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爱国主义的历史意义
《屈原列传》教案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屈原列传》教案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一、引言屈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爱国诗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在为救国而奋斗,最终甚至不惜自杀以震惊统治者和人民,呼唤民族团结和繁荣。
他的文学成就和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成为我们今天热衷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源泉。
本篇文章,将以《屈原列传》为纲,探讨如何通过学习和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心,以期构筑更加坚定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二、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民族爱国者、文学家,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政治理论和军事策略上,更深刻地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他的代表作《离骚》既是一部激扬爱国主义情感的叙事诗,又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哲学和艺术融合的文学杰作。
《离骚》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忠诚于自己国家和命运的爱国者,他通过叙述自己历经沧桑和变迁的经历,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
其中,“华夏”、“龙”、“黄帝”、“夏”、“文武”、“精忠报国”、“民族团结”等字眼,都展示了屈原坚定的爱国主义信仰和文化自信,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价值观。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表现在他对楚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不懈追求上。
他在楚国的时候,不断提出各种政治建议和军事策略,试图推动楚国的崛起和统一。
然而,他却因为自己的忠诚和坚持,遭遇了国家的排挤和谗言,最终被流放和放逐。
但即使如此,屈原仍然不失爱国主义精神,依然萌发希望和信仰,不断思考和倡导民族团结和崛起的道路和方法。
三、屈原的文学成就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文学成就以《楚辞》为代表,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文学遗产之一。
《楚辞》由17篇组成,其中有许多坚毅忠诚、振奋人心、感人至深的篇章,如《九歌》、《天问》、《长歌行》、《招魂》等。
屈原的文学成就体现在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上。
他的诗歌中,既有悲壮的离愁别绪,也有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感,展现了他对祖国、民族的热爱和思念。
从《九章》中看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
从《九章》中看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一、屈原与《九章》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始人和作者之一。
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早年为楚怀王左徒,参议国事,主张修明内政,彰明法度,选贤任能,富国强兵。
对外联齐抗秦,努力实现统一中国的政治愿望。
但在当时的楚国统治集团中,有一批守旧的贵族,他们贪婪、自私,嫉妒贤良,蒙蔽君主,反对法制,对外投降,以致后来楚国竟败于秦国。
危难中屈原曾两度奉命出使齐国,以期挽回楚国日益衰败的命运。
可是,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并将屈原放逐于汉水之上。
顷襄王即位,以其弟公子子兰为令尹,政治上与秦更加亲近,屈原受到无端的诽谤,再度被流放到江南一带。
楚国濒于灭亡,屈原深感政治理想破灭,回楚不能,远游求贤又不成,无可奈何之际,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忠贞爱国之志。
每年的农历5月5日,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吃粽子和赛龙舟以纪念屈原的习俗。
至今,在汨罗江下游的王笥山上,还筑有“屈子祠”、“骚坛”、“独醒亭”等。
汨罗山上有屈原墓,汨罗江两岸还流传着古老的悼歌:大水茫茫,眼泪汪汪。
淹死怀王,莫淹忠良。
屈原忠良,朝拜顶香。
怀王饿死,仁义天长。
屈原一生忧国忧民,他用生命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诗篇。
代表作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
其中,突出表现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当属《离骚》和《九章》。
《离骚》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想象和比喻,在整体上全面阐述了屈原的个人身世,在楚国的不幸命运和其追求理想的经历。
对于《九章》,宋代学者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认为,《九章》中的九篇诗歌“非出于一时之言也”。
而且它以纪实手法,多方位、多角度,更直接、更明确地表现了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境况下对祖国故土的依恋,对君主美政的期待,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批判和对百姓遭遇不幸的同情。
它也是屈原在流放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君王昏聩,奸臣妄为,国家日渐衰落,百姓生灵涂炭,亲身经历了被小人谗言诬陷,被疏远、被流放,理想破灭,反朝不行,远走又不舍,无可奈何,无人理解的内心苦闷而写成的。
关于爱国的典故和意象
关于爱国的典故和意象爱国是一种情感,是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无私的奉献。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典故和意象与爱国主题紧密相连,这些典故和意象既反映了爱国的精神,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
典故一:岳飞与精忠报国岳飞是中国历史上备受敬仰的军事家,他深爱着祖国,为国家的安危毫不犹豫地奋不顾身。
岳飞被称为“精忠报国”,这个典故成为了中国人爱国精神的象征。
岳飞所代表的精神是忠诚、勇敢、无私,他将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之上,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爱国主义。
典故二:屈原与爱国诗篇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离骚》和《天问》等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展示了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
意象一: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它寓意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无私奉献。
五星红旗的五颗星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和平,旗帜上的红色象征着中国人民的热血和奉献精神。
