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实验报告doc
微生物实验报告寄生虫

微生物实验报告寄生虫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寄生虫对微生物的寄生现象。
实验材料:1. 寄生虫样本2. 微生物培养基3. 显微镜4. 温箱5. 培养皿和培养瓶等实验室用具实验步骤:1. 准备寄生虫样本: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寄生虫样本,例如蚴虫、蠕虫等,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筛选。
2. 培养微生物:准备适当的微生物培养基,并根据具体的实验设计接种相应的微生物菌株。
3. 寄生虫接种:将寄生虫样本接种到含有微生物的培养基中,然后放置在恰当的环境下(如温箱中),使寄生虫开始寄生并生长。
4. 寄生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在微生物上的寄生情况,并记录寄生虫的数量、分布、生长状态等关键信息。
5. 寄生现象研究:通过对寄生虫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寄生现象对微生物生长、数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6.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结合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讨论寄生现象对微生物的影响,并推断可能的机制和原因。
7.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和研究发现,阐述寄生虫对微生物的寄生现象对于生态系统和细菌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和实验室安全,遵守相关实验操作规范。
2. 实验材料和设备的选择要与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方法相符合。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使用过的实验器材,以免交叉感染和污染。
实验结果和讨论:【在这里填写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的内容,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述,突出寄生虫对微生物的寄生现象和影响。
】结论:【在这里总结实验结果和研究发现,说明寄生虫对微生物的寄生现象对生态系统和细菌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寄生虫实验报告doc

寄生虫实验报告篇一:寄生虫读书笔记实验报告医学寄生虫学读书笔记实验报告作者:周茜学号:0专业:中西医临床全科1班读书笔记章节一医学寄生虫学绪论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3个部分。
第一节寄生虫生物学1、生物伙伴关系根据其利害关系的不同,可分为:①共生②共栖③寄生2、寄生虫与宿主: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到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3、命名:寄生虫的命名按照生物进化规律和亲缘关系进行,其拉丁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4、寄生虫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其与宿主的关系可分为:①专性寄生虫②兼性寄生虫③偶然寄生虫④机会致病寄生虫⑤体内寄生虫⑥体外寄生虫⑦长期性寄生虫⑧暂时性寄生虫5、寄生虫由于长期过寄生生活,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因而必须选择性地寄生于特定宿主,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的宿主特异性。
根据寄生虫不同生长时期所寄生对象的不同,宿主可以分为:①终宿主②中间宿主③保虫宿主④转续宿主6、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7、寄生虫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损伤2、宿主对寄生虫的抗感染免疫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一)固有免疫:机体可以通过生理屏障抵御某些寄生虫入侵,或者通过体内的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因子和补体等机制对入侵的寄生虫发挥杀伤作用。
(二)适应性免疫:寄生虫感染的适应性免疫特点①寄生虫抗原复杂,成分繁多,具有种、株、期的特异性;②感染形成的免疫力一般不完全也不持久;③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复杂,参与的免疫效应产物有IgG、IgM、IgA、IgE(尤其是IgE)及细胞因子等;④ADCC效应的杀虫驱虫机制在抗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尤为重要;⑤超敏反应机制参与免疫应答过程。
寄生虫感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①消除性免疫②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现代研究表明寄生虫能有效地逃避宿主致死性攻击,从而在宿主体内存活,其机制可能与寄生虫的抗原变异、抗原伪装、抑制或直接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解剖位置的隔离等因素有关。
寄生虫实验报告

寄生虫实验报告一、引言寄生虫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它们通过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获取营养和生存所需。
寄生虫的研究对于了解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与寄生机制,以及其对寄主生理和行为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与过程在此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种典型的寄生虫——疟原虫和血吸虫,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寄生虫的培养与分离:从感染阳性的寄主体内提取寄生虫卵或幼虫,并进行分离纯化,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 寄生虫对寄主的影响观察:将提取的寄生虫培养物注入到小白鼠体内,观察其对寄主生理和行为的影响,例如食欲、运动能力和反应速度等。
3. 寄生虫对寄主器官的影响研究:通过解剖寄生于寄主体内的寄生虫,观察寄生虫如何影响寄主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对于重要器官如肝脏、肺部和脑部的影响。
4. 寄生虫繁殖与分布研究:通过观察和分析寄生虫在寄主体内的繁殖和分布情况,了解其生命周期和繁殖策略。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疟原虫寄生于小白鼠体内后,会导致小白鼠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如皮肤苍白、活动能力下降等。
这是由于疟原虫在感染过程中会破坏寄主的红细胞,导致其数量减少,氧气供应不足。
同时,疟原虫还会对小白鼠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削弱其身体的抵抗力,易受其他疾病感染。
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时,会寄生于肠道或肝脏,导致慢性肝炎等疾病。
血吸虫通过其环状口器依附于寄主的肠壁或肝脏血管,吸取寄主的血液和养分,严重影响寄主的营养吸收和生理机能。
实验结果还显示,血吸虫寄生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疟疾、肥胖和肠道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四、实验意义与应用前景对寄生虫的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生物学的认识,还对控制和预防相关疾病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将寄生虫的寄主选择机制和寄生机制应用于药物开发和治疗方面,可以为制定更有效的药物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寄生虫的寄生机制和对寄主的影响也可用来探究其他科学领域。
寄生虫病的实训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寄生虫病实训,使我了解和掌握了寄生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兽医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三、实习内容1. 寄生虫病的病原学(1)寄生虫的分类及形态结构特点寄生虫是一类寄生于宿主体内或体表,以宿主的组织、细胞或分泌物为食的动物。
根据寄生部位和生活方式,可将寄生虫分为以下几类:1)肠道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绦虫等;2)体表寄生虫:如跳蚤、虱子、蜱虫等;3)组织寄生虫:如血吸虫、疟原虫等;4)细胞内寄生虫:如弓形虫、利什曼原虫等。
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如下:1)寄生虫体形多样,有线形、圆形、椭圆形、扁平形等;2)寄生虫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3)寄生虫有消化系统,有的有特殊消化器官;4)寄生虫有生殖系统,繁殖能力极强。
