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征信的现状及问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企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

(完整版)企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

企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一)企业诚信现状根据调查表明,某些企业在诚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产品质量偏低,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以次充好较为普遍,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私营企业的形象。

2.私营企业普遍没有工会组织,其劳资纠纷比其他企业增长快,使企业无法吸引优秀的员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3.财务不透明,形成了税务信用、贷款信用、财务信用缺失的不良状况。

4.公司治理薄弱。

5.赖债、躲债、恶性逃避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使私营企业之间存在大量且长期不能缓解的相互拖欠款,严重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后劲。

6.毁合同、打官司事件时有发生,导致私营企业在交往过程中提心吊胆,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7.私营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也是其信用缺失的一种表现。

包括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搞低价倾销等,导致广大消费者对私营企业整体的不信任。

(二)诚信缺失的危害性企业诚信缺失会带来很多危害性,如:1.威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任何一个企业,其员工如能真诚团结,互相协作,各自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那么,企业就能促进创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增加利润。

但如果内部缺乏诚信,企业主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互不信任,情况就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2.破坏市场秩序。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的疲软,许多企业经营困难,流动资金不足,为了维持再生产,一些企业采取拖欠其他企业贷款的方式来购买原材料,企业之间你拖欠我、我拖欠他资金的现象日益严重,形成“三角债”问题,严重阻碍了资金的正常流通,扰乱了市场流通秩序。

3.引致国际贸易摩擦。

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力量和开发能力薄弱,又急功近利,于是热衷于仿制、盗版、冒用他人商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和专利权。

这些问题,早已引起了外国企业的不满。

4.损害投资环境。

5.影响社会安定。

我国仅一、二十年就形成了极为悬殊的贫富差距,为世界见所未见。

收入差距合理拉大,广大群众还能认同,但是,某些私营企业主靠“偷税漏税”等各种非正常、非法手段而“暴富”起来,广大群众当然不满。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信用管理成为了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企业信用是企业经营的基石,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市场信息传递成本较高,很多企业的信用信息很难及时获取和共享,导致企业之间信用评价存在着不准确、不一致的情况。

这给企业经营者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对此,我们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和透明度,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等手段,提高信用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着透明度不高的问题。

一些企业存在着不良信用行为,但是由于信息不透明,外界很难及时了解到这些问题,给企业的信用评价带来了偏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加强信用监管和公示制度的建设,对于一些重要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公开,让市场和社会对企业的信用状况有更多的了解。

对于违法失信的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提高企业信用的约束作用。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着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评价标准虽然有一定的建设和完善,但是还存在着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评价标准不统一的情况。

这给企业信用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不公正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深化信用评价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确保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对信用评价机构的监管和引导,提高信用评价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着信用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企业信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机制来支持。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还比较薄弱,缺乏对信用的有效引导和激励措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对企业信用行为的奖惩机制,对于信用好的企业可以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支持,对于失信的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纳入信用黑名单。

我国征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征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征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前我国的征信业还比较落后,距离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远。

我国普遍存在的对信用状况掌握的不全面性和不充分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失信行为大量发生、社会交易成本增加和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

因此,建立与完善征信制度,促进我国征信业的健康规范发展,特别是金融征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已成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法律缺位、信用数据的封锁、行业自律不足与执业技术规范不统一、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等已成为我国征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建立与完善我国金融征信制度的初步框架为:人民银行在金融信用建设初始阶段占主导地位,金融机构是金融信息体系的信息采集和最终使用者。

标签:征信业;问题;对策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信用经济。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这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对诚信问题的重视,对建立诚实信用制度的渴望。

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促进我国征信业的健康规范发展,特别是金融征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已成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当然要务。

一、征信及其作用(一)征信的含义征信一词的具体含义是指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银行信用和与此相关的其他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信用联合征信(以下简称征信或信用征信)是指信用征信机构经过与商业银行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约定,把分散在各商业银行和社会有关的法人和自然人信用系统,进行采集、加工、储存,形成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其客户了解相关法人和自然人信用提供服务的经营性活动。

