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3年高考真题——历史(上海卷)解析版
2013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特别详细
2013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特别详细第一篇:2013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特别详细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2010-2023历年上海市高考真题历史卷
2010-2023历年上海市高考真题历史卷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8题)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2.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A.波斯文化的传播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D.美元逐渐升值4.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重庆政府5.根据所学的知识,表格①②处分别填上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6.时代与史家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
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
(10分)7.—份护照《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
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
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争约章程第八款,内裁: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熙,准其前往.故请顿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成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问题:(12分)(1)除法国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 (3分)(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9分)8.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刹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2013年上海高考真题合集附答案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①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艺术品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还应拓展到作品的物质性特征和存在方式。
如果对中国传统的‚卷轴‛这一装裱方式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物质性特征常常是文化精神的某种映射。
②把卷轴和西方油画的装饰形式进行比较,两者的不同显而易见。
油画完成后被嵌入硬质的四边画框,意味着一种强制性的‚展开..‛,体现出对静态的空间的占有意识。
而中国书画所采用的卷轴形制,则自然引出一个‚敛合‛的结果。
敛合意味着对空间尽可能的放弃,却隐含了时间性的要求。
③卷轴提供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力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本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因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呈现,而对观看范围进行必要的控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
具体而言,这类作品展示时,作品左侧部分随着观看的进行被陆续打开,与此同时,右侧部分则被不断收起,观看者视野所及,就是‚舒‛和‚卷‛所呈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
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展示过程中体现出‚段落感‛,以使观看者视野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不完全重复的空间,这样的段落空间是逐步呈现和不断变换的,因而是由时间统领和支配之下的空间。
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别。
④考察卷轴的敛合形制,我们会进一步联想到收藏的行为,因为敛合也正是收藏的一个基本动作。
2013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与答案
17.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18.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B.②
C.③
D.④
14.“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他是
A.元世祖B.北魏孝文帝C.利玛窦D.马可·波罗
15.革命实践与政治理论往往相辅相成,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理论支持的是:A.霍布斯B.洛克C.伏尔泰D.卢梭
16.1640年英国革命和1789年法国革命发生的背景有所不同,但诱因相似,即
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D.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
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方国联盟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6.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吐蕃C.鲜卑D.女真
7.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21年】1. (2021·全国乙卷)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
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 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 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 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 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土改后,太行山区农民买了驴,要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村中规矩,男人开支一斗米以上须经女人同意,并且男人支配粮食的上限高于女人。
女人经过土改分得土地,经济地位有所上升,故而家庭地位有所上升,故B正确。
土改后,男尊女卑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故A错误;在公有制范围内,多老多得少老少得的原则是按劳分配,材料与按劳分配无关,故C错误;传统的社会伦理包括父子、君臣、夫妇、朋友等关系,这些在土改后并没有颠覆,故D错误。
2. (2021年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光绪三十四年《日新画报》刊登的画作,画中有“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实在不好看。
但分人家有点规矩,绝不能让姑娘在满街上疯跑啊!咳!此事不但因女学堂不甚发达,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岂不是无形的危险吗”等字样。
此画反映A. 近代男子传统服饰的变革B. 女子普遍走出家庭步入社会C. 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D. 新文化运动批判旧礼教和旧道德【答案】C【解析】根据“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可知当时西方的电线电灯已经传入中国,即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故选C;由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图中男子的服饰还是中国传统服饰,排除A;“普遍”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排除D。
3.(2021年6月浙江选考)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
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
精品解析:2024年上海高考历史真题(网络回忆版)(原卷版)(合并)
上海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免责声明:试题来自网络,非官方渠道,学科网不对真实性负责,请自行鉴别1.瓷器的全球流动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一)瓷器行销世界(1)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这发生于________。