(2)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成虫和包囊等阶段。
不同寄生虫的生命周期有所不同,如蛔虫的生命周期为卵→幼虫→成虫,而疟原虫的生命周期为卵→配子体→子孢子→红细胞内发育→裂殖体→配子体。
2.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特点寄生虫病具有以下流行病学特点:1)传染性强:寄生虫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如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2)易感人群广泛: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群均可感染寄生虫病;3)地区分布不均:寄生虫病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程度有所不同,受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
(2)流行因素1)传染源:寄生虫的宿主,如人、动物等;2)传播途径: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有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3)易感人群:人群的免疫力、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因素影响易感人群。
3. 寄生虫病的诊断(1)临床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等对寄生虫病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1)寄生虫学检查:采集宿主粪便、血液、组织等样本,进行显微镜观察,查找寄生虫或其产物;2)血清学检查:检测宿主体内特异性抗体,判断宿主是否感染寄生虫;3)分子生物学检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寄生虫的DNA或RNA,确定寄生虫的种类。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关联。
2. 了解常用的寄生虫检查方法,包括厚薄血膜的制作、染色及显微镜观察。
3. 熟悉常见人体寄生虫的鉴别要点。
二、实验材料1. 人体寄生虫样本: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针筒、剪刀、酒精灯、染色液等。
3. 实验试剂:姬姆萨染色液、生理盐水、盐酸酒精等。
三、实验方法1. 厚薄血膜制作:- 使用针筒抽取适量血液,滴于载玻片上。
- 用另一载玻片边缘将血液均匀涂开,制成厚血膜。
- 将载玻片翻转,用盖玻片覆盖在厚血膜上,轻压使红细胞破裂,制成薄血膜。
- 将厚薄血膜分别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未破红细胞,便于观察。
2. 姬姆萨染色:- 将制成的厚薄血膜分别放入染色缸中。
- 加入适量姬姆萨染色液,浸泡30分钟。
- 用水冲洗,去除多余染色液。
3. 显微镜观察:- 将染色后的厚薄血膜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 识别并记录不同种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如疟原虫的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等;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滋养体、包囊等。
四、实验结果1. 厚薄血膜观察:- 在厚血膜中观察到大量红细胞,部分红细胞内存在疟原虫滋养体。
- 在薄血膜中观察到疟原虫形态更加完整,易于识别和鉴别虫种。
2. 姬姆萨染色结果:- 疟原虫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等均呈紫红色。
-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呈紫红色,包囊呈淡紫色。
3. 寄生虫种类鉴别:- 根据疟原虫的形态特征,初步判断为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或三日疟原虫。
- 根据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特征,判断为溶组织内阿米巴。
五、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人体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史及其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理解。
2. 掌握了厚薄血膜的制作、染色及显微镜观察方法,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3. 熟悉了常见人体寄生虫的鉴别要点,提高了对寄生虫病的诊断能力。
六、实验总结本次人体寄生虫学实验,通过观察和鉴别寄生虫,使我对人体寄生虫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寄生虫实验报告

寄生虫实验报告前言寄生虫是一种生活在宿主体内的生物体,它们依靠宿主体提供的养分和生存条件进行生活,同时也会给宿主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本次实验将探究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以及寄生虫的繁殖与传播方式,希望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寄生虫这一生物种类。
实验过程实验一:观察寄生虫繁殖在实验之前,我们将培养出了一批寄生虫,并放置在宿主体内进行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寄生虫群体并非在全体规模下不断增长,而是只有少部分个体在不断繁殖,而其他个体则在数量上有所减少。
据此推测,寄生虫并非像其他生物一样在不断繁殖,而是受限于宿主体内的生存环境和营养供给才会进行繁殖。
实验二:观察寄生虫传播方式为了了解寄生虫的传播方式,我们将选取多个寄生虫个体进行分析。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寄生虫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其中包括:1. 直接接触:寄生虫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宿主体进行传播,例如在食物链中的传播方式;2. 空气传播:一些寄生虫通过空气传播进行繁殖和传播,例如各种虫卵和虫菌;3. 水传播:水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传播方式,很多寄生虫如包虫、阔棘花虫等都可通过水传播;4. 虫媒传播:如跳蚤等媒介昆虫可以传播人类和动物之间的疾病,例如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综上所述,寄生虫的传播方式较多且多种方式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寄生虫接触的风险较大,需加强防控。
实验三:研究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为了了解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我们将选取不同宿主进行研究,包括小白鼠、兔子等动物。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宿主的体质和免疫状态对寄生虫的影响比较大。
在体内免疫力较差的宿主中,寄生虫的数量和繁殖速度会明显提升,且宿主体内的组织结构也会受到较大的损害。
结论通过本次寄生虫实验,我们对寄生虫的繁殖与传播方式、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防控寄生虫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需要加强寄生虫研究,进一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人体寄生虫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目的1. 熟悉人体寄生虫的基本形态、生活史及致病特点。
2. 掌握人体寄生虫的检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了解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防治原则及预防措施。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寄生虫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人体寄生虫形态观察2. 人体寄生虫生活史学习3. 人体寄生虫病病原检查4. 人体寄生虫病防治原则及预防措施五、实训过程1. 人体寄生虫形态观察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观察了人体寄生虫的标本,包括线虫、吸虫、绦虫等。
通过对寄生虫形态结构的观察,我们掌握了以下知识:(1)线虫: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身体细长,不分节。
常见的线虫有钩虫、蛔虫、蛲虫等。
(2)吸虫: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身体扁平,不分节。
常见的吸虫有血吸虫、肝吸虫、肺吸虫等。
(3)绦虫: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身体扁平,不分节,由多个节片组成。
常见的绦虫有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短膜壳绦虫等。
