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第二节 林木病原原核生物及其所致病害

合集下载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

第1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一、林木病害的定义林木在生长发育中,由于遭受病原物的侵害或外界环境条件的不适宜而产生的不正常现象。

如林木生长不良,林木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甚至林木死亡等。

造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损失。

二、林木病害的三个要素1、病原:引起林木生病的直接原因。

(1)侵染性病原:以林木为营养来源的寄生(生)物。

包括菌物、病毒、细菌、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藻类和螨类等。

✓又称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由侵染性病原引起的病害都有传染性,所以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2)非侵染性病原:包括不适于林木生长的各种环境因素。

✓主要为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大气因素的不适宜。

✓非侵染性病原不具传染性,故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常为侵染性病害的诱因。

2、寄主:病原物寄生(侵染)的对象。

✓对侵染病害而言,称为寄主。

✓对非侵染性病害而言,称为感病植株。

3、环境条件:病原与寄主共同生存的空间。

4、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三者的关系是病害发生发展的基础。

✓可人为改变环境,使环境有利于目标树种,而不利于病原物的活动,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三、感病林木的病理变化生理上组织解剖上外部形态上四、林木病害的症状1、何谓症状?◆症状:即指外部形态上所表现的异常特征。

◆病症(病征):指病原物在林木体表表现的肉眼或放大镜下可见的特征,如真菌病中产生于病部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2、症状的类型:(1)变色(褪绿):指叶绿素的形成不正常而导致的病部的色泽不正常。

✓多出现在叶部,也可出现在果实上。

✓常见的有:褪绿、白化、黄化、紫化、花叶。

(黄化,李黄化病)(紫化,杉苗和松苗紫化病)(花叶,桃花叶病)(花叶,杨树、苹果花叶病)(花叶,黄杨“花叶病”)(花叶,洒金榕“花叶病”)(2)坏死:指植物细胞或组织出现死亡。

✓可出现在干、枝条、叶和果实上。

(斑点、核桃叶斑病)(斑点、枇杷圆斑病)(斑点、杨树褐斑病)(斑点、梨树黑斑病)桃细菌性叶斑病(溃疡、苹果干腐病)(溃疡)(溃疡和腐烂)(腐烂、苹果腐烂病)(3)畸形:寄主细胞或组织受刺激或受抑制而生长过度或不足,引起的各种怪异的形状,如产生丛生、变形(肿大、皱缩)、肿瘤等现象。

林木病害普查主要技术流程与技术

林木病害普查主要技术流程与技术

林木病原生物普查山东农业大学刘振宇第一部分林木病原生物普查的主要技术流程第二部分林木病原生物普查的重要技术第三部分主要林木病原生物及其所致病害介绍第一部分林木病原生物普查的主要技术流程一、普查内容、目标和任务(一)普查的对象与范围调查各辖区范围内森林、湿地和荒漠三大生态系统的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观赏树木(名木古树)和四旁绿化树木以及花卉、苗木、种实、果品、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和经营场所等所存在的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重点放在可能造成危害的种类和已经造成危害的种类。

由不适宜环境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不在调查范畴。

山东省内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区、沿海地区,以及国内外引种数量较大的地区为重点调查区域。

(二)普查内容每种普查对象包括以下内容:(1)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包括亚种和株系)(2)寄主植物:指有害生物危害的植物种类(含转主寄主)。

(3)危害部位:指寄主植物的干部、枝梢部、叶部、根部、种实等。

(4)分布范围和发生范围:分布范围指某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区域。

发生范围指某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区域。

(5)发生面积和成灾面积:发生面积指林业有害生物达到轻度及以上统计标准的面积。

(6)传入地和发现时间:对于14种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以及2003年以来发现的从国(境)外或省级行政区外传入山东省的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其传入地、发现时间、传入途径,以及对当地经济、生态、社会影响等。

(三)普查的目标任务掌握林木病害的种类、分布、危害情况,获得标本和病害影像资料,提交相关报告。

1. 市、县级任务(1)完成并提交本级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报告。

包括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

(2)建立和充实各级林业有害生物标本室(包括影像资料)。

所有的林业有害生物标本和影像资料,每种一套上交至市站,汇总上交至省站。

(3)完成并提交风险评估报告。

(4)完成并提交本级行政区重要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图。

(5)完成并提交汇总表。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ppt课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ppt课件

