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九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12.2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
2、过程和方法: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二、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浣溪沙》等篇章,对苏轼的生平经历和精神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学习该词,主要是学习多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四、重点难点:本节重点: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本节难点: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而”的达观。
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诵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
潇潇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
他就是苏轼,那么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又会描绘怎样的场景,给我们展现别样的风味呢?2、学案反馈:(1)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下面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导入: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只有反复吟唱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意。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词。
朗读全诗活动指导:1、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情感。
2、自己反复练读,读出其中的节奏、感情。
3、小组内互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赛读。
3、探究活动:链接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了解词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感情。
合作探究:一、理解诗意活动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2、存疑之处,组内讨论解决。
3、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导入:我们常常被词的感情所震撼,一颦一笑,一滴眼泪一条河流,一颗星星两片花朵,都深深寄寓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3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一一、导课:同学们,在我们第一节课以“愁”字整合五首词(《望江南梳洗罢》《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时候,大家很快在其他四首词中找到了主人公“愁”的证据,而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却无法很清晰的判断出,主人公到底有“愁”还是无“愁”。
今天,我们就一起里研究一下这首词,看看苏轼在这首词中到底表现了什么。
二、读词,初步感知。
1、对照注释,细读这首词,疏通字词。
聊(lio) 擎(qng) 裘(qu)骑(j)酣(hān) 鬓(bn) 遣(qiǎn)2、教师范读,注意停顿节奏,抓重音和情感表达。
“卷”“看孙郎”要重读“又何妨”“会挽雕弓”“西北望,射天狼”要重读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初步感知。
4、叫一个学生来范读,其他人提出意见。
生评:感觉没读出劲,就是词人的那种“狂劲”。
5、齐读这首词,放开声音,把握情感。
三、解词,理解词意。
1、读上阙,对照注释,理解上阙意思。
(1)上阙叙事:描写题目中的“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
(2)关键字“狂”:打猎装备“狂”:左牵黄,右擎苍。
穿着打扮“狂”:锦帽貂裘。
随从“狂”:千骑卷平岗、倾城随太守。
以少年英雄自比“狂”:亲射虎,看孙郎。
(3)根据理解解释“狂”狂放豪迈、潇洒不羁、阳刚之美、意气风发(4)齐读上阙,感受豪放之美。
2、对照课下注释读下阙,理解下阙意思。
(1)、开张:豪放开阔;(2)、典故:持节云中、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3)、下阙抒情明志:(这两句也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句子)借典故“冯唐”来抒发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情感;借典故“射天狼”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4)齐读下阙,感受词人的情感和志向。
四、结合课下注释(1),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深层理解苏轼。
(1)、注释中提到“1075年苏轼从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这里的“迁”明为平调,实为贬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江城子.密州出猎》优质说课稿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学校:教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江城子.密州出猎》,我的说课包括八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阐释、说教育教学思想、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
一.说教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
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
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形象。
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2.紧扣“狂”字品味词句,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当堂背诵课文。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字,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1、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
2、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说教育教学思想教育应与时俱进,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为以下四点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加强师生交流。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第12课《词四首》之《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背诵这首词; 2.时下的我们,浮躁张扬,信仰缺失, 是不是可以从苏东坡坎坷的人生经历得 到一些启示?请以“苏轼,我想对你 ……”说说你对他的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词四首》
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苏轼
婉约派与豪放派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 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 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 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 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 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 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下阕源自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 气势豪迈
聊江且 城
牵着黄 托着苍
子 作者自称
暂且 一人一
犬
鹰
老夫聊全人发城都的出少密年州狂马出,骑称一猎左牵席黄卷,右擎苍作比。者为自孙
锦帽貂来裘了,千骑还卷开阔平冈。
权
还张扬
用典,以魏尚
为报倾城随太守(豪,壮亲) 射虎自,比,看希孙望朝郎。
廷派遣使者起
酒定酣将胸胆尚开张,鬓微霜,用又自己何妨!借指入
西北望,射天狼
明年,夏人犯边杀掠吏士。 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 伐柳白沟之南。——《宋 史·王安石传》
当时的北宋王朝,是外患连 连,作者是为国而狂。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熙宁二年,王安石执政,素恶其议 论异己……熙宁七年,徙知密 州…… ——《宋史·苏轼传》
虽遭遇困境挫折,但理想不灭
为报倾城随太守
任职之前:“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 充斥”,“公私匮乏,民不堪命”百姓 “剥啮草木啖泥土”,“饥馑疾疫靡有 遗”,“流殍之余,其命如发”,其逃亡, 弃婴者随处可见。
任职之后:消蝗灾,乞甘霖,平强盗,免赋 税,整吏治,养孤儿……密州“京东首善 之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词四首教学课件说课

了解词牌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来源 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直至北宋苏轼时始 变单调为双调。有单调四体,字数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种;双调一体,七 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格律多为平韵格,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代表作有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
达标训练
品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第1~3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犷、豪放的,体现 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 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词人的 “狂气”。 C. “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 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 最后一句表明了词人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 、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诗句赏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 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个“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 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 浩大的行猎图啊!
