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岁时节令文化的调查与研究(1225)
岁时节日习俗
岁时节日习俗篇一:第六讲岁时节日民俗第六讲岁时节日民俗【教学目的】掌握岁时节日民俗形成的原因,掌握我国岁时民俗节日的分类及特征;了解汉族及我国主要少数民族岁时节日及其民俗。
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二、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岁时节日民俗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岁时民俗,一是节日民俗。
这两个部分是有紧密联系的。
岁时民俗,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般是指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传承。
而节日民俗是岁时民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岁时节日。
在不同的岁时节日中,同样传承下来的是不同的民俗事象。
据此,我们认为,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象。
一般有周期性,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一)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岁时节日民俗在精神民俗内容中是最丰富的一种民俗。
它的最初形成,是和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直接导致了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
人们对天文知识的认识,是来源于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观察。
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历法产生了。
有了历法,人们从事各种生产和安排生活就方便多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正是根据天文、历法知识来划定一年中的时序节令,将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纳入自然规律之中,逐步形成不同的风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为感谢上天的恩赐,人们在特定的日子里(一般在农闲时候)举行祭祀仪式,开展各种文娱活动,这样,节日就产生了。
不过,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就是相同的节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其内容也不尽相同。
因此,节日及其民俗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累积的过程。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1实践目的: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我于__年1月26日至__年2月17日期间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知识及走访长者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实践内容:在开展活动之前,调查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市区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的文娱及传统活动。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文化习俗时,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发现我们的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
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
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
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
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
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
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
由于价值取向不一样,喜好不一样,遇到具体事物时,各人会有各人的选择和判断。
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
家乡风俗的岁时节令与习俗
家乡风俗的岁时节令与习俗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不同地区的家乡风俗也各具特色。
岁时节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认知和尊重。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乡风俗的岁时节令与习俗。
在我家乡,最有名的节日之一就是春节。
春节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开始,持续十五天。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以扫除旧年的晦气。
此外,我们还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以驱赶邪恶,并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除夕夜,全家团圆吃年夜饭,象征着合家幸福团聚。
而在正月初一,孩子们会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以示祝福和鼓励。
春节期间,我们还会拜祭祖先,祈求祖宗保佑后人平安顺利。
这些习俗流传了几千年,代代相传,成为我们家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一个重要的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通常是在农历五月初五,也被称为龙舟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还会挂艾草和菖蒲以辟邪。
特别是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和魅力的活动之一。
各地的龙舟比赛各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春节和端午节,我们家乡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节日,如中秋节、清明节等。
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是秋季的一个重要节日。
人们会一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祈求团圆和幸福。
清明节则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人们会上坟扫墓,烧纸钱。
清明节也是一个人们缅怀过往,感恩前人的日子。
总的来说,家乡的岁时节令与习俗充满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
这些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在现代社会,这些习俗虽有所减少,但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魅力。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让家乡的风俗习俗永不凋零。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调查报告通常会在调查完成后及时撰写,以保持信息的新鲜和准确,调查报告可以包括对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描述,以增强可信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岁时节令的概念
岁时节令的概念岁时节令是指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变化及气候的变化而划分的四季。
在中国古代,岁时节令主要根据古代天文学和气候特点来划分。
