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思考
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提 出 明 确 的要 求 ,如 让 孩 子 承 担 一 定 的 家 务 ,不 让 孩 子 进 游 戏 厅 ,如 何 培 养 孩 子 在 家 的 习 惯 养 成 等 ,形 成 共 识 。 要 求 家 长 能 以 自己 的 道 德 行 为 、 良好 家 风 、规 范 的 礼 仪 、礼 节 、礼 貌 影 响 孩 子 、 督 促 孩 子 , 以 形 成 教 育 和 训 练 的 合
育 往 往 却 显 得 力 不 从 心 。 现 在 的 学 生 对 事 物 的认 知 和 分 析
能 力大 大 提 高 ,简 单 的 说 教 很 难 取 得 成 效 , 往 还 会 引 起 往
的 。 这 种 现 象 在 大 多 数 学 校 都 不 同程 度 存 着 ,教 师 对 这 些 学 生 颇 感 头 疼 ,或 厌 恶 不 理 ,或 纵 容 放 弃 ,这 样 下 去 将 更 严 重 地 挫 伤 这 部 分 孩 子 的健 康 成 长 。 解 决 这 个 问题 ,火
。
和 谮 校 园 . 质 教 育 素
浅 议 小 学, 行 为 习 愤 的 养 成 教 育 生
◇ 湖 北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子 弟 中 学 邓 春 峰
叶 圣 陶 先 生 说 过 ,教 育 就 是 习惯 的 培 养 。古 语 道 “ 少 成 若 天 性 , 习 惯 成 天 然 。 小 学 阶 段 是 孩 子 生 理 、心 理 急 ”
样 做 ,为 什 么 这 么 做 ,以 及 如 何 去 做 ,使 他 们 更 清 楚 地 知 道 什 么 对 ,f 么 错 。 } ‘ 学 生 来 自 不 同 的 家 庭 , 在 不 同 的 文 化 背 景 下 生 活 成 长 .受 到 不 同 环 境 的影 响 。 面对 这 种 情 况 ,学 校 的德 育 教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生的 基本素质 , 也 就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良 好 行
为、 学 习 习惯 , 只 有 具 备 良好 的行 为 、 学习 2. 2 开展班 级 文化建 设活 动
习惯 的 人 , 才 有 发 展的 潜 力 和前 景 。 我 们 按 小学 生 虽 然 年 龄 小 , 思维简单 , 但 心 灵 始 有 终 , 久而 久 之 , 学 生认 真 书 写 的 习 惯 逐 照细 、 活、 实、 新 的 管 理 思路 , 大 力 开 展学 生 充实 。 各 班根 据 各班 的 年 段 特 点 , 策 划 展示 步 养 成 。 养成 教育 , 扎 实 培 养 学 生 的 良好 行 为 习 惯
养 小学 生 良好行 为 , 学 习 习惯 的 有 效 途 径 。 关键词 :教 育 教 师 家长 学生 行 为习惯 中 图分类 号 : C -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1 4 ) 0 1 ( c) 一0 2 4 2 —0 1
摘 要 : 小 学教 育是 基 础教 育 , 首要 的任 务是培 养提 高 小学 生的 基本 素质 , 也 就是 培 养学生 的 良好 行 为 , 学 习习惯 , 只 有具备 良好 的 行 为, 学 习 习惯 的人 , 才有发 展 的 潜 力和 前 景 。 加 强 常规 管理 , 遵 循客 观 规 律 , 注重 道德 实 践 , 开 展 专项 活 动 , 建 立 激励 机 制 , 是 培
小 明星 ” 等 板块 ; 高段以文为主, 图文 相 间 ,
的空 间, 教9 i f i 的话不能太 多, 太直 白 , 要 给
我 们利用例 会时 间 , 由校 长 给 全 体 教 展示 了“ 班级公约 , 春华 秋 实 , 有 才你 就 来 ” 孩子们 留下充分思 考的时间 , 给 孩 子 们 感 师讲 养 成 教 育 的 重 要性 , 开展 了《 习 惯决 定 等 板 块 。 特 别要 鼓 励 孩 子 们 独立 思 考 , 不 班级 板 报定期 更换 , 每 期 一 个 主 悟 的 过 程 。 命运 的 专题 讲 座 , 从 学 习 习惯 、 礼 仪 习惯 、 题, 如: 环保教 育、 禁毒宣传 、 安全教 育、 读 人 云 亦 云 , 敢于 坚持 发表 自己 的意 见 。 卫 生 习惯 、 行 为 习惯 等 方 面 对 “ 养成教 育” 进 行 深 层次 地 解 读 与 把 握 ; 同 时 召 集 班 主 任进 行 培训 , 引领 班 主 任 、 教 师 在 养 成 教 育 工 作 中挑 起 重 担 , 率先垂范。 1 . 2培训 家长 的积 极 配合。 教 师教 十遍 , 也 抵 不 住 家 长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
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培养。
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在小学阶段有效地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道关口。
家庭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1、爱的教育:父母应该爱护孩子,关心孩子并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2、责任心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清楚自己的责任,能够自觉地完成家庭任务。
3、安全教育:告诉孩子安全知识,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在不断学习中做到自我保护。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1、规则和条例:学校应该建立一套适合小学生的规则和条例,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
2、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保持良好的关系,让孩子觉得老师是可以信任的,能够帮助他们。
3、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吸收新知识,锻炼身体。
三、社会教育1、尊重他人:让孩子明白尊重他人的道理,培养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
2、环境保护:告诉孩子环境保护的知识,让他们知道环境是怎样影响到我们生活的。
3、公益事业:让孩子参加公益事业,了解社区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建立社会责任心和社会意识。
总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基础,社会是孩子德育的生动实践。
只有三者共同配合,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小学生。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6篇)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6篇)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篇1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
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
下面谈几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体会。
1、行为习惯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
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
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
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
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生活习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
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
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
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
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3、学习习惯(1)制定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定期树立目标,确立自己的赶超对象,给自己的前方竖一面红旗。
这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再感到无所事事,没有压迫感,而成绩也在追赶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
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35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
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
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头20名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带头作用(3)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长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下面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原则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谈一
