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连接词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逻辑联结词教案
逻辑联结词一、教学目标(1)了解含有“或”、“且”、“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能用逻辑联结词和简单命题构成不同形式的复合命题;(4)能识别复合命题中所用的逻辑联结词及其联结的简单命题;(5)会用真值表判断相应的复合命题的真假;(6)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难点是对“或”的含义的理解.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教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初一平面几何中曾学过命题,请同学们举一个命题的例子.(板书:命题.)(从初中接触过的“命题”入手,提出问题,进而学习逻辑的有关知识.)学生举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教师提问:“......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不是命题? (3)(同学议论结果,答案是肯定的.)教师提问:什么是命题?(学生进行回忆、思考.)概念总结: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教师肯定了同学的回答,并作板书.)由于判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命题有真假之分,命题(1)、(2)是真命题,而(3)是假命题.(教师利用投影片,和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例1判断以下各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命题一定要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3)、(4)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所以它们不是命题.初中所学的命题概念涉及逻辑知识,我们今天开始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介绍简易逻辑的知识.2.讲授新课大家看课本(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上))从第25页至26页例1前,并归纳一下这段内容主要讲了哪些问题?(片刻后请同学举手回答,一共讲了四个问题.师生一道归纳如下.)(1)什么叫做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这语句有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疑问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题.有些语句中含有变量,如中含有变量,在不给定变量的值之前,我们无法确定这语句的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2)介绍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除这三种形式外,还有“若…则…”和“当且仅当”两种形式.对“或”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中的“或”,它是指“”、“”中至少一个是成立的,即且;也可以且;也可以且.这与生活中“或”的含义不同,例如“你去或我去”,理解上是排斥你我都去这种可能.对“且”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中的“且”,是指“”、“这两个条件都要满足的意思.对“非”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的“补集”概念,若命题对应于集合,则命题非就对应着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不含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题)的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如“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就是由简单命题“6是自然数”和“6是偶数”由逻辑联结词“且”构成的复合命题.(4)命题的表示:用,,,,……来表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补充和强调,特别是对复合命题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开.)我们接触的复合命题一般有“或”、“且”、“非”、“若则”等形式.给出一个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应能说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和弄清它所用的逻辑联结词;应能根据所给出的两个简单命题,写出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复合命题.对于给出“若则”形式的复合命题,应能找到条件和结论.在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时,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看有没有“或”、“且”、“非”.例如命题“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此命题字面上无“且”;命题“5的倍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无“或”,但它们都是复合命题.3.巩固新课例2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简单命题,哪些是复合命题.如果是复合命题,指出它的构成形式以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1);(2)0.5非整数;(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5)平行线不相交;(6)若,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辨析.教材中对“若…则…”不作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些补充.)例3写出下表中各给定语的否定语(用课件打出来).若给定语为等于大于是都是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个其否定语分别为分析:“等于”的否定语是“不等于”;“大于”的否定语是“小于或者等于”;“是”的否定语是“不是”;“都是”的否定语是“不都是”;“至多有一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两个”;“至少有一个”的否定语是“一个都没有”;“至多有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个”.(如果时间宽裕,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置疑:“或”、“且”的否定是什么?(视学生的情况、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辨析与展开.)4.课堂练习:第26页练习1,2.5.课外作业:第29页习题1.61,2.。
逻辑连接词教案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并 写出它的否定。
(1)有些质数是奇数.
特称命题
所有质数都不是奇数.
(2)任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都开口向上.
存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不是开口向上.
