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题单选2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题级参考答案-2021年精心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题级参考答案-2021年精心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题级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D )A、指导性B、实践性C、先进性D、与时俱进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 C )A、革命性B、阶级性C、实践性D、科学性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是:( D )A、普遍性B、特殊性C、科学性D、客观实在性5、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B )A、实践B、运动C、静止D、空间和时间6、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这是:( B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7、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C )A、客观实在性B、自觉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历史性8、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 B )A、物质B、意识C、存在D、实践9、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B )A、生产实践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审美和文艺体育实践10、意识的本质是( B )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11、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A、意识是主体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C )A、事物普遍联系B、事物的一定、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B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规律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B )A、事物的变化过程B、事物由旧质转化为新质C、事物的量变过程D、事物的运动过程16、辩证的同一是:( A )A、以对立为前提的同一B、不包含否定的同一C、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D、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同一17、主要矛盾是指:( D )A、急待解决的、比较明显的矛盾B、促使事物发生根本变革的矛盾C、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的矛盾D、在复杂事物中居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矛盾18、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C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19、“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的手”这句话体现了:( B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的部分同整体的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事物内部矛盾性的观点2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D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21、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C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2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表现为:( B )A、外因决定内因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C、内因是客观的,外因是主观的D、内因是内容,外因是形式23、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是:( B )A、量B、度C、质D、关节点24、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反对:( D )A、庸俗唯物主义B、折衷主义C、宿命论D、形式主义25、“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点,犯了哪种错误:( B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庸俗唯物论D、宿命论26、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者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上( A )A、只承认必然性B、只承认偶然性C、即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D、有时承认必然性,有时承认偶然性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2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2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B )A、纯精神的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日常的活动D、利己主义的活动30、对不可知论及其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A )A、社会实践B、科学理论C、唯物主义D、客观事物31、整个认识的起点是:( B )A、概念B、感觉C、知觉D、表象32、承认我们一切知识都具有相对性,就会:( D )A、陷入诡辩论B、导致怀疑论C、防止相对主义D、防止绝对主义33、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 A )A、只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B、是生动的具体的C、没有客观依据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34、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B )A、经验论B、教条主义C、诡辩论D、二元论35、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 C )A、真理的不确定性B、思维的非至上性C、真理的绝对性D、真理的相对性36、“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绝对主义D、相对主义3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 A )A、反映论B、唯理论C、经验论D、先验论38、唯物主义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区别是:( A )A、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B、是否承认真理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真理的相对性D、是否承认真理的具体性39、“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A )A、归纳与演绎B、分析和综合C、抽象和具体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40、“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侧面和属性放到矛盾诸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考察”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B )A、演绎B、分析C、思维具体D、系统方法41、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B )A、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4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依据是否认:( C )A、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B、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3、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 D )A、人类的精神作用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C、人们对理想的信仰与追求D、社会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44、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C )A、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B、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D、无伟人就无历史45、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是:( B )A、人类精神B、劳动C、生产工具D、感官47、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C )A、地理环境B、人口条件C、生产方式D、科学技术4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方式的统一49、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或首要的生产力是:( B )A、科学技术B、劳动者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50、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C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物与物之间的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51、生产资料包括:( 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和劳动产品5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D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53、区分国家类型的根据是:( C )A、人口多少B、领土多少C、国体D、政体5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D )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观念C、宗教信仰D、国家政权55、社会意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 D )A、统治阶级的意志B、多数人对它的态度C、强大舆论的压服D、社会的实践活动56、社会意识形态中阶级性最强的是:( D )A、艺术B、道德C、宗教D、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57、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标准是:( D )A、生产力B、上层建筑C、实践D、生产关系的性质58、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A )A、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D、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59、直接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的是:( C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60、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是:( C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D、国家政权6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B )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62、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C )A、血缘关系B、思想关系C、生产关系D、法律关系63、社会革命的根源是:( D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任务组织的暴动C、阶级斗争D、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激化64、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A )A、社会基本矛盾B、社会文明的发展C、阶级斗争D、社会革命6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决定于:( A )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是否同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相适应C、它是否反映统治经济的利益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66、社会基本矛盾是( 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6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C )A、社会政治制度B、社会的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道德发展水平69、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时衡量社会进步的:( B )A、唯一标准B、根本标准C、普遍标准D、特殊标准70、一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B )A、政治法律制度和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D、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71、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表明:( A )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符合B、上层建筑直接影响了生产力C、上层建筑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D、国家政权成了上层建筑的核心7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C )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B、自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C、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D、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7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 