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思想、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不仅是内容的渗透,更是一种过程,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本文将探讨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
一、德育教育渗透的形式1. 通过文学作品传递道德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丰富的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人情世故,懂得如何做人处事,培养出善良、正直、勇敢、诚实等美好品质。
2. 通过课文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往往融入了一定的德育教育元素,例如《捉泥鳅》教导学生诚实守信,《小猫钓鱼》教导学生勇敢坚强,《祝福》教导学生乐于助人等。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样的课文教学不仅能够展现语言的魅力,更能够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
3. 通过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德育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通过观察、思考、感悟等方式来提高写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坚持、毅力和创新思维。
1. 教师示范引导教师是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引导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影响深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模范,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示范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和行为准则。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11篇)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11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精选11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篇1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的思想智慧的精华。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平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或思想品质教育,这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
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
由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他们很容易受兴趣的影响。
因此在编排教材时体现着时代性、趣味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然而小学生是否能够深刻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意图,小学语文教师是关键。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能够将教材准确地把握好。
将编写者的编排意图充分领悟出,将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充分挖掘出来。
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判断是非对错、善恶美丑。
例如在教授《蚂蚁的救助》这一课这课讲述的是一只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重也告诉人们应该要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通过对课文的讲解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里面所要表达的哲理让他们知道大自然中生命的伟大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教师要通过引申发挥让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德育功能。
二、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来渗透德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能够体会的思想都是比较直观的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教知识或者思想融入到实际中去是一种较好的而且也是小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精选5篇)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精选5篇)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范文第1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育手段,而课外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
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还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但是,书也有“好”、“坏”之分,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好”书,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通过课外阅读获得进步。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征等实际情况,积极的为学生推荐各种优秀的读物,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一直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1]。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阅读一些谈情说爱的书籍,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和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品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相关书籍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避免一味的阅读情节曲折的书籍,而是要能够阅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有益的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并且,教师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订阅各种报纸、杂志,促使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强自身的思想觉悟。
二.鼓励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利用名言警句渗透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十分丰富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的课文的中心思想,都可以通过一段言简意赅的话语进行概括。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就要抓住这些内容,对其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并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这些名言警句进行记录,并时常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牢牢的进行巩固[2]。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天正式上课之前,引导学生共同朗读一句名言警句,然后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其中的含义,并将其进行记录,还可以将其写到黑板的角落上,帮助学生进行巩固。
(完整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引言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品德。
本文将讨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个人发展。
德育理念与目标德育渗透是指在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融入道德教育的思想和价值观,并通过语文研究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合作精神和自主研究能力为目标。
实施策略1. 选材与案例分析选择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行为和冲突来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 课堂讨论与辩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听取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辨析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道德伦理问题供学生进行辩论,激发思考和讨论的热情。
3. 作文写作与反思通过作文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道德问题的理解和观点,并鼓励他们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教师应给予详细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和道德思维能力。
4. 课外活动与社区参与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参观社会福利机构、参与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对社会贡献和帮助他人。
效果评估与改进教师应定期评估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德育渗透的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作业表现以及与同学的互动等来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
结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选材、课堂讨论、作文写作和课外活动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引言德育教育作为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在教育界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也需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本文将探讨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作用。
渗透方式文本教材注重德育教育元素的引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推进德育教育的渗透起着重要作用。
教材中可以针对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选取适宜的文本,以传达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引入这些德育教育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注重语文课堂的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比如,在讲解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等方面展开,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体现的道德问题,分析其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注意语文课外活动对德育教育的引导除了教材和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有益于德育教育的课外活动,如朗读比赛、写作比赛等,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体验语文的魅力,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注重道德修养的培养。