五星红旗作为中国的国家象征,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意象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也是中国爱国主义的象征之一。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为了保卫国家安全而修建的,它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坚强和勇敢。
长城的壮丽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赏,也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爱国主题的典故和意象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源泉。
它们传递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无私奉献的情感,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些爱国主题的典故和意象,将爱国的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只有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像岳飞和屈原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才能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牢记“精忠报国”的精神,将爱国之情化为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是什么意思
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是什么意思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是什么意思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被称为“五月五”,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生活在公元前340年至278年间,他是一位爱国诗人,也是楚国的大臣。
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了楚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却遭到了贪官污吏的排挤和中伤。
最终,屈原被流放到了汨罗江边,他在汨罗江中投身而死,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传统节日,重要的风俗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戴香囊等,这些风俗均与屈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的意义。
第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一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可以通过食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感受屈原为国家民族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和国家。
第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这些传统风俗活动不仅是人们追忆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更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通过参与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人文精神。
屈原是一位充满人文情怀的爱国诗人,他的人文精神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重要精神。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可以通过挂艾草、戴香囊等活动,来表达我们对屈原的怀念和哀思。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表达我们对亲人、朋友的情感,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总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力量。
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重要节日,让它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让它成为我们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更让它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浪漫主义精神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异彩纷呈。
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精神,并鼓励人们自觉地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持高昂的正气与民族气节,积淀为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
弘扬其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积极精神。
创造更加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成为各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楚文化对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楚国人世世代代生存、繁衍、发展的文明旅程中。
逐步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立志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以民为本、舍己为人的价值观等等。
正是楚人的这种爱国主义传统,养育了屈原这样一位跨越时空、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世代典范。
屈原(约前340-前277),战国末期楚国人。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出身贵族,加上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才能超群,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和擢升,受命担任左徒要职,“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他的“美政”理想,即进行政治改革——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举贤授能”,刷新政治,限制旧贵族的权益;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收复失地。
但是屈原的改革在内政外交上触动了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根本利益,与他们产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了他们的嫉恨和反对,在上官大夫等人的谗毁下,昏庸的楚怀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蒙冤被疏后。
离开郢都,先后流浪汉北和沅、湘二水之间。
屈原的很多作品,包括《离骚》等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第二年又攻陷巫郡、黔中。
屈原痛感国家的败亡,自己又无力挽救,悲愤难捱。
是年五月五日,遂自投汩罗江,以身殉国。