(单选)()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填涂字母)①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_________。
②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
他出使的路线是_________。
③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_________。
(3)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____。
(单选)()A.宣政院B.市舶司C.中书省D.广州十三行(4)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的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________。
(双选)()A.外部需求B.军事扩张C.技术传播D.工艺精湛(二)瓷器影响世界(5)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____。
(单选)A.工厂制度的确定B.资本主义的垄断C.手工工坊的发展D.殖民活动的兴起瓷器的流动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材料一:釉上彩中国乐师像(18世纪)材料二:清康熙年间开始出现珐琅影瓷,以中国传统白瓷胎为底,融入西方珐琅彩描绘制作而成。
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高考选修真题分类汇总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上海历史卷,16)“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 B .时间C .参加者 D .地点答案:C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联络的是各省的“会试举人”。
2.(上海历史卷,17)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传统服饰“和服”与西服、酒吧与茶室、西洋歌剧与传统歌舞伎都能见到,说明当时的日本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
3.(江苏历史卷,25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后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急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 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纵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举。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
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
及科场各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一一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学“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2013上海高考历史预测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上海高考历史预测卷答案及评分标准31-35 BDDCC 3分DCCDA 0分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1)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一些历史场景,请将符合相关情景的材料序号填入下列表格:(3分)(2)根据材料情景概述西欧在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与基本政治特征。
(10分)封建制度开始出现:6世纪后,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日耳曼王国中,隶农制和氏族制互相结合催生出修封建制度,罗马归宿何如耳曼征服者上层构成了封建统治阶级,农奴是不自由的劳动者。
(3分)封建社会加速: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自由农民农奴化进程,有条件的封建主也层层分封,由此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名义上是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
王权衰弱和社会割据混乱成为显著特征。
11世纪前后,西欧封建制度基本确立。
(3分)封建政治体制变化: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封建领主在利益的诱惑下,以不同方式参与了中世纪城市复兴活动,随后,市民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封建领主之间矛盾不断,争斗时起。
部分城市获得了完全自治权。
这一时期,英法王权也呈现加强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等级代表会议,等级君主制形成,贵族、市民在一定程度分享权力,西欧封建制度出现新的特征。
中央权力有所增强,市民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相对于以前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西欧社会出现了进步趋向。
(4分)37、儒学的千年流变(14分)(1)(6分)(2)(8分)春秋战国:政治现实:春秋时期,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动荡纷争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
思想来源:孔子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礼”输入了新的生命力。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第1课__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解析版)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单选题1.(2020·天津高考真题)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
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答案】D【解析】井田制下,村社成员要随着份地的定期交换而变动住所,“三年一换土易居”意味着村社成员只是份地(私田)的临时使用者,没有所有权,私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D项正确;井田制下无论公田、私田(土地)都不能买卖,A 项错误; 村社成员随着份田变动而更换居所,并不意味着要将全部收获物上缴国家,B项错误;村社成员耕种的份地并不固定,不是份地的主人,私田与传统的自耕农经济不同,不属于小农经济范畴,C项错误。
2.(2020·浙江省高考真题)《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
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传贤”演化为“传子”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得出神权与王权结合,故①正确;由“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得出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④正确;夏朝“传贤”就已经演化为“传子”,故②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故③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A,BCD错误。
3.(2016·上海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
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石制农具B.青铜礼器C.宫殿遗址D.家畜遗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夏朝。
2013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解析版)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况的是 D.尧舜禹传说
【答案】A
【解析】考察中国史前文明。炎黄传说、尧舜禹传说实际上是我国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过渡时期。这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已有了剩余产品。氏族首领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相传尧舜禹都有自己的仓库。而二里头遗址反映的是夏、商时期的情况,这时我国已进入阶级社会。故A、B、D三项时期均不存在产品的平均分配。故应选A。
4.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
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 D.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