岁时节令的概念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且对于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活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春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天是四季之首,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春天的开始是立春,这意味着大地开始回暖,万物开始苏醒生长。
而立春后的雨水时节,是春天的主要特征之一,雨水的丰沛有助于大地的回春。
接着是惊蛰,这个时节象征着春雷始动,冬眠的昆虫开始苏醒。
而春分则标志着昼夜平分,白天渐长,天气开始变暖。
进入清明时期,大地回春盛景,万物蓬勃生长。
最后,谷雨时期标志着春天接近尾声,田园万物竞相生长。
二、夏天(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夏天是岁时节令中最炎热的季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立夏是夏天的开始,意味着夏季的正式来临,而小满时期则标志着谷物开始灌浆。
芒种时节,庄稼开始抽穗、颗粒饱满。
夏至时节是夏天最长的一天,标志着白天达到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时期,气温继续上升,天气更加炎热。
最后,大暑时期正值炎热的盛夏,是夏天的高峰期。
三、秋天(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天气转凉的时候。
立秋时节,秋季正式开始,天气逐渐转凉,气候适宜。
而处暑则是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白露时节,天气已经转凉,早晨的露水逐渐增多。
秋分是秋天的分界点,白天和夜晚的时间相等,天气开始转凉。
随后,寒露时节,气温进一步下降,露水更显浓厚。
最后,霜降时期便意味着冷空气的到来,寒意越来越浓。
四、冬天(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天是岁时节令中最寒冷的季节,大部分地区都有降雪的现象。
立冬时节,冬季正式开始,气温开始明显下降。
而小雪时期,天气更加寒冷,降雪的机会也逐渐增多。
大雪时节,则意味着雪量开始增加,同样也是冬季最寒冷的时期。
冬至时节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时候,阳光直射距离最短。
湖州市有什么传统习俗或节日?
湖州市有什么传统习俗或节日?湖州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素有“吴文化之邦”之称。
湖州市拥有众多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节日,以下是其中的三个着名的传统习俗和节日。
一、摸金游春——湖州人迎春祈福的传统习俗湖州人有一个独特传统习俗,每逢春天,他们会举行摸金游春活动。
摸金游春源于古代民间信仰,人们相信摸金可以祈福,保佑自己来年平安和富裕。
当天,人们会穿上艳丽的古装,走街串巷,摸金花,游山玩水。
人们往往会聚集在湖州市区的北山、南山和西山等著名风景名胜区,游玩摸金花、摸金宝塔等游戏,祈福来年好运连连。
摸金游春活动不仅表达了湖州人对春天的喜爱,更传承和弘扬了湖州的传统文化。
二、桃花节——湖州市最具特色的节日庆典湖州市每年三月至四月,举办一年一度的桃花节,成为湖州最具特色的节日庆典。
湖州市青山湖畔的桃花园内,绽放着数以万计的粉色桃花,迷人的美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湖州桃花节不仅有观赏桃花的活动,还有赏花舞蹈、品尝桃花酒、参赛比赛等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与。
桃花节的举办不仅增加了湖州市的知名度,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龙船竞渡——湖州市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五月初五,湖州市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船竞渡比赛。
龙船竞渡是中国传统的水上体育项目,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楚国,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统节目。
湖州的龙船竞渡比赛备受关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体育爱好者前来观赛。
在比赛现场,观众可以欣赏到汹涌激流中龙船的矫健身姿,齐声领唱的队员的壮烈豪情。
这一传统节日不仅展示了湖州人的勇敢精神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也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总结起来,湖州市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其中摸金游春、桃花节和龙船竞渡是最具代表性的。
这些传统习俗和节日既富有民间特色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充分体现了湖州的人文底蕴和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每一次的活动都凝聚着湖州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传承并宣扬了湖州的传统文化,为湖州市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
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学院:文理学院班级:汉语言文学1205姓名:钮星学号:1290030304教师:石国伟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前言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特别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而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被淡化了。
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中秋赏月吃月饼等等。
而且,很多节日都流于形式,甚至仅仅变成了一种吃的节日,其中一些深层次的文化的东西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对此,国务院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
我认为此举是及时的,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文明。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内涵。
同时,它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这篇文章,唤醒广大民众的民俗节日文化记忆,让传统民俗节日有效延续下去,并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已愈来愈成为我们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一、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吕梁地区乡镇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节日民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二、娄烦县简介娄烦县地处太原市西北部,位于太原市区西北94公里处的汾河中上游,为太原市的郊区县,境域总面积为1276平方公里。
娄烦地处内陆山区,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全县辖8个乡(镇),即娄烦镇、杜交曲镇、静游镇、天池店乡、马家庄乡、庙湾乡、米峪镇乡、盖家庄乡。
4个居委会,143个行政村,113720人。
全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干旱、雨量较少、气温较低、风力一般、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征。
娄烦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工业也迅速发展,同时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与治理,荣获“山西省生态环保第一县”的称号。
湖州民俗文化介绍文章
湖州民俗文化介绍文章湖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湖州的民俗文化当中,包括了许多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的民俗习俗和传统文化,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湖州的民俗文化。