2. 人体寄生虫生活史学习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人体寄生虫的生活史,包括:(1)线虫:线虫的发育过程一般分为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以蛔虫为例,其生活史如下:蛔虫卵→幼虫(在人体肠道内发育)→成虫。
(2)吸虫:吸虫的发育过程一般分为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成虫等阶段。
以血吸虫为例,其生活史如下:血吸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成虫。
(3)绦虫:绦虫的发育过程一般分为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等阶段。
以猪肉绦虫为例,其生活史如下:猪肉绦虫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
3. 人体寄生虫病病原检查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人体寄生虫病的病原检查方法,包括:(1)显微镜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确定寄生虫的种类。
(2)培养检查:将寄生虫卵或幼虫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生长发育过程。
(3)免疫学检查: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人体寄生虫抗原,确定人体寄生虫感染。
4. 人体寄生虫病防治原则及预防措施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及预防措施,包括:(1)防治原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防治,包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环境治理等。
寄生虫的观察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寄生虫,了解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对宿主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寄生虫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寄生虫的形态观察本次实训主要观察以下寄生虫:(1)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鞭虫、绦虫等。
(2)皮肤寄生虫:疥螨、虱、蜱等。
(3)呼吸道寄生虫:肺吸虫、肺丝虫等。
2. 寄生虫的生活史观察观察寄生虫的生活史,了解其繁殖、发育、传播等过程。
3. 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观察观察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了解其引起的疾病症状。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油、清洁纱布等。
(2)收集寄生虫样本:通过实验室提供的寄生虫样本或自行采集。
2. 实训操作(1)形态观察①肠道寄生虫观察:将寄生虫样本放入清水中,用镊子轻轻搅拌,观察其形态特征。
例如,钩虫呈钩状,蛔虫呈圆柱状,鞭虫呈线状,绦虫呈带状等。
②皮肤寄生虫观察:将寄生虫样本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
例如,疥螨呈圆形,虱呈椭圆形,蜱呈圆形或椭圆形等。
③呼吸道寄生虫观察:将寄生虫样本放入清水中,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
例如,肺吸虫呈椭圆形,肺丝虫呈线状等。
(2)生活史观察观察寄生虫的生活史,了解其繁殖、发育、传播等过程。
例如,钩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通过土壤传播;蛔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通过粪便传播等。
(3)对宿主的影响观察观察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了解其引起的疾病症状。
例如,钩虫可引起贫血、营养不良;蛔虫可引起腹痛、腹泻;绦虫可引起营养不良、神经系统症状等。
3. 实训记录将观察到的寄生虫形态特征、生活史、对宿主的影响进行详细记录。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寄生虫形态特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特征。
例如,钩虫呈钩状,蛔虫呈圆柱状,鞭虫呈线状,绦虫呈带状等。
2. 寄生虫生活史观察结果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寄生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卵和虫体,识别常见寄生虫。
3. 掌握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三、实验地点寄生虫学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显微镜2. 载玻片3. 盖玻片4. 寄生虫卵和虫体标本5. 清洁瓶6. 酒精灯7. 烧杯8. 镜台9. 滴管10. 实验记录表五、实验内容1. 观察寄生虫卵(1)取一载玻片,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2)用滴管吸取少量寄生虫卵标本,滴于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
(4)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卵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5)记录观察结果。
2. 观察寄生虫虫体(1)取一载玻片,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2)用镊子夹取寄生虫虫体,放入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
(3)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
(4)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虫体的形态、大小、颜色、内部结构等特征。
(5)记录观察结果。
3. 比较不同寄生虫卵和虫体的特征(1)根据观察结果,比较不同寄生虫卵和虫体的形态、大小、颜色、内部结构等特征。
(2)分析不同寄生虫的生活史和致病特点。
六、实验结果1. 观察到的寄生虫卵- 蛔虫卵: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内含受精卵。
- 钩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薄,内含未受精卵。
- 绦虫卵: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内含虫卵。
2. 观察到的寄生虫虫体- 蛔虫:白色,细长,体表光滑,有口和肛门。
- 钩虫:棕色,细长,体表有钩,有口和肛门。
- 绦虫:白色,扁平,有节片,有口无肛门。
3. 不同寄生虫卵和虫体的比较- 蛔虫卵、钩虫卵和绦虫卵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有所不同。
- 蛔虫、钩虫和绦虫在形态、大小、颜色、内部结构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七、实验讨论1. 寄生虫学实验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寄生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 通过观察寄生虫卵和虫体,我们可以识别常见寄生虫,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 寄生虫学实验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寄生虫实习报告模板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本次寄生虫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寄生虫的完全剖检方法,学会采集、鉴定和计数家畜寄生虫标本,从而为诊断蠕虫病、了解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防治和研究寄生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实习要求学生熟悉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形态学特征,掌握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习地点:XX动物医院/XX农业大学动物医院三、实习内容及过程1. 寄生虫标本采集- 实习前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家畜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和致病特点。
- 在实习过程中,跟随指导老师学习如何采集寄生虫标本,包括粪便、血液、组织等。
- 采集过程中,注意观察寄生虫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做好记录。
2. 寄生虫标本鉴定与计数- 将采集到的寄生虫标本进行整理,按照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
- 利用显微镜等仪器,对寄生虫标本进行观察和鉴定,记录其种类、数量等信息。
- 计算不同种类寄生虫的感染率,分析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
3. 寄生虫病诊断- 根据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寄生虫学检查结果,进行寄生虫病的诊断。