根据实践,信用征信主要包括两大系统:一是以公司、企业为主体的法人组织的信用征信,二是与公民个人经济和社会活动相关的信用征信。

(二)征信的作用征信服务无论对于国家宏观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还是对于企业微观信用管理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以这样说,没有完善的征信服务,企业间的信用交易行为就无法顺利进行,也不可能建立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征信调研报告

征信调研报告

征信调研报告根据征信调研报告,近年来,征信行业在我国发展迅猛,对于个人和企业信用的评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针对征信调研的报告,总计1000字。

一、征信行业的发展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完善,征信行业开始在我国崭露头角。

征信是指金融机构通过收集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评估其信用状况,并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参考的活动。

征信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个人和企业的还款能力,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

二、征信行业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征信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征信机构数量相对较少,市场竞争不充分;其次,征信数据的共享不够顺畅,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第三,信用调查手段不全面,征信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三、征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尽管存在问题,但征信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数据共享和处理技术的进步,征信行业有望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对于信用体系的重视也为征信行业提供了机遇。

然而,征信行业也面临着挑战,如如何确保用户数据安全,如何准确评估信用状况等。

四、征信行业的发展前景尽管征信行业面临挑战,但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一方面,政府对征信行业的扶持政策有望进一步完善,提升行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金融需求的不断增长,征信行业的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此外,新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提高征信行业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征信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府和征信机构需要共同努力,完善征信体系,提高数据共享和处理的能力,提高征信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同时,用户也要加强对于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意识,合理使用个人信用信息,以推动征信行业健康发展。

以上是征信调研报告,总计1000字。

2024年征信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征信市场分析现状

征信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征信市场是指以征信业务为核心的金融市场,它起到了监督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维护金融秩序以及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日益完善,征信市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当前征信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征信市场概况征信市场指的是整个征信业务涉及的范围和规模。

目前,我国征信市场主要由两大征信机构主导,分别是国家征信中心和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这两家征信机构在整个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具有很强的信息采集、处理和管理能力。

征信市场现状分析1. 征信数据质量提高随着征信机构技术水平和数据采集能力的不断提高,征信数据的质量也在逐渐提高。

征信机构通过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的数据共享,获取到更多的信息来源,使征信数据趋于准确和全面。

2. 征信服务范围扩大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征信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个人信用征信外,征信机构还提供了对企业、机构和行业信用的评估和管理。

这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促进了征信市场的发展。

3. 征信机构监管加强随着征信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监管机构对征信机构的监管力度也在逐渐加强。

目前,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对征信机构的经营行为和数据安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并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这些监管举措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和提高征信市场的信用度。

4. 征信服务创新加速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征信市场的服务方式也在逐步创新。

征信机构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征信服务。

同时,一些新兴企业也涌现出以征信服务为核心的创新模式,加速了市场竞争和创新。

征信市场未来走向征信市场在未来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征信市场有望实现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并为更广泛的金融机构提供支持。

然而,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也将成为征信市场发展的重要议题。

未来,征信市场将更好地发挥监督和服务作用,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中国征信制度问题及对策1

中国征信制度问题及对策1

中国征信制度问题及对策1中国征信制度问题及对策1中国征信体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存在的问题(一)征信法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且层次较低1.缺乏系统的征信法律法规我国的征信法律立法基本还属空白。

目前,社会各界对征信系统建设的需求强烈,普遍认为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重过高,严重危害我国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迫切需要人民银行建立征信系统。

但是,另一方面征信系统建设直接涉及到公民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等问题,必须以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而目前我国有关征信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尚未制定《征信管理条例》、《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影响了这两个系统的进一步建设和使用。