第一步:传统工艺文化湖州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业城市,具有丰富的传统工艺文化。
在湖州有着许多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例如上塘木雕、南太湖香炉、织锦等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体现了湖州的工匠精神和历史文化遗产。
第二步:饮食文化湖州的饮食文化也是其独特之处。
湖州延续着浙南淳朴的饮食风格,注重清新素淡的口味。
湖州有许多美食,例如太湖银鱼、花雕鸡、河蟹、虾爆等等。
湖州的美食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步:节日文化湖州有许多独特的节日习俗。
例如,元宵节时有闹花灯、剪纸等活动,端午节则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中秋节则有赏月、吃月饼等活动。
这些传统的节日习俗是湖州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步:民间艺术文化湖州的民间艺术文化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湖州有江南民间艺术之乡的美称,这里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例如水袖舞、西施舞、绣旗基等等。
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韵味,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第五步:民间传说文化湖州的民间传说也是其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湖州有关于白蛇传、孔雀东南飞、李葫芦等许多著名的传说,这些传说附着在湖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之中,使湖州的民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湖州的民俗文化是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体现,凝结着湖州人民的智慧和劳动,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成为展示湖州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家乡的风俗 岁时节令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岁时节令的习俗家乡的风俗源远流长,每逢岁时节令,都有特定的习俗与传统,代代相传,让人感受到家乡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我的家乡,一年四季,不同的节气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愁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天到来的时候,是家乡最热闹的时刻。
这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贴上红彤彤的对联,门框上悬挂着大红灯笼,为家里增添喜庆的氛围。
人们还会踩着高跷、玩着滚铁环、舞着龙灯,场面热闹非凡。
在春节这一天,全家团聚,吃着团圆饭,分享着快乐,祝福着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而就在春节之后,清明节也是家乡的重要节日。
在清明节这天,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祭祖,通常会带上鲜花、食物、茶叶等祭品,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还有挂柳、踏青等民俗活动,让清明节充满了浓厚的民间风情。
随着夏日的到来,农村地区的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立夏这天,人们会在家中熬菜汤、吃艾叶饭,以此来驱除瘴气,预防疾病。
而夏至这一天,则是吃鱼的好时机,表示吉祥富贵。
在这个炎炎夏日,各种习俗让家乡的风俗更加多彩多姿。
秋天的丰收季节,是最值得期待的时刻。
中秋节是秋天的重要节日,这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寓意团圆美满。
除此之外,重阳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爬山赏景、喝茱萸酒、佩艾叶戴花,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最后,冬天的到来,也让家乡变得格外宁静。
冬至这一天,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吃饺子,象征着团圆幸福。
元旦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彩灯,为新的一年祈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乡的风俗让人倍感温馨和幸福。
总的来说,家乡的风俗习俗与岁时节令紧密相连,虽然时间已过去很久,但每一个传统习俗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这些习俗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让我们一起珍惜家乡的风俗,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家乡的风俗习俗永存人心。
愿家乡的风俗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璀璨夺目,永不凋零。
明清时期嘉兴岁时风俗研究——基于地方志的考察
DOI:10 3969/j issn 1671 ̄3079 2018 03 005收稿日期:2017 ̄10 ̄31作者简介:王火红(1982-㊀)ꎬ女ꎬ安徽岳西人ꎬ嘉兴学院教师ꎬ文学硕士ꎬ研究方向为地方文化ꎮ网络出版时间:2018 ̄03 ̄0811:10㊀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3.1273.Z.20180308.1029.006.html明清时期嘉兴岁时风俗研究基于地方志的考察王火红(嘉兴学院党委(校长)办公室ꎬ浙江嘉兴314001)摘㊀要:通过对明清时期嘉兴地区地方志文献岁时风俗记载的梳理分析ꎬ认为在明清时期嘉兴岁时风俗里ꎬ农桑文化是嘉兴人终岁勤动的温饱根基ꎬ多重信仰反映了嘉兴人对人寿年丰的美好期盼ꎬ伦理人情是嘉兴人萦绕心头的淳厚乡音ꎬ习俗差异反映了嘉兴人多姿生活的时空变迁ꎬ对传统岁时风俗的合理传承有利于促进嘉兴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ꎮ关键词:风俗ꎻ岁时节日ꎻ嘉兴ꎻ社会文化ꎻ地方志中图分类号:K892.45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671 ̄3079(2018)03 ̄0046 ̄05ResearchonFestivalCustomsinJiaxingintheMingandQingDynasties AnInvestigationBasedonLocalChroniclesWangHuohong(OfficeofthePresidentꎬJiaxingUniversityꎬJiaxingꎬZhejiang314001)Abstract:ThroughanalyzingthefestivalcustomrecordsinlocalchroniclesofJiaxingintheMingandQingDy ̄nastiesꎬitisbelievedthataccordingtothosecustomsꎬfarmingcultureisthefoundationthatinspirespeopleinJiaxingtoworkhardallyearroundforwelfareꎻthemultiplebeliefsreflectpeople̓shopeforlongevityandharvestꎻtheethicsandrelationshipsaretheunforgettableaccenthauntinginpeople̓sheartꎻthecustomdifferencesreflectthetemporalandspatialvariationofpeople̓scolorfullife.Properinheritanceofthetraditionalfestivalcustomsisconduciveto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andcultureinJiaxing.Keywords:customꎻfestivalꎻJiaxingꎻsocialcultureꎻlocalchronicles岁时风俗是人们约定俗成ꎬ与天时㊁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ꎬ有特定活动内容的风俗习惯ꎬ代表着一个地区民众独特的生活方式与独特的社会文化ꎬ被誉为区域文化的一面镜子ꎮ嘉兴春秋时地跨吴越ꎬ兼有吴地辞让与越地勤俭之遗风ꎻ楚并越后ꎬ又接受了百余年楚文化的影响ꎻ秦时归属吴郡ꎬ民间习俗以吴俗为主ꎻ西晋末与北宋末ꎬ北方衣冠之族渡江而南ꎬ带来了中原文化ꎻ[1]宋以后ꎬ嘉兴地区社会日趋稳定ꎬ人民安居乐业ꎬ独特性与多元化的社会风俗基本沉淀成形ꎮ至元«嘉禾志»是现存最早的嘉兴地区地方志[1]2051ꎬ关于嘉兴风俗仅转载前代文献寥寥数语的概说ꎬ对岁时风俗未提只字ꎮ万历«秀水县志»第一次以独立章节的形式记载嘉兴地区岁时风俗ꎬ此后的嘉兴府及各县地方志逐渐对岁时风俗有了单篇的记载ꎮ本文主要依托现存的明清时期的嘉兴地方志文献ꎬ以梳理出的77种岁时节令与相关习俗活动为研究对象ꎬ分析嘉兴明清时期时令节日习俗的文化根基㊁民众心理㊁时代变迁与地区差异ꎬ探讨其反映的嘉兴地方历史文化发展动态ꎮ一、农桑文化是岁时风俗里嘉兴人终岁勤动的温饱根基嘉兴素有 