- 学习常见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案,为病畜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4. 寄生虫病防治- 学习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包括环境消毒、饲料管理等。
- 掌握寄生虫病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四、实习结果与分析1. 寄生虫种类及数量- 通过本次实习,共采集到XX种寄生虫,其中最常见的是XX寄生虫,感染率约为XX%。
- 分析不同种类寄生虫的感染率,探讨其流行原因。
2. 寄生虫病诊断- 在实习过程中,成功诊断了XX种寄生虫病,如XX病、XX病等。
- 通过分析病例,总结了寄生虫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3. 寄生虫病防治- 针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提出了以下建议:-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减少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 改善饲养管理,提高家畜的抗病能力。
病原寄生虫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病原寄生虫的基本形态结构;2. 掌握病原寄生虫的实验检测方法;3. 提高观察、分析、实验操作能力;4. 增强对病原寄生虫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病原寄生虫样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碘液、滴管、镊子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病原寄生虫样本:将病原寄生虫样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
(2)病原寄生虫鉴定:根据病原寄生虫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3)病原寄生虫检测: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如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等,对病原寄生虫进行检测。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病原寄生虫A:形态呈卵圆形,大小约为80μm×40μm,卵壳较厚,卵黄位于卵的一端,卵黄内有毛蚴。
(2)病原寄生虫B:形态呈长椭圆形,大小约为10μm×5μm,有四个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2. 鉴定结果:(1)病原寄生虫A: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血吸虫虫卵。
(2)病原寄生虫B: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疟原虫。
3. 检测结果:(1)病原寄生虫A:通过粪便检查,发现血吸虫虫卵,诊断为血吸虫病。
(2)病原寄生虫B:通过血液检查,发现疟原虫,诊断为疟疾。
四、实验总结1. 本实验使我对病原寄生虫的形态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观察、分析、实验操作能力。
2. 通过实验,掌握了病原寄生虫的鉴定方法和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3.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病原寄生虫样本较小,不易观察;部分实验操作步骤较为繁琐等。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将更加注意这些问题,提高实验效率。
4. 通过本次实验,我认识到病原寄生虫病的危害性,提高了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
五、思考题1. 病原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2. 如何预防病原寄生虫病?3. 病原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4. 如何提高病原寄生虫的检测准确率?5. 病原寄生虫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寄生虫病实验室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寄生虫病实验室实习,使学生了解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掌握寄生虫虫种鉴定、形态观察、病原体检测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时间2019年10月25日至2019年11月1日三、实习地点XX医学院寄生虫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 寄生虫虫种鉴定(1)虫体观察:观察虫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结构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2)虫卵观察:观察虫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结构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2. 寄生虫形态观察(1)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虫体和虫卵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2)绘图:根据观察结果,绘制虫体和虫卵的形态图。
3. 寄生虫病原体检测(1)粪便检查:取患者粪便样本,进行虫卵检查,观察虫卵数量、形态等特征。
(2)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4. 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学习(1)了解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等。
(2)学习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及药物治疗。
五、实习过程1. 实习第一天:学习寄生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了解虫种鉴定、形态观察、病原体检测等方法。
2. 实习第二天:观察虫体和虫卵的形态结构,进行初步鉴定。
3. 实习第三天:使用显微镜观察虫体和虫卵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4. 实习第四天:绘制虫体和虫卵的形态图。
5. 实习第五天:进行粪便检查,观察虫卵数量、形态等特征。
6. 实习第六天: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7. 实习第七天:学习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总结实习心得。
六、实习成果1. 掌握了寄生虫虫种鉴定、形态观察、病原体检测等方法。
2. 提高了显微镜操作技能和绘图能力。
3. 增强了对寄生虫病的认识,了解了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4. 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从事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寄生虫病实验室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实验室诊断技术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人体寄生虫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人体寄生虫观察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寄生虫的种类和基本形态结构。
2. 掌握寄生虫病的基本传播途径和危害。
3. 提高学生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实验材料:1. 实验显微镜2. 人体寄生虫样本(钩虫卵、蛔虫卵、血吸虫卵等)3. 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4. 镜镜油、擦镜纸5. 实验记录本实验原理:人体寄生虫是指寄生在人体内或体表的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各种寄生虫病。
通过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可以鉴定寄生虫的种类,了解其生活史和传播途径。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镜镜油等实验器材准备好,并确保显微镜清洁。
2. 观察钩虫卵:- 取一干净载玻片,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 用镊子取少量钩虫卵,置于生理盐水中。
- 轻轻盖上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 在显微镜下观察钩虫卵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蛔虫卵:- 取一干净载玻片,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 用镊子取少量蛔虫卵,置于生理盐水中。