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
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效果。
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够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
往中更加和谐,能够懂得尊重他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律自助,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
集体荣誉感。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一些原则。
要从小培养习惯,因为个体在习惯养成的
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循序渐进,培养步骤要分阶段进行,逐步提高孩子的行为标准。
要注重正面激励,让学生在树立良好行为习惯中不断得到
满足感和成就感。
要注重实践和反思,通过实际的行为实践和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来培养良
好的行为习惯。
具体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要重视家庭教育,家长要起到良好行为习惯
的引导作用,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榜样。
要重视学校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设置奖惩机制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
中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及时的批评和表扬,以及正确的引导和
训练。
学生也要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自觉尊重老师和同学,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道德。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势在必行俗话说得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反之,则是成功的绊脚石。
全国著名小学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若不是他小学时期的老师培养他养成爱读书、爱写字的良好习惯,就成就不了他今天的作为。
这样生动的事例不胜枚举,故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可以肯定地说,今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是他们明日走向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笔者始终坚定地朝着这个培养目标去学习和践行。
由此看来,教师务必要抓住小学低段这一最佳时期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式方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
笔者素来把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自立自强”的习惯放在首位,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能够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
第一,培养低段小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应注重教会他们洗手、洗脸、吃饭、穿脱衣服、系鞋带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一方面,小学生能从中得到锻炼成长,提高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又减轻父母的负担,使父母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二,培养学生养成讲卫生、爱学习、懂礼貌等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饭前洗手、不随地吐痰、不玩脏东西的卫生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读书。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班级开设了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课程。
学生很喜欢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越学越有情趣,能陶冶情操,放飞童心。
指导学生写字,笔者注重训练他们正确的书写姿势、执笔方法等。
书写时,要按笔顺一笔一画地书写,力求把字写得准确、整洁。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立下规矩,或是编成易读、易懂、易记的歌谣,教学生吟读,或是通过做游戏等活动方式,或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启迪,不断加深学生对劳动、卫生、学习等方面的认识。
渐渐地,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笔者常常思考:要想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学去做。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反思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反思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素质教育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教育的思想。
但我们现行的教育思想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至我们的学生仍旧是拼命读书,听从老师教诲,其他都不重要。
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听老师话;在家里,听父母话。
不管什么事,只要老师说了才肯做,只有老师讲了才肯听,没有主动性,没有自觉性。
许多学生在学校里常常犯错,违反纪律,还有些同学没有卫生习惯,随地乱扔垃圾,如此种种现象,而只有当老师提出来了,批评了,教育了,他们才会意识到,才会改正。
然而一转身,他们又会照旧。
我们不能只怪学生,不能等到学生违反了,才去教育。
但老师也不可能每天对着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或者采用惩罚的手段,毕竟这是治标不治本的。
如何能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不需要老师教育,就能自律呢?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发现学生主动性,自觉性较差。
一开始,我常采用惩罚措施但效果总是不好,违反纪律的同学还是照样违反纪律;乱扔垃圾的同学还是乱扔垃圾。
怎么办呢?难道我们教育就是靠老师来看管,靠办干部监督吗?我想教育还是要以人为本,应该多采用鼓励、肯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
一、激励机制小学生最缺乏自觉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没有意识。
作业时常不做或忘记带回家;废纸到处乱扔,自己的课桌下面就像垃圾堆,不管什么,没用就扔;当班主任的最头痛,不管怎么说都没用,上课讲了,下课就又在教室跑了。
但他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就是有好胜心理,也爱挑别人的毛病。
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些让他们形成自律。
开学初,我在墙上最显眼的地方布置了一块“比比谁最棒”的荣誉角。
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你可以布置任务和要求。
但刚开始,要求不能过高,从浅入深,逐步提高。
同时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督促,既可以帮助别人改正,也可以提醒自己。
二、形成自律。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1. 引言1.1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还能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是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习惯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