(3)存在实数x,2x+1=0
特称命题
任意实数x,2x+1≠0
全称命题
简单命题: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所构成的命题 简单逻辑词:“或”、“且”、“非”
二、逻辑联结词
1、“或”
并集
(1)形式: p q
(2)真假性:有真即真,都假才假
2、“且”
交集
(1)形式: p q
(2)真假性:有假即假,都真才真
3、“非”
补集
(1)形式: p
一、若p则q
否命题: 若p则q
命题的否定: 若p则q
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真假性相反
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相等
(2)若x、y互为相反数,则xy>0 若x、y互为相反数,则xy≤0
(3)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不平行
2、存在量词
如“至少有”,“某一个”,“有些”,“有的” 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
3、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形式: x M , p(x)
命题的否定: x0 M , p(x0 )
4、特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
形式: x0 M , p(x0 ) 命题的否定: x M , p(x)
(2)真假性:真假相反
“非”对常见的几个
至多有 n个
都是
pq pq
逻辑联结词的教案
逻辑联结词的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逻辑联结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分类2. 逻辑联结词的使用规则3. 逻辑联结词在句子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教学难点:逻辑联结词的使用规则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逻辑联结词在句子中的应用实例。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
2. 新课讲解:讲解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逻辑联结词在句子中的应用实例。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逻辑联结词的练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逻辑联结词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逻辑联结词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3. 练习题:准备一些逻辑联结词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巩固知识。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逻辑联结词的教学。
2.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新课讲解(15分钟)、案例分析(10分钟)、课堂练习(10分钟)、总结与拓展(5分钟)。
八、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课堂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对逻辑联结词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逻辑联结词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3. 有无需要改进或补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复习本次课所学的逻辑联结词的知识。
逻辑联结词的教案
逻辑联结词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2. 学会使用逻辑联结词进行简单的逻辑表达;3. 能够运用逻辑联结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2. 逻辑联结词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逻辑联结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卡片或黑板;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逻辑运算符(如且、或、非等);2. 提问:逻辑运算符是如何连接两个或多个命题的?它们有什么作用?二、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及作用(10分钟)1. 介绍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如“且”、“或”、“非”等);2. 讲解逻辑联结词的作用:连接两个或多个命题,形成复合命题;3. 举例说明逻辑联结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逻辑联结词的使用方法(10分钟)1. 讲解逻辑联结词的使用方法:先写明命题,再用逻辑联结词连接;2. 示范如何使用逻辑联结词连接两个命题;3. 让学生尝试连接两个命题,并给予反馈。
四、逻辑联结词的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对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反馈;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2. 提问:逻辑联结词在实际问题中有哪些应用场景?;3. 鼓励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逻辑联结词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逻辑联结词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逻辑联结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后,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逻辑联结词的组合与简化(10分钟)1. 讲解如何将多个逻辑联结词组合成一个复杂的逻辑表达式;2. 介绍逻辑简化规则,如德摩根定律、分配律等;3. 举例说明如何简化逻辑表达式。
七、逻辑联结词与真值表(10分钟)1. 介绍真值表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如何根据真值表判断逻辑表达式的真假;3.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真值表分析逻辑联结词的表达式。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教案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逻辑连接词(例如:and,or,but)。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连接词连接两个句子或想法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表达清晰、连贯句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逻辑连接词的定义和作用2. 常见的逻辑连接词及其用法3. 练习运用逻辑连接词连接句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逻辑连接词的定义、用法。
2. 示例法:通过例句展示逻辑连接词的运用。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用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逻辑连接词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介绍常见的逻辑连接词(and,or,but)及其用法。
3. 示例:给出例句,让学生理解并模仿运用逻辑连接词。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连接。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互相纠正、启发。
6. 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强调逻辑连接词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对逻辑连接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搜集生活中的例子,运用逻辑连接词连接两个句子或想法。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逻辑连接词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逻辑连接词的运用能力。