在“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战国时代,许多士人在本国得不到重视时。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作者:贾舒涵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3期摘要:在我国的文学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屈原的作品,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理念,阐释了其为自身理想,敢于同邪恶作斗争的勇敢,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充满浪漫,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屈赋中完美地、和谐地、有机地统一为一个整体,本文将对他的情怀进行浅析。
关键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理想情怀一、楚人的爱国传统通过对楚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的了解就可以知道,由于长期的战乱纷争导致楚人一直处于生存危机之中,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仍然坚挺下来,也正因为楚人生存环境的恶劣,坎坷,才使得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练就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正因为如此,纷争之下,备受压迫,处于底端受到歧视,楚人渴求独立,不断抗争,爱国情怀和民族观念不断高涨。
楚国民族之所以开疆扩土,不断征战,一步步走向独立,最后成为中原地区的支柱,正是因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与心,楚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忧患意识也已经深入骨髓,而屈原,也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也贯彻了这种精神。
二、屈原的爱国主义屈原生活在战乱纷争的战国时期,但是他出生在楚国的贵族家庭,从小便读万卷书,有着过人的志向和远大的报负,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官至左徒,“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处号令;出则礼遇客卿,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但是,世事难料,谁能想到他的才能,他的报负却没能造福于他,由于他生活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时代,而他却又是具有正直心胸的人,有“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他的作品《离骚》之中,充分展示出他才华横溢的文学情怀,但是因为历史的背景,他如何的高风亮节,如何的远大抱负,在现实中都是不堪一击,化为了泡影。
身为一位爱国诗人,心中必然有着无法言说的浓烈情感,而他,却又只能用诗来寄托他心中执着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屈原的著作《离骚》中的爱国者的形象就是具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因为写这首诗的时候,屈原已经到了后半生人生阶段,受到腐朽贵族势力的不断排挤和打击,又被放逐,满腔愤恨无处宣泄,满怀抱负无法实现,只能寄情于诗歌之中,才成就了一首极具政治色彩的感情浓厚的抒情诗。
为什么纪念屈原_纪念屈原的原因
为什么纪念屈原_纪念屈原的原因 屈原(前340—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也是⽂学史上第⼀位留下姓名的伟⼤的爱国诗⼈。
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纪念屈原的原因,希望对你有⽤。
屈原的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的爱国诗⼈。
汉族,出⽣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因顷襄王听信谗⾔⽽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的浪漫主义诗⼈之⼀,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世界名⼈。
他创⽴了“楚辞”这种⽂体,也开创了“⾹草美⼈”的传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任三闾⼤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起⼀举攻破楚国⾸都郢都。
纪念屈原的原因 近代学者梁启超⾸推屈原为“中国⽂学家的⽼祖宗”。
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的爱国诗⼈”,⼀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等明星”。
闻⼀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有充分条件称为⼈民诗⼈的⼈”。
《中国⽂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个伟⼤的爱国诗⼈”。
《中国⼤全书·⽂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学的奠基⼈”。
鲁迅在《汉⽂学史纲要》中曾把它与古⽼的“诗三百篇”相⽐较,并对于它的特点与贡献做了这样的评论:“较之于《诗》,则其⾔甚长,其思甚幻,其⽂甚丽,其旨甚明,凭⼼⽽⾔,不遵矩度……其影响于后来之,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授能兮,循绳墨⽽不颇”(《离骚》)。
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
浅析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浅析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姓名:学号:专业:摘要:爱国主义是长期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的“美政”理想上;表现为与党人群小的坚决斗争;对故土、故都的依恋;重视人民群众的民本思想。
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忠君”是密切结合的,这是他的历史局限。
屈原爱国思想的形成,既有当时的客观条件,又是他主观修养的结果。
屈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其创作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所谓屈“骚”传统。
关键词:屈原;爱国主义;浪漫主义一、屈原的爱国主义屈原,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生活于楚怀王和顷襄王时期。
他是楚王室的远房宗亲,有着过人的才华,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
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
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
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
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屈原的作品不是单纯的文学,它艺术地概括了战国时代新旧两种制度的矛盾冲突;揭示了楚国宫廷内部进步与腐朽势力惊心动魄的斗争,是那个时代的诗史。
同时,它塑造了屈原这一进步的政治家,为真理而献身的斗士和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光辉形象,诗人的爱国主义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坚定不渝的“美政”理想。
《离骚》一诗形象而又扼要地陈明了屈原的“美政”理想,我认为“美政”理想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选贤任能,二是修明法度,正如诗中所说“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屈原还有意列举了伊尹、傅说,吕望、宁戚等一批出生卑贱却能得遇明君从而施展抱负的事例:“勉升降以上下兮,求榘矱之所同。