07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挑战与对策探讨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
包括昆虫、病原菌、杂草等多种类型,对林 木生长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
缺乏全面、准确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 难以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威胁。
防治技术落后
传统防治方法效果有限,且易对环境造成二 次污染,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发展需求。
根据有害生物种类和发生特点,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施药时机掌握
在有害生物发生初期或薄弱环节进 行施药,提高防治效果。
施药方法改进
采用喷雾、喷粉、注射等多种施药 方法,提高农药利用率。
物理防治技术
人工捕杀
对于个体较大、数量较少的有害生等诱捕有害 生物,集中消灭。
0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方法
生物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利用
通过人工繁殖、引进或助 迁等方式,增加天敌昆虫 数量,控制害虫种群密度 。
微生物制剂应用
利用细菌、病毒、真菌等 微生物制剂,感染并杀死 有害生物。
昆虫信息素诱杀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干 扰害虫交配行为,减少害 虫繁殖。
化学防治技术
农药种类选择
通过媒体宣传、科普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 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防治
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 ,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自动识别
、精准施药等智能化防治。
生态化防治
注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恢复性种植、生物防治等 措施,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态
化治理。
全球化合作
生意外事故。
0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与原则
防治策略制定

林木病理学:第三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与林木的抗病性

林木病理学:第三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与林木的抗病性

一些则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2、非特异毒素(non-host- specific or
non-host-selective toxin)

原 此类毒素除了对寄主植物有毒害作用外,
物 对非寄主的植物也有毒害作用。这类毒素
的 可以在病原真菌、也可以病原细菌中产生。
按照其化学结构主要是醌类化合物、多肽
致 病
的 致
用,一方面与病菌一道,阻塞输导组织,使大

机 分子的物质不能通过,导致地上组织发生萎焉;
理 另一方面,粘多糖类在根毛部位进行识别,便
于成功侵入。
以上致病作用在各种具体病害中,往往不 是单独一个因素起作用。
病 原 物 的 致 病 机 理
第二节 林木的抗病性及抗病机制
一、抗病性和感病性的概念



1、局部诱导抗病性( local acquired resistance, LAR)


这种抗病性发生在诱导部位,如在叶片诱

之 导,则只在叶片上产生抗性,不能在其它部位
传导,这一类抗病性如植物保卫素
(Phytoalexin)的形成,过敏性坏死反应 (HR),组织结构抗病性等都是。
诱 导 抗

物根据其专化程度不同,其生理小种的数目可以 寄
不同,有的只有1、2个生理小种,有的如条锈菌
生 性
(Puccinia striiformis)则可多达300个生理小种。 的
生理小种的生理学机制十分复杂,与病原菌的致 专
病基因和寄主的抗病基因的多少有关。

病原物除对寄主的种有所选择外,对寄主的 寄
器官和组织也有选择性:
细胞壁过程中有一种协同作用。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林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和生态资源,但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常常受到有害生物和病虫害的侵害,给林木生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了解林业有害生物和病虫害的种类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林业有害生物主要包括害虫、病原体、有害动物和杂草等。

害虫是指以林木为寄主的昆虫虫害,主要有蛀材虫、吸汁性害虫和食叶性害虫等。

其中蛀材虫主要包括松墨天牛、松毛虫、梭织虫等;吸汁性害虫主要包括蚜虫、鳞虫和螨类等;食叶性害虫主要包括象甲、食叶虫、梭织虫等。

病原体主要是指引起林木疾病的病菌、病毒和真菌,主要有松材线虫病、松树白粉病、松材菌病等。

有害动物主要包括啮齿动物、鸟类和兽类,对树木和种子造成损害。

杂草是指与树木竞争养分、水分和空间资源的植物,对林木生长造成威胁。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天敌复合体、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对害虫、病原体进行防治。

通过引入天敌和病原体,建立生态平衡,降低害虫和病原体的数量。

利用天敌复合体控制植物天敌,通过引入寄生性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可持续和有效控制害虫、病原体的特点。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对害虫、病原体进行防治。

