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山民《杜鹃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的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解析答案第二零版
1、解析:选C“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
答案:①本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在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
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
2、解析:选B不是羡慕鹤的悠闲,而是指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和鹤如君子般的仪形中受到启示。
3、答案:①颔联:诗人修徳至勤,有着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美好情趣:从蜂、鹤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并以蜂、鹤自励,表明要像蜂那样勤劳勇敢,像鹤那样志趣高尚,进德修身;②颈联:在寂寞中力求振作。
在被排挤出朝廷后,只能静观闲坐,诗人借饮酒调节精神,弹琴陶冶性情,寄托高洁情怀,表现了他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③尾联:心胸开阔,心存社稷。
诗人放下争名夺利的机心,心胸开阔;但面对朝廷“有士不用”的不平现实,也隐隐透出不平之气。
5解析:选C C项“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寒”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解析:从诗中看,“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说明老翁过着清静闲适的生活;“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写出了老翁年老体衰的状况;尾联“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则突出老人的闲淡和孤寂的心境。
答案:①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
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
②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
颈联写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
③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
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7、解析:选B“拟人”和“夸张”错,此二句的意思是:风吹竹林的响声像仙人身上的玉佩发出鸣响,雨后竹子光洁得像洁净的美女涂上了润发的油脂。
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解析 (1)A.突出的不是“甘”之少,而是溪水之甜。 E.“气势磅礴的特点”错。 答案 (1)AE
(2)本诗表现了苏轼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6分) 解析:“洒脱旷达”是一种放任的、达观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洒脱旷达”表现在一生颠沛流离、辗转奔波,走 遍天南海北,一直过着迁客的生活,却能安然处之,怡然自乐。 从诗中找出这些表现即可。 答案:诗的首联,写作者贬官归来,再饮曹溪甘甜之水,尽显 他的乐观。颔联写南迁七年如睡梦,今日北归如一醉,尽显 他视世事如醉梦的洒脱。后两联写濯足于空涧,雾沾征衣, 山鸡惊起,花雨纷落,尽显他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 象”错,应为“表现了京城防卫松懈,且以‘入卫稀’制造 悬念,后文回答了卫戍将士的去向”。E.“对边塞紧张战 事的想象”错,不是“想象”,而是“联想”。 答案: (1)AE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6分) 解析:抓题目,“猎骑”点明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结合描 写,体会作者感情,可知诗人对其不满。抓对比手法,开篇 “入卫稀”和“草头弓马”形成对比,少有人保卫,却有人 狩猎,可见将士疏于卫戍,不关心京城安危,表现作者的忧 虑;“兵印长封”和战士因为战争形势紧张而“卧铁衣” 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朝廷的谴责;“陌上管弦”与战场上 “血迸金疮卧铁衣”形成对比,一悠闲,一紧张,表现作者的 爱憎之情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描写了愁云密锁、凄凉黯然的环境,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 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 B.颔联借景抒情,杜鹃鸟声声悲啼,啼血染红了万山开放的杜鹃花, 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白,怨深恨长。 C.颈联描写夜中之花极为传神,因是写夜,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 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 D.尾联点出题意,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精魂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 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一起。 E.这首咏物诗是咏杜鹃花的,诗层层相扣,渐次推进,先从杜鹃上着 眼,然后过渡到杜鹃花,最终言志,表达故国之思。
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艺”一词出于《论语·述而》。
文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从“游艺”最早的用法来看,它与儒家的六艺密切相关,是士人通过对“六艺”的学习和实践体悟“至理”“玩物适情”的形式,目的是提升自我道德修养。
秦汉时期,士人游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步突破先秦儒家六艺的内容而日趋多样,但其地位和价值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一直以来,从事游艺的士人常被“以俳优畜之”。
至建安时期,文人游艺在性质、内容、形式等方面均发生了新变。
游艺不仅经历了从治国理政的工具到娱乐艺术、从单一到综合、从以因袭为主到以创新为主的转变,而且从事游艺的文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游艺开始迈入真正艺术化的新阶段。
如张华《博物志》载:“冯翊山子道、王九直、郭凯等美围棋、太祖皆与埒能。
”曹丕则在《典论·自叙》中表达了不得与马合乡侯、东方安世、张公子等人对弈的遗憾。
所以,在建安文人看来,游艺既是消遣娱乐的“游”的活动,还是具有专业性、竞技性、观赏性和审美性的“艺”的活动,蕴含着“艺”的艺术特质和“清灵体道,稽谟玄神”(王粲《围棋赋》序)的文化意蕴。
其地位和价值有了根本性的提高,这是建安游艺文学生成的重要前提。
建安时期,在曹氏父子的提倡和组织下,文人经常举行宴集、游览等游艺活动,在游艺中创作,在创作中游艺。
此时不少作品就是在文人宴集、游览等游艺活动的影响下产生的。
这主要包括如下三种类型:一是游艺过程与文学生成。
这又分为受命而作和即兴而作。
前者一般是受游艺组织者之命而作的。
曹丕为太子时,与建安诸子在北园及东阁宴集,也曾命其赋诗。
后者是作者因游艺的激发产生灵感或冲动而作。