屈原精神的当下价值和意义
屈原精神的当下价值和意义
屈原的精神有:1、爱国的精神;2、高洁的精神。
屈原(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战
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1、爱国的精神
屈原举贤荐能,主张富国强兵,虽被放逐,亦不忘忧国忧民,直到国家被入侵,仍然
不愿抛弃自己的祖国,投江而亡,唱出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乐章。
这种爱国情怀,任何时代
都不能过时。
2、高洁的精神
屈原20多岁就官居左徒,曰位高权重,若想过着富贵荣华的土豪生活并非难事。
然
而举国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直面荒淫无道的贵族统治集团和冰冷黑暗的社会现实,屈原未挑选同流合污,而是始终保持高尚品格。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
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
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
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屈原:楚国著名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诗歌成就,被后人誉为“诗魂”,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
屈原的历史地位不仅在于他的文学成就,更在于他作为爱国诗人的代表,对后世的影响 和启示。
感
谢
观汇
看
报 人 :
XXX
屈原最终投江自 尽,以身殉国, 展现出对楚国的 至死不渝的忠诚 和热爱。
屈原的政治主张
主张改革:认为只 有通过改革才能使 楚国强大
主张选贤任能:认 为只有选拔和任用 贤能的人才才能使 国家治理得更好
主张联齐抗秦:认 为楚国应该与齐国 联合对抗秦国,以 维护国家安全
主张法治:认为应 该以法治国,制定 法律并严格执行
反对与秦国交战, 认为应该通过外 交手段解决问题
被楚王放逐后仍 心系国家,最终 投江自尽
史屈 第 四
地原 章 位的
历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位
开创浪漫主义诗 歌先河
创作《离骚》、 《九歌》等经典 作品
成为楚辞的代表 人物
对后世文学产生 深远影响
屈原在楚国历史上的地位
屈原是楚国著名的爱 国诗人,他的诗歌作 品《离骚》等深刻反 映了楚国社会的风土 人情和历史文化。
屈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原
爱 : 意 输
赅入 的你
国 楚 阐 的
述正 观文 点,
诗 国 文
字 是
人 著 您
思 想 的
提 炼 ,
名
汇 报 人 :
XXX
请
的
目
壹
贰
叁
肆录
屈 原 的 生 平
屈 原 的 诗 歌
屈
原
怀
从《国殇》看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
从《国殇》看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作者:岳晓岚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17期岳晓岚内容摘要:本文简单介绍《国殇》,分析其表达方式、氛围渲染及语言风格。
基于此,分析这首诗中爱国主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启发意义,分别从任务需要、美育价值以及现实需求三个角度陈述。
关键词:《国殇》爱国主义精神大学生现实意义屈原作品中展现的爱国思想为中华民族爱国精神源头。
屈原的爱国主义本身特点反映在三个层面。
首先,政治理想,以美政为核心,提倡廉政及意志坚定;其次,心怀人民,对民众饱含敬重、同情及牵挂的情感;最后,爱国奉献,带有对国家的眷恋及忠诚。
《国殇》中完整地体现出屈原的爱国精神,对此加以分析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发展有长远价值。
一.《国殇》特点《国殇》收录于《九歌》,其表达对将士们的歌颂,整首诗气势如虹,反映出屈原满满的热情,采用叙赞结合的表现方式,歌颂楚军在面对强大敌人时的奋不顾身、舍身忘义的爱国精神。
屈原运用短短的几句诗,为后世描绘出激烈悲壮的战场,表达自身对于前方将士的惋惜及敬意。
虽然不知《国殇》描绘的具体战役,但通过文字,可以体会到当时的战况,即使战争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但将士们留下的精神值得后世称赞学习。
总体而言,《国殇》有三个特点:首先,表达方式灵活,且内容结构合理完整。
《国殇》的第一部分,利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述述我方军队与敌方的差距,为后面壮烈的战争场面进行衬托铺垫处理。
该部分中,展现出普通士卒的英勇不退缩,以及主帅的坚守指挥,包含小范围的短兵相见,也有如黑云压顶的致命一击。
从近景描写到远景呈现,营造出紧张的战争氛围。
而后一部分,由叙述转抒情,表达对阵亡将士的歌颂与追悼,更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爱国精神的崇敬。
综合来看,前部分述“战”与“亡”,后半部分抒“情”与“志”。
其次,塑造出高大的战士形象,营造出悲壮的氛围。
前十句借助战斗武器衬托出楚方将士展示的斗志,巧用夸张及衬托等处理方式,描绘出敌众我寡的场景,但即使在难以取胜的情况下,也义无反顾地冲上去。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价值
2019年3月30日上午9时30分王益受贿案在北京市一 中院开庭。在法庭上,王益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 不讳且认罪态度很好。负责对外宣传的李先生称王 益案属于专案,上级部门有令不能将案情对外透 露 ,并直言4月底到5月初审判结果就能得出。王 益受贿金额高达1190万元 。面对如此情形我们不 仅痛心而且也更加坚信加强法制,严格依法办事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
祖国是人民生息的国度,而人民则是祖国 的重心。热爱祖国,就要同情人民,关心 人民,为了人民。
屈原在《九歌》中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这些楚 国卫国将士的英雄气概,以极大的敬意礼赞 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而一首《国殇》,表现了屈原对将士争相杀 敌勇气的崇敬,更是其爱国敬民思想得体现。
下面我们具体来谈谈屈原爱国主义本质在当 今社会的具体表现:
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表现为提出美政的 历史进步性、实施美政的顽强斗争性和坚 持美政的意志坚定性 。
追求崇高的理想,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驱动 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凝聚力,是国家繁 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精神支柱。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屈原的奋斗理想:
屈原在《离骚》中,这样写道: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表现对人民如此艰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因 而其为了拯救人民于苦难而直言进谏最终 遭到流放。其忧国哀民的思想溢于言表。
那么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带给了我们什么呢? 这一问题我们将通过对屈原爱国主义的本质 特征来进行分析:
屈原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表现在追求进步的 政治理想、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富有感情的 执着性 。
其中,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是屈原爱国主 义的实质;具有深刻的人民性,是屈原爱国 主义的核心;富有感情的执着性,是屈原爱 国主义的外象。
