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认识

合集下载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几点体会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几点体会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几点体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这给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意识上的转变要实现节约型社会建设,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意识上的转变。

我们必须树立节约的理念,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努力践行“减排、低碳、节能、环保”的目标,同时落实“循环利用、低排放、绿色发展”的内涵。

只有通过这种意识上的转变,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节约、环保的社会氛围。

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在进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成本,减少能源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这种做法可以有效解决节能和环保的矛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推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作为这样一种新型经济模式,绿色经济可以有效减少能源和环境的消耗,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提高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因素。

只有广泛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才能有效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环保知识和技术,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五、实行政府主导政府的主导作用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宣传和推广绿色生产、节能环保等发展策略,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我们需要搭建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的平台,共同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加强资源和能源的管理和监管,促进节约和循环利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和要求,加快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提高环保意识,全面推行节能减排,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践探索及经验总结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践探索及经验总结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践探索及经验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消耗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通过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污染和浪费,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

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建立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之上,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个主体的共同努力,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践经验1.政府主导下的资源节约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等手段,在政策引导下推动各行各业的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工作。

如我国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全面推进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企业创新带动资源节约企业是资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能力的提高,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关键。

在资源节约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少资源浪费。

如谷歌公司实施的“能量快照”计划,通过对其数据中心能源的监测和优化,每年可以节约10亿度电。

3.公众参与引导资源节约公众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可以有效推动资源节约的实践。

公众可以通过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分拣垃圾等方面进行实践,目前,我国的居民分类垃圾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大众的共识,有效提高了垃圾的资源利用率。

三、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1.建立科学的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的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准确评估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政策和措施,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2.强化创新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循环利用是重要手段。

简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意义和基本措施

简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意义和基本措施

简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意义和基本措施前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本文主要从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及其意义和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个方面着手认识这一重大战略政策。

并在最后提出大学生应当在这方面如何表现。

正文: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述(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我国资源相对紧缺,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约束,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实现。

我国资源利用问题非常突出。

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目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工业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我国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约为每立方米水产出1公斤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 25%;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我国节能型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城市居住建筑面积的3.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 3倍。

第二个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增大。

我国单位GDP能耗从2002年开始又出现增长趋势,尤其是电力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资源的约束矛盾不断加大。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几点体会 - 心得体会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几点体会 - 心得体会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几点体会- 心得体会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几点体会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立足国情、着眼未来作出的带有全局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的战略部署,这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德阳作为工业城市,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显现。

因此,在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努力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确保德阳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正确把握资源利用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资源的重要性(一)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人类的经济生活总是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发现、开采、开发和利用,自工业革命以来,依托能源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世界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则通过对全球资源的掠夺和占有,从而实现了现代化。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煤炭、钢铁、铜消费第一大国和石油、电力消费第二大国,能源消费已占世界总量的13.6%。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资源需求还将持续增加,资源储备将越来越少,能源资源战略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的核心战略之一。

(二)资源承载能力制约着经济发展。

地球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其供给能力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统计资料表明,人口不足世界总人口15%的发达国家,在200年的工业化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近50%的化石资源。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人口增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世界正承受着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压力,资源消耗增长过快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思考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思考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思考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对于资源的节约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因此,如何进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研究热点。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枯竭的风险。

在这个人口不断增长、资源消耗不断加大的时代,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的短缺问题,便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自我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不仅可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

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思考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战略思考。

下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1. 制订环保政策和标准,推进环保科技的发展。

政府要制订出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标准,推进环保科技的发展,使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2. 加强能源利用的管理和监督。

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加强能源利用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能耗企业的惩罚力度,提高它们的管理水平,实现全社会的能源节约。

3. 推广低碳生活方式。

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从最基层开始,从每一个人开始,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逐渐形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4. 实行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的实践,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5. 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跨国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总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重要途径,各国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进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未来谋求更好的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意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意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意义第一篇: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系列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介绍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宣传国家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

