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大全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大全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重要学科。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等。
以下是一些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汇总:生物科学1. 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如阳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 植物的繁殖:学习植物的种子和孢子如何发育成新植物。
3. 动物的生命周期:探索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它们的出生、成长和繁殖。
4. 遗传和变异:初步了解遗传学的基础,包括基因和性状的遗传。
物理科学1. 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以及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2. 简单机械:了解杠杆、滑轮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 光和声:探索光的反射、折射以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 能量转换: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以及不同形式的能量如何相互转换。
化学科学1. 物质的三态:了解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下的性质。
2. 化学反应:初步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概念。
3. 酸和碱:学习酸和碱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地球科学1.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天气和气候:学习天气现象和气候的形成,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地球的资源:探讨地球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资源和化石燃料。
环境科学1. 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环境保护: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和社区如何参与保护环境。
3. 可持续发展: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如何在不损害环境的情况下满足人类的需求。
科学探究1. 科学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和结论。
2. 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使用图表和统计方法来解释数据。
这些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科学学习框架,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并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下册必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必背科学知识点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种子里面有胚根、胚芽、胚轴等结构。
就像一个小小的生命包,里面装着植物宝宝生长所需的各种“小零件”呢。
比如说绿豆种子,小小的一颗,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
2.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这就好比我们人生活需要合适的环境一样。
如果温度太低,种子可能就会被冻得不想“起床”;水分太多,种子可能会被淹死;没有空气,种子也会喘不过气来呢。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1. 蚕的一生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蚕卵小小的,就像芝麻粒一样。
蚕宝宝从卵里孵出来后就开始不停地吃桑叶,长得可快了,就像吹气球一样。
然后吐丝结茧变成蛹,最后破茧而出变成蛾。
2. 像鸡这样的动物,是从卵孵化而来的。
鸡蛋里面有蛋黄、蛋白等结构,蛋黄就像是小鸡的食物储备,蛋白则像是保护小鸡的“小卫士”。
母鸡孵化鸡蛋的时候,会用自己的体温温暖鸡蛋,让小鸡在里面慢慢发育。
三、温度与水的变化1. 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存在状态。
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成冰,这就是固态的水。
冰是硬邦邦的,还亮晶晶的。
而当温度升高时,冰又会融化成水。
2. 温度的变化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温度计里面的红色液柱会随着温度的高低而上升或者下降。
就像一个小小的温度指针,告诉我们现在是冷还是热。
四、地球的运动1.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大陀螺在不停地旋转,朝着太阳的那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一面就是黑夜啦。
2. 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的转动。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不同的地区接收到的热量不同,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
五、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
比如说蚯蚓,它们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
土壤为蚯蚓提供了住所和食物,蚯蚓又能疏松土壤,它们和土壤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 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
4.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5. 动物会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冬眠、迁徙等。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
1. 船的发展经历了从独木舟到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内燃机船再到现代轮船和潜艇的历程。
2.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让船更加稳定。
3. 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大小、结构以及所使用材料的性能有关。
4. 给小船装上动力时,要合理安装,减小阻力。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
2.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3. 减少垃圾的方法有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4. 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要节约用水。
第四单元热。
1.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2.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4. 物体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体积变化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第五单元环境与我们。
1. 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2. 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3.对于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究。
4.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时,使其中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包括水、阳光、空气、温度等都要相同。
5.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6.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可以保障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3.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包着黑纸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4.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绿豆苗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呈紫色或绿色,叶片呈绿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是白色或泛黄,时片是黄色的,看上去处于病态。
4.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肥料等。
5.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6.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于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计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朝,基肥限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五下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五下知
识点总结
一、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
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物个体的多样性。