【答案】A
【解析】考察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时期。克利斯提尼改革是在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帝国在公元前1世纪才建立, 1
3.商代青铜冶炼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A.经济生产 B.政治活动
C.艺术审美 D.日常交往
【答案】B
【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商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青铜的冶炼技术已相当先进,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技术相当高超。而这些青铜器都是用于朝廷大典、祭祀等重要政治活动。由于青铜的质地、韧性等因素,青铜器很少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故应选B。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大纲版)解析版1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解析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考查要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周代分封制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地方诸侯分权共同管理国家,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任命郡守县令代表皇帝管理地方;分封制下依靠宗法血缘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等级关系分明,郡县制下郡守县令都有皇帝直接任免,没有严格等级关系,都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
因此周代到秦国墓葬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转向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政治的政治变迁。
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而非经济发展;B项表述错在混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间分权体制;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考查要点:程朱理学。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程朱理学的内容与地位变化(在宋代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的史实。
在两宋时期统治者依然以传统孔孟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朱熹的理学(新儒学)被称为伪学,因为相对于孔孟之道,理学增添了许多新思想如“理为万物本源和三纲五常”,没有被两宋统治者接受直到明朝时期才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A项与此题无关,B项不是原因,明太祖删掉《孟子》中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的史实相矛盾,因此明代时期的官方思想的儒学已不再是原来的孔孟之道;D项中心学没有成为官方哲学。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
能反映这种情景的是A.姜寨遗址B.炎黄传说C.二里头遗址D.尧舜禹传说2.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①有自己的文字体系,②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③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文法典,④在文学方面成就突出,该文明是A.古埃及文明B.古罗马文明C.古希腊文明D.两河流域文明3.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
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A.经济生产B.政治活动C.艺术审美D.日常交往4.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D.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6.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
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吐蕃C.鲜卑D.女真7.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8.以下是三种史著的目录,按顺序与之对应的作者是A.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B.司马光、司马迁、梁启超C.刘知幾、司马迁、梁启超D.司马迁、章学诚、梁启超9.小张打算赴法国参观巴黎大学,他从网上搜集了有关中世纪西方大学的信息。
其中正确的是A.大学兴起于公元8世纪B.大学出现了自由探索的世俗教育C.大学授课的语言以古希腊语为主D.大学教师的待遇远低于神职人员10.2012年10月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青龙镇遗址发现了唐宋房屋基址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和瓷器等文物。
201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3上海市普通高中历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答题前,务必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从采集、渔猎向农耕、畜牧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这一变革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A.一万年B.五千年C.三千年D.两千年2.“哲学”一次来源于希腊文,意味“爱智慧”。
以下古希腊历史文化名人中属于哲学家的是······································································( )A.伯里克利B.柏拉图C.希罗多德D.埃斯库罗斯3.大学时人类文明的标杆之一。
2007-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3课 辛亥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考点】辛亥革命,三民主义【解析】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
因而D项错。
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故C错。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故A错。
【答案】B2.(2013·天津文综·6)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题干中“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说明此时时间大概是在1912年3月份。
这一时期,报纸数量的迅猛增长,反映的是国人对时事的关注,关心局势的变革,故选A。
《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是1912年3月,还不可能产生这么快的影响,排除B。
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发生在1915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排除C。
人们普遍赞成共和与辛亥革命后的史实不吻合,排除D。
【答案】A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维新思想、辛亥革命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
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
2012年高考真题——历史(上海卷)Word版 含答案
2012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A.长城 B.二里头宫殿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2.《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3.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
这表明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
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
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
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6.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这座城市”是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2013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下)共9页word资料