推出一些资源节约先进典型,曝光一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案例。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增强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就是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对能源及废物实行综合利用的过程。

这一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利用生态学规律,将人类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思考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思考

驷. 程序结构 力学[ . M] 北京 : 高等教 育出版社 ,0 1 20 . 晶, 卢红琴 . 前 启后 搞好 结构 力学课 程建 设 [ . 承 A]
8 结语
结 构 力 学 的 教 学 改 革 与 实 践 是 一 个 广 泛 而 复 杂 的课 题 , 随着
建 设 资 源 节 约 型 社 会 的 几 点 思 考
徐 汝 良
摘 要: 在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 内涵给 予界定 的基础上 , 结合 中国资源现状 、 经济发展 、 民生活具体 问题论证 了中国建 人 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的必要性 , 并从循环经济 、 府生态 、 政 社会 文化等方面给出 了建 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的建议。
资源节约型社会 是指在 保证 人 民群众 物质文 化生 活水平 改 善和提高的前提下 , 在社 会生 产 的各 个环 节 中, 过经 济和行 政 通
手 段 , 员 和激 励 全 社 会 节 约 资 源 和 更 有 效 的 利 用 资 源 , 而 在 动 从 更 少 的资 源 消 耗 、 低 的 环 境 污 染 的 条 件 下 , 造 更 大 的 经 济 和 更 创 社 会 效 益 , 现 经 济 和 社 会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资 源 节 约 型 社 会 是 人 实 与 自然 和谐 的社 会 , 经 济 发 展 、 源 利 用 、 态 保 护 协 调 一 致 的 是 资 生 社会 , 是社 会进 步 、 民安 居 乐 业 的社 会 。 人
效 的防止 污染 , 保护 生态环境 , 进而优化居 民的生存环 境 , 高居 提
民 的生 活 质 量 。
2 我 国建设 资源节 约 型社会 的 必要性
1 建设资源节 约型社 会是 缓解 资源瓶 颈制 约 的需 要 。我 国 )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与管理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与管理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与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不可逆性,使得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切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

我们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管理。

一、政府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政府作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主导者,需要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政府要引导和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资源保护和环保制度。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执法力度,严惩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政府还要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广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环保的新技术和新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和可持续化。

政府的作用还在于宣传和普及资源节约和环保知识,推动全民环保和资源节约的意识和行动。

二、企业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企业是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方之一,同时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参与者。

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环保和节能技术的运用,从生产上控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并且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大对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采用循环经济的模式,减少资源的排放和浪费。

三、个人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个人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个人的环保、低碳意识和行动,对于全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个人需要从日常生活和消费习惯上开始,采用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在能源、水资源和纸张等方面,个人可以节约使用,把节约资源的习惯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另外,个人也要鼓励和支持绿色环保品的消费,积极参与环保公益事业,共同参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管理。

总结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1.1 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节约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可以减少资源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威胁到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通过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确保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可持续发展。

1.3 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能源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利用能源是推动资源节约的关键。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可以通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低碳发展。

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措施2.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基础。

政府应该通过立法和执法来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大对资源浪费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良好的资源节约法制环境。

2.2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是推动资源节约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和节能技术,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2.3 培育节约型文化节约是一种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政府、学校、媒体等应加大对节约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人们崇尚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2.4 加强资源管理与监督资源管理与监督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强对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制定有效的资源配置政策,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防止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维护。

三、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挑战与对策3.1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对资源消耗的压力加大。

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随着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日益壮大,资源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我们知道,大量的富有价值的资源被浪费和消耗,这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的影响,对人类生活和环境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

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这里将介绍如何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道路和必要性。

一、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社会中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高效利用,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污染,从而实现环境可持续性,以及将消费观念和生产方式从过度消费向可持续性转变的一种新型社会。