如曹丕的《戒盈赋》序云:“避暑东阁,延宾高会,酒酣乐作,怅然怀盈满之戒,乃作斯赋。
散文阅读考点一Word版含答案
考点一线索思路及结构作用文本展示典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28分)耳边杜鹃啼罗琅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
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
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
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
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
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
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
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他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
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
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
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声。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
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
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
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
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
五上语文类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杜鹃(节选)郭沫若杜鹃,敝(bì pì)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
有时又被认为薄(báo bó)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
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
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héng hèng)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
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
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
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bǔfǔ) 育。
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
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
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选自《郭沫若散文选集》)1.选择文章括号中正确的读音,画“√”。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四字词语。
(1)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 )(2) 因饥饿寒冷而哭啼,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3) 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省略没有说完的内容。
B.省略同类词语。
C.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
D.表示事物或道理的多项列举。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因为受到国民党的迫害避居日本。
文章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文章写到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和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实际上分别隐喻了什么?5.文章最后一段,先写“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的标本”,又说“杜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这段话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意思?绿叶赋邵妍美丽的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磨)术师,它创造的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一朵朵鲜艳娇美的花姹紫嫣红,婀娜多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5单元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A卷)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A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中国山水画可谓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2019-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后素能精练:第一单元水平测试
第一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人的感情世界。
朱自清调动艺术表现手段,将蓄积已久、不吐不快的情感诉诸文字,郁积之情得以畅释、转移。
在创作上,他热衷于自然。
他把自然人性化、人格化。
他能与自然交流对话,情趣盎然、物我两忘,达到“以我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
执着于山水自然,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大特征,唯有在那里,才能解脱名缰利锁,潇洒自在。
即便是表现“颇不宁静”,“荷”亦“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些描写既展示了作者运用比喻等技巧,也写出了作者在此境中的感受——静谧的荷塘边,勾起了作者对冰清玉洁、特立独行的品格的自我期待,特有的景、物、光、色、味的浸漫诱惑下,他的灵魂潜入到另一世界——那是一个由真与美组成的生机勃勃的、和谐纯净的世界;那里没有纷争,远离尘嚣,无物的困扰,无权的左右,那是朱先生苦苦追寻的“士”的家园。
朱自清在《你我》中讲:“我依着时光老人的引导,一步步去温寻已失的自己……要成为一个自由的‘世界民’,这条路非走不可。
”为什么非要走这“忆之路”?因为现实“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惶惶然。
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暂时只有逃避一法”。
为何“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一个具有仁爱思想的“士”,当然是“不能或不愿参加”到屠杀者的行列。
他逃避法之一,便是“忆之路”,而忆的结果则是对自己的解剖:“我觉得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范畴终于只是范畴,此外也只能是廉价的新瓶装旧酒的伤感。