秔稻之乡 丝绸之府 美誉ꎬ万历«嘉兴府志»载 春秋时ꎬ槜李当吴越之交ꎬ自越 64 ㊀㊀㊀㊀㊀㊀嘉兴学院学报JournalofJiaxingUniversity㊀㊀㊀㊀㊀㊀第30卷第3期2018年5月Vol.30No.32018.5㊀王甲粢㊁乙黍㊁丙菽㊁丁粟ꎬ非夫人之织不衣ꎬ而农桑重 [2]ꎻ弘治«嘉兴府志»载 嘉禾之俗ꎬ终岁勤动ꎬ饷给于国而尺寸之土必耕ꎬ衣被他郡而机杼之声不绝 [3]3-4ꎮ自春秋时代开始ꎬ以农桑为重的农耕文化便成为了嘉兴地区社会风俗的根基ꎬ嘉兴许多岁时风俗源于人们根据不同季节的特定时间安排的不同农事活动ꎬ尤其稻作和蚕桑风俗最为普遍且最具特色ꎮ(一)贯穿一岁始末的稻作习俗春季是播种的季节ꎬ嘉兴很多习俗都是围绕水稻劝耕㊁预测丰收而展开ꎮ官府在一年之始的立春节令ꎬ要举行盛大的鞭土牛迎春礼以劝农耕ꎬ 立春前一日ꎬ官府迎春于东塔寺ꎬ居人竞以米豆撒春牛(以泥杂稻草为之)背ꎬ曰打春ꎮ立春日ꎬ有司率诸执事祭芒神ꎬ各执彩仗鞭土牛ꎬ曰鞭春 [4]11ꎮ立春时桐乡地区有种春田之俗ꎬ 立春前一夜ꎬ乡人围土作塍ꎬ分东西塘ꎬ纵横皆丈余ꎬ挥秧其中ꎬ以占水旱丰啬ꎬ名种春田 [4]11ꎮ正月初三㊁初四或元宵前ꎬ嘉兴各地农家均举行照田蚕活动ꎬ以所烧稻草火色占一年丰歉ꎬ 田间缚刍ꎬ木末扬以绯帛ꎬ夜击金鼓焚之ꎬ侑以祀词 [5]40ꎮ一些习俗是先民对水稻种植规律的经验总结ꎬ如谷雨时ꎬ田家开始浸谷种ꎬ 宜用腊雪水ꎬ春雪则生虫 [7]6ꎻ小满动水车ꎬ要开始为水稻灌水ꎻ八月二十四日为稻藁生日ꎬ开始割新稻开稻门ꎻ九月十三日稻生日ꎬ晴则水稻易刈获ꎮ春种秋收之际ꎬ嘉兴乡民均举行盛大的祭社活动ꎬ祈求报答土地之神的赐予ꎬ 春分后戊日为春社ꎬ田家醵钱为会ꎬ牲礼赛神ꎬ以祈丰稔 [4]13ꎬ 秋分后戊日为秋社ꎬ醵钱为会ꎬ牲礼赛神ꎬ以报丰稔 [4]15ꎮ水稻的种植回馈了嘉兴人丰富的节日美食ꎬ如立春的春饼ꎬ元旦的椒柏酒㊁糖糕ꎬ元宵的灯团ꎬ清明的青团ꎬ立夏的百草芽粉饼ꎬ端午的粽子ꎬ中秋节的俸糖ꎬ重阳的米糕ꎬ腊月的三白酒㊁腊八粥㊁年糕等米食ꎬ构成了嘉兴人岁时里回味无穷的节日味道ꎮ(二)相对集中的蚕桑习俗蚕桑业作为明清时期杭嘉湖地区的主要产业ꎬ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蚕桑习俗ꎮ但从收集的嘉兴地方志文献看ꎬ海宁①㊁桐乡的地方志对养蚕习俗记载较多ꎬ嘉善县志仅有 四月四日ꎬ蚕始茧 [8]33等几条ꎬ平湖㊁海盐县志相关记载也较少ꎬ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蚕桑习俗在地方志文献中记载的不均衡ꎮ养蚕以桑叶的生长周期为限ꎬ相关习俗多集中于上半年ꎮ清明时节ꎬ桑叶抽芽ꎬ蚕妇开始育蚕种ꎬ 是夜有育蚕之家ꎬ各裹蚕子于棉衣中ꎬ卧身下ꎬ谓蚕得人气始生 [9]19ꎮ在蚕家看来ꎬ蚕宝宝生病是因为白虎㊁蚕崇之类的邪怪作乱ꎬ为了祈求蚕宝宝健康成长ꎬ蚕家均举行禳白虎㊁驱蚕崇㊁挑青的仪式ꎬ 育蚕家设祭禳白虎ꎬ门前画石灰象弓矢ꎬ驱蚕崇也ꎮ食螺蛳ꎬ名挑青ꎬ盖蚕病谓之青娘ꎬ故云 [7]6ꎮ三月十五日ꎬ蚕家还要举行祭蚕神仪式祈求神灵保佑蚕茧丰收ꎬ蚕神也称马鸣王菩萨ꎬ 像作妇饰ꎬ而乘马ꎬ即古之马头娘也 [7]6ꎮ谷雨前后数日ꎬ大部分蚕种顺利地孵化成蚕蚁ꎬ可以收蚕了ꎬ有谚云 谷雨不藏蚕 [10]8ꎮ四月为蚕月ꎬ浙西地区乡民几乎都在忙着养蚕收茧ꎬ 育蚕之家各闭户ꎬ亲邻毋得轻入ꎮ官府暂为停讼ꎬ谓之 放蚕忙 ꎮ浙西皆然 [9]19ꎮ植桑养蚕是为收茧取丝ꎬ小满时节蚕家动丝车ꎬ准备取茧缫丝ꎮ到了十二月十二日ꎬ养蚕之家 各以盐卤㊁茄灰熏揉蚕子ꎬ藏之谷壳中ꎮ至廿四日ꎬ则出之浴于川ꎬ以待春至 [9]20ꎮ来年ꎬ蚕桑习俗又在新的时间轮回里重复ꎮ蚕桑的种植和养殖同样丰富了嘉兴人的节日生活ꎮ养蚕需要大量的桑叶ꎬ在蚕育种之时船乡就有人划船问叶价ꎮ为了及时运送桑叶ꎬ船家往往奋力划船以求迅速到达ꎬ以至于嘉兴地区清明前后有了与之有关的娱乐活动ꎬ 时王店市河及荐泾有摇快船之戏 [4]13ꎮ在端午蚕茧始出之时ꎬ妇女以蚕茧和丝织物制作健人符或香囊ꎬ 妇女剪黄白茧为花ꎬ裂五色缯ꎬ肖人形ꎬ曰健人ꎬ佩之 ꎬ 妇人染练ꎬ咸有作日月星辰鸟兽之状ꎬ文绣金缕ꎬ贡献所尊ꎮ又有青㊁赤㊁白㊁黑为四方ꎬ黄为中央ꎬ囊雄黄艾香诸物 [11]4ꎮ74 王火红:明清时期嘉兴岁时风俗研究 基于地方志的考察①海宁地区明清时期属杭州府ꎬ1949年划入归属嘉兴ꎮ本文所谈的嘉兴地区以嘉兴现行行政区划为准ꎬ故文中亦涉及海宁地区的岁时风俗ꎮ84 嘉兴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0卷第3期二、多重信仰是岁时风俗里嘉兴人对人寿年丰的美好期盼嘉兴地方志风俗篇有 信巫鬼㊁重淫祀 崇异教 尚浮屠之教 等描述ꎬ有楚文化的遗响ꎮ从具体岁时风俗看ꎬ嘉兴民众具有自然与神灵信仰㊁宗教信仰㊁迷信禁忌信仰等多重信仰ꎬ均反映了嘉兴人民希望通过借助自然外力或规范自身言行来消祸祈福的原始心理ꎮ人们对人寿年丰美好生活的不倦追求ꎬ借助各种信仰架设的桥梁在节日里集中而强烈地表达出来ꎮ(一)自然与神灵信仰历史上北方衣冠之族的两次南渡ꎬ给嘉兴带来了祭天等中原文化习俗ꎮ在古代先民看来ꎬ天是万物主宰ꎬ古代先民通过祭祀表达对日月星辰的敬畏ꎬ并祈求风调雨顺ꎮ如嘉兴岁时习俗中元旦接天㊁正月初六焚化所供年马送天㊁六月六日天贶节㊁七夕节祭拜牵牛织女星㊁中秋节赏月㊁除夕祀天等均是从古老祭天仪式发展而来ꎮ古老神话神灵也是民间祭祀的对象ꎬ如立春所祭掌管农事的芒神ꎬ正月初三请来决事的灶神第七妹灰七姑ꎬ腊月二十四以花糖粉团送走㊁正月初四以粉饵香果接回的灶王爷ꎬ春分后戊日春社田家醵钱举会祭祀的社神ꎬ三月十五日祭祀的蚕神马头娘等ꎬ都是古老神话中与人类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神灵ꎬ民众以丰厚的祭礼祭祀ꎬ希望得到神灵的护佑ꎮ历史上曾真实存在的㊁对百姓有功的人物也会成为信仰的神灵ꎬ在民众看来ꎬ这些人的善灵会一直眷顾人间ꎬ人们立祠祭祀他们既表追思感恩ꎬ又祈求长久庇护ꎮ如正月初八ꎬ嘉兴乡民聚集徐王庙举行庙会ꎬ纪念的是春秋时期为免百姓遭战火涂炭而弃国逃亡的徐国国王徐偃ꎻ海宁地区二月初五为潮神诞辰ꎬ乡民所祭为宋崇宁年间为盐官饥荒买米途中溺海而亡的朱彝ꎻ五月十三日民众祭祀的关帝ꎬ是东汉末年忠义名将关羽ꎮ(二)佛道双重宗教信仰明清之际ꎬ佛教㊁道教在嘉兴地区盛行ꎬ一些宗教活动成为了岁时风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ꎮ与佛教有关的岁时风俗有很多ꎬ二月十九日观音诞辰㊁六月十九日观音成道日ꎬ信佛者皆到寺庙拈香竞拜观音菩萨ꎻ四月八日释迦佛诞辰ꎬ 寺院作浴佛会ꎬ男女茹素者咸集ꎮ僧尼以铜盂贮佛像ꎬ以小杓盛香水浇灌佛顶ꎬ求施利物 [12]21ꎻ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诞辰ꎬ 儿童竞以香屑和油膏燃之地ꎬ又瓷瓦为塔ꎬ燃灯罗拜之ꎬ谓地藏开眼ꎮ小尽谓不开眼 [4]15ꎮ与道教信仰有关的习俗有ꎬ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天官赐福日㊁十月十五日下元节水官解厄日ꎬ道士均持斋诵经ꎻ二月三日士子家设牲礼ꎬ祀主宰功名㊁禄位之神梓潼帝君ꎬ祈求帮助博取功名利禄ꎻ三月三日玄帝诞辰㊁四月四日为城隍诞辰㊁四月十四吕洞宾诞辰ꎬ祭祀的均为道教人物ꎮ在嘉兴习俗中ꎬ倡导普度众生的佛教㊁倡导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教不仅共存ꎬ而且个别节日已合二为一ꎬ如七月十五日既是道教地官赦罪之辰的中元节ꎬ也是佛教中超度亡灵的盂兰盆节ꎮ(三)占卜与宜忌信仰古人认为ꎬ吉凶福祸丰稔均有前兆ꎬ因此ꎬ嘉兴民众多用晴雨风雷等气象来占卜预测未来天气与庄稼收成ꎮ如ꎬ二月十二日晴雨则果多实ꎻ四月二十日东南风主旱ꎬ正南风主大旱ꎬ西南风主上下大熟ꎬ西北风主大水ꎬ东北风主小水ꎻ小暑日雷主水ꎻ小雪见雪ꎬ主米贱ꎮ此外ꎬ农家还用秤水㊁听蛙鸣来占卜ꎬ如 自元旦至十二日ꎬ以瓶汲水ꎬ日准其轻重ꎬ定十二月之水旱ꎬ重为水ꎬ轻为旱 [4]12ꎻ三月三日ꎬ田家以蛙鸣占卜农作物丰歉ꎬ 闻蛙鸣ꎬ米贱ꎮ午前鸣者ꎬ高田熟ꎮ午后鸣者ꎬ低田熟 [13]7ꎮ趋吉避祸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ꎬ在医学尚不发达㊁认知水平有限的情况下ꎬ嘉兴民众千方百计求吉免祸ꎮ求吉的习俗如ꎬ正月初一 出门必视宁书ꎬ先问喜神方所在 [7]5ꎬ 各家啖糖糕ꎬ啜枣橘汤ꎬ签柏芝于大橘上ꎬ谓之百事大吉 [14]7ꎬ 插芝麻梗于瓶ꎬ谓之节节高 [15]3ꎻ除夕春帖门联写吉祥之语㊁炒漏凑豆㊁留来年饭ꎬ以图来岁吉祥ꎮ避灾的习俗如ꎬ二月二日戴蓬草辟头风ꎬ三月三日戴荠菜花不头晕ꎬ立夏日老幼啖百家饭一夏无疾ꎬ端午节以雄黄酒洒四壁㊁瓶插桃榴葵艾祛毒㊁家悬真人钟馗像辟邪ꎬ除夕挂桃符㊁贴门神辟邪等ꎮ在嘉兴民众看来ꎬ如果生产生活不合时宜也会带来祸事ꎬ禁忌习俗由此产生ꎬ如正月初一至初三禁扫地ꎬ五月禁吊丧问疾及土木之事ꎬ夏至起头时三日㊁中时五日㊁末时七日禁土伐木浣濯诸事ꎬ除夕夜始井禁三日不汲水ꎮ三㊁伦理人情是岁时风俗里嘉兴人萦绕心头的淳厚乡音嘉兴自古民风淳厚ꎬ贵人伦㊁重亲情的传统在岁时风俗中表现得格外充分ꎮ在周而复始的岁时风俗中ꎬ家族意识与血缘亲情通过祭拜祖先㊁亲人团聚取乐㊁亲邻馈赠节物等方式得到不断强化和巩固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强烈归属感由此而生ꎮ(一)事死如生的伦理孝道祭祖活动源于殷周时代的祖先崇拜ꎬ春秋时儒家的孝文化给祖先崇拜注入了新的活力ꎬ事死如生成了岁时风俗里的重要伦理原则ꎮ人们在特殊的日子里举行祭祖活动ꎬ以表达对祖先的追念与孝思ꎬ并祈求先祖灵魂的保佑ꎮ在嘉兴地区ꎬ人们祭祀祖先的方式有两种ꎬ或在祠堂祭拜祖先牌位遗像ꎬ或到祖先坟茔祭墓ꎮ有些祭祖习俗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相同ꎬ如正月初一元旦ꎬ各家 肃衣冠ꎬ悬祖宗像于中堂ꎬ群子姓旅拜 [4]12ꎻ清明节 挂纸球先茔 [12]21ꎻ七月十五中元节素食祀先[9]20ꎻ除夕夜ꎬ 神堂中悬祖先遗像设供ꎬ或三日五日ꎬ或至收灯而撤 [14]10ꎮ嘉兴地区还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祭祖时令ꎬ如 五月五日为端阳节ꎬ祀先 [12]21ꎬ 夏至日ꎬ设奠祭先祖 [9]19ꎬ 冬至日ꎬ乃以鱼肉果酒祀先 [6]30ꎮ十月一日俗称十月朝ꎬ嘉兴各地会举行比较隆重的祭祠扫墓活动ꎬ 各家祀祖先ꎬ拜祭于墓所ꎬ如清明礼 [9]20ꎮ频繁隆重的祭祖活动体现的正是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嘉兴民众的孝道伦理观念ꎮ(二)亲朋同乐的天伦祥和嘉兴岁时风俗里浓浓人情味ꎬ充分体现在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天伦之乐ꎬ正月七日人日ꎬ女子上彩胜于祖父母或相馈遗ꎻ端午节ꎬ长者给家中幼者系彩索㊁抹雄黄ꎬ以求免灾疾ꎻ七夕节ꎬ为闺中幼女捣金凤花染指甲ꎻ除夕ꎬ家族长幼团坐聚饮分岁酒ꎬ一起守岁达旦ꎮ海宁等地区还有在除夕夜照虚耗㊁祀床神以祈儿女安寝的习俗ꎬ 燃灯床下ꎬ谓之照虚耗ꎬ亦有酒果祀床神ꎬ祈儿女安寝者 [9]21ꎮ嘉兴地区民众多群居聚居ꎬ亲朋邻里之间在岁时节日里相互庆贺或馈赠礼物ꎬ营造出了众乐乐的祥和氛围ꎮ元旦之日ꎬ邻里亲知相过贺岁ꎻ二月里ꎬ妇女相携多出游踏青ꎬ儿童竞放纸鸢ꎻ四月立夏日ꎬ亲邻彼此以百草芽糅为饼或以诸果品杂置茗碗相馈送ꎻ八月十五ꎬ亲友相馈遗月饼ꎻ九九重阳ꎬ里人以粉作糕共食ꎮ四㊁习俗差异是岁时风俗里嘉兴人多姿生活的时空变迁风俗是一个地区的民众耳濡目染后相渐以成的ꎬ非一日之积ꎬ因而有 百年成俗 之说ꎬ但风俗的内容与形式在代代相习传承时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ꎮ另一方面ꎬ千里殊风㊁百里异俗ꎬ岁时风俗因地区差异而呈现出多彩多姿的文化风貌ꎮ(一)习俗的延续变迁随着民众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ꎬ岁时风俗的原始信仰内涵可能逐渐丧失ꎬ岁时风俗活动日趋娱乐化ꎮ傩原是良渚文化时期吴越之地一种神秘而古老的驱凶纳吉祭礼ꎬ最早在丧葬仪式中诞生ꎮ但在明清时期ꎬ傩仅保留外在的舞蹈形式ꎬ原有祭祀功能弱化ꎬ逐渐成为节日里的娱乐活动ꎬ甚至会成为乞丐索取财物的营生手段ꎬ如十二月二十四日 乞人更饰ꎬ驱傩逐疫ꎬ索取利物 [12]24ꎮ重阳节本源于汝南桓景携家人登高避祸的故事ꎬ而到了明清时期重阳成为了聚会游玩节日ꎬ士人登高或赋诗或玩赏菊花ꎬ不再是为了躲避祸事ꎮ在地方志中ꎬ还可以找到一些逐渐淡出视野甚至已经消失的习俗活动ꎮ如端午节ꎬ历史上平湖当湖㊁海宁长安㊁嘉兴南湖等都有龙舟竞渡活动ꎬ但清末均逐渐衰落ꎬ 龙舟竞渡昔盛于长安ꎬ今尚略有点缀ꎬ以存故事 [16]7ꎬ 南湖竞渡ꎬ则乾隆四十年后始绝响矣 [17]9ꎮ冬至习俗中亲朋相互行贺之礼在明清之际也已废止ꎬ 旧冬至ꎬ亲朋相拜如元旦ꎬ仪今废 [5]40ꎬ 今冬至夜ꎬ但以赤豆煮糯米饭祀灶ꎬ无行贺也 [18]6ꎮ元宵节繁华热闹的鳌山灯曾是海盐雄厚经济实力的见证ꎬ后因倭寇侵犯逐渐废止ꎬ 城北天妃祠卫挥使户后有鳌山灯ꎬ甚盛ꎮ山前立一台ꎬ先期结锦绮为行棚ꎬ贮倡女姣童歌舞其上ꎬ从西关外94 王火红:明清时期嘉兴岁时风俗研究 基于地方志的考察05 嘉兴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0卷第3期设祭礼ꎬ花灯㊁火树导之赴祠下ꎬ登台演传奇ꎮ夜放火树ꎬ纵游人观灯ꎮ远近百里毕集ꎬ酒食价为高ꎮ倭乱后逐废 [19]7ꎮ海宁元宵节的菊花灯曾被誉为宁邑三绝之一ꎬ后也逐渐失传ꎬ 菊花灯最工ꎬ独盛于双庙ꎬ与元宵鼓繁音急拍为宁邑三绝之二ꎬ今菊花灯制法亦罕传矣 [9]18ꎮ(二)习俗的区域差异嘉兴东临大海ꎬ南倚钱塘江ꎬ北望太湖ꎬ西接天目山ꎬ各地自然环境的不同ꎬ民众生产生活方式有异ꎬ岁时风俗也就有了区域差异ꎬ桑蚕习俗多属于海宁㊁桐乡地区即是一例ꎮ另如ꎬ八月十八日前后ꎬ平湖㊁海宁等靠近大海的地区有海上看潮的习俗ꎬ 八月十八日俗称潮生日ꎬ士女多往乍浦看潮ꎬ自青龙观至天妃宫ꎬ寻钿拾翠ꎬ往往有之 [11]5-6ꎬ而嘉兴(秀水)㊁嘉善㊁桐乡等地远离大海ꎬ地方志上就没有看潮习俗的记载ꎮ同样ꎬ海宁等地二月初五日为潮神朱令公诞辰ꎬ海宁袁花民众在令公庙祭祀潮神之时ꎬ还举行集娱乐和购物于一体的轧太平活动ꎬ 袁花之令公庙曰天仙府ꎮ是日ꎬ百货麇至近十里许ꎬ乡村男女老稚ꎬ鲜有不至者ꎬ真有人山人海之观ꎮ旧习相传ꎬ谓之轧太平 [16]6ꎮ相同名称的岁时节令在不同地区的习俗也可能不同ꎬ如在七夕节ꎬ同是妇女月下乞巧ꎬ平湖 有蟢子网于瓜为得巧 [4]14ꎬ海宁 浮针于碗ꎬ水以得影为巧 [9]20ꎬ嘉善 于月下穿针ꎬ三穿而中者谓之得巧 [6]29ꎬ巧的判断标准各地不一ꎮ五、结语嘉兴明清岁时风俗根植于当地民众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中ꎬ经历了多种文化交融兼收的发展过程ꎬ反映了嘉兴民众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变迁ꎬ也成为了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的桥梁ꎬ是嘉兴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与见证ꎮ随着时代的发展ꎬ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ꎬ再加上西方节日的冲击ꎬ嘉兴地区岁时风俗在民国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ꎬ特别是经历建国后的 破四旧 运动ꎬ很多传统习俗已经消失ꎬ节日味道逐渐淡化ꎬ岁时习俗蕴含的地区认同感也在不断降低ꎮ让人欣喜的是ꎬ近年来ꎬ嘉兴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ꎬ一些淡出人们视野的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ꎮ如嘉兴的端午庆典活动已成为促进嘉兴经济发展㊁提升城市文明的文化产业ꎬ粽子成为嘉兴的代名词ꎬ龙舟竞渡成为了参与面较广的民间体育赛事ꎬ嘉兴城市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ꎮ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ꎬ如何取精华㊁去糟粕ꎬ使传统岁时风俗更好地融入地区文化产业㊁绿色旅游经济㊁文明强市构建ꎬ让民众参与其中㊁乐在其中ꎬ产生更多的地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ꎬ理应引起更多部门与人士的关注ꎮ参考文献:[1]嘉兴市志编纂委员会.嘉兴市志[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ꎬ1997.[2]沈翼机ꎬ傅王露.敕修浙江通志:卷九十九[M].李卫ꎬ嵇曾筠ꎬ刻本.1899(光绪二十五年).[3]曾春.嘉兴府志:卷二[M].柳琰ꎬ刻本.1492(弘治五年).[4]冯应榴.嘉兴府志:卷三十四[M].伊汤安.刻本.1801(嘉庆六年).[5]黄洪宪.秀水县志:卷一[M].李培修ꎬ刊本.1596(万历二十四年).[6]顾福仁.重修嘉善县志:卷八[M].江峰青.刻本.1894(光绪二十年).[7]严辰纂修.桐乡县志:卷二[M].刻本.1887(光绪十三年).[8]杨廉.重修嘉善县志:卷三[M].刻本.1677(康熙十六年).[9]朱嘉增.海宁县志:卷二[M].许三礼.修ꎬ黄承琏.续纂修.刻本.1683(康熙二十二年).[10]徐志鼎.桐乡县志:卷二十三[M].李廷辉ꎬ刻本.1799(嘉庆四年).[11]陆棻.平湖县志:卷七[M].朱维熊.刻本.1689(康熙二十八年).[12]黄承昊.嘉兴县志:卷十五[M].罗炌.刻本.1637(崇祯十年).[13]徐志鼎.平湖县志:卷六[M].张力行.刻本.1780(乾隆四十五年).[14]潘文辂.(嘉庆)石门县志:卷二十三[M].耿维祜.刻本.1821(道光元年).[15]石中玉.嘉兴县志:卷十六[M].赵惟嵛ꎬ刻本.1908(光绪三十四年).[16]许传沛.海宁州志稿:卷四十[M].李圭ꎬ修.刘蔚仁ꎬ续修.朱锡恩ꎬ续纂.铅印本.1922(民国十一年).[17]项朱树.古禾杂识[M].王寿ꎬ吴受福ꎬ增补.范笑我ꎬ点校.北京:文物出版社ꎬ2016.[18]徐用仪.海盐县志:卷八[M].王彬ꎬ刻本.1877(光绪三年).[19]胡震亨ꎬ姚士粦.海盐县图经:卷四[M].樊维城.刻本.1624(天启四年).(责任编辑㊀周丽萍)。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5,儒家、佛家、道家彼此共存共荣,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1一、调查地点xx大学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时间20xx年6月10日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五、调查目的和意义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探寻一下大学生传统文化丢失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六、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传统文化现状所持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