C )A、某些社会发展的共有规律B、只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作用的规律C、在一切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7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是( D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承担者75、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D、人类追求幸福的本性76、人将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因素是:( B )A、人有意识B、人的劳动C、人的自由D、人有理性77、商品是( A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C、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D、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78、商品的二因素是( D )A、价值与价值量B、使用价值与效用C、价值与交换价值D、使用价值与价值7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B )A、成正比B、成反比C、反方向变动D、同方向变动80、劳动的二重性是( D )A、两次劳动;B、一次劳动;C、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D、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81、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B )A、劳动者和生产资料B、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82、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C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83、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D )A、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D、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84、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的根本矛盾是( D )A、私人权力与社会权力的矛盾B、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矛盾C、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矛盾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85、经济危机是( D )A、社会化大生产共有的经济现象B、商品经济共有的经济现象C、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二、多选题1、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D )A、共性和个性B、整体和部分C、抽象和具体D、普遍和特殊2、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有(BD )A、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桥梁B、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屏障C、把理论当作实践的指南D、把理性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绝对3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指(BD )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论C、科学社会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4、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反对(ACD )A、教条主义B、形式主义C、哲学无用论D、哲学万能论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C )A、物质是运动基础B、运动是物质基础C、运动是物质的属性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6、把运动与静止割裂开来,必然导致(CD )A、相对主义B、诡辩论C、形而上学的不变论D、庸俗唯物论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构成有(ABC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手段D、实践过程8、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BC )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文艺和体育活动9、“先有计划,后做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说明( C D )A、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B、物质存在形态的多样性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D、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 C D )A、移入人的头脑被改造的物质的东西B、一种特殊的物质C、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人脑的机能和属性11、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ACD )A、个性中包含共性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12、辨证的否定是(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13、下列说法揭示因果关系的有(ACD )A、无风不起浪B、冬去春来C、摩擦生电D、天才出于勤奋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结构由以下几方面构成(ABC )A、认识的主体B、认识的客体C、认识的中介D、实践15、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是因为(ABCD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6、下列属于唯物主义知行观的命题是(ABD )A、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B、知先行后C、知行合一D、“知行相资以用”、“并进而有功”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CD )A、主要和次要的关系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18、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ABC )A、概念B、判断C、推理D、知觉19、判断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就看(BD )A、它是否有用B、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C、它是否是公认的D、它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20、辩证思维方法主要包括(ACD )A、归纳和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和具体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21、唯物史观认为(ABD )A、劳动创造了人B、劳动是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C、劳动是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中介D、劳动是揭开人类历史之迷的钥匙22、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因为(BCD )A、生产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改变标志B、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制度的更替2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BC )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决定了社会规律的特点24、社会基本结构是(ABC )A、社会的经济结构B、社会的政治结构C、社会的意识结构D、生产力系统结构25、下列范畴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BCD )A、生产劳动中的主体和客体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交换与分配的关系C、人们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26、生产力的要素包括(ABC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2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CD )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B、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D、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因素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8、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有(AB )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B、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C、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29、生产关系是一种(AB )A、社会关系B、物质关系C、思想关系D、政治关系30、构成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要素有(ABD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法律设施C、政治法律思想D、政治组织31、下列思想体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CD )A、逻辑学B、哲学和宗教C、自然科学D、语言学3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ABCD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3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表现是(ABD )A、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关系不能长久第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方向只能其影响作用D、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方向35、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大作用表现在(CD )A、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根本变革了旧的经济体制C、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D、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的状况36、群众路线是指(ABCD )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37、社会进步是指(ABC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物质文明的发展C、精神文明的进步D、生产关系公有制程度提高38、共产主义是(ABD )A、一种科学理论体系B、人类最理想的社会C、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D、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实践39、商品的使用价值是(AB )A、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由交换决定的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决定因素40、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D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41、商品的价值是(A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B、商品的自然属性C、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商品的社会属性42、商品的价值是(AD )A、抽象劳动的结果B、具体劳动的结果C、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43、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AC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B、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实现44、商品的价格是(ABD )A、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B、由价值决定的C、由使用价值决定的D、受供求关系影响的45、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ABC )A、商品价值的变动B、纸币发行量的变动C、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D、银行存款利息率的变动4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BCD )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C、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4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ABCD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出剩余价值48、剩余价值规律(ABCD)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4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BC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50.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ACD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三、问答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单选题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单选题复习资料