”社会形势的前逼后追、日常琐事塞实了他的心房,一颗“士”心几乎被吞没,精神家园濒于沦丧。
那么,神游荷塘,仿佛梦魂归家园,漂泊的“士”魂回到了心室,心灵复苏了。
这是陈酿的“旧酒”从死封的“新瓶”中潜溢出来,弥漫朱先生周身,熏香、微醉。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第三单元主题阅读XXX哭长城①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XXX。
一天,她在自家院子的葡萄架下,遇到了逃难的XXX。
原来,XXX 为了修建长城,派人到处抓捕劳工,不知有多少人饿死、累死了。
XXX把XXX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
而XXX也喜欢上了XXX。
他俩心心相印,征得爹娘的同意后,决定结为夫妻。
②成亲那天,XXX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忽然听见鸡飞狗叫的声音,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XXX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
XXX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③丈夫被抓走之后,XXX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
她爹娘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④XXX整理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
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
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那还要走很远很远的1路程啊!”XXX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⑤XXX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
一天,她走得筋疲力尽,浑身发冷。
她刚想歇歇脚儿,一下子就昏迷了。
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
XXX给她擀汤下面,沏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连续赶路。
XXX含着泪花拉着她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照旧脚呀!”XXX一看自己的脚,果然都成了血疙瘩了。
她在老迈外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
XXX一边掉泪,一边念道:“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世界的伉俪团聚吧!”⑥颠末含辛茹苦,孟盖女终究来到了长城脚下。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阅读课后集训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题组一(形象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9分)梅花引·荆溪阻雪[宋]蒋捷①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②,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③。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①蒋捷是南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
②灯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
③木棉裘:以木棉为絮的冬衣。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鸥的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
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巧用反问,回答了前句提出的问题,词人泊船是因为受到大雪阻挡。
C.“花外楼,柳下舟”两句虚实结合,写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借繁华景物抒发愉悦之情。
D.“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
【答案】C 【解析】“花外楼,柳下舟”两句回忆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只是虚写,也没有抒发愉悦之情。
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词刻画了一位因雪阻而滞留他乡的愁苦、孤寂的游子形象。
词中,词人紧锁眉头的神态与“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的心灵独白,写出了无限的愁绪无以排遣,想象梅花和雪也该和“我”一样满腹惆怅吧。
同时雪中的凄凉之景,也侧面烘托出了词人的这一形象,表现了词人惜别怀远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9分)春晚书山家屋壁[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了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暗颂了村民的勤劳。
2019-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后素能精练:第一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人的感情世界。
朱自清调动艺术表现手段,将蓄积已久、不吐不快的情感诉诸文字,郁积之情得以畅释、转移。
在创作上,他热衷于自然。
他把自然人性化、人格化。
他能与自然交流对话,情趣盎然、物我两忘,达到“以我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
执着于山水自然,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大特征,唯有在那里,才能解脱名缰利锁,潇洒自在。
即便是表现“颇不宁静”,“荷”亦“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些描写既展示了作者运用比喻等技巧,也写出了作者在此境中的感受——静谧的荷塘边,勾起了作者对冰清玉洁、特立独行的品格的自我期待,特有的景、物、光、色、味的浸漫诱惑下,他的灵魂潜入到另一世界——那是一个由真与美组成的生机勃勃的、和谐纯净的世界;那里没有纷争,远离尘嚣,无物的困扰,无权的左右,那是朱先生苦苦追寻的“士”的家园。
朱自清在《你我》中讲:“我依着时光老人的引导,一步步去温寻已失的自己……要成为一个自由的‘世界民’,这条路非走不可。
”为什么非要走这“忆之路”?因为现实“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惶惶然。
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暂时只有逃避一法”。
为何“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一个具有仁爱思想的“士”,当然是“不能或不愿参加”到屠杀者的行列。
他逃避法之一,便是“忆之路”,而忆的结果则是对自己的解剖:“我觉得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范畴终于只是范畴,此外也只能是廉价的新瓶装旧酒的伤感。
”社会形势的前逼后追、日常琐事塞实了他的心房,一颗“士”心几乎被吞没,精神家园濒于沦丧。
那么,神游荷塘,仿佛梦魂归家园,漂泊的“士”魂回到了心室,心灵复苏了。
这是陈酿的“旧酒”从死封的“新瓶”中潜溢出来,弥漫朱先生周身,熏香、微醉。
福建省三明市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水彭学明①流水像一个亦歌亦舞的诗人,以青山为题,以音乐为伴,写一首一泻千里的长诗。
