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与消费

合集下载

农民工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工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工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农民工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一、经济因素1. 收入水平: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

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工倾向于更加注重生活品质以及个人形象,相对更愿意购买高端品牌和服务;而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则更注重基本的生活需求,消费行为更加务实。

2. 就业形势:农民工的就业形势也是影响其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

就业形势好的农民工相对更容易获得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消费能力相对较强;而就业形势相对较差的农民工则可能更加注重储蓄和节约,消费行为相对较为保守。

3.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转移至城市工作的比例逐渐增加。

这种城市化进程对农民工的消费行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到了城市生活的各种便利和高品质的消费选择,这可能会改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二、社会因素1. 家庭背景:农民工的家庭背景会对其消费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家庭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消费观念等都会对农民工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2. 社会地位: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这也可能对其消费行为带来一定影响。

农民工可能更倾向于购买低价位的商品和服务,因为他们相对容易受到歧视和对待不公平的待遇。

3. 同伴影响: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会形成一定的社交圈子,同伴之间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可能会对彼此产生影响。

如果同伴倾向于追求时尚和品牌,农民工也可能会受到其影响而购买更多的时尚品牌商品。

三、个人因素1. 教育程度:农民工的教育程度会对其消费行为有所影响。

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民工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对消费市场也更加敏感,消费选择更广泛。

2. 个人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注重家庭生活的农民工可能更加注重购买家庭用品和教育资源,而注重个人形象和社交的农民工可能更加注重购买时尚服饰和娱乐消费。

3. 地域文化:农民工的地域文化也会对其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农民收支结构对收入与消费的影响——兼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消费的对策

农民收支结构对收入与消费的影响——兼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消费的对策

地 区
家庭经 营 活消费 生 20 09正 农民人均 支出占总 出占纯 支 纯收入 支 出的 收入的 比重 比重 ( ) 元 ( ) % ( ) %
57.1 2.5 O5 O 5 9 5 3 .6 2 . 4 O5 2 7 6 6 . 96
地 区
家庭经 营 生活消费 2 0 年 09 农 民人均 支出占总 支 出占纯 纯收入 支 出的 收入的 比重 比重 ( ) 元 ( ) % ( ) %
7 . 75 7 . 85
黑龙江省 河j 省
5 O .6 4 .2 2 67 4 9 5 4 .7 3 .4 l 96 3 9
8 . 15 6. 5O
山西省
4 4 . 24 1
2 .O 2 1
8. 19 7 . 05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 4 4 . 3 3. 6 0 8 3 O 3
8 . 12 7. 6O
北京 市 16 85 1. 4 l6 .9 57 浙 江 省 1o 73 2 J 6 O 0. 1 25
江 西 省 湖 北 省
广 西 壮族 自治 区 3 8 . 4 3 . 0 9 0 4 6 o 4 .5 6 8
7 . 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 3 8 . 40 83 1
对 提高 的省 份 , 费倾 向就会 下 降 : 如 河北 省农 民 消 例 收 入处 于 中等水平 , 其 消 费 倾 向几 乎 处 于 全 国最 但 低水 平 。 中等 以上收 入 的省 市 ( 曲线 的 中段 ) 随 收 , 入提 高 而消 费支 出 比重 略 有提 高 , 正相关 性 ; 了 呈 到
反趋 势 , : 即 经营支 出 比重 越 低 , 应 的 消 费倾 向越 相
势。 消 费支 出的 u型 曲线 呈 现 的特 征是 : 收 入居 低

