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出版社 管理学10第十章 管理伦理习题答案
管理学第十版C1习题与答案
管理学第十版C1习题与答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Management affects employee morale but not a company’s financialperformance.(False)2.In order to be considered a manager, an individual must coordinate the work ofothers.(True)3.Effectiveness refer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puts and outputs. (False)4.Effectiveness is concerned with the means of getting things done, whileefficiency is concerned with the attainment of organizational goals. (False; p. 7)5.Efficiency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doing things right.”(True)6.The four contemporary functions of management are planning, organizing,leading, and controlling.(True)7.The roles of figurehead, leader, and liaison are all interpersonal roles. (True; p. 9)8.Determining who reports to whom is part of the controlling function ofmanagement.(False; Organizing,9.Directing and motivating are part of the controlling function of management. (False;p. 8)10.Katz found that managers needed three essential skills: technical, human,and informational.(False; p. 11)11.Technical skills become less important as a manager moves into higher levelsof management.(True)12.A distinct purpose is important in defining an organization.(True)1.Someone who works with and through other people by coordinating theirwork activities in order to accomplish organizational goals is ___________.a.an assembly line workerb. a laborerc. a managerd. a salesperson(c)2.Which of the following types of managers is responsible for makingorganization-wide decisions and establishing the plans and goals that affect the entire organizationa.first-line managersb.top managersc.production managersd.research managers(b)3.The lowest level of management is ______________.a. a non-managerial employeeb. a department of research managerc. a vice presidentd. a first-line manager(d)4.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 managerial position and a nonmanagerial positionis _______________.a.planning the work of othersb.coordinating the work of othersc.controlling the work of othersanizing the work of others(b, Page 5)5.Wasting resources is considered to be an example of managerial_____________.a.efficiencyb.effectivenessc.inefficiencyd.ineffectiveness(c)6.Efficiency refers to _____________.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puts and outputsthe additive relationship(加性关系) between costs and benefitsb.the exponential(指数关系) nature of costs and outputsc.increasing outputs regardless of cost(a; p. 7)7.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 that increased the total number of carsproduced at the same cost, but with many defects, would be _____________.a.efficient and effectiveb.increasing efficiencyc.increasing effectivenessd.concerned with inputs(b; difficult)8.Today, the basic management functions are considered to be ______________.a.planning, coordinating, staffing, and directingb.planning, organizing, leading, and directingmanding, organizing, leading, and staffingd.planning, organizing, leading, and controlling(d)9.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nagement functions from the mid-1950s is nolonger included in the basic functions of management?mandingb.staffingc.leadingd.controlling(b; p. 8)10.A manager resolving conflict among organizational members is performingwhat function?a.controllingmandingc.directingd.leading(d; moderate; p. 8)11.The process of monitoring, comparing, and correcting is called _____________.a.controllingb.coordinatingc.leadinganizing(a)12.According to Mintzberg’s management roles, the _____________ roles arethose that involve people and other duties that are ceremonial and symbolic in nature.rmationalb.interpersonalc.technicald.decisional(b; p. 9)13.A human resource manager attending a local 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Management meeting would be functioning in which role?rmationalb.leaderc.liaisond.disseminator(c; moderate; p. 9)14.A finance manager who read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n a regular basiswould be performing which role?15.16.a.figureheadb.monitorc.disseminatord.interpersonal(b)17.The ability to work well with other people, both individually and in a group,requires ________________.a.technical skillsb.assessment skillsc.planning skillsd.human skills(d)18.One of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all organizations is _____________, whichcla rifies members’ work relationships.a.its peopleb.its goalsc.its deliberate structured.its purpose(c)19.A deliberate arrangement of people to accomplish some specific purpose is_____________.a. a structure.b. a process.c.an organization.d.an assembly operation(c)20.Universality of management means that _____________a.all managers in all organizations perform the four management functionsb.all managers in all organizations can perform their job the same wayc.all organizations can hire any manager to perform the management jobsd.any manager can work in any organization and perform anymanagement job(a,P15)21.A primary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rs is creating a work environment that_______________.a.is safe and well litb.is clean and organizedc.allows employees to do their work to the best of their abilityd.provides excellent customer service (c)。
管理学_高教版_周三多主编_第二版__第10章习题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一、填充题1.哈默和钱皮曾在《公司再造》一书中把“3C”力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看成是影响市场竞争最重要的三种力量,并认为三种力量中尤以_______最为重要。
2.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_____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____,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3.按照变革的程度与速度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变革和________变革。
4.按照工作对象不同,可分为以______变革和______变革。
5.战略性变革是指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作的变革。
如果组织决定进行业务收缩就必须考虑______;如果组织决定进行战略扩张,就必须考虑,以及_____等问题。
6.人员的变革是指员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上的改变。
7.结构的变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他结构参数的变化。
8.组织变革的阻力来自个人阻力和团队阻力,其中个人阻力包括_____的影响和_____的影响;团队阻力包括_______的影响和_______的影响。
9.组织要想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就必须顺势变革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只有如此,组织才能有效地把握各种机会,识别并应对各种威胁,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
10.______是导致团体内部和团体之间发生冲突的最直接因素,组织变革的主要目标是要________。
11.变革中主要的压力因素有______和_______.12.人员变革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成员之间在_______的重新分配.13.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扩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14.变革中_____的目的是要能通过对变革驱动力和约束力的平衡,使新的组织状态保持相对的稳定。
15.组织存在两种能够产生不同结果的冲突,分别是______和______.16.组织中只有当目标结果具有______和_____时,潜在的压力才会变为真实的压力。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2011年06月19日星期日上午 10:03第一章答案一、填空1.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资源2.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 计划4.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5. 决策;6. 协调,人;7.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8.组织目标的实现;9. 计划10. 自然,社会11. 管理原理,管理方法;12. 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二、单项选择1.C2. D3.D4.A5. A6.C7.C8.B9.B 10.D11.B 12.C 13.B三、多项选择1. ABEF2. ABD3.ABD四、判断1.×2. ×3.√4. ×5. ×6.√7. √8.√五、简答(要点,非完整答案)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和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又开始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2. 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是对劳动过程的管理;管理的艺术性表现在它是对人的管理;二者不可分离。
