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四个环节
重论阅读教学四个环节薛法根
重论阅读教学四个环节薛法根语文课改推行多年,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依然存在。
本文拟从阅读教学四个环节:内容、目标、活动和阅读方式入手,探讨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一些问题,不断改进阅读教学现状,这样的努力是我们的应然选择。
重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花时最多的是备课,而备课最感困惑的主要是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即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
备课所凭借的依据无非是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教学参考书,这其中都隐含着教学内容,但都不等同于教学内容,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与判别,甄选出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
第一,解读课标的重要概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阶段目标,蕴涵着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指引性价值。
比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四学段都提出了同样的目标,那么,达到这个目标到底要“教什么”,不同的学段所教的内容有何不同,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多种选择的可能。
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所不同的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属于“能力目标”,或者叫“素养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状态。
这与历史、地理等课程的“内容目标”有很大的差异,“内容目标”一般较为具体、直接的规定着课程与教学内容。
而“能力目标”则没有明确学生要习得这样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需要教哪些与能力习得有关的知识、方法、策略等,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就拿“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目标来说,我们究竟教些什么才能促使学生逐步达到这个目标?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要正确解读这个目标中的相关概念,诸如“朗读”、“正确地朗读”、“流利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等,都要有正确而清晰的认识。
如果连关涉“朗读”的这些层递性基本概念都区分不清,就会造成教学内容的偏差,甚至错误。
其次,我们须运用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一条一条地比照具体的课文,从中发现、探究能促成目标达成的教学内容。
如“流利地朗读”,就是要做到停顿自然恰当、语气连贯畅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各学段分别要侧重教些什么?学生要学些什么?练习些什么?我们要带着这些问题,在教学具体的一篇课文时,不断地寻找适合教的内容。
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设计
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设计随着综合素质教育的兴起,语文教学的重点也由以往的记忆式学习转变为以阅读为主的综合性学习环节,语文阅读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能力,围绕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方针及原则有必要做出总结和探讨。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环节设计1、引导性活动:为了利用好每一课时的时间,在开始每节课前,教师应搭建引导学生思考的话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通过主题的展开,将学生的思维唤起,为学生阅读课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阅读指导:在学生阅读课文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提供合理且有效的阅读指导,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激发学生思考,以达到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3、语言环节: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以及熟悉语言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
4、习作环节:在学习完课文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习作环节,在此环节上,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加强语文能力的提高,完善语言结构,加强对文章结构的掌握。
二、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设计1、文体训练:文体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教师应按照学生掌握能力选择文体,为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文体训练。
2、内容训练:具体到内容训练,教师也应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有针对性的读物,既不能低于学生的水平,也不能过高,以便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综合训练: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综合训练也十分重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给予相应的综合训练,比如以案例分析文章,分析文章结构等,以培养学生阅读深度分析文章的能力。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以上环节及内容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设计,帮助学生培养起综合的语文阅读能力。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四个环节”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四个环节”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
阅读教学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关系着语文教学的质量。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可见,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实践何等重要。
笔者认为,“读、问、导、练”就是语文阅读实践的具体体现,抓好这四个环节,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读读,包括初读、细读、品读。
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接触到一篇课文反复练读,扫除障碍,做到正确流利地读完课文,并尽可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步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可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上。
基本要求是: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理解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2.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说出文章的顺序和结构。
教师对学生自学情况要在课堂上进行认真检查,不可有始无终,流于形式。
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体会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
通过细读,质疑问难,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具体要求是:1.学生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各自然段的内容。
2.以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质疑,突破难点,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
品读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思想相交融,产生共鸣。
通过“品读”课文,深刻体会重点段和佳词妙句,深入揣摩文章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了解一些必要的语法和简单的修辞知识,汲取文章精华,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初读”、“细读”、“品读”绝不意味只读三遍,而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的不同层次而言。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层次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层次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启蒙阶段、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和拓展阶段。
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浅谈。