农民收入与农村消费问题浅探——以泉州为例

农民收入与农村消费问题浅探——以泉州为例
科技信息
。科教前沿o
21 年 01
第 2 期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民收入与农村消费问题浅探
以泉 州 为例
陈 映红 ( 国家统 计局 泉 州调查 队 福建 泉 州 3 2 0 ) 6 0 0
【 摘 要】 农民收入增 长缓慢和农村 消费潜 力未得到有效激发 日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的瓶 颈。本 文以泉 州农 民收入和 消费为例 , 经 从 济发展 阶段 对农民收入 支持模式 、 收入与 消费关系以及政府扶持对农民消 费拉动等f题进 行初 步探讨 。 l * 【 关键词】 农民收入 ; 消费
资性收人为 38 . 8 60 3元 。另一 方面, 泉州城市化水平却仍然相对较低 。 20 0 7年 泉 州 农 业 人 口 所 占 比 重 达 到 7 5 ,泉 州 城 市 化 水 平 仅 为 1 % 4 . 而 20 88 %, 0 6年上海、 北京 、 天津等城 市的城市化水平就 已分别达 到 了为 8.%、43 87 8 .%和 7 . 57 %的水平 。可见 , 作为福建省 三大 中心城市 的泉 州 , 城 市 化 程 度 与 国 内 先 进 城 市 仍 有 相 当 差 距 , 从 非 农 产 业 其 要 主导 型 收入 增 长 模 式 过 渡 到 城 市 带 动 型 收 入 增 长 模 式 仍 需 相 当 长 的 1 经 济 发展 阶段 与农 民收 入 支 持 的 模 式 探讨 段时期 。 因此 , 前 泉 州 地 方 政 府 在促 进 农 民 收入 增 长 政 策 选 择 上 。 当 民 城 积 生 产 力 决 定 了生 产 关 系 和 分 配 关 系 , 根 本 上 决 定 和影 响 收入 分 应 针 对 山多 地 少 、 营 经 济 发 达 、 市 化水 平 低 等 区 域特 征 , 极 推 进 从 加 大 在 配 。农 民 收入 在 生产 力 发 展 的不 同 阶段 也 表 现 出 不 同的 性 质 和 特 征 。 土 地 流 转 , 快 农 业 机 械 化 步 伐 , 力 发展 民 营企 业 和 中 小 企 业 ; 工 业化加速 阶段 , 着重增加城市基 础设施投入 , 学规划 、 科 交通先行 。 加 11 农 民收入增长模式探讨 . 目前 比较公认 的农 民收入增长模式有 四种 : 1 ( )农 民收入增 长的 快 城 市 化 和 城 乡 一 体 化 进程 。 初始模式 : 业在经济生 活中处于绝对 主导地位 , 农 农业 的发展意味着 2 收 入 与 消 费关 系探 讨 农 民收 入 的增 长 。( ) 业 为 主体 、 农 产 业 为 主 导 增 长 模 式 。 农 产 2农 非 非 业 得 到 一 定 发 展 , 占农 民 收 入 的 比重 不 断 上 升 。 农 业 的 收 入 贡 献 2 1 收 入决 定 消 费 其 但 . 份 额 在 农 民 收 入 中仍 居 主 体 优 势地 位 。 3 非 农 业 主 导 增 长 模式 。 业 () 农 凯 恩 斯 在 《 业 、 息 与 货 币 通 论 》 提 出 了 绝 对 收入 假 说 理 论 , 就 利 中 和 非 农 产 业 共 同 发 展 ,非 农 产 业 收 入 接 近 甚 至 超 过 农 业 收 入 所 占 比 运 用 消 费 函 数 对 两 者 关 系 进 行 描 述 , 确 指 出 : 明 当前 消 费 主 要 依 赖 于 重 , 为 推 动农 民 收 入增 长 的主 要 基 本 动 力 。 4 城 市 带 动 型 收 入 增 长 当前 收 入 , 定 消 费 水 平 高 低 的 最 基 本 因 素 是 居 民 的 可 支 配 收 入 。为 成 () 决 模 式 。基 本 实 现 城 乡一 体 化 , 民收 入 来 源 和 增 长 因 素完 全 由 非农 产 进 一 步 说 明 这 一 关 系 , 们 以 19 ~ 0 7年 泉 州 市 农 民 收入 m 与 消 农 我 9 0 20 业 收入 和城 市 收入 所 主导 。我 国农 民收 入 增 长 的 模 式 , 目前 正 由农 业 费 支 出 () C 的实 际数 据 ( 表 1 行 一 元 线 性 回归 , 果 如 下 : 见 ) 进 结 为主体 、 非农 产业 为主导增 长模式 向非农主导收人模式方向发展。 C=1 3 1 8 0.7 0 .5 + 6 Y f 0.8 t091 R= 9 8 =. 8 F= 6 P 0. 1 60 - 05 1 发 达 国家 与发 展 中 国家 支 持 农 民收 人 采 取 的 措 施 . 2 由于 R 09 8 08, = .8 > . 因而可认为该线性拟合程度较高。 