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桥文化

合集下载

湖州有名的桥的简介

湖州有名的桥的简介

湖州有名的桥的简介
湖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许多著名的桥梁。

其中比较有名的桥梁有以下几座:
1. 慈城十二橋:慈城位于湖州市区南部,是湖州古城保护最完整的区域之一。

这里有十二座古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2. 八百里杭州灣跨海大橋:这座大桥横跨海湾,连接了湖州市和宁波市,是全国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也是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3. 南浔古镇小蒋氏古桥:南浔位于湖州市区西北部,这里有一座叫做小蒋氏古桥的明清古桥,是南浔古镇的象征之一。

4. 织里古桥:织里古镇位于安吉县境内,有一座叫做织里桥的古桥,修建于元代,是中国汉族传统木结构桥梁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古桥之一。

这些桥梁各具特色,有些是古老而美丽,有些则是现代建筑的杰出代表,都是湖州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湖州菱湖镇位于我国浙江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菱湖镇,有72座古桥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成为这座古镇的独特风景线。

这些古桥分布在全镇各个角落,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建筑特点和背景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72座古桥的概述。

这些古桥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宋代到民国时期,都有相应的古桥建筑。

它们分布在古镇的街头巷尾,连接着居民的生活,也承载着古镇的交通往来。

古桥的建筑风格各异,有石桥、木桥、砖桥等,其中以石桥为主。

这些石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彰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介绍这72座古桥。

每一座古桥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以下列举了几座具有代表性的古桥:1.普宁桥:建于宋代,是菱湖镇最古老的石桥之一。

普宁桥原名“普贤桥”,后因桥畔建有普宁寺而得名。

普宁桥为三孔石桥,拱券采用纵联砌置法,造型优美。

2.长春桥:建于明代,为单孔石桥,拱券采用横联砌置法。

长春桥原名“长春渡”,是古代湖州至菱湖的交通要道。

3.关帝桥:建于清代,为双孔石桥,桥畔有关帝庙而得名。

关帝桥造型古朴,雕饰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介绍完这些古桥之后,我们来谈谈古桥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古桥的保护工作,对部分古桥进行了修缮和保护。

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古桥文化传承活动,如举办讲座、展览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古桥文化。

总之,湖州菱湖镇的72座古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它们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变迁,承载着菱湖人民的记忆。

我们有责任加强古桥的保护和发展,让这些历史遗迹焕发新的生机。

跨湖桥博物馆介绍

跨湖桥博物馆介绍

跨湖桥博物馆介绍
跨湖桥博物馆位于中国浙江省湖州市跨湖桥景区内,是一座专门展示和保护跨湖桥文化的博物馆。

跨湖桥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石拱桥,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跨湖桥博物馆建筑气势宏伟,展示面积约1000平方米。

展览
分为跨湖桥的历史沿革、建筑构造,以及与跨湖桥相关的文化艺术等几个部分。

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跨湖桥的历史文物、宝贵的照片和文件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模型重现等手段,生动地展示了跨湖桥的魅力。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跨湖桥的设计创新、建筑技艺和工程奇迹。

同时,博物馆也会定期举办展览、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开展科普教育和社会教育,向公众普及跨湖桥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

跨湖桥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跨湖桥博物馆的建立,不仅是保护和展示跨湖桥文化的一座重要场所,也是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的重要平台。

湖州古桥记水乡人家的江南意境

湖州古桥记水乡人家的江南意境

“一路无情水,两条禽兽桥”。其中,无情水是指穿 城而过的書溪,禽兽桥是指仪凤桥和骆驼桥,其历史 可追溯至唐代。尤其是骆驼桥,相传旧时有剌史颜真 卿所书"骆驼桥”桥额。当时,唐代刘禹锡送别即将 到湖州的好友时,写下诗句:“骆驼桥上蘋风急,鹦 鹉杯中薯下春。”后来,北宋苏轼也有"今日骆驼桥 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的诗句传世。
如果说水是湖州的命脉,那么,桥便是这座城 市的纽带。因苕、書双溪合流的特殊地形,湖州依水 而筑,人们也沿河而居,凭桥往来。明代弘治《湖州 府志》卷五的《桥梁》篇记载道:"吴兴北临具区、 南来苕書之水咸趋于此,其间散而为溪港者,不可胜 纪,所以郡之桥梁尤倍于他所也。”
湖州有1700多座保留至今的古桥,它们承载着浓 浓的水乡情节与深厚的历史底蕴。据南宋嘉泰年间编 撰的《吴兴志》记载,当时的湖州城内有7座规模较大 的桥,分别是仪凤桥、甘棠桥、骆驼桥、望州桥、人 依桥(亦称"花楼桥”)、楚帝桥和眺谷桥,被人称 作是"罗列全如斗极星”。此外,人们常说湖州城是
湖州古桥富有色彩美,而色彩首先来自于石材。湖州古桥所使用的石材庞杂,故 而色彩丰富,其主要色调为紫、黄、青、白四种。紫色的是最古老的武康紫石;使用 最多、用量最大的是黄色花岗岩,但其黄色的深浅不一,有红黄、浅黄、深黄等;青 色的是青色石灰岩;白色的是太湖石。不同颜色的石材经过精心的搭配,极好地呈现 出古桥统一而又多样的美,比如安吉县杭垓镇的长丰桥,采用的是当地的黑色石材, 每逢雨后,长丰桥便显得沉郁、黝黑,富有沧桑感。古桥的色彩美,还表现在与环 境、季节的色彩搭配上。无论是桃花的粉红、菜花的明黄,还是夏天的苍翠、秋天的 金黄,或与古桥形成鲜明的对比,或与古桥和谐地融合。
可以说,湖州的古桥,一半属于历史,•半属于现代,这两种元素就这 样和谐并存于湖州的乡野之中,既守望着诗意,也展现着活力。