2.立法分散,法律效力层次较低当前规范征信领域专门的法律规范,分散地分布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管理办法和地方各级政府主导下的征信管理办法之中,如《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等,虽然有一定数量,但全部是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层次较低,缺乏具有较强法律约束刚性的全国性法律,在实际执行中的效力有限[4],不能满足我国整体征信业发展的需要。

3.立法规范的范围较窄现有的直接规范征信活动的法律规范,其规定的内容往往局限于一个侧面,在信息有效公开共享与隐私保护的权衡方面、失信惩戒方面无保障可言。

虽然最新公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从九个章节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但过于原则化和笼统化,远未达到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目标。

(二)征信机构市场竞争力较弱,协作机制缺失我国征信机构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各地方、各行业征信系统、中资征信机构、中外合资征信机构和外资征信机构中国办事处并存和竞争的发展局面。

活跃在我国市场上的300多家征信机构,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当有限,可提供的增值服务还有待提升,以我国最大的企业征信系统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数据库为例,止20xx年末也只有1691万户客户信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征信机构邓白氏公司动态存储着来自世界各国5700万家企业的信用档案,几乎所有的世界500强企业都将之视为经营决策的可靠商业伙伴。

我国企业征信的现状、困难分析及政策建议

我国企业征信的现状、困难分析及政策建议

我国企业征信的现状、困难分析及政策建议作者:朴婧怡刘婉钰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4期一、中国企业征信现状企业征信通过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来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

市场经济依靠信用来搭桥,企业征信是减少市场经济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与发达征信国家百年以上的企业征信历史相比,中国企业征信实践要晚得多,自央行于2004年开始对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完成升级改造,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征信系统后,中国企业征信业才真正开始起步。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内征信业在许多方面都有提升,但行业整体经营状况却不乐观。

以北京地区为例,据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对北京地区备案的40家征信机构2015年经营状况的统计分析,40家机构当年营业收入中企业征信业务只占总营业收入的46.14%,且行业整体亏损,40家机构净利润总共为-2558.17万元,其中企业征信业务净利润为-6570.25万元,可见是征信企业的征信业务亏损极大,当前国内企业征信现状不容乐观。

二、企业征信困难的原因(一)主观因素1、国内企业征信行业业务覆盖较窄根据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的调研统计,各征信机构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企业征信报告、企业信用评分或评级、企业信用信息认证、企业商账追收及其他增值咨询服务等,其中以企业征信报告及企业信用信息认证服务为主。

可见国内企业征信行业仍以征信为核心,以数据整理和报告呈现为主业,缺乏像美国企业征信业龙头邓白氏那样的行业寡头,邓白氏除提供传统的征信报告外,还联合费埃哲开发出小企业信用风险评分、中小企业“胡佛分析”等多样化的征信产品工具,变身进化为以提供企业风险管理和市场营销方案为核心的商业咨询机构。

考虑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三大核心职能:财务、生产和营销,邓白氏作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的风险管理和市场营销方案恰恰针对于企业的财务与营销管理的刚性需求,因此每一家企业都会成为邓白氏的潜在客户,也因此,邓白氏积累了二百多个国家不同行业的数亿家企业的多维数据。

2023年征信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征信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征信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征信行业是指通过对个人或机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记录和管理等工作的行业。

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征信行业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起来。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政策环境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市场规模庞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人口大国,人口规模庞大,金融消费需求旺盛。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信用资源的需求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个人征信系统已经覆盖了全国范围内4.5亿人的征信信息,企业征信覆盖了2800万家企业,征信系统覆盖人数持续增长。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征信行业市场的规模扩大,国内外企业纷纷进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国内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都积极布局征信市场,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行业的专业水平。

同时,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也进入该领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征信评估,改变传统的征信模式。

第三,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征信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例如,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了征信业机构的监管权限和责任,加强了个人信息的保护。

同时,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征信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促进了行业内的良性竞争和规范发展。

最后,发展趋势前景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金融业务的创新,征信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征信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二是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推动信用评价从传统的被动记录为主转变为主动评估为主;三是征信服务的拓展和创新,征信机构将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征信服务。

