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栽培与鉴定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概念(每小题3分,共15分)
1、LAI:药材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2、适宜采收期:当有效成份的含量有一显著高峰期,毒性成份较低,而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不大时,即为适宜采收期。
3、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4、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5、饮片:是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加工制成一定规格,直接供配方、制剂使用的加工药材,又称“咀片”。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简述中药材栽培施肥注意的事项。
2、简述当归早期抽薹的可能原因。
3、简述容器育苗的优缺点。
4、简述中药材鉴定的一般程序。
答: 中药鉴定就是依据《中国药典》、《部颁标准》等,对检品的真实性、纯度、质量进行评价和检定。中药鉴定程序大体分为三步:①取样,药材的取样是指选取供鉴定用的药材样品。所取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均匀性并留样保存。平均样品的数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鉴定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保存留样。保存期至少1年。②鉴定,根据所抽取的不同样品及检测要求,选择不同的鉴定方法进行鉴定。中药品种(真伪)鉴定内容,包括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项。③结果,检验完毕后,要及时填写检验报告单,包括来源、处理意见及该检品鉴定的法定依据等内容。每一个检品检验结束,应将记录本、样品及检验报告书存根交其他人员审核,检验结果经复查没有疑义后,抄送有关部门备案。
5、简述“火试”鉴定中药材的原理和方法。
答:有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作为鉴别手段之一。如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有油流出,烧后留有白灰;麝香少许用火烧时有轻微爆鸣声,起油点如珠,似烧毛发但无臭气,灰为白色;海金沙易点燃而产生爆鸣声及闪光,而松花粉及蒲黄无此现象,可资鉴别。
6、简述色谱法(层析法)鉴定中药材的基本原理。
答:利用物质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而被分离,当两相相对运动时,样品中的各组分,将在两相中多次分配,分配系数大的组分迁移速度慢,反之迁移速度快而被分离。测定时,由记录仪记录色谱图,根据组分的量与检测响应值或峰高成正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7、简述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技术较传统方法突出的特点。
答:①遗传稳定性;②遗传的多样性;③化学稳定性。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利用设施条件发展中药材的利弊和对产质量方面的可能影响。
2、试述中药材性状鉴别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及注意的事项。
答:性状鉴定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这些方法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性状鉴定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状
药材的形状与药用部位有关,每种药材的形状一般都比较固定。如根类药材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皮类药材有卷筒状、板片状等;种子类药材有圆球形、扁圆形等。经验鉴别防风的根茎部分称“蚯蚓头”;山参的主要特征被形象地描述为“芦长碗密枣核于艼,紧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老药工们这些经验鉴别术语形象生动,易懂易记。叶和花类,商品药材多皱缩,鉴定时须先用热水浸泡,展平后观察。
描写时对形状较典型的用“形”,类似的用“状”,必要时可用“X形X状”。形容词一般用长、宽、狭,如长圆形、宽卵形、狭披针形等。
(二)大小
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要得出比较正确的大小数值,应观察较多的样品。如测量的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可允许有少量稍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数值。有些很小的种子类药材,如葶苈子、芥子、车前子、菟丝子等,应在放大镜下测量。表示药材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三)颜色
各种药材的颜色是不相同的,色泽变化与药材质量有关,如黄芩主要含黄芩苷、汉黄芩苷等,如保管或加工不当,黄芩苷在黄芩酶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醛酸与黄芩素,黄芩素具3个邻位酚羟基,易氧化成醌类而显绿色,黄芩变绿后质量降低。又如丹参色红,紫草色紫,乌梅色黑,黄连以断面红黄色者为佳。这些均说明药材的色泽是衡量药材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
药材的色泽,一般应在日光下观察。色泽的描述包括表面和断面色泽的内容。描写色泽
时应注意大部分药材的色调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或有的略有不同,因此可写为“××色或××色”或“××色至××色”。一般把质量好的色泽放在前面,二种色调组成描写的应以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色泽描述避免用各地理解不同的术语,如
“青色”、“土黄色”、“粉白色”等。
(四)表面特征
指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或毛茸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类药材顶部有的带有根茎;单子叶植物根茎有的具膜质鳞叶;蕨类植物的根茎常带有叶柄残基和鳞片。白
花前胡根的根头部有叶鞘残存的纤维毛状物,是区别紫花前胡根的重要特征。植物香圆末成
熟果实或幼果作枳壳或枳实时,果顶有“金钱环”,这一特征是鉴别该种的重要依据。
(五)质地
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黏性或粉性等特征。有些药材因加工方法不同,质地也不一样,
如盐附子易吸潮变软,黑顺片则质硬而脆;含淀粉多的药材;经蒸煮加工干燥
后,会因淀粉糊化而变得质地坚实。在经验鉴别中,用于形容药材质地的术语很多,如质轻
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松泡”如南沙参;药材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
性”如山药;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油润”如当归;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
光泽,谓之“角质”如郁金等。
(六)折断面
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如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等及折断时的断面特征。自然折断的断面应注意是否平坦,或显纤维性、颗粒性或裂片状,断面有无胶丝,是否可以层层剥离等。对于根及根茎、茎和皮类药材的鉴别,折断面的观察是很重要的。如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能“起霜”(析出白毛状结晶),白木不易折断,断面放置不“起霜”;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 (淀粉)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黄柏折断面,显纤维性;苦棵皮的折断面,裂片状分层;厚朴折断面可见亮星。
药材断面特征非常重要,可通过观察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特征区别易混品药材。对于横切面特征的描述,经验鉴别也有很多术语,如黄芪有“菊花心”;粉防己有“车轮纹”茅苍术有“朱砂点”;大黄根茎可见“星点”何首乌有“云锦纹”;商陆有“罗盘纹”等。
(七)气
有些药材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这是由于药材中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也成为鉴别该药材的主要依据之一,如檀香、阿魏、麝香、肉桂、牡丹皮等。对气味不明显的药材,可切碎后或用热水浸泡后再闻。
(八)味
药材性状的味是鉴别药材时口尝的实际滋味,药材的味感与药材所含成分及含量有密切关系,每种药材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药材的味感也是衡量药材品质的标准之一。如乌梅、木瓜、山楂均以味酸为好;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甘草、党参以味甜为好等等。尝味时应注意,由于舌尖部只对甜味敏感,近舌根部对苦味敏感,所以口尝时要取少量在口里咀嚼约1分钟,使舌头的各部分都接触到药液。对有强烈刺激性和剧毒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心,取样要少,尝后应立即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如草乌,半夏、白附子等。
(九)水试
水试法是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及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黏性、酸碱性变化等特殊现象进行鉴别药材的一种方法。
(十)火试
有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作为鉴别手段之一。如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有油流出,烧后留有白灰;麝香少许用火烧时有轻微爆鸣声,起油点如珠,似烧毛发但无臭气,灰为白色;海金沙易点燃而产生爆鸣声及闪光,而松花粉及蒲黄无此现象,可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