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抗药性

合集下载

我国小麦田除草剂应用及杂草抗药性现状

我国小麦田除草剂应用及杂草抗药性现状

4.综合防治:结合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手段,如人工拔除、诱杀、 天敌控制等,降低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和频率,延缓杂草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五、总结
我国小麦田除草剂应用及杂草抗药性现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一 问题,我们需要科学合理使用除草剂、加强杂草监测、推行绿色生态种植以及采 取综合防治措施等多方面入手,延缓杂草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保障我国小麦的 产量和品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农药使用水平和环保意识, 也是未来需要重点和加强的方面。
2、加强风险控制
针对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问题,需要加强风险控制。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建 立和完善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制度、提供担保或抵押等方式,降低借款人的违约风 险。同时,还可以通过购买农业保险等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村小额信贷造成 的风险。
3、强化监管力度
为了保障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具体而 言,可以建立健全农村小额信贷的监管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管机构和职 责,加大对不良贷款和非法集资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秩 序。
二、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1、资金来源单一
目前,农村小额信贷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政府补贴。这种资金来源 单一的局面,导致农村小额信贷的规模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2、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由于农 村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农村小微企业,这些群体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很容易导致违约情况的发生。
本研究采用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首先, 我们通过人工饲养二化螟,使其对不同浓度的农药产生抗性,然后对不同抗性水 平的二化螟进行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效果的评价。同时,我们还调查了不同种植 模式、品种等农业措施对二化螟抗药性的影响。

农田杂草抗药性概述

农田杂草抗药性概述

杨彩宏等:农田杂草抗药性概述
· 237 ·
害极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农田有 1290 多种杂草, 分属 105 科 560 属 。 [1] 常年受杂草危害的土地面积超 过 7 400 万 hm2,在中国现有防治水平下,按因杂草危 害农作物平均减产 8%估算,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900 多 亿元。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农作物受杂草危害平均减 产 9.7%,其中粮食作物减产 10.4%。印度研究人员报 道,仅由于杂草造成水稻产量损失 41.6%,小麦 16.0%, 玉米 39.8%,棉花 30.5%[2]。
1942 年 2,4-D 的发现,揭开了近代化学除草的新 纪元,而不到 10 年的时间,即 1950 年在美国夏威夷的 甘蔗田,发现了多年生杂草竹节花(又称铺散鸭跖草) (Commelina diffusa)对 2,4-D 产生了抗药性,1957 年在 加拿大安大略省,又发现了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对 2,4-D 产生了抗药性[7-12],但是在起初的二十多年中 抗药性杂草只有零星发生。然而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 始,世界范围内大量应用除草剂,化学除草以其先进、 快速、经济、高效而成为现代农业必备的保障。世界除 草剂总产量(有效成分)每年为 70 万~80 万 t,约占化学 农药总量的 40%~50%,1990 年其销售值远远超过杀虫 或杀菌剂,但正如杀虫剂、杀菌剂一样,除草剂参与到 农业生态系统后,它所防治的对象便开始逐步产生生 态、生化或遗传的适应性[13]。1970 年 Ryan 报道了华盛 顿西部欧洲千里光(Senecio dubitabilis)对三氮苯类除 草剂产生抗性,之后全世界报道的抗药性杂草种类不 断增加。
这也给杂草的有效治理和现代农业生产提出了挑战。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农田杂草抗药性研究与治理已取 得了许多进展,笔者主要对农田杂草的危害现状和杂 草产生抗药性的历史、风险评估、检测方法及治理进行 了综述,为解决杂草抗药性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1 农田杂草的危害现状

