国传统社会有什么影响?答案:--------------------------------8、你了解孔子吗?请说说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在什么地方?答案:【计分规则】: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去了解孔子这一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的重要人物。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5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5](https://img.taocdn.com/s3/m/bd584ee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7.png)
1.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______ )屋脊。
答案:世界2.《诗经》编成于(______ ) 时期。
答案:春秋3.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______ ) 中叶。
答案:明代4.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元代的(______ )。
答案:黄道婆5.秦汉时期,(______ )制全面取代分封制。
答案:郡县6.朱熹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注释一书是(《______ 》)。
答案:四书章句集注7.词起源于市井(______ )。
答案:歌谣8.《三国演义》的写法是(______ )。
答案:七实三虚9.文化即(______ )的人化。
答案:自然10.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群体意识,这一意识是由(______ )家思想所决定的。
答案:儒11.(______ )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胡汉文化融合时期。
答案:魏晋南北12.“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______ 》)、《中庸》、《论语》、《孟子》。
答案:大学13.相对于儒家,()家对个体生命与个体自由予以了更多的关注。
答案:道14阴阳家以(______ )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答案:邹衍15.徐光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他最重要的著作是(《______ 》)。
答案:农政全书16.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
单选题 (2 分) 2分A.古巴人和鲜卑人B.古巴人和羌人C.鲜卑人和吐蕃D.吐蕃和羌人正确答案: D17.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A.修身B.勤业C.孝悌D.尊师正确答案: C18.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单选题 (2 分) 2分A.坚持语文独立B.坚持语文互助C.坚持语文平等D.坚持语文分类正确答案: C19.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
单选题 (2 分) 2分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正确答案: C20.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 )。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43fe3431126edb6f1a1054.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送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13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三、论述1.请简要论述文化的特性。
P4-5(1)普遍性人是以社会化形式存在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化产物,是人类长期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2)时代性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进行的,因此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
(3)地域性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自然就具有地域的特点。
(4)民族性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2.简要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P13-14(1)语言是文化的基石。
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2)语言记录并保存文化。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同社会有密切关系。
(3)文化影响语言的发展。
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能够记录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
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发展影响语言的发展。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4)含答案.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4)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fd4c37915f804d2b16c15b.png)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一、判断题(每题 1分,共 20分1、“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存有区别。
(√2、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
(√3、目前学术界一般接受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对文化分类。
(×4、地球上的一切地形中国几乎都有,但以山岭为标志。
(×5、宗谱, 又称祠堂, 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被视为宗族的象征。
(√6、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即为先秦时代的历史人物。
(×7、法家学派的先驱为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
(√8、作为兵学鼻祖的孙子以自然天论为前提。
(√9、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 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
(√ 10、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有机的价值体系,是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创造力的反映。
(√11、“天人合一”源于奴隶社会的需要。
(×12、董仲舒认为“天” 的性质“与地无异” , 是无意志、无目的、无人格的自然物体。
(× 13、佛、儒分歧的焦点就是生死问题,儒家重生轻死;佛家重死轻生,以神不灭论为其理论根本。
(√14、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15、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 坚持以人为本, 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 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
(√16、中国文化具有贵和尚中的精神。
“中”是把众多矛盾的事物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17、西方文化强调通过斗争来解决矛盾,中国文化则主张通过调和来化解矛盾。