七、调查结果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
岁时节令
02
社日节
03
清明节
04
立夏节
06
中元节
05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冬至பைடு நூலகம்除夕
立春,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 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 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
立春节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 所重的不是阴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 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迎新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 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正月十五夜,取衫树枝,于宅外烧之,谓"烧"。儿童大声呼逐,谓"赶毛九"。是夜,张灯结彩,演戏,玩 花灯,舞龙灯,狮子灯,蚌壳灯,通宵达旦,城乡皆然,叫"闹元宵"。
■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会。
■二月十五,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于此时婚配。
■三月三日,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节"。清明插柳叶于门,谓之清,取一年合家清吉之兆。又以丝棉五 色纸制为彩幡,挂于祖坟顶,亲族为死者祭扫坟墓,叫"插青"或"挂青",意为挂念亲人。
其他节日
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 动有扫尘、祭灶等。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从 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 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
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文化遗产调查报告文化遗产调查报告1一、认识历史的需要与物质类文化遗产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
所不同的是,物质类文化遗产是以物化的固态的方式来展现其历史认识价值,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活态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认识价值和意义。
可以说,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事项都具有历史认识价值,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给人类以启迪。
二、文化创新的需要人类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
创新的源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向国外学习,从异域文化中汲取营养;二是向传统学习,从本土文化中汲取精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学创新各个新领域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认识历史的需要,同时也是创建新文学、新艺术、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
三、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正如《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所说,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以及在民主、宽容、社会公正、各民族和各文化间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繁荣发展起来的文化多样性对于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和平与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人类非物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与体现,一定程度上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四、重建社会秩序的需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社会群体的发展都需要凝聚力,而一个群体或者民族的凝聚力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来自于文化认同。
我们今天所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除了在保护中国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各种传统艺术形式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应充分考虑到这些传统表现形式在传承中华文明,特别是传承中华道德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由林林总总的岁时节令、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口耳相传、手手相递的技艺绝招……构成的,但它真正的魅力远远超越于表现形式,这里面有一个“产”,在这个“产”里,接力了中华民族一代代人的思想力、创造力、生存力,可以激发起全民族的`情感、骄傲和力量,这个“产”可以成为一个人一生永远的牵挂。
岁时节令下的蚕事习俗
农村·农业·农民2019.12ANongyi 农艺岁时节令下的蚕事习俗伍晴晴中国是世界丝绸的发源地。
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的一项重要技艺,为人类物质文明作出了光辉贡献。
早期中国的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中国蚕桑生产的重心逐渐从北方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转移到了南方长江流域的太湖地区。
在古代,人们相信“万物皆有灵”。
蚕农们把蚕事丰收的希望多寄托于神灵保佑,于是产生了以蚕神信仰为主要内容的蚕事习俗。
在蚕乡,人们根据岁时节令安排蚕桑生产,并形成了“呼蚕花”“轧蚕花”“请蚕猫”“演蚕花戏”等众多祈求蚕茧丰收的民俗活动。
一、蚕神信仰由于蚕桑生产充满了未知性和不可控性,远古时期蚕农们通过祈求神灵的保护以期蚕事丰收,于是便产生了以神灵信仰为主要内容的风俗。
在过去的蚕乡,大大小小的蚕神庙随处可见。
各地所祭拜的蚕神主要有嫘祖、马头娘、青衣神、蚕花五圣等。
(一)嫘祖相传黄帝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
由于嫘祖教民养蚕,为民造福,后人都尊奉她为“先蚕”“蚕神”“嫘祖娘娘”。
我国河南、四川、湖北等省的10多个县市都有嫘祖故里之说。
(二)马头娘马头娘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蚕神。
相传是马首人身的少女,故名马头娘。
民间奉她为蚕丝业始祖,又称马明王、马鸣王菩萨、蚕花娘娘等。
(三)青衣神青衣神即蚕丛氏,是蜀地民间信仰中的蚕神。
相传蚕丛是古蜀国第一个蜀王,“衣青衣,劝农桑”,教民蚕桑,后人尊之为青衣神。
(四)蚕花五圣蚕花五圣又称“蚕皇”“五花蚕神”。
蚕花五圣无具体祭日,每届养蚕之期,各家有赴庙中焚香祷祝者,谓之拜蚕花五圣。
其用意在请神护佑蚕花旺盛。
二、蚕事习俗在蚕乡,田蚕之丰是蚕农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桑蚕文化早已渗透进了蚕农的岁时习俗之中。
在桑蚕业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根据不同岁时节令,形成了众多敬蚕重桑、爱蚕护桑的美好习俗。