除草剂,想说爱你不容易

除草剂,想说爱你不容易

除草剂,想说爱你不容易汤发权(广东省饶平县生产力发展中心,广东饶平515700)化学除草剂对于茶叶的危害性是众所周知的。

茶园常用的有草甘膦、百草枯、茅草枯、扑草净等几种广谱性除草剂,其中以草甘膦应用最广,其次为百草枯。

除草剂在茶园的使用中经常产生7个方面的问题。

1)除草剂使用不当会造成茶叶减产。

由于集中使用除草剂,造成空气中除草剂有效成分悬浮剂浓度过重,或施药时药液随风飘移容易对茶树造成伤害,并使茶叶减产。

2)除草剂的残留对茶树造成长期伤害。

除草剂对土壤有毒化作用。

如含有酰胺类、脲类、三氮苯类的一些除草剂(乙草胺、扑草净等),若在茶树上应用,在积水的情况下会对茶树的根系有影响,进而影响茶叶的发育;在连续应用的地方,会造成土壤结构恶化、板结,影响茶树根部周围土壤的通气性,对根部有不同程度的伤害,继而造成茶叶发黄。

3)除草剂的农残影响了茶叶的品质。

除草剂在茶叶的农残上,更是问题多多。

特别是草甘膦,它为内吸传导性强的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其主要代谢物为氨甲基瞵酸(AMPA),虽对人畜毒性低。

但它们均显弱酸性,水溶性强,不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对其残留量检测的难度比较大,不易被及时发现。

4)除草剂严重危害茶农的身体健康。

部分除草剂的毒性很高,并且是致癌物质,严重危害了施药者的身体健康。

如百草枯,会使操作者手的皮肤干裂,指甲脱裂,长期吸入喷雾微滴可引起鼻出血;眼睛受污染会引起结膜炎。

此外,百草枯对人的胃、肾、肝脏均有一定的影响。

5)除草剂对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除草剂不但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空气,还能使动物致癌,长期使用除草剂对生态链造成极大的危害。

6)除草剂的抗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

随着除草剂使用时间的延长,杂草抗药性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由于茶农经常对一种除草剂长期连续使用,加之茶农在使用中对浓度和施用期掌握不准,极易使杂草产生抗性,引起杂草群落的变化。

7)除草剂在使用中还存在着施用适期短、施用方法单一、产品使用与技术没有很好地融洽等问题。

牛筋草对百草枯、草甘膦和草铵膦的抗药性水平测定

牛筋草对百草枯、草甘膦和草铵膦的抗药性水平测定

牛筋草对百草枯、草甘膦和草铵膦的抗药性水平测定胡芳;董慧荣;沈雪峰;刘俊;魏吉平;陈勇【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牛筋草对百草枯、草甘膦和草铵膦的抗药性指数,旨在筛选出对3种除草剂产生多抗性的牛筋草种群,为杂草抗药性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其合理治理奠定基础.[方法]以采集于广东省不同地区的13个牛筋草种群为材料,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对牛筋草种群进行百草枯和草铵膦抗药性水平测定,并采用培养皿法和莽草酸含量法对牛筋草种群进行草甘膦抗药性水平测定.[结果]①采集的13个样品对这3种除草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CZ、PY06、QY01、QY05、MZ02和NX种群存在对百草枯和草甘膦产生多抗性的可能;②C Z和PY06种群存在对草甘膦和草铵膦产生多抗性的可能;③CZ、PY06和ZQ02种群存在对百草枯和草铵膦产生多抗性的可能;④CZ和PY06种群存在对百草枯、草甘膦和草铵膦产生多抗性的可能.[结论]发现了对百草桔、草甘膦和草铵膦均产生抗药性的牛筋草种群.%[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out the multiple resistance Eleusine indica populations to paraquat,glyphosate and glufosinate by investigating the resistance level of E.indica to the three kinds of herbicides,lay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weed resistance mechanism and the reasonable management.[Method] The resistance level of 13 E.indica populations in different areas of Guangdong prov i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whole-plant bioassay for paraquat and glufosinate,seed bioassay and shikimic acid content for glyphosate.[Result] (i) CZ,PY06,QY01,QY05,MZ02 and NX populations had the potential of multiple resistance to paraquat and glyphosate;(ii) CZ and PY06 populations had the potential of multiple resistance to glyphosateand glufosinate;(iii) CZ,PY06 and ZQ02 populations had the potential of multiple resistance to paraquat and glufosinate;(iv)However,CZ and PY06 populations had the potential of multiple resistance toparaquat,glyphosate and glufosinate.[Conclu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Eleusine indica populations had the potential of multiple resistance to paraquat,glyphosate and glufosinate.【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7页(P335-341)【关键词】牛筋草;百草枯;草甘膦;草铵膦;抗药性【作者】胡芳;董慧荣;沈雪峰;刘俊;魏吉平;陈勇【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51;S482.4【研究意义】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是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多生长于旱生作物田、果园或路边,生命力较强,表现出极大的竞争优势,已被列为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1-2]。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鉴定慈姑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抗药性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鉴定慈姑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抗药性