[讲解]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
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
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
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
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
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
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
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
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
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
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
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
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
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
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
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屈原,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和爱国者,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的心灵。
在本文中,我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来评估并探讨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一、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1. 理解屈原的时代背景屈原生活在中国战国时期,那时国家分裂割据,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屈原深刻认识到国家的破败和人民的苦难,他以深切的关切和忧虑,投身于振兴国家的使命中。
2. 屈原的国家情怀和责任感屈原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他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情感之上,不计较个人得失,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为国家寻求和谋求治理之道中。
他的诗歌中深深融入了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人民的真挚关怀。
3. 屈原的忠诚和担当精神屈原始终坚守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在流亡期间,他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为国家建言献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面对挫折和逆境,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爱国者的勇气和担当。
二、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和价值1. 启迪后人的爱国情怀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的矢志不渝、精忠报国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人民的真挚关怀,鼓舞着人们为了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2. 弘扬民族文化的力量屈原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将他的爱国情感融入其中,使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及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和发展。
3. 培养个人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屈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激发着每个人内心的力量。
通过学习和理解屈原的精神,我们能够深入思考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并在实践中体现出真正的爱国情怀。
三、个人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在我看来,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无私奉献精神。
他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国家寻求治理之道,为建立一个繁荣富强、安定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浅议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
浅议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刘洁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摘 要:本文阐述了屈原作品产生的根源,探析屈原爱国主义的表现,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屈原的作品,高唱“美政”的理想,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理念,阐释了其为自身理想,敢于同邪恶做斗争的勇敢,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他的作品洋溢着激情,充满想象,它将永远垂范于后世。
关键词:屈原;爱国主义;浪漫主义作者简介:刘洁(1980.6-),女,汉族,陕西渭南人,助理研究员,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63-02屈原是目前我国整个文学历史上第一位以爱国主义著称的伟大诗人,当然也是目前有文字记载的诗人,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屈原生活在战乱纷争的战国时代,有着卓越的才能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
在战国七雄争霸时期,只有齐国和母国楚国才能秦国实力相匹敌,所以在这一形势下,屈原主张对内实施改革,对外实施联合齐国抗秦的政策,但是,实际上这一对政策,却使得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受到极大损害。
于是各种排挤和陷害接踵而来,最后还被流放。
在流放期间,屈原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观点。
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身抱负能够得以诠释,屈原不惜奔走先后。
自己的遭遇和严重的社会矛盾激发了屈原内心的巨大忧愤,从此他拿起笔抒阐发自己对国家的热爱,斥责那些小人误国误民,正是这些主张,造就了不朽诗篇。
而他在长期的流放中,广泛地接触了楚地民歌,找到了一种最适宜的抒情形式,并且以他绝妙的才华,全面了解和借鉴其他艺术体系的内涵,结合具体价值理念,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内涵的全面阐述。
在他的诗篇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报国无门的人生悲剧,在极度的痛苦绝望中,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屈原最终投汩罗江而死。