3. 观察学生在日常课堂发言和写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运用逻辑连接词的情况。
六、教学拓展1. 引入更多逻辑连接词:除了and,or,but之外,介绍其他常用的逻辑连接词,如because,so,if,then等。
2. 练习运用更多逻辑连接词: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新学的逻辑连接词进行句子连接。
七、课堂活动1. 逻辑连接词接力: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轮流说出一个句子,下一个句子必须用逻辑连接词与前一个句子连接。
2. 逻辑连接词辩论:学生分成两队,进行辩论比赛,要求使用逻辑连接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反驳对方。
数学教案-逻辑联结词
数学教案-逻辑联结词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2.培养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简单命题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及分类2.逻辑联结词的运算规律3.逻辑联结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逻辑联结词的概念、运算规律及应用。
2.难点:逻辑联结词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逻辑联结词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逻辑知识,为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1.讲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及分类,让学生明确逻辑联结词的种类和作用。
且:表示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或:表示两个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满足。
非:表示对某个条件的否定。
2.讲解逻辑联结词的运算规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运算方法。
且的运算规律:A且B为真,当且仅当A和B都为真。
或的运算规律:A或B为真,当且仅当A和B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非的运算规律:非A为真,当且仅当A为假。
3.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简单命题的推理和判断。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逻辑联结词的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逻辑联结词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逻辑联结词在哪些场合中应用较为广泛?2.举例说明逻辑联结词在计算机科学、哲学、数学等领域的应用。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强调逻辑联结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请学生用逻辑联结词编写一段话,描述一个生活中的场景。
六、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在课后作业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逻辑联结词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逻辑联结词的基本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常用逻辑连接词教案
常用逻辑连接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用的逻辑连接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连接词进行有效表达和论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用逻辑连接词的介绍与用法讲解。
2. 逻辑连接词在句子和段落中的应用练习。
3. 逻辑连接词在写作和辩论中的应用示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逻辑连接词的定义、用法和示例。
2. 练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写作和辩论等方式,让学生运用逻辑连接词进行实际操作。
3. 反馈法: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和指导,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逻辑连接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常用逻辑连接词的定义、用法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逻辑连接词构建合理的论证。
5. 辩论:让学生进行辩论练习,运用逻辑连接词进行有效的反驳和辩护。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写作和辩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包括逻辑连接词的正确使用和论证的合理性。
3. 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改进的能力。
教学资源:逻辑连接词的PPT演示文稿,练习材料,写作和辩论的模板。
教学时间:共50分钟。
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理解逻辑连接词的概念,注重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和练习。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逻辑连接词,共同探讨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2.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不同场景,如辩论、写作等,运用逻辑连接词展开对话,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2. 家庭作业要求家长签字,确保学生完成。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邀请辩论赛教练或写作老师,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拓宽学生视野。
2. 组织实践活动:如辩论赛、写作工作坊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运用逻辑连接词的能力。
《灵活运用逻辑联结词》教案
《灵活运用逻辑联结词》教案灵活运用逻辑联结词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灵活运用逻辑联结词,提高文档写作的逻辑连贯性和清晰度。
逻辑联结词是连接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信息的关联性和逻辑关系。
通过研究逻辑联结词的用法和示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目标- 了解逻辑联结词的作用和重要性- 研究常用的逻辑联结词及其用法- 实践运用逻辑联结词,改善文档的逻辑连贯性和结构教学内容1. 逻辑联结词的作用和重要性- 逻辑联结词用于连接句子和段落,使文章更具连贯性和流畅性。
- 逻辑联结词能够表达并列、因果、转折、比较、顺序等关系,帮助读者理解信息的逻辑结构和发展。
2. 常用的逻辑联结词及其用法- 并列关系:- 而且、并且、还、又、同时、同样、除此之外-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因此、由于、所以、原因是、结果是- 转折关系:- 但是、然而、虽然、尽管、相反、与此同时- 比较关系:- 同样、类似、与...相比、相对而言、相反、而、不同之处在于- 顺序关系:- 首先、其次、然后、接下来、最后、以前、同时、随后3. 实践运用逻辑联结词- 学生将进行相关练,使用逻辑联结词来改写句子、连接段落,使文档更具条理和逻辑性。
- 学生将撰写短文,运用逻辑联结词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和连贯。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讨论逻辑联结词的作用和重要性,解释其在文档写作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并总结常用的逻辑联结词及其用法。
3. 学生进行相关练,改写句子、连接段落,运用逻辑联结词。
4. 学生撰写短文,运用逻辑联结词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和连贯。