该社会主张实行“绿色消费,循环经济”,通过延长生产和消费的周期来减少自然资源与资本的浪费,实现减排、减废、循环利用,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1.灵活性现代社会经济运作方式日新月异,每个社会都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发展。

而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社会灵活性的体现,它能够适应当下各种环境和经济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始终满足人民需要,并保护和增强生态环境。

2.可持续性历史上,资源超额消耗和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不可承受之重,这些痛苦的过程教育了我们需要上升到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

资源节约型社会秉承可持续性发展的初衷,注重消费的合理性,生产能源和资源的高效使用,让我们不仅能够满足当下的需求,而且也能够慢慢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还原和大力保护环境生态。

3.资源供求平衡如今,资源日益匮乏,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一方面由于资源的存在有限性,另一方面许多有价值的资源被浪费和消耗。

而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坚定的实现资源供求平衡,通过绿色消费、循环经济的理念来消解资源消耗和和供需矛盾的问题,实现各类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从而让社会经济模式更加健康和复苏。

4.环境保护坚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是保护环境发展新经济模式的必然选择,它对人类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作出了卓越贡献。

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的同时,资源相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任务相当紧迫。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向环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大量增加,环境质量逐步恶化。

目前,中国近三分之一的国土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成为劣五类,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干净的水,大气污染最严重的世界10大城市中,中国占3座城市,一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清洁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疾病和呼吸道癌症。

世界银行计算,2020年以后,中国仅为燃煤造成的疾病就将支付3900亿美元的费用,占GDP的13%。

“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使一些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环境容量达到极限,造成了灾难性问题。

各种统计表明,我国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近极限。

如果我们不能切实改变现行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势必进一步加剧资源短缺的压力,甚至有可能丧失发展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难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改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但是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增长方式还基本上是属于粗放型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

未来的十五到二十年,我们国家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兴工业化难以实现。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内涵。

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如果不计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意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意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意义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相应的资源消耗程度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避免不可持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导致的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

下面,本文将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定义、建设意义及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定义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通过有效的资源利用管理和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使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供给相适应的社会形态。

换言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在保障人类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在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转型,逐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意义1.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耗损和环境的污染,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令环境得到好的保护。

与此同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也能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化,保护全球环境的生态系统,使自然资源短缺时能够被可持续地保护。

2.推进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减小了能源资源处理的成本和对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提升了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率,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速度,推动绿色经济增长。

3.社会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也有利于发展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社会推进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技的革新、创新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在构建节约型的经济社会结构,全面提高了人民的素质和生活品质,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互动,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三、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路径1.资源利用优化坚持建立绿色发展模式,全面推进节能和循环利用,促进高效利用和共享,推进经济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发挥科技、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加强管理和监测建立全过程的生态环境评估和管控机制,加强科学监测和管理,实现有关各方面的共识,建立托管、市场化机制和可持续管理机制。

重要的资源节约型社会

重要的资源节约型社会

重要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当今世界,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已经成为人类的一大难题,但这个问题却一直伴随着我们。

我们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自然资源来维持我们的经济和生活,但是我们的使用量往往远远超过了资源的流通速度,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建立起一个重视资源节约的社会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必需和方向。

一个重要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能源节约能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但它也是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

例如,建立绿色能源基础设施,鼓励低碳出行和低碳生活,促进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这些措施将极大地减少我们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实现全球能源消耗的可持续性发展。

2. 天然资源利用天然资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过度的消耗却会导致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

我们应该采用合理、可持续的方式来利用这些资源。

例如,鼓励绿色采矿和可持续林业管理,以确保我们的天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大的破坏。

3. 降低垃圾污染垃圾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许多国家都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以降低垃圾污染。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降低垃圾污染。

例如,推广可降解垃圾袋、支持可再生能源,鼓励废物循环经济,以及推广垃圾减量计划等。

4.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之一。

我们应该鼓励废品回收,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例如,建立现代化的废品回收系统和技术,加强对废品回收企业的支持,通过国际合作来推进废品回收和再利用的全球化进程。

