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3、应用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4、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应用心理学。

5、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研究动物心理)。

6、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7、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8、认知也叫认识。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9、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10、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11、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3、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无脊椎动物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脑,既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只有人类才有思维,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大脑又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

所以,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4、客观现实即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5、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生人的心理。

16、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7、心理现象即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科学。

0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础)

0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英文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即我们非常熟悉,并随时会接触到、感受到的精神现象。

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本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一)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从心理的动态性维度上或形式上分)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的形成又影响心理过程。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那么认识、情感和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为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

①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才能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②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人不仅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应。

③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一、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一)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

这种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的动机。

正是动机的作用,才使得个体产生行为,促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并不断调节行为的强度、持续时间和方向,使个体在行为中达到预定的目标。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

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人有生理的需要,也有社会的需要;人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对人的需要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并决定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二)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

知觉。

记忆.思维。

言语等。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于感觉与知觉。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人们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能贮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这就是记忆.人不公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提示事物的本质联系的内在规律,这就是思维,人们还能利用语言把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表明、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这就是言语活动。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

心理学

心理学
和测验法。这是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论。
华生一方面反对内省,
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利用只有内省才能提供的一些素材。
于是他
把内省从前门赶出去,又以

言语报告

的名义从后门请进来。这样就把言语的两种作用混
淆了。
言语固然和动作一样是对客观刺激的反应,
但也可用来陈述自己的心理,
实在论的观点,并极表赞赏。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
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
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
条件反射法、
言语报告法
1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念
一、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

psychology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理解:
1,
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
(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在头脑内部
,
对于这种头脑
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
复杂性
,
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
,
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于
1879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
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
由于使心理学丢掉主题而渐被抛弃,
那么方
法论的行为主义则在美国借操作主义的巧辩而延续。

心理学教案第一章概论

心理学教案第一章概论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融合
借助神经科学技术,深入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心理学与社会学的交叉
在社会背景下探讨个体心理发展,关注社会因素对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
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心理活动,开发智能心理测评与干预系统。
全球化背景下的心理学研究
跨文化心理学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与群体的心理差异,揭示文化对心理的 影响。
社会心理学
研究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 现象和行为。
探讨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 会认知、社会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主题。
关注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和行 为的影响,如文化、价值观、 社会角色等。
临床心理学
研究心理问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探讨各种心理问题的成因、症状和影响。
关注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同 时,临床心理学也关注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康复,旨在帮助人们恢复和提 高心理健康水平。
面的整合。
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个体在思想、情感、行 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 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重要特征。
人格与个性的关系
人格是个性的基础,个性是人格 的具体表现,二者相互关联但又
有所区别。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
01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交等方面处于完好状态,能够积极
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03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与情感
认知过程
01
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是人们获取、加工、
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过程。
情感过程
02
涉及情绪和情感的产生、表达和调节,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

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选择)
心理学即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 ,但是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判断)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 一门中间(边缘、交叉)科学。
反对研究意识、研究行为;发对内省, 主张实验法
完形,反对把意识分为元素,主张心 理是一个整体 整体并不是各个部分的总和。
代表人物
研究对象
精神分析 (第二势力)
弗洛伊德、 荣格、埃里
克森
异常行为、 无意识(冰
山理论)
流派介绍
释梦、联想、回溯
人本主义 马斯洛、罗 正常人的人 以人为本,人的本质是善良
(第三势力) 杰斯
单选: 1、心理学属于(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D、哲学 2、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意志B、气质C、性格D、能力 多选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有( ) 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神经系统的结构
心理是脑
神经元 神经系统
细胞体、树突、轴突
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2、神经系统
中枢神 经系统
神经系统
周围神 经系统
脑 脊髓
(二级单选、多选)
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1)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四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口诀:额顶枕颞,动感视听
大脑两半球:不对称 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心理学第一章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第一章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第一章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心理现象B. 心理过程C. 心理活动D. 心理状态答案:A2.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是什么?A.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B.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主义D.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系统理论答案:B3. 弗洛伊德是以下哪个学派的创始人?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答案:C二、填空题4. 心理学的四个基本研究领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5. 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_______和_______。

答案: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三、简答题6.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深入理解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四、论述题7. 论述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职场中,管理者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改善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团队合作;在个人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结束语:心理学是一门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本试题库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学(0031)复习资料