总之,征信行业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政策环境优化,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金融行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征信行业将进一步融合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为金融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体系。

中国企业征信的现状及问题

中国企业征信的现状及问题

研究院一项调查显示:
♣ 51%的企业未听说过企业信用管理 ♣ 除外资企业外,有系统、有机构和完备的信用管 理制度的企业不到0.1% ♣ 我国企业坏账率为5~10%,美国为0.25~0.5% ♣ 我国企业账款拖欠期平均90多天,美国为7天 ♣ 我国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占销售 收入14%,美国为2~3%
企业征信现状
长三角、珠三角企业信用现状和问题调查显示: 1、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认识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2、企业信用状况有所好转(占被调查人数的45.5%) 3、企业信用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相关,排在守 信用前几位的省市是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山东、浙江 4、交易中信用度还比较低,6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在商 务活动中需要提防” 5、过半数企业存在合同纠纷 6、被调查企业长三角占72.6%、珠三角占48%参加信用评估 7、60%以上企业经营者认为诚信是企业合作的基础
?51的企业未听说过企业信用管理?除外资企业外有系统有机构和完备的信用管理制度的企业不到01?我国企业坏账率为510美国为02505?我国企业账款拖欠期平均90多天美国为7天?我国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14美国为23企业信用管理的思路?建立客户定期调查和评估机制据此调整信用思路?建立债权保障机制主要是外部转移风险和自身内部控制如担保保理保险再保险和抵押等?建立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回收机制对货物和客户时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时监控提供满意的服务与并施加适当的压力?建立不断用信息化改造企业管理流程的机制提高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培育企业对信用产品的需求把外部恶性价格广告战变为重在利用信用产品制定竞争战略的选择在实现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坏账和逾期账款控制在最低程度降低信用风险收机制对货物和客户时企业征信存在的问题?法律如何界定企业信用信息与商业秘密的关系?政府掌控的企业信用信息如何整合披露和使用?提供企业信用评估的服务机构如何生产更多的信用产品满足企业对信用产品的需求?如何加快建立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如何加快建立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怎样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信用服务?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如何突破信用瓶颈?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方面是重塑企业信用和培育企业信用需求如何把这项工作和整个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我国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征信行业分析报告

企业征信行业分析报告

企业征信行业分析报告1. 概述企业征信是指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和记录的行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广泛参与,企业征信行业在飞速发展。

本报告将对企业征信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主要竞争对手和挑战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目前,我国企业征信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企业征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征信行业的发展;- 金融机构对企业征信的需求不断增长,出借方更倾向于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企业对信用评级和征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减少与不良企业的合作风险。

未来几年,预计企业征信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并有望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3. 发展趋势3.1 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征信行业将借助这些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

利用大数据分析,可更全面、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实现自动风控和预测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3.2 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将成为企业征信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目前,各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的数据存在信息孤岛,互相之间数据的共享性较差。

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各企业征信机构可以共享自己的信用数据库和风险信息,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效率。

3.3 智能合约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为企业征信行业带来新的可能性。

通过智能合约,企业征信机构可以将征信数据链上存储,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和透明性。

智能合约还可以用于自动执行合同,提高合同的执行效率,降低违约风险。

4. 主要竞争对手目前,我国企业征信行业存在多家主要竞争对手,如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中国信用市场有限公司和汇法网等。

这些企业征信机构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未来,企业征信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机构间将通过技术创新、数据分析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

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

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一、信用缺失已经阻碍中国经济发展1.中国企业信用缺失导致损失5855亿元。

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二个百分点。

具体说,中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

2.信用缺失使企业间交易成本提高。

在我国,大多数人把信用等同于银行信用。

其实,对比银行信用而言,工商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更为基本,信用危机在此也表现得更为明显。

