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历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毯是用棉、毛、丝、麻、椰棕或化学纤维等原料加工而成的地面覆盖物。包括手工栽绒地毯、机制地毯和手工毡毯等。广义上还包括铺垫、座垫、壁挂、帐幕、鞍褥、门帘、台毯等。地毯最初仅为铺地,起御寒湿而利于坐卧的作用,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民族文化的陶冶和手工技艺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高级的装饰品,既具隔热、防潮、舒适等功能,也有高贵、华丽、美观、悦目的效果,从而成为高级建筑装饰的必备产品。在家庭装修中地毯满铺或作为地面的局部装饰,都能达到满意的装饰效果。有地毯的房间应注意通风、防潮,以免地毯发生虫蛀、霉变,如发现,应请专业人员修复。

远古社会,人类在崖洞、草屋内用兽皮铺地或挂于墙壁上,以防潮、御寒,这是地毯的渊源。新石器时代,人们用兽毛捻纺成线,编织成粗厚的毛织品,用以铺地。中国古代史籍《尚书•禹贡》等称地毯为毛毡,又称毛席、罽、织皮等,是平纹编织的毛织品。青海省诺木洪出土的毛席残片和新疆鱼儿沟出土的毡垫等,大多采用平纹编织工艺,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新疆罗布泊和民丰县东汉墓中出土的地毯残片,证明当时的地毯织造工艺已由单股经线栽绒结发展为双股经线栽绒结,出土的地毯为典型的手工栽绒地毯。汉代以后,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中原地区汉族吸收西域月支(今新疆伊犁河上游一带)以及大夏(Bactria,中亚古国,今阿富汗北部)、波斯(今伊朗)、天竺(今印度)、大秦(古罗马帝国)等国先进的地毯织造技术,从而迅速提高了地毯的工艺水平。唐代中原地区的地毯生产有了发展。

贞观年间(785~805),安徽宣城进贡宫廷的红丝毯,栽绒厚,质松软,比山西太原和四川成都产的地毯都好。日本奈良市正仓院还藏有唐朝宫廷赠送给日本朝廷的折枝花卉鸟禽图案毡毯。元代由于蒙古族人民以游牧生活为主,所以地毯生产比较发达。

南宋景定三年(蒙古中统三年,1262),蒙古朝廷在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设置局院织毯。当时称没有图案的地毯为毡,有图案的地毯为毯、剪毛花毯。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朝在工部诸司局人匠总管府下设置大都(今北京)毡局、大都染局、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一带)毡局、剪毛花毯蜡布局等。在这些宫廷地毯作坊中,有一些中亚国家的地毯工匠和中国工匠共同创造了剪毛花毯的栽绒新工艺,图案结构严密,并对毛纱中的羊毛配方比例进行改进。据《大元毡毯工物记》记载,当时宫廷已有剪毛栽绒花毯、回回剪绒毯等约70个品种,其质量已同手工栽绒地毯相似。

明清两代,除新疆、西藏生产地毯以外,甘肃、宁夏、内蒙等西北地区的地毯生产有了发展。这一地区的工匠们既继承了新疆、西藏地毯的工艺技术,又吸取了中原地区织锦、刺绣、瓷彩绘、建筑彩绘以及当地牧区少数民族金银器皿、皮革制品等手工艺的艺术长处,特别是受到织锦和刺绣艺术的影响,创造出独特的寓意吉祥的地毯图案,一直流传。

20世纪以来,北京、天津地区出现了一些专门生产出口地毯的工厂,成为中国地毯的重点产区。北京和天津在继承西北民间地毯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弹性好、光泽强、牢固结实的地毯品种,并继承和改造了工整的传统吉祥图案,称京式图案;创造了风格活泼的工笔花卉图案,称彩花式图案;吸收西方国家写实风格的簇花图案,称美术式图案。70年代以后,上海、江苏、山东等东部沿海地区地毯生产有了发展。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西藏等传统地毯产区在保持本地区独特风格的基础上,学习北京、天津地毯的先进工艺技术,质量有了提高。80年代以来,中国的丝线栽绒地毯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并引进西方国家的机制化纤地毯,在国内外市场上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世界手工栽绒地毯的传统产区集中在东亚、中亚以及欧洲和亚洲交界处的各个国家。公元前4世纪古代埃及、巴比伦王国的雕刻上,已有反映平纹编织类的地毯。北美洲印第安人部落中仍保留有手工编织平纹类的地毯,上面大多为抽象几何图案。栽绒地毯现存最早的实物是苏联东亚阿尔泰山北麓出土的帕兹雷克(Pazyryk)地毯残片,制作年代约为公元前4世纪。15~16世纪,波斯地毯发展达到高峰。16~17世纪,土耳其地毯也兴盛一时。1720年,英国首创布鲁塞尔地毯织机。19世纪英、美等国又制造了多种仿手工或提花地毯织机。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效率极高的排针簇绒地毯织机。60年代随着石油、化学纤维工业的发展,化学纤维机制地毯蓬勃发展,成为普及的建筑装饰材料。80年代以来,机制地毯已占世界消费总量的99%,手工地毯仅占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