(√ 18、所谓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 19、董仲舒“君权神授”的理既维护了君主的权利也制约了君主的胡作非为。
(√ 20、宋明理学自宋代兴起后, 在政治思想领域占有统治地位, 封建礼教所鼓吹的“三纲五常” 成了人们的基本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平时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69b9d2f705cc17552709e0.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2、制度文化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4、精神文化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 答狭义的文化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3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 答123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三、论述题1、请简要论述文化的特性。
P4—P5页答1为人类的社会成员所共有和分享。
234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
2、简要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P14页答12工具u生活现象、自然现象的认识凝固在语言中3影响语言的发展。
P10—P111234567调。
粤方言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中国传统文一、名词解释 1成。
212 3络感情、沟通人际关45、律二、简答题 1、简述“三礼”的主要P421宰、地官司徒、春官宗2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冠、昏、丧、燕等礼仪制度。
现在流传的《仪礼》是东汉郑玄合并汉3成时间不一。
2、简述10P84123P96(1)236-8显示了全真教当时的实力。
三、论述题。
1、简要论述全真教迅猛发展的主要P96--P971333----1371-02、中国的回族是如何形成P100--P101P10—P1112话34567调。
粤方言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中国传统文一、名词解释 1成。
2123最为庞杂。
主要包括饮食之礼、冠婚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45、律二、简答题 1、简述“三礼”的主要P421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2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冠、昏、丧、燕等礼仪制度。
现在流传的《仪礼》是东汉郑玄合并汉3成时间不一。
2、简述10P84123P96(1)236-8三、论述题。
1、简要论述全真教迅猛发展的主要P96--P971333----1371-02、中国的回族是如何形成P100--P1013、P170--P171秦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34bed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0.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答:文化的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2)文化是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3)文化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同时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4)文化是综合性的,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个方面;(5)文化是传承性的,需要通过教育、传统、文艺作品等形式来传承和发扬。
总之,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是人类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二)一、名词解释1、礼:是一种行为规范,由统治阶层或人们约定俗成而形成,用于维护社会秩序。
它由一系列制度和规定构成,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社会意识。
2、吉礼:是祭祀之礼,用于对天地、日月星辰、祖先等进行祭祀的典礼。
共计12项,分为天神、地祀、人鬼三门,内容繁杂。
3、嘉礼:是用于联络感情、沟通人际关系的礼仪,是五礼中内容最为庞杂的一种。
主要包括饮食之礼、冠婚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和贺庆之礼,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4、三论学:指___所译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以及《大智度论》。
这些著作属于___的基本著作。
5、律学:戒律是约束佛徒行为和规范僧团生活的纪律。
二、___答题1、简述“三礼”的主要内容。
(P42页)答:三礼是指《周礼》、《仪礼》和《礼记》。
其中,《周礼》主要记载了周王室的官制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制度,全书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___、___、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记六篇。
由于周代礼节比较繁琐,所以《周礼》中将其分为五类,即吉礼、凶礼、军礼、___、嘉礼,合称“五礼”。
《仪礼》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冠、昏、丧、燕等礼仪制度。
现在流传的《仪礼》是东汉___合并___所传和孔宅壁中所藏得本子而成的。
《礼记》是对《礼记》进行解释说明的儒家思想资料汇编,为战国至秦汉年间的儒家学者所作,作者主要为___的学生,各篇形成时间不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https://img.taocdn.com/s3/m/a3a8bf194431b90d6c85c7bf.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是由《原始文化》一书的作者( C)提出来的。
A约翰B杰克C泰勒D马克思2、( D )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
A汉族B彝族C华夏族D中华民族3、今天,中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位列世界( C )。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4、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C )。
A府B郡C中书省D州5、分封制是由宗法制度直接衍发出来的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是由( A)创立的。
A周人B夏人C汉人D殷人6、( B )的使用标志着人与动物的最后诀别。
A木器B火C石铲D骨器7、东瀛日本曾将中国宋应星写的( B )一书奉为至宝,并由此发展出一门“天工学”。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河防一览》D《本草纲目》8、坐在马札子上面,两腿下垂,汉族人把这种坐法称为(D )。
A胡床B垂坐C席地而坐D胡坐9、( D )是藏族的一部诗歌,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英雄史诗之冠。
A《阿凡提的故事》B《江格尔》C《福乐智慧》D《格萨尔》10、18世纪欧洲启蒙大师( C )把东方称为“一切艺术的摇篮”。
A歌德B康德C伏尔泰D黑格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__华夏__、__东夷__和__苗蛮__三大集团。
2、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关系由两种:一是__人与人___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__的关系。