心理学(0031)复习资料

⼼理学(0031)复习资料第⼀章概论⼀、⼼理学的概念⼼理学是研究⼈的⾏为和⼼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是⼀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的⾏为为⽬的,通过研究分析⼈的⾏为,揭⽰⼈的⼼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理学的基本性质1、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理学诞⽣的标志:冯特于1879 在德国莱锡⽐⼤学建⽴了世界上第⼀个⼼理学实验室,三、⼼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理学时期:1879~1920s国家:德国创始⼈:冯特代表⼈物:冯特铁钦纳研究对象:意识的结构其他:强调内省⽅法2、机能主义⼼理学时期:1890~1930s国家:美国创始⼈:詹姆斯代表⼈物:詹姆斯杜威研究对象:意识的功能其他:詹姆斯提出“意识流” 学3、⾏为主义⼼理学时期:1920s~1950s国家:美国创始⼈:华⽣代表⼈物:华⽣、斯⾦纳研究对象:外显的正常⾏为其他:受条件反射学说影响4、格式塔⼼理时期:1912~1940s国家:德国创始⼈:魏太默、考夫卡、苛勒代表⼈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研究对象:意识的结构其他:意识体验“整体⼤于部分之和” (完形⼼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时期:19 世纪后期国家:奥地利创始⼈:佛洛依德代表⼈物:佛洛依德研究对象:⽆意识、⼈的异常⾏为研究其他:6、⼈本主义⼼理学时期:20 世纪中期国家:美国创始⼈:马斯洛、罗杰斯代表⼈物:马斯洛、罗杰斯研究对象:⼈的社会性特点其他:思辨⽅式7、认知⼼理学时期:1960s国家:瑞⼠创始⼈:代表⼈物:奈瑟《认知⼼理学》研究对象:⼈的认知其他:四、⼼理学的分⽀1、⼼理学理论领域:实验与认知⼼理学⼈格与社会⼼理学发展⼼理学⼼理测量学⽣理⼼理学2、⼼理学的应⽤领域:临床与咨询⼼理学教育与学校⼼理学⼯业与组织⼼理学⼴告与消费⼼理学法律与犯罪⼼理学五、⼼理学的研究⽅法及其特点1、观察法在⾃然情境下对⼈的⾏为进⾏有⽬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分析,以期发现⼼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法。

心理学纲要

心理学纲要
2.加涅根据学习情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系列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
3.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指的是教育者系统地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学习者以接受的方式学习知识和经验。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进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机械学习是学习者并没有理解学习符号的真实含义,只是在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非本质、人为的联系。
34.高中生人格发展体现在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价值观的确立、自治需求。
35.对初中生的心里指导可以采取这些策略: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等。
36.高中生的心理辅导有: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等。
4.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5.学习的基本理论有刺激——反应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
7.按迁移作用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照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可以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以将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25.提高有效练习效率的条件有:确定练习目标、恰当安排练习时间、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和灵活采取练习方式。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三、意识及其特征
(一)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形式,是积极主 动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心理活动,是人所 特有的心理现象。
(二)意识的基本特征
意识的基本特征
1. 意识的自觉性。
是指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能够 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以及自身与周围环境的 关系,并能够对自身的反映活动产生相应的 认识和评价。
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
2.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抵制和消除各种唯心
主义思想的影响。
3.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学好其它邻近学科。
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 有重要意义。
2.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3.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4.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观察法也叫自然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 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几乎从事任何研究都离 不开观察法。
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计划,以免 出现遗漏;
其次,应力求使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 避免主观性;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第三,要反复多次地进行系统观察,以获得 全面翔实的资料;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谈话、问卷、个案 追踪、分析作品和教育经验总结等手段来研究 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它主要包括 谈话法、问卷法、个案法、作品分析法和教育 经验总结法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法
1.谈话法。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 和计划,同被试进行谈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 法。
2. 意识的目的性。
是指人们不但在行动之前知道干什么, 而且知道自己的行动将要取得的结果。
意识的基本特征
3. 意识的能动性。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了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还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人们的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感知与思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是整个认知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2)情绪情感过程。

人不仅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映。

(3)意志过程。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有感情地体验现实,还能自觉、能动地变革现实。

这种与改造现实相联系的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

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心理学

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879年,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身的中间学科或边缘科学;又是一门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于一身的学科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因果研究、相关研究(相关本身并不提供因果的信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自然情境下实验室试验法—借助专门实验仪器)、调查法、测量法、个案研究法心理学流派:1.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华生,调查人的行为,看不见、摸不着2.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研究潜意识3.人文主义学—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自我实现4.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注意P4心理学研究对象示意图第二章:心理与脑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周围神经系统(躯体和自主神经系统)发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反射的类型:无条件反射(先天性)、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心理现象又是生理现象,被动接受(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以自己的操作而获得强化(奖赏或惩罚)的过程,有着很大的主动性跟行为有关(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扩散:条件反射的泛化(一点到多点)集中:条件反射的分化(多点到一点)第一信号系统:由现实的、具体的刺激构成的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由词、语言构成的信号系统(人类独有的)第三章:感觉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受性:器官的敏锐程度感受阈限:刺激量程度后像: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注意正反后像)统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适应:由于感受器再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