目前,规范化的商业信用,如商业票据在我国的使用十分有限。

据粗略计算,1995年全国的结算量约相当于企业存款余额的11倍,而美国80年代中期商业票据年结算量就已经是企业活期存款余额的3300倍。

商业汇票作为商业票据中主要的信用工具,只在煤、电、冶金、铁道、化工等五大行业和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才有使用。

1997年,我国商业汇票年度发生额为4600亿元,仅相当于当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6.1%。

据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增长势头。

涉及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案件以及各种诈骗案件大量增加。

199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为289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

在最近的几次全国性商品交易会上,很多国内企业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也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

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

专家指出,这表明信用危机已阻碍了经济活力的产生。

二、案例调查:企业信用存在问题及成因近日,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和北京国商国际资信评估公司联合对全国的近10万家涉外经贸企业进行了“外经贸企业信用信息跟踪调查”,发出调查问卷5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0份,回收样本覆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盛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外经贸企业、物流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外经贸业务的制造业企业等,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31%和69%;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2.3%、24.5%和13.2%。

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现状、问题及建议

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现状、问题及建议

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现状、问题及建议摘要:新形势下,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不断深入,信息主体对自身信用信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在征信活动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征信信息主体的信息失真、泄露、未经授权查询、信用记录修复渠道不畅等征信权益保护问题逐渐开始显现并受到重视。

本文结合基层央行受理征信异议、投诉工作实际,客观分析我国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征信发展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一、我国征信业发展现状我国征信业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

从2003年9月国务院明确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至今,我国征信业处于跨越发展阶段,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不断扩充,截至2019底年我国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分别接入机构3737家和3613家,基本覆盖了各类正规放贷机构。

收录信息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底,企业征信系统共收录2834.1万家企业和其他组织,信息规模居全球企业征信系统前列;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10.2亿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有信贷记录自然人人数为5.5亿人,收录的自然人信息数量居世界之首。

征信查询量不断增大,2019年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累计查询量分别为24亿次和1.1亿次,日均查询量分别为657.0万次和29.6万次。

征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数据质量不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待加强、部分信用报告的参考价值不高等。

一是数据质量不高,缺乏统一提供信息的格式,美国信用局协会制定了用于个人征信业务统一标准的数据报告和采集格式—Metro1和Metro2,而我国目前并没有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标准,通常会在基础环节,出现数据录入错误、信息缺失、冗余重复、信息主体不明等问题。

二是采集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待加强,我国征信数据尚处于各部门信息简单汇集的状态,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鉴别手段来识别采集样本的准确度和完整性。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信用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的秩序。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当前企业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1. 信用记录不完善在我国,企业的信用记录往往不够完善,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有些企业以低价竞争为主,从而忽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违背合同等行为十分普遍。

这些行为容易导致企业信用记录不良,但由于相关管理不完善,这些不良记录并不能很好地通过市场信息传递出去,导致部分企业形象良好的假象。

2. 企业信用合同不规范中国的企业信用合同管理存在较大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迅速签单,往往在合同中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或者隐瞒有关信息。

这些行为容易导致后期的纠纷,并严重影响双方合作关系。

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因为我国对企业信用合同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着较大自由度,容易滋生不良行为。

3. 企业信用市场化不充分我国的企业信用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很多企业在发生信用问题时,能够通过种种手段规避甚至逃脱责任。

这也导致了一部分企业在市场中行为不端,严重打击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信用市场化不充分也导致了企业信用记录往往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和应用。

二、对策应加大对企业信用记录体系的建设力度,通过完善的信用记录体系,记录和评价企业的信用状况,提升市场对企业信用的识别能力。

加大对企业不良信用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信用行为的自律性。

应建立并完善企业信用合同规范,提高合同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对于不规范的合同语言和行为,应严格进行监管和处罚,杜绝隐瞒和欺骗行为,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还应加大对企业信用合同纠纷的解决力度,切实捍卫合同的法律效力。

应积极推动企业信用市场化,依托市场力量对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管。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为企业信用记录的正常运转提供法律和市场保障。