②山谷的两岸危崖峭壁,崖壁的树木郁郁葱葱,坡上的花朵竞相绽放。
披红戴绿的流水,犹如一支出嫁的唢呐,踩着宫商角徵羽,一段一段地道白,一程一程地数板,把两岸景物唱得斑斓绚丽。
花鼓戏的韵律、黄梅戏的节奏、河南梆子的念词,厚实的秦腔秦调,在大地上高高低低,深深浅浅,信天漫游,这些水底跑动的音乐,常在寂静的山谷“哗哗”呼啸,清澈的歌声和灵动的音符,成群结队地爬上石壁,挂在树梢。
③莺飞草长时节,一河河的新绿,似一匹扯不断的丝绸,典雅素丽,散溢着胭脂的芬芳。
这水太嫩太绿了,轻轻一碰,都会碰破一层皮儿,咝咝有声;这绿太韧太粘了,随手一搅,都没法让绿失去本真、四处散裂,相反;那绿会因我们长久的凝视而闪闪四射,生出一圈圈的绿晕,碧波荡漾——整个世界都在绿水里漂洗过似的。
④循着流水,我们看到流水盛满了桃花和柳条,打马过庄。
碰到有炊烟的地方,流水打一个结才走;碰到有果实的地方,流水也打一个结才走。
流水,真似一个多情善感的旅人!它恋山,山是它坚强厚实的胸膛;它恋树,树是它灵巧修长的手指;它恋草,草是它飘逸秀美的长发;它恋村,村是它安居乐业的家园。
那些村子与花朵往往就在流水最美的地方绽放着,饭香与落花,飘逸在河床。
⑤剥开一座又一座青山,流水的肩头落满四季景色,承载风雨雪霜。
雨,让一春的雷声满河打滚。
你看桃花汛龙船水还有其他的一场场大水,都听命于雷雨。
雨一夜长大,长成一条小溪,小溪笑个不停;长成一条大河,大河唱个不停;长成一片海洋,海洋吼过不停。
⑥水井、湖泊、瀑布、深潭,亦是流水的家族与子孙,隔山而居,相肩而行。
五音不全的歌手们如青蛙、蟋蟀在流水的唇边跳跃着,歌声撩拨着听众的心。
鱼是流水最负盛名的舞蹈演员,飞翔的舞蹈,带动水乡民情;鱼结成群,队形自由多变,像一梭子扫来扫去的子弹,冲击我们的目光。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试题 课外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我爱红杜鹃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社鹃花。
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在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基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
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
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
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
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了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看见了烈士们宣讲革命道理时的专注神情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
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
1.给短文第2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同归于尽:(2)鱼水情深:3.用““画出文中作者联想的句子,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杜鹃花。
5.杜鹃花作为一种象征物.不同的人对她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军伤病员把她作为,作者借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1948年5月25日,这是董存瑞用生命擎起的一个日子,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那一天,董存瑞所在爆破组的任务是炸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碉堡和炮楼。
董存瑞带领战士向敌人的炮楼冲去,一鼓作气把四个炮楼、五个碉堡炸上了天。
隆化中学的“铜墙铁壁”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但还有一座旱桥上的桥形碉堡在不停地吐着火舌,挡住了部队前进的道路。
李振德抱着炸药包冲向暗堡。
他机智地跃进,眼看就要冲出火力网了。
3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之方法
(3)读意象、表情词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7分)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空伫立。
(4)请用几个短语概括这首诗中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
献芹 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
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三、由诗歌鉴赏内容切入,体会诗情画意
(五)明典故
典故
阐释
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兵驻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
柳营 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
三、由诗歌鉴赏内容切入,体会诗情画意
(四)析意象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杜鹃花得红字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 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 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脍,曰'人生贵得适志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遵命驾便归。”后来的人
之思 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三、由诗歌鉴赏内容切入,体会诗情画意
(五)明典故
典故
阐释
典故名,典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辞去君王赏赐的宅第。表现了霍
辞第 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风度和以国家为重的爱国思想。后又以“辞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诗歌鉴赏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诗歌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对《望海潮》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层而来,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
B . 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归美郡守,即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话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十分巧妙。
C . “天堑无涯”意思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D . “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2. (2分)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帆[俄]莱蒙托夫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桅樯弓着身在嘎吱作响……唉!它不是在寻找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才有宁静之邦。