心理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也叫个性心 理特征。个体所具有的多种心理特征有机整合所显示出来 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成为人格
关系:1、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具体的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 2、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 3、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心理学家的样子
• 引言 • 罗森塔尔效应 告诉我们,对一个人报以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更快更 好的成长;反之,对一个人报以消极的期望则可能使他自 暴自弃。
第一章 来源于生活的心理学
• 第一节 心理学的界定与性质 • 第二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的界定与性质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 • • • •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 (四)系统性原则 (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 一、心理离不开物质载体 • (一)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 古诗云:“天昏昏兮人郁郁” • 二、心理的能动性 • 心理对行为具有支配和调节的作用。人们的行为不是无缘 无故产生的,都有心理学根源。名人吸毒 • 心理对环境具有建构和选择的作用 女杀人犯
(五)认知神经科学
•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周欣悦作为第一作者即将发表在 国际著名心理学刊物《心理科学》上的论文《金钱的符号 作用:启动金钱概念改变社会痛苦和生理性疼痛》引起了 学术界之外的关注。 • 数现金能减少疼痛 • 周欣悦在损失金钱会令人们感到生理性疼痛前已经了解到: 使用功能核磁共振的脑成像研究表明,受到他人排斥时, 以及损失金钱时,人的大脑反应与肢体伤痛时大脑的反应 是相似的。钱、爱(社会关系)和痛的关系如何?对这个问题 的好奇是吸引周欣悦研究的最初动力。

心理学讲义

心理学讲义

心理学讲义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自然科学,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

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指的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2、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会对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或满意或厌恶、或喜爱或憎恨、或高兴或烦恼、或自豪或自卑,等等。

这些心理现象称为情绪和情感,即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某些困难。

这时,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战胜困难,达到自己预定的目的。

这种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克服一定困难,坚决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这三种心理过程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

一方面,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另一方面,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即个性,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构成。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Individuality tendentiousness)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等。

它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Individualit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是表现在人身上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二 )机能主义 主张研究意识 “意识流” 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
或目的是什么?” 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三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
斯金纳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环境决定论”(华生)
三、心理学的谱系
6、广告心理学 7、消费心理学 8、环境心理学 9、法律心理学
心理学问题的多样性
问题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人们如何更好的处理日常问题? 临床心理学家
咨询心理学家
大众心理学家
心理治疗师
记忆是怎样存储在大脑中的? 生物心理学家
精神药理学家
问题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何教一条狗听从命令?
实验心理学家
三、心理学的谱系
(一 )基础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 2、实验心理学 3、生理心理学 4、发展心理学 5、社会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谱系
6、认知心理学 7、人格心理学 8、变态心理学 9、动物心理学 10、心理测量学
三、心理学的谱系
(二)应用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 2、临床心理学 3、咨询心理学 4、工业心理学 5、管理心理学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 柯勒 考夫卡 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整体性。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六)认知心理学( ) 代表人物:
皮亚杰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马斯洛 1908-1970) 罗杰斯
投射测验法
罗夏克墨渍(迹)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心理学 第一章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 第一章 感觉和知觉

三 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中总是用过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
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 如:“盲人摸象”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1 知识经验: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知觉就 越深刻、丰富、精确。如一目十行 2 言语的指导作用。指引思考的方向和知觉的内 容。 3 实践活动的任务。知觉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 实践任务不同,知觉的效果也不同。
四 知觉的分类 知觉由多种感官联合活动而产生的,故有多种分
类法。 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 等。 按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 空间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 时间知觉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 按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正确的知觉,错误 的知觉(错觉)
光刺激,使感受性迅速降低的现象。 暗适应: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由于一系列的弱 光刺激,导致感受性不断提高的现象。 一般暗适应较慢(几分—十几分种),明适应较 快(几秒种)。 2 嗅觉的适应:较明显。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鲍鱼之肆,久 而不闻其臭。” 3 皮肤觉的适应: 4 听觉和痛觉较难适应。
四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的时候,知觉的
映象仍然保持不变的现象。 在视知觉领域研究比较多。主要有: 1 颜色恒常性:在不同照明下,人的颜色知觉映 象仍然相对稳定。 2 大小恒常性: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距离的不 同而改变。 3 形状恒常性。物体的形状不因位置的变化而变 化。 知觉的恒常性是知识经验对知觉效果的一种调节。 在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错觉的种类