5.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互评,提供反馈和建议。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灵活运用逻辑联结词的技巧,提高文档写作的逻辑连贯性和清晰度。
逻辑联结词是文档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信息的关联性和逻辑关系。
通过实践运用逻辑联结词,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常用逻辑连接词教案
常用逻辑连接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逻辑连接词,如:and,or,but,so,because 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逻辑连接词的能力,使句子、段落表达更加清晰、连贯。
3.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常用逻辑连接词的用法。
2. 通过例句展示逻辑连接词在句子、段落中的作用。
3. 进行逻辑连接词的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表达。
3. 结合实际语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使用逻辑连接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简单句、复合句,引出逻辑连接词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常用逻辑连接词的用法,如:and表示并列关系,or 表示选择关系,but表示转折关系,so表示因果关系,because表示原因关系等。
3. 展示:通过例句展示逻辑连接词在句子、段落中的作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逻辑连接词的练习,如:用所学的逻辑连接词连接两个句子,构成复合句。
5. 互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使用逻辑连接词的心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逻辑连接词在表达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所学的逻辑连接词及其用法。
2. 运用所学的逻辑连接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一天。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练习中使用逻辑连接词的情况,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逻辑连接词的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英语老师进行联合教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
2. 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角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逻辑连接词。
3. 开展英语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逻辑联结词的教案
逻辑联结词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逻辑联结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分类2. 逻辑联结词的使用规则3. 逻辑联结词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分类和规则。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逻辑联结词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开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练习使用逻辑联结词。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逻辑联结词的分类:介绍“与”、“或”、“非”等逻辑联结词。
3. 讲解逻辑联结词的使用规则:包括词序、短语连接等。
4. 分析实际应用例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练习使用逻辑联结词,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使用逻辑联结词的情况,给予建议和反馈。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规则的讲解清晰,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逻辑联结词,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练习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使用逻辑联结词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1. 逻辑联结词小游戏:设计一个逻辑联结词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练习使用逻辑联结词。
2. 逻辑联结词辩论赛:组织一个辩论赛,让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来构建论点和反驳对方观点。
3. 逻辑联结词应用文写作:布置一个应用文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使用逻辑联结词来组织文章结构和论证观点。
七、教学资源1. 逻辑联结词PPT:制作逻辑联结词的PPT,包括定义、分类、规则和实际应用例子。
2. 逻辑联结词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数学教案-逻辑联结词
数学教案-逻辑联结词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培养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推理和表达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逻辑联结词的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逻辑联结词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教学难点:逻辑联结词在推理和表达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逻辑联结词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新课讲解讲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逻辑联结词是用来连接两个或多个命题的词语,包括“且”、“或”、“非”、“如果……那么……”等。
介绍逻辑联结词的分类:合取词(且)、析取词(或)、非合取词(非)、条件词(如果……那么……)等。
举例说明逻辑联结词的作用:使句子更加严密、清晰,有助于推理和表达。
3.实例分析分析课本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在数学推理中的应用。
让学生尝试用逻辑联结词表达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如:“如果一个数是偶数,那么它能被2整除。
”4.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推理和表达。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思路。
拓展逻辑联结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编程、逻辑推理、辩论等。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解释逻辑联结词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用逻辑联结词表达一些数学命题。
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推理。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逻辑联结词的概念理解是否到位?2.学生能否熟练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推理和表达?3.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4.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逻辑联结词的掌握程度。