1. 马克思主义是(A )A. 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 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C. 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 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2.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B )A. 理论基础B. 核心内容C. 指导原则D. 前提条件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B )A. 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 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 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 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4. 就理想的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A. 社会理想B. 道德理想C. 职业理想D. 生活理想5.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C )A. 世界的本原是精神B.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 世界是统一的D. 世界是发展的6.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B )A.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 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C. 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 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7.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 )A. 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 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 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 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8.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D )A. 江河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B. 核泄露事故危及人类的生存C. 毁林导致生物物种的迅速减少D. 彗星出现预示将要发生战争9. 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C )A. 普遍联系法B. 阶级分析法C. 矛盾分析法D. 具体分析法10.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玉米、高粱、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A )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1. 面对消极腐败的事物或现象,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

选择题:(共214个)单选:共140个;多选:共74个绪论一、单项选择题(8个)1.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2.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C )C.德国古典哲学3. 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 C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6.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D.与时俱进7.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8.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 D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单项选择题(36个)1.哲学基本问题是( C )。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 C )的依据。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C.物质性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D.客观实在性5.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D )。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B )。

B.时间的不可逆性7.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8.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D)D.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9.“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 C )C.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1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复习题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选题1、认识的主体是指( B )A.感性存在的人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现实存在的个人D.实践所指向的人2、认识的客体是指( D )A.客观物质世界B.客观事物C.客观自然界D.主体实践所指向的客观对象3、主体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 C )A.主体认识客体,客体得到改造的过程B.主体摆脱客体的制约,实现自身价值C.主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D. 主体为了满足客体的需要,实现客体的价值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普遍联系的观点5、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段话阐明( B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6、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

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

”这段论述表明( A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B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8、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 C )A.唯物主义的观点B.一般反映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反映论的观点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C )A.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脱离( D )A.实践活动B.辩证法C.反映论D.实践和辩证法11、“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 A )A.认识真理的辩证途径B.直观真理的辩证途径C.认识客观实在的客观途径D.直观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12、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 D )A.内部联系B.本质联系C.全部联系D.外部联系13、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B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14、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D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15、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 B )A.表面联系B.本质联系C.直观联系D.外部联系16、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A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17、理性认知的特点是( C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18、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因为( C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都根源于实践B.理性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C.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有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还有缺陷和不足19、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B )A.认识论的辩证法B.认识论的唯物论C.认识论的唯理论D.认识论的经验论20、强调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D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根源于实践B.理性认识把握事物本质,可以指导实践C.离开理性认识就不会有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没有把握事物本质,不能指导实践21、在实践中,( A )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A.真理B.实践C.创新D.自由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D )A.抽象思维B.辩证思维C.正确认识D.社会实践23、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必须具备( C )A.善于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B.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的积累C.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和辩证思维方法D.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虚心请教别人2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 A )A.积极能动的过程B.消极被动的过程C.完全自发的过程D.主观随意的过程25、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 D )A.感觉、知觉、表象等意识形式B.概念、判断、推理等意识形式C.感性和直观等意识形式D.情感、意志、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26、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 D )A.起消极作用B.起积极作用C.不起作用D.有的起积极作用,有的起消极作用27、“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选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选择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绪论练习: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 )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2、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时间( A )A、1925年B、1933年C、1937年D、1963年3、黑格尔最卓越的哲学贡献是(C)A、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辩证法D、批判宗教神学4、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揭开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页的工人运动是(B)A、英国的“人民宪章运动”B、法国里昂两次工人起义C、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D、十月革命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是(A )A、德国古典哲学B、希腊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哲学D、法国古典哲学9、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在于(A )A、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唯物主义权威。