渗透作用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公民语文教育的渗透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接受到了德育教育的熏陶。
通过文本选择和课堂教学的渗透,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公民的过程将得到加强。
他们将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不仅在学校中表现出色,在社会中也能够为人师表。
注重情感体验和个性培养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得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语文教育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具有社会背景和关注社会问题的文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3篇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3篇德育教育是人类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德育教育在语文阅读中的渗透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悟人生、领略人性、认识社会,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语文阅读中,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1、辨别是非善恶。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事情的描述、人物的特点、对话的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辨别是非善恶。
教师可以针对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2、感悟人生哲理。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心灵的体验。
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为材料,让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和人际关系等问题,在感悟哲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
3、培养审美情趣。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对不同文学风格和艺术形式产生认知和鉴别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品味文学作品,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识别能力。
二、德育教育在语文写作中的渗透语文写作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写作中,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1、培养健康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进而得到释放和调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内容,耐心引导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培养他们的健康情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事件、人物、情节等的分析,深入认识一些社会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下面就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注重修养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领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品味。
教师还可以针对精美的语文篇章和名家名作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生活的真谛,感悟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人格。
二、讲究语言礼仪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礼仪是文明生活的基本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
教师还可以通过文言文、名言警句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高尚品德和优美语言,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注重文学熏陶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作,感受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教师还可以从文学中挑选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崇高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注重思想引导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思想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古代诗词、现代散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从中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五、注重情感沟通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情感沟通,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读诗朗诵、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诉求,引导学生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涵盖了情感、价值观、人生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上。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些文字表达和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课堂中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在课文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品行与人生道德的解读,引导学生感悟善良、友爱、诚实、勇敢等美德。
通过课文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对待社会。
二、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三、激发学生的文学情趣和审美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还体现在激发学生的文学情趣和审美情感上。
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古代诗歌、名篇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领略到文学的魅力。
通过讲解课文的背景故事、分析词句的构思,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美术、音乐等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表现,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得到全面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熏陶。
四、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也体现在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的培养上。
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课文的内容、人物的行为举止,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正确的行为。
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品质和道德素养。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旨在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情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学校和老师应该充分重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益终生。
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语文教学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重在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修养,更应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本文将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注重道德修养、激发学生情感等方面阐述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成长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诗词歌赋、古代典籍、现代文学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激发他们的文学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具有鲜明的道德内涵的文学作品,如《孔乙己》、《荷花》等,进行深入解读和思考,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道德观念,使之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我们可以结合《孔乙己》,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困苦的社会阶层的人通过自身的牺牲精神不断磨砺,终于战胜自己的命运,让学生懂得人的一生不仅要抱有梦想,更要学会坚持,敢于追求,以及在遭受命运打击时不要轻言放弃。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领悟到道德的力量,从而提高他们素养和德育水平。
二、注重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作为中学教师,我们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外,更应承担起学生的道德教化任务。
德育应该贯穿于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既要注重语文学科专业的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性格塑造和道德修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文言文、现代文章等形式,向学生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导学生谦虚、宽容、诚实、勤奋等美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可以体现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
每个人的写作都是其内心世界的映射,通过写作的指导和点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写作中,老师可以提醒学生要注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写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其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塑造和情感情绪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语文教学中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作文、修辞修词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载体。