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品质,更是为了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表现,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0字】1.2 目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1.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协调不足。
家长和老师在养育小学生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沟通不畅、目标不一致的情况。
家庭和学校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教育环境,如果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就会给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带来困难。
2. 缺乏系统性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
在许多学校和家庭中,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往往比较随意,缺乏明确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这导致小学生的行为习惯难以形成稳定和规范的模式,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偏差。
3. 媒体影响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行为的影响。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信息和价值观念,媒体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小学生长期暴露在负面的媒体和社会环境中,就会影响其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4. 课程设置和教师培训不足。
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行为习惯的指导。
一些教师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培训不足,无法有效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学生个体差异导致教育效果有限。
每个小学生的个性和生长环境不同,有些学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发展,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我们有必要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解决的办法,帮助孩子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来看一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并不尽如人意。
他们可能表现出不守规矩、不爱整洁、自我中心等不良行为。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孩子自身的个性、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教育机构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关系。
在教育实践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导致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针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不足。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更多地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一些学校里,教师们只要求学生“考试好”,忽略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养成了好成绩但不良行为的情况。
家庭教育的不足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部分家长在育儿观念上存在偏差,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不够重视,或对孩子纵容过度,导致孩子缺乏自律和自制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教育,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校园文化的影响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偏向于功利主义,注重学术成绩和竞争,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校园中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而学校也没有更多地去引导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这也影响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6篇)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6篇)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篇1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
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
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
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
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
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
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
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
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一:《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心得》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听对门小学《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讲座有感易柳清前段时间非常幸运到了贵州省安顺市对门小学参观学习,该校虽然不是很大,但校园环境、场室布局都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下午听了李校长关于《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讲座,对于即将开始新的一轮征程的我,无疑产生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觉得似乎在茫茫求知路上看到了指明灯,灯塔就在前方,而我要做的,便是按照指明灯给出的方向,并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
现在谈谈我自己的感想。
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
”大家都知道,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
为了更好培养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做学习型的教师,向专家、书本、网络,以及很容易被忽略的同行,多学习,多听课,学习优点。
这点是我多年以来最欠缺的部分,课堂始终不是我要的样子,得抓紧时间改进了,多学习,很重要!再提到做智慧型的教师,学到的东西要变通,成为自己的特色,好的方法有很多,却不是搬来就能用,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寻求最合适自己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跳出学校看教育。
学校当然看重成绩,可是一个老师,绝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教孩子六年,要想孩子十六年,要想孩子六十年”,不要急功近利,这一点我是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并且将它作为教育的原则。
3、好习惯要从最细微处,最切近处入手。
工作以来,遇到过一些很头疼的问题,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缺乏,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样处理才好,却又希望自己的班级迅速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这时,就要观察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这一点切入,想必会收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也会更得力一些。