化学农药可以迅速、广谱、强效地杀灭害虫、病原体,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防治措施之一。

但化学农药具有残留和抗药性等问题,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害虫、病原体进行防治。

主要包括除草、拔除病木、焚烧树枝和清理树叶等。

通过机械防治可以有效降低害虫、病原体的数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4. 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是指通过调整生态环境、培育抗病品种和改良栽培措施等对害虫、病原体进行防治。

合理布局林木种植结构,选择抗病强壮的树种和培育抗病品种,通过改良土壤肥力和增加植物营养物质,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专题——林业有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专题——林业有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第15页/共92页
返回
松突圆蚧
第16页/共92页
第17页/共92页
第18页/共92页
松突圆蚧
第19页/共92页
返回
杨干象
第20页/共92页
第21页/共92页
第22页/共92页
杨干象
是危害杨属、柳、复叶槭等植物的幼苗及人工
林的主要枝干害虫。
主要以幼虫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环绕枝干蛀 成椭圆形蛀道进行危害。幼树表面呈红褐色,微 下凹成水渍状斑。并有褐色丝状排泄物。 蛀孔的 树皮常横裂呈刀砍状。树木受害后轻者造成枝干 干枯,折断,重者导致整株树木死亡。
薇甘菊靠种子借风力在短距离内传播, 在水边、山边的生长速度极快,缠绕在林 木上可至其干枯而死。
香蕉、荔枝、龙眼等被薇甘菊大片覆盖, 难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生存环境遭到 了极大的破坏,也危及到小动物、红树林 和鸟类生存,控制不利将对植物生长及各 类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毁灭性灾难。
第65页/共92页
国家禁止进境的二类植物检疫对象,2001年3月 26日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联合发出公告暂停从有椰心叶甲发生的国家及地区 进口棕榈科植物种苗。
第14页/共92页
广东省2000年发现椰心叶甲,目前该虫在 我国南方几个省市的棕榈科植物上大面积发 生。珠海市2002年发现椰心叶甲,主要危害 大王椰子和海南椰子,受害严重并已造成损 失的椰树达10万株,最多的一株树上有7000 -8000头椰心叶甲为害。
返回
第41页/共92页
枣大球蚧
第42页/共92页
第43页/共92页
枣大球蚧
传播途径:1龄若虫爬行或借助风力扩散,调运 带虫苗木、带皮原木、植物。
危害巴旦杏、枣属、核桃属、苹果属的植物,查 苗木、接穗。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林业有害生物指的是对林木和林业生态系统产生危害的一切生物,包括昆虫、真菌、病毒、细菌和其他生物等。

这些有害生物如果得不到及时防治,将会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损失,降低森林的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因此病虫害防治是林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着重介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木材病害1、松树杆腐病:由真菌侵害引起,主要危害树杆,导致松树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在种植前选择并进行防病苗木的选育,开展合理疏伐和土壤改良,加强管理和监测等。

2、树皮剥落病:主要由真菌侵害引起,危害树皮、导致杉树死亡。

主要防治措施包括,通过木材种植、防病剂施用、修剪发病枝条等综合措施进行控制。

3、灰褐冠斑病:由真菌侵害引起,危害树干、导致杉树死亡。

防治方法为定期观察发病情况,及时喷洒适宜的杀菌剂或其他防治药剂,避免发病。

二、昆虫害1、松墨天牛:危害松树和云杉,特别是危害龙潭林场卤石深松林,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

防治措施包括不得采伐在林区出现的病虫树木,采取合理措施增加植被密度。

定期对树木进行喷洒杀虫剂等。

2、毛虫:对桦、杨、松、柳等造成威胁。

主要采用机械收集取食的毛虫,手工采集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不宜重复使用杀虫剂。

3、松毛虫:主要危害松林,危害程度较广泛。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进行森林防火,保护自然敌虫,采用生物防治,喷洒杀虫药等。