一、楚人的爱国传统由于楚国历史发展可知,楚人是在长期的生存危急中坚挺下来的,恶劣的生存环境使楚人在坎坷发展中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此同时,长期的民族歧视大大激发了楚人独立自主的民族观念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们,不断激发着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与追求。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更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本文将从屈原的人物背景、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爱国精神在当代的意义三个方面,论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屈原的人物背景。
屈原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乱世动荡的时期,各国频繁发生战争。
屈原所处的楚国是一个强大而复杂的国家,他有着较高的地位和权力。
然而,由于忠诚于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屈原在某个时期遭到了内外的排挤与诽谤,最终被赶出了楚国。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屈原的作品。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卜居》等。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离骚》了。
《离骚》是屈原表达他对祖国的深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之情的一篇长篇抒情诗。
在《离骚》中,屈原通过描述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表达了对祖国的强烈爱意。
他写道:“东皇太一以窥日月为盗;盘扣之晖,旦暮东隅。
”这表达了他对祖国的关注,希望有一位至高无上的帝王能够统一各国,消除战乱。
最重要的是,屈原的爱国精神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屈原的坚定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我们珍爱和热爱我们的祖国。
无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在战乱年代,我们都应该始终保持爱国热情,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其次,屈原的爱国精神教导我们要有忠诚的情感和责任心。
作为中国的公民,我们应该忠诚于我们的国家,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最后,屈原的爱国精神教育我们要有担当和奉献精神。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给国家和社会。
总之,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重要价值观。
他的人物背景和作品展现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他的爱国精神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激励着我们珍爱和热爱我们的祖国,坚守忠诚与责任,担当并奉献给国家与人民。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怀揣屈原的爱国精神,为我们的祖国贡献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屈原》中的象征意义
《屈原》中的象征意义屈原,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重要的作者,其作品《九歌》令古今中外响彻四海,其中的象征意义也极具价值,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首先,“九歌”中的河洛与豫章的象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河洛是指排河,它把中国古代的“江河天地”分隔开来,表示中国古代的社会秩序及其稳定性。
豫章,则是指今天的河南省,它意味着和平与繁荣。
这两个地方的情感深深地植根于屈原心中,从而象征了他对爱国主义的热爱,也表现了他对华夏文明的热望。
春秋时代的屈原深知中国元气的重要性,他更是维护中国民族团结的积极实践者,他的作品也反映了这一理念。
此外,《九歌》中的“芒种”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芒种”指的是早夏季节,它也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节气,出现此处,则表现了屈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尊重。
“芒种”是自然界的周期性特征,它可以被用来传达沉着、执着、宽容、新生、无畏等思想观念,这也是屈原在《九歌》中传达的耐心、勇敢、宽容的中国古代精神。
最后,《九歌》中的“黄鹤楼”也有其重要的象征意义。
“黄鹤楼”作为屈原反抗秦始皇时在湘水边上投江自尽的地方,“黄鹤楼”象征着屈原忠贞不渝的精神,他在抗击西周王朝的暴政时,坚定地宣扬着正义与公平,以其自己的生命,竭尽所能。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屈原的精神仍然活跃在历史的潮流中,对于中国人来说,他更是一位永不磨灭的典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屈原的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极其丰富,它们深深地印入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内涵,形成了传承一百多个世纪的伟大灵魂。
与此同时,由“九歌”传承的古老思想,影响着每个时代的人们,使他们在困难中站立起来,勇敢地奋斗。
诚如孟子所言:“君子缘木,孺子缘屈”,屈原与九歌,是激励中华民族向前进的良师,同时也是中国文化象征意义的典范。
透过《离骚》看屈原的爱国主义
透过《离骚》看屈原的爱国主义摘要本文透过代表作《离骚》就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进步的政治理想,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炽热感情,为实现进步理想,以死殉国的献身精神加以阐述,发表浅见。
关键词屈原离骚爱国主义一九五三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被世界人民纪念,说明屈原是一位世界性的伟大诗人,是登上世界文学史最顶峰的人物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仅有的“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
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
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
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是三峡里的“第一流才子”。
他忧国忧民,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诗篇。
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
透过代表作《离骚》,可以看出屈原寓于其中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离骚》中所表达的进步的政治理想、热爱中国、同情人民的感情;为实现进步理想,以死殉国的献身精神。
正是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下面,分三个方面就《离骚》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进步的政治理想:即明法度、举贤能、联齐抗秦战国中后期的中国正面临统一的趋势,但由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并不明确。
就实力看,齐、楚、秦三国势钧力敌,不相上下,都有统一中国的可能。