3.测试成绩: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在逻辑联结词方面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建议1.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逻辑联结词的作用。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新人教A版(选修1-1)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word教案1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教学设计)1.3.1且 1.3.2或 1.3.3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且、或、非”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和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P∧q”,“P∨q”,“⌝p”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q”“P∨q”“⌝p”.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命题:若p,则q(1)若p⇒q,且q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若p q,且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q也是p的充要条件(4)若p q,且q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与不必要条件引调:只能“已知(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
二、创设情境、新课引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
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
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s,…表示命题。
《逻辑联结词》的数学教案
《逻辑联结词》的数学教案第一章:逻辑联结词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逻辑联结词的符号表示方法1.2 教学内容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分类逻辑联结词的符号表示方法逻辑联结词的真值表和真值性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性质通过逻辑联结词的真值表和真值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二章:逻辑与(AND)2.1 教学目标掌握逻辑与(AND)的定义和性质学会逻辑与(AND)的符号表示方法2.2 教学内容逻辑与(AND)的定义和分类逻辑与(AND)的符号表示方法逻辑与(AND)的真值表和真值性质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逻辑与(AND)的概念和性质第三章:逻辑或(OR)3.1 教学目标掌握逻辑或(OR)的定义和性质学会逻辑或(OR)的符号表示方法3.2 教学内容逻辑或(OR)的定义和分类逻辑或(OR)的符号表示方法逻辑或(OR)的真值表和真值性质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逻辑或(OR)的概念和性质利用逻辑或(OR)的真值表和真值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四章:逻辑非(NOT)4.1 教学目标掌握逻辑非(NOT)的定义和性质学会逻辑非(NOT)的符号表示方法4.2 教学内容逻辑非(NOT)的定义和分类逻辑非(NOT)的符号表示方法逻辑非(NOT)的真值表和真值性质4.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逻辑非(NOT)的概念和性质第五章:逻辑联结词的应用5.1 教学目标掌握逻辑联结词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2 教学内容逻辑联结词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分析逻辑联结词在数学证明和推理中的应用逻辑联结词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5.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联结词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数学证明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讨逻辑联结词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第六章:逻辑联结词的组合6.1 教学目标理解逻辑联结词的组合原理学会使用逻辑联结词进行复杂的逻辑表达6.2 教学内容逻辑联结词的组合规则逻辑表达式的构建和解读逻辑联结词在复杂逻辑表达中的应用6.3 教学方法通过逻辑图和真值表展示逻辑联结词的组合原理引导学生构建和解读复杂的逻辑表达式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复杂逻辑第七章:逻辑联结词与逻辑函数7.1 教学目标理解逻辑联结词与逻辑函数的关系学会使用逻辑联结词构建逻辑函数7.2 教学内容逻辑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逻辑联结词在逻辑函数构建中的应用逻辑函数的图像和逻辑联结词的关系7.3 教学方法通过逻辑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逻辑函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使用逻辑联结词构建不同的逻辑函数通过逻辑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理解逻辑联结词在逻辑函数中的作用第八章:逻辑联结词与数字电路8.1 教学目标理解逻辑联结词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学会使用逻辑联结词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8.2 教学内容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逻辑联结词在数字电路中的作用逻辑联结词在常见数字电路设计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通过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让学生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在数字电路中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使用逻辑联结词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第九章:逻辑联结词与计算机科学9.1 教学目标理解逻辑联结词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学会使用逻辑联结词解决计算机科学中的问题9.2 教学内容逻辑联结词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基本应用逻辑联结词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应用逻辑联结词在计算机算法中的作用9.3 教学方法通过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应用,让学生了解逻辑联结词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逻辑联结词解决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问题通过算法分析,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在计算机算法中的作用第十章:逻辑联结词的综合应用10.1 教学目标掌握逻辑联结词在不同领域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10.2 教学内容逻辑联结词在不同领域的综合应用案例分析逻辑联结词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运用逻辑联结词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在不同领域中综合运用逻辑联结词引导学生运用逻辑联结词进行创新思考和科技探索展望逻辑联结词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重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一个关于逻辑联结词的数学教案,共十个章节。
(完整版)逻辑连接词教案