我国企业征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我国企业征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我国企业征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从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经验来看,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都是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的。

企业征信业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已经有17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规则体系,对完善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企业征信行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逐渐壮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规范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的企业征信行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距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可以说,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企业失信行为大量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企业征信制度没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起来。

因此,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促进我国企业征信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已成为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维护市场秩序的当务之急。

?一、企业征信的作用及行业管理模式的国际比较?(一)征信概念的界定征信(creditchecking或creditInvestigation)源于左传:“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其具体涵义是指对他人的资信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从行业分工的角度看,征信对应着有关信息产品的收集、加工和生产,而不强调信用管理咨询或顾问服务。

资信调查服务(cRs-credtReportingservice)是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中的一项最普遍、最基本的业务,它是专业服务机构(即通常意义的征信公司)代理客户对交易另一方的资历、信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判断,为决策人选择贸易伙伴、签约、确定结算方式或者处理逾期帐款、经济纠纷等决策提供参考。

?(二)征信的产生及其作用?世界上第一家征信公司于1830年在英国伦敦成立,其成立的初衷是向贸易双方提供对方背景和资信信息服务,防止交易双方相互不信任和诈骗行为,减少交易摩擦,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

征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大数据时代我国征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我国征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我国征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我国征信业发展现状我国征信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建设征信业,但发展成效颇为显著。

20多年来,征信业发展已经初具形态和规模,并逐步走向规范化。

征信市场初步形成以央行的个人和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和以政府背景的征信机构为主导各类社会征信机构快速发展的多元化格局,由征信中心控股的上海资信于2013年发起成立全国首个网络金融征信系(NFCS),实现网贷之间的信息共享;2018年3月百行征信在央行主导下,由芝麻信用等8家市场机构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学会共同发起组建成立,着手开展征信业务。

形成以信用登记、信用评级、信用调查等基础业务为主体,信用风险管理、信用培训、信用咨询等创新性增值业务快速开展的多层次产品格局,以及涵盖信贷、企业和个人信用、债券等多方面,涉及企业、个人、机构等多主体的全方位征信服务市场。

形成以《征信业管理条例》为基本法律框架,以《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试行)》等部门规章和《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辅助的多层次制度体系。

二、大数据征信的概念与主要特征(一)大数据征信的概念有专家指出,大数据征信主要是指通过采集个人或企业在互联网交易、从事互联网业务以及使用互联网服务过程中留存下来的信息数据,并结合线下渠道采集的相关信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进行信用评估和评价的活动。

(二)大数据征信的发展特点1.数据来源更为广泛全面。

互联网征信时代,为了更加全面和真实地反映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征信机构需要采集更多维度的信用信息来刻画企业或个人的信用,因此,金融信息之外的非银行类信息便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行为人在互联网上留下的行为数据和关系数据[2]。

互联网征信数据呈现多元化、碎片化和非结构化等特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网络交易数据,如电商交易数据、移动支付信息以及互联网金融等信息;二是网络社交平台信息,如微博、微信、QQ、博客等社交平台的数据;三是通过地方征信平台共享的数据。

开展民营企业失信修复工作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有关建议

开展民营企业失信修复工作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有关建议

开展民营企业失信修复工作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有关建议引言失信行为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故意或不故意地违约、拖欠债务、虚假宣传等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秩序,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针对民营企业失信行为的修复工作,旨在建立诚信的商业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稳定。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民营企业失信修复面临诸多困难。

本文将探讨开展民营企业失信修复工作的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开展民营企业失信修复工作的情况1.1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为了加强对民营企业失信行为的管理,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管理条例》等,为民营企业失信修复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1.2建立信用档案和信用诚信评价体系在开展民营企业失信修复工作中,建立民营企业的信用档案和信用诚信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通过对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行记录和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失信行为,并为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1.3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民营企业信用修复的重要性,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责任感,提高企业自觉抵制失信行为的能力。