【2021最新】学习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心得体会
学习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心得体会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生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楚国,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时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大诸侯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
战国七雄之中,秦国最强,而对秦国的军事压力和楚国的政治,屈原竭力主张对外联齐,对内变法图强,进而统一中国。
屈原的政治主张虽然遭到奴隶主贵族集团的破坏,未能在楚国实现,公园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军南下,攻破了郢都最后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自尽,但他的诗篇“离骚〞,“天问〞等,却在中国文学开展史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芒。
通过上述所叙及不断的学习使我懂得了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重要奉献从来都是可歌可泣的一段悲壮历史的展示。
在学习先辈屈原感人的爱国主义先进的思想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屈原与奴隶主权贵之间的斗争,其次,就是他门下的两个门生对人生观,价值观差异的鲜明区分和对照,下面就我个人用所学习的观点阐述以下三点学习心得体会:一、对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公园前3XX年楚国内忧外患,国贫兵弱,内有奴隶暴动对抗,外有强秦压境,以奴隶主贵族势力为代表的南后集团在此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为保其贪图享乐,荣华富贵及小集团利益向楚怀王游说亲秦顺从策略;而以奴隶,百姓、有识之士为代表的屈原集团那么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的策略;这些表现可以在一次众大臣及屈原与楚怀王的交谈中得以佐证:楚怀王言:楚国内外交困长此以往岂不是动摇国之根本。
南后言:如今强秦压境,大王还是与秦国订立盟约世代修好顺从秦国。
屈原言:难道顺从秦国楚国就可以安然无恙吗?秦国自变法以来,国力大增,他不仅攻占韩国,魏国、赵国的土地,如今又想来攻打我们楚国与齐国,秦国处心积虑要完成一统霸业,征服六国席卷天下,在这种时候还想用讨好秦国的方法来换取楚国的太平岂不是异想天开,自欺欺人吗?楚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内修法制,弃旧图新才能扫除疾病富国强兵抗拒秦国的兼并。
学习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心得领会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生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楚国,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期间,秦、楚、赵、魏、燕、韩、齐七大诸侯国盘据称雄,不停进行吞并战争。
战国七雄之中,秦国最强,而对秦国的军事压力和楚国的政治腐败,屈原全力主张对外联齐,对内变法图强,从而一致中国。
屈原的政治主张固然受到奴隶主贵族公司的损坏,未能在楚国实现,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军南下,攻破了郢都最后屈原在无望和悲忿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自杀,但他的诗篇“离骚”,“天问”等,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闪烁着不行磨灭的光芒。
经过上述所叙及不停的学习使我懂得了一个激烈的爱国主义者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重要贡献素来都是可歌可泣的一段悲壮历史的展现。
在学习前辈屈原动人的爱国主义先进的思想中,令我历历在目的是屈原与奴隶主显贵之间的斗争,其次,就是他门下的两个弟子对人生观,价值观差别的鲜亮划分和比较,下边就我个人用所学习的看法论述以下三点学习心得领会:一、对屈原激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公园前3XX年楚国内忧外祸,国贫兵弱,内有奴隶暴乱抗争,外有强秦压境,以奴隶主贵族权力为代表的南后公司在此国家存亡存亡的危机关头为保其贪恋享福,荣华荣华及小公司利益向楚怀王游说亲秦服从策略;而以奴隶,百姓、有识之士为代表的屈原公司则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的策略;这些表现能够在一次众大臣及屈原与楚怀王的谈话中得以旁证:楚怀王言:楚国内外交困长此过去岂不是摇动国之根本。
南后言:此刻强秦压境,大王仍是与秦国订立盟约世代修睦服从秦国。
屈原言:莫非服从秦国楚国就能够平安无事吗?秦国自变法以来,国力大增,他不单攻克韩国,魏国、赵国的土地,此刻又想来攻打我们楚国与齐国,秦国费尽心血要达成一统霸业,征服六国席卷天下,在这类时候还想用讨好秦国的方法来换取楚国的太平岂不是妙想天开,自欺欺人吗?楚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内修法制,弃旧图新才能打扫疾病富国强兵抗拒秦国的吞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的时候,爱国主义者与反动统治者进行坚 决的斗争。 明白了爱国主义是什么,我们来分析一 下屈原所处的环境。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 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 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 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 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
屈原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 政治家,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 诗人。他创造的“楚辞”这一崭新的 文学形式,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 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 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屈 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 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 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 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 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屈原的作品 有《离骚》、《天问》、《九歌》、 《九章》、《招魂》等。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说明屈原在选择自己的出路时,心里牵 挂的仍然是人民。
爱国者还要维护社会正义,那屈原是怎 么做的呢? 屈原明白要拯救楚国的命运,完成统 一中国的大业,唯一的出路就在于革新政 治,修明法度。因而,屈原坚持实施“美 政”。使楚国的内政外交取得了一些成。 屈原《惜往日》中有这样的诗句:
张仪 子兰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一条红线贯穿 屈原全部诗歌。作为一个爱国者,他还是仁 人志士的楷模。那他的爱国主义到底有什 么历史意义呢?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了一代代中 华儿女,如武汉大学迁居四川乐山后,刘 永济拒不加入国民党,拒不赴乐山警备司 令婚宴,正是“屈原精神”的继承与体现。
