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习俗为什么吃汤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至习俗为什么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的来历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
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
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
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
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
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
才能烤食。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
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
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
事顺利。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
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
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冬至团即冬至圆
“冬至团”即“冬至圆”又叫汤圆。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
成的圆形甜品。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
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
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节丸”,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
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
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
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其实,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夜的时间最长,冬至过后,才逐渐变短。昔时潮汕城乡在冬至日还有以甜糯米丸拜“司令公”,备三牲
祭祖和扫墓的习俗,冬至扫墓叫“过冬纸”。人去世未满三年,后
代扫墓应在清明节“过春纸”,以后才“过冬纸”。冬至扫墓,因
为冬天少雨,阳光充足,在山野举行祭祖较为方便,也借此郊游,
起娱乐身心作用。
冬至汤圆的传说
汤圆是宁波的着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
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与北方人不同,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特点:宁波汤圆以精白水磨糯米粉为皮,用猪油、白糖、黑芝麻粉为馅,汤圆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滑润味美。
传说: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阳春三月,化为一位卖汤圆的老翁于西湖边叫卖。这时许仙恰巧走过便要了一碗,一不小心,一
个汤圆滚落西湖,被白蛇吞了。于是白蛇成仙,化而为人,与许仙
结为夫妇。另一种传说,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就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这
便是传说中汤圆名称的来历。
诗句:宋代周必大作《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知何夕?团圆
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岁
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