§1.6逻辑联结词(一)教学目标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及理解复合命题的结构.教学重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及复合命题的构成.教学难点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情境设置歌德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文艺大师,一天,他与一位文艺批评家“狭路相逢”。
这位批评家生性古怪,遇到歌德走来,不仅没有相让,反而卖弄聪明,一边高傲地往前走,一边大声说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面对如此尴尬局面,但见歌德笑容可掬,谦恭地闪在一旁,一边有礼貌地回答道:“呵呵,我可恰恰相反。
”结果故作聪明的批评家,反倒自讨个没趣。
在这个故事里,批评家用他的语言和行动表明了这样几句语句:(1)我不给傻子让路(2)你歌德是傻子(3)我不给你让路。
歌德用语言和行动反击:(1)我给傻子让路(2)你批评家是傻子(3)我给你让路。
二、复习引入:命题的概念: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例如:①12>5 ②3是15的约数③0.5是整数①②是真命题,③是假命题反例:④3是15的约数吗?⑤ x>8 都不是命题。
注:不涉及真假和无法判断真假的语句不是命题。
又如:“这是一棵大树”;“x<2”.都不能叫命题.由于“大树”没有界定,就不能判断“这是一棵大树”的真假.由于x是未知数,也不能判断“x<2”是否成立.注: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
注意:①初中教材中命题的定义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这里的定义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说法不同,实质是一样的②判断命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判断其真假,即能不能判断其是否成立;不能判断真假的语句,就不是命题.③与命题相关的概念是开语句例如,x<2,x-5=3,(x+y)(x-y)=0.这些语句中含有变量x或y,在没有给定这些变量的值之前,无法确定语句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有的逻辑书也称之为条件命题).问2: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如果是命题,则与前面的命题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6)0.5为非整数;(7)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8)10可以被2或5整除.三、讲解新课:1.逻辑连接词例⑥ 10可以被2或5整除;(10可以被2整除或10可以被5整除)⑦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⑧ 0.5为非整数 .( 非“0.5是整数”)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其实,有些概念前面已遇到过.例如:或:不等式2x-x-6>0的解集:{ x | x<-2或x>3 }.且:不等式2x-x-6<0的解集:{ x | -2< x<3 } 即 { x | x>-2且x<3 }.2.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简单命题: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3.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我们通常小写的拉丁字母用 p, q, r, s……表示命题,则复合命题的形式有以下三种:p或q,记作p∨q ;p且q,记作p∧q;非p(命题的否定),记作⌝p 注意1:数学中的“或”与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或”的区别,“或”这个逻辑联结词的用法,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不可兼有”,即“a或b”是指a,b中的某一个,但不是两者.日常生活中有时采用这一解释.例如“你去或我去”,人们在理解上不会认为有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又如:“苹果是长在树上或长在土里”这一命题,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真命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这句话是不妥的.二是“可兼有”,即“a或b”是指a,b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例如“x∈A 或x∈B”,是指x可能属于A但不属于B(这里的“但”等价于“且”),x也可能不属于A但属于B,x还可能既属于A又属于B(即x∈A∩B);又如在“p真或q真”中,可能只有p 真,也可能只有q 真,还可能p,q 都为真.数学书中一般采用这种解释,运用数学语言和解数学题时,都要遵守这一点.还要注意“可兼有”并不意味“一定兼有”.“p 且q ”是指p,q 中的两者.例如,“x ∈A 且x ∈B ”,是指x 属于A ,同时x 也属于B (即x ∈A I B ).“非p ”是指p 的否定,即不是p. 例如,p 是“x ∈A ”,则“非p ”表示x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即x ∈A C U ).注意2:(1)“p 或q ”、“p 且q ”的两种复合命题中的p 和q 可以是毫无关系的两个简单命题.(2)“非p ”这种复合命题又叫命题的否定;是对原命题的关键词进行否定; 例1(课本第26页例1)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们的简单命题:(1) 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被数;(2)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3)平行线不相交.解:(1)这个命题是p 且q 的形式,其中p :24是8的倍数,q :24是6的倍数.(2)这个命题是p 或q 的形式,其中p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q :李强是跳高运动员.(3)这个命题是非p 的形式,其中p :平行线相交.1.命题“方程x 2=2的解是x =±2是(B)A .简单命题B .含“或”的复合命题C .含“且”的复合命题D .含“非”的复合命题2.用“或”“且”“非”填空,使命题成为真命题:(1)x ∈A ∪B ,则x ∈A__或__x ∈B ;(2)x ∈A ∩B ,则x ∈A__且_ x ∈B ;(3)a 、b ∈R ,a >0__且____b >0,则ab >0.3.把下列写法改写成复合命题“p 或q ”“p 且q ”或“非p ”的形式:(1)(a -2)(a+2)=0;(2)⎩⎨⎧==21y x ;(3)a >b ≥0.解:(1)p :a -2=0或q :a+2=0;(2)p :x=1且q: y=2 ;(3)p :a >b 且q :b ≥0.4.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们的简单命题:(1)8≥7;(2)2是偶数且2是质数;(3)π不是整数;解:(1)是“p q 或”形式,p :87>,q :8=7;(2)是“p q 且”形式,p :2是偶数,q :2是质数;(3)是“p 非”形式,p :π是整数;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1.“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2.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3.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4.逻辑符号:“或”的符号是“∨”,“P 或q ”记作“P ∨q ”;“且”的符号是“∧”,,“P 且q ”记作“P ∧q”;“非”的符号是“┑”,,“非P ”记作“┑P ”.5.否命题的关键词的否定.六、作业布置:课本P29习题1.6 : 1、2题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
《逻辑联结词》的数学教案
《逻辑联结词》的数学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感知逻辑联结词的使用。
教学内容:1. 介绍逻辑联结词的定义和作用。
2. 举例说明逻辑联结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逻辑联结词在生活中的例子,如“而且”、“或者”、“如果”等。
2.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和应用。
章节二:逻辑联结词“而且”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而且”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而且”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逻辑联结词“而且”的定义和特点。