5. 基于脱碳技术的生产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碳排放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采用基于脱碳技术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可以明显降低碳排放,同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保效益。

建立重要的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的是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政府、企业、学术界和公众都应该共同努力,以推动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通过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我们才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建议

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建议

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建议----在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上时的发言稿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施永忠浙江作为资源小省,我觉得应该虚实结合、双管齐下,及早规划、设计好未来五十年内的资源发展规划,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迫不及待的。

为此,我想提出两方面的意见。

一、发挥政府导向职能,做好规划、宣传、组织工作。

1、在城镇建设规划中,周密安排各种资源。

目前新建小区、新建城镇、新建乡村,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比如中小幼学校的布局,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幼儿园,完全可以在新的住宅小区和城镇规划时,就加以统筹安排,并且与小区或城镇的投入使用同步开始招生,让孩子在小区内就能上学,这样可以节省许多资源,如汽油、道路、车辆、餐饮、电力等。

缓减每天几十万辆公车、私车接送孩子的交通拥挤状况。

2、政府部门带头开展节约资源活动。

政府机关带头节约用车、用电、用纸、用水,带头使用绿色能源。

比如公务员每周用一天不用公车而乘公交车上班,政府大楼带头使用绿色能源,我相信其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3、在城镇大力倡导骑自行车上下班或进行旅游。

当前,欧盟各国兴起了一个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上班的群众性健身运动。

而我们浙江也正在大兴工间操。

这在创建绿色生态省、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能源紧张的大背景下,以及各地市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市民的健身运动,现代旅游者方兴未艾的自助游、情侣游、休闲游等直接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休闲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现代时尚一族轻松、健身、情侣、自助等旅游消费理念,逐步为旅游者们接受的社会背景下。

为了方便市民健身,大力倡导少用汽车,多利用自行车健身和上下班的节能健身运动。

同时,为了留住游客,适应自助游热,健身热,不致他们来去匆匆,又让他们觉得不枉此行。

建议各城市以风景点为中心,借助旅游集散中心,开展大型的自行车出租游,在旅游者提供押金的前提下,可以在任何一个集散中心还车,方便游客,而各集散中心只要设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了。

同样,也可以作为市民早锻炼的工具或交通手段。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与发展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和破坏。

因此,构建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为了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

首先,必须加强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

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资源规划,加强对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同时,要加大对资源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节约资源的新兴产业和技术,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

其次,要推动节约型产业发展。

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整顿和淘汰,鼓励和支持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浪费,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分离。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同时,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管理,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再次,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前提和基础。

应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同时,要大力推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要科学合理规划,确保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

最后,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资源节约的认识和意识,培养节约习惯和理念。

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活动,推进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的自律行动。

同时,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资源管理和技术水平。

总之,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推动节约型产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思路与实践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思路与实践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思路与实践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许多资源却是有限的,而且它们的开发和利用常常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面对这些问题,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重要议题。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类对资源的依赖和环境的重要性,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来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思路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制定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或实行相关政策,以使人们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节约。

例如,通过价格等手段引导市场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推广环保产品,降低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量。

2. 加强技术研究通过技术创新和进步,增加资源的效率,减少能源和物质的浪费。

例如,开展新能源技术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在科技的推动下,企业会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从而在资源使用和环境保护上产生更好的效果。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公众减少浪费行为,促进节能环保消费观念的发展,更多地采用可再生资源和绿色产品,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4. 摒弃浪费习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开始,推行“追求简约,拒绝浪费”的生活理念。

比如多用行水冲洗的厕纸,节约用水,回收废旧物资等。

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实践1.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循环使用、不会耗尽或会自行恢复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近年来,我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风力和太阳能领域,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国家之一,将有力地促进节能减排、替代化石能源等方面的发展。

2. 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开展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可以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幅度巨大。