一、启蒙阶段启蒙阶段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阶段,学生刚刚接触语文阅读,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还很浅显,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文字开始,逐渐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启蒙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课文或者故事,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讨论等方式来感受语文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阅读理解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文阅读的基本认知和技能。
在启蒙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基本认知,为后续的语文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阶段在启蒙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建立起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在基础阶段,教师需要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逐渐形成对语文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基础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作品或者文学名著,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学作品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外阅读推荐,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提高阶段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文学鉴赏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提高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写作,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维空间,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夯实基础。
四、拓展阶段在提高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阅读一些复杂的文学作品或者深刻的文言文,因此在拓展阶段,教师需要进行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领域和认知层次。
阅读教学应抓好四个环节
心不粗 心 , 开启学生 的心灵之窗 。 其一 , 要打磨学生的情
感积淀 。要有 意识 地培养学生较 为稳定 的情感素质 , 形 成体验一积 累一打磨一 升华的 良性循 环 , 有意识地用 丰 富的感情去 唤起 和激发学生 的情感 体验 。其二 , 要增 加
学生 的人文素养 。 长期 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审美情趣 和
点, 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教材在学 生心 目中无 疑 是神圣 的 , 以至于总是 以仰视 的姿态去 阅读 , 久而久之 ,
首先, 要求 读者 在 品评 大 师的作 品时 , 注意把 握作 者 的思想倾 向, 追本溯 源 , 历史环境 、 从 作者心境 等全方 位把握和权衡 , 使理解更接 近作 者的思想 和真实 。 其次 ,
学培 养 , 以文 本为 轴心 而 放 眼课 外 , 要 到位不 缺 位 , 细
者 意 难以 有的 识到 用已 认知结 决问 构解
金 题 时所产生 的一 种困惑 、探索 的状 态。
其 三 ,这是元认知对认识 活动 的监 控 、 调整 、 评估 能力 , 表现 出个 体 的反思 能 力 和提 高能力。 学起 于思 , 思源于疑 。 新 课 改的一个十分重要 的 目标 , 就是要 改 变课 程实施 中过 于强调 接受学习 、 记 死
探讨分析是一种具体 的方法论 。 独学而无友 , “ 则孤 陋而寡闻 。 通 过探讨来 寻找个体之间的认知差异 , ” 让智 慧 的光芒 、 灵感 的火花 激发 和点燃课 堂教 学 气氛 , 以此 达到共 同提高的 目的不仅是可行的 , 而且是必要 的。 首先 , 教师要创设好课题 。课题是深化 阅读 的切入
要求 教师披 文人情 , 比学生 先行 一步细 读作 品 , 而且 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四部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四部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核心性地位,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搞好语文阅读教学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人从教近二十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学习、探索,摸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四部曲”:感知、理解、赏析、积累四步教学过程。
一、感知性阅读教学过程什么是感知性阅读?感知性阅读学习是理解学习的起点,是学生在语文教材的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识体验,通过初步认知课文中的文字符号来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和其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建立一个整体印象。
是理性的理解分析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魏巍著名散文《我的老师》时,在对课文预习和初读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整体感知出作者用童心回忆往事时所记叙的事情: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跳舞、观察蜜蜂、教读诗、看老师写字、老师排除小纠纷、梦里寻师等,并从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挚爱。
这样就获得了对文章初步的整体认识,这种对蔡老师和作者儿时的认识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理解性阅读教学的基础。
二、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理解性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材阅读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一步。
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理解性的分析综合,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最重要的学习过程。
下面我们从学生的理解性阅读学习和教师对理解性阅读学习的指导这两方面,具体分析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
阅读学习中的理解性阅读学习主要包括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理解文中的结构层次,理解文章的表现形式,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和态度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
理解性阅读学习几乎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时,就必须从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入手,从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穿过铁道、爬月台行动所使用的诸如“穿”、“跳”、“蹒跚”、“攀”、“缩”、“微倾”等一系列词语,能够理解到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由此从“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句可以理解到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劝慰,从“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中可以理解到作者当时未能体会父亲深情的愧疚之情,正是由于把握了这两种情感交织,才能正确理解文章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深切怀念之情,从凝聚了深情的“背影”出发,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美德。
初中语文“阅读四环节”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四环节”教学一、教学模式的背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大部分老师还是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践行新的教学理念, 课堂仍然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 学生则是不相干的“看客”, 导致语文课堂低效、学困生增多。
有以下几点:一是习惯了传统的教学形式, 也没有认真学习过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 更谈不上在教学实际中运用。
或者非常认可新的教学理念, 但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 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 只好又回到老路上来。
二是备课不充分、不认真, 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也不到位不深刻, 所以在课堂上只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绝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 否则, 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 驾驭不了活跃灵动的课堂, 师道尊严何在?这一点恐怕是最根本的原因。