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由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用以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
管理者如果没有管理科学知识,则管理过程中或是依靠经验,或是凭主观、靠运气;而有了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只是,他们就有可能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设想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
当然,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方案,它要求管理工作者以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以球的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05章 管理伦理
第五章管理伦理一、教学要点1、伦理的功利观的基本观点。
2、伦理的权利观的基本观点。
3、公平理论伦理观的基本观点。
4、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的基本观点。
5、伦理管理的特征。
6、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
7、道德发展所经历的三层次和六阶段的基本内容。
8、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
9、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
10、关键名词:伦理的功利观、伦理的权利观、公平理论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自我强度、控制中心、组织文化、伦理守则、决策规则二、习题(一)填充题1. 有关伦理的观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做出。
3.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高尽可能多的___________。
4.伦理的权力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作出。
5.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_____________角度看问题。
6.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把人看成___________,更把人看作___________。
7.合乎伦理的管理以_______________为行为导向。
8.道德发展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9.人们发现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主张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
11. 企业的伦理行为可以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2.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______________为行为导向。
13.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从而__________伦理行为的产生。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管理伦理与社会网络(圣才出品)
第4章管理伦理与社会网络一、关键术语1.道德答:道德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原则,它所构成的体系被称为道德规范(或道德体系、道德原则)。
作为规范,道德与伦理两个概念是相同的,管理活动归根到底是人的活动,组织和组织成员都有特定的价值规范,并受到这些规范的约束。
管理者的道德压力来自个人、组织、行业、社会等多个层面。
2.结构洞理论答:结构洞是指两个能够提供非重复性接触的行动者之间的连接关系。
两个行动者之间除了直接的接触外,不再拥有共同的关系。
不同组织之间的结构洞就是连接组织的桥,它提供了群体之间的非重复性信息。
伯特提出结构洞具有两个方面的结构利益,他们分别是信息利益和控制的利益。
3.组织社会网络答:组织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企业之间的合资关系、长期契约关系、战略联盟关系都是典型的组织社会网络。
组织社会网络的构成要素有:①结构要素;②资源要素;③规则要素;④动态要素。
4.权利原则答:权利原则的核心是从个体和群体的观点来表达道德。
权利原则主张权利不能简单地被功利所藐视,只能被另一个更基本或更重要的权利所超越。
不能因为其他人的快乐,而剥夺一个人应有的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
特别对于弱势群体,企业管理者要保护他们的法律权利,维护其道德权利,如残疾人权利、老年人权利、民工的权利等。
5.道德判断答:道德判断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运用相应的方法,对组织行为的善恶进行判定。
有效的道德判断是根据组织的道德发展水平,以管理者自身的价值观为基础,从道德判断的要素入手,运用道德判断的原则和方法而做出的合理选择。
6.组织社会资本答:组织社会资本是指那些能够被组织所控制的、有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活动的、嵌入组织社会网络之中的所有资源集合。
组织社会资本的概念包含三个重要问题:①作为组织的社会资源,组织社会资本并不是组织自身独占的,而是存在于其社会网络之中。
它本质上不是一种实体资源,而是一种关系资源;②不管这些资源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它们都能被组织所调动,那些不能被组织调动的网络资源并不是组织社会资本;③它们要有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活动。
管理学习题集及答案
管理学习题集应一些同学的要求,希望能有些练习题,以下的练习题大家在复习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做一下,选择题的答案可以自己查阅教材或课件,如果有不明白也可以和我联系。
问答题及案例分析题已附了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当人们组成一个组织之后,组织中的活动基本上就可分为()A 计划和控制B 计划和组织C 领导管理D 作业和管理2. 通常认为,管理首要的职能是()A 计划B 组织C 领导D 控制3. 员工因公出差,必须先由直接主管签字,再由财务主管签字后方能到财务室报账,这属于管理的哪一职能?()A计划B组织C控制D领导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反映了管理的哪一职能?()A计划B领导C组织D控制5 “找到要做的事情”指的是管理哪一职能?()A计划B领导C组织D控制6. “把事情交给合适的人去做”指的是管理的哪一职能?()A计划B领导C组织D控制7. “让做事情的会做、愿意做”指的是管理的哪一职能?()A计划B领导C组织D控制8. “确保事情按要求进行”指的是管理的哪一职能?A计划B领导C组织D控制9. “管理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者以管理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实现组织的目标”。
这句话表明()A 管理应注重科学B 管理具有二重性C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互相排斥D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12. 管理者是指()A 组织的所有者B 董事会成员C 从事管理活动的人D 组织的员工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只有企业才需要管理B 任何类型的组织都需要管理C 宗教团体不需要管理D 个体企业不需要管理15. 管理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中,对各层次的管理者都同等重要的是()A 技术技能B 人际技能C 概念技能D 业务技能16. 管理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中,对基层管理者显得尤为重要的是()A 技术技能B 人际技能C 概念技能D 领导技能17. 管理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中,对高层管理者显得尤为重要的是()A 技术技能B 人际技能C 概念技能D 领导技能18. 财务部经理审查财务报表的能力属于()A 技术技能B 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 D 分析技能19. 营销人员的营销策划能力属于()A 技术技能B 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 分析技能20. 对管理者来讲,在工作中运用具体的专业知识、工具或技巧的能力是()A 技术技能B 人际技能C 概念技能D 分析技能21. 对管理者来讲,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进行沟通合作的能力是()A 技术技能B 人际技能C 概念技能D 分析技能22. 对管理者来讲,对事物进行全局分析、判断、洞察、概括的能力是()A 技术技能B 人际技能C 概念技能D 决策技能23.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那么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这个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
周三多《管理学》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的一种威胁。
(三)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
a.企业的人力资源要为组织变革服务 b.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让员工明白变革的意义 c.适当地运用激励手段 d.引入变革代言人 e.运用力场分析法 f.培植企业的精神领袖。
力场分析
体验到的压力
结果
生理症状 .头痛 .高血压 .心脏病
心理症状 .焦虑 .情绪低落 .工作满意度降低
行为症状 .生产效率 .缺勤 .离职
图10-2 压力模型
3.压力的释解
潜力与压力 沟通与压力 目标与压力 工作量、内容、风险与压力 团队观念与个人自觉程度 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 组织文化和道德伦理与个人隐私 环境变化与个人适应能力
(二)组织变革的目标
使组织、管理者、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
(三)组织变革的内容
a. 对人员的变革:工作态度、技能、期 望、认知、行为等
b. 对结构的变革:权力关系、协调机制 、集权程度、职务与工作再设计等
c. 对技术和任务的变革:流程、设备、 工艺、技术、材料、元器件、产品等
管理者在组织变革中的角色
驱离的力量 环境的新威胁
滞留的力量 职位变动所导致的不适
管理人员的企图心
股东施加的利 润压力
新工作方式的潜在风险 非正式群体的抗拒
三、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 1.压力的概念
所谓压力是在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个人面 对种种机遇、规定以及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 的一种心理负担。压力既可以带来正面激励效 果也可以造成负面影响。
2.压力的起因及其特征
个 性
个人的因素
压力
职务相关的因素
图10-1 压力的来源
周三多管理学(高教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试分析组织变革的内涵与必要性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
任何一个组织,无论过去如何成功,都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我并与之相适应。
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能。
在动荡不定的环境条件下,要想使组织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就必须自觉地研究组织变革的内容、阻力及其一般规律,研究有效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积极引导和实施组织的变革。
2.组织变革过程中包括哪些主要工作?(1)通过组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2)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3)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4)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3.组织变革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变革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力?如何克服这些阻力?答(1)组织变革的过程为使组织变革顺利进行,并能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先对组织变革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按照科学的程序组织实施。
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解冻一变革一冻结三个阶段。
组织变革的阻力有个人阻力与团体阻力。
①个人阻力包括利益上的影响和心理上的影响。
②团体阻力包括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和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2)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①客观分析变革的推力和阻力的强弱。
管理层应当分析阻力的强弱,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支持因素,削弱反对因素,进而推动变革的深入进行。
②创新组织文化。
只有创新组织文化并渗透到每个成员的行为之中,才能使露出水面的改革行为变得更为坚定,也才能够使变革具有更稳固的发展基础。
③创新策略方法和手段。
为了避免组织变革中可能会造成的重大失误,使人们坚定变革成功的信心,变革者必须采取比较周密的变革方案,并从小范围逐渐延伸扩大。
4.何谓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有何特征?答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组织文化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超个体的独特性每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组织文化,这是由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的行业特点所形成的。