2.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空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3. 人类生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人类生态平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类生命活动与健康:
1. 生命活动的特征:呼吸、运动、进食、排泄、感觉、自我保护和繁殖。
2. 饮食结构与健康:合理搭配食物,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3. 运动与健康:适度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
4.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保持个人卫生,做好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三、天地人与社会:
1. 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
2. 地球的结构与特点: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地震与火山的形成原因。
3. 导电材料与电路: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简单电路的搭建和运作。
4. 简单机械与动力:杠杆原理、滑轮原理和斜面原理,动力的转化与传递。
四、科学发现与发明:
1. 科学发现的过程与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总结。
2. 发明创造对社会的影响:发明的应用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劳动。
3. 著名科学家及其发明: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的电灯发明等。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
此回答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教材为准。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概述一、宇宙与地球1. 太阳系的构成:介绍太阳、八大行星及其特点。
2.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季节变化和昼夜更替的影响。
3.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概念。
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5. 天气与气候:温度、湿度、风、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基本知识。
二、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特征及其转换。
2. 物质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酸碱性等基本概念。
3.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4.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初步理解。
5.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原理和应用。
三、生命与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种子的结构、发芽、光合作用等。
4. 动物的生命周期:昆虫的变态、哺乳动物的繁殖等。
5. 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基本概念,物种的进化过程。
四、人体健康与环境1. 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认识。
2. 人体的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的重要性。
3. 人体的呼吸系统:呼吸过程,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4. 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循环,心脏的功能。
5. 环境保护: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探讨。
五、科学探究方法1. 科学观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何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
2. 实验设计:如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进行科学探究。
3. 数据分析: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4. 结论提炼:如何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5. 安全与伦理: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伦理问题。
六、科技与社会1. 科技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发明到现代科技的演变。
2. 科技与日常生活: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3. 科技与环境保护: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 科技与未来: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和思考。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一、物理知识点1.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平面镜或曲面镜时发生反射- 眼睛和光的反射:眼睛通过反射接收光线,形成视觉感知2. 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包括物镜、目镜和调焦装置- 显微镜的用途:观察微小的物体,如细胞、细菌等3. 电路- 电路的基本元件:导线、电源、开关、灯泡等- 电流的产生与传导:电流是由电源产生,在导线中传导- 串联和并联电路:不同电路连接方式的特点与应用4. 磁铁- 磁铁的基本性质:具有吸引和排斥金属物质的能力- 磁场的作用和方向:磁场使磁铁具有吸引力和排斥力,磁力的方向由南极到北极二、生物知识点1.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 动物的生长过程:幼体经过生长逐渐成长为成体- 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植物的生长过程:幼苗经过生长逐渐成长为成株- 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3. 昆虫的结构和功能- 昆虫的身体结构:头、胸、腹三个部分,有触角和复眼- 昆虫的功能:飞行、吮吸花蜜、觅食、保护自己等4. 树木的特点和作用- 树木的特点:木本植物,具有根、茎、叶等部分- 树木的作用: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三、地理知识点1. 中国的地理特点- 国土总面积和陆地面积: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陆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方面多样性2.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地球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 季节的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而导致不同季节的交替3. 地球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约7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却很有限-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水是生命之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4. 地图与方向-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描述地球表面的平面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位置和特征- 方向的表示:地图上常用指南针表示方向,北、东、南、西为主要方向通过对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物理、生物和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科学五年级下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下知识点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现象和原理的学科,对于五年级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以下是一些五年级下学期可能涵盖的科学知识点:一、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物质的属性,如密度、硬度、导电性等。
二、力与运动- 力的概念,包括重力、摩擦力、推力和拉力。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三、能量的转换- 能量的类型: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四、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受到的威胁。
五、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
-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六、动物的分类和适应性-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动物的适应性: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七、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
八、天气和气候- 天气现象:云、雨、雪、风等。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等。
九、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
十、科学与社会- 科学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技术进步、医学发展等。
- 科学伦理:研究和实验中的道德问题。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体的运动。
1. 机械运动的概念。
