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建筑局部改造加固设计实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结构建筑局部改造加固设计实例分析
摘要:工程实践中,因用途改变、设备更新等原因需要对已有建筑结构进行相
应调整,从而发生改变原建筑物使用功能、承重结构或构件的情况,导致建筑物
可靠性不足、安全性降低。

为保证正常使用,需要对此类建筑进行改造加固,使
其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建设方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结构检测;承载力验算;改造加固
1、前言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物的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使用方为同一
单位的可能性不大,受专业知识所限,具体使用单位难以全面了解建筑物的真实
状况,且从业人员对建筑物科学合理使用存认知差异,在建筑物的装修、使用过
程中难免出现改变初始设计功能、荷载超出设计容许值的情况从而形成安全隐患,对建筑物安全使用极为不利[1] [2]。

在按规定办理完相关审批手续的前提下,工
程实践中通常通过对建筑物施以改造加固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笔者将通过工程
实例来详细阐述建筑物改造加固设计的具体过程。

2、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路,地下二层(车库,层高4.5m),地上
十五层(办公区,层高3.8m)。

该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梁式筏板基础。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根据建设单位使用意图,预在七层局部设置档案室(3~5轴/A~B轴),荷载为8.0KN/m2,改变了原设计荷载值。

为了解该区域内结构现状及安全性,并为后续改造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需首先对该区域进行检测,并对改造区域竖向承载力进行计算。

3、结构实体检测及结果
建筑物改造设计、施工前,需对结构实体进行检测[3],检验项目主要包括现
状普查、核对结构平面图、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竖向承载力验算、结构安全性
鉴定等方面。

(1)现状普查。

所测区域内建筑外观质量良好,未发现结构构件存在明显受
力裂缝、位移及变形。

混凝土构件外观完好,未发现渗水、露筋等现象。

(2)核对结构平面图。

采用激光测距仪、钢卷尺、磁感仪等设备复核关键结
构构件图纸,包括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偏差、钢筋配置情况等,并对轴线偏位情
况进行检查[4] [5]。

经检测,所测区域未发现该建筑有较大的、明显的轴线偏位
现象;所测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所测混凝土构件受力钢筋配
置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3)混凝土构件强度检测。

采用回弹法对检测区域内混凝土构件进行分批抽
样检测[6],所测柱混凝土现龄期抗压强度推定区间为[39.5,41.5] MPa,满足原设计强度C40要求;所测梁、板混凝土现龄期抗压强度推定区间为[34.4,35.8] MPa,满足原设计强度C30要求。

4、竖向承载力验算
采用PKPM(2010)结构计算软件,对结构进行竖向承载力验算[7],局部加固,未考虑抗震问题。

验算时,结构平面布置依据设计图纸和工程现场测绘情况
进行。

(1)验算荷载条件。

未改造区域楼面恒载、楼面活载均按照原设计取值;改
造区域七层3~5轴/A~B轴楼面活荷载按8.0kN/m2(委托方提供荷载条件)。

计算模型如下。

结构三维计算模型图
(2)验算结果。

验算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受改造影响,部分梁、板结构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具体位置如下。

承载力不足构件统计表
5、加固设计方案比选
(1)初步选定加固方案。

加固方案应具有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可比、便于施工的
特征。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及承载力验算结果,改造影响范围内承载力不足的梁、板构件需进
行加固处理:对于板构件可采用粘贴碳纤维或减小楼板跨度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对于梁构
件可采用粘贴碳纤维布、粘钢或增大构件截面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8]。

(2)方案优选。

1)主梁1位于外墙处,外侧为玻璃幕墙,幕墙窗与梁底间缝隙以镀锌钢板包封。

采用粘
贴碳纤维布或粘钢加固,均需拆除局部外侧幕墙及窗洞镀锌铁皮,待加固施工完成后,重新
恢复原状,此种方式必须进行室外高空作业。

无论是高空拆除作业,还是搭设落地式操作平台、悬挑式操作平台、采用吊篮或蜘蛛人作业均存在安全隐患,且直接投入高,与收益不成
正比。

增大截面加固法[9]相对来讲更加适用此构件,该方法只需室内作业,且不需增加幕墙
拆除及恢复成本。

2)主梁2位于走廊隔墙顶部,走廊一侧管道密布,空间有限。

走廊一侧操作空间狭小,
无法提供支模作业面,因此增大截面法不适用;对于粘贴碳纤维加固法,梁侧需要粘贴抱箍,走廊一侧无法提供涂抹空间,且该方法对主梁2承载力提升有限,故此该加固法也不适用。

有鉴于此,主梁2采用型钢加固法[9]比较适宜,该法于梁侧设截面较小的钢板抱箍,可充分
利用管道间隙进行焊接、灌胶施工。

3)次梁周边无障碍物可采用经济易行、便于操作的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

4)对于楼板加固,改造区域结构板下设有多组吸顶安装的风机盘管,其与顶板间隙狭小,粘贴碳纤维布及粘钢加固均无法通过。

同时,考虑到楼层标高容许抬高量、控制成本投入、
改造区域上层房间使用功能等,故增大截面加固法亦不可行。

因此,只有通过在风机盘管间
设置工字钢梁[9]缩短楼板跨度的方式进行楼板加固(梁顶相应区域粘贴碳纤维布平衡负弯矩)。

6、总结
(1)建筑物装修、使用过程中,增加的楼面荷载数值以不超出结构设计容许范围为宜;
(2)实际荷载超过设计容许荷载时,应由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进
行复核验算,出具相应的处理方案;如需结构加固,则由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等级的单位进结
构实体检测,由具有加固设计资质等级的单位进出具加固设计方案,且结构实体状况必须以
现场实际检验数据为准。

(3)加固改造设计方案必须以结构实体检测结果及结构验算为前提,且必须充分考虑其
安全可靠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比性、施工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 GB/T 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M].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16.
[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GB/T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M].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15.
[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GB/T 50784-201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M].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13.
[6]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 JGJ/T 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