古桥遗韵:湖州篇双林三姐妹

古桥遗韵:湖州篇双林三姐妹

古桥遗韵:湖州篇——双林三姐妹江南为水乡泽国,有水必有桥以济之,桥就成了江南一道亮丽的风景。

湖州自古多桥,据《永乐大典》记载,湖州一府有711座桥,至清同治《湖州府志》记已达1417座。

在湖州双林镇有句民谚“走过三十六个码头,难过双林塘桥头”。

过桥有何难的?难在识它的桥文化塘桥指的是双林塘上的万元、化成、万魁,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桥始建于明代以前。

桥长皆50米左右,且空间水平相距不到360米,为江南仅有。

万元桥源远流长,永固虹梁成利济;地灵人杰,高鸾凤尾焕文明。

甲地(第)云联,双水千秋资重镇;台星鼎峙,三桥一气接长天。

苕水西来,山排万笏;奎光东映,星耿元精。

积厚流光,万家余庆;钟灵毓秀,元气常充。

化成桥联双水之晴虹,中流自在;起三桥之彩凤,夹道行空。

盘石沐恩波,水接双桥成鼎峙;舆梁仍古制,化垂千载拟棠阴。

万魁桥桥卧为虹,五色云霞开晓霁;波平如镜,万年甲第耀奎文。

双林三桥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见载于茅以升《中国古代桥技术》和徐望法《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等权威专著,并配以图文说明。

三桥造型壮观挺拔,并列鼎峙,气势雄伟,近视依依相望,远眺层层相叠,有姐妹之称,又有凤凰尾之说。

三桥结构巧妙,工艺精湛。

桥上构件实用而美观,具有较高艺术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万元桥在明嘉靖年间曾遭倭寇破坏,清代康熙、雍正两代都曾整修,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建。

桥高7米,长51米,宽3.5米。

在三桥中,此桥最为挺拔秀丽。

三桥雄峙双林镇北,景色无比壮美。

三桥高长相匹,鱼贯而列,蕴含着吞吐沉浮的气势。

乘船时在远处看去,随着船身的波动,就会看见三桥层叠上下,仿佛彩凤摆尾。

咫尺之距何故连跨三桥?地道湖州人都会跟你讲下面这个有趣的传说↓据当地百姓说,这三座桥也被称作“姐妹桥”,传说当年河水南岸有户商人家中有一对聪明伶俐的孪生姐妹,她俩看到百姓行路难,姐姐抢先建造了万魁桥,桥建成后立即吩咐家人在桥上收“过桥费”,每人一次十个铜钱。

湖州桥文化ppt调查报告

湖州桥文化ppt调查报告
• 去江南水乡,随处可见桥,并不希奇,但 你走进湖州,你肯定会精神一振的:你见 过古代的立交桥吗?这里有;你见过南北 跨河、一撇一捺呈“八”字型的桥吗?这 里有;你见过3座结构相同、建在300多米 之内,又同跨一水湖帅更是典型代表。著名文学家徐迟在描写他的故 乡南浔的散文中,竟一口气不间断用了66个“水晶晶”。因为水晶晶,桥梁 也自然如蛛网密布,素有“十步一桥”之说。据1993年编纂的《湖州市志》 记载,1990年湖州有各种桥梁8200余座,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 43座,比 世界水城威尼斯多一倍以上。有人曾写散文描述南浔这种“小桥流水人家” 的画面:“河水将市镇分割成碎片。桥又将碎片连缀起来。”河流纵横密布, 造就了江南浓浓的桥文化。但是,要论及桥文化的深厚,江南当数湖州,其 桥文化之浓。已经浓得滴下来,滴进清清的河水之中了。 在江南,没有哪座 城市有像湖州这样数量多、品类多的古桥。目前,仅湖州市区范围内登记在 册的古桥就有248座,有11座被列入文保单位,年代跨越南宋至解放前。据 了解,过去湖州的桥远不止这么多,清同治《湖州府志》记载,当时乌程、 归安(湖州旧称)二县的桥共有1417座。在这些古桥中,有竹桥、木桥、平桥、 高桥、短桥、长桥、斜桥、拱桥等,拱桥又有单孔、三孔、五孔之分。 在江 南,没有哪座城市的古桥能像湖州这样千姿百态、奇巧绝伦。湖州的古桥中, 有气势磅礴的大作。如双林三桥、湖州潘公桥、菱湖安澜桥、南浔通津桥、 永丰塘桥、洪济桥等;也有轻盈灵巧的小品,如菱湖五圣桥、双林金锁桥、 履泰桥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几座匠心独运、个性鲜明的古桥,勘称天下古桥 绝品:先说潮音桥,它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一座三孔石拱桥,石 桥当中更有木桥,桥上行人,桥下堤岸也能行人,具有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再说双林。三姐妹桥”,三姐妹指的是万魁、化成、万元三座三孔拱桥,她 们相距很近,总间距350米,同跨双林塘上,雄伟壮丽,可谓天下奇观。更让 人感叹的是“三姐妹桥”的建桥过程。三桥在800年间曾屡建屡毁,又屡毁屡 建,展现了湖州先民的执著和顽强;此外,湖州新市还有座寺前桥,它与千 年古刹觉海寺相连,从选材造型都渗透着佛教文化风格,又如湖州东南的 “八字桥”,它说的是两座桥,桥长50米的石梁桥南北跨河,平石桥则东西 跨河,两桥相距数米,一长一短,构成“八”字形,相映成趣。 我在云南大 理西南百多公里的深山里曾找见了大象踩出来的70多个脚印,至今尚存。在 中缅边境,我还拜访了当年的乘象国。

湖州繁华市区内一座90余年老桥要不要了解一下?