二、面临的困难问题2.1缺乏统一的信用修复标准目前,对于民营企业失信修复的标准和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文件和操作规范。

这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部分企业对信用修复工作缺乏主动性由于缺乏相关监管和激励机制,部分企业对信用修复工作缺乏主动性,没有将信用修复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来重视和推进。

2.3信息不对称和信用破产的风险在开展民营企业失信修复工作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企业的失信行为可能涉及多方面的信息,而信息的公开和共享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一些企业可能存在信用破产的风险,修复工作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做出相应的应对和保障。

三、有关建议3.1统一信用修复标准为了更好地开展民营企业失信修复工作,相关部门应制定统一的信用修复标准,并加强对民营企业信用修复工作的指导和监管,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征信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征信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征信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征信服务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

征信服务可以为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提供信用查询、信用评估、信用报告等专业化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可靠的信用信息保障。

本文将探讨征信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征信服务的现状目前,中国的征信服务市场已经逐渐成熟。

根据中国征信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征信业务总量达1.2亿笔,同比增长28.2%。

其中,个人信用报告比重最大,占据总业务量的87.8%。

同时,中国征信市场也呈现出了专业化、分工化的趋势。

在传统的信用信息查询业务基础上,征信服务商还逐步推出了信用评分、数字化信用服务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此外,征信服务商还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平台化、标准化的方式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二、征信服务的发展趋势1. 数据驱动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成为发展趋势随着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征信服务商将越来越注重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以往征信服务大多依靠人力进行信用评估,工作效率低下,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而且容易出现误判等问题。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征信服务商将更好地利用相关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准确评估。

2. 征信服务的数字化呈现出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征信服务将进一步推广。

征信服务商通过平台化、标准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快捷度和准确度,同时也推动了征信行业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的快速转型。

3. 信息共享将得到进一步加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征信市场的不断拓展,征信服务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同领域的征信服务商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通信和数据链接等方式快速交换相关信用信息。

这不仅可以让征信服务商之间的业务合作更加紧密,还可以为更广泛的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信用服务。

总之,征信服务作为金融和经济活动的基础,对于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信用管理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一、问题分析1. 信用记录不完善在我国,企业信用记录不够完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企业存在信用记录不良的情况,但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仍不够完善,这些不良记录往往难以被发现和惩处。

这就给了一些企业以抵赖责任的机会,导致信用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2. 违约成本不足在我国,一些企业违约的成本相对较低,这导致了一些企业有意无意地忽视信用管理。

尤其是在一些小型企业和微企业中,由于追求眼前利益,忽视长期信用积累,进而加重了企业信用管理的难度。

3. 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虽然在最近几年有了一些进步,但依然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

这就给一些企业以钻空子的机会,降低了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约束力。

4. 信息共享机制不畅通在我国,企业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并不畅通,导致了一些企业的信用信息难以被他人发现和利用。

这不仅降低了企业信用管理的效果,也妨碍了企业信用信息的及时传递。

二、对策建议1. 完善信用记录体系针对企业信用记录不完善的问题,应建立完善的信用记录体系,将企业的信用记录纳入统一管理,并将不良记录及时公示,以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和主动性。

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认,提升企业信用管理的效果。

2. 加大违约成本针对违约成本不足的问题,应加大对企业违约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约的成本。

逐步建立企业信用奖惩机制,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信用不良的企业给予惩罚,以推动企业自觉遵守信用规范。

3.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企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对企业信用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提高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约束力。

4. 健全信息共享机制针对信息共享机制不畅通的问题,应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建设,推动各主体共享企业信用信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公开透明的企业信用信息互通,提高企业信用管理的效果。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涉及到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简要的讨论。

问题一:信用信息不完善和不透明。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公开度还有待提高。

虽然有部分信用信息可以通过企业注册系统和信用查询平台获取,但是这些信息并不完善,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由于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度不高,很难对企业的信用进行真实的评价。