B、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C、提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D、提出可知论。

10、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1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B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1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C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威廉·配第14、马克思主义是(A)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会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1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C)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1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D)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1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1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D)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19、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题级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D )A、指导性B、实践性C、先进性D、与时俱进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 C )A、革命性B、阶级性C、实践性D、科学性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是:( D )A、普遍性B、特殊性C、科学性D、客观实在性5、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B )A、实践B、运动C、静止D、空间和时间6、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这是:( B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7、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C )A、客观实在性B、自觉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历史性8、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 B )A、物质B、意识C、存在D、实践9、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B )A、生产实践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审美和文艺体育实践10、意识的本质是( B )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11、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A、意识是主体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C )A、事物普遍联系B、事物的一定、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B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规律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B )A、事物的变化过程B、事物由旧质转化为新质C、事物的量变过程D、事物的运动过程16、辩证的同一是:( A )A、以对立为前提的同一B、不包含否定的同一C、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D、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同一17、主要矛盾是指:( D )A、急待解决的、比较明显的矛盾B、促使事物发生根本变革的矛盾C、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的矛盾D、在复杂事物中居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矛盾18、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C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19、“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的手”这句话体现了:( B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的部分同整体的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事物内部矛盾性的观点2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D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21、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C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2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表现为:( B )A、外因决定内因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C、内因是客观的,外因是主观的D、内因是内容,外因是形式23、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是:( B )A、量B、度C、质D、关节点24、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反对:( D )A、庸俗唯物主义B、折衷主义C、宿命论D、形式主义25、“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点,犯了哪种错误:( B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庸俗唯物论D、宿命论26、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者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上( A )A、只承认必然性B、只承认偶然性C、即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D、有时承认必然性,有时承认偶然性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2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2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B )A、纯精神的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日常的活动D、利己主义的活动30、对不可知论及其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A )A、社会实践B、科学理论C、唯物主义D、客观事物31、整个认识的起点是:( B )A、概念B、感觉C、知觉D、表象32、承认我们一切知识都具有相对性,就会:( D )A、陷入诡辩论B、导致怀疑论C、防止相对主义D、防止绝对主义33、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 A )A、只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B、是生动的具体的C、没有客观依据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34、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B )A、经验论B、教条主义C、诡辩论D、二元论35、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 C )A、真理的不确定性B、思维的非至上性C、真理的绝对性D、真理的相对性36、“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绝对主义D、相对主义3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 A )A、反映论B、唯理论C、经验论D、先验论38、唯物主义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区别是:( A )A、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B、是否承认真理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真理的相对性D、是否承认真理的具体性39、“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A )A、归纳与演绎B、分析和综合C、抽象和具体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40、“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侧面和属性放到矛盾诸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考察”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B )A、演绎B、分析C、思维具体D、系统方法41、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B )A、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4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依据是否认:( C )A、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B、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3、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 D )A、人类的精神作用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C、人们对理想的信仰与追求D、社会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44、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C )A、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B、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D、无伟人就无历史45、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是:( B )A、人类精神B、劳动C、生产工具D、感官47、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C )A、地理环境B、人口条件C、生产方式D、科学技术4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方式的统一49、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或首要的生产力是:( B )A、科学技术B、劳动者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50、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C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物与物之间的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51、生产资料包括:( 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和劳动产品5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D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53、区分国家类型的根据是:( C )A、人口多少B、领土多少C、国体D、政体5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D )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观念C、宗教信仰D、国家政权55、社会意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 D )A、统治阶级的意志B、多数人对它的态度C、强大舆论的压服D、社会的实践活动56、社会意识形态中阶级性最强的是:( D )A、艺术B、道德C、宗教D、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57、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标准是:( D )A、生产力B、上层建筑C、实践D、生产关系的性质58、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A )A、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D、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59、直接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的是:( C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60、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是:( C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D、国家政权6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B )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62、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C )A、血缘关系B、思想关系C、生产关系D、法律关系63、社会革命的根源是:( D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任务组织的暴动C、阶级斗争D、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激化64、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A )A、社会基本矛盾B、社会文明的发展C、阶级斗争D、社会革命6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决定于:( A )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是否同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相适应C、它是否反映统治经济的利益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66、社会基本矛盾是( 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6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C )A、社会政治制度B、社会的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道德发展水平69、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时衡量社会进步的:( B )A、唯一标准B、根本标准C、普遍标准D、特殊标准70、一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B )A、政治法律制度和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D、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71、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表明:( A )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符合B、上层建筑直接影响了生产力C、上层建筑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D、国家政权成了上层建筑的核心7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C )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B、自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C、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D、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7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 C )A、某些社会发展的共有规律B、只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作用的规律C、在一切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7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是( D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承担者75、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D、人类追求幸福的本性76、人将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因素是:( B )A、人有意识B、人的劳动C、人的自由D、人有理性77、商品是( A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C、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D、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78、商品的二因素是( D )A、价值与价值量B、使用价值与效用C、价值与交换价值D、使用价值与价值7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B )A、成正比B、成反比C、反方向变动D、同方向变动80、劳动的二重性是( D )A、两次劳动;B、一次劳动;C、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D、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81、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B )A、劳动者和生产资料B、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82、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C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83、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D )A、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D、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84、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的根本矛盾是( D )A、私人权力与社会权力的矛盾B、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矛盾C、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矛盾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85、经济危机是( D )A、社会化大生产共有的经济现象B、商品经济共有的经济现象C、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二、多选题1、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D )A、共性和个性B、整体和部分C、抽象和具体D、普遍和特殊2、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有(BD )A、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桥梁B、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屏障C、把理论当作实践的指南D、把理性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绝对3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指(BD )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论C、科学社会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4、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反对(ACD )A、教条主义B、形式主义C、哲学无用论D、哲学万能论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C )A、物质是运动基础B、运动是物质基础C、运动是物质的属性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6、把运动与静止割裂开来,必然导致(CD )A、相对主义B、诡辩论C、形而上学的不变论D、庸俗唯物论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构成有(ABC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手段D、实践过程8、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BC )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文艺和体育活动9、“先有计划,后做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说明( C D )A、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B、物质存在形态的多样性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D、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 C D )A、移入人的头脑被改造的物质的东西B、一种特殊的物质C、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人脑的机能和属性11、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ACD )A、个性中包含共性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12、辨证的否定是(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13、下列说法揭示因果关系的有(ACD )A、无风不起浪B、冬去春来C、摩擦生电D、天才出于勤奋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结构由以下几方面构成(ABC )A、认识的主体B、认识的客体C、认识的中介D、实践15、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是因为(ABCD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6、下列属于唯物主义知行观的命题是(ABD )A、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B、知先行后C、知行合一D、“知行相资以用”、“并进而有功”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CD )A、主要和次要的关系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18、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ABC )A、概念B、判断C、推理D、知觉19、判断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就看(BD )A、它是否有用B、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C、它是否是公认的D、它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20、辩证思维方法主要包括(ACD )A、归纳和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和具体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21、唯物史观认为(ABD )A、劳动创造了人B、劳动是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C、劳动是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中介D、劳动是揭开人类历史之迷的钥匙22、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因为(BCD )A、生产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改变标志B、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制度的更替2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BC )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决定了社会规律的特点24、社会基本结构是(ABC )A、社会的经济结构B、社会的政治结构C、社会的意识结构D、生产力系统结构25、下列范畴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BCD )A、生产劳动中的主体和客体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交换与分配的关系C、人们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26、生产力的要素包括(ABC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2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CD )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B、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D、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因素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8、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有(AB )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B、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C、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29、生产关系是一种(AB )A、社会关系B、物质关系C、思想关系D、政治关系30、构成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要素有(ABD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法律设施C、政治法律思想D、政治组织31、下列思想体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CD )A、逻辑学B、哲学和宗教C、自然科学D、语言学3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ABCD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3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表现是(ABD )A、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关系不能长久第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方向只能其影响作用D、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方向35、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大作用表现在(CD )A、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根本变革了旧的经济体制C、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D、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的状况36、群众路线是指(ABCD )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37、社会进步是指(ABC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物质文明的发展C、精神文明的进步D、生产关系公有制程度提高38、共产主义是(ABD )A、一种科学理论体系B、人类最理想的社会C、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D、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实践39、商品的使用价值是(AB )A、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由交换决定的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决定因素40、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D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41、商品的价值是(A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B、商品的自然属性C、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商品的社会属性42、商品的价值是(AD )A、抽象劳动的结果B、具体劳动的结果C、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43、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AC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B、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实现44、商品的价格是(ABD )A、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B、由价值决定的C、由使用价值决定的D、受供求关系影响的45、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ABC )A、商品价值的变动B、纸币发行量的变动C、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D、银行存款利息率的变动4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BCD )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C、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4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ABCD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出剩余价值48、剩余价值规律(ABCD)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4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BC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50.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ACD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和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和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B、吉登斯C、萨特D、罗森贝格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B、三C、二D、一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B、 1995年C、 1996年D、 1998年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C、卢卡奇、倍倍尔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B、马克思主义信仰C、马克思主义方法D、马克思主义结论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C、是封闭的D、具有阶级属性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B、《共产党宣言》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答案