湖州繁华市区内一座90余年老桥要不要了解一下?

湖州繁华市区内一座90余年老桥要不要了解一下?湖州,一座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泊众多,桥梁自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江南小城,有桥有水,风景宜人。

苕梁桥,它连接着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和金婆弄、洗帚弄、甘棠桥等湖城众多老小区。

桥北堍的吴兴客栈,现作为湖城独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宾馆,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各乡秀才来湖州府治参加科举乡试时的住宿客栈,被莘莘学子视为求取功名、踏上仕途的起点。

上世纪三十年代时,现今湖州金婆弄、洗帚弄一带通往衣裳街中段,除绕道仪凤桥、骆驼桥外,现在的苕梁桥址是一个摆渡口,名为“三摆渡”。

这里是湖州东西苕溪汇流之处,河面宽阔,其名叫“江渚汇”。

摆渡的人靠一条船往三处摆渡。

渡船从馆驿河头往金婆弄一带上岸,又可往红门馆埠头上岸;同样,红门馆埠的行人也可摆渡到金婆弄埠上岸,或到馆驿河头埠口上岸,可是摆渡的速度比较慢,但来往摆渡的行人却不少。

约在1924年左右,湖州首富温家大少爷温选臣到渡口摆渡,等了很长时间。

上渡船后,他对摆渡人说:“太气闷了”(太慢)。

那个摇船的艄公知道他是富家少爷,就对他说:“你要快的话,在这里造一条桥。

”温选臣一听有点道理,就下了决心要在这里造桥。

他请人设计了一座当时很时尚的桥,用水泥为墩脚、栏杆,桥面直接用从美国进口成坯的洋松木,像火车轨道那样横铺在上面。

当时在湖州成为造型独一无二的桥梁,轰动整个城市。

人们纷纷前来观看,因桥像梁一样架在苕溪上,起名为“苕梁”,而老百姓都习惯叫“苕梁桥”。

因用的原料是美国洋松木和水泥,造型又别致,人们又俗称“洋桥”了。

十多年后,日寇侵占湖州。

因苕梁是平桥,成为日本兵来往的主道,几乎成为日本人的军用桥。

八年抗战胜利以后,苕梁桥被日本鬼子糟蹋得满目疮痍,成了一座危桥,湖州百姓呼吁急需修复苕梁桥。

但当时湖州经济被日寇破坏得太严重了,地方缺钱修桥。

时任吴兴县参议会参议长的凌以安,对重修苕梁桥成为他上任的第一件处理的提案。

为了筹到一笔修桥款,他想到章荣初先生在上海“租界”办企业,生意好,没损失,就赴沪找章荣初商量。

浙江湖州的古橋(三)【圖文】

浙江湖州的古橋(三)【圖文】

浙江湖州的古橋(三)【圖文】胥仓桥胥仓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乡胥仓村胥仓港与西苕溪交汇处,西连安吉县、东连湖州。

作为一座地跨不同城市的古桥,桥梁东西向横跨胥仓港,为2墩3孔花岗岩石梁桥。

桥长12.8米,宽2.3米,径跨12.3米,中孔净跨4.78米;桥面侧立面微呈八字形,中孔平直,3孔桥面均由4块石梁并铺而成,桥堍分别用3块石柱并筑;桥栏现存望柱2根,并雕刻狮头;桥额刻楷体“重建胥仓桥”,年款不清。

2002年,胥仓桥被列为县级文保点。

湖州德清县高桥镇天皇殿村永寿高桥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三合乡二都村寿昌桥(上渚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高桥镇天皇殿村过福桥湖州德清高桥镇天皇殿村步高桥湖州德清雷甸镇雷甸村青云桥德清古桥群之一,建于宋元时期。

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

湖州德清洛舍镇东衡村千秋桥,清末(1903年)重建。

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洛舍镇章家桥村杨家兜武德桥,明末(1633年)重建。

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乾元镇茧站旁新民桥湖州德清乾元镇明星村南埭圩四仙桥,三孔石梁桥,清末重建。

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乾元镇务前街北端清河桥(孩儿桥)德清古桥群之一,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

湖州德清乾元镇幸福村德武桥,俗称太堡塘桥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三合乡二都村寿昌桥(上渚桥)湖州德清三合乡和睦村和睦桥湖州德清三合乡和睦村张家角崇善桥湖州德清三合乡塘泾村对凤桥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三合乡塘泾村太平桥,俗名观音桥(师姑桥)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三合乡亭子头村望仙桥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三合乡下杨村环桥头永安桥德清古桥群之一,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

湖州德清武康镇龙山村前埠咸宁桥(回笼桥)德清县文物保护单位湖州德清武康镇龙山村洋口社桥德清古桥群之一,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湖州德清武康镇三桥村阜贰桥(新桥)德清县文物保护点湖州德清武康镇三桥村上市桥德清县文物保护点湖州德清武康镇三桥村太平桥德清县文物保护点湖州德清武康镇三桥村追远桥德清古桥群之一,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

湖州三绝?桥中桥

湖州三绝?桥中桥

湖州三绝桥中桥
潮音桥就是三绝中的桥中桥,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是座三孔石拱桥,为湖州知府魏济始建此桥。

以前是个渡口,因为东岸是慈感寺,所以原名慈感寺渡。

慈感寺供奉观音,潮音之义,源于舟山普陀潮音洞,佛教观音现身处。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旧时南来众水汇合势大流急,至渡口时浪涛之声霅霅如潮,故名“潮音渡”,桥以渡名。