- 轻轻盖上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 在显微镜下观察蛔虫卵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4. 观察血吸虫卵:- 取一干净载玻片,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 用镊子取少量血吸虫卵,置于生理盐水中。
- 轻轻盖上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吸虫卵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5. 实验总结:整理实验记录,分析观察结果,总结实验心得。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钩虫卵:呈椭圆形,卵壳厚,内含两个卵黄球。
卵壳表面有辐射状的条纹,卵黄球大小不一。
2. 蛔虫卵:呈椭圆形,卵壳厚,内含一个卵黄球。
卵壳表面有凹槽,卵黄球较小。
3. 血吸虫卵:呈椭圆形,卵壳厚,内含一个毛蚴。
卵壳表面有卵盖,卵盖下有卵黄球。
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判断出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寄生虫种类分别为钩虫、蛔虫和血吸虫。
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人体寄生虫的种类和基本形态结构。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常见医学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结构。
3. 了解寄生虫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提高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意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医学寄生虫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显微镜及附件2. 各类寄生虫标本: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蛲虫卵、肝吸虫卵、肺吸虫卵、日本血吸虫卵、绦虫卵等3. 标本封片4. 实验指导书五、实验方法1. 观察各类寄生虫标本的形态结构,包括卵、幼虫、成虫等各个阶段。
2. 比较不同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如卵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标本,注意观察细节,如卵壳、卵内结构等。
六、实验结果1. 蛔虫卵: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受精卵细胞。
2. 钩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薄,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3. 鞭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4. 蛲虫卵: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5. 肝吸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6. 肺吸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7. 日本血吸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8. 绦虫卵: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七、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常见医学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为今后诊断和治疗寄生虫病奠定了基础。
2.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寄生虫的卵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这有助于我们区分不同种类的寄生虫。
3. 针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我们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避免寄生虫的传播。
八、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使我们掌握了常见医学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为今后诊断和治疗寄生虫病提供了依据。
2.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标本,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
3. 我们认识到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高了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意识。
九、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避免损坏仪器。
寄生虫实验报告

寄生虫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研究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通过观察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生长、繁殖和对宿主健康的影响,探讨寄生虫的生态学和病理学特性。
实验选用小白鼠作为宿主,注入一定数量的寄生虫,然后进行连续观察和记录。
在实验开始后的第一周,我们观察到寄生虫在小白鼠体内开始生长和繁殖。
小白鼠出现了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同时在粪便中发现了寄生虫的卵囊。
随着时间的推移,寄生虫数量不断增加,小白鼠的症状也逐渐加重,出现了贫血、消瘦等严重症状。
在实验的第二周,我们观察到寄生虫已经对小白鼠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小白鼠的体重持续下降,毛发变得稀疏,眼神呆滞,行动迟缓。
在解剖小白鼠时,我们发现了大量寄生虫在其体内寄生,严重损害了小白鼠的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和肠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是持续而严重的。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不仅直接损害宿主的器官组织,还会导致宿主的免疫系统受损,使其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其次,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是逐渐加重的。
随着寄生虫数量的增加,宿主的健康状况会逐渐恶化,直至出现严重的生命危险。
最后,寄生虫的生态学和病理学特性对其在宿主体内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程度和方式也存在差异,这为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寄生虫实验结果表明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对于寄生虫病的防治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次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推动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医学寄生虫实训报告范文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寄生虫病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自身对寄生虫病的认识与诊疗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医学寄生虫实训。
本次实训主要针对寄生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学习,旨在提高我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寄生虫的基本形态、生活史及致病机理。
2. 掌握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3. 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训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等。
通过学习,我对寄生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操作(1)显微镜观察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我熟练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对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等进行了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认识到寄生虫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2)病原体培养与鉴定在实训老师的带领下,我参与了病原体培养与鉴定的实验操作。
通过培养不同种类的寄生虫,我掌握了培养技术,并学会了鉴定方法。