3、__火药___、_造纸术__、__指南针__和__印刷术__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并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技术成果。
4、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_莱布尼茨_是第一个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于西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哲学家。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1、广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18da75a00066f5335a812194.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考形考考核册平时作业1-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考形考考核册平时作业1-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https://img.taocdn.com/s3/m/c71decd3a98271fe910ef9d6.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4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3.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动、态度、价值等。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是汉字起源的传说之一,宋代郑樵《通志.六书略》中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而来的,根据是《说文解字》“始一终亥”,是建筑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哲学思想之上的。
二、简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 一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 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 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 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 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 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 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 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 答 广义的文化 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 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 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 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 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 答 1 在语音方面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 在汉语词汇方面 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 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 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 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 在语法方面 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 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 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 但是使用频率高 运用复杂 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 答 1 讲究对称 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 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 2 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 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 声调的平仄相间 3 汉民族的言语习惯 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 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 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三、论述题1、请简要论述文化的特性。
P4—P5页 答 1 普遍性。
人是以社会化形式存在的 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化产物 是人类长期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它为人类的社会成员所共有和分享。
2 时代性。
人类的任何活动 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
3 地域性。
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文化自然就具有地域的特点。
4 民族性。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表现形式之一 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2、简要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P14页 答 1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
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2 语言记录并保存文化。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同社会有密切关系。
它不仅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和交流思想的工具u 而且也在利用这一工具的同时 把人类对生活现象、自然现象的认识凝固在语言中 即语言还具有记录和保存文化的功能。
3 文化影响语言得发展。
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语言能够记录文化 促进文化的发展。
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发展影响语言的发展。
四、分析题 请根据汉语地域分支的不同特点 分析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
P10—P11页 答 根据汉语地域分支的不同特点 现代汉语的方言一般有七区 1 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 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区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华北、东北方言 西北方言 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
2 吴方言 也叫做江南话或者江浙话 以上海话为代表 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
3 湘方言 也称湖南话 以长沙话为代表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按是否保留浊生母分类 可分为老湘和新湘两类。