这一 回归方 从 发 达 国家 来 看 ,美 国支 持 农 民收 入 主 要 采 取 以下 几 个 措 施 : 一 程 表 明 , 州 市农 村 居 民 每 增 加 一 元 的 收 入 。 增 加 约 06 泉 将 .7元 的 消 费 是保护 家庭农 场 , 通过 收入转移方式调 整消费分配 , 更多资金转移 支 出 。可 见 , 民消 费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收 入 的 增 长 。因 此 , 们 可 以 将 农 我 到农户部 门 ; 二是以支持农业信 贷 、 民 自有储 备计划 、 业保险 、 农 农 扩 认为 , 尽管农 村居 民消费受 多种 因素影 响和制约 , 但从长期趋势看 , 收 大 国内农产品需求等多种形式来保护农 业生 产 ; 三是在制度和技术上 入水平 的变化起 到了决定性 的作用 。 提 供 支 持 , 过 立 法 、 场 机 制 、 业 科技 与 教 育 促 进 农 民 增 收 。 日本 通 市 农 表 1 19 0 0年一 0 7年 泉 州 农 民收 与消 费数 据 20 主 要 通 过 立 法 与 政 府 价 格 政 策 支 持 农 业 发 展 , 励 农 户 兼 业 , 动 农 鼓 推 年份 农 民人均纯收入( 元)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元) 业剩余劳动力 向非农 产业转移 , 加强农 民组织建设 , 日本农 协信用 以 19 90 73 8 61 9 系统为基 础构建 完善的农村投融 资体 系。 欧盟主要是消除联盟 内国与 1 9 9 1 92 0 7 l l 国 之 间 的差 距 , 统 一 的管 理 模 式 , 用 货 币工 具 和财 政 手 段 , 取 采取 运 采 19 92 1 9 l5 81 4 分 享 式 的 财 政 政 策 、 产 品 总量 限 制 和 农 产 品配 额 制 度 . 农 业 进 行 农 对 1 9 93 1 4 58 10 19 结 构 性 改 造来 保 护农 民利 益 、 进 农 民增 收 。 促 发展 中 国家 面对 环 境 破 坏 严 重 、 口增 速 快 、 口质 量 较 低 、 业 人 人 产 l 9 94 2 4 18 2 3 0 3 结构不尽合理等不足 , 主要 采 取 积 极 措 施 , 持 农 业 生 产 和 农 民增 收 。 支 1 9 95 2 6 78 2 7 15 是增强农业在整个 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为农 民收入增长 提供 19 96 3 2 35 2 4 39 战 略 依 据 。 是 开 展 卫 生 保 健 、 房 及 其 他 社 会 福 利 事 业 , 强农 民身 二 住 增 19 97 3o 70 24 33 体 素 质 , 展 高 等 教 育 和 科 研 , 展农 业 科技 与 教育 。 发 开 三是 实施 保 护农 19 98 40 o3 22 57 民 收 入 的 积 极 政 策 。对 农 产 品 的 进行 价 格保 护 , 主 要 粮 食 实 行 固定 对 和 最 低 生 产 价 格 , 响 市 场 价 格 走 向 。 证 政 府 储 备 和 国 家 销 售 计 划 影 保 19 99 42 27 22 60 的实施。同时 , 还对 化 肥 、 药 、 子 等提 供 补 贴 或 者直 接 调 控 农 资 价 农 种 20 o 0 44 4 0 2 6 71 格 等等。 2 o 0 l 4 4 6 3 38 16 中 国 作 为 发 展 中 国 家 之一 。 目前 在 促 进 农 业 发 展 和农 民增 收 方 面 20 0 2 47 88 35 26 采 取 的 支 持 模式 主 要 为第 二种 . 体 措 施 表 现 在 : 加 农 业 农 村 投 入 、 具 增 2 o o 3 58 12 34 65 保 持农产品价格合 理水 平、 扩大农村 劳动力就业 、 完善 国家扶贫 战略 2 0 O4 58 60 45 02 和 政 策 体 系等 方 面 。 1 泉 州 农 民收 入 支 持 方 式 及 措 施 探 讨 _ 3 2 0 05 6 2 13 4 5 28 20 0 7年 , 泉州农 民家庭 的收入构成 中, 非农产业 收入 占全部 收入 2 ( o) 6 60 66 4 3 60 的 比重达 7 .6 成为推动农 民收入增 长的主要基本动力 , 27 %, 符合非农 2o 07 74 24 5 8 10 产业主导型收入增长模式的基本 特征。 泉州 乡镇企业和 民营企业 的带 数 据来源: 根据 19 - 0 8年《 91 20 采州统计年鉴》 整理 。 一 动和促进 , 为农 村非农 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 了市场、 资金 、 技术和 人才 方面的支持 , 而带动农村经 济的发展 。 从 在促 进 农 民增 收 方 面 作 但 是 ��

计量经济学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我国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摘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本文运用2007年我国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的数据,运用异方差的相关知识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借助于统计软件,建立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初步模型,以便更好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与人均收入的关系。

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做了回归分析,并得出了系列结论。

关键词: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一元线性回归异方差一、问题提出我国是一个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全局。

从农村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约8亿)生活在农村。

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

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

据测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

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至关重要。

但从总体来看,农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显示有的地区都不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

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局限于食品类等生存基本需求品,消费在衣着装饰等方面的极少。

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收入。

本文主要研究收入对支出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能否实现,重点、难点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

农民群体的消费心理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农民群体的消费心理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农民群体的消费心理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农民群体的消费心理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导言:农民群体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民群体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消费对于农民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文将分析农民群体的消费心理,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一、农民群体的消费心理分析1.价格敏感性:由于农民群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很高。

他们更加注重物美价廉的产品,会通过比价等方式来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

他们认为价格是评判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们会更加关注价格变化,以此来在有限的经济能力内避免过高的消费压力。

2.稳健理性:农民群体在消费过程中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他们会更加谨慎选择商品和服务。

他们通常会选择那些经久耐用、质量可靠的商品,而不会盲目追求时尚或者流行。

他们对于一次性消费品的需求较低,更喜欢长期使用的产品。

3.安全性需求:由于农民群体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风险较高,他们对于安全性需求非常重视。

在消费过程中,他们会更加注重商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标准。

他们不仅对食品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其他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有着较高的安全性要求。

4.社会认同:农民群体的消费心理还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

他们在选择商品和服务时,会考虑这些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例如,他们会选择那些与自己农民身份相关的品牌和产品,以此来表明自己对农村文化和农民身份的认同。

二、影响农民群体消费心理的因素1.经济收入:农民群体的消费能力受到经济收入的限制。

他们相对收入相对较低,因此在消费决策时需要考虑收入水平和家庭支出。

经济收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农民群体的消费能力,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2.城乡差距:由于城乡之间的差距,农民群体在消费选择方面面临着一些限制和困扰。

他们往往受到城市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不对称和滞后的影响,导致他们无法充分了解和选择更好的商品和服务。

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能力

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能力

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能力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逐渐凸显。

城乡收入差距不仅存在于工资水平,也反映在消费能力的差异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能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城乡收入差距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能力。

在城市,高薪职位层出不穷,许多人拥有较高的工资收入。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

因此,城市居民相对农村居民具有更高的购买力,能够购买更多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也导致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

由于城市居民收入更高,他们更容易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并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奢侈品。

例如,城市居民更能够购买名牌服装、高档电子产品等奢侈品,而农村居民则更倾向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和低价商品。

此外,城乡收入差距也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心理产生了影响。

由于经济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农村居民普遍感受到社会地位的下降和自尊心的受损,这会导致一些农村居民对消费的渴望和追求。

因为城市居民的收入更高,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娱乐消费、旅游观光等活动,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消费能力的差距。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能力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

相反,差距也催生了一些市场机会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一些企业发现农村市场潜力巨大,针对农村消费能力的差异开发出一些针对农村居民的廉价商品,推动了农村市场的消费升级。

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农村居民移居城市,享受到了更高的薪资水平,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也提升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和生活品质。

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能力问题上,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调节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并鼓励城市居民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支持。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扶持力度,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从而缩小城乡消费能力的差距。

总之,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能力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城市居民由于收入较高,享有较高的购买力,能够购买更多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而农村居民则因收入较低,消费能力有所限制。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状况,我们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为政策制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居民收入分析1.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21元,比2018年增长了8.9%。