潮音桥,横跨于雨溪之上,为三孔石拱桥。

外形独特,高7米,长50米,宽5米,有三个拱形的大桥洞。

俗称哑子桥,又称桥里桥。

关于“哑子桥”,这里还有着一个美好的传说。

相传四百多年前,一财主看到对面庙宇香火鼎盛,便建此桥雇佣一个哑巴收取过桥人钱两,用以赚钱。

哑巴善良,挣来的雇佣费,除了生活,就把剩下的钱每天积攒起来,日复一日,为了方便百姓,就在此桥下又建一个小桥!财主得知后无钱可赚,就把哑巴打死并拆了小桥,百姓们得知后把财主告上府衙,迫于百姓压力,财主得到惩罚。

而后百姓为了纪念哑巴,就在桥下重新建了一个小桥,命名哑子桥,此便为“桥中桥”。

浙江湖州的古橋(九)【圖文】

浙江湖州的古橋(九)【圖文】

浙江湖州的古橋(九)【圖文】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凌家汇村砖桥头自然村-桥头村砖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凌家汇新村东(潘家港)-囗山桥遗迹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陆家湾村费家兜自然村-永丰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陆家湾村丰兆湾自然村-万安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陆家湾村陆家湾自然村-迎晖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陆家湾村陆家湾自然村-月明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潘塘桥村蒋店桥自然村-蒋店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潘塘桥村两家桥南太平桥自然村-太平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潘塘桥村两家桥自然村-两家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潘塘桥村潘塘桥自然村-潘塘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乔溇村宋溇自然村-庆安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乔溇村与吴江七都隐渎村交界处-广福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秦家港村陆家湾自然村(吴兴大道北面)-佛师塘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上林村褚家荡自然村-长庆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上林村乌家墩自然村-仁寿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沈溇村诸溇自然村-诸溇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石头港村石头港自然村北-万安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曙光村北河自然村-安隆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曙光村费家汇自然村-塔影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曙光村费家汇自然村-依家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曙光村木渎港自然村-咸寿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曙光村南斗自然村-五福高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曙光村南河里自然村-康泰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曙光村吴沙桥自然村南-吴沙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汤溇村蒋溇自然村北太湖边-安乐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濮溇自然村-朱家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伍浦自然村-安乐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伍浦自然村-里仁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伍浦自然村-无名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西蒋溇自然村北侧-双甲桥(亭子桥)碑亭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西蒋溇自然村中-大有桥(塔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西蒋溇自然村中-永安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香圩墩村梅林港自然村北-咸兴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香圩墩村梅林港自然村-梅林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晓河村环桥北自然村-东庆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晓河村西桥自然村-通济桥(西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秧宅村秧宅自然村南-太平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杨溇村村部前-常裕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杨溇村杨溇港西自然村-福善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杨溇村杨溇港西自然村-绎喜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杨溇村杨溇港西自然村-永济塘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陈溇小桥自然村-陈溇小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寺前自然村南与常乐村交界处-胜塘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塘湾里西自然村-陈溇塘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王家圩自然村-凤凰小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王家圩自然村-工勇桥(此桥桥名有些难辩,暂以此桥名)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王家圩自然村-无名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义皋自然村-尚义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元通桥村关帝庙前-元通塘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云村村云村自然村北云兴庙前-云兴塘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云村村云村自然村-广善塘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云村村云村自然村-积善塘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轧村村北桥头自然村-广平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轧村村齐家湾自然村北-观音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郑港村白云桥自然村-白云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常乐村东港自然村中-连绩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常乐村港北山自然村南-丰和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常乐村姜王里东南港北山村西北村路北-永福霸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大港村白地头自然村北100米处的寺庙后-徐庆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港西村西庆寺旁-西庆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沈溇村北-常熟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石头港村南湾自然村东-锡暇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增圩村王母兜自然村-东章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轧村村齐家湾自然村东-里美桥(石头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轧村村齐家湾自然村南-邻睦桥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这座镇上的72座古桥了。

这些古桥是湖州菱湖镇的骄傲,也是游客们喜爱的景点之一。

菱湖镇的古桥建于明清时期,贯穿镇的溪流有众多支流,因此这里形成了众多
桥梁。

这些古桥都由石材、青砖或木材建造,保存完好,并且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

这些桥梁横跨于湖泊、小溪和运河之上,连接着菱湖镇内的各个地方,成为了交通的纽带。

这72座古桥各具特色,常常以精美的雕刻和拱桥的形式出现。

其中一些桥梁
还附有亭台、转塔和雕刻精美的石狮,为这些古桥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每座桥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历史,代表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游客们可以漫步在湖畔,欣赏这些古老的桥梁,感受其中的历史氛围。

在桥上
行走,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和肃穆的水乡文化。

这些古桥既是人们的出行工具,也是景观之美,每座桥都散发着不同的魅力。

此外,湖州菱湖镇的古桥在文学作品和诗歌中多次被提及。

它们成为了诗人和
文人墨客灵感的源泉,为古风诗韵增添了浓郁的色彩。

桥梁的石雕和建筑风格展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术。

总而言之,湖州菱湖镇的72座古桥是这座古镇的瑰宝之一。

它们承载着历史
的记忆,展示了湖州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工匠精神。

游客们可以在湖州菱湖镇漫步,欣赏这些古桥的风采,感受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地方的魅力。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摘要:
1.引言
2.湖州菱湖镇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3.72 座古桥的概述
4.古桥的建筑特点与艺术价值
5.古桥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传承
6.保护古桥的措施与未来的展望
7.结论
正文:
菱湖镇位于我国浙江省湖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交通要道,河流纵横交错,因此古桥众多。