三、其他1、病毒:森林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伤口和昆虫等。

防治措施为加强管理,预防伤害,避免受病菌污染的水源和土壤等。

2、细菌:细菌病害对森林危害较大,主要传播途径为根系土壤和水源。

防治方法为使用生物制剂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也可以喷洒杀菌剂来控制病害。

综上所述,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是保障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要注重外在因素的控制,也要从内部根本治疗,提高森林的自然恢复能力。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林业有害生物包括昆虫、杀菌剂、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类型。

这些有害生物会严重危害林木健康、生长和生产力。

在林业中,有很多种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采取以保护林木。

本文将从病虫害的种类、危害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探讨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的防治。

(一)病虫害种类及危害1. 昆虫昆虫是林业中的头号有害物,它们可以造成林木迅速变老、生长缓慢以及生产力下降。

常见的昆虫有松毛虫、松野蛾、树蛙、白蚁、常见马甲等。

这些昆虫的繁殖速度快,严重危害着林木的健康和生长。

2. 病原体各类病原体都是林业有害生物的一种,如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真菌是常见的病原体,它们会使得根系部分受到破坏,导致树干变黑并腐烂。

这些问题会让林木变得脆弱,很容易被昆虫攻击。

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也会对林木造成同样的影响。

(二)防治措施(1)用天然方法防治可因地制宜,控制昆虫繁殖和传播途径,并选择一些天然的杀虫剂或草本植物来消灭昆虫。

(2)化学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通常使用杀虫剂或杀螨剂来消灭害虫。

(1)消灭病原体可以喷洒杀菌剂或使用微生物制剂来消除病原体的感染。

(2)提高林木健康提高林木健康是预防病虫害的首要措施。

加强抚育和管理,提高光照和通风条件,保持林区内的卫生状况,清理枯枝落叶,及时消除病虫害源,都有助于提高林木健康水平。

(3)使用合适的肥料通过使用肥料来增强林木的生长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4)提高土质肥力放牧可增强土壤肥力和植物多样性,有助于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结论林业有害生物的存在总会给公园、森林、农场和商业林木带来威胁,对林木健康和生产力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林木健康,应采取必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是要提高林木健康和养护水平。

为此,化学防治应与生物防治、天然方法相结合,才能形成全面防治,使林木能够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林木病虫害防治文档-第456章2001.5

林木病虫害防治文档-第456章2001.5

xx病虫害防治-病理部分第四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xx的抗病性第一节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一、病原物的寄生性生物在营养方式上可划分为自养与异养两个类型。

引起植物病害的微生物都是异养生物。

病原物在异养生活中,又可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营养方式。

●寄生:从活有机体上吸取养分称为寄生。

●腐生:从死的有机体或其他无生命的物质上吸取养分则称为腐生。

●寄生性:是指寄生物自活有机体上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

根据寄生物寄生性的强弱,可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活养生物(严格寄生物)⑴、概念:只能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营养物质,而不能在无生命的物体上生长发育。

⑵、特点:①寄生性最强,当寄主植物死亡后,它们就停止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②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复杂严格。

③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很难培养。

⑶、常见种类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病毒、类菌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2、半活养生物(兼性腐生物)⑴概念:以营寄生活为主,但也具有一定的腐生能力⑵特点:①寄生性强、②可以以腐生方式维持一段时间的生活。

⑶常见种类:外担子菌、外子囊菌以及许多叶斑病菌3、死养生物(弱寄生物、兼性寄生物)⑴、概念:通常以营腐生生活为主,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兼营寄生生活。

⑵、特点:①侵入活体植物时需有伤口或皮孔②在植物体内营腐生生活为主③易于人工培养⑶、常见种类:丝核菌、齐整小核菌、黑腐皮壳属、葡萄座腔菌。

4、死养生物(弱寄生物、兼性寄生物)(1)概念:只能以各种死的有机物为营养来源,不能侵害活的有机体,专营腐生生活。

(2)特点:①不能侵染活的有机体。

②在自然界中,对赖以生存的有机体有一定的选择性。

(3)常见种类:蘑菇、xx、木腐菌二、病原物的致病性1、概念:致病性或致病力是指病原物对寄主的毒害能力。

2致病原因⑴病原物是如何进入植物及细胞内部的?真菌菌丝顶端先膨大,形成侵染胞,由侵染胞分泌多种酶,对细胞壁进行降解,这个过程需要有适宜侵入的环境条件(水分、温度等)及植物本身结构。