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C、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D、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答案:B2.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A、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答案:C3.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

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

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等案:C4.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是( )A、自然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劳动实践D、人的自然属性答案:C5.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社会主义理论,它们之所以不成熟是有其原因的,哪一个没能正确说明这个原因?( )A、没能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B、没能找到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C、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D、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不够坚决答案:D6.“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之间是什么关系?( )A、两者之间没有逻辑关系B、是矛盾关系C、前者更重要,后者不重要D、前者讲的是趋势,后者讲的是这种趋势实现的客观条件和时间答案:D7.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A、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B、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C、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D、资本牛产和资本流通答案:B8.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不存在下列哪个缺陷?( )A、没有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B、没有发现找到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C、没有阐明资本主义制度的D、没有发现公有制的优越性答案:D9.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 ( )A、历史阶段B、历史方位C、历史时期D、历史时代答案:B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争得民主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普遍的人权答案:A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答案:D12.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其中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提供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古希腊哲学B、近代欧洲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哲学答案:C13.资本主义萌芽干 ( )A、14世纪B、14世纪末15世纪初C、14-16世纪D、17世纪答案:B14.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社会主义理论,它们之所以不成熟是有其原因的,哪一个没能正确说明这个原因?( )A、没能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B、没能找到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C、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D、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不够坚决答案:D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时代的意义( )A、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B、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C、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D、新时代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时代方位答案:D16.资本主义生产的空质是( )A、社会化大牛产B、国际化大牛产C、剩余价信生产D、现代商品牛产答案:C17.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行为。

大学思政——马克思·答案

大学思政——马克思·答案

一.客观复习题(单选20分,多选20分)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①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②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③1838年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哲学基本问题:①何者为第一性;②有无同一性(思维&存在、意识&物质、精神&自然界)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同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普遍性与与特殊性之中,没有离开特殊性的普遍性,也没有离开普遍性的特殊性。

(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8、“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10、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意义:证明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1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这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1——5:BBADC二、多选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A.民主社会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A.朴素唯物主久 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1——15:BCD ACD ACD ABCD ABCD三、简答题1、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 世纪( C)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

A. 20 年代B. 30 年代C. 40 年代D. 50 年代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B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D )。

①康德的批判哲学②黑格尔的辩证法③费希特的唯心主义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

①威廉•配第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大卫•休谟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B )。