(一)春节“呼蚕花”岁末年初,蚕乡流行除夕夜“呼蚕花”。
第五章岁时节令民俗
3、关于现代节日
现代节日,是指近现代才产生的节日。从根本意义 上说,现代节日,不能算传统节日。因为,大多数现 代节日的形成,与农业生产,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 变化,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这些新节日,多是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或是在某 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一些纪念日或社会公共活动日。 只是因为它们也是以年为周期,循环往复,且各有特 定的活动内容,因而具有了“节日”的形态,在现实 生活中,发挥着“节日”的功能。
节气虽然并不等于节日,但节气使一批“常日”被 特别地突出出来,为节日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如立春、 清明、夏至、冬至,与后来形成的有关节日关系至为 密切,特别是清明,后来从节气演变为很重要的传统 节日“清明节”。
(2)节俗活动产生的内动力
传统的节俗活动五彩缤纷,虽然在它的历史发展过 程中,有许多后续的内涵融入其间,然而,深究各种 节俗活动产生的最初根源,却不难发现一个简单而又 永恒的推动力:人们祈望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岁岁 平安。
1、试举例说明岁时节日形成的两大要素。 2、谈节俗活动产生的内动力。 3、在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中,起主要作用的因 素有哪些? 4、谈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 5、你如何看待现代新节日?
参考书目
1、陶立璠《民俗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3、苑利、顾军《中国民俗学教程》,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3年。 4、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
作为展销、促销的一种手段而偶一为之,对于 开拓视野、交流信息、促进经贸活动的开展,以及与 之相关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的整顿等项工作,应该 说,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过滥的“人造 节日”活动却不宜提倡;而且,也不可能作为“节日” 存活下来、持续下去。因为,它不符合节日自身发展 的规律。
桂系文化民俗调查报告通用5篇
桂系文化民俗调查报告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桂系文化民俗调查报告通用5篇调查报告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编写,以确保信息的有序传达,调查报告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统计数据等形式展现调查结果,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桂系文化民俗调查报告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岁时节令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课题组岁时节令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传承千年的岁时节令风俗以及岁时节令期间表演的各类民间艺术、举办的各类游艺竞技活动,它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对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规律的把握,是民众生活智慧、生命意识的集中反映,也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体现。
岁时节令文化传递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增进价值认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岁时节令民俗活动真实地传达人们交往的情感体验,有利于调节人际交往,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岁时节令游艺竞技放松和调节人们精神,有利于活跃基层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本课题组通过全面普查、实地走访和广泛座谈等形式,对湖州岁时节令文化的保护传承、发掘利用等情况进行调研,并就新形势下更好地保护传承、发掘利用岁时节令文化提出了对策建议,形成如下报告。
一、湖州岁时节令文化保护传承的基本情况湖州岁时节令文化是湖州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诸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活动类型十分丰富,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近年来,湖州岁时节令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稳步推进,有序开展,积极发掘和利用特色岁时节令文化,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取得明显成效。
1、创新保护传承机制,传统岁时节令文化展新颜。
岁时节令文化在湖州依然有着强大传承力量,深深植根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湖州岁时节令文化保护传承由自发到自觉,不断创新探索,形成专项研究普及、专项扶持培育、专项传承教育等系列新机制,传统岁时节令文化展现全新的姿态,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一是专项研究普及出成果。
2006年来,深入实施历史文化系列研究,对湖州民俗文化、蚕桑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渔文化、美食文化、稻作文化等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
在此基础上,2008年又以传统节日“假日化”为契机,由市社科联、社科院组织学者成立专家组,设立重点研究课题,专项研究湖州岁时节令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现实传承。
2009年根据研究成果,编撰了通俗读物——10万字的《湖州岁时节令文化》,以文化的视野,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掘、解读湖州岁时节令风俗事象及相关民俗,并配有彩图,融科学性、知识性、文化性和趣味性为一体,雅俗共赏。
《湖州岁时节令文化》配送全市各级图书馆、基层图书室和各中小学校,发挥其宣传普及作用。
二是专项扶持培育出精品。
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为契机,74项与岁时节令有关项目被纳入市首批和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这些列入名录的项目专项重点进行扶持和培育,做大做强做出精品,尤其是探索形成了‚建好传承基地-‘借船出海’扬名-尝试市场化运作‛的‚百叶龙传承保护模式‛。
长兴县专门成立百叶龙传承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确立具备传承条件的12个学校、部门和乡镇作为培训基地,现在已形成15条的演出阵容。
积极“借船出海”,主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2000年来应邀到全国各地参与各级各类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活动60余次,先后十赴北京城,国庆60周年献演天安门,远赴法国助阵奥运火炬传递。
注册成立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百叶龙”成为浙江省著名商标,现在年商业演出近20场次。
以百叶龙为范本,采用同样的机制和政策,湖州挖掘培育了多支民间文艺精品,长兴洪桥龙舟、林城舞狮,安吉昆铜竹叶龙、马家弄威风锣鼓等等,都走出湖州、走向全国,甚至远渡重洋,成为湖州乃至浙江对外文化交流的“金名片”。
三是专项传承教育出新人。
近年来,湖州积极培育岁时节令文化传人,认真实施岁时节令文化人才教育培训工程。
2005年起,长兴在县职教中心、清泉文武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开设百叶龙艺术传习班,每年学员约500人,现有以中小学生为主的“小龙”7条。