管理学1-10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复习思考题1、怎样理解管理的基本含义?管理是对组织中有限的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信息和人员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的创造性决策活动。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管理的基本含义:⑴从管理的目的看,管理是有效实现目标,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⑵从实现目标的手段看,管理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⑶从管理的本质看是协调;⑷从管理的对象看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
2、为什么说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由于管理活动的环境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权变性,有效的管理还要利用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习惯准则来解决问题,所以管理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性;从工作要求看,管理者的有效管理是管理知识、管理艺术和管理经验的函数,表现出极富规律性,这可以看着是管理的科学性。
长期实践证明,单纯掌握了管理科学知识或仅具备管理艺术都无法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3、研究管理的核心是什么?虽然说管理的核心是决策,但研究管理的核心就是研究管理本质或者说属性,要搞清楚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由于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即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也就存在两重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生产力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所决定的,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和组织劳动协作过程的必要条件,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它不会因为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的,这是管理自然属性最明显的特征。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同生产关系直接相联系的,社会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管理要体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维护所有者和利益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从而表现出管理的社会属性。
4、试说明不同管理者角色的差异性。
作为管理者,一般分为高层、中层、基层。
(完整版)管理学课后答案
P24页: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P44页:8、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社区福利投资社会慈善事业自觉保护自然环境P71页:3、全球化任务环境供应商——全球化采购和全球化外包销售商——全球化给企业带来更为丰富的销售商选择机会顾客——标准化/差异化的产品竞争对手——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劳动力市场及工会P123:3.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每一步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尽力获取精确地、可依赖的信息。
(2)明确目标:所想要获得的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
(3)拟定方案: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需要从多种角度审视问题,这意味着管理者要善于征询他人的意见。
(4)筛选方案:管理者起码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势/劣势的能力。
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并仔细思考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奉贤,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
管理者必须仔细考察所掌握的全部事实,并确信自己已获得足够的信息。
(5)执行方案: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方案的执行将不可避免的会对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方案的实施需要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管理学》周三多习题与答案 第5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伦理)
第五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伦理)一、复习要点1、伦理的功利观的基本观点。
2、伦理的权利观的基本观点。
3、公平公正道德观(公平理论伦理观)的基本观点。
4、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的基本观点。
5、伦理管理的特征。
6、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
7、道德发展所经历的三层次和六阶段的基本内容。
8、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
9、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
关键名词:伦理的功利观、伦理的权利观、公平理论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自我强度、控制中心、组织文化、伦理守则、决策规则。
二、习题之填充题1. 有关伦理的观点包括功利观,权利观,公平公正伦理观(公平理论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
2. 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3. 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高尽可能多的利益。
4. 伦理的权利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5. 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6. 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把人看成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7. 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8. 道德发展要经历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原则层次三个层次。
9. 人们发现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自我强度,控制中心。
10. 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
11. 企业的伦理行为可以体现在环境,员工,顾客,竞争对手,投资者,所在社区等方面。
12. 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从而促进伦理行为的产生。
13. 最有可能产生高伦理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
14. 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包括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三、习题之选择题1.下列理论观当中,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现有的伦理规则的是(D )。
A.功利观B.权力观C.公平伦理观D.综合社会理论观2.接受(C )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需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基本职能;3、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4、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三大类;5、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都赫特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7、管理者要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职能三类技能;8、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9、控制的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10、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1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12、管理的对象应当是组织中所有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第二章1、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四个阶段;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框架;3、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4、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5、正式组织以效率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主要标准;6、决策理论认为,企业中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两类;第三章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2、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经济关系;5、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最根本的一点是要严明;第四章1、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2、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是从组织自身角度看问题,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3、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4、综合社会契约理化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第五章1、根据赫伯特;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化原则,而不是最优化;2、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各资源的合理使用;3、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4、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5、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6、按决策的性质分,有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7、盈亏平衡点分析是在把生产总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分析成本、产量利润三者关系的计量方法;8、不确定型决策无法预知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第七章1、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反比;2、矩阵组织是一种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组织;纵向的是职能系统,横向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如新产品开发而组成项目系统.3、权力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专长权、个人影响权与制度权或称法定权;4、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包括确定人员需要量、人员选聘、人员组合、人员考评、人员培训;5、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优化原则、激励原则、开发原则;6、管理人员的来源包括外部招聘和内部提拔;第八章1.领导的作用包括模范、激励、和沟通;2.领导班子的结构一般包括年龄、知识、能力、和性格;3.领导方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专制、民主、放任;4.布莱克和莫顿在提出管理方格时列举了五种典的领导方式:为贫乏型管理、为俱乐部型管理、为任务式的管理、为团队型管理、为中间型管理;5.管理方格图中的纵轴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6.通过精神或物质上的威胁来强迫服从的一种权力是奖励权;7.领导行为二元四分图的纵轴与横轴分别代表以人为重与以工作为重;第九章1.激励就是研究如何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2.未得到满足需求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3.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X期望值;4.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6.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7.