林木常见病害的防治—常见林木病害及其控制技术

林木常见病害的防治—常见林木病害及其控制技术

【控制技术】
(1)选择优良母树,建立无病苗圃。 (2)及时挖除病苗或发病幼树,以减少病原扩散蔓延。 在夏季,适当修除病 (3)1~2年生幼树可在树干基部打2~3个洞,深至髓心, 用注射器将药注入。药剂可选用1000单位/毫升盐酸
,每次30~60毫升,注射1~2次。 (4)用50℃温水浸根15分钟,晾根2天后苗。
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在梨树上。 性孢子器
半埋生在叶正面的表皮下,开口于表皮外, 性孢子卵圆形。锈孢子器细圆筒形,生于叶 背面。锈孢子近圆形,橙黄色,表面有小刺。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桧柏罹病组织内越冬,次年春 形成冬孢子并萌发产生担孢子,借风传播侵染 梨树,先在叶面生性孢子器,后在叶背生锈孢 子器,锈孢子成熟侵染桧柏针叶及嫩梢,形成 菌瘿,约经一年半时间形成冬孢子。完成一次 循环约需2年时间。孢子传播距离一般为5—10 公里。气温、降雨和风力是决定病害流行的三 要素。中国梨比西洋梨感病,西洋梨中的巴梨 是免疫的。
锈病类
以梨 -- 桧柏锈病为例
【分布与危害】
梨锈病又称赤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常引 起早期落叶或幼苗枯死。受害的果实变畸形, 不能食用。在桧柏上主要为害嫩梢和针叶。广 西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果园附近栽有桧 柏的地区尤为严重。
【病原】担子菌亚门 锈菌目
冬孢子阶段在桧柏上,在桧
柏上胶质的冬孢子角有大量的 冬孢子。冬孢子椭圆形或纺锤 形,橙黄色,有一隔膜,具长 柄。冬孢子萌发产生具有4个 细胞的担子,每个细胞生一小 梗,梗端生一担孢子。
• 标签:样品标签必须用铅笔填写清楚(包括采集地点、寄主、时间、采 集人),与样品一起放入塑料袋内,用橡皮筋扎紧。
• 分离镜检:常用贝尔曼漏斗法分离线虫。
• 镜检结果的鉴定:以专家的鉴定为准。并将结果填入表1、2、3。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是对林木健康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的因素。

林业有害生物包括林木病害、虫害、鼠害等,它们会导致树木凋萎、死亡,甚至造成森林火灾等严重后果。

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保护和促进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浅析,希望可以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1. 林木病害林木病害是指对树木和森林造成危害的各种真菌、细菌、病毒和寄生生物。

常见的林木病害包括松材线虫病、根腐病、落叶松锈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树木的叶片枯黄、树皮溃烂、树干腐朽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和生存。

3. 林木鼠害林木鼠害是指对树木和森林造成危害的各种啮齿类动物,如旱松鼠、林鼠等。

这些鼠害会啃食树木的根部和茎干,导致树木根系受损、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直接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健康和生长,也给林业生产和森林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毒和微生物等生物制剂来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这种方法不但对森林资源没有污染,而且差别对其他生物也没有危害,因此在实际中普遍应用。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松毛虫的发生,利用寄生真菌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流行等。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和杀虫剂等化学药剂来对有害生物进行灭杀。

化学防治有着速效、广谱、易操作等优点,但也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

在化学防治时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通过机械手段来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和防治。

利用树干上的粘虫板收集松墨天牛,利用杀虫灯吸引和消灭昆虫害虫等。

机械防治虽然工作量较大,但是能够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和危害。

4. 防疫措施防疫措施是指通过对病木病害和虫害进行监测、预警和防控,来降低病害和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害和虫害的存在,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害和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

林木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

林木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

林木病虫害防治-病理部分绪论一、林木病害防治学教学内容二、林木病害防治重要性及发生的特点第一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林木病害一、林木病害的概念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其它生物的侵害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得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干扰,细胞、组织、器官遭到破坏,林木生长发育不正常,甚至植株死亡。