1 2 3 4 5 6 7
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大小错觉 方位错觉 时间错觉 运动错觉 颜色错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理学的定义●―Psychology‖=―psyche‖+―logos‖.阐释灵魂(心灵)的学问●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9世纪末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

20世纪20-60年代,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70年代后,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

心理现象内外兼顾。

此为现代心理学的特征。

行为心理学家在做什么?给心理学家画像①●一位妇女太阳穴上绑着电线坐在视屏前,一些男人的名字一个接一个地在视屏上闪过。

在附近的地方,一位研究者观察并记录着她在另—个视屏上出现的脑波。

突然,她看到了一个妇女的名字。

●目的:正在研究波外形和振幅与情绪认知的相关关系,这是许多想理解大脑的思维及情绪电化基础的步骤之一。

如果妇女的名字闪过,引起脑电波的激烈变化,则表明她对这个名字有一些惊讶。

给心理学家画像②●一群鸭子在游动,池塘边站着两个研究者,其中一位每隔5秒钟往水里扔—些面包屑,另一位每隔10秒往水里扔面包屑。

几天后,每5秒钟扔一次面包屑的那边,鸭子的数量多一倍。

又过几天,做出一些变更:每10秒钟喂—次的那位研究者扔的面包屑大一倍。

●发现:大部分鸭子往原来的地方跑,可5分种后,它们重新选择了位置,两边的鸭子各占—半。

结论:鸭子具有天生的比较复杂的寻食策略,它不仅考虑扔食物的频率,而注意平均的食物多寡。

这也表明了动物对次数和数量的认识。

给心理学家画像③●8个月大的—个男婴坐在微型舞台前,一位研究人员躲在舞台后,把一只玩具狗放在男婴看得见的地方;正当婴儿准备用手去抓它的时候,这位研究人员却拉上了帷幕,把狗遮了起来。

●目的:研究者是要看看婴儿记忆力的发育情况——在本例中,他是要测试对被藏起来的东西仍然存在这种事实的意识程度。

给心理学家画像④●一位男士蹲在一个玩弹球的5岁男孩子跟前对他说:―以前我也经常玩这些东西,可现在已经忘了怎么玩。

我想再玩一回,你教我规则我就跟你—起玩。

‖此人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时间是在二十世纪20年代,他的目的是要研究小孩子道德推理能力的发育情况。

给心理学家画像⑤●一个对儿童的经典实验……延迟满足经典实验●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

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延迟满足经典实验●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

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

―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

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延迟满足,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需要的满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

研究发现,即时满足与人脑中的情绪中枢关系密切,而延迟满足则受控于抽象推理能力。

因此,延迟满足往往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表现,也是情商的重要构成成分。

给心理学家画像⑥●情景:8只鸽子被分别放进8个特制的实验箱中,不管当时每只鸽子做何种动作,每隔15秒,箱子里便自动出现食物。

一连几天后,发现有六只鸽子表现出怪异行为:第1只不断如陀螺一样打转,第2只频频叩头如捣蒜,第3只密密举首引颈如撞钟,第4只、第5只头部颈部连上身作左右摆动如钟摆,第6只则装模作样作洗澡擦喙(hui,特指鸟兽的嘴)状。

鸽子的以上怪异行为在15秒钟内连续反复多次出现。

这是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斯金纳先生在1948年做的鸽子实验,由于鸽子相信是它的动作导致食物的出现,所以在反复自我强化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怪异行为,该动作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增强,其强度一次又一次加大,终于养成固定的行为模式。

人类迷信行为的产生与此类似给心理学家画像⑦●情景:实验者在你和另外六位实验者面前呈现两张卡片,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一些比较线段,实验者问你,比较线段中的哪条线跟标准线段是一样长的,你很容易就做出了选择,可是另外六个人却一致选择另一条,怎么办?这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阿希(S.Asch,1951)关于知觉方面的从众实验。

只有一名是真的实验被试,另外6人是实验助手(即假被试),当假被试(助手)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实验者开始观察真被试的选择是独立还是从众。

结果发现: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始终保持独立性,无从众行为;约有15%的被试平均作了总数四分之三次的从众行为;所有被试平均作了总数三分之一的从众行为。