据统计,菱湖镇共有72 座古桥,它们见证了这里的历史变迁,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这些古桥分布在菱湖镇的各个角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永丰桥、清波桥、通济桥等。

这些古桥的建筑风格各异,有石拱桥、平板桥、廊桥等,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技艺水平。

古桥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们融合了书法、雕刻等多种艺术手法,桥上的石狮子、龙凤、花鸟等图案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古桥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

例如,永丰桥原名普渡桥,始建于宋代,后经历代修建。

清波桥则始建于明代,桥上的对联和题刻都记录
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为了保护好这些古桥,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文物保护区、定期对古桥进行维护等。

同时,菱湖镇还致力于发展文化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古桥的历史文化价值。

总之,湖州菱湖镇的72 座古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瑰宝。

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综合实践课——湖州桥文化教学设计 -完整获奖版

综合实践课——湖州桥文化教学设计 -完整获奖版

综合实践课——湖州桥文化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比较全面地了解桥,如桥梁分类、材料、功能、历史等。

2.领略湖州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修养,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习惯,掌握制作知识卡片和电子板报的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活动课时:一课时◆活动准备1.学生自行围绕“桥”这个事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研究方向,结成兴趣小组。

(每个小组人数以五至六人为宜)2.教师根据学生自定的研究方向细分为若干小组:如桥梁历史、桥的传说故事、桥的诗歌、桥梁图片、桥梁新解等等。

3.各小组的同学制做知识卡片,各组间相互交流。

4.小组协商互动问题,教师统筹协调。

5.自行拍摄、收集地方桥梁图片或绘制家乡桥梁美术作品。

6.各小组组内成员团结协作,制作PPT。

7.聘请3-6名科任老师担当评委。

本活动指导老师担任记分员。

(注意:以上活动准备提前两周左右开始,教师事先要有明确的计划安排,确保活动按时按质的完成)◆活动场所:903班教室。

各小组分开坐好,每组亮出各自组名。

(如桥梁故事专家、桥梁图片大观、桥梁分类专业组等,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命名)◆活动步骤【活动导入】教师:提起“桥”,你眼前浮现的是什么呢?是那造型各异,形神兼备的现实生活中的桥梁,还是神话里的鹊桥?亦或架在你我心间的勾通之桥?古往今来,桥以其独特的美感和带给人丰富的联想与感受,让多少文人墨客,丹青名笔为之倾倒。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桥的世界,用我们的慧眼来发现桥,感受桥!【活动过程】环节一:各显神通示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资料收集成果。

形式自定,可以是“答记者问”、“小型介绍会”、“小型专题讲座”等。

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开展。

要求:1每组展示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内容选择、内容多少安排恰当。

2尽可能地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可以包括:投影、电子板报、手抄报、表演(桥的故事)等本环节评分标准:本项设10分。

1.形式很有创意5分,比较有创意3分,一般1分;2.用普通话,表达很流畅3分,比较流畅2分,一般1分;3.内容时间安排合理2分,比较合理1分。

史海钩沉湖州的桥与桥文化一瞥(2)

史海钩沉湖州的桥与桥文化一瞥(2)

史海钩沉湖州的桥与桥⽂化⼀瞥(2)湖州是清⽔的世界,⾃然成了桥梁的汇聚之州。

细细留意观察,湖州⽯桥的桥孔两侧,⼀般都刻有⽂⼈的楹联,虽⽆作者署名,但不乏佳句。

⼤多对偶⼯整,平仄协调,⽂采飞扬。

桥联是桥梁⽂化的主体部分,其⽂化内涵极度深⼴,它反映了桥梁的地理位置,造型结构、⼭⽔风光、风⼟⼈情等等。

湖州城中就有“⼀路⽆情⽔,两条‘禽兽桥’”之说,说的就是仪凤桥和骆驼桥;还有⽓势雄伟的潘公桥、⼤通桥;⽂化底蕴深厚的⽢棠桥、永安桥等。

据2003年湖州⽂物普查的数据显⽰,全市有桥545座,桥的密度为每平⽅公⾥1.43座,超过了世界著名⽔城威尼斯每平⽅公⾥0.7座,以及有“桥城”之称绍兴市的每平⽅公⾥1.34座。

从桥⽂化上来看,每座桥⼏乎都流传着⼀个故事。

这些故事,往往就是⽼百姓在桥上纳凉聊天时,⼀代⼜⼀代⼝⼝相传传承下来的。

湖州古桥历史源远流长,多若繁星。

这⼀座座古桥,不仅是湖州历史⽂化的记录和遗存,更是湖州历史⽂化的弘扬和传承,让⼈们亲⾝感受来⾃历史深处先辈们智慧和精神的⼒量。

众多的桥梁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艺术造型、构造处理、桥涵装饰,在国内堪称⼀流。

清代同治年间编纂的《湖州府志》中有名可查的桥就有尽900座,《湖州地名志》⼀书中记载着湖州曾有238座桥。

通过第三次⽂物普查,在湖州各地⼜发现了众多古桥梁。

早在唐朝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湖州刺史崔元亮修建凌波塘,建造秀溪桥,形成了集市。