不仅降低了林木的产量和质量,而且造成经济、景观和生态损失。

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原因、过程、结果)二、林木病害发生的病原1、侵染性病原(生物性病原):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藻类、螨类2、非侵染性病原(环境不良因子):不适应林木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有毒物质等三、林木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及相互关系三大因素: 病原、感病林木和环境条件。

四、病害的种类及相互关系1、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2、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3、二者的互关系:⑴复杂⑵相互转变病害四面体人类活动也可能无意识地助长了某一种病害的流行,或者有效地控制了病害来的流行。

如果考虑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常用“病害四面体”(或病害锥)来表示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节林木病害的症状一、症状的概念病状:林木发病后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状态。

如:花叶、黄化、肿瘤、丛枝等。

病症:林木发病后,病原物表现在病部的特征。

如白粉、锈粉、煤污、毛状物、伞状物、点状物、煤层等。

症状:是病状和病症的综合表现,即林木发病后所表现病态特征。

二、常见林木病害症状类型(一) 以病状为主的类型无病症或病症不明显。

主要有以下几种:1、花叶通常全株性的发病(多为系统性病害)局部表现,叶片颜色深浅不均匀,浓绿与浅绿部分相间夹杂,大多由病毒、类菌原体和生理因素引起。

2、黄化整个叶片或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成黄色。

多由缺素或病毒等引起。

3、肿瘤:枝干、根部和叶上形成局部性肿胀或成瘤状突起瘤多近圆形,有时呈梭状。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资源、林木健康和林业生产造成危害的生物,包括病原菌、虫害、鼠害、杂草和有害微生物等。

它们对于林木健康和生长发育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在林木中,病虫害是最为普遍和常见的有害生物。

病虫害不仅会直接危害树木生长,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损失。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一、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危害1. 病原菌:常见的病原菌主要包括木材腐朽菌、寄生真菌和细菌等。

它们会侵染树木,引起树干腐朽、树皮病斑、叶片枯萎等症状,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木材质量。

2. 虫害:树木遭受虫害主要包括吸食性害虫、啃食性害虫和破坏性害虫。

害虫活动会导致树木叶片严重凋落、树皮被啃食、树干受到穿孔、幼苗受到侵蚀等,严重影响树木的健康生长。

3. 鼠害:林地中的鼠害善食树木的根、茎和叶片,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同时还可能对林业苗木、栽植造极为严重的破坏。

4. 杂草:杂草是林业有害生物中的又一大类,它们会占用树木生长的空间和养分,导致树木生长受到阻碍,对森林资源造成影响。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采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病毒病原菌等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而且生物防治对环境的影响小,不会引起地下水、土壤和农产品等的污染。

2. 化学防治:利用农药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措施。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谨慎,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选择对有害生物高效低毒的农药,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确保对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

3. 机械防治:对于一些较大型的有害生物,如杂草和鼠害,可以采用机械除草、捕杀等方法进行防治,有效减少有害生物的数量,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和生长。

4. 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在实际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为了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常常采用多种不同的防治措施进行综合应用。

比如在防治虫害时,可以先采用生物防治减少虫害数量和密度,然后再结合化学防治进行喷洒,达到更为全面的防治效果。

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总结词
云南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林业害虫,对林木健康生长构 成威胁。
详细描述
云南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林业害虫,主要危害云南松等 针叶树种。该虫具有爆发性繁殖、传播速度快、危害面 积广等特点,对林木健康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 控制云南松毛虫的危害,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包括化 学防治、生物防治、营林技术等。其中,化学防治主要 使用农药进行喷雾防治;生物防治主要采用寄生蜂等天 敌昆虫进行防治;营林技术主要是结合森林经营措施, 提高森林自身抗灾能力。
防治成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 和生态环境。
03
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 治问题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有害生物监测系统 还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无法 全面、准确地监测林业有害生
物的动态变化。
监测技术落后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林业有害生 物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先进 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无法及 时发现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
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造成严重 的危害,导致林木死亡、生长 量减少、产量下降,甚至引起 森林火灾。
这些有害生物破坏森林生态系 统平衡,影响森林的生态功能 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和 扩散也给森林资源造成了极大 的损失和威胁。
02
林业病虫害防治现状
林业病虫害防治政策
政策支持
政府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防治工作的开 展。
01
社会资本引入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病虫害防 治工作,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 投资,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02
03
资金使用监管
加强对防治资金的使用监管,确保资 金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资 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第二节林木病害的病原