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7.9%、9.2%、12.5%和8.6%。

2.收入结构优化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逐渐优化,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

2019年,工资性收入占比为54.3%,经营性收入占比为34.2%,财产性收入占比为5.7%,转移性收入占比为5.8%。

这表明农村居民越来越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收入,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

3.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2019年达到19143元;中部地区为14383元;西部地区为13415元;东北地区为12411元。

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农民收入来源广泛。

二、农村居民消费分析1.消费水平提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3327元,同比增长8.5%。

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比为31.6%,衣着消费支出占比为7.1%,居住消费支出占比为23.7%,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占比为11.1%,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为10.2%,其他消费支出占比为16.3%。

2.消费结构升级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升级,生存型消费需求逐步满足,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需求逐渐增加。

在食品消费中,粮食消费占比下降,肉类、蔬菜、水果等多样化消费需求逐渐上升。

在居住消费中,农村居民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和舒适度。

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SPSS统计分析

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SPSS统计分析

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论文摘要: spss在经济、管理、医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问题中,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通过运用SPSS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民的收入及消费支出进行了各种分析, 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等。

关键词:农民生活收入消费支出线性回归分析一、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今年以来,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大各项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多措并举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克服金融危机和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全市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民现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继续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从农村市场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生活在农村。

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

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至关重要。

但从总体来看,农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调查显示有的地区都不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

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局限于食品类等生存基本需求品,消费在衣着装饰等方面的极少。

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收入。

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主要包括食品、衣着、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家庭设备、交通等方面,本文只挑选了四种典型的消费支出作为代表来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

二、数据来源说明1、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于《2008中国统计年鉴》。

2、下表是要进行处理的31个省市的农村居民消费相关的原始数据,数据来源于《2008中国统计年鉴》。

农民收入与消费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农民收入与消费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到卡 尔 多~ 希克 斯标 准 ;国 内经济 社 会 的发展 路 径 基本 按 照 :较 为
首先 ,农 民 收入 对 消 费 的决 定 作 用 。 中国是 农 业 大 国 ,农 业 人 口 占总 人 口的比重 近8 % ,占人 口绝 大 多数 的农 民 的收入 问题 不 0 仅 直 接影 响每 个农 民 自身 的生 活 水平 和生 产投 入 水平 ,也 关 系 国民 经济 全局 的持 续稳 定 发展 。这 是 因 为 ,农 民收入 主要 用 于生 活 性消 费 和生 产 性 支 出 ,而 生 活 性 消费 和 生 产 性 支 出 均 为 支 出法 计 算 的 GDP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在 边 际 消 费倾 向一 定 的 情 况 下 ,农 民收 入 水平 的变 动 ,直 接影 响用 于生 产 和消 费 支 出水平 的 变动 ,从 而影 响 GD 总量和 增长 速度 。 P 其 次 ,农 民消 费 支 出扩 大 对 收入 增加 的反 作 用 。体 现 在 两 方 面 :一 是 消 费 扩大 可 以使 市 场 活 跃 ,加快 经济 运 行 效 率 。 直 观 来 看 ,消 费 势必使 人 们手 里 的现 金减 少 ,但 是再 沿 着这 样 的思路 向下 分 析 ,消 费可 以刺 激产 出 ,加 快生 产 和服 务得 循 环 ,从 中就会 增 加
大 中等收 入者 比重 ,有 效调 节过 高 收入 ,坚 决取 缔 非法 收入 ,促 进 社会 成 员实现 共 同富裕 ,体 现 社会 公平 ;通 过 完善社 会保 障制度 来
农 民收入 与消费对农村经 济 发展 起着重 大作用
一 张 红 黄 凰 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摘 要 ]农 民 收入 对 消 费的 决定 作 用 ,改 革 开发 以 来 ,我 国

农村经济的农民收入与消费水平

农村经济的农民收入与消费水平

农村经济的农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农村经济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在编写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报告时,我们对农村经济的农民收入与消费水平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发现与探讨。

一、收入来源多样化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农村劳务、乡村旅游以及农民工务工等。

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趋势,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途径。

在农业生产方面,农民通过规模经营、新农村合作社等方式,提高了收益。

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成为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农民通过加工农副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此外,农民劳务市场的兴起和乡村旅游的火爆,也为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二、农民收入结构持续改善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结构也在逐步改善。