菱湖建制⿍盛时期,镇上曾有七⼗⼆⽙半古桥,在江南地区⾸屈⼀指。

实则上,这对于曾为“⽔云铺路,⾏⾛摇橹”的湖州⽔乡来说,记载的还是⼀部分,风姿优美的桥梁犹如垂虹卧波在溪涧上,似⽟带横陈在绿波中。

许多⽆名的桥,在默默担负着桥的实在责任。

诸如菱湖下昂⽵墩村,原由沼泽中⼏个⼟墩组成,建有13座⼤⼩不⼀的桥联结在⼀起。

其中⼀座桥只有⼀条板凳长,⼩伙⼦可以纵⾝⽽过,但这座桥恰似“微缩景观”,⼤桥上有的装饰元素,也⼀应俱全,颇为精致。

湖州桥文化

湖州桥文化

湖州桥文化湖州桥文化:庙里庙、塔里塔、桥里桥――潮音桥潮音桥――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是一座三孔石拱桥,石桥当中更有木桥,桥上行人,桥下堤岸也能行人,具有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又称“哑子桥”传说有聋哑渡船人曾为抗争潮音桥被毁而殉命,后人为纪念他,无论行船或步行,只要经过潮音桥,都默默无声。

骆驼桥――唐垂拱元年(685)建。

原桥名乃颜真卿所书。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录一)(唐)刘禹锡骆驼桥上蘋风起,鹦鹉杯中箬下春。

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向何人?“三年京国厌藜篱,长羡淮鱼压楚糟。

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

“――苏东坡骆驼桥边原有一个集市,叫骆驼桥市,据说赵孟頫曾经在此卖字。

杜牧与湖州水戏:杜牧为何刺湖州的传说,碧澜堂为其所建,所题。

清代改为馆驿“接官厅”马军巷――南宋大将军韩世忠的马军营驻扎过的地方碧澜堂――“一夜碧澜堂上坐,只疑身在水晶宫。

”――张逸宋代梅尧臣《游霅溪诗》:“共爱霅溪风物美,,春来清可鉴须眉。

蘋生楚客将归日,花暖吴蚕始浴时。

临水竹楼通市陌,跨桥云屋接川湄。

画船载酒期君醉,已是无谋任翦夷。

”唐湖州刺史杜牧的碧澜堂而得名的馆驿巷,甘塘桥――赵孟頫故居、江子汇――鸥波亭(赵孟頫游息之所)“武功坊”――湖州历史上众多石牌楼中仅存的一座;建于明代中期。

去思碑:纪念张士元功德。

红门馆――原名弘文馆,右文馆,为明清两朝科举考场与考生的膳宿之所。

桥梁的各种构件护栏石、望柱头、合龙板、龙门石、间壁石、长柱石龙、狮、荷莲、云纹、飞叶、蝙蝠、乌龟、菊花、蔓草、八卦、太极、如意、宝幡、暗八仙、风火轮湖州石桥雕刻以“龙”为主――镇桥压水桥楹,是湖州桥文化主要组成部分,内容有:桥梁历史、地理位置、桥梁坚固、山水风光、神话典故、弘扬宗教、凭吊先人等。

名人与古桥关系密切。

晋朝车骑将军沈充在武康千秋桥畔弹唱吴哥不休;唐朝诗僧皎然与和孚塔影桥的传说;苦吟诗人孟郊与家乡武康清河桥的情缘,著名书法家、湖州刺史颜真卿在长兴许公桥步云赋诗、晏饮是桥的史话;晚唐诗人陆龟盟营造长兴鼎甲桥的美传;北宋文学家、湖州知州事苏轼手书刻石东林回仙桥的轶事;南宋右丞相吴潜与故乡新市状元桥的纪事;南宋丞相兼枢密使游似寓居雷甸库桥头的故事;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寓居下昂镇时为听月、望辉、众安三桥题字的美传佳话,明代水利学家潘季驯独资修建湖州潘公桥的家乡情愫;清代汉学家、训诂学家俞樾在德清四仙桥题联的趣事。

湖州有座“桥里桥”,可以说是现代立交桥的“鼻祖”

湖州有座“桥里桥”,可以说是现代立交桥的“鼻祖”