推广“阅读四环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一、督促广大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当然, 这里说的是备课质量, 是教师借助教参等资料充分解读文本以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策略, 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的过程;绝不是指抄教案的质量。
二、唤醒大家对“生本教育”的重视, 把课堂还给学生, 先学后教,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 培养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 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二、“阅读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阅读四环节”教学模式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定向导读、自主预习;合作学习、交流解惑;释疑导讲、深入探究;系统小结、拓展延伸。
“定向导读、自主预习”, 是第一个环节, 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扫清阅读障碍, 识记生字词, 了解文章内容, 生成自己的阅读感知和阅读困惑。
进行“定向导读”的目的, 是为了避免预习的盲目与低效。
可以采用步骤指导的形式, 也可以采用问题引领的形式, 或者适合于自己的教情学情的其他形式。
例《最后一课》步骤指导法: (1) 结合课文注释及参考书, 了解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相关情况。
阅读教学的四环节
记叙文阅读教学的“四环节”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记叙类文章的阅读教学占大多数,如何在仅有的课堂时间内,把一篇记叙文阅读教学处理好,我粗浅地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环节着手:
第一,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学生着力弄清楚三个问题:
写什么——概括内容情节;
怎么写——理清行文思路;
为什么写——领会思想感情。
第二,细读课文,揣摩结构。
这一环节学生要用心关注三个关键点:
标题——理解标题的含义;
开头与结尾——掌握其特点与作用;
过渡与照应——学会找语言标志。
第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重心在三个方面:
词语——品味关键词语的表现力;
句子——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句式、修辞上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段落——能概括内容、归纳写法、理解其与中心的关系。
第四,赏读课文,反思体验。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做三件事:
积累了什么知识——摘抄积累佳词丽句。
锻炼了什么能力——交流(书面、口头)感受启示;总结写作技巧。
学习了什么方法——联系自身生活体验写作文。
以上四各环节,从粗到细、由浅入深的为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学法和思维方向,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并很好的学习记叙类文章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这四个环节地环环相扣,对处理好记叙类问题的阅读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四环节”阅读教学法
浅谈“四环节”阅读教学法黄冈理想学校曹祥江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阅读中增长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则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
以下便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总结的“四环节”阅读教学法:第一步:课前预习是基础。
通过指导预习,让学生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找出疑难点,对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提出了“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的预习我做主”的预习口号,制订了不同年段的预习内容,通过“感知课文读三遍,圈出生字我会认,画出好词佳句记一记,提出问题作批注,完成练习做一做”等形式,为课堂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制订了如何进行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口语交际的预习。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让精彩的教学活动从预习开始。
我们可称之为“五步预习法”。
第二步:课堂展示是重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老师搭台,学生唱戏。
老师是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参与听、说、读、写,进而让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
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思维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课堂要让学生快乐发展,自信发展。
比如说:初读质疑。
你可以说:“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如果在读课文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
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自学字词,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课文提出疑问,老师和学生可围绕教学目标,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有必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还有品读升华这个环节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上,老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课文,范读、个别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分角色读、齐读,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阅读课“四环节”教学环节一、模式概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将阅读篇目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两大类。
精读课应以深读为基础,以全面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基础,以全面训练学生为语文素养为特征。
其教学任务通常包括阅读理解、情感陶冶、知识习得、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几个方面,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核心。
略读课的主要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其教学要求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主要思想和深刻含义。
初中语文四环节阅读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为本,用问题引路,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人物情感的体验、重要词句的理解以及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提高。
该模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情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适用范围该模式适用于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
三、操作流程1.模式框图预习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总结评价2.操作要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深入感悟——研读品读,深层体悟——熟读积累,总结运用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教学步骤有两个操作要领:其一,在教师指导或精读问题的引领下,把学生发动起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读课文、提问题;其二,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感知具有整体的特征,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感知时不要急于肢解课文,而是要感知文章的整体。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师生在这一教学步骤中要掌握三个操作要领:1.要善于提出问题和归纳问题。
首先,学生要有问题意识,要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深读课文,要学会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其次,教师要善于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而抓住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情感态度同课文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从而提出精读课文环节要解决关键问题。
2.让学生围绕所提出的关键问题反复阅读课文。
一方面,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层次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层次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对阅读前的准备、对阅读中的理解、对阅读后的分析和对阅读的综合运用。