大军席卷山冈的盛大声势。
诗词鉴 赏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
指孙权。
赏析
用典:运用孙权“亲乘马射虎”的典故,以“孙权自比”,写自己为回报人们倾 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要亲自挽弓射虎的英勇形象,写出了词人狩猎的豪 情与狂放。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通用5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篇11、朗读这首词2、文学常识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
政治上不得意。
3、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指正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
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4、思考(1)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狂”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运用了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
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
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
(5)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
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育教学思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一、说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
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
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
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2.2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说课流程:一、课标与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五、教法、学法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一、说课标与教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在课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应注重积累、感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本单元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这对今人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是因为他们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流派可比较他们的风格差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上时作的。
苏轼才华横溢平时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自请外任,创作本词时已四十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军队时有进扰。
上阕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太守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形象。
全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豪情壮志,读来铿锵有力。
二、说学情九年级学生从小学到现在已学习了不少古代诗词,有一定的文言积累和知识储备;自学合作能力有一定提高;有一些品读诗词的能力,这是优势,但学生该项能力与积累量是良莠不齐的,也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词人生平、词的风格;理解“狂”的丰富内涵并当堂成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朗读中鼓励学生从语言角度析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词人面对生活和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和观念,能对自己有启发。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将本课教学重难点制定如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全词,抓住“狂”字,通过品味、朗读来体会作品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三个典故,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说教法与学法: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语文新课标历史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适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因此,细读古诗词,找准切入点在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感,这是提高古诗文有效教学的关键。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2课《江城子 密州出猎》公开课教案及点评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并正音
聊发擎苍 酒酣千骑鬓
3、集体朗读
四、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意译全词
讲重点词:聊 千骑卷平冈
典故的意思:孙权射虎 魏尚复职 天狼星
五、词中一个“狂”字,既是词眼,也总括了全文情感。
1、文中内容有不少写狂态、狂情的语句,同学请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体味诗人寓于其中的思想情感。
邱嘉本老师:这堂课整体上还不错,从苏轼词的风格入手来讲解该词,教师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了豪放词的风格。但是老师没有对词中具体字词没解释。
黄清华老师:我以为这堂课还行,老师教给学生一种鉴赏诗歌的方法,从词眼入手,带着学生理解一起去品读诗歌。但是这堂课也存在两个大问题:(1)从朗读到诗歌内容,这中间缺少过渡,太快入题,容易造成学生措手不及从而跟不上教师的引导思路;(2)对于文眼“狂”的赏析有点散,甚至可以说有点乱。
胡复华老师:我认为这堂课过于注重过程,而导致对作者在词中的情感把握不透。这篇词中,除了作者豪情之外,还有他的无奈,因为苏轼一心想要报国,但却得不到重用。而且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对词中具体的字词进行品析,实际上这首词中的字词有很多都是需要细细品味的。我以为这节课最好的一个问题就是:用一句话概括苏轼的形象。这个问题就直接点出了苏轼的为人——性情中人。
2、 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体悟诗人的雄心壮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一个人他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
有一个人他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有一个人他用“逸怀浩气”的豪放词,取代了五代以来专写儿女情长的婉约词。他改变了一代词风,他拓宽了词的境界,他树起了别具一格的词风词格。他就是苏轼。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第12课《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威风凛凛 不服老,年愈长志弥坚
词人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 弓劲射、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重点研讨 7.分析词中运用的两处典故的作用。
上阕中的“亲射虎,看孙郎”这一有关孙权的典故,即为了报答百姓 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通过这一典故,表现出词人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指奉有朝廷
白
重大使命 汉时的郡名
应当 拉
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
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圆月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 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 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 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 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 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 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 狼星射下来。
当堂检测
1.找出词中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 鬓微霜,又何妨!