(3)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
同时,我还了解了寄生虫病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在临床实习期间,我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了寄生虫病患者的诊疗工作。
通过观察病例、参与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我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得到巩固与拓展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2. 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在实训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病原体培养与鉴定技术,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3. 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提升通过临床实习,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病例、分析病情,并参与了寄生虫病患者的诊疗工作,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4.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学、老师、医生等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寄生虫检验实训报告模板

一、实训基本信息1. 实训时间:__年__月__日2. 实训地点:__地点__3. 实训指导教师:__教师姓名__4. 实训学生姓名:__学生姓名__5. 实训课程名称:寄生虫检验二、实训目的与要求1. 实训目的:(1)掌握寄生虫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2)熟悉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和形态学特征。
(3)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 实训要求:(1)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确保实验安全。
(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3)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训报告。
三、实训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1)寄生虫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显微镜下观察寄生虫形态。
(3)寄生虫检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2. 实验步骤:(1)寄生虫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 了解不同寄生虫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采集寄生虫标本,如粪便、血液、尿液等。
3. 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适当处理,如离心、沉淀等。
(2)显微镜下观察寄生虫形态1. 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
2. 记录观察到的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3. 对观察到的寄生虫进行鉴定。
(3)寄生虫检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1. 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2. 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3.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寄生虫形态学观察结果。
(2)寄生虫鉴定结果。
(3)寄生虫感染情况。
2. 实验分析:(1)根据观察到的寄生虫形态学特征,分析其种类和来源。
(2)结合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症状,判断感染情况。
(3)针对寄生虫感染,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五、实验总结与反思1. 实验总结:本次实训使我掌握了寄生虫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实验,我对寄生虫的生活史和形态学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反思:(1)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操作不规范、观察不细致等。
(2)在分析实验结果时,我需要更加严谨,避免主观臆断。
最新大专寄生虫实验报告

最新大专寄生虫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和识别大专生中的寄生虫种类,了解其生命周期及对宿主的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实验材料:
1. 采集的大专生粪便样本
2. 显微镜
3. 载玻片和盖玻片
4. 生物染色剂
5. 寄生虫鉴定手册
6. 个人防护装备(手套、口罩等)
实验方法:
1. 样本准备:从参与研究的大专生中收集粪便样本,并确保样本的新鲜度。
2. 显微镜检查:将样本涂抹在载玻片上,使用显微镜进行初步观察,记录下可见的寄生虫卵或成虫形态。
3. 染色处理:使用生物染色剂对样本进行染色,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寄生虫的结构。
4. 寄生虫鉴定: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结合寄生虫鉴定手册,对寄生虫种类进行鉴定。
5. 数据记录:详细记录每种寄生虫的出现频率、形态特征及生命周期信息。
6. 分析讨论:分析寄生虫在大专生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可能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实验结果:
在本次实验中,共鉴定出X种寄生虫,其中Y种为最常见的类型。
Z种寄生虫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对宿主的健康状况构成较大威胁。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寄生虫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结论:
本实验报告总结了大专生中寄生虫的种类、分布及影响,为进一步的寄生虫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建议加强大专生的健康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改善生活环境,以降低寄生虫感染率。
同时,建议定期进行寄生虫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寄生虫感染。
【参考文档】蛔虫实验报告-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蛔虫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观察蛔虫卵学生实验报告学校:篇二:大专寄生虫实验报告寄生虫学实验报告(专科)姓名:学号:班级: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微生物与寄生虫教研室编写第一次实验显微镜使用蛔虫【实验内容】实验一显微镜使用1、光学显微镜低倍镜、高倍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2、光线调节的方法实验二蛔虫1、蛔虫成虫的形态观察(肉眼观察)2、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的形态鉴别(低倍镜观察)3、熟悉蛔虫卵的检查法--粪便直接涂片法【作业】1、绘图区别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注明结构。
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2、粪便直接涂片法优点:缺点:注意事项: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鞭虫钩虫蛲虫【实验内容】实验一鞭虫鞭虫虫卵(低倍镜观察)、鞭虫成虫(肉眼观察)的形态观察实验二钩虫1、钩虫虫卵的形态观察(低倍镜观察)2、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的形态鉴别(肉眼观察)3、熟悉钩虫卵的检查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实验三蛲虫1、蛲虫虫卵(低倍镜观察)、成虫(肉眼观察)的形态观察2、熟悉蛲虫卵的检查法—肛周虫卵检查法(首选透明胶纸法)【作业】(来自: 在点网)1、绘图:鞭虫虫卵和钩虫虫卵、蛲虫卵,注明结构。
鞭虫卵蛲虫卵钩虫卵 2、粪便饱和盐水漂浮法(1)原理:(2)漂浮静置的时间: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姜片虫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实验内容】实验一姜片虫1、姜片虫虫卵(低倍镜观察)、成虫(肉眼观察)的形态观察2、姜片虫中间宿主扁卷螺和媒介植物茭白、荸荠的观察(肉眼观察)实验二绦虫1、带绦虫虫卵的形态观察(低倍镜观察)2、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头节(低倍镜观察)、孕节的形态鉴别(肉眼观察)3、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囊尾蚴寄生肌肉的病理标本观察(肉眼观察)【作业】1、绘图:姜片虫虫卵和带绦虫虫卵,注明结构。