阅读前准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环节。
阅读前的准备包括对课文的预习和情感态度的调整。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为阅读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的调整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增强阅读的效果。
阅读前的准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可以通过导入新知识、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中的理解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
阅读中的理解包括对文本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篇章理解。
字词理解是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章中的字词的意思,包括词义理解和词语搭配。
句子篇章理解是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句子的意思,并能够将句子组织成连贯的篇章。
阅读中的理解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引导,可以通过解读难词、分析句子结构、推测作者意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后的分析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入环节。
阅读后的分析包括对文本的思考和评价。
思考是指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包括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方面进行推理和分析。
评价是指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客观的评价,包括对文本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
阅读后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阅读的综合运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高级环节。
阅读的综合运用包括对文本的综合运用和对知识的拓展应用。
对文本的综合运用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包括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行文本的改写和演绎等方面的能力。
对知识的拓展应用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拓展到其他领域,包括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或实际生活中。
阅读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四步曲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四步曲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怎样才能搞好阅读教学?是长期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
老师们苦口婆心地说教、细致入微地讲解,往往换来的却是成绩平平、收效甚微。
笔者从教十余年来,从中或多或少地摸索总结出了点点滴滴的经验。
一、熟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古人也曾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熟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是何等地重要!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读出来的,我也深有同感。
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之前,我首先把所教的课文多读几遍,反复研读,认真揣摩,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心里有了读文后的底蕴,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也就得心应手了。
于是,我先让学生从读文入手,反复诵读,从读中感知,从读中感悟,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如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每读一遍,就对总理高尚的品质就多了一层理解,从而更加体会到了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工作是如此的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的简朴……在读《长征》一诗时,学生更是在多次的朗读中,体会到了红军战士那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藐视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产生了对革命前辈的无限敬仰之情。
老师们,让朗朗的书声始终伴着我们整个教学过程,走过秋冬,走出春的无限生机吧。
二、深思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做学问如此,读书亦然。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视觉接收的信息是表象的、是感性的东西,大脑则能把这表象的信息经过思维的加工处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更细致入微地把握课文内容,更生动准确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段落中的中心句、课文中的中心段为着眼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揣摩作者的情感倾注、思索作者的人生体验。
“四步”阅读教学
“四步”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识字的基本途径;是习作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受到情感教育的主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课标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显然,阅读教学是以“阅读”为基本手段,以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我提炼出了“四步阅读教学法”,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自主读文,概括内容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主读课文,读后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整体入手概括。
在交流中及时提炼问题,获取学生在初读中掌握文本知识的信息以及他们想要探究的疑惑,便于调控学生下一步的探究学习。
如果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
如《彩色的非洲》,学生一读便知课文主要写了非洲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教师通过“色彩斑斓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进入阅读教学的第二步。
2.浏览课文,梳理脉络“浏览”是在读书时,对文章的次要部分一目双行,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内容,不需细嚼慢咽、品滋品味,这样省出时间可在重点部分多下功夫;小学教材中入选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名篇文质兼美,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这些优美的作品却远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远离小学生的认识水平。
关键是要针对不同文学的作品引领学生找准理解文章的切入点,把握住文章脉络,在学生的头脑中搭建出课文的骨架,顺着脉络才能引导学生步步摸到“课文主旨”这个瓜,才能使阅读教学更有效。
对叙事类文章,引导学生抓事情发生的原因、发展的经过及结果,很容易理清脉络;写人的课文,让学生说说主要写谁,他干了什么?经过这样的问题引导,来理清脉络;对于哲理性强的散文,小学生还无法将自己的体会理解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思考问题。
三步四环节语文教学模式
三步四环节语文教学模式
三个步骤分别是:预习、阅读和复述。
预习是指在阅读课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文的标题、段落大意、重点词语等信息,提前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大致框架和重要信息。
预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文章的整体认知,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复述是指学生将阅读后的理解和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
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复述的过程是对学生理解能力
的一种检测和巩固,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个环节包括:导学、教学、训练和评价。
导学是指教师通过提问、展示课文和激发学生的思考等方式,引导学
生预习和建立起对文章的初步了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训练是指在阅读和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安排一定的练习和活动来帮助
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填空、选择、解答问题等形式,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评价是指对学生在阅读和复述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可