①康帕内拉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18、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 )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

①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它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③它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④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A )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②列宁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 实事求是B. 与时俱进C. 发展创新D. 指导实践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D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2 (附答案)红色标注为正确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继承与创新A.资本主义文明成果B.社会主义文明成果C.封建主义文明成果D.人类文明成果2.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实际是()A.我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小康社会C.我国已经进入共产主义D.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哲学上的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4.空间的特点是()A.一维性B.三维性C.四维性D.客观性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6.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样做依据的哲学原理是()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B.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D.辩证否定的原理7.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C.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D.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8.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9.在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要的飞跃是指()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D.从理想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A.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B.是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C.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D.是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11.地理环境是()A.划分社会形态的依据B.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人们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12.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1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14.“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多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多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集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两种说法:(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相对性)。

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庸俗唯物主义)。

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

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自测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自测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自测题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是()。

A.关于无产阶级、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B.关于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尖锐化D.阶级斗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哲学B.近代欧洲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哲学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经济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学说6、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

A.1845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1844年-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C.1847年的《哲学贫困》D.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学好原著B.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辩证思维8、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A.科学知识体系B.世界观C.人生观D.价值观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意识性C.运动性D.客观实在性11、列宁是从()来把握物质范畴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12、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彻底克服错误思想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复习资料及答案一、单选题1. (1分)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 创造新价值B. 创造剩余价值C. 创造必要价值D. 创造使用价值答案 D2. (1分)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 它具有计量单位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答案 B3. (1分)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 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 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 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 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答案 A4. (1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答案 B5. (1分)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 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 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答案 D6. (1分)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 政治职能B. 经济职能C. 社会职能D. 对外交往职能答案 A7. (1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 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 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答案 B8. (1分)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A. 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 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答案 C9. (1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A. “代理制”B. “个人联合”C. “企业联合”D. “参与制”答案 D10. (1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A、勇于迎接和回应时代挑战B、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不变C、不断使理论教条化和经验化D、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推动历史前进。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A、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3、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A、政治范畴B、经济范畴C、思想范畴D、即是政治范畴,又是思想范畴4、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A、邓小平提出的B、马克思提出的C、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D、列宁提出的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 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8、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 从实际出发B. 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际中检验和发展真理9、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A.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B..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10、“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11.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中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 对立统一的观点B.辩证否定的观点C. 普遍联系的观点D.质量互变的观点12、“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单选题1、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是( D )。

A、辩证法B、历史观C、剩余价值论D、劳动价值论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 C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观点是说( B )。

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B、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4、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 A )。

A、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B、事物的前进性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的质变5、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因素是指( D )。

A、事物发展的积极因素B、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C、符合事物发展和人需要的因素D、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6、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D)的认识路线。

A、经验论B、唯理论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7、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C)。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8、真理是(C)。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D、对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9、生产关系中,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是(B)。

A、产品的分配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C、产品的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10、阶级斗争是对立阶级社会发展的(B)。