南浔区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先后有80多名民间艺人走进校园传道授业,全区形成了剪纸艺术、船拳、灯谜等一系列30余种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及近30余个校园“文化社团”和6000多名区域文化新苗。
市文广新闻局在娃娃家幼儿园设立湖剧传习班,开展传习活动百余次,发掘、培养湖剧传承人。
湖州师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开展《防风神话与吴越民俗研究》、《湖州蚕花节民俗解读》等36项课题调研,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教学,初步构建起较为健全的教学与研究团队。
2、扶持借助民间力量,岁时节令文化传承见长效。
岁时节令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群众的参与度是传承与创新的关键。
湖州基层活跃着大批热心的民间研究人员、传承人员,民间的力量和资金在岁时节令文化的传承保护中的作用正初步显现。
一是民间自发办节办会渐成风气。
湖州很多岁时节令习俗有着深厚的民间根基,如春节舞龙、端午节龙舟赛、红灯闹元宵、各类庙会、清明轧蚕花等民间自发的民俗活动几百年来经久不衰,这些民间自发的活动,注重于人民群众真情实感的释放和表达,至今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湖州含山‚轧蚕花‛活动抗战时期被迫停止,‚文革‛期间一度被禁,新时期民间自发举办活动成为中国最大的蚕神祭祀节日。
明清时期形成的菱湖民间灯谜射猜活动,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成了水乡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
此外按照不同时令每年准时举办的各色水乡庙会,其活动组织者和活动经费均来自民间。
二是民间民俗博物馆渐成气候。
湖州百姓办民俗博物馆和展览馆热情高涨,呈现良好态势。
德清新市的“江南蚕文化馆”,集中展示丰富多彩的祭蚕神、呼蚕花、戴蚕花、轧蚕花等民俗。
安吉县21座村级地域文化展示馆相继建成使用,从竹文化、茶文化、山民文化、畲族文化等方面展示各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位。
长兴泗安新联村农民投资近40万元自建农具“博物馆”,保存逐渐失传的传统农具,挖掘传统农具内涵,让下一代不忘耕作之本。
三是民间文化文艺人才保护培养渐成体系。
岁时节令文化的传承人才是关键。
目前,湖州市共组建各类民间特色文体团队654支,自2007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市特色文化团队文艺骨干和基层文化干部轮训一次。
2009年组织市县群艺馆、文化馆业务干部开展‚三个三‛活动,与1/3的乡镇(街道)文化站结对,全年1/3的时间下基层辅导,全年为联系乡镇新创作3件文艺作品(或文体团队),全年下基层辅导达745人次,新培育特色文体团队72个。
长兴县以以‚百叶龙‛和‚狮舞‛为龙头,抓好‚一镇(乡)一品,一村一韵‛建设,建立起‚民俗特色文艺团队‛200支。
安吉县推进民间艺术基地和特色民间艺术表演队伍的建设,2009年一年就建立8个基地,10支队伍。
民间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得到了发展壮大,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传承。
3、推进‚一乡一节一品‛建设,繁荣基层群众文化添活力。
湖州稻作、蚕桑、樵采、渔牧多样的生产方式,大规模移民南风北俗的相互熏染,致使湖州民俗呈现出‚一乡一品‛的特色。
近年来,湖州提出了“一乡一节一品”的思路,各乡镇根据百姓需求,错开农忙季节,结合节气风俗和镇情、民情举办文化节庆活动,群众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随着“一乡一节一品”的全面推进,在全市形成了元宵到乾元闹灯会、梅溪看旱船、菱湖猜灯谜,清明到含山、新市赶蚕花庙会‚轧蚕花‛,端午到长兴看花龙舟赛,重阳到莫干山登高,深秋到三合看祭防风、章村看畲乡民族风情的生动局面。
办节期间,人山人海,颇为壮观,极大丰富了百姓文化生活,体现了“源于民间,便于民众”的特点。
有关部门利用这一载体,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广泛开展送戏下乡以及科技知识、致富信息、法律援助等服务活动,丰富了节庆内涵,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二是有力地促进了民间文化传承。
“一乡一节一品”立足于弘扬本乡本土现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或民俗文化资源,使广大群众认识到自身拥有生活形态的文化价值。
办节使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目光转到了对人文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上,大量历史古迹得以修缮整饬,一大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被挖掘出来。
2009年起结合推进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大力实施‚乡村戏台‛工程,完善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借办节东风各种民间绝活、曲艺、农民歌手纷纷登台亮相,为农村文化队伍、文艺活动人才提供了切磋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了“种文化”的目的。
三是有效地推动了城乡文化互动。
通过实施“一乡一节一品”,孕育了一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农村文艺骨干和特色文艺团队,以此为基础湖州创新推出了“文化走亲”活动。
由各县区(乡镇)组织具有区域特色的节目,在村际、镇际、县际之间开展交流,促进城乡区域文化互动,在2008年德清乡镇横向交流互动试点的基础上,普及交流互动演出,实现县区之间“文化走亲”全覆盖。
文化走亲,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逐渐从台下观众变为台上主角,南浔区菱湖镇26个村、7个社区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特色民间艺术活动项目,实现了“一村一艺”,村庄和社区间的交流串演很火爆,形成“村村有队伍,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的新风俗。
2009年全市5个县区40个乡镇开展乡镇间交流演出近百场,吸引观众达15万余人次。
4、挖掘岁时节令文化优势,助推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显新效。
近年来,湖州借助山清水远的乡村景观与浓郁的民俗风土人情优势,乡村旅游、农家乐迅速崛起,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发展各种类型的农家乐3000余家,达到“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标准、能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农事活动的经营户达到937家,在全省具领先地位。
湖州岁时节令民俗丰富多彩的形态和深邃厚重的底蕴,为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了丰富的‚旅游宝藏‛。
一是精致多样的岁时节令食品奠定乐湖州农家乐发展基础。
湖州地貌类型齐备,农副产品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精致多样的岁时节令食品,正成为农家乐的主打产品和招牌菜。
根据不同时令制作的花样繁多的糕团点心让游客吃了还要带。
得天独厚的水产资源,独具魅力的四时食鱼习俗,“渔家乐”让游客流连忘返。
西部山区竹子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食笋方法和烹饪制作工艺,‚百笋宴‛风味独绝。
古运河畔的新市、双林、练市以传统羊肉美食会友笑迎天下客,各式羊肉宴及各种羊肉风味小吃,令游客乐而忘归。
二是丰富多彩的岁时节令民俗提升了湖州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2008年非遗普查,全市共排摸到狭义岁时节令习俗490项,与岁时节令相关的娱乐游艺竞技活动更多达3000多项,是一个巨大的民间文化宝库。
诸多的民俗文化成分,来源不同,风格各异,形成湖州一地多民俗的文化格局,是湖州乡村旅游的亮点和看点。
湖州不仅有青山绿水、宁静恬然的乡村美景,更有经过湖州人民改编创新,兼具了北方民俗的粗旷和江南的柔美的各类民间文艺:菱湖‚马灯舞‛亦柔亦刚,‚百叶龙‛婀娜多变、灵动秀婉,‚五色傩舞‛雄奇诡秘,‚十番锣鼓‛锣鼓喧天、火铳鞭炮齐鸣豪放粗犷。
近年来,湖州积极组织‚农家乐‛从业人员学习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知识,引导游客亲身参与、体验各类民俗活动,感受乡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