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后果的函数;8.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两大类:正强化、负强化;第十章1.按照组织结构,沟通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2.按照是否进行反馈,沟通可以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3.沟通网络包括链式网络、变形链式网络、轮式网络、环式网络、全通道式网络、y式网络、倒y式网络七种网络结构形式;第十一章1.控制工作的要素包括控制标准、偏差信息、矫正措施;2.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确定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3.控制的最基本目的在于计划目标的实现;单项选择题第一章1、管理者是指CA.组织的高层领导B.组织中的中层领导C.从事管理活动的人D.组织的员工2、管理对象是指DA.组织中的人员B.组织中的财物C.组织的技术D.组织的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等一切资源3、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D职能;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4、管理都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在扮演A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5、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A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6、C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7、在作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时,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CA.诊断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技术技能8、田力是某大型号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是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B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C.召集各地分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9、关于管理的应用范围,人们的认识不同,你认为以下说法最好的是B;A.只适用于营利性工业企业B.普遍适用于各类组织C.只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D.只适用于营利性组织10、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D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11、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B.A.日常程序决策B.长远全局性决策C.局部程序性决策D.短期操作性决策12、管理的主体是CA.物资B.方法C.管理者D.被管理者13、企业要正常运转,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管理的B职能;A.计划B.组织C.协调D.控制第二章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AA.泰罗B.巴贝奇C.甘特D.福特2、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人是BA.经纪人B.社会人C.理性人D.复杂人3、当代管理机构变革的一大趋势是BA.管理层次复杂化B.组织机构扁平化C.管理幅度日益减少D.锥型结构更受欢迎4、现在很多公司实行了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自行安排工作时间,甚至有的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可以利用公司提供的互联网等资源的家里办公;这样他们对工作和个人的家庭、社交生活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必须每天支公司上班;你认为该公司的管理者所待有的对人的认识主要是倾向于哪一种种B理论理论理论 D.社会人第三章1、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AA.集合性 B.层次性 C.相关性2、C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A.效益B.效果C.效率D.效用3、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循等边三角形定理,B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4、“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不如人少好办事;但是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A;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C.在不同的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5、下列关于法律方法,说法正确的是D;A.仲裁是一种司法活动,其判定可以强制执行B.法律方法只有积极作用,不存在消极影响C.就企业管理而言,只要掌握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法律就可以了D.法律具有严肃性6、行政方法的运用,一般是A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横向结合D.纵横结合7、关于奖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奖金的名目应尽量多,以最大地提高职工积极性B.奖金的数额不宜过小,以提高奖励的效价C.奖金取得的条件不宜过严过宽,以保证必要的期望值D.奖金发放还要密切联系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益8、某化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尽可能大的长期利润,下列B项可能削弱这一目标;A.资助教育事业B.对销售人员采用极具刺激性的激励政策,即大幅度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回扣提成比例,以便提高企业的销售量;C.调整组织结构,使之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D.增加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9、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说,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但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A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B.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第四章1、下列关于伦理说法正确的是CA.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他律的特征B.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伦理判断和伦理行为可能更加一致C.合乎伦理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D.合乎伦理的管理仅仅把遵守伦理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2、市场经济中要担提倡“以义治商”和“以义取利”,这里的“义”指的是D.A.义气B.法律C.和气D.伦理道德3、以下行为中不属于企业伦理表现的是DA.治理污染B.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C.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D.开发新产品4、大多数研究表明,企业的伦理经营和长期效益之间有A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第五章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的短期决策的是DA.投资方向的选择B.人力资源的开发C.组织规模的确定D.企业日常营销2、喜好风险的人往往会选取风险程度A,收益的行动方案;A.较高较高B.较高较低C.较低较低D.不确定3、在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DA.决策技术B.外部环境的影响C.信息的准确及时D.决策者4、战略决策主要的谋求AA.组织目标的实现B.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C.组织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目标三方面的动态均衡D.组织工作的正确指导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00元,每台售价12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D台台台台6、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CA.风险的大小B.可控程度C.能否确定客观概率D.环境的稳定性7、在不确定型决策中,采用A可保证决策者至少可获得某一项收益,不会有亏损;A.小中取大原则B.大中取大的原则C.等可能性原则D.赫威茨准则8、决策树的优点在于CA.直观简洁B.简化决策过程C.便于解决多阶段问题D.上述三方面均有9、主要根据决策人员的直觉、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的决策是BA.确定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第六章1、确定目标是A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A.计划B.人员配备C.领导D.控制2、计划工作的起点是AA.确定目标B.估量机会C.确定前提D.确定备选方案3、新产品的开发计划属于A计划;A.业务B.综合C.财务D.人事4、下列D项不发球目标管理的优点;A.有利于长期提高管理水平B.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责任心C.有利于长期目标的实现D.有利于暴露组织结构中的缺陷5、强调在制订计划时要留有余地,不能满打满算的计划工作原理是C.A.限定因素原理B.许诺原理C.灵活性原理D.改变航道原理6、行动计划一般由组织中的B制定;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作业人员7、计划制订中的滚动计划法是动态的和灵活的,它的主要特点是DA.按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内外环境变化,定期修订已有计划B.不断逐期向前推移,使短、中期考虑有机会结合C.按近细远粗的原则来制定,避免对不确定性远期的过早过死安排D.以上三方面都是8、作为未来行动的指南,A是计划工作的核心;A.预测B.决策C.判断D.信息第七章1、下列企业中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的是CA.纺织厂B.医院C.电视剧制作中心D.学校2、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C因素来划分部门;A.职能B.产品C.地区D.矩阵结构3、某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D 说法指出了导致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职能结构B.该公司的组织动作中出现了越权指挥的问题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D.该公司组织运作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的原则4、企业中管理干部的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AA.直接管理的下属数量B.所管理的部门数量C.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5、以下各种说法中,最能说明企业组织所采取的是越来越分权的做法的是B;A.更多的管理人员能对下属提出的建议行使否决权B.下属提出更多的建议,并有更大的比例被付诸实施C.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愿意提出更多、更重要的改进建议D.采取了更多的措施减轻高层主要领导的工作负担6、下列说法中,不是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缺陷的是AA.成员的工作位置不固定,容易产生临时观念B.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往往不重视工作中的横向信息沟通C.组织弹性不足,对环境变化的反映比较迟钝D.不利于真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7、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构,秘书一般都是帮助高层管理者进行工作的,他们在组织的职权行者等级链上的位置是很低的,但是人们常常感到秘书的权力很大;那么秘书拥有的权力是DA.合法权力B.个人影响权力C.强制权力D.没有任何权力,只是比一般人更有机会接近领导8、针对当前形形色色的管理现象,某公司的一位老处长深有感触地说:“有的人拥有磨盘大的权力拣不起一粒芝麻,而有的人仅有芝麻大的权力却能推动磨盘;”这句话反映的情况表明AA. 个人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有时会大于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B.个人性权力所产生影响力并不比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小C.非正式组织越来越盛行,并且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D.这里所描述的只是一种偶然的管理现象,并不惧有任何实际意义9、某公司有员工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B人,管理层次有层;4 3 4 310.下面四种情况中,最能体现集权的组织形式是A;A.公司总经理电话通知销售部经理:“把这批产品发到深圳可龙公司,我刚刚与他们联系好;”B.面对激烈的竞争巿场,总经理在高层管理会上讲到:“截至昨天为止,我全面审查了各部门上个月的工作情况,发现生产和销售都没能完成当月指标;而其他部门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我命令每个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各项指标开展工作;凡是上个月没完成目标的部门,礼拜五必须拿出整改方案;”C.