首先是课文阅读,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
比如在《红楼梦》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孔乙己》中,学生可以体会到社会的冷漠和人情的深厚,从而引导学生关爱弱势群体。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情感和道德修养。
其次是作文教学,作文是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思想交流的媒介,作文中的题材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通过撰写作文,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正直、坦诚、善良、诚实等品质。
在作文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最后是修辞修词,语文教学中的修辞修词教学也是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文学情感和审美意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修辞修词教学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学会用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方法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辅导、演示等多种形式,这些教学方法既要关注语文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情绪和思想品质的培养。
首先是讲授,语文教学中的讲授是知识传授的主要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案例来解释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其中的真情和信念。
浅谈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环节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环节中的渗透语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文字、语言、表达和阅读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环节中的渗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渗透方式和作用。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 文本引导:语文教学中的文本,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载体,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传递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具有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文本,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正能量和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文本引导,德育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可以得到有效传达和渗透。
2. 课堂活动:语文教学中的各种课堂活动,可以融入德育教育的理念和内容。
在讲解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品德、情感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人物行为和道德选择,从而引发学生对道德规范和情感修养的思考和认识。
通过课堂活动,德育教育可以与语文教学无缝衔接,得到有效渗透。
3. 评价体系: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体现在评价体系上。
教师在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可以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在评价中体现德育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培养情感态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和课文往往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德育教育可以通过这些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提高情感修养。
学生在感受美好、感受真善美的也能够培养出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等正面情感态度。
2. 塑造人格品质: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接触到的不仅是文字和语言,更是人生道路上的引导和启迪。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品质,培养自信、勇敢、坚韧的精神品质。
3. 培养社会责任感: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往往与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育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高尚道德情感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讲解。
可以选取《小兵张嘎》、《孝子精忠》等篇目,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表达。
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班级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表达自己的道德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等文学作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道德观念。
可以让学生了解岳飞的民族气节、庄子的忠厚品格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名人的事迹来认知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得到进一步启发和教育。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渗透德育。
在阅读完孝子精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孝子精忠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语文课文的内容来进行道德观念的引导。
在学习《草房子》的时候,可以通过对阿Q的人生观的讨论来引导学生了解自尊、自立、自强等正面的品质。
通过这种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有很多种,而这些方法无不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希望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能够在品格上得到提升。
第2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字、语言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德育教育的载体。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渗透进去呢?以下是一些渗透方法供大家参考。
语文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精选3篇)
语文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精选3篇)语文渗透德育工作方案(精选3篇)语文渗透德育工作方案篇1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很多的优越条件。
我们要讨论德育在学校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依据学校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育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学校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一)课堂教学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
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骄傲感等。
所以,应当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
乐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进展同学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育同学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同学去读。
老师应当针对同学的年龄特征、爱好爱好、思想实际,向同学推举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同学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同学课外阅读爱好,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殊是评价与观赏的方法,使同学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高校生的学问面,提高学习成果,而且还能培育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当鼓舞同学订阅书刊杂志,使同学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语文课外活动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有位特级老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
绝大多数同学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
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
很多同学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
老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
课外写作活动还有编写板报、墙报等。
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同学的写作热忱,而且能培育同学的制造精神和独立工作力量。
德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
德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坚持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首。
语言教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发挥教材优势,把政治思想教育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
正确处理好政治思想教育与语文知识技能教学的关系。
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的同时,积极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思想熏陶、形象感染、情操培养,从“品文”中领悟“人品”,学会做人的道理。
一、计划渗透就是订好把德育渗于语文教学计划之中的计划。
首先,根据教材编排和大纲要求,构建德育渗透的系统工程和序列。
然后,认真考虑每一单元侧重向学生渗透哪些健康思想,具体结合哪些课文进行,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要收到怎样的效果等。
预先作好周密的部署,以避免思想教育的盲目性,或造成某些方面的漏失。
由于教材的编排本身作了某种暗示,所以制订德育渗透计划并不太难。