湖州有座“桥里桥”,可以说是现代立交桥的“鼻祖”遇见这座潮音桥纯属偶然,只是为了到周生记买点湖州特产带回家。

路上被它的古朴风貌所吸引,在网上一搜,果然有些来历,又有“哑子桥”,“桥里桥”的别称。

和“塔里塔”(飞英塔)“庙里庙"(府庙)并称为湖州市三绝古建筑,于是细细品之。

潮音桥也是湖州城里保留至今的唯一的一座明代古桥。

在桥头和一侧,有两块不同时期的文物保护石碑,证明着它的不凡“身份”。

这座桥的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因为桥东的慈感寺奉观音而得此名。

第二种是因为建桥之前,这里叫作潮音渡。

涨潮的时候,渡口众流汇合,势大浪急,涛声如潮,犹如普陀山潮音洞一般的景致,从而取名“潮音”,渡口建桥时,就沿用了这个名字。

最后一种则更贴近生活,因为和这里的某些传统吻合,对于老百姓来说,更愿意相信这一说法。

相传四百多年以前,潮音渡口风高浪急,过往行人靠拉渡。

河东有家财主,见慈感寺修好,大批香客要从潮音渡过河,是赚钱好机会,便买了一条渡船,请个哑巴替他撑船摆渡赚银子。

哑巴有心,想借摆渡之机攒些钱在渡口架座木桥。

一年又一年,哑巴每年除上交财主船银外,也积蓄些银两,便在渡口架了一座木桥,人们称之为“哑巴桥”。

这事惹怒了财主。

摆渡钱赚不到,就叫手下人拆桥。

哑巴拼死阻拦,被财主唆使手下人打死投入水中。

于是激怒两岸百姓,上告官府,并凑银两要修座更好的桥,以纪念哑巴。

官府知道众怒难犯,出面领着众人在木桥上造了一座石桥。

石桥下又有一座木桥,这就是“桥里桥”。

年代久了,木桥已废。

为纪念这位哑巴,人们相约在桥下经过不说话。

数百年来直到解放初期,一切行人和来往船只,包括轮船开过,老大们都谆谆嘱咐旅客不得说话,而直到现在,当地的一些老人依旧对此默默相传着。

如今的桥里桥仍然存在,下面的这座小桥也改成了石头材质,正好碰到一人静静地坐在桥沿上休息,拍打着桥墩的水花声阵阵,却让桥下的这片小空间,有种“与世无争”的安宁感。

其实仔细想想,潮音桥算不算现代“立交桥”的鼻祖呢?不知道有没有专家学者会对此作出研究考证。

宋元古桥及宋元风格古桥(总述):湖州宋元桥的十大特征

宋元古桥及宋元风格古桥(总述):湖州宋元桥的十大特征

宋元古桥及宋元风格古桥(总述):湖州宋元桥的⼗⼤特征湖州宋元桥的⼗⼤特征宋室南渡给湖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使得湖州⽯桥出现了⼀个建筑⾼峰和顶峰,⼀直延续到元代,现在存留下来的古桥质量之⾼、雕刻之精美令⼈叹服,可以说代表着当时的最⾼技术⽔准,体现着当时的主流审美情趣。

湖州境内现存的宋元武康⽯桥很多,有明确南宋纪年信息的12座,有明确元代纪年的4座,另外还有⼤批宋元风格鲜明的武康⽯桥,据初步统计,湖州境内宋元桥和具有宋元风格的古桥数量接近100座。

宋元风格的桥构件更是随处可见,见证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根据湖州现存被列为国家、省级、市县级⽂保单位的宋元古桥,我们可以梳理和概括出湖州宋元桥的⼗⼤基本特征:4、雕刻荷叶莲花的排柱。

排柱外沿倒⾓杀棱,两边的柱⾓⼀般均被凿成约2 ⼀3c m 的平侧⾯。

有些排柱呈现上窄下宽,有些排柱墩作垂直分⽴, 其中中孔排柱墩有间隔,这些都是⽐较古⽼的做法。

桥柱经常雕刻有精美的荷叶莲花,上镌荷叶下镌荷莲, 形成⼀个长⽅形的框, 在框内镌纪年题刻,有的则在排柱之上镌刻捐款者的名字、桥史等内容(拱桥的拱券也有类似的雕刻)。

整个荷叶莲花的浮雕效果突出,尤其是荷叶的雕刻极具薄意雕之韵味,极浅的浮雕刻画出了荷叶的脉络,富有画意。

之后桥梁即使有雕刻,受技术和⽯材的影响流于简单,根本达不到如此的艺术效果。

5、仰覆莲瓣纹的望柱。

仰覆莲瓣纹也常见于宋元瓷器,龙泉窑、定窑和元青花。

这或许代表了⼀个时代的审美趣味。

在湖州现存的宋元古桥上不管是拱桥还是梁桥,只要有栏杆都能找到仰覆莲瓣纹望柱。

6、须弥座式的弧形桥栏。

、须弥座式的弧形桥栏。

宋元古桥如果设置栏板,其栏板也⼀般⽤独块⽯料凿成须弥座形状,呈长弧形桥栏,断⾯呈明显的须弥座式。

之后桥梁即使是须弥座式,也流于形式,雕凿的很浅,甚⾄是象征性的浅浅的线条(浒稍桥),到清中期演变成直直的⽯板。

7、错缝平砌式的⾦刚墙。

宋元古桥两侧桥台(⾦刚墙)⼀般均⽤条⽯错缝平砌,使⽤的条⽯相对⽐较⼤,不见后期桥梁的钉靴形。

湖州的骆驼桥简介

湖州的骆驼桥简介

湖州的骆驼桥简介
骆驼桥位于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的蓮莢皇苑村,是一座历史悠久而且独特的古桥。

据史书记载,这座桥最早建于南宋时期,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它跨越了湖州南浔镇内的一个小河——东河,连接了南浔镇和东南浔地区。

骆驼桥得名于其形状和设计特点。

整座桥分为两个部分,主桥和副桥,它们的形状酷似骆驼的两个脚。

主桥呈平面弯曲状,由五孔石拱桥组成,桥面较为宽阔,长约67米,宽约6米。

副桥位于主桥的东侧,由青石板铺就而成,长约13.5米,宽约5米。

整个桥身都以青色石材修建,非常坚固美观。

骆驼桥在历史上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和商贸功能,曾是南浔镇通往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而今,这座古桥已成为湖州市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和拍照。

桥上还有文化遗迹和纪念碑,记录了这座桥的历史和传说。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菱湖镇位于中国浙江省湖州市,以其优美的湖光山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在菱湖镇境内,有着众多古老而精美的桥梁,其中最著名的是菱湖镇的72座古桥。

以下是对菱湖镇72座古桥的简要介绍:
1.桥梁的数量和规模:菱湖镇的72座古桥是指菱湖境内分
布着72座历史悠久的桥梁。

这些桥梁规模大小不一,包括石
桥、木桥和砖石结构的桥梁等。

2.建造年代和历史:这些古桥多建于明清时期,有着几百
年的历史。

它们见证了菱湖镇的发展和历史变迁,是当地历
史文化的重要遗迹。

3.建筑风格和特色:菱湖镇的古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
精美的雕刻工艺而著称。

这些桥梁融合了传统的建筑技术和
湖州地区的文化特色,展现了古代建筑的工艺和智慧。

4.文化价值和旅游意义:这些古桥代表了湖州地区丰富的
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游客可以欣赏
到桥梁的独特魅力,领略古代建筑的精妙之处,并感受到历
史的沧桑与传承。

菱湖镇的72座古桥是湖州地区重要的文化景观,也是旅游者探索湖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景点之一。