A . 诗的开头两句把我们引进一个美的境界:在雾气弥漫的万顷碧波之上,漂浮着一叶孤独的白帆。
从而创造出一种“迷茫、抗争而不宁”的意境。
B . 第二节使读者明白:风暴中飘荡的帆儿不是为寻求幸福而来,也并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未来并无幸福可期,往昔并无幸福可言,惟有这眼前的颠簸和风险是活生生的现实。
C . 第三节,诗人写到帆的追求:在这风平浪静的旖旎风光之中,不安分于命运的安排,想从风暴中寻求真正宁静的境界。
这种境界比高尔基在《海燕》中那种胸怀乾坤、笑迎风暴的意境高。
D . 本诗每一诗节都是前两行写景,后两行抒情,而且还几乎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如第三节前两行,从“下面”与“上面”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它们具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尽管天空与海洋是那么美丽与宁静,但这一切诱惑并不能动摇帆儿那颗向往自由的叛逆的心。
子规 意象解读
子规吴融①举国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②国:指故国。
③委: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对比。
作者将在“他山”(异乡)啼血、漂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片草木荣生,青葱馥郁,含烟吐翠,丝毫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弱其生机,构成对比,鲜明地表现了杜鹃鸟孤自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既表达了作者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心情,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的自况,来表达情感。
(意对即可)2010年江西卷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答:(2)涛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这首诗当是陈与义于南宋建立之前的作品。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同时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试题一: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
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
【参考文档】泊自沙渡 真山民阅读附答案-word范文模板 (1页)
【参考文档】泊自沙渡真山民阅读附答案-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泊自沙渡真山民阅读附答案
泊自沙渡真山民①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他痛遭亡国,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
8.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6分)
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5分)
8. 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描绘了在明月照耀下诗人与鸥鸟分别住于洲演之上的景象。
(3分)诗人把鸥鸟与明月看作是朋友一般,可以在洲渚之上分住,可
以相邀来船上共眠,烘托(描绘)出了一个漂泊于江湖之上的隐士形象。
(3分)
9.表达了诗人离家在外,漂泊江湖,无法排遣的愁思,以及对国家灭亡的哀痛
之情。
(3分)诗人先直抒胸臆,以“无奈”抒发愁思之浓;再借景抒情(或
用典),通过听到杜鹃声使人更添愁思来表达。
离怀”之深。
(2分)。
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新知学校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新知学校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远山张世勤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
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了,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
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单调。
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
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
可他再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还从未有过。
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
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
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在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哎,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
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
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
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
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
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
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
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
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
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
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
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l4~15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4.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
层层相扣。
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15.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6分)
14.B D(B“聊以释怀”不恰当。
D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①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
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
(共6分,第一点4分,第二点2分。
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