A、根本动力B、直接动力C、最终动力D、唯一动力1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B)。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第一部分单选一、绪论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丰富的B.发展的C.精神的D.实践的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不包括()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科学社会主义5、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主义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实现共产主义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 实现人权7、人类进入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达尔文D.牛顿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8、18 重复)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在 21 世纪到来的前夕,(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1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5、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6、(11、16 重复)17、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18、(8、18 重复)19、()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A.《矛盾论》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D.《德意志意识形态》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不具有革命性B.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不具有科学性C.马克思主义不具有科学性,也不具有革命性D.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也具有科学性21、 ( )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A、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2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3、下列科学发现,哪一个不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前提()A.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B.细胞学说C.生物进化论D.相对论24、()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A.《德法年鉴》B.《反杜林论》C.《资本论》D.《共产党宣言》2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包括(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 C.墨守陈规 D.理论联系实际26、( )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工业革命 D.五四运动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下列属于方法论的是()A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存在即被感知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2、哲学基本问题是()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B 世界观和方法论C 思维和存在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自然性B 可知性C 不可逆性D 客观实在性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任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这两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 世界处于运动不居的状态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D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6、世界统一于() A 物质 B 意识 C 实践 D 思维7、()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 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 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 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加深和复杂化
457、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改良政策 正确答案:C
A、 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
B、 从根本上触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
440、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有许多,但不包括 正确答案:C
A、 生产全球化
B、 贸易全球化
C、 殖民体系全球化
D、 资本全球化
441、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防止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稳定 正确答案:A
A、 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B、 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终身雇佣制度
C、 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职工参股制度
B、 资本和经济实力的大小
C、 国土的大小
D、 人口的多少
429、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正确答案:A
A、 参与制
B、 个人联合
C、 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 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430、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正确答案:B
C、 减轻了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D、 没有减轻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444、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0 多家企业提供,这是 正确答案:B
A、 商品国际化的表现
B、 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C、 贸易全球化的表现
D、 资本全球化的表现
44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正确答案:D
A、 缓和并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C、 全世界同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 全世界都进入资本主义制度
452、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是 正确答案:D
A、 用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B、 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 用国际垄断代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 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 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446、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正确答案:C
A、 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 表明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
C、 有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缓和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413、全部社会生活 正确答案:D
A、 在本质上是真实的
B、 在本质上是客观的
C、 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D、 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14、“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正确答案:D
A、 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 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 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D、 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417、垄断的形成是 正确答案:A
A、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 生产输出的结果
C、 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 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418、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正确答案:C
A、 只有消极的影响
B、 只有积极的影响
C、 无所谓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D、 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
439、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包括 正确答案:D
A、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
B、 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
C、 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度增加
D、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出现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后资本主义
433、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正确答案:D
A、 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
B、 发达国家带动其商品输出的手段
C、 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互助互利关系
D、 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它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434、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 )产生 正确答案:B
C、 有可能克服
D、 可以克服其大部分
427、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D
A、 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 实现充分就业
D、 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428、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依据是 正确答案:B
A、 军备力量的强弱
D、 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453、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正确答案:B
A、 垄断资本主义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生产社会化
D、 经营管理社会化
45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正确答案:D
A、 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B、 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D、 仅与物质的具体属性保持统一。
405、所谓意识 正确答案:B
A、 仅仅是主观的东西。
B、 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
C、 是头脑自生的。
D、 仅仅是客观的东西。
406、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正确答案:B
A、 对世界状况的不同回答
B、 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A、 商业资本国际化
B、 借贷资本国际化
C、 产业资本国际化
D、 金融资本国际化
437、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正确答案:A
A、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B、 发展中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C、 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D、 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
438、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 正确答案:D
C、 金融风险加大
D、 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45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正确答案:D
A、 从根本上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 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 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 没有改变劳动者被剥削的地位
45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正确答案:D
D、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45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生产、资本、管理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这表明 正确答案:A
A、 为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最充分的物质基础
B、 经济危机彻底得以消除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解决
D、 资本主义制度具有生命力
451、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正确答案:B
447、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正确答案:C
A、 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
B、 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 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D、 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448、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正确答案:A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国际垄断同盟
C、 金融寡头
D、 资本输出
435、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 正确答案:C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联盟的形成
B、 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能力不断提高
C、 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D、 国际金融机构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436、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正确答案:D
4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正确答案:A
A、 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 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 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 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4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正确答案:B
A、 可以完全克服
B、 不可能克服
B、 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和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
A、 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 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 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415、在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上,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正确答案:C
A、 人可以创造客观规律
B、 人可以改变客观规律
C、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D、 人可以消灭客观规律
416、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正确答案:C
A、 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
B、 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C、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D、 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421、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正确答案:D
A、 避免两败俱伤
B、 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 相互之间竞争
D、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42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正确答案:C
C、 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D、 改变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对立
458、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 正确答案:A
A、 个体资本所有制
B、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C、 法人资本所有制
D、 国家资本所有制
459、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是 正确答案:B
A、 国家法人资本所有制和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
A、 18世纪末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