观察寄生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寄生虫标本,了解不同种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
2. 熟悉寄生虫生活史和致病机制。
3. 提高显微镜使用技巧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寄生虫是一类寄生于宿主体内或体表,并从中获取营养的生物。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种类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鞭虫卵、绦虫卵、微丝蚴、间日疟原虫、阿米巴包囊、结肠阿米巴滋养体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酒精灯、解剖针、镊子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蛔虫卵观察a. 取一洁净载玻片,滴加少量生理盐水。
b. 用解剖针挑取蛔虫卵,置于载玻片上。
c.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d. 观察蛔虫卵的形态特征,如卵壳、卵黄、卵细胞等。
2. 钩虫卵观察a. 同上,取一洁净载玻片,滴加少量生理盐水。
b. 用解剖针挑取钩虫卵,置于载玻片上。
c.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d. 观察钩虫卵的形态特征,如卵壳、卵黄、卵细胞等。
3. 蛲虫卵观察a. 同上,取一洁净载玻片,滴加少量生理盐水。
b. 用解剖针挑取蛲虫卵,置于载玻片上。
c.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d. 观察蛲虫卵的形态特征,如卵壳、卵黄、卵细胞等。
4. 鞭虫卵观察a. 同上,取一洁净载玻片,滴加少量生理盐水。
b. 用解剖针挑取鞭虫卵,置于载玻片上。
c.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d. 观察鞭虫卵的形态特征,如卵壳、卵黄、卵细胞等。
5. 绦虫卵观察a. 同上,取一洁净载玻片,滴加少量生理盐水。
b. 用解剖针挑取绦虫卵,置于载玻片上。
c.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d. 观察绦虫卵的形态特征,如卵壳、卵黄、卵细胞等。
6. 微丝蚴观察a. 同上,取一洁净载玻片,滴加少量生理盐水。
b. 用解剖针挑取微丝蚴,置于载玻片上。
c.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d. 观察微丝蚴的形态特征,如细胞核、细胞质等。
7. 间日疟原虫观察a. 同上,取一洁净载玻片,滴加少量生理盐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虫实验报告篇一:寄生虫读书笔记实验报告医学寄生虫学读书笔记实验报告作者:周茜学号:0专业:中西医临床全科1班读书笔记章节一医学寄生虫学绪论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3个部分。
第一节寄生虫生物学1、生物伙伴关系根据其利害关系的不同,可分为:①共生②共栖③寄生2、寄生虫与宿主: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到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3、命名:寄生虫的命名按照生物进化规律和亲缘关系进行,其拉丁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4、寄生虫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其与宿主的关系可分为:①专性寄生虫②兼性寄生虫③偶然寄生虫④机会致病寄生虫⑤体内寄生虫⑥体外寄生虫⑦长期性寄生虫⑧暂时性寄生虫5、寄生虫由于长期过寄生生活,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因而必须选择性地寄生于特定宿主,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的宿主特异性。
根据寄生虫不同生长时期所寄生对象的不同,宿主可以分为:①终宿主②中间宿主③保虫宿主④转续宿主6、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7、寄生虫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损伤2、宿主对寄生虫的抗感染免疫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一)固有免疫:机体可以通过生理屏障抵御某些寄生虫入侵,或者通过体内的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因子和补体等机制对入侵的寄生虫发挥杀伤作用。
(二)适应性免疫:寄生虫感染的适应性免疫特点①寄生虫抗原复杂,成分繁多,具有种、株、期的特异性;②感染形成的免疫力一般不完全也不持久;③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复杂,参与的免疫效应产物有IgG、IgM、IgA、IgE(尤其是IgE)及细胞因子等;④ADCC效应的杀虫驱虫机制在抗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尤为重要;⑤超敏反应机制参与免疫应答过程。
寄生虫感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①消除性免疫②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现代研究表明寄生虫能有效地逃避宿主致死性攻击,从而在宿主体内存活,其机制可能与寄生虫的抗原变异、抗原伪装、抑制或直接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解剖位置的隔离等因素有关。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应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尾蚴性皮炎主要为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黑热病引起的贫血有Ⅱ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机制参与;血吸虫病肾病为Ⅲ型免疫复合物超敏反应;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主要为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
3、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①侵入的虫数少,毒力弱,机体免疫力强,感染不能建立;②侵入的虫数多,致病力强,机体免疫力较弱,则发生感染。
4、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以慢性感染、隐性感染和带虫状态表现为常见。
第三节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有皮试试验、免疫电泳、间接血凝试验(IHA)、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染色试验、免疫印迹试验、以及用于血吸虫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环卵或环虫沉淀试验。
第四节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1、寄生虫病传播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指感染了寄生虫并能排出寄生虫的人或动物,包括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
传播途径:指寄生虫由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
常见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有:①土壤②水③食物④空气⑤接触感染⑥节肢动物媒介传播易感宿主: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或者免疫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的人群。
2、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3、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表现为:①致病力强,可致死,如血吸虫、锥虫感染;②疾病病程长,多呈慢性过程,不断加重,久之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和劳动能力,如血吸虫感染;③人对于寄生虫易反复感染,不易自愈,寄生虫传播广,易感性强,感染率高;④医学节肢动物传播中药的疾病,如跳蚤传播鼠疫;⑤寄生虫体表可以携带病原微生物,可加重或延长其他疾病的过程。
第五节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是针对寄生虫病流行的3个基本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有:①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包括普查和普治患者和带虫者,以及针对不同的保虫宿主采取相应的措施。
②根据寄生虫生活史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方法以切断传播途径,特别是进行水源、粪便和饮食管理。