总经理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员工很难看到他露出笑容;一旦出现差错,员工总受到严厉的批评;因此,员工都感觉公司的气氛非常紧张,有些员工甚至因此而退出了公司D.总经理每天在上班开始之前,都微笑地在公司大门迎接员工的到来;每逢员工过生日,他也总要亲自向工本人道一声:“生日快乐”第八章1.乡村俱乐部型的领导方式位于管理方格图的B格;A.9.1 D. 如果一个领导者决断力很强,并且信奉X理论 ,他很可能采取A的领导方式;A.专权型B.民主型C.放任型3、如果一个追随者的独立较强,工作水平高,那么采取A的领导方式是不适宜的;A.专权型B.民主型C.放任型第九章1、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是DA.目标效价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B.期望概率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C.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都注意D.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得出如下结论A;A.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B.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C.任何人都是具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各层次的需求强度相等D.层次越高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3、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CA.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提出的B.所谓强化就是处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C.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D.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4、高级工程师老王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该所拥有一流的研究设备,根据双因素理论,你认为最能对老王的工作起激励作用的是AA.调整设计工作流程,使老王可以完成完整的产品设计,而不是总重复做局部的设计B.调整工资水平和福利措施C.给老王配备性能更为先进的个人电脑D.以上各种措施都起不到激励的作用5、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的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种强化方式是B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忽视6、中国企业引入奖金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键因素;这说明C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B.保键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键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D.将奖金设计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第十章1、下列情况下,适合使用单向沟通的是CA.时间比较充裕,但问题比较棘手B.下属对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至关重要C.上级缺乏处理负反馈的能力,容易感情用事D.下发能对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建议2、下列关于非正式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DA.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小道消息,准确率较低B.非正式沟通经常将信息传递给本不需要它们的人C.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D.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3、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很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B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动作良好B.正式沟通渠道中消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4、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功能失调的指标是CA.群体的工作的态度B.群体的工作目标C.群体的工作绩效D.群体的工作能力第十一章1、控制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是CA.建立控制标准B.分析偏差原因C.明确问题性质D.采取纠正措施2、对于管理者而言,最理想的控制类型为BA.事后控制B.预先控制C.同期控制D.反馈控制3、控制的最基本目的在于CA.寻找错误B.衡量员工绩效C.确保计划的实现D.控制员工的行为4、正在生产线上监督工人操作机器的工长实施的是BA.预先控制B.同期控制C.事后控制D.前馈控制多选题第一章1、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ABEF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领导F.控制2、管理学研究和学习的方法有ABDA.试验法B.归纳法C.科学法D.演绎法3、下列角色中属于管理者的角色的是ABD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指挥角色D.决策角色第二章1、新经济时代表现出ABCD的基本特征;A.信息化B.网络化C.知识化D.全球化E.科学化2、人群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是ABCA.企业的职工的社会人B.满足工作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C.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D.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E.企业应采用新型的管理方法。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资料表明,语言表达作为管理沟通的有效手段,可分为三种类型:体态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它们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50%,43%,7%。
根据这一资料,你认为下述哪种观点正确?()A、体态语言太原始,大可不必重视它B、这份资料有谬误,因为文件存档时,最常用的是书面语言C、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是口头语言好,体态语言太费解D、在管理沟通中,体态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正确答案:D2、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股份公司,为强化对经营者行为的约束,往往设计有各种治理和制衡的手段,包括:①股东们要召开大会对董事和监事人选进行投票表决;②董事会要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③监事会要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检查监督;④要强化审计监督,如此等等。
这些措施()。
A、均为事前控制B、均为事后控制C、①事前控制,②同步控制,③、④事后控制D、①、②事前控制,③、④事后控制正确答案:C3、“建立的标淮既要符合现时的需要,又要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这句话描述的是控制标准的()要求。
A、简明性B、一致性C、前瞻性D、适用性正确答案:C4、管理过程是各职能活动相互交叉、周而复始的不断循坏的过程,一项管理措施,管理活动的执行,所起的作用往往也不是单一的。
下面哪些管理方法当中包含了激励的作用?()。
A、目标管理B、群体决策C、弹性工作制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5、组织文化的特征不包括()。
A、融合性B、系统性C、绝对性D、独特性正确答案:C6、“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特别注意那些对于根据计划衡量业绩有关键意义的因素”反映的是()。
A、组织适应性原理B、控制关键点原理C、直接控制原理D、例外原理正确答案:B7、在非财务型风险分担中,()是通过签订委托合同,委托企业将其财产交由受托企业委托代管,同时支付定的费用。
A、租赁B、外包C、委托管理D、出售正确答案:C8、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人们对“管理”一词有不同的理解。
管理学基础第10章习题及答案
第10章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协调就是和谐一致,配合得当,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 √)2.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是企业与股东关系协调的关键点,它的内涵是处于均衡状态的消费者利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共同发展,从而达到企业或企业财务管理在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上保持平衡。
( X )3.一个主管,不管他拥有多少知识,假如他不能带动人完成使命,他是毫无价值的。
与下级相处的技巧包括授权、激励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
( √)4.寻求解决冲突的途径,不仅可以导致革新和变革,而且可能使得变革更容易为下属所接受,甚至为员工所期望。
( √)5.将接收到的信息,翻译成所解释的含义就是沟通。
( X )二、单项选择题1.明确职责,是指明确员工最主要的(C),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实现组织的职能作用,所谓“在其位谋其政”。
A.权利B.优点C.义务D.缺点2.(A)是依法对整个社会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社会组织,任何其他社会组织都必须服从它的统一管理和领导。
A.政府B.领导C.公民D.法院3.身体语言沟通可以交流大量关于感觉、情绪和态度的信息。
这些有关内部状态的信息以声音质量、眼神交流、面部表情、手势、身体运动和接触的方式表现出来。
因此,非语词表达常常被称作(B)。
A.思想语言B.情绪语言C.经济语言D.感觉语言4.产生矛盾与误会的原因,如果出自于对方的健忘,我们的(D)正可使对方信守承诺;反之若是对方有意食言,则代表我们并未忘记事情,并且希望对方信守诺言。
A.教育B.意识C.传递D.提示5.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C),又称为社交,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A.思想关系B.经济关系C.社会关系D.亲戚关系三、多项选择题1.协调的原则(ABCD)。
A.目标导向B.利益一致C.整体优化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2.生产系统是由(ABCDE)等诸要素组成,只有这几个方面协调配合好了,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管理学第十版C3练习及答案
1.In the symbolic view of management, managers are seen as directly responsiblefor an organization’s success or failure.(False)2.In the omnipotent view of management, much of an organization’s success orfailure is due to forces outside management’s control.(False)3.A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refers to a system of shared meaning.(True)anizational cultures influence how employees behave in an organization. (True)5.Strong cultures have more influence on employees than do weak cultures. (True)6.An organization’s founder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its culture.(False)7.Rituals are repetitive sequences of activities that express and reinforce the keyvalues of an organization.(True)anizational stories typically contain a narrative regarding significant events orpeople.(True)9.To increase customer responsiveness, organizations should hire employees whoare outgoing and friendly.(True)10.To encourage a customer-responsive culture, organizations should formalize andenforce strict customer service policies.(False)11.The general environment refer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operating inside anorganization.(False)12.The part of the environment directly related to achievement of an or ganization’sgoals is the specific environment.