第二章第二节林木病害的病原

(1)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以营养繁殖为特征,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 裂,即没有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是其 营养体菌丝直接通过断裂、裂殖、芽殖、割裂等 方式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为无性孢子 。 无性孢子的形态、色泽、细胞数目、排列和产 生方式等特征,是真菌分类与鉴定的重要依据。
多 孔 隔 : 隔 膜 中 间 有 许 多 微 孔 。
复式隔(桶孔隔膜)(dolipore septum):在隔膜壁的中部围绕 着中心膜孔,有一个炸面圈或琵 琶形的膨大,两边有园顶状的膜 状结构所覆盖—隔孔帽。
菌丝(hypha)
顶端生长 无限生长、不断分支 各部分都有潜在的生长能力
由菌丝紧密交接形成的一种坚硬结构。外为拟薄壁组织, 内为疏丝组织。形状不一,颜色较深,渡过不良环境。
菌核萌发
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
(2)子座(stroma):
类似垫状的营养结构,常在其中或其上 长生子实体,也是繁殖体的一部分。 柱状、 棒状、头状等。
假子座(pseudostroma):由菌丝组织和 寄主组织共同形成的子座。
第二节 林木病害的病原
一、真菌 二、细菌 三、病毒 四、线虫 五、植原体 六、寄生性种子植物
一、真菌
真菌的分布
真菌是一个庞大的类群,目前已报道的种类 近10万种,据预测自然界中存在的真菌种应在 1500,000之多;分布范围很广,分布于各种物体 表面、土壤、淡水和海水。
一、真菌
真菌在自然界的地位
有无疣状物,是否等径等。
真菌的营养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维管组织, 可直接从环境中吸收养分,具有输送和贮存养分的功能。
1~2:原生质团 3:无隔菌丝 4:有隔菌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 按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1994),原核生物界分为 4个门,7个纲,35个组群。区分组的依据是菌体形态特征、 能源及营养利用特性、活动性、革兰氏染色反应、芽孢或外 生孢子特点、对氧的需求等表型特征等,近年来还增加了细 胞壁成分分析、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DNA-DNA杂交以及 rRNA序列分析等内容。
• 约有300种高等植物发生了类菌原体病害,重要的 有枣疯病、泡桐丛枝病、桑萎缩病等。
(参考书:刘仲健等,植原体病理学,1999,中国林 业出版社)
类菌原体的基本特性
• 无细胞壁,只有单位膜组成的原生质膜包围,在寄 主细胞内为球形或椭圆形,繁殖期可以是丝状或哑 铃状。螺原体属的菌体为螺旋形。
• 植原体属目前尚不能人工培养,螺原体属则能培养。 螺原体属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煎蛋状的菌落。
• 遗传形状:DNA中的G+C mol%、寡聚核苷酸序列、以及 DNA-rRNA杂交的同源性等。
原核生物的种及种下分类单元
• 原核生物“种”的概念比动物和植物的“种”概念要模糊 得多,因为形态差异不大,“性”的概念也很难应用到分 类中。
• 在细菌“种”的下面,也可以根据寄主范围、生理生化形 状、血清学反应等进一步区分为“亚种”、“致病变种”、 “生化变种”和“血清变种” 等。
• 防除传病昆虫。 • 选育抗病品种。 • 用四环素处理病苗和繁殖材料。
林木病原病毒及其所致病害
• 病毒(virus)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 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 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病毒的复 制依赖于寄主的蛋白质合成系统,需要寄主提供原 材料,靠脂蛋白双层膜定位在寄主细胞内的位点上。
• 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对四环素敏感。 • 寄生在植物韧皮部的筛管和伴胞细胞内,偶尔也在
韧皮部的薄壁细胞中发现。
染病组织超薄切片的 电子显微镜观察照片
大小在80-1000nm左右,无 细胞壁
有三层单位膜构成的膜包围 结构 存在多形态和变形体 可能以裂殖或芽殖方式繁殖
类菌原体病害的症状和侵染循环
• 症状:黄化、丛枝、萎缩和韧皮部坏死。丛枝上的叶片常 表现失绿、变小、发脆等特征。丛枝上的花有时转变为叶, 后期果实往往变形。
(Clavibacter),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植物病原细菌的属和种