2013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下)37.“他们”(12分)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没有主人的同意不能离开土地,如果变更给新主人,他们也随之被转让。
他们有权耕作自己的数英亩土地,作为其一生劳作的回报,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割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
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
他们用粮食、水果、蜂蜜、鸡蛋、家禽等实物按比例支付一年的收成。
在和平无事的安宁岁月里,他们常常经营市集。
问题:(1)材料中的“他们”是指哪一种人?说明判断的理由。
(8分)(2)结合材料概括“他们”所处时代的经济形态特征。
(4分)[解析]本题以“他们”为线索,通过一段文字的描述,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推断和理解能力。
第(1)问,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能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作出准确的推断。
第(2)问要求学生从材料反映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等方面去回答,着重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与准确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1)水平1:基于材料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8分)农奴,他们与主人之间有人身依附关系,如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人身不自由;主人不同意不能离开,随主人转让。
他们与主人之间是依靠权利与义务(契约、法律关系)来维系的;如有权耕作自己的数英亩土地,但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或有权继承父辈的田产、使用当地的磨坊,但要向主人纳税。
水平2:能从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或判断理由不准确(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分)(2)水平l:做出的概括与材料中的信息一致,且概括正确完整。
(4分)他们有权耕作自己的土地;使用当地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
他们常常经营市集。
据此可知,庄园有农业、手工业和集市交换,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水平2:做出的概括与材料中的信息部分相合,或概括较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分)38.同文馆之辩(14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给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很大冲击。
2013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宁黄帝的真24.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D.B参考答案:【解析】考点:史学理论。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项与题干A解题关键:“记述内容不一”,“常遇人传颂黄帝事迹”,“择其言尤雅者”。
(应当)与口头传“记述不一甚至荒诞”矛盾;史学著作历史文献记录没有要求说“一定” C说相印证,排除项;历史文本记录具有主观性,排除D项。
“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 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自耕小农衰退C. C.土地兼并缓和 D. D.D参考答案: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解析】解题关键:宋代“不抑兼并”,即放任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土地是一定的,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多,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就少。
小学数学题,呵地减少。
C项中的流民问题严重,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不过,该项推测也属合理)。
A、呵!)B 与材料及史实不符,C项公然与题干冲突。
悉“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26. .这表明当时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参考答案:解题关键:北货皆金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解析】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CB帛轻细之物,南货悉盐铁粗重之类,南北互通有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况的是A.姜寨遗址B.炎黄传说C.二里头遗址D.尧舜禹传说【答案】A【解析】考察中国史前文明。
炎黄传说、尧舜禹传说实际上是我国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过渡时期。
这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已有了剩余产品。
氏族首领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
相传尧舜禹都有自己的仓库。
而二里头遗址反映的是夏、商时期的情况,这时我国已进入阶级社会。
故A、B、D三项时期均不存在产品的平均分配。
故应选A。
2.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①有自己的文字体系,②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③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人法典,④在文学方面成就突出。
该文明是A.古埃及文明B.古罗马文明C.古希腊文明D.两河流域文明【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四个特征中一个特征最为特别,即“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人法典”,这部法典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
故应选D。
3.商代青铜冶炼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
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A.经济生产B.政治活动C.艺术审美D.日常交往【答案】B【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青铜冶炼技术。
商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青铜的冶炼技术已相当先进,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技术相当高超。
而这些青铜器都是用于朝廷大典、祭祀等重要政治活动。
由于青铜的质地、韧性等因素,青铜器很少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故应选B。
4.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D.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答案】A【解析】考察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时期。
克利斯提尼改革是在公元前6世纪末。
罗马帝国在公元前1世纪才建立,二者时间都不符。
公元前8世纪,希腊已开始进入城邦时代,故C也不合题意。
故应选A。
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候,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以宗法制为基础,实行分封制,即“封邦建国,以藩凭周”。
将宗室、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
秦统一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推广郡县制。
故应选D。
6.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
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吐蕃C.鲜卑D.女真【答案】B【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唐朝的时候,为加强与吐蕃(今天的西藏地区)的关系,唐太宗答应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请求,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结婚,以加强汉藏联系;后来,金城公主又入藏与尺带朱丹成婚,汉藏关系进一步加强。