(True)13.Industry conditions are an example of an organization’s general environment. (False)14.Economic conditions are part of the organization’s specific environment. (False)15.Which of the following represent the two views of managerial impact on the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organization?a.omnipotent and symbolicb.omnipotent and reflectivec.symbolic and interactived.reflective and interactive(a)16.The __________ view of managemen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tereotypicalpicture of the take-charge business executive who can overcome anyobstacle in carrying out the organization’s objectives.a.omnipotentb.symbolicc.functionald.systems(a)17.Which of the following most accurately reflects the symbolic view ofmanagement?a.M anagers are directly responsible for an organization’s success or failure.b.M anagers have little or no responsibility for an organization’s success orfailure.c.E xternal forces are directly responsible for an organization’s success orfailure.d.E mployees are directly responsible for an organization’s success or failure.(c)18.Internal constraints that restrict a manager’s decision options _______________.a.exist within every organizationb.do not exist, as all managers have decision-making discretionc.exist only to the extent that upper management imposes themd.exist only to the extent that followers won’t do as they are told(a)19.In reality, managers are most accurately viewed as _________.a.dominant over an organization’s environmentb.neither helpless nor all powerfulc.powerless to influence an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d.ultimately responsible for organizational outcomes(b)20.All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consist of each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_________.a.shared valuesb.principlesc.innovationd.traditions(c)21.Strong cultures _____________.a.are found in organizations with high employee turnoverb.have a minimal influence on employee decision makingc.can be found in all organizations that existd.have a greater influence on employees than do weak cultures(d)2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considered to be a dimension of organizationalculture?a.attention to detailb.people orientationc.purchasing policiesd.aggressiveness(c)23.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s defined as thedegree to wh ich an organization’s actions and decisions emphasize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a.stabilityb.outcome orientationc.team orientationd.innovation and risk taking(a)24.Sony Corporation’s focus on product innovation is an example of which of thefollowing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a.attention to detailb.people orientationc.outcome orientationd.aggressiveness(c)25.Corporate ___________ are repetitive sequences of activities that expressand reinforce the values of an organization.nguagesb.ritualsc.symbolsd.ceremonies(b)26.Which of the following represents the most significant ways throughwhich corporate cultures are transmitted to employees?a.rituals, myths, competitions, and languageb.symbols, rituals, language, and business systemsc.stories, rituals, symbols, and languagenguage, stories, rituals, and rewards(c)27.When employees at Microsoft use terms such as work judo, eating yourown dog food, and flat food, they are using organizational __________.nguagesb.ritualsc.symbolsd.ceremonies(a)28.The original source of an organization’s culture usually________________.a.is shared among the first workers hired into the organizationb.is formulated by the board of directors when the organization is formedc.identifies what the organization is successful doingd.reflects the vision or mission of the organization’s founder(d)29.An organization’s culture affects managers by ______________.a.providing them with additional decision-making powerb.restricting them from disciplining certain employeesc.encouraging them to bend or even break company rulesd.establishing what is appropriate and expected behavior(d)30.External environment refers to _________________.a.forces outside the organization that limit the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b.factors and forces outside the organiz ation that affect the organization’sperformancec.forces and institutions inside the organization that affect the organization’sperformanced.forces inside the organization that increase the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b)31.An organization’s specific environment ________________.a.is unique and changes with conditionsb.is the same regardless of the organization’s agec.is determined by the top level of managementd.must be quantified to establish its existence(a)32.The main forces that make up an organizati on’s specific environment are__________.a.suppliers, legislators, customers, and employeesb.customers, suppliers, competitors, and pressure groupsc.employees, competitors, pressure groups, and regulatorsd.suppliers, employees, competitors, and legislators(b)33.Ea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nsidered an organizational supplier exceptproviders of __________________.a.financial inputsbor inputsc.materialsd.political pressure(d)34.The general environment factor of economic conditions consists of all of thefollowing except _______________.a.legislation recently passed by Congressb.interest ratesc.changes in disposable incomed.stock market fluctuations(a)35.Typically, the general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includes which of thefollowing?a.political conditionsb.business plansc.stakeholdersd.suppliers(a)36.Interest rates, inflation rates, and stock market fluctuations are all examples ofwhat factor in an organization’s general environment?a.economicb.politicalc.sociald.technological(a)37.Automation represents an example of a(n) __________ generalenvironmental factor.a.technologicalb.demographicc.political/legald.economic(a)38.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the two dimensions of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a.degree of change and degree of complexityb.degree of change and degree of volumec.degree of complexity and degree of impactd.degree of impact and degree of timing(a)39.__________ are any constituencies in an organization’s externalenvironment that are affected by the organization’s decisions and actions.a.Stockholdersb.Pressure groupsc.Suppliersd.Stakeholders(d)40.If the components of an organization’s environment change frequently, theorganization is operating in a __________ environment.a.disruptiveb.diversec.dynamicd.difficult(c)Chang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Scenario)Mary has been asked by the company president to change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o reflect the company’s new organizational goals. As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she certainly understands the goals, but is really not sure that she understands what to do about the culture.41.Mary asked employees if they knew what constituted “good employee behavior.”She found that very few understood, and most had a variety of ideas. This is one indication that her company _______________.a.has a strong cultureb.has a weak culturec.has no cultured.must have high turnover(b)42.Mary also found out that in order to build a strong new culture, she should do allbut which of the following?a.hire employees who fit in with the company’s cultureb.develop socialization practices to build culturec.encourage a high turnover rate among employeesd.have management make organizational values clearCThe Election (Scenario)At the present time, your organization is faced with many changes. One of these is the election of a new president and Congress. Another