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对媒介节肢动物和中间宿主进行控制和杀灭。
③对易感人群进行保护是防止寄生虫感染的重要环节。
常采用健康宣传教育,以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动员群众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善人民的生活或和劳动条件,进行预防服药和劳动防护等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尚无有效的寄生虫病疫苗推广使用。
章节二医学蠕虫根据生物学特征,可将蠕虫生活史分为两大类:1、土源性蠕虫(直接型)2、生物源性蠕虫(间接型)第一节线虫(一)形态及结构篇二:医学寄生虫学读书笔记与实验报告医学寄生虫学读书笔记与实验报告编辑:黎扬维学号:3专业:中西医临床全科章节一医学寄生虫学绪论医学寄生虫学是阐明引起人体疾病的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繁殖规律,研究寄生虫与人体间的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诊断与防治原则的一门科学。
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3个部分。
第一节寄生虫生物学1、生物伙伴关系根据其利害关系的不同,可分为:①共生②共栖③寄生2、寄生虫与宿主: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到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3、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4、寄生虫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其与宿主的关系可分为:①专性寄生虫②兼性寄生虫③偶然寄生虫④机会致病寄生虫⑤体内寄生虫⑥体外寄生虫⑦长期性寄生虫⑧暂时性寄生虫5、寄生虫由于长期过寄生生活,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因而必须选择性地寄生于特定宿主,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的宿主特异性。
根据寄生虫不同生长时期所寄生对象的不同,宿主可以分为:①终宿主②中间宿主③保虫宿主④转续宿主6、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7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损伤2(一)固有免疫:机体可以通过生理屏障抵御某些寄生虫入侵,或者通过体内的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因子和补体等机制对入侵的寄生虫发挥杀伤作用。
(二)适应性免疫:寄生虫感染的适应性免疫特点①寄生虫抗原复杂,成分繁多,具有种、株、期的特异性;②感染形成的免疫力一般不完全也不持久;③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复杂,参与的免疫效应产物有IgG、IgM、IgA、IgE(尤其是IgE)及细胞因子等;④ADCC效应的杀虫驱虫机制在抗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尤为重要;⑤超敏反应机制参与免疫应答过程。
寄生虫感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现代研究表明寄生虫能有效地逃避宿主致死性攻击,从而在宿主体内存活,其机制可能与寄生虫的抗原变异、抗原伪装、抑制或直接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解剖位置的隔离等因素有关。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应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尾蚴性皮炎主要为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黑热病引起的贫血有Ⅱ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机制参与;血吸虫病肾病为Ⅲ型免疫复合物超敏反应;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主要为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
3、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①侵入的虫数少,毒力弱,机体免疫力强,感染不能建立;②侵入的虫数多,致病力强,机体免疫力较弱,则发生感染。
4、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以慢性感染、隐性感染和带虫状态表现为常见。
第三节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有皮试试验、免疫电泳、间接血凝试验(IHA)、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染色试验、免疫印迹试验、以及用于血吸虫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环卵或环虫沉淀试验。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主要包括DNA探针和基因芯片,以及PCR技术等。
第四节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1、寄生虫病传播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指感染了寄生虫并能排出寄生虫的人或动物,包括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
传播途径:指寄生虫由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
常见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有:①土壤②水③食物④空气⑤接触感染⑥节肢动物媒介传播易感宿主: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或者免疫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的人群。
2、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3、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①寄生虫病新老问题同时存在,人群寄生虫病流行谱发生变化,寄生虫的感染率高;寄生虫病的发病率高;部分地区人群仍有同一个个体内合并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现象的存在,称之为多寄生现象;②寄生虫病的种类繁多;③寄生虫病具有显著的地方性特点;④寄生虫病流行具有显著的季节性、自然疫源性的特点。
有些寄生虫病可以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这种寄生虫病成为人兽共患(互通)寄生虫病。
4、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表现为:①致病力强,可致死,如血吸虫、锥虫感染;②疾病病程长,多呈慢性过程,不断加重,久之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和劳动能力,如血吸虫感染;③人对于寄生虫易反复感染,不易自愈,寄生虫传播广,易感性强,感染率高;④医学节肢动物传播中药的疾病,如跳蚤传播鼠疫;⑤寄生虫体表可以携带病原微生物,可加重或延长其他疾病的过程。
第五节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是针对寄生虫病流行的3个基本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有:①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包括普查和普治患者和带虫者,以及针对不同的保虫宿主采取相应的措施。
②根据寄生虫生活史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方法以切断传播途径,特别是进行水源、粪便和饮食管理。
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防止寄生虫感染的重要环节。
常采用健康宣传教育,以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动员群众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善人民的生活或和劳动条件,进行预防服药和劳动防护等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尚无有效的寄生虫病疫苗推广使用。
章节二医学蠕虫蠕虫是指借助肌肉伸缩运动的一大类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寄生性蠕虫经历了漫长的寄生生活,逐渐适应于寄生部位,渐次分化形成特殊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为分类学重要依据,传统分为线虫、吸虫、绦虫及棘头虫等。
根据生物学特征,可将蠕虫生活史分为两大类:1、土源性蠕虫(直接型)2、生物源性蠕虫(间接型)第一节线虫线虫因虫体呈圆柱形而得名。
种类繁多,多数营自生生活,仅少数营寄生生活。
在我国可寄生于人体并导致疾病的线虫有35种,其中重要的有蛔虫、鞭虫、蛲虫、丝虫、钩虫、旋毛虫和粪类圆线虫等。
(一)形态及结构1、成虫虫体呈圆柱形或线形,体不分节。
前端较钝圆,后端逐渐变细。
雌、雄异体。
雄虫一般较雌虫小,尾端向腹面卷曲或膨大呈伞状,并具有某些特征性结构。
雌虫粗大,尾部尖直。
虫体体壁由角皮层、皮下层和肌层组成,体壁和消化道之间为原体腔,是虫体营养及代谢时物质的交换场所。
消化系统由口孔、口腔、咽管、中肠、直肠和肛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