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炎症教学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炎症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的损伤发生的防御性炎症反应。基本病理变化是组织的变质、渗出、增生。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并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数目的改变。
炎症产生的原因:1生物因子。2物理因子。3化学因子。4异常免疫。
感染:由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症。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变形和坏死。既可以发生在实质细胞也可以发生在间质。
形态变化:实质细胞常见的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凋亡及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等
间质结缔组织可发生粘液性变样、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性坏死。
2渗出:是指炎症的局部血管内的液体、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粘膜表面以及体表的过程。
渗出的表现: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炎症介质在炎症中的作用。
液体渗出: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液中的液体成分通过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壁到达血管外的过程。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液,渗出积液存于组织间隙称为炎性水肿,若聚集于浆膜腔称为浆膜腔积液。
液体渗出的意义:1稀释毒素及有害物质,以减轻对疾病的作用。
2.炎症病灶带来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氧等),带走炎症病灶的代谢
产物;3渗出物含有抗体、补体,可消灭病原体
4所含的蛋白原,在坏死组织释放出的组织凝血酶作用下,
变成纤维素互相交织成网,可防止细菌扩散,使炎症灶局限
并有利于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
5渗出物中原微生物及毒素随淋巴液被携带至局部淋巴结,
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
渗出物与漏出液的比较
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1白细胞的边集和附壁,2白细胞粘附,3白细胞游出,4趋化作用,5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的过程,称为细胞的渗出。
渗出的白细胞称为炎细胞
炎细胞聚集在炎症区域的现象称为炎细胞的浸润。
致炎因子的不同,白细胞渗出的种类也不相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病毒感染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在一些过敏性因子中则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白细胞种类不同,其游走能力也不同: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游走能力最强,淋巴细胞最弱。由于中性粒细胞的游走能力最强,其在血液中的数量最
多,在急性炎症时,出现于炎症区的时间最早。这是急性炎症的重要形态学标志。
趋化作用:白细胞游出后,沿着组织间隙,以阿米巴样运动的方式,向炎症灶集,由于这种定向游动是某些化学物质的影响或者吸引,故称为趋化性或者趋化作用。
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1白细胞的吞噬作用:⑴识别和黏着⑵包围吞入⑶杀灭与降解
2免疫反应
3组织损伤
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①血管扩张,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炎症充血和渗出②通过对炎细胞的趋化作用,吸引炎细胞到达炎症部位③某些炎症介质还具有致痛和引起组织损伤
增生
增生:炎症时在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和某些理化因子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增殖,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的细胞成分中以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兼职细胞最为常见。
综上所述,任何炎症都具有变质、渗出、增生三种基本病变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Ⅰ变质性炎症Ⅱ渗出性炎症Ⅲ增性炎症
变质性炎症:是指以变质性改变为主,而渗出与增生性变化比较轻微的炎症。
渗出性炎症:在炎症病灶内形成大量渗出物为特征,同时伴有一定程度的变质,而增生性改变比较比较轻微。根据渗出性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1浆液性炎:以浆液性渗出为主要特征,浆液性炎症好发于皮肤、疏松的结缔组织、粘膜、浆膜等处。发生于皮肤容易形成
水疱,疏松的结缔组织的浆液性炎见于被毒蛇咬伤时,渗出的讲野积聚在组织间隙,形成炎性水肿;发生于浆膜的浆液性炎可引起体腔积液,如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可引起胸腔积液;发生于年末的浆膜性炎又称浆液性卡他,如感冒初期的流鼻涕等。发生在浆膜和粘膜的浆液性炎,上皮组织和间皮可发生变性、坏死、脱落。
2纤维素性炎纤维素性眼以渗出物还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原,继而形成纤维蛋白(纤维素)为特征,在HE切片中纤维素城红染,相互交织的网状、条状或颗粒状,常混有中性粒细胞核坏死细胞碎片。纤维素性炎好发于粘膜、浆膜以及肺。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白喉、细菌性痢疾),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坏死细胞等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层白色的膜状物,覆盖在粘膜表面,称为假(伪)膜,故这类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又称为假(伪)膜性炎。
由于局部组织特点不同,有的假膜牢固附着于粘膜面不易脱落(如咽白喉),而有的假膜容易脱落如(如器官白喉),脱落的假膜常堵塞支气管引起窒息。发生于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随着心脏的不断搏动,心脏脏层(心外膜)与心脏的壁层相互摩擦,使渗出于心包腔内的纤维素在心脏的脏层形成无数的绒毛状物,故称为“绒毛心”
3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的大量渗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
化脓:化脓性炎症灶内,坏死组织被中性粒细胞或组织崩解释放的蛋白溶解酶溶解液化的过程。脓液:化脓过程形成的脓性渗出物,也称为浓汁。脓细胞:脓液中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根据化脓性炎症发生的原因和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类
①脓肿:为器官或局部组织的内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局部的组
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可发生在皮下或者内脏。疖:是单个皮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所发生的脓肿,好发于额、头、面部及背部。痈:是多个疖的融合,在皮下脂肪,筋膜组织中形成许多互相沟通的脓腔,必须及时切开引流排脓后,局部才能修复愈合。好发于颈肩部和肩背部等毛囊及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溃疡:发生于皮肤和粘膜的化脓性炎,脓肿形成并破溃后。由于皮肤和粘膜坏死、崩解脱落形成的局部缺损,称为溃疡。瘘道组织脓肿向体表或自然管道穿破,形成只有一个的病理性盲管。如果一段向体表破裂,另一端向自然管道穿破(消化道或者呼吸道),形成有两个以上的病理性管道,称为瘘管。
②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见于皮肤肌
肉和阑尾,特点是原有的组织部不发生显著地坏死和溶解,
③表面化脓和积液:表面化脓是指发生在浆膜或者黏膜的化脓性炎症。特
征是中性粒细胞主要向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也不发生深部组织的坏死。当渗出的脓液蓄积在浆膜腔、输卵管、胆囊等部位时称为积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