区分属的依据:
• 形态特征和培养形状:菌体形状与大小、鞭毛、荚膜、芽 孢,在固体和液体培养中的形态特征和色素的产生.
• 生化性状:革兰氏染色反应,细胞壁结构与组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色素和 毒素的生化性状、抗原性、代谢类型、对碳源氮源和大分 子物质的利用能力与分解产物等。
• 4个门分别是:薄壁菌门(Phylum Gracilicutes)、厚壁菌门 (Phylum Firmicutes)、软壁菌门(Phylum Tenericutes)和 疵壁菌门(Phylum Mendosicutes). 其中前3个门与植物病害 有关。
病原细菌的类群
• 分属于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18个属。 • 薄壁菌门有12个属,其中较重要的有7个属:土壤杆菌属
• 病毒在林木病害上的重要性较小。杨树花叶病是林 木上的重要病害。
第二节 林木病原原核生物及其所致病害
• 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 物。它的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没 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 的核蛋白体,但没有内质网、线粒体等 细胞器。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菌原体等。
一 、 病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 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 少数为球状。有细胞 壁。大多有鞭毛,无芽孢,细胞壁外有粘质层, 但很少有荚膜。有些细菌中,还有独立于核质 之外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称为质粒,它编 码控制细菌的抗药性、育性或致病性等形状。 依革兰氏染色反应分为两类。
• 病程:通过轻微伤口侵入 。潜育期较长。菌体通过韧皮部 组织先向下,再向上,增殖到一定浓度时表现症状。
• 传播:叶蝉、木虱等昆虫;菟丝子;嫁接。 • 侵染来源:生病植株,传病昆虫,接穗、插条、种根等繁
殖材料。
类菌原体病害的防治
• 严格挑选无病的繁殖材料;对于怀疑有病菌 的繁殖材料用高温消毒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 用。使用组培苗。
• 取新鲜病组织切开,在显微镜下可见切口处有细菌 菌液流出。木质部小菌属和韧皮部杆菌属引起的病 害除外。
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和防治
• 侵入途径:伤口。寄生性较强的种类,还可通过气孔、 水孔或皮孔等自然孔口侵入植物。
• 潜育期:一般只需几天。往往有再侵染。 • 传播:雨水、灌溉水和昆虫。 • 越冬(侵染来源):种子和苗木;生病植株;病株残体;
• 致病变种(pathovar,简称 pv.):在种下以寄主范围和致病性 差异为依据划分的组群。例如,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i 是P. syringae寄生在桑树上的组群。
细菌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 林木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有斑点、溃疡、萎蔫、瘤 肿等。共同特点是病组织呈水渍状,在潮湿条件下, 从生病部分的伤口、气孔、皮孔等向外溢出细菌粘 液。木质部小菌属引起叶灼,韧皮部杆菌属引起黄 化和枯萎症状。
土壤和肥料。前两个途径是主要途径。 • 防治:着重消除侵染来源,作好种苗消毒和清除植物的
病组织和病残体;使用抗菌素进行苗木病害的消毒和防 治;选用抗病品种;防止造成伤口和及时保护伤口。
类菌原体及其所致病害
• 类菌原体(Mycoplasma like organism, MLO)是属于 软壁菌门的原核生物,包括螺原体属(Spiroplasma) 和植原体属(Phytoplasma).
(Agrobacterium),布克氏菌属(Burkholderia),欧文氏菌属 (Erwinia),假单孢杆菌属(Pseudomonas),黄单孢杆菌属 (Xanthomonas),木质部小菌属(Xylella)(以前称为类立克次 氏体或木质部难养菌,可培养).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 (以前称为类细菌或韧皮部难养菌,不能培养)。 • 厚壁菌门有6个属:较重要的有2个属:棒形杆菌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