2.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而且”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例子,理解“而且”的含义。
2. 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练习,使用“而且”连接两个条件。
章节三:逻辑联结词“或者”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或者”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或者”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逻辑联结词“或者”的定义和特点。
2.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或者”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例子,理解“或者”的含义。
2. 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练习,使用“或者”连接两个条件。
章节四:逻辑联结词“如果”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逻辑联结词“如果”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如果”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逻辑联结词“如果”的定义和特点。
2.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如果”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例子,理解“如果”的含义。
2. 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练习,使用“如果”连接条件和结论。
章节五: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逻辑联结词进行逻辑推理。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综合运用逻辑联结词“而且”、“或者”、“如果”等进行逻辑推理。
2. 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条件语句的真假等。
常用逻辑连接词教案
常用逻辑连接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逻辑连接词,如:and,or,but,so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逻辑连接词连接句子和段落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逻辑连接词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逻辑连接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常用逻辑连接词的用法和示例。
3. 逻辑连接词在句子和段落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用逻辑连接词的用法和示例。
2. 难点:运用逻辑连接词进行句子和段落的连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逻辑连接词的定义、用法和示例。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逻辑连接词的运用心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用的逻辑连接词,如“因为…………”等。
2. 新课讲解:讲解逻辑连接词的定义、用法和示例。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逻辑连接词进行句子和段落的连接。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逻辑连接词的运用心得。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常用逻辑连接词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对话或文章中的逻辑连接词使用,让学生识别并理解其作用。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模拟不同的场景,使用逻辑连接词来构建连贯的对话。
3. 写作练习:布置一篇小短文,要求学生尽量使用多种逻辑连接词来组织文章。
七、教学资源准备1. 逻辑连接词使用手册:提供各种逻辑连接词的定义和例句。
2. 相关文章或对话材料:用于分析和角色扮演活动。
3. 写作纸张和文具:供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介绍逻辑连接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第3-4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活动加深理解。
3. 第5-6周:通过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九、课后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练习逻辑连接词的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逻辑联结词(一)
教学目标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及理解复合命题的结构. 教学重点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及复合命题的构成.
教学难点
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手段
粉笔、黑板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
歌德是 18 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文艺大师,一天,他与一位文艺批评家“狭路相逢”。
这位批评家生性古怪,遇到歌德走来,不仅没有相让,反而卖弄聪明,一边高傲地往前走,一边大声说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面对如此尴尬局面,但见歌德笑容可掬,谦恭地闪在一旁,一边有礼貌地回答道:“呵呵,我可恰恰相反。
”结果故作聪明的批评家,反倒自讨个没趣。
在这个故事里,批评家用他的语言和行动表明了这样几句语句:
(1)我不给傻子让路(2)你歌德是傻子(3)我不给你让路。
歌德用语言和行动反击:
(1)我给傻子让路(2)你批评家是傻子(3)我给你让路。
二、复习引入:
命题的概念: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
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
例如:①12>5②3是15 的约数③0.5是整数
①②是真命题,③是假命题
反例:④3是 15 的约数吗?⑤ x>8 都不是命题。
注:不涉及真假和无法判断真假的语句不是命题。
又如:
“这是一棵大树”;“x<2”.都不能叫命题.由于“大树”没有界定,就不能判断“这是一棵大树”的真假.由于 x 是未知数,也不能判断“x<2”是否成立.
注: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
注意:
①初中教材中命题的定义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这里的定义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说法不同,实质是一样的
②判断命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判断其真假,即能不能判断其是否成立;不能
判断真假的语句,就不是命题.
③与命题相关的概念是开语句例如,x<2,x-5=3,(x+y)(x-y)=0.这些语句中含有变量 x 或y,在没有给定这些变量的值之前,无法确定语句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有的逻辑书也称之为条件命题).
问 2: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如果是命题,则与前面的命题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6)0.5 为非整数;
(7)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8)10 可以被 2 或 5 整除.
三、讲解新课:
1.逻辑连接词
例⑥ 10可以被2 或5 整除;(10 可以被2 整除或10 可以被5 整除)
⑦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⑧ 0.5 为非整数 .( 非“0.5 是整数”)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其实,有些概念前面已遇到过.