就拿初中第二册新编教材来说,它是按课文内容由近及远分单元编排的,全册共八个单元,顺序是:托物言志、传记文学、童话、诗歌等。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课文内容,有针对、有侧重地制订好思想教育计划。
二、感染渗透课文中大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它或通过具体的形象刻画去感染读者,或以文载道,以事喻理,融情于理,因此,在讲课文文学作品时,就要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
剖析文章事理,深入挖掘作品的意境,深刻分析人物的形象,让学生通过再想象或逻辑思考,获得完整的形象,或明了事理。
从而潜移默化,思想上受到启迪、熏陶与教育。
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应把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明示作品的内涵意蕴,让学生在艺术的享受中受到感染。
唯其如此,真、善、美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渗透进学生心灵之中。
如果干巴巴毫无表情地读课文,讲内容,抄段意,当个“传声筒”,无视学生感情和意念的介入,就不可能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不能发挥作品震撼人心的作用。
为什么有的教师在讲读《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打断了腿用一条草绳挂在肩上时,学生们竟会哄堂大笑呢?原因就是教师没把作品的情调突现出来,学生没有移情于理、明辨善恶,未激发爱与恨之情,逐使教学失去了应有效果。
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1. 引言1.1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谓举足轻重。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风气的不断变迁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倡导文明礼仪、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语文教学是传授语言规范和修养的过程,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和人生哲理,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文字和语言的知识,更是传递着作品中所体现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品格分析和情节展开,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首先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上。
道德情操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是一个人对于道德准则的自觉遵守和坚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善良、正直等道德价值的认识和追求。
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作品中的道德冲突和选择,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好学生。
这种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
2.2 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涉及的道德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形成对道德问题的正确判断。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首先,通过文学作品教育学生。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通过教学中选取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茶馆》等,引导学生从中学习人生道理、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责任感和同情心。
其次,注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言传身教。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品德的引导和塑造,通过自身的示范和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
另外,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主题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关于友情、亲情、爱国情怀等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刻感受到这些主题所蕴含的道德理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心。
此外,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涉及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诗词赏析、散文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友爱、宽容等美好情感,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
最后,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评价和奖惩。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奖惩,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品德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纠正,从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品德行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选材、言传身教、主题教育、情感教育以及评价和奖惩等方面的综合运用,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实现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3篇-德育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3篇-德育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一、课内讲解贯穿德育教育目前,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课文大致可以分为写人、写物、写景、写事几类。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归类进行德育教育。
写人的文章教育学生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写物的文章教育学生爱惜物品,珍惜资源;写景的文章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写事一类的文章可以通过反映的道理来教育学生。
如,在教学《哈尔威船长》一课时,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出船长的品质:临危不惧、舍己为人。
在教学中可假设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危险情况:看见小偷偷东西、有人落水、遇见火灾等,在教育学生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可让其打110电话等求助或求助身边的大人,使学生从一系列假设中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课外阅读延续德育教育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通过开展排演小话剧《我眼中的关云长》、名人成功故事会、闲聊话三国等活动,我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德育于语文课外阅读中。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又有利于培养国家栋梁之材。
第二篇一、在导语表述中渗透生动、有趣的导语表述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兴趣,而且可以恰当、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教学《草帽计》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贺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军事家,中国人民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在长征途中,贺龙同志在上有敌机轰炸、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带领用丢掉草帽的办法引敌人上当,不仅躲过对方的追击,还让误戴草帽的敌人自相残杀,最后取得战斗的胜利。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5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5篇第1篇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非常重视的问题。
因为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德育教育恰恰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呢?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
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比如在教学中选择一些有思想性、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或小说来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教学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多选取一些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善于表达。
在教学评价上,要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让学生明白,语文教学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思想道德情感,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学生文学活动来实现。
学生文学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情感和创造力。
在学生文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写作文、创作小说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导,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美、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还可以通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来实现。
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社会团体合作,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德育教育的活动。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义工活动、社区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助人为乐、乐于分享的快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通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和体验,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正确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初中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渗透领域之一,通过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和考试测评等环节,实现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以下从语文教学的几个方面来探究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一、文化积淀语文教学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出发点,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经典,如《诗经》、《论语》等,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文学作品的品读和解析,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语言和情感表达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二、品德教育语文教学中注重品德教育,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正义勇敢、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等优良品德。