小学生“五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五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思考与实践摘要】:小学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受用终身,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地贯穿在每一个学生成长、做人的过程中。
【关键词】:五会;良好行为习惯;【正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特提出“五会”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一会整理;二会好;三会走路;四会学习;五会相处;一会:会整理“整理”顾名思义:使有条理有秩序。
小学阶段,培养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很重要,有的孩子丢三落四,课桌里学习用品摆得乱七八糟,甚至垃圾书本混合一起,久而久之会养成邋遢凌乱的生活习惯,反之,课桌里书目、生活用品学会分类,整齐、有序,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会整理”习惯养成具体实施办法: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老师借助学习物品、学习空间这个特别的载体,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与培训,让孩子树立整理的观念,学习整理的方法,养成整理技能.我们研究、总结、整理了孩子们郎朗上口的儿歌,整理“四步曲”,耳熟能详的逐步养成会整理的好习惯。
每日早操后,学校安排5分钟为整理时间,每月学校统一安排相关主题班队会,评出班级“整理小能手”,每个月少先大队部组织进行个人整理物品和班级物品整理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责任心,敬业心。
二会:会问好问好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学问,是人际关系建立的起点。
从小培养孩子会问好,掌握问候礼仪,非常重要。
恰当的问候方式能增进问好的温度,提升问好的质量。
培养学生做一个文明懂礼的小学生!所以,“会问好”习惯培养,不只是让孩子会敬礼,更需要引导孩子们知道有声语言、无声语言都能表达问好等。
“会问好”习惯养成具体实施办法:我们从孩子们进校门第一声问好起步,引导孩子们在课间,行径中,面向各种对象时,选择更优雅适宜的问好方式,用合适的语言传达尊重,感受尊重。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小学生是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未来的学习、社交和职业素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学校和家长三个层面,探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的教育策略教师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引导者和实施者。
在教师的教育策略中,需要综合运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
1.正面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使用正面引导的方式,积极鼓励和表扬学生良好的行为,让他们感受到正面行为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也要采取温和的方式进行指导和纠正,避免用严厉的语气或者惩罚来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2.示范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身作则,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师可以表现出礼貌待人、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态度,引导学生从老师身上学习并模仿这些优秀的行为。
3.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细节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尝试、去观察、去学习。
通过在活动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小游戏、小挑战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规则引导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的行为准则,明确告诉他们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学校的教育策略学校作为小学生的第二个家庭,也需要在整体层面上做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工作。
1.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需要通过装饰美化校园环境、设置优质的学习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措施,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学习、生活环境。
2.建立规范的制度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明确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规范性的引导和管理,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规范的环境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可以根据不同时节和主题,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特色教育活动。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小学生是整个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实际情况是,如今许多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着各种问题,养成教育的现状也不容乐观。
本文将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一、现状1. 老师家长责任不明确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需要学校老师的指导,也需要家长的引导。
在现实中,许多老师和家长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责任不明确,往往互相推诿,导致小学生教育出现了“谁都不管”的现象。
2. 重视学业忽视行为习惯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许多学校和老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在班级里不能良好地遵守纪律,缺乏团队精神,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学风。
3. 社会环境影响现代社会的风气多变,各种不良信息层出不穷,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产生了负面影响。
加之家庭教育不足,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常常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存在的问题1. 缺乏自律意识由于缺少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和引导,许多小学生缺乏自律意识。
他们无法自主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课后不遵守纪律等现象。
2. 缺乏团队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团队意识。
现实中,许多小学生缺乏团队意识,不注重与同学的沟通与协作,影响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习氛围。
3. 缺乏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包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承担个人和集体的责任。
但许多小学生缺乏责任感,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过失,更不会主动承担集体的责任。
4. 缺乏礼仪意识礼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基础,而许多小学生缺乏基本的礼仪意识,经常出现无礼貌、不懂得换位思考的现象。
5. 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包括自主学习的意识,然而许多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对学习缺乏热情,依赖外部的监督和压力。
三、解决之道1. 明确责任学校、老师和家长应当明确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责任边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近年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备受关注,社会各界纷纷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
