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部编版)第7课《记承天寺夜游》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想要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门 高兴的样子
考虑
……的人 于是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
睡 一起 散步

澄澈
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
交错纵横 原来是
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作者只寻张怀民,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雅,而世上庸俗之 人太多,少有志同道合者 ;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 之交往,与下面的“闲人”相应。
一是因为月色很美;
二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与 张怀民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 空明 竹柏—藻荇 交横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解题——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 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现已损毁。
作者简介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 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 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 称为“三苏”,为“唐宋 八大 家”之一。
(3)自己本当为国家奉献,而现在却无用武之地,沦落 至此,有一种失落。失落寂寞的人 。
感 情 尽 在 其种 中种
难 言 的
——
自 人漫 赏 贬 我 生步 月 谪 排 的的 的 的 遣 感悠 欣 悲 的 慨闲 喜 凉 达 观

本课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 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 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 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因新法诗句被谤, 引发 “乌台诗案”。
八月,被捕入狱。
十二月,获释出狱,贬至黄州,任团练 副使(有职无权的闲官)。
找生字、读准音
解( jiě )衣
遂( suì)至 柏( bǎi )
藻荇(zǎo xìng) 未寝(qǐn )
整体感知
节奏梳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试一试
两人一组翻译全文。
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
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如水,冰清玉洁
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欣然起行” 欣喜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有点遗憾 “遂”“寻”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怀民亦未寝”心有灵犀的喜悦 ““相闲与人步”于中庭”从容 闲适
4、“闲人”指谁?为何自称“闲人”? “闲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字表现 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1)指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境况,是对自己的一种 自嘲;清闲之人。 (2)指不追逐名利,能够寄情山水,有心欣赏自然美景 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是一种欣喜;不趋炎附势的人, 聊以自慰的人,旷达乐观的人。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起因——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经过、结果—— 寻怀民,与之一起赏月
抒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问题探讨
• 1、苏轼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为什么是与张怀民 一起夜游承天寺?
资料二
张怀民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 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 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共同赏月的人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有着高雅志趣,浩然正气, 心胸坦荡的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来与自己共同赏 月的。)
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叙事: 地点—— 承天寺
写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人物—— 作者、张怀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