-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汽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 定义: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这另外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
-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公式为v = s/t(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1 m/s = 3.6 km/h。
4. 物体的运动方式。
- 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的运动。
如电梯的上下运动。
- 曲线运动:物体沿着曲线的运动。
如抛出的铅球在空中的运动。
二、热现象。
1. 温度与温度计。
-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温度计:- 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分别用0和100表示。
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2. 热传递。
- 定义: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传递。
-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如用金属棒一端加热,另一端会变热。
- 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热,如烧水时水的上下循环流动使整壶水变热。
- 辐射: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不需要依靠任何物质,如太阳的热传递到地球。
3. 物质的热胀冷缩。
- 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例如温度计里的液体受热膨胀,液柱上升;遇冷收缩,液柱下降。
但水在0 - 4℃之间有反常膨胀现象,即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是热缩冷胀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 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1)准备两个玻璃皿。
(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 另一个不铺。
(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
(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
4.在实验中, 设置两组进行对比, 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5.在实验中, 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 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 两组种子都发芽了, 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 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 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 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 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3)实验记录(4)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 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 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 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 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 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土壤和适宜的温度。
3.动物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食物、水、空气、栖息地等。
4.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例如,食物链中的生物之间就是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
5.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二、光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不同颜色的物体对光的反射能力不同,白色物体反射能力最强,黑色物体吸收光的能力最强。
4.光可以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5.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主要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2.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3.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4.人类的活动也会对地球表面的地形产生影响。
四、运动和力1.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旋转运动等。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
4.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
五、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体积、材料等因素有关。
2.改变物体的重量、体积或材料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六、热1.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2.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塑料、木头等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差。
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由于物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引起的。
七、时间的测量1.人类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如日晷、水钟、摆钟等。
2.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的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越快。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一、第一章生命起源的探究1.生命起源的研究方法:考古学和人类学2.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点:生长,繁殖,呼吸,运动,感受3.生物体内的呼吸器官:肺(人类),鳃(鱼类),气管(昆虫)4.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细胞分裂,花粉传播5.植物体内的运输系统:根,茎,叶,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第二章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1.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水分,光照,温度,土壤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触角,爪和牙齿3.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根的形状,茎的高度,叶的形状和颜色4.植物的有性繁殖:花,花粉,花蜜,载粉者5.动物的有性繁殖:雌雄异体,生殖器官,受精,胚胎发育三、第三章物质的三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2.物质的性质与三态变化的关系:温度,压力3.物质的溶解与溶液的浓度:搅拌速度,温度,溶质的类型4.物质的分子理论:分子的结构和运动5.物质的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四、第四章电能与磁能1.物体的带电情况:正电荷,负电荷,中性2.电能的实验和应用:电池,导线,灯泡,开关3.磁铁的有关知识:磁性物质,磁场,磁力4.电能的输送:电线,变压器,电能的节约五、第五章光的传播和折射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镜子的使用和不同的反射特点:平面镜,凹镜,凸镜3.折射与颜色的关系:折光,三原色的合成4.纸和水的折射:光的传播路径,折射率六、第六章机械能1.机械能:动能,势能2.升降机的工作原理:重力,摩擦力3.物体的重力和弹力:物体的重量,弹簧的弹力4.摩擦力和滑动摩擦:静摩擦力5.斜面和滑轮的应用:斜坡、滑道、滑轮组七、第七章水的利用和保护1.水的利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2.水的供应和净化:自来水、水库、净水厂3.水的环境保护:河流,湖泊,海洋,水污染4.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八、第八章空气和天气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2.空气的运动和大气压强:风的形成原因,气压计3.大气现象: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雾4.气温的测量和变化规律:温度计,四季和气候九、第九章星球和月球1.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太阳,八大行星,行星运动2.月球的形状和运动:月相,日食,月食3.星座和它们的使用:星座的形状,星座图谱4.卫星和人造卫星:地球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显微镜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取镜2.显微镜看到的物体图像是:放大了的倒像。
3.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4.目镜X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这些在显微镜下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
