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年第11-12期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思考

马翠娟

要: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也不是单凭学校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通力

合作,多体联动,在教学与生活中不断潜移默化、环境熏陶,才能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地学习成长。关键词:小学生;习惯养成;存在问题;教育思考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习惯具有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从入学开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为他们学习成长打好基础。

一、习惯养成教育面临的问题

1.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缺乏自主意识。初入学的小学生,虽在幼儿园接受过一些行为习惯养成引导,但由于年龄小、认知弱的原因,缺乏习惯养成自主意识;进入学校后,环境的变化及要求的增多,使他们一时难以适应,会发生一些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如有些学生时常不做或忘带作业,随地乱扔垃圾,上课时打闹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耐心且持久地教育引导,当教师指出来了、批评了,他们才会意识到不对,才会逐步改正。

2.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进入学校之前,包括如何说话、做事、待人等都是由家长言传身教的,因此我们说孩子的行为习惯一定程度上就是家长行为习惯的反映。一些家长或因文化程度低,或因生活压力大,会不由自主地将不良行为习惯和情绪带入家庭生活中,从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社会上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强化了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家长的执着追求。因此不少家长以分数为导向,使孩子的假期和课余时间均被兴趣班、辅导班所占用,整天疲于应对过多或不适宜的钢琴、绘画、舞蹈等的学习。这些不正确、欠科学的盲目做法,不仅损害了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

二、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思考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能使学生受用一生,而且便于教师更加轻松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学生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学习和做事开始主动思考、比较,明辨是非。此时,要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通过少先队队课、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等,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行为有准则、课堂守纪律、作业按时交、同学团结好、生活好习惯。经过这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每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2.尊崇内涵正能量的校风。校风是一个学校的师生在各方

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趋向。校园的内涵式建设和发展,是培育正能量校风之需;而全面激发师生互动潜能,则是催生校风内生动力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们在上述方面迈出了坚实创新的步伐。学校通过践行“志趣”教育,以“做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办学内涵,形成了激励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确立了“虎娃”精神(立志、自强、自信),为每个“虎娃”的个性发展提供多元选择,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在志趣教育和习惯养成中,增进了自我认知,增强了教育认同感,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3.培养淳朴的家教家风。家教家风是建立在家庭基础之上的,家庭是家教家风的载体,良好的家教家风是家庭和谐的基石。家教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世、生活习惯等的养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教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良好家教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

4.注入清新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体现价值观的流行性群体行为,是反映一定时期的思想道德、价值理念的风尚、习气。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系统良性运转、国家机制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让小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卫生城市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到社区未成年人成长驿站,以多种形式参加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在主干道十字路口开展文明引导服务,通过“我是小小交通警察”“我做文明劝导员”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自觉崇尚社会道德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引导学生以自身的文明出行,带动身边市民提升社会文明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的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也不是单凭学校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多体联动,在教学与生活中不断潜移默化、环境熏陶,才能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地学习成长。作者简介:马翠娟,西宁市虎台小学。

[责任编辑臧小平]

管理艺术

德育园地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