目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小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由于家长的疏忽或忙于工作,很多家庭没有为孩子提供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长期以来,一些小学生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懒散、不守纪律、不讲卫生等。
学校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些学校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只关注学习内容的传授。
缺乏行为习惯养成的指导和培养,导致了学生缺乏自制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一些教育机构和培训班过于功利化,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一些培训班中,学生只关注成绩,忽视了对社交礼仪、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功利化的教育观念使得学生缺乏全面的素质培养,行为习惯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解决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应该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并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还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监督。
社会应该加强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各界应齐心协力,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养平台,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提高家长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工作。
当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合作,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环境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篇)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篇) 【导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小学生是人类自然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人格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也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1. 家庭教育不足。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缺乏重视,也存在片面性和缺乏针对性。
家庭教育的缺位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坏习惯,例如爱打闹、不守秩序、不整洁等。
2. 学校教育不到位。
尽管学校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例如制定规章制度、教育讲座等,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学校没有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另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方法和手段并不适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3. 社会环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
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同伴关系等方面也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电视、网络、游戏等媒介会引导孩子形成不良行为模式,同伴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也可能影响孩子。
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 家庭教育要加强。
父母应该从小建立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例如保持室内整洁、不随意乱扔垃圾、按时休息等。
2. 学校教育要创新。
学校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例如可以结合动画、游戏等形式,增强孩子的兴趣。
3. 社会环境要规范。
社会应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公共场合不讲电话、不乱扔垃圾等。
同时,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一体,共同维护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总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关键的工作。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迈向成功的人生。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在现实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家庭教育的不足是导致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亲子关系的紧张化,许多家长缺乏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
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忽略了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还有一些家长有着溺爱与纵容的倾向,他们宠爱孩子、听从孩子的意见,导致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困难的原因之一。
现阶段,一些学校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
学校过度强调竞争和分数导向,使得学生将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抛之脑后。
教师的行为习惯教育水平和教育方法也不尽人意,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缺乏耐心与细致的引导与教育。
现代社会的信息快速传递也影响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小学生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对他们行为习惯不利的。
虚假广告宣传、暴力内容和不良行为的赞扬等都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不良的影响。
而且,现代科技给小学生带来的电子产品过多地开放使用,使得他们沉迷于在虚拟世界中,缺乏对现实世界行为准则的把握和养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家庭应该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引导。
可以通过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耐心地与他们交流,监督他们的行为,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应设立品德教育的专门课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的行为习惯,做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学校,开展家长教育讲座,提供家长关于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和指导。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关系到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据统计,当前小学生中存在着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爱说谎、偷东西、不守纪律、不尊重老师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由于学校的教育不够有效。
首先,家庭教育不当是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家庭结构的变革,许多家长面临着工作繁忙、精力不足,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因此,孩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可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其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是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之一。