动物、植物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6.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但有些细胞却很大,如动物的卵黄。
7.英国科学家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把他们成为细胞。
8.胡克证明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9.手背皮肤(动物细胞)VS洋葱鳞片细胞(植物细胞)区别: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10.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里的“小黑点”是细胞核,形状是长方形11.根尖细胞是方形、茎细胞是管状、神经细胞呈放射状、骨细胞杆状、红细胞呈双面凹的圆盘状、肌细胞是纺锤形、白细胞无稳定的结构第二课微小的生命体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足、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
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岩石里。
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为人类敲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
4.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因为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物相似。
5.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小型原生生物。
6.引起疟疾的疟原虫是线状、酸奶中的乳酸菌是杆状、病毒是球状皮肤上的葡萄球菌是球状、海洋中的硅藻是椭圆状第三课发霉与防霉1.霉的相同点:呈丝状,由霉菌组成不同点:颜色、形状都不同2.发霉的条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3.防霉:①真空包装(隔绝空气)②放干燥剂(减小湿度)③烈日暴晒(减小湿度)④空调除湿(减小湿度)⑤低温保存(减低温度)⑥消毒柜杀菌(杀死了霉菌菌种)第四课微生物的“功”与“过”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青霉素2.消灭细菌或病毒方法:①高温煮沸②紫外线照射③喷洒消毒液④涂碘酒3.防护措施:①戴口罩②勤洗手③不聚集④及时接种疫苗第五课生物的启示1.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人们从中获得很多的启示。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目录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五年级科学知识点五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梳理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3、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4、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情况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0、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4、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5、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7、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8、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19、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是靠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沉浮的。
20、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1课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是自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和改良的光源;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4、判断某种光源是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关键是判断某种发光体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
5、可见的“发光体”分为两类:光源与反光物体。
6、蜡烛发光过程︰蜡油受热熔化并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7、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8、光是一种能量,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第2课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第3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的。
6、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第4课七色光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光的色散原理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3、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4、白光可分散成不同色光,而且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
可以用彩光手电筒和分色圆盘陀螺来验证。
第5课热传导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2、热传导时,热可以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3、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完整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一、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例如,用同一种塑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不管大小如何,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一样的。
-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形状等都有关系。
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 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觉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例如,把橡皮泥捏成船形,它能排开更多的水,从而能漂浮在水面上。
4. 造一艘小船。
- 用一定量的材料,造一艘尽可能大的船,它的载重量就大。
这是因为大船排开的水量大,受到的浮力大。
5. 浮力的应用。
- 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的。
它有多个蓄水舱,当蓄水舱注水时,潜水艇变重下沉;当蓄水舱排水时,潜水艇变轻上浮。
- 鱼鳔可以控制鱼在水中的沉浮。
鱼鳔变大时,鱼排开的水量增大,浮力增大,鱼上浮;鱼鳔变小时,鱼排开的水量减小,浮力减小,鱼下沉。
二、热。
1. 热起来了。
- 我们身体的热量主要来自食物。
吃不同的食物提供的热量不同,如油脂类食物提供的热量较多。
- 加穿衣服会使我们感觉热起来,但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起到的是保温的作用,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发出去。
2. 给冷水加热。
-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酒精、煤油等。
-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质量和体积时,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会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则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则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减水来改变轻重,实现沉浮。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称为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可能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装载量也会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在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是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称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会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会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他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
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1. 物种的数量与生态平衡:
-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之间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生态平衡的破坏可能导致物种数量减少或过度增加,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污染、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2. 农作物的生长和保护:
- 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 农作物需要适宜的养分供应,包括氮、磷、钾等。