故应选B。
7.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答案】A【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甲说反映的是为改变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宋初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策略,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乙说反映的是为加强君主专制,设枢密院以分割丞相的兵权。
丙说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丁说是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
故应选A。
8.以下是三种史著的目录,按顺序与之对应的作者是A.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B.司马光、司马迁、梁启超C.刘知畿、司马迁、梁启超D.司马迁、章学诚、梁启超【答案】A【解析】考察中国的史学体裁。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从给的三种史著的体例看:第一个正是《史记》的体例纪传体;第二个正是《资治通鉴》的体例国别体;而第三个正是近代史上梁启超的一种新的历史分期法。
实际上,我们只要认定第一个是司马迁的《史记》、第二个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结合选项的特点,可将B、C、D三项排除掉。
故应选A。
9.小张打算赴法国参观巴黎大学,他从网上搜集了有关中世纪西方大学的信息。
其中正确的是A.大学兴起于公元8世纪B.大学出现了自由探索的世俗教育C.大学授课的语言以古希腊语为主D.大学教师的待遇远低于神职人员【答案】B【解析】考察古代欧洲的教育。
中世纪西方大学兴起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而发展起来;大学授课的语言以古拉丁语为主;中世纪西方大学具有自治性质,有教师和学生组成行会,不交赋税,也不服兵役。
故应选B。
10.2012年10月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青龙镇遗址发现了唐宋房屋基址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和瓷器等文物。
据此推测当时上海地区的县级治所名称是A 嘉兴B 松江C 华亭D 上海【答案】C“申城” 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城市。
后来申城城址几经变迁,地名已经过多次更改。
三国时期更名为“华亭”,唐朝设县,元朝朝廷批准上海镇建独立县。
明代在华亭、上海地区设立松江府。
清代设立苏松太道(中后期依其驻地又俗称为上海道)。
由上可知,唐时,上海治所应在华亭。
故应选C。
11.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 契丹、金、北宋、元B北宋、契丹、金、元C北宋、金、契丹、元D契丹、北宋、金、元【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中国民族政权。
契丹建于916年;北宋建于960年;金建于1115年;元建于1206年。
故应选D。
12.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A 资本注意制度的确立B 西欧社会的转型C 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D 整体世界的形成【答案】B【解析】考察西欧的历史发展。
15世纪是西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西欧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接着是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君主专制的确立,西欧社会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故应选B。
13.以下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航海路线图,其中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目的地是【答案】C【解析】考察新航路的开辟。
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越过好望角,继续沿着非洲东海岸,穿过印度洋,到达印度,即③。
故应选C。
14.“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
”他是A 元世祖B 北魏孝文帝C 利玛窦D 马可波罗【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孝文帝改革。
题干所反映的正是孝文帝改革的汉化内容。
故应选B。
15.革命实践与政治理论往往相辅相成。
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理论支持的是A 霍布斯B 洛克C 伏尔泰D 卢梭【答案】B【解析】考察启蒙思想。
洛克,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首先提出分权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政治体制就体现了这一思想。
故应选B。
16.1640年英国革命和1789年法国革命发生的背景有所不同,但诱因相似,即A 征税问题B宗教问题C名族问题D战争问题【答案】A【解析】考察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会上新贵族立即向国王提出惩处他的宠臣和停止没有经过议会同意的非法税收等要求,遭到拒绝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
178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召集已经停止了175年的“三级会议”来筹款,阴谋未能得逞,企图镇压第三等级代表,引发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
故应选A。
17.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战争【答案】A【解析】考察近代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简单的把其认为是中英战争,掩盖了其侵略本质。
故应选A。
18.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的第一部《工厂法》。
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
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结构的变化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答案】C【解析】考察工业革命的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也日益激化。
工人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因经济的发展而得到相应的改善,相反却更困苦,工人阶级为改善自身生活条件而进行不断的斗争,于是出现题干中所说的情况。
故应选C。
19.在关于现代化内涵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①政治上的明主化合法制化、②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③思想上的理性化、④社会生活的变化等核心要素。
以下归纳最完整的是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考察现代化的内涵。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生产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一般认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其内容有: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
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故应选D。
20.这个国家刚刚与英国和法国打了一仗,输的一败涂地,以致名怨沸腾,人民甚至可以在每个劳动者的前额上看出那些情感的外在表现,二矛盾焦点直至该国最棘手的问题。
据此推断这个国家将要发生A明治维新B农奴制改革C洋务运动D南北战争【答案】B【解析】考察近代国际关系。
1853 ——1856年,英法与俄国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结束。
战争加剧国内矛盾,引发俄国农奴制危机,导致1861年农奴制改革。
故应选B。
21.1872年,“机械螺丝(厂)”创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
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螺丝厂最可能坐落于A北京附近B广州附近C西安附近D成都附近【答案】B【解析】考察代中国的民族企业。
解答此题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时间1872年,正是民族企业的产生时期;二是人物陈启源,近代民族资本家,在广东创办近代企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B。
2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答案】C【解析】考察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