大量单一 靶标除草剂 的高频率重 复使用 , 导致抗药性 杂草生态 型 的出现 和蔓延 , 给化学防 除为主的现行
杂 草 管 理 措 施 提 出 了新 的课 题 l ] - . 1
在防控抗药 性杂草技术 体系 中, 准确 、 速 、 快 简易鉴别 抗药性 生态型是关 键问题. 常规杂草 乙酰乳 酸合成
吴 明根 李 美 子。 郑承 志 , 傅 民杰 , ,
(. 边 大 学农 学 院 , 林 延 吉 13 0 ;. 井市 农 业 推 广 中心 , 林 龙 井 13 0 ) 1延 吉 3 02 2 龙 吉 34 0
摘 要 :以抗 感 磺 酰 脲类 除草 剂 慈 姑 为材 料 , 用 AS C 技 术 鉴 定 AL 采 PR S功 能 区第 3 4位 氨 基 酸 突变 位 点. 2 结 果表明, 抗性 慈姑 生 态 型 A S第 34位 点 发生 了丙 氨 酸 替 代 苏 氨 酸 ( 性生 态 型 ) 突 变 . L 2 感 的 同时 发现 , 性 慈 抗
第 3 3卷
第 1 期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o _ 3 . l 3 No 1
Ma.2 1 r 0 1
21 0 1年 3月
J un l f o r a rc lu a S in eYa ba ie st o Ag iut rl ce c n in Unv riy
等位基因 特异性扩增技术鉴定慈姑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抗药性
L 、 a ( . L 、d O( 0 ) T q 0 5 ) d H2 1 . L . ) 扩增在 WD 4 2 9 0 一A型 P R仪上 , C 扩增 程序 为 : 4℃ , n 9 C, 9 7mi;4。 I

第十一章 杂草抗药性治理的原则与策略

第十一章 杂草抗药性治理的原则与策略
第十一章
杂草抗药性治理原则与策略
对杂草抗药性的治理分为2部分实施
未在当地发现杂草抗性出现
采用综合治理措施控制杂草,以预防和延缓杂草 抗性发生为主。
已经发现杂草抗性
避免抗性杂草种群发展和扩散
1.进行抗药性评估
根据除草剂作用位点、在作物及杂草中的降 解方式及抗性的最初频率,查明一种除草剂 是否容易产生抗性。
世界上已在30多科的植物中发现上百种具有 除草活性的天然植物毒素;
主要是醌酚类、生物碱类、肉桂酸类、香豆 素类、噻吩类、类黄酮类、萜烯类、氨基酸 类等。
生物碱
芦竹碱(大麦等植物,化感作用产生): 抑制繁缕属杂草
曼陀罗碱
萜类
桉树脑 1,8-桉树脑、1,4-桉树脑
存在于月桂、迷迭香、多枝桉、海岸蒿等植物 衍生合成:环庚草醚(除草剂艾割、仙治)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禾草灵、稳杀得、盖草能、 禾草克、骠马、威霸等)、环己烯酮类
中等风险:
抑制光合系统ⅡQB酶 :
三氮苯异丙隆、绿麦隆、敌草隆)、腈类(溴苯腈)
抑制微管蛋白合成:
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除草通)
抑制有丝分裂:
鱼草。
以菌治草
细菌性生物除草剂
主要有7个属:
①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②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③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④柠檬酸细菌属(Citromyces) ⑤无色杆菌属(Achranobacter) ⑥产碱杆菌(Alcaligenes) ⑦黄单胞细菌(Xanthomonas)
因流动,以降低抗药性杂草种群的比例; 通过杂草种间的竞争压力限制或减少抗药性杂
草的数量。
5.生物防治