2.找出表达词人希望再展宏图,为国立功的句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拓展延伸
有关冯唐的历史评价
左思: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司马贞:冯公白首,味哉论将。因对李齐,收功魏尚。 王勃: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吕蒙正: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三国时期东吴 的孙权,这里
作者自喻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 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 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 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 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 的山冈。为我报知全城百姓,跟随 我出猎,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 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整体阅读
更 额角边的头发
第12课 江城子·密州出猎
第12课《江城子 密州出猎 》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6.在上阙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太守,用一个 字来概括。
看到了一个具有少年人豪情狂态的老夫,意
“狂” 气风发,精神抖擞。可用一
字概括。
思考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
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此次出猎人数之多,军容之武,速度之快, 士气之高,威武雄壮的壮观场面。
5、全城的百姓倾城而出,来看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如何?
“为报”句写出太守与人民的亲切关系和 颇为自豪的豪情。
“亲射虎,看孙郎”
用典。词人化用“孙权 射虎”的典故,自喻孙权, 表达了词人虽已年老,但仍 壮志满怀的英雄气概。
“老夫”的自称与“聊发”的情态; “牵黄”“擎苍”的行为 “锦帽貂裘”的装束; “千骑”狂奔的场面;
自比孙权、要弯弓射虎的豪兴。
2.概括词的上阙从哪几个方面可看出太守之 狂?
外表狂
狂 动作狂
归纳:
“狂”
上阙:描写了狩猎的壮阔场面,气势恢宏,
表现出作者壮志勃发的英雄气概,同 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1.苏轼为什么要参与这次射猎呢?
他想像少年一样发一次狂,但是苏轼的发狂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而是为了展示自己并未老去还能报效国家,抒发胸中不被重用的一腔 磊落之气。
2.苏轼时年接近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 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这是 为甚么呢?
此时的他两鬓斑白,身体每况愈下,长期得不到重用,感觉 自己经老去,这里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 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第12课《词四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课件(共18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品读下阕,分析苏轼的“心狂”
(1)比较阅读“酒酣胸胆尚开张”和“鬓微霜,又何妨”,看 哪句更能体现苏轼之狂。
前句中“尚开张”的“尚”是“尚且、还”的意思, 说话的语气明显不足。而“又何妨”一句斩钉截铁、不容 置疑地表现出了他对“鬓微霜”的不在乎,因此后者更能 表现苏轼不服老的狂气。
(2)结合资料,探究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中,苏轼 到底是自比冯唐还是自比魏尚。
②语气之狂:“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这三句话主要让学生体会苏轼自比孙权的口气之“狂”。 为了酬答满城的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胡云翼选注 《宋词选》) 快告诉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看我像当年孙郎那样,亲 自弯弓射虎吧。(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
这两则资料中,“报”分别被理解为“酬答”和“告诉”。而 “告诉”更适合这首词的理解,因为前者射虎是为了酬答百姓的 围观,而后者是词人告诉全城的人去看他像孙权当年那样射虎打 猎,更能体现他的“少年轻狂”。
典故: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 “亲射虎”自喻孙权,突出自己年纪虽大,但
仍有少年狂气。 “遣冯唐”以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
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运用“射天狼”典故,表达了作者抵御入侵者,
建功立业的决心。
写作特色
1.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 “狂”字贯穿全篇。
2.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 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 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 的英风与豪气。
作者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胡云翼选注《宋词 选》)
持节二句:注家向来以为东坡是以魏尚自许,未切,实在自比冯唐……苏轼自 比选》)冯唐,一以老,二以筹边远略也。(徐永年、曹慕樊《东坡选集》)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育教学思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一、说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
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
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
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着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狂”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这是一首词运用典故,含蓄蕴藉,含而不露,教学时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指导,努力以声表情,以情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狂”与“豪”。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策划,选定主题,创作一首诗词。
-各小组展示项目成果,全班进行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5.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苏轼的角色,进行诗词朗诵,感受作者的情感。
-实验活动:通过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
4.诗词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活动,可以是个人朗诵,也可以是集体朗诵,通过朗诵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情感美。
5.诗词鉴赏:推荐学生阅读诗词鉴赏类的书籍,如《唐宋词鉴赏辞典》等,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6.诗词交流活动:组织诗词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诗词作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7.诗词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开展诗词研究项目,如研究某一词人的词风、某一时期的诗词特点等,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核心素养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三个方面展开。《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深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通过分析苏轼的词作,学生能够感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内涵。
4.为了突破难点三,教师将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词作,联系苏轼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理解其词风的成因和影响。
5.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诗词鉴赏短片、专家解读等,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时代背景:宋代社会风貌、文化特点及词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词作背景:苏轼任职密州时期,描述出猎场景,展现豪放个性。
九年级下册12.2《江城子密州出猎》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苏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
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
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
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教学大纲、教材编排及本单元特点,我为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体会本词豪放的风格。
情感目标:
了解词中三个典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感情。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以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为主;教者适当点拨、指导。
二、【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读研结合朗读教学合作讨论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二、说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教学时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指导,手语与语言结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江城子·密州出猎》“狂”与“豪”。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2、紧扣“狂”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所以我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感情。
通过扩展阅读试着走近诗人,学会评价诗人。
四、说教学流程我的主要教学流程分为三步:朗读—品味—扩展1、导入。
我是这样带领学生进入情境的:讲到词我们不能讲到苏东坡,他开创了豪放词风,今天我们要学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就是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2、朗读。
这一流程我组织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意,进而品味词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同时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我的设计意图是培养自主学习词的有效方法,其实就是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共28张PPT)

“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驰骋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分析讨论
课文精讲
这是一首豪放词,词中的哪些字最能体现苏轼豪放的风格?有什么 作用?