屈原成为“中华魂”、历代“爱国志士 的楷模”、忠心为国、敢赴国难、舍身殉国 的志士的“崇拜者”。姜亮夫认为,“在我 们整个国家民族里的所谓民族气节,恐怕受 屈原的影响比受儒家的影响大得多”。毛庆 指出,“推崇屈原、纪念屈原是历代平民百 姓和知识分子的自发行动”。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屈原爱 国精神已经成为了从古至今爱国志士学习推 崇的典范。
《九歌》 九歌》
《九章》 九章》
《离骚》 离骚》
《招魂》 招魂》
《天问》 天问》
我们简单的了解了屈原,那什么是爱国 主义呢? 正义的爱国主义表现为: 第一,爱国主义者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 在第一位。 第二,爱国主义者在实践自己的爱国主 张的时候,不能用功利主义原则代替人类正 义,其行为方式首先应该是维护社会正义。 第三,爱国主义者没有与祖国的统治者 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在祖国的统治者反人
屈原起草“宪令” ,出使齐国,合纵 抗秦,收复失地,使楚国的内政外交取得 了一些成就 ,更加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因 而,遭到了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的 嫉妒和忌恨。从而导致楚怀王的不满,后 又有子兰设计陷害说屈原向秦国使者张仪 索取贿赂不成,反对绝齐联秦的主张。在 酒宴上屈原因为据理力争最终导致了他的 第一次流放。
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 性?必不然矣。”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 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 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 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 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 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屈原 立志实现“美政”,使楚国富强起来,就是 其民本思想的体现 。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立法兮,属贞臣而日女矣。
屈原的“美政”主张因为触犯了腐朽贵 族集团的利益,因此“遭谗人而嫉之” (《离骚》 )。但是,屈原决不屈服权贵, 为了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拯救祖国的前途 命运,与腐朽贵族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 :“屈 原遵楚王之命制订“宪令”,尚未定稿,上 官大夫便“欲夺之,屈平不与”。
行,而弗能禁” (《战国策》) ,平时犹 复“厚赋敛诸臣百姓,见疾于民” (《战国 策》) ,战时则内见“征役万人,且掘国人 之墓”(贾谊《新书》 ),外见“掠于郊野, 以足军食” (《战国策》) 。 面对这种状况,屈原对劳动人民深表同情。 在《离骚》中,屈原这样写道: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 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 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体的极力诋毁。尽 管屈原“忠而见疑,信而被谤”,但屈原宁 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 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 屈原的爱国主义是如何表现的呢?
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看到爱国者首先要 “爱民”。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屈原如何爱 民: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 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 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 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 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 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 矣!岂
即使如此,但诗人仍表现出坚持理想、 矢志不渝的精神。“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 方高驰而不顾。”“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 固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诗人任凭 人世间黑暗、浑浊,对自己无人理解,仍坚 持走自己的路。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甘心 吃苦受难。 最后,爱国者还应该能与反动统治者 进行坚决的斗争。这一点屈原又是如何做的 呢?
屈原《离骚》中 “皇天无私兮,览民 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 土。”、 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 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屈原 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 当时,“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战国策》) ,“民羸馁日已甚矣。四境 盈奠,道殪相望” (《战国策》) 。“盗 贼公
屈原在失意官场、屡遭放逐的逆境中仍 然坚持理想而矢志不渝。这在他再逐江南期 间所写的宏伟诗篇《离骚》中反映得淋漓尽 致。 在其《九章》中的《涉江》记述了屈 原十分凄苦的流放遭遇:
深林杳冥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屈原长声叹息,揩着眼泪,对人民如此 艰难的生活深表同情 。 当秦将--白起攻克郢都,楚王仓惶东迁, 百姓四处逃亡时,随民外逃的屈原,目睹这 国破家亡的惨状,痛心疾首,百感交集。他 在《哀郢》中写道: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屈原激愤地呼号苍天,责问它为什么向 老百姓发怒降灾,造成人民妻离子散,四处 逃亡。屈原爱民忧民的思想溢于言表。 屈原在他政治失意的逆境之中,仍然心 里牵挂着人民。诗人在《九章》中的《抽思》 中叙述自己的心境时写道:
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 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 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 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 置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 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为挽救楚国于 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
关于这一课题“屈原爱国主义思想的 历史意义”,我们将通过对屈原作品及其 经历来进行分析。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中对屈原 的叙述是: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我们可以看 出屈原是一个博学多闻的人。首先我们来 看一下屈原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