如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站在正确的道德立场上,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探究,让学生了解优秀文化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思想境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和行为。
三、创新意识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例如,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写作技巧和方法,更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引导学生发掘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人生智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社会责任感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通过历史故事和文化名人的阐释,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家国情怀。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经典和现代文学作品的阐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现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自觉承担起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使命和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个口号的提出,让我们意识到德育工作的普遍性,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巧用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道德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关键词】德育教育语文教学文道统一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
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课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即“文道统一”,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结合语文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学习祖国五千来的优秀文化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塑造了许多“真善美”的典型,教师应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受到“美”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明确任务,德、智并重。
德育是基础,是前提,单纯重视智育,就会忽略课文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使高中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得不到正常发展,最终导致语文能力的降低。
所以,我们不能置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于不顾,单纯强调智育,应智育德育并重,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2.感知诵读,深入人物。
通过诵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融入其中。
如讲读《荷花淀》时,教师先范读,使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再点明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段落,揣摩主人公水生嫂、水生的心情,进而感受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课下让学生搜集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感受中华民族的力量,还可以编写剧本,深入理解人物心理,把握作者意图。
再如学习古文《登泰山记》时,配以泰山的一些图画,师生共同反复朗读,并熟读成诵。
许多学生被泰山的壮美景致所吸引,为其磅礴气势所折服,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复述讲解,以情动人。
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即在原文基础上适当整理加工,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学生喜欢这种方法,争相发言,大部分同学在复述过程中提高了说的能力。
如讲《祭十二郎文》这篇古文时,在放过一遍录音,全体同学自读一遍后,我找了几名同学复述文中讲述内容。
学生复述语言十分生动,抓住了故事的要点,有的同学在听的过程中被韩愈的深深思念打动了,眼中含满了泪水。
这样在复述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使他们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想到了亲人对自己的期望,使整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事例论证,以事明理。
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比重加大,要求学生学习古文的同时联系实际,进行社会调查,探究道理。
讲学《劝学》时,文中作者用自己蚯蚓与蟹相对比说明学习要勤
奋、专一的道理。
教师可布置学生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并结合希望工程和学校组织的贫困助学活动,谈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想法,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5.品味经典,体会深意。
小说时我举《药》与电影《泰坦尼克号》为例,如何欣赏?在学生颇费思考的争论后我总结如下。
鲁迅写《药》,设计华家、夏家、华夏一家的深意是指中国,华家治病之药出自夏家,意为还得“自己”救“自己”。
华小栓与夏瑜同为年青人,一个因病而终,一个为国而牺牲,前者竟以后者鲜血为“药”以求生而未能!两人死后坟墓也在一条路两边,坟上光景也不同,一长草,一长“花”,鲁迅先生正是以他良苦用心在告诉我们:人生意义是死后坟上长“草”还是长“花”,同时也在告诉人们要寻找到拯救中国的良方。
学生明白了就中国落后的原因,增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
《泰坦尼克号》多数学生也看过,都说好看,问及什么好看,却又半天不知从何说起,说什么好,我便与他们一同讨论:影片拍摄规模宏大,画面极具观感是一看点;男女主人爱情的悲欢离合是又一看点;人生爱情观、价值观是第三看点;而最大看点还在于展示了一种人性力量:面对死亡,生存权首先给妇女儿童,那些丑恶的诸如用钱贿赂船员、男扮女装等与美国的乐队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对比。
这样一分析一对比,学生感受很多,震动很大。
于是我又布置作业:选择一例生活事件加以剖析,有位学生写《晨报》上一则感人故事——父亲卖眼为圆儿子大学梦,一句朴素的话“我老了,一只眼睛足够了”,打动了他的心,令他想起了初中教材中老舍笔下的那只麻雀,这是“弱者”强有力的搏击。
6. 利用课文设置关于“家情”的问题。
“代沟”自出现至今,非但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反而因社会发展快而加剧,在社会处于转型期不处于定型期的前提下,学生接受新生事物快,也易被一些“时髦(俗)”影响,言谈举止穿着思维等均与父母多有矛盾之处。
再加上独生子女易被娇宠,导致了他们眼中只有自己,诸如只知道自己的生日却不知是母亲的受难日,父母为什么总是与自己过不去等。
针对此,在教学《项脊轩志》时我引进朱自清的《背影》,比较分析了两文饱含深情的细节和生活场面以后,布置作业:周末回家有父母不觉察的情况下观察他们半个小时,注意一些细节和言语,写一片段文字,结果学生我能用一些看似平淡的语句寄托真挚情感。
这时再趁热打铁,设置争鸣题:焦母真的可恨吗?假如你与父母有了矛盾怎么办?有了前面的分析和观察作基础,学生多能认识到焦母的做法也是一种爱,只不过是荒唐、愚昧错误的爱。
但这是她自身不能认识的,根源在于那个社会的观念对她的影响。
在谈到自己与父母时,许多学生表示先从父母的角度想一想,再想想自己,要理解父母,不能敌视,更不能有一些伤感情甚至不理智的做法。
“工具性”与“人为性”并重,“文道统一”,语文教学必须以这一本质特点为依据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讲空洞的理论,不能只做号召性、表面化的肤浅文章,必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文与道的统一赋予身边细微的事件之中,使学生不仅有理性认识,还要有感性的体会。
要用与时俱进的态度,坚持把文与道的统一符合时代发展,特别是要用正面的、高尚的、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好人好事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历史不断进步,“道”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更新,因此要坚持文与道貌岸然的统一,就必须保持高度政治敏感性和历史责任感,特别是广大教师,要自觉摈弃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影响,要用科学的、民族和、大众的、社会主义的“道”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学生正处于人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缺乏自制力遇事好冲动。
这一阶段中,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形,极易发生动摇,甚至歪曲。
同时,学生到青春期已开始反感教师的硬性约束,教师这也限制、那也限制,往往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这个时期的学生总想与成人平起平坐,他们不愿意听别人的指责,而愿意自己思考、自己分析,教育的心理基础。
此时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产生逆反心理,因为德育教育没有强迫性,更易于学生接受。
德育教育的前提是有一定的道德标准,教师在语文教学
中把这个标准告诉学生,使其独立思考有所依据,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有了这个标准学生才好作出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约束此时作为学校,就应该开设相应的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练和良好品德的强化,如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等,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性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因此“文道统一”必须针对中学生理和心理特征,对症下药,要有针对性;要讲究方法,切不可空说教,更不能一刀切。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要坚持“寓道于文,文道相通”的原则,用科学的、唯物的和民族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传统,去影响学生,教导学生,使之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