4 赣方言 也称为江西话 以南昌话为代表。
主要用于江西省大部分地区、湖南东部 安徽西南部等地。
5 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 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
6 闽方言 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 通常分为闽南方言、闽北话、闽东话、莆仙方言和闽中方言。
7 粤语 也称为广东话 一广州话为代表。
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 有九个声调。
粤方言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 二 一、名词解释 1、礼 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由统治阶段或是人们约定俗成而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
它是一种社会意识 比较抽象 由一系列的制度、规定构成。
2、吉礼 是祭祀之礼 即对天地、日月星辰、祖先等进行祭祀的典礼。
分天神、地祀、人鬼三门 共计12项 其内容很繁杂。
3、嘉礼 是用来联络感情、沟通人际关系的礼仪 也是五礼中内容最为庞杂。
主要包括饮食之礼、冠婚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和贺庆之礼 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4、三论学 鸠摩罗什所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与《大智度论》 合称“四论”属于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著作。
5、律学 戒律是约束佛徒行为和规范僧团生活的纪律。
二、简答题 1、简述“三礼”的主要内容。
P42页 答 三礼即 《周礼》、《仪礼》、《礼记》。
1 、《周礼》的主要内容为周王室的官制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制度 全书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记六篇。
由于周代礼节比较繁缛 所以《周礼》中将其分为五类 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合称“五礼”。
2 、《仪礼》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冠、昏、丧、燕等礼仪制度。
现在流传的《仪礼》是东汉郑玄合并汉高堂生所传和孔宅壁中所藏得本子而成的。
3 、《礼记》是对《礼记》进行解释说明的儒家思想资料汇编 为战国至秦汉年间的儒家学者所作 作者主要为孔子的学生 各篇形成时间不一。
2、简述10世纪后半期 新兴的佛教具有哪些特点。
P84页 答 1 它逐渐成为抗拒伊斯兰教、稳定封建统治的支柱 2 权贵进入僧侣阶层 为后来全藏的“政教合一”体制奠定了基础。
3、简述全真教鼎盛期的表现。
P96页 答 (1)道门兴旺、门徒众多 多知名道士。
如丘处机弟子尹志平、李志常等 都曾经是全真教的掌门人。
2 修建了大批的宫观。
以燕京为中心 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甘肃等地 都建有全真教的宫观。
3 大约花费了6-8年的时间 重修金代编纂的《大金玄都宝藏》。
这是全真教以一派之力来进行的 在道教史上市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 显示了全真教当时的实力。
三、论述题。
1、简要论述全真教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
P96--P97页 答 蒙古统治者的大力扶植 连年战争给民众带来巨大灾难 使他们寻找急需精神寄托 奠定了全真教发展的群众基础 丘处机的胆识卓见 全真教中的杰出人物的共同努力。
丘处机死后 其弟子尹志平接替他成为全真教第六代掌门人。
尹志平利用全真教的社会威望曾经为蒙古统治者安抚抗蒙移民 为巩固元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元世祖统一了南方 全真教也开始向南方传播 南方的金丹派南宗 由于组织松散、力量弱小 便逐渐归并于全真教 约在元惠宗 1333----1371-0在位 时 丹鼎派南、北二宗正式合二为一 合并后的全真教实力更加强大。
2、中国的回族是如何形成的 P100--P101页四、分析题 请根据汉语地域分支的不同特点 分析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
P10—P11页 答 根据汉语地域分支的不同特点 现代汉语的方言一般有七区 1 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 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区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华北、东北方言 西北方言 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
2 吴方言 也叫做江南话或者江浙话 以上海话为代表 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
3 湘方言 也称湖南话 以长沙话为代表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按是否保留浊生母分类 可分为老湘和新湘两类。
4 赣方言 也称为江西话 以南昌话为代表。
主要用于江西省大部分地区、湖南东部 安徽西南部等地。
5 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 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
6 闽方言 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 通常分为闽南方言、闽北话、闽东话、莆仙方言和闽中方言。
7 粤语 也称为广东话 一广州话为代表。
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 有九个声调。
粤方言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 二 一、名词解释 1、礼 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由统治阶段或是人们约定俗成而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
它是一种社会意识 比较抽象 由一系列的制度、规定构成。
2、吉礼 是祭祀之礼 即对天地、日月星辰、祖先等进行祭祀的典礼。
分天神、地祀、人鬼三门 共计12项 其内容很繁杂。
3、嘉礼 是用来联络感情、沟通人际关系的礼仪 也是五礼中内容最为庞杂。
主要包括饮食之礼、冠婚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和贺庆之礼 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4、三论学 鸠摩罗什所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与《大智度论》 合称“四论”属于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著作。
5、律学 戒律是约束佛徒行为和规范僧团生活的纪律。
二、简答题 1、简述“三礼”的主要内容。
P42页 答 三礼即 《周礼》、《仪礼》、《礼记》。
1 、《周礼》的主要内容为周王室的官制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制度 全书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记六篇。
由于周代礼节比较繁缛 所以《周礼》中将其分为五类 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合称“五礼”。
2 、《仪礼》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冠、昏、丧、燕等礼仪制度。
现在流传的《仪礼》是东汉郑玄合并汉高堂生所传和孔宅壁中所藏得本子而成的。
3 、《礼记》是对《礼记》进行解释说明的儒家思想资料汇编 为战国至秦汉年间的儒家学者所作 作者主要为孔子的学生 各篇形成时间不一。
2、简述10世纪后半期 新兴的佛教具有哪些特点。
P84页 答 1 它逐渐成为抗拒伊斯兰教、稳定封建统治的支柱 2 权贵进入僧侣阶层 为后来全藏的“政教合一”体制奠定了基础。
3、简述全真教鼎盛期的表现。
P96页 答 (1)道门兴旺、门徒众多 多知名道士。
如丘处机弟子尹志平、李志常等 都曾经是全真教的掌门人。
2 修建了大批的宫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