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经营主要依靠农作物种植转变为更多地依靠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村劳务市场和乡村旅游业的收入。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业收入占比逐渐增加,农民劳务市场和乡村旅游业的收入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种改善的收入结构使农民的收入更稳定可靠,降低了农民收入的波动性。

三、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有所加快近年来,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加快,逐渐赶上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趋势。

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增加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同时,农村改革和农民工务工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机会。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农户收入稳步增长,农民通过努力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水平。

四、农村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带动了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

农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逐渐增加了对教育、医疗、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投入。

农民购买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农村商品和服务的发展。

农村市场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长。

五、精准扶贫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定向帮扶和政策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收入明显增加。

消费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农产品消费升级的基础性作用评估

消费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农产品消费升级的基础性作用评估

消费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农产品消费升级的基础性作用评估消费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农产品消费升级的基础性作用评估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也在逐步增长。

而消费作为GDP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农产品消费升级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一作用进行评估。

首先,消费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农产品流转和就业创业。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

农村居民通过消费将农产品流转到城市居民手中,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从而获得了更高的收入。

同时,通过农产品消费的需求增加,农村就业和创业机会也随之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消费对农产品消费升级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村居民通过消费的方式,提高了自身对于农产品的采购标准,从而推动了农产品生产的升级和改进。

例如,农民开始注重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有机种植等方式,逐渐转向高端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实现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此外,消费作为一种需求的表达方式,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传统农业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产能过剩、销售渠道狭窄等,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而通过消费的方式,农村居民可以选择把原本用于自家食用的农产品进行销售,或者通过农产品外出就业、创业等方式实现收入的增加。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也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然而,要想充分发挥消费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农产品消费升级的基础性作用,还需要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

首先,农产品流通渠道仍然不够畅通,导致农产品流转效率低下。

其次,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信任度有待提升。

最后,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培养其对于品质和特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农民生活的收入来源与生活方式分析

农民生活的收入来源与生活方式分析

农民生活的收入来源与生活方式分析农民生活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收入来源和生活方式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对农民生活的收入来源和生活方式进行分析,以期为了解农民生活的现状和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收入来源分析1. 农业收入: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生产,包括种植、养殖和渔业。

农民通过种植粮食、蔬菜和果树等农作物,以及养殖牲畜和水产养殖获得农产品的销售收入。

农业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高,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收入波动性也较大。

2. 农村副业:为了增加收入来源和分散经济风险,一些农民在业余时间从事农村副业,如养蜂、种植中药材、养殖禽畜等。

这些副业产业综合利用了农村资源,提供了多样化的收入来源,确保了农民的收入稳定性。

3. 外出务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外出务工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农民到城市从事建筑工程、家政服务、餐饮业等行业,通过工资收入改善生活。

外出务工的农民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就业不稳定、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困扰。

4. 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一些农民将农产品进行加工,如加工果脯、糕点、蜜饯等,通过销售加工后的产品获得收入。

除此之外,一些农民也从事农产品的代理和销售,加强了农产品与市场的联系,拓宽了收入途径。

二、生活方式分析1. 传统农耕生活: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

农民在季节性的农忙时进行田间劳动,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满足生活所需。

这种生活方式注重家族的共同劳动,依靠家庭成员间的互助和合作,传统的农耕文化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得以保留。

2. 城市化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一些农民通过外出务工等方式接触城市生活方式,逐渐适应了城市文化和习惯。

城市化的影响使农村地区的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传统文化的丧失、家庭关系紧密度的减弱等。

3. 收入提升与消费升级:随着农民收入来源的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升。

农民收入与消费课件

农民收入与消费课件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向好,有两个最 显著的标志:一是粮食生产实现创记录的“十二连 增”,总产到2015年达到12428.7亿斤,比上年增 加288.2亿斤。二是农民增收实现“十二连快”,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72元。
新常态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对农民收入影 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4)转移性收 入,包括亲友相互赠送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就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
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 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 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 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三、新常态下农业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形势 分析
一是家庭经营收入保持平稳。
一方面,土地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发育,以及 节本降耗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家庭经营收入 的增长,由此带来规模化产生的规模收入、结构 调整产生的效益收入、成本降低而增加的收入等;
另一方面,随着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回落到中高速 增长区间,农产品市场需求走弱,价格对农民收 入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 花板”的双重挤压,农户务农种粮收益有限,比较 效益较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计算方法: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
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 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调查补贴)/农村居民家庭 常住人口
2006-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收入 3587 4140.4 4760.6 5153.2 5919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收入 6977.3 7916.6 8895.9 9892 10772