例如:
或:不等式x 2-x-6>0 的解集:{ x | x<-2 或 x>3 }.
且:不等式x 2-x-6<0 的解集:{ x | -2< x<3 } 即 { x | x>-2 且x<3 }.
2.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简单命题: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3.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
我们通常小写的拉丁字母用 p, q, r, s……表示命题,则复合命题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p 或q,记作p∨q ;p 且q,记作p∧q;非p(命题的否定),记作⌝p 注意 1:数学中的“或”与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或”的区别,“或”这个逻辑联结词的用法,一般有两种解释:
一是“不可兼有”,即“a 或 b”是指 a,b 中的某一个,但不是两者.日常生活中有时采用这一解释.例如“你去或我去”,人们在理解上不会认为有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又如:“苹果是长在树上或长在土里”这一命题,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真命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这句话是不妥的.
二是“可兼有”,即“a或 b”是指 a,b 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例如“x∈A 或 x∈B”,是指 x 可能属于 A 但不属于 B(这里的“但”等价于“且”),x 也可能不属于 A 但属于 B,x 还可能既属于 A 又属于 B(即x∈A∩B);又如在“p真或q
2 真”中,可能只有 p 真,也可能只有 q 真,还可能 p,q 都为真.数学书中一般采用这种解释,运用数学语言和解数学题时,都要遵守这一点.还要注意“可兼有” 并不意味“一定兼有”.
“p 且 q ”是指 p,q 中的两者.例如,“x ∈A 且 x ∈B ”,是指 x 属于 A ,同时 x 也属于 B (即 x ∈A B ).
“非 p ”是指 p 的否定,即不是 p. 例如,p 是“x ∈A ”,则“非 p ”表示 x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即 x ∈ C U A ).
注意 2:
(1)“p 或 q ”、“p 且 q”的两种复合命题中的 p 和 q 可以是毫无关系的两个简单命题.
(2)“非 p”这种复合命题又叫命题的否定;是对原命题的关键词进行否定; 例 1(课本第 26 页例 1)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们的简单命题:
(1) 24 既是 8 的倍数,也是 6 的被数;
(2)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
(3)平行线不相交.
解:(1)这个命题是 p 且 q 的形式,
其中 p :24 是 8 的倍数,q :24 是 6 的倍数.
(2)这个命题是 p 或 q 的形式,
其中 p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q :李强是跳高运动员.
(3)这个命题是非 p 的形式,
其中 p :平行线相交.
1. 命题“方程 x 2=2 的解是 x =± 是(B) A .简单命题 B .含“或”的复合命题
C .含“且”的复合命题
D .含“非”的复合命题
2.用“或”“且”“非”填空,使命题成为真命题:
(1) x∈A∪B,则 x∈A 或 x∈B;
(2) x∈A∩B,则 x∈A 且_ x∈B;
(3)a 、b∈R ,a >0 且 b >0, 则 ab >0. 3.把下列写法改写成复合命题“p 或 q ”“p 且 q”或“非 p”的形式:
⎩
⎧x = 1
(1)(a -2)(a+2)=0;(2) ⎨ y = 2 ;(3)a >b≥0. 解:(1)p :a -2=0 或 q :a+2=0;
(2)p :x=1 且 q: y=2 ;
(3) p :a >b 且 q :b ≥0.
4.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们的简单命题:
(1)8≥7;(2)2 是偶数且 2 是质数;(3)不是整数; 解:(1)是“ p 或q ”形式, p : 8 > 7 , q :8=7;
(2) 是“ p 且q ”形式, p :2 是偶数, q :2 是质数;
(3) 是“ 非p ”形式, p :是整数;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
1
.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2
. 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 3
. 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4
. 逻辑符号: “或”的符号是“∨”,“P 或 q”记作“P ∨q”; “且”的符号是“∧”,“P 且 q”记作“P∧q”; “非”的符号是“┑”,“非 P”记作
“┑P”. 5.否命题的关键词的否定.
六、作业布置:课本 P29 习题 1.6 : 1、2 题 §1.6 逻辑联结词(一)
一、逻辑连接词 例 1: 举例:
二、简单命题与复合 …… 巩固练习题;
命题 补充一些常见关键词的 作业的布置:
三、复合命题的构成 否定:
形式及逻辑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