-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病虫害的侵袭,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3. 动物的分类和生存特点:
- 动物可以根据结构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动物根据其获得食物的方式可以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
杂食动物等。
- 动物根据生存环境的差异,有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
物等。
4. 健康与预防:
-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 保持良好的卫生惯和饮食惯有助于预防疾病。
-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室内通风等。
5. 天文知识:
-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有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 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来源,提供光和热能。
-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的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帮助到你。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
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19、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过程。
20、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二、连线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三、实验题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在甲水槽中马铃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马铃薯上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答:两个水槽中的水不一样,一个是清水,一个是浓盐水。
你有什么办法让甲水槽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答:加食盐。
你有什么办法让乙水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答:加清水。
四、简答1、如何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浮力的大小?答: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第二单元热一、填空1、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
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4、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6、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
9、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
1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1、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的。
12、钢条、木块、空气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钢条,传热性能最差的是空气。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3、有的物体需要散热,这时要尽可能加快热传递,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热传递。
二、选择1、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
(A)A、水管冻裂B、沸水外溢C、河水结冰2、下列哪种现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冷胀原理。
(B)A、热气球升空B、瘪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C、气温计液柱上升3、下列物质中,(C)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弱。
A、空气B、水C、铜球4、选出最容易传热的物体(B)。
A、玻璃B、铝合金C、瓷5、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A)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
A、辐射B、对流C、传导6、坐在炉子或取暖气旁边,脸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A)的方式传播的。
A、辐射B、对流C、传导7、下列物体中,热的良导体是(CEF),热的不良导体是(ABD)。
A、玻璃B、橡胶C、铜片D、石块E、铝勺F、钨丝8、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B)。
A、这些材料能生热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C、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9、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C)。
A、上方B、中间C、下方10、铜、铁、铝三种金属中传热速度最快的是(A)。
A、铜B、铁C、铝三、连线烧开水热辐射晒衣服热对流烤火热传导烧开水热传导用热水袋取暖热对流火炉上的锅会烫手热辐射四、判断1、热传导一般是在固体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
(√)2、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细。
(×)3、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实验题(一)按实验步骤分析把一个径比铜球直径稍大的带柄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圈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圈。
移出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
再将铜球放在铜环上,铜球不能穿过铜环。
把铜球浸入冷水中后,再将其放在铜环上,铜球能穿过铜环。
这个实验说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有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吗?方法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
方法2:在水中加盐。
六、简答1、衣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吗?如果不会,为什么我们穿衣服会感觉到暖和呢?答:衣服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
人们感觉到热是因为热量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衣服只是有保温的作用,使温度不会散失,所以我们感觉到穿衣服会暖和。
2、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夏季绷得比较松,冬季比较紧?答: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变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变短较紧。
电线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怎样把拧得太紧的瓶盖拧开?答:可以用热水冲瓶盖,因为瓶盖受热,体积变大,就变松了。
4、物体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第三单元时间一、填空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
4、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和(圭表)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为使水鈡计时更加准确,我们可以控制滴漏速度。
6、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鈡和(泄水型)水鈡。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
7、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无关。
10、伽利略第一个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造出了摆鈡。
11、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2、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线的长度,(摆长)是指从(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3、(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1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15、古代的人常用光影来计时。
16、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方向变化是由西向东移动。
17、水鈡计时的原理是:容器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二、下面是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按步骤将下面的各个环节排序。
1、检验成果2、寻找原因3、制定计划4、改进成果5、实施方案6、思考方案6→3→5→1→2→4三、判断1、我们可以控制摆长,使摆动次数达到需要的次数。
(√)2、摆鈡一分钟摆动30次。
(√)3、摆长为20厘米的摆比摆长为30厘米的摆,摆动得快。
(√)4、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
(√)四、选择1、现代社会计时工具有很多,但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A)。
A、电子钟B、石英鈡C、机械鈡2、有一个摆鈡每天都要走慢几秒钟,要调整它应该(C)。
A、每天拨动指针B、增大摆长C、减小摆长五、简答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