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状况调查分析

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状况调查分析

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状况调查分析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迁居城市。

但是,农村居民依然是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费和收入状况一直是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因此,本文将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和收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农村居住的居民。

该地区为一个小村庄,包括七个行政村和415个自然村。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其中男性200份,女性200份。

问卷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涵盖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等;第二部分包含收入情况,包括每月收入和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第三部分包括日常消费开支,其中包括食品、交通、住宿、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开支。

调查结果1.受访者基本信息在所有受访者中,男性191人,女性209人。

年龄分布在20岁到60岁之间。

其中,大约85%为中小学教育程度,40%的受访者已婚。

2.收入来源问卷涵盖了各种不同的家庭收入来源,包括土地种植、农村分红、工资、养殖和家庭生意等。

在受访者中,50.25%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土地,而农村分红仅占5%。

此外,27.25%的受访者主要收入来源是工资,4%的人通过养殖获得收入,而2%的人则靠家庭生意活动。

3.年收入状况在受访者中,大多数人的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其中15%的受访者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

而相对较高的年收入只有5%的受访者。

4.消费状况在受访者中,最大的消费开支来自食品,占总消费的近39%。

其次是交通、教育和医疗,分别占总消费的17%、11.5%和10%。

住宿消费占总消费的7.5%。

5.消费限制在受访者中,有3%的人说他们不会购买任何其他东西,除了生活必需品,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收入。

还有5%的人说他们会尽力控制自己的日常消费,尤其是在食品和交通方面。

分析和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居民收入普遍较低。

大多数受访者的收入在千元左右,相对较高的年收入也只占少数。

农民的收入与消费

农民的收入与消费
燃料等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消耗。 ——生活消费,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耗的各种物质
资料和精神产品。 消费(狭义):生活消费
消费的分类
国民收入支出主体
——居民、政府、企业
消费对象
——实物、服务
消费层次
——生存型、发展型、享受型
消费品来源
——商品性、自给性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
——消费水平差异明显:西部落后于东部12年左右,中部落 后于东部8年左右。
——生存型、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消费并存。
消费质量逐步提高,消费观念逐渐改变 跨代消费特征明显
——至少存在一代的跨代消费约束 ——住房和生产性投资以及承包地跨代使用 ——家庭消费决策更多考虑子女、老人的消费满足
——货币性或实物性
居民收入(狭义)
——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总收入-所得税-社会保 障支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资料来源:2017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入差距问题
1、城乡差距大 2、地区差距大 3、行业差距大 4、高管与普通职工差距大 5、农民内部差距大
国际通用的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指标 ——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生活越富裕。 ——计算公式:
恩格尔系数=
食物支出总额 消费支出总额
100 %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
59%以上:贫困 50%~59%:温饱 40%~50%:小康 30%~40%:富裕 低于30%:最富裕
浙江省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年份 1981 1985 20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3
第八章:农民收入与消费