以包括教师的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
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同时也为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三步四环节语文教学模式通过预习、阅读和复述的步骤以
及导学、教学、训练和评价的环节,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这一教学模式可以灵活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
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阅读教学的流程有哪几个环节
阅读教学的流程有哪几个环节一、引言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
阅读教学的流程经过多年的总结和实践,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介绍阅读教学的流程,并详细解析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
二、预习环节预习是阅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在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方式,让学生对即将阅读的内容有所了解。
预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阅读材料的初步认识,为后续的阅读理解打下基础。
三、阅读环节阅读环节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如默读、朗读、分段阅读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阅读策略,如扫读、略读、详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阅读材料。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四、理解环节理解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目标之一。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填空、解读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理解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材料的核心内容和要点。
五、拓展环节拓展是阅读教学的延伸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如阅读相关的文章、书籍、报纸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广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写作、演讲、讨论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六、总结环节总结是阅读教学的收尾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对整个阅读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七、结语阅读教学的流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有其重要性和特定目的。
预习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阅读材料的初步认识;阅读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理解环节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拓展环节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和知识面;总结环节巩固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语阅读教学应把握四个环节
小语阅读教学应把握四个环节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穷尽各种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老师传授的语文知识。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归纳出“预习、讲授、练习、评讲”等阅读教学的四个环节。
关键词:阅读教学;预习;讲授;练习;讲评中图分类号:g623.2?摇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18-02本人在多年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就阅读这一方面,通过探讨、研究和反思,运用了预习、讲授、练习、评讲四个环节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显著。
现将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阐述如下。
一、预习是基础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形式,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预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提前自学的过程,即“课前粗学”。
通过预习这一步,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内在驱动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辨别已知和未知,找出难点,明确重点,加强学习的针对性。
因此,抓好“预习”就成为教学的逻辑起点。
为了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我从三个方面进行。
1.教师在深入钻研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自学提纲,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如教学《养花》这篇课文的预习提纲:(1)通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2)自学生字词,完成书面练习。
①选择带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乐趣(lè?摇yuè)/高兴(xīng?摇xìng)/知识(sí?摇shí)/尽管(jǐn?摇jìn)/三年五载(zǎi?摇zài)②解释下列带横线字的意思:三年五载/奇花异草/置之不理/秉烛夜游/胜于吃药/大雨倾盆③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关切(?摇?摇)/调节(?摇?摇)/门道(?摇?摇)/珍贵(?摇?摇);反义词:关切(?摇?摇)/真理(?摇?摇)/感谢(?摇?摇)2.向学生明确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借助各种学习条件和手段,掌握老师布置的预习提纲中的知识点。
语文阅读教学四环节的应用
语文阅读教学四环节的应用(研讨稿)——北早现学区教研室这种教学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基本结构为:初读——细读——精读——评读。
一,初读:这一环节包含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本环节要着眼于课文整体,通过学生初读课文掌握了解课文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个整体印象,了解课文的基本大意,并解决生字、新词。
二,细读: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然后在教师的诱导下,了解作者思路,掌握文章的中心主题。
文章一般是按照下述思路组织材料的:①纵向思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读这类课文要注意指导学生想一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或者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从而概括文章大意。
②横向思路:如按事情的特点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注意有没有思路,也可抓住开头或结尾等重点句子,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精读:这一环节是从文章中心的高度来探究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假如让自己来写,还可以怎样写。
这一环节教学中随时想到学生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哪些写作知识和技巧,还可以进行哪些写作训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
在这个环节教学中教师注意以下两点:1.读懂一句话掌握了文章的大意。
通过细读,从整体上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初步印象,这还不够,要深入到文章的各个局部,研究作者如何用词造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
文章有几层意思,最后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切的体会和整体的理解。
尤其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和比较难懂的句子,要认真思考。
读句子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诱导:①抓关键词语。
一个句子里词语很多,但最能表达句意的只有一两个或几个,这就是一句话的关键词语,理解了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整个句子的意思便清楚了。
②联系上下文。
联系上下文中有关的词句和段落理解句子。
③联系时代背景。
阅读文章要联系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领会其含义。
语文阅读课教学流程