concerns new requests from customers for changes to the look of your product design. A third involves changes in the ages and education levels of your customer base. Your customers have also recently expressed a desire to have your product manufactured using a newly discovered type of plastic.43.The changes in the presidency and Congress represent which of the following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your organization?a.general environmentb.specific environmentc.pressure groupd.customers(a)44.The change in how customers want your product to look in design is anexample of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ypes of factors?a.political/legalb.specific environmentc.globald.demographic(b)45.The changes in the ages and education levels of your customers are anexample of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a.economicb.political/legalc.demographicd.technological(c)46.The request to have your product manufactured using newly discoveredplastics is most likely the product of which of the following?a.economic conditionsb.political/legal conditionsc.sociocultural conditionsd.technological conditions(d)。
(完整word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管理学教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管理学(概论)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写在试卷后的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25分)1.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C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2.“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AA.泰罗B.巴贝奇C.甘特D.福特3. C 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A.效能B.效果C.效率D.效用4.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C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C.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5.管理方格图中,9.1型对应的是AA.任务型B.乡村俱乐部型C.中庸之道型D.团队型6.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哪一种强化方式? B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然消退7.管理的核心是DA.决策B.领导.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8.霍桑试验的结论中对员工的定性是B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9.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DA.人和物的因素B.信息与环境C.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10.一般来说,组织环境越稳定,管理幅度应该BA.越小B.越大C.无法判断D.无影响11.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销售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字,而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销售办事处经理们下指令。
总经理的这种做法违反了什么原则?BA.权责对等原则B.命令统一原则C.集权化原则D.职务提高、职能分散原则12.事业部制的主要不足在于CA.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B.改变领导风格以适应情境C.部分职能的重复设置,管理成本上升D.多头领导13.某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管的销售队伍人数也从5人增加到90人。
周三多《管理学》(第3版)-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试分析组织变革的内涵与必要性。
答:(1)组织变革的内涵组织变革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明确组织活动的内容或重点,并据此对组织中的岗位、机构(岗位的组合)以及结构(机构间的权力配置)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
(2)组织变革的必要性任何一个组织,无论过去如何成功,都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我并与之相适应。
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能。
在动荡不定的环境条件下,要想使组织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就必须自觉地研究组织变革的内容、阻力及其一般规律,研究有效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积极引导和实施组织的变革。
推动组织变革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两个部分。
①外部环境因素a.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如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体制的改变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都会引起组织内部深层次的调整和变革。
b.科技进步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对组织的固有运行机制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c.环境资源的影响。
组织发展所依赖的环境资源对组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组织必须要能克服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依赖,同时要及时根据资源的变化而顺势变革组织。
d.竞争观念的改变。
基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方式也将会多种多样,组织若要想适应未来竞争的要求,就必须在竞争观念上顺势调整,争得主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②内部环境因素a.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
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组织的阶段性战略目标相一致,组织一旦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机构,新的组织职能必须得以充分的保障和体现。
b.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
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组织决策对信息的依赖性增强,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必须通过变革保障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c.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
组织长期一贯运行极可能会出现某些低效率现象,其原因既可能是由于机构重叠、权责不明,也有可能是人浮于事、目标分歧。
管理书籍考试题及答案
管理书籍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
A.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B. 管理的动态性和静态性C.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D. 管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答案:C2.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
A. 泰勒B. 法约尔C. 马克斯·韦伯D. 亨利·甘特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管理的四大职能?()。
A. 计划B. 组织C. 领导D. 创新答案:D4. 管理层次的划分依据是()。
A. 管理的幅度B. 管理的层次C. 管理的职能D. 管理的复杂性答案:B5. 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
A. 彼得·德鲁克B. 亨利·甘特C. 弗雷德里克·泰勒D. 马克斯·韦伯答案:A6. 管理的决策过程不包括以下哪项?()。
A. 识别问题B. 确定目标C. 制定备选方案D. 执行计划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组织文化的功能?()。
A. 导向功能B. 约束功能C. 凝聚功能D. 分散功能答案:D8. 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
A. 系统原则B. 人本原则C. 效益原则D. 随机原则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管理的社会责任?()。
A. 经济责任B. 法律责任C. 伦理责任D. 环境责任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管理的沟通障碍?()。
A. 语言障碍B. 信息过载C. 缺乏反馈D. 信息不足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管理的科学性体现在()。
A. 管理理论的系统性B. 管理方法的科学性C. 管理过程的规范性D. 管理目标的随意性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管理的基本原则?()。
A. 系统原则B. 人本原则C. 效益原则D. 随机原则答案:ABC3. 管理的决策过程包括()。
A. 识别问题B. 确定目标C. 制定备选方案D. 执行计划答案:ABC4. 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
A. 物质层B. 制度层C. 精神层D. 行为层答案:ABCD5. 管理的社会责任包括()。
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课后习题详解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答:管理是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而不是其他。
更具体地说,管理的本质是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是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答:管理职能有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七种。
七种管理职能各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信息职能通过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和反馈表现出来;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表现出来;计划职能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管理七职能的相互关系:(1)信息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2)决策既与其他管理职能有所交叉(管理者在行使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问题),又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3)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4)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答: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人、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人、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管理伦理习题答案复习题1.什么是管理道德?企业道德?职业道德?并简述管理与伦理的关系。
答:管理道德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企业道德(伦理)是指企业这一管理组织在经营活动中的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行为规范,也是关于企业如何正确处理与员工、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规范。
职业道德是指个人在从业过程中应遵循的与职业活动相关的道德行为准则,这是个人道德行为特征的最具体、最重要的一方面表现。
管理道德与企业道德之间有一定区别,但两者之间也有联系。
应该说,“管理者的道德”是“管理组织的道德”的基础,前者对后者起着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为管理者的伦理道德选择以及决策中的道德趋向必然影响管理组织的道德行为;作为导向,也必然影响管理组织中个体的道德行为(职业道德)。
2.关于道德的几种观点,哪一种在企业家中最流行?为什么?列举并论述若干伦理准则的好处及局限性,谈谈你对提高管理道德水平的看法。
答:对于本道思考题,同学们应该针对“善恶、义务、良心、公正、诚信、勤奋”等道德范畴在企业家中作一番调查,再进行相应的讨论。