从众现象如此明显,这还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觉实验,其他更复杂,更无法准确判断的社会行为呢?民俗心理学●算命?●相面?●占星术?●琢磨人?●分析梦?●你有你的优点,也有你的缺点;但更多的时候,你对你自己的力量并不是那么信任。

你和很多人一样都有一种可以改变的内在潜能,但你应该更关注自己的情绪,这样你才能确定属于自己的正确的发展方向。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自己陷入了自身内在的冲动与社会规则以及道德规范的激烈冲突。

很多时候你会以一种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式处理这种冲动,但你也会不时地怀疑并思考自己做得是否正确。

通常你都会同时做两份甚至更多的事情,偶尔你也会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深感不满。

●你内心深处有一个独立的了解自己的内在的你,而通常你面对世界的这张脸并不能反映你的真实的想法和情绪。

于是,你会不时地回顾你做过的事和走过的路,你会怀疑这一切是否真的是值得的。

2.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学的职能●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改善行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心理学功能●对个体的意义●对社会的意义3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理论流派●心理学的哲学根源●心理学的生物学根源●科学心理学的诞生3.1心理学的哲学根源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Psyche + logos = psychology灵魂词语、语言心理学3.1心理学的哲学根源●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公元前384-322)●笛卡儿(Ren’e Descarts, 1596-1650)●洛克(Loke, 1632-1704)3.1心理学的哲学根源——亚里士多德看重知识与经验潜能:小孩是一个潜在的成人。

潜能一定会实现。

知识的获得始于对信息的感知。

记忆功能:有组织的材料比无组织的材料易于回忆。

《论灵魂》●人类的行为就像星辰和海洋的运动一样,受着某些规则和定律的支配。

●支配性的事物:人格、感觉和知觉、思维、智商、需要和动机、情感和情绪,以及记忆等等。

(1)身心关系:二元论灵魂与身体有密切的关系,感知觉,想象及某些情绪活动虽然是心理活动,但却是机体的功能,离不开身体。

人体是一架机器。

3.1心理学的哲学根源——笛卡尔(2)反射:心与身的交流基地是松果腺,位置在大脑底部。

他建议比较人和动物的心灵,鼓励生理学者运用经验论的解剖方法,以发现动物躯体的机械构成。

动物是一架自动机。

3.1心理学的哲学根源——笛卡尔●(3)天赋概念:理性主义●认为人的某些观念不是由经验而得到的,而是人的先天组织所赋予的。

提倡经验主义,强调人类一切知识均来自后天经验,因而反对理性主义倡导的先天观念的说法,他认为人类本性犹如一块“白板”,纯然无色,不分善恶,其后来的一切改变,完全决定于后天的经验。

中国哲学的贡献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3.2心理学的生物学根源●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物种起源》(1859)–进化论(evolutionism)●德国生理学研究●临床案例3.2心理学的生物学根源——达尔文●1831-1836年:航海周游世界的博物学者●观察记录●每一种生命对环境都有奇迹般的适应3.2心理学的生物学根源——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的特征是数百万年长期进化的结果●物种之间的差异在于不同的遗传●同一物种个体之间的差异是生存适应的结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2心理学的生物学根源——德国生理学研究●缪勒(Muller, 1801-1858)–神经特殊能量说:大脑的功能是分区的,人类对外界刺激之所以能够感觉,能够辨别,就是因为不同的神经传导具有特殊的能量,神经冲动是由于细胞之间的电化作用而产生的。

3.2心理学的生物学根源——德国生理学研究●赫姆霍兹(Helmoholtz, 1821-1894)–色觉理论和听觉理论●费希纳(Fechner, 1801-1887)–心理物理学–创立实验法,以物理刺激的变化转化为心理经验(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远近等)的历程,探讨争论未决的心身关系问题。

–心理物理学:以生理感官功能为基础进行试验研究。

3.2心理学的生物学根源——临床案例●P. Broca(1824-1880)–布洛卡区:语言运动区(理解良好,表达费力)●C. Werniche (1848-1904)–威尔尼克区:语言感觉区(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费力、语法正确)3.3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科学心理学,–父亲是哲学,–母亲是生理学。

●冯特(W, Wundt)冯特(W,W u n d 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1879年)●深厚的生理学背景●首创系统的实验研究方法–内省法(introspection)–研究意识及意识内容3.4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构造主义人物:冯特心理是由三个基本元素:感觉、情感和意象组成,进而综合形成了经验。

心理的机能在于将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经验(感觉)联系起来。

3.4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人物:詹姆斯观点:经验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关注心理的作业和机能,而不是元素。

3.4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女人和鸟3.4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行为主义(behaviorism)●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