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模式陕州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组二0一一年十一月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模式陕州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组一、基本环节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进行预习检测,明确学习目标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第三环节:深层研读课文,探究写法、品味语言,领会文章主旨第四环节:课堂学习小结,质疑解惑第五环节:当堂检测,布置作业二、环节阐述(一)导入新课,进行预习检测,明确学习目标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
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检测学生预习情况,之后出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任务,从而在课堂学习时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1、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先从题目入手,猜读文章的文体和主要内容。
然后根据文体特点和文本特点,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或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如:掌握记叙的要素概述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价值倾向;明确说明的对象及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抓准议论的话题,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等。
并梳理文章结构。
(三)深层研读课文,探究写法、品味语言,领会文章主旨2、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
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
根据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
理解文学作品有一些难度,可让学生从文章中提取能概括人物性格品质的有效信息,也可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与价值指向,3、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感悟生活。
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
可让学生从修辞炼句、结构布局、表现方法等方面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与写作特色,提高鉴赏能力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可根据作者的精辟观点,联系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提升思想境界。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1.预习探究学习目标:认识生字,理解字词,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感知文章大意。
操作要领: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
此环节在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
2.合作交流学习目标:巩固字词,资料共享,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操作要领: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
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
3.品读体验学习目标: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操作要领: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句段,揣摩表达方法。
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适时点拨,反对一问(讲)到底,提倡精讲多读。
4.巩固延伸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 ,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补充相关阅读材料,进行片断读写练习。
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浅谈语文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一、预习探究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探求新的知识。
要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一)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
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
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二)要勤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
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四个环节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
因此,搞好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呢?我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程序,将教学结构分成四个环节,即“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
这四个环节前后承接,层层递进。
下面我谈谈在这四个环节中的做法。
一、感知
即在一篇课文教学开始,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或默读课文,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具体做法如下:
先让学生轻声自由朗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或字典,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然后是认真默读,读一段然后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读完全文想一想课文讲了那些内容,在默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圈点批划。
通过默读,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更好地熟悉课文内容,有时我们还根据课文特点,提出几个提示问题。
二、理解
弄懂课文的词、句、段及全文内容,根据课文插图进行再造想象和思维,领会其内含的意思,概括中心思想等。
具体做法如下:根据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提出几个关键性的和有思考价值的中心问题,指导学生进一步认真阅读课文的有关部分,抓住重点词
句,深入思考,一层一层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
议一个中心问题,一般我们都让学生经历以下过程:1认真阅读与问题有关的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思考。
3抓住要点自己练习组织答案。
指名发言及对发言进行评价。
必要时还安排进行讨论。
三、积累
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按教学目标的要求,记忆生字和语言材料,积累词汇、句式、背诵课文,提取表达方法和学习方法,积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想法则等。
因此每一篇课文学完进行归纳总结时,我们总是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说说自己采用那些学习方法,其中什么方法效果好,并把这些方法分类积累起来,以便运用时信手掂来。
以理解句子的方法为例,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就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抓、二联、三问、四想、五体会”的方法。
“一抓”指抓重点词句、关联词、表达方法等。
“二联”指联系课题,联系上下文,联系中心句、总起句、联系段、篇主要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三问”指理解每个句子都可以问写的什么,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
“四想”主要指展开想象。
“五体会”主要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练习
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形式,对学生来说,既是思维训练,也是应用能力的培养。
练习包括口头练习和笔头练习。
练习伴随讲读过程,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
练习的设计一般是围绕课后
作业和文章的重点、难点来展开。
练习的形式要多样,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
无论是笔答还是口答,都要求学生做到答题正确,语句通顺,符合逻辑,简明扼要。
对于学生的演练情况,教师都要给予认真的检查和评价,以及时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的真实信息。
练习题一般应当堂完成,有时也可放到课后去做,但务必要认真检查,让学生及时纠正。
五、运用
是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适当地加以运用。
如选字填空、用词造句、说话、仿说、仿写等。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后,我们一方面在语文课上启发引导他们运用,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鼓励他们运用。
每学期我都选择一部分小学生优秀习作,让每一个学生都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自学,然后汇报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收获,在组织全班学生评谁的学习方法最佳,谁的收获最大。
这种比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