调查时要事先设计好调查表,尽可能从中发现影响企业家道德趋向选择的因素(如企业家个人的修养素质、社会风气、企业组织制度、企业文化、国家政策、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形式等)。
3.假如你是一家大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你将怎样把伦理准则在本组织中实现“制度化”?答:作为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要想把企业的伦理准则在本组织中“制度化”,应从如下环节入手:(1)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树立某种文化基调,为员工的行为选择起到导向作用;(2)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培植和塑造企业文化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达到分辨、控制、支持及影响个体的道德行为;(3)建立一个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严格的奖惩制度,,尤其在激励的强度和频率方面作到适当,对绩效好的员工进行奖励、提升,通过树立道德模范来影响大家的行为,提升人们对道德问题重要性程度的认识;(4)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减少组织结构中的模糊性,并根据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从而保证组织中的信息通畅、人际关系协调,为企业伦理准则在本企业中的执行开辟顺畅的渠道。
4.在决定个人可能有的道德问题强度上,有哪些影响因素?答:在决定个人可能有的道德问题强度上,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1)个人道德的发展阶段;(2)道德行为的个人特征;(3)个人的自信心的强度;(4)个人自我控制的能力;(5)个人所在的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6)个人所在的管理组织的文化建设;(7)个人对道德问题的重要性程度认识。
详细阐述见本节相关内容。
5.如何避免企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答:企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是指经理人员在接受委托经营企业过程中,在最大限度的增加自身效用时做出的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其根源在于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利益不一致及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
要避免企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来消除经理人的渎职行为,使其保持诚信;(2)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适宜的监督、约束机制来抑制经理人员的渎职行为;(3)完善经理人市场,通过充分的竞争促使经理人努力工作,减少经理人的渎职行为;(4)加强整个社会道德评价功能,提高社会整体信用水平,选拔素养高的职业经理人。
对此问题同学们还可以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6.如何化解目前企业界的经济信用危机?答:化解目前企业界的经济信用危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道德水平。
因为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和诚信直接影响到的企业组织的信用和诚信;(2)全社会建立一种良好的道德环境。
包括人们的道德风尚的培养,道德伦理关系的建立及人的思想觉悟、精神状态、道德品质、道德心理、道德信念、道德舆论等;(3)制定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加强全社会道德评价功能。
(4)加强法制建设,通过制度保障的强约束来保证市场经济严肃性,并尽可能使这种强约束在经济活动中被有效地实行并逐渐地内化为经济活动主体的自觉意识。
7.假如发觉企业的目标与社会责任有冲突,作为组织内的中层管理人员,应怎样处理?答:对该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考虑:首先,管理人员必须明确企业对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竞争者、职工、政府及社会环境等应该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从长远看有益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也可以减少企业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大冲突;其次,当出现企业目标与社会责任有冲突时,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应及时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第三,中层管理人员应积极通过社会调查,如对国内外相关企业的横纵向比较、对现有法律法规的了解研究、对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了解,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高层管理人员决策,合理、合法地避免企业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冲突。
8.许多大企业愈来愈注重公众形象,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
试分析我国企业是否担负起了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答: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1)从资源的有效利用、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2)目前我国企业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力度及措施分析,例如有多少企业或企业家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必要性及责任性;有多少企业采取了节约原材料及能源、改进工艺以减少生产过程中消耗或更替消耗量大的设备等措施;有多少企业采取了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渣、废水及噪音污染、大力发展清洁生产的工艺;有多少企业或企业家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及污染物积极投入了设备予以净化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有多少企业或企业家开始进行绿色营销活动;有多少企业或企业家能积极参与社会性的环保公益活动等等。
(3)借鉴国际上流行的环保理念与行动措施,提出我国企业界担当环境保护责任的对策。
9.如何加强企业自身伦理建设?答:企业自身伦理建设问题实质是企业伦理的管理问题。
按照管理的一般原理,加强企业伦理建设,必须加强企业伦理的领导、计划、决策、协调和控制。
具体看,1)加强企业管理者伦理水平的建设,提高管理者对企业伦理建设的认识以及为提高管理者对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所付出的努力,因为这会直接影响着员工的道德选择,也影响着企业伦理准则的制定及执行,影响着企业在行业中的经营惯例,进而决定着企业的伦理水平;2)制定必要的企业伦理守则,对企业伦理做相应的计划或规划,这才能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才可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也才可以按照此伦理守则进行统一决策和行动,进而可以规范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3)进行必要的伦理决策。
只有依据合法、长短期利益平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的原则进行了伦理分析,才能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决策,更清晰地向利益相关者解释其行为的理由,也才能保证在企业获益的同时,保证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4)普及企业的伦理教育,使企业的伦理守则在员工中得以贯彻,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伦理素质,协调企业员工与企业使命、企业文化保持一致性;5)根据企业的伦理规范和守则,对企业及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强化企业伦理控制。
10.为什么现今企业社会责任引起人们的注意?你认为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吗?为什么?答:斯蒂芬·罗宾斯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
”;哈罗德·孔茨及海因茨·韦里克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
由此可见,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承担的,对社会及不同相关利益主体所负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众所周知,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还没有引起大家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还没有提出以前,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及长期生存,也肯定要追求经济效益,要接受国家法律的约束。
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企业道德责任而言的。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与员工、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中遵循的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行为规范。
当前,由企业道德引发的诸如就业机会平等、污染控制、能源和自然资源过度消耗、消费者和员工保护等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而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及企业伦理道德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承担起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应该成为企业的一种自觉行为。
其意义和必要性在于:(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遵循伦理道德可以降低个体交易成本,增加社会福利,达到双赢的目的;(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遵循伦理道德可以提高企业的商誉,增加企业的效益;(3)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遵循伦理道德可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遵循伦理道德可以赢得更多的合作者;(5)企业在道义上有责任解决社会问题;(7)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遵循伦理道德过程中可以发现投资机会,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
详细阐述见本节相关内容。
11.试说明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影响,并分析我国国有企业走出道德困境的策略。
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要求企业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负道德的责任,同时也要求企业履行对社会及各利益主体的义务。
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有道义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企业目前仍担负着对员工的许多社会责任,这符合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理念;但是,这种企业办社会的做法大大增加了企业人力、物力的消耗,挤占了企业的发展资金,给企业带来了十分沉重的社会负担。
当企业对此不堪重负时,也就影响了企业本务的执行,使企业失去了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功能,这时的企业也就不能再履行它对社会的道德责任,企业办社会也就走入困境。
这其实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在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今天,若国有企业仍背负沉重的社会包袱,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
要解决这一矛盾,走出这一道德困境,首先政府必须积极改革现有体制,加速建立、实施规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如建立有效的医疗、养老保险、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把历史形成的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接过去,解除国有企业沉重的社会负担;另外,企业和管理者对此也必须认真考虑,并做出恰当的决策。
讨论题1.详细分析各种传播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网络)上的几则广告,说明他们是如何说实话或不说实话,如何歪曲宣传产品,如何隐瞒重要情况,以及如何做未经证实或无法证实的广告宣传的。
答:(略)2.你认为政府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必要程度如何?分别详细描述政府应当干预和不应当干预的若干情况,说明你的根据。
答:我国长期以来,以公有制为主,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太死,企业无自主权。
但改革开放以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开始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尤其是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在经营方式、产供销活动、资金筹集使用、人员的任免提拔、用工办法、工资和奖惩等方面,均享有独立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