狂
卷
挽
这些动词十分生动形象,极具表现力,充满阳刚之美,充分表现了词人卓越 的胸襟抱负与雄心壮志。
句子解读
课文精讲
词人正值壮年,却自称 “老夫”,又言“聊发”
隐约透露出怨愤不平之情。
统领全篇,表现了词人的 雄健豪放、潇洒磊落。
用典,表现出作者壮 志满怀的英雄气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
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极言 走之快 不仅表现 了出猎场面 的盛大 ,
1.《渔家傲.秋思》和《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两首诗感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渔家傲.秋思》是与思乡紧紧联系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课堂练习
2.解释下列标红的字。 ( 1 ) 燕 然 未勒归无计( 刻石记功 ) (2)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层峦叠嶂 ) ( 3 ) 老 夫聊发少年狂( 姑且,暂且 ) ( 4 ) 千骑卷 平 冈 ( 一人一马的合称 ) (5) 会挽雕弓如满月(稍白
拿着、握住
酒酣胸胆尚开张。 粪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终将
译文:我喝足了酒,胸襟开阔,胆气豪壮。鬓角稍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 么时候会像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一样赦免我呢?我终将拉开饰以彩绘的弓, 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苏东坡自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情,即喝酒,下棋 及唱曲子,但他的诗文、书、画却名垂后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说课流程: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法、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说课标与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在课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应注重积累、感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本单元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这对今人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是因为他们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流派可比较他们的风格差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上时作的。
苏轼才华横溢平时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自请外任,创作本词时已四十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军队时有进扰。
上阕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太守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形象。
全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豪情壮志,读来铿锵有力。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从小学到现在已学习了不少古代诗词,有一定的文言积累和知识储备;自学合作能力有一定提高;有一些品读诗词的能力,这是优势,但学生该项能力与积累量是良莠不齐的,也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词人生平、词的风格;理解“狂”的丰富内涵并当堂成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朗读中鼓励学生从语言角度析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词人面对生活和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和观念,能对自己有启发。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将本课教学重难点制定如下: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全词,抓住“狂”字,通过品味、朗读来体会作品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三个典故,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说教法与学法: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语文新课标历史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适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因此,细读古诗词,找准切入点在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感,这是提高古诗文有效教学的关键。
读出韵味,送读出精神,读出语感、情感、美感、这些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提到: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语文语文基础。
基于这些要求和学生特点。
课堂中采用朗读法、讨论与点拨相结合的教法;指导学生朗读品味,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学习诗歌。
六、说教学流程:温故知新、激趣导课
七嘴八舌,走近苏轼
读词入境,感知词意
析词入情,读透词趣
对比总结,提升理解
积累拓展,读写结合
(一)、温故知新、激趣导课
考考你的积累:
1、谁道人生无再少,,。
2、何夜无月??
3、但愿人长久,。
4、,,此事古难全。
师问:这几句诗分别出自哪一课?均出自谁之手?这节课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
来到北宋和苏轼一起《密州出猎》。
(二)、七嘴八舌,走近苏轼
结合以往的知识,多方位、多角度的说说你了解的苏轼。
(三)、读词入境,感知词意
1、读通字句
2、读懂诗意
(四)、析词入情,读透词趣
主问题设计:这是一个怎样的苏轼?这是一个怎样的太守?
(五)、对比总结,提升理解
思考:出声朗读本首词与本课前两首《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比较他们的风格有何不同?
(六)、积累拓展,读写结合
以“读 ,苏轼,您让我明白了”的句式说说对他的理解。
作业:找时间阅读康震的《康震评苏东坡》和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再结合积累的苏轼诗词,完成以《苏轼,您让我明白了……》为题的小练笔,可化用苏轼诗词中的句子,说说对他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如一份微型教案,能全面且简明的概括全词内容。
上阕:出猎狂
江城子·密州出猎赤胆忠心
下阕:请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