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和学习。

湖州15桥

湖州15桥

湖州15桥在东林,有几座古桥,承受了千百年风霜雨雪,如今依然留存,成了喧哗城市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第一站:东林片(原东林乡)01妙济桥201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东林妙济桥就是吴兴区3处文保单位之一。

妙济桥,建于宋代,位于东南村。

系五孔石梁,略显拱形,南北向,长约二十余米,是东林镇为数不多的五孔桥之一。

02大顺桥大顺桥又名杨华桥,位于东方村姚家址自然村,通往德清县杨华田之交通要道,跨于杨华港上。

五孔石桥梁桥,桥堍各有踏步10级,南北走向。

桥面两侧有花岗岩护栏板,柱头石雕精美,乾隆20年(1755年)重建。

03通锦桥位于东林镇北端。

南北方向,五孔石梁桥。

按清《东林山志》载:“通锦桥,在东林市最北,宋鲁国忠襄公孟珙,筑别业于宝溪之西,常游锦峰,建此以便陆行,故名。

”现桥为明代重建,是东林镇境内五孔桥之一。

04天顺桥位于东升村石坝头自然村,石坝头自然村与安全斗自然村之间的小河上,清乾隆三十年(1765)新建。

05南旺石梁桥位于东明村南枉自然村,东横自然村与南枉自然村之间的港汊上。

06蜈蚣桥位于东升村尼母山瑞竹庵前,与德清县分界之小港上,德清与吴兴的界桥。

三孔石梁桥,清嘉庆九年(1804)重建。

07永福桥永福桥俗称藤桥,位于东南村益村自然村北,三孔石梁桥,略显拱形,东西向,中有龙门石,武康石材,具有明代中后期梁桥风格。

08回仙桥位于东明村老市里自然村,始建于北宋,至今有一千年历史,是湖州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之一。

回仙桥文化底蕴厚积,与附近声誉江南名观回仙观有关系,历代名人来此游回仙观、上回仙桥赏景,元赵孟頫等人都留下墨迹。

09挡月桥挡月桥又名横埭桥,建于清代,单孔石梁桥,南北向,桥身古藤密绕,位于东明村,今属中心镇区,南堍为东林卫生院,北为保戈公路。

10东老桥位于东林山东,在东林镇老街之南。

东西方向架于市河。

桥为通往闵家坟道路之一。

始建年代失考,现桥为明朝重建。

此桥是湖州市境内著名古桥之一,为纪念沈东老而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桥文化:
庙里庙、塔里塔、桥里桥――潮音桥
潮音桥――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是一座三孔石拱桥,石桥当中更有木桥,桥上行人,桥下堤岸也能行人,具有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又称“哑子桥”传说有聋哑渡船人曾为抗争潮音桥被毁而殉命,后人为纪念他,无论行船或步行,只要经过潮音桥,都默默无声。

骆驼桥――唐垂拱元年(685)建。

原桥名乃颜真卿所书。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录一)(唐)刘禹锡
骆驼桥上蘋风起,鹦鹉杯中箬下春。

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向何人?
“三年京国厌藜篱,长羡淮鱼压楚糟。

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

“――苏东坡
骆驼桥边原有一个集市,叫骆驼桥市,据说赵孟頫曾经在此卖字。

杜牧与湖州水戏:杜牧为何刺湖州的传说,碧澜堂为其所建,所题。

清代改为馆驿“接官厅”马军巷――南宋大将军韩世忠的马军营驻扎过的地方
碧澜堂――“一夜碧澜堂上坐,只疑身在水晶宫。

”――张逸
宋代梅尧臣《游霅溪诗》:“共爱霅溪风物美,,春来清可鉴须眉。

蘋生楚客将归日,花暖吴蚕始浴时。

临水竹楼通市陌,跨桥云屋接川湄。

画船载酒期君醉,已是无谋任翦夷。


唐湖州刺史杜牧的碧澜堂而得名的馆驿巷,
甘塘桥――
赵孟頫故居、江子汇――鸥波亭(赵孟頫游息之所)
“武功坊”――湖州历史上众多石牌楼中仅存的一座;建于明代中期。

去思碑:纪念张士元功德。

红门馆――原名弘文馆,右文馆,为明清两朝科举考场与考生的膳宿之所。

桥梁的各种构件
护栏石、望柱头、合龙板、龙门石、间壁石、长柱石
龙、狮、荷莲、云纹、飞叶、蝙蝠、乌龟、菊花、蔓草、八卦、太极、如
意、宝幡、暗八仙、风火轮
湖州石桥雕刻以“龙”为主――镇桥压水
桥楹,是湖州桥文化主要组成部分,内容有:桥梁历史、地理位置、桥梁坚固、山水风光、神话典故、弘扬宗教、凭吊先人等。

名人与古桥关系密切。

晋朝车骑将军沈充在武康千秋桥畔弹唱吴哥不休;唐朝诗僧皎然与和孚塔影桥的传说;苦吟诗人孟郊与家乡武康清河桥的情缘,著名书法家、湖州刺史颜真卿在长兴许公桥步云赋诗、晏饮是桥的史话;晚唐诗人陆龟盟营造长兴鼎甲桥的美传;北宋文学家、湖州知州事苏轼手书刻石东林回仙桥的轶事;南宋右丞相吴潜与故乡新市状元桥的纪事;南宋丞相兼枢密使游似寓居雷甸库桥头的故事;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寓居下昂镇时为听月、望辉、众安三桥题字的美传佳话,明代水利学家潘季驯独资修建湖州潘公桥的家乡情愫;清代汉学家、训诂学家俞樾在德清四仙桥题联的趣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