比如,通过分类收集、垃圾堆肥处理等方式,实现资源回收利用。

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几点思考

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几点思考

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思考摘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简要介绍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指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意义;结合九华示范区项目,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此以后,建设“两型”社会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并逐渐受到了各阶层日益广泛的关注。

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所谓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通过采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种措施,规范和约束资源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使用率,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小消耗。

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

所谓环境友好型社会,概括来讲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其目标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基础,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人类的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过周围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发展绿色科技,实现生态文明,坚持合理规划、有序开发,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的水平。

与此同时,在资源使用方面,从勘探、开发到利用,走的一直是高消耗、粗放式的路线,投入高、产出低、浪费严重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对资源造成巨大损耗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加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资源的需求增长迅速,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构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机制梁子湖区沼山镇吕葵构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新要求,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的重要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

对鄂州来说,如何按照国家的部署,在实现资源和环境友好方面有所建树,需要在制度、政策、组织、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积极探索,其中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市实现率先创建资源友好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

当前形势十分复杂,从国内层面看,二十余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粗放的增长方式和较不均衡的发展次序和格局,也带来相当多的增长本身和增长之外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成为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瓶颈。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就鄂州而言,过去的发展成效是显著的。

经济容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引导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是中央对鄂州的要求,也是鄂州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但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其实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在思想上实现统一,达成共识,而且更需要从经济、社会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解构和重塑,使之在改革中逐渐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相适应的新模。

显而易见,在当前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中,围绕着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重点推进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系统的任务,其过程也是对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修正、变革和重塑的过程。

近年来,我市在节能、降耗、减排和治污方面取得的成效与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是分不开的。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与实践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与实践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与实践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紧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切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与实践。

1. 资源节约的意义资源是人类社会的生命线,对于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日益发展的经济,资源的使用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

因此,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努力的方向。

资源节约可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负担,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不仅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也能够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2. 资源节约的实践在资源节约方面,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以下是一些可以实践的方法:(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物品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不必要的物品,避免浪费。

例如,只购买和使用自己需要的东西,切勿过度消费。

(2)提高资源利用率我们应该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可以节约消费支出。

例如,使用高效节能的电器设备和节水器材,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等。

(3)开发循环经济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废物再利用、资源有序流转、实现资源减排的目标。

例如,建设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对废气废水进行资源化利用等。

(4)加强管理和监管我们应该加强对资源利用的管理和监管,推进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管理,同时加强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的治理。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和社会大众崇尚节约,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等。

3.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挑战和未来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是很多的,其中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全面的策略和行动计划,做好组织领导和具体实践工作。

未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变化和希望。

走向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的投入和参与,只有积极采取措施和行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好的未来。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摘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不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

关键字: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引言: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正文: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性分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不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与经济矛盾的需要众所周知,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现它们的永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

从水资源来看,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8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

从土地资源看,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每年还以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

从矿产资源看,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其中主要矿产资源还不足1/2。

在资源严重不足的同时,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

能源利用效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等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3·《中国商界》2010年5月总第198期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人们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等政策保障体系,在全社会成员的参与下,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和永续利用,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面的定义看出,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体现着社会文明的一个更高层次——生态文明;它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包括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两部分;其前提是必须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条件,其中也包括先进的管理技术;在参与方式上,资源节约型社会不单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单是企业的事情,而是社会每个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参与方式上,一改原来的那种由政府决策,行为相关者执行的模式,采取决策的多层次参与,既有政府官员,也有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也包括一般的公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

同时,不同的参与者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中,体现不同的功能。

另外,资源节约型社会还包括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

人与自然协调、和谐,是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上的协调,全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

一、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由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一是我国的资源总量很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小。

很多资源列世界前几名,总量上是大国。

但被13亿人口一除,就成为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少的国家。

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状况相当严峻。

我国目前资源利用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30%,单位产品耗能高40%。

例如2004年,我们国家GDP占世界GDP总量4%左右,但是我们所消耗的重要资源站世界的比重,煤炭大概是38%,水泥占45%,钢铁占27.4%。

高消耗、高排放直接导致了高污染。

三是资源禀赋差。

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为凸显,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但耕地还以每年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