农业经济学课件 第十六章农民收入与消费

农业经济学课件 第十六章农民收入与消费

一、农民收入的概念
(二)纯收入
二、农民收入的经济理论
三、基尼系数与收入分配
新闻链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一体化”的人均收入数据
[小思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三个指标是什么 关系?口径上有什么差别?统一并轨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第一节 农民收入理论
一、农民收入的概念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1)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 •(2)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三、增收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第二节 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
一、“三农”问题的关键
二、我国农民收入状况
三、增收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二)政策措施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1)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 •(2)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农民收入理论
一、农民收入的概念
二、农民收入的经济理论
三、基尼系数与收入分配
(一)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
——传统农业部门和城市工业部门
2.拉尼斯-费景汉二元结构模型 根据农业和工业两部门发展的对应关系,把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分为 三个阶段。
第-
-
-
1995 1577.7 353.7
22.4
1125.8
71.4
41.0
2.6
57.3
3.6
2000 2253.4 702.3
31.2
1427.3
63.3
45.0
2.0
78.8
3.5
2005 3254.9 1174.5
36.1
1844.5
56.7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
1. 减少农村贫困:农民是农村地区的主要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可以帮助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 促进农村消费:农民是农村地区的主要消费者,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3.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4. 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5.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是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农民收入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6. 维护社会稳定:农民是农村地区的主要社会群体,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总之,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农村发展、国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工资性收入增幅趋缓。 新常态下,农民务工数量增长的速度在减缓,工 资增长的幅度在下调。 从数量增长来看,2011-2015年,农民工外出数 量分别增长了1055万、983万、633万,501万和 352万,增幅逐年下降。 从工资增幅来看,近几年增幅下降表现得更为明 显,2012-2015年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长分别为 16.3%、16.8%、9.8%和8.1%。今后,随着农业 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进一步放缓,在经济增速放 缓、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 农民工就业和工资水平增长也将受到一定影响。





纯收入指的是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渠道得到 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 的收入总和。 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 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 计算方法: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 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亲友 农民人均纯收入 指的是按农村人口平均的“农民纯收入”,反映 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计算方法: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 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 —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调查补贴)/农村居民家 庭常住人口


农业补贴方面,我们在加入WTO时承诺“黄箱” 补贴上限不超过农业产值的8.5%,现在对棉花等 产品的特定补贴已经逼近黄线。我们还面临资源 环境和生产成本这“两个地板”的约束,农业生 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受很大压力,依靠投入 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农业生产要素特别是 土地流转费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农业 已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 总之,在“天花板”和“地板”的双重挤压下, 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受到挤压, 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挑战。
农民收入
一、相关概念 二、农民收入的构成 三、新常态下农业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 形势分析 四、全球农业一体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五、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的,它对国 家全面了解农村居民收入、消费、生产、 积累和社会活动情况,研究农村居民收入 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监测农村摆脱贫困和 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满足各级政府和宏 观决策部门研究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的需要, 以及社会各界的信息需求等都非常的重要, 为国民经济的核算提供了基础数据。
2012
2013 2014 201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 再分配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可用于住户的最终消费、 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 计算方法: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 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 支出-转移性支出。 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 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 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 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农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0291元,增长8.4%。
2006-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收入 3587 4140.4 4760.6 5153.2 5919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收入 6977.3 7916.6 8895.9 9892 10772
2000

四是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较大。 近年来,受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水平提高、农民土 地流转和房屋出租增多、参加入股投资分红人数 增加等因素影响,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不断增长, 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特别是局部地区农民收入的重 要增长源。从长远来看,随着今后农村产权市场 不断完善,农民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 间。
二、农民收入的构成


(1)农民家庭成员中的职工工资性收入; (2)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 (3)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股息、租金等收入; (4)转移性收 入,包括亲友相互赠送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就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 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 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 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 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三、新常态下农业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形势 分析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向好,有两个最 显著的标志:一是粮食生产实现创记录的“十二 连增”,总产到2015年达到12428.7亿斤,比上 年增加288.2亿斤。二是农民增收实现“十二连快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72元。




新常态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对农民收入影 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家庭经营收入保持平稳。 一方面,土地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发育,以及 节本降耗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家庭经营收入 的增长,由此带来规模化产生的规模收入、结构 调整产生的效益收入、成本降低而增加的收入 等; 另一方面,随着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回落到中高速 增长区间,农产品市场需求走弱,价格对农民收 入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受成本“地板”和价格 “天花板”的双重挤压,农户务农种粮收益有 限,比较效益较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三是转移性收入增长面临挑战。 2004-2013年,农村居民获得的转移性收入从 96.8元增加到784.3元,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从 3.7%上升到8.8%,对带动人均纯收入增速上升发 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在经济新常态下, 国民经济增速特别是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在 这种背景下,继续以直接补贴等形式增加农民的 转移性收入面临较大的压力,如何进一步完善对 农民收入的直接支持,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政策 问题。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0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四、全球农业一体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全球化给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的挑战越 来越大。 农产品价格方面,大量进口国外低价农产品,使 国内价格既不能随需求的拉动而相应提高,也不 能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而相应上升,进口价格形 成了国内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天花板”。一些产 业的比较效益因此不断下降,农民通过价格获得 的收入受到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