一些学校过于重视课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形成了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价值观。
此外,一些学校教学方式较为传统,重视灌输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影响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在家庭方面,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从小入手,注重爱心和耐心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表达、学会感恩、锻炼自助和协助等良好行为习惯。
在学校方面,除了注重教育学生的知识技能外,还应该加大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力度。
应该从小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如讲究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健康饮食等方面进行教育。
在合适的时候,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乐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小学生行为习惯是与个人品质、社交能力和职业成功直接相关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教育,推进“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年第11-12期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思考
马翠娟
摘
要: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也不是单凭学校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通力
合作,多体联动,在教学与生活中不断潜移默化、环境熏陶,才能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地学习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习惯养成;存在问题;教育思考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具有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从入学开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为他们学习成长打好基础。
一、习惯养成教育面临的问题
1.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缺乏自主意识。
初入学的小学生,虽在幼儿园接受过一些行为习惯养成引导,但由于年龄小、认知弱的原因,缺乏习惯养成自主意识;进入学校后,环境的变化及要求的增多,使他们一时难以适应,会发生一些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的现象。
如有些学生时常不做或忘带作业,随地乱扔垃圾,上课时打闹等。
这些都需要教师耐心且持久地教育引导,当教师指出来了、批评了,他们才会意识到不对,才会逐步改正。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进入学校之前,包括如何说话、做事、待人等都是由家长言传身教的,因此我们说孩子的行为习惯一定程度上就是家长行为习惯的反映。
一些家长或因文化程度低,或因生活压力大,会不由自主地将不良行为习惯和情绪带入家庭生活中,从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上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强化了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家长的执着追求。
因此不少家长以分数为导向,使孩子的假期和课余时间均被兴趣班、辅导班所占用,整天疲于应对过多或不适宜的钢琴、绘画、舞蹈等的学习。
这些不正确、欠科学的盲目做法,不仅损害了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
二、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思考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的行为习惯不但能使学生受用一生,而且便于教师更加轻松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
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学生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学习和做事开始主动思考、比较,明辨是非。
此时,要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通过少先队队课、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等,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行为有准则、课堂守纪律、作业按时交、同学团结好、生活好习惯。
经过这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每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2.尊崇内涵正能量的校风。
校风是一个学校的师生在各方
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趋向。
校园的内涵式建设和发展,是培育正能量校风之需;而全面激发师生互动潜能,则是催生校风内生动力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我们在上述方面迈出了坚实创新的步伐。
学校通过践行“志趣”教育,以“做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办学内涵,形成了激励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确立了“虎娃”精神(立志、自强、自信),为每个“虎娃”的个性发展提供多元选择,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在志趣教育和习惯养成中,增进了自我认知,增强了教育认同感,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3.培养淳朴的家教家风。
家教家风是建立在家庭基础之上的,家庭是家教家风的载体,良好的家教家风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家教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世、生活习惯等的养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教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良好家教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
4.注入清新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是体现价值观的流行性群体行为,是反映一定时期的思想道德、价值理念的风尚、习气。
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系统良性运转、国家机制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因此,让小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
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卫生城市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到社区未成年人成长驿站,以多种形式参加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在主干道十字路口开展文明引导服务,通过“我是小小交通警察”“我做文明劝导员”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自觉崇尚社会道德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引导学生以自身的文明出行,带动身边市民提升社会文明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生的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也不是单凭学校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多体联动,在教学与生活中不断潜移默化、环境熏陶,才能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地学习成长。
作者简介:马翠娟,西宁市虎台小学。
[责任编辑臧小平]
管理艺术
德育园地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