从目前探明储量看,我国可采石油资源只能用到2020年。

我国煤炭资源现有储量最多还能使用不到100年。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时期。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将越来越大。

可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分享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但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利用效率低,产品成本高,已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要特别提到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国际形象的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环境与贸易日益紧密,一系列新的国际环境公约对经济贸易尤其是工农业产品提出了更严格的环保要求,绿色贸易壁垒凸显,绿色贸易壁垒以保护关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认识张云仙/邹平县青阳镇财政所【摘 要】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当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上来,就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关键词】 认识 构建 措施环境和人身健康为由强行的限制标准,这些对国际贸易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技术壁垒,尤其是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经济的优势,形成合法的技术壁垒,而且还在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因此加快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产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就能有效地解决环境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有利地消除国外提出的资源环境威胁论和绿色壁垒等影响,必将极大地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应采取的措施(一)营造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

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发展观,使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渗透到所有一切社会管理工作之中。

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教育、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支持和协助,使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奉行的价值观。

二是要积极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

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带动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生产。

同时,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是要大力发展和应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形成资源消耗少、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的生产和消费体系,使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控制在生态环境可自我更新的范围之内。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就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

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另外,发展循环经济除了可以做到资源、环境、经济“共赢”外,还能解决就业问题。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304·《中国商界》2010年5月总第198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面临生态危机和资源危机而产生的理性抉择。

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投资率很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浪费大,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

同时,废旧资源的回收比例偏小。

因此,必须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

所以我国的循环经济应该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既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动脉产业”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的“静脉产业”二者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

一是调整资源类产品价格过低的现状。

这是促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也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

二是通过调整完善税收政策来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首先,落实好现有的税收政策。

其次,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包括利用“三废”等取得的收入,给予适当的减免税优惠,引进一些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保护环境。

三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

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等。

(三)构建资源节约型型社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资源节约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资源节约的有效手段。

当前要抓紧组织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努力突破资源节约的一些技术瓶颈。

组织实施好重大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重点是燃煤工业锅炉、热电联产、余热余能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农业节水灌溉、废水资源化、海水利用、“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大工程。

制定和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技术、工艺和设备目录》,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制定《节水技术政策》。

通过组织现场会、举办展览和技术交流等方式,推广先进、成熟的节能、节水和综合利用及新型墙体材料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

(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加强环境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反对浪费的法律法规,为惩罚严重破坏环境资源者和严重浪费资源者提供法律依据;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种产权权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完善产品质量和市场交易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坑蒙拐骗以及制假售假行为,规范市场交易,减少资源损失。

(上接第305页)功,成功搭载ET-POWER技术的铁动力电池,实现零污染、零排放、零噪音的三无目标,续航里程达350KM,标志着比亚迪纯电动汽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比亚迪汽车精兵出战北京国际车展,中国首发硬顶敞蓬轿跑车F8、世界第一铁动力技术轿车F3e、自主研发的BIVT技术的发动机在北京车展上引起了强烈震动;11月27日,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硬顶敞蓬轿跑车F8荣获北京车展最佳中国首发新车大奖。

2009年美国股神巴菲特看中比亚迪的发展潜力,认购2.25 亿股新H股,交易总金额约为港币18 亿元,对于加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及其它环保产品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乃至全球的推广都极具战略意义。

通过对深圳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打造新能源汽车这个原始创新的理念自从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就一直存在,只是由于这个原始创新需要太多的资金和强大的研发能力,这对于一个初涉高新技术汽车行业的比亚迪来说存在着太大的困难,因此比亚迪选择以模仿创新的方式积累资金和培养自己的研发团队,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才开始原始创新,比亚迪的模仿创新更多的是为原始创新积累能量,这对于其他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