对策一: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收集和公开制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通过建立信用公示平台,公开企业信用信息,使企业的信用状况能够更加透明化。

鼓励和引导企业自愿公开信用信息,并对信用信息的虚假公示进行严厉打击。

问题二: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过多依赖于企业自我评价和评级机构的评价,缺乏独立、客观的信用评价机制。

信用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不够科学和规范,容易产生误导和不公正的评价结果。

对策二:建立独立、客观的信用评价机制。

加强对信用评价机构的监管,制定科学、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确保信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鼓励和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信用评价中的应用,提高信用评价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问题三:信用惩戒机制不完善。

对于失信企业的惩戒措施还比较软弱,处罚力度不够大。

目前的信用惩戒措施主要是在政府采购、贷款融资等方面限制失信企业的参与,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对策三:建立健全的信用惩戒机制。

加大对失信企业的处罚力度,通过对失信企业的限制和制裁,形成真正的约束机制。

鼓励和支持企业自行建立信用惩戒机制,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对失信企业进行约束和制裁。

问题四:社会认知度不高。

目前,我国对企业信用管理的认知度还不够高。

许多企业和个人对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还存在误解和缺乏认同。

这给了一些企业机会,利用失信行为谋取不正当利益。

对策四:增加对企业信用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务部研究院一项调查显示:
♣ 51%的企业未听说过企业信用管理 ♣ 除外资企业外,有系统、有机构和完备的信用管 理制度的企业不到0.1% ♣ 我国企业坏账率为5~10%,美国为0.25~0.5% ♣ 我国企业账款拖欠期平均90多天,美国为7天 ♣ 我国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占销售 收入14%,美国为2~3%
企业信用管理的思路
建立客户定期调查和评估机制,据此调整信用思路 建立债权保障机制,主要是外部转移风险和自身内 部控制,如担保、保理、保险、再保险和抵押等 建立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回收机制,对货物和客户时 时监控,提供满意的服务与并施加适当的压力 建立不断用信息化改造企业管理流程的机制,提高 企业管理的透明度 培育企业对信用产品的需求,把外部恶性价格、广 告战变为重在利用信用产品制定竞争战略的选择 在实现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坏账和逾期账款控制 在最低程度,降低信用风险
中国企业征信的现状及问题
国务院研究室 陈文玲
中国企业构成
外商投资企业:2003年底45万户 国有工业企业:53000户 私营企业:244万户 个体工商户:2377万户 从1989年到2002年,私营企业(含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和私人有限责任公司及私人控股的股份有 限公司)的从业户数增长了26倍,年均增长29%; 从1990到2002年,个体工商户的从业户数业增长了 79%。
企业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为是拖欠货款、贷款、税款的 认为是不履行合同的 认为是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 认为是披露虚假信息的 认为是质量欺诈的 认为是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的 拖欠职工工资的 价格欺诈的 其他
占76.2%
占63.2% 占42.4% 占27.3% 占23.5% 占13.3% 占12.3% 占11.1%
企业征信存在的问题
法律如何界定企业信用信息与商业秘密的关系 政府掌控的企业信用信息如何整合、披露和使用 提供企业信用评估的服务机构如何生产更多的信用产品,满 足企业对信用产品的需求 如何加快建立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怎样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信用服务 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如何突破 信用瓶颈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方面是重塑企业信用和培育企业信 用需求,如何把这项工作和整个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加 快推进我国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征信现状
长三角、珠三角企业信用现状和问题调查显示: 1、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认识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2、企业信用状况有所好转(占被调查人数的45.5%) 3、企业信用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相关,排在守 信用前几位的省市是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山东、浙江 4、交易中信用度还比较低,6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在商 务活动中需要提防” 5、过半数企业存在合同纠纷 6、被调查企业长三角占72.6%、珠三角占48%参加信用评估 7、60%以上企业经营者认为诚信是企业合作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