草铵膦除草剂说明书

草铵膦除草剂说明书

草铵膦除草剂说明书一、产品概述草铵膦除草剂是一种广谱、高效的非选择性除草剂,通过抑制植物莽草酸合成酶活性,阻碍莽草酸代谢,造成植物死亡。

该产品具有除草谱广、活性高、对作物安全、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林地、非耕地等领域的杂草防除。

二、使用方法1.使用时间:草铵膦除草剂应在杂草生长旺盛期施用,此时杂草抗药性较弱,且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2.喷雾方式:采用喷雾方式将药液均匀喷洒在杂草叶片上,以充分接触杂草表面。

喷雾时,应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以避免药液飘逸。

3.用药量:根据杂草种类和密度,选择合适的用药量。

一般情况下,每亩用药量为50-100克,兑水30-45公斤。

如遇土壤干旱、杂草抗药性较强等情况,可适当增加用药量。

4.混配与轮换:为降低杂草抗药性,建议将草铵膦与其他除草剂进行合理混配或轮换使用。

5.安全间隔期:收获前至少7天停止使用草铵膦除草剂,以免造成农药残留超标。

三、注意事项1.安全防护:施用草铵膦除草剂时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药液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药雾。

施药后应及时清洗施药器具和身体接触部位。

2.严禁食品接触:施用草铵膦除草剂期间严禁食用和饮用被药液污染的水和食品。

3.远离水源:施用草铵膦除草剂时应远离水源,避免药液流入河流、湖泊等水域,以免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4.避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接触: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接触草铵膦除草剂,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5.过敏反应:对草铵膦除草剂过敏的人群应避免接触该产品。

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施药并就医。

6.贮存与运输:草铵膦除草剂应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倾倒和碰撞。

7.废弃处理:过期或处理后的废液废料应按照当地环保要求进行安全处理,严禁随意倾倒或排放。

四、包装和储存1.包装:草铵膦除草剂采用塑料瓶或铝箔袋包装,每瓶或每袋净含量为50克、100克等不同规格。

2.储存:草铵膦除草剂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仓库内,远离火源、热源和潮湿环境。

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几个因素

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几个因素

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几个因素与杀虫剂、杀菌剂相比,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要求有更高的使用技术,因为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实践中,为提高除草剂的药效,应创造有利条件使除草剂达到最佳的除草效果。

现将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几个主要因素简述如下:一、气象因素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速、降雨等,对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均有重要影响。

1.1温度一般来说,气温高时,杂草吸收与输导除草剂的能力强,同时药剂的化学活性也高,容易在杂草的作用部位起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温度条件确定适宜的用药量。

一般在气温较高的南方用量低,而气温较低的北方用量较高。

但并不是温度越高除草剂药效越好,温度过高,会使喷出的雾滴迅速蒸发而降低药效,因此尽量不要在正午阳光直射时用药。

1.2湿度一般空气湿度大,可延缓杂草表面药液的干燥时间,有助于杂草叶面气孔开放,因而药剂易被吸收,提高药效。

但若湿度过大,杂草叶面有结露,药液会流失,对茎叶处理剂的药效影响更大。

1.3光照当光照较强时,植物光合作用旺盛,同化产物较多,有利于除草剂在杂草体内的吸收与输导,同时光照强时,温度也高,因而光照强可增强除草效果。

但光照过强,易引起作物产生药害,因此,不要在正午阳光直射条件下喷洒除章剂。

1.4风速小风对除草剂影响不大,但大风天施药,会使药液飘移而影响药效,尤其在干旱时,沉积在土壤表面的药剂易被大风吹掉而影响药效,因此,应选无风或小风天施药。

1.5降雨降雨对茎叶处理剂影响最大。

若喷药后在短时间内遇雨,雨水会将杂草上的药液冲刷掉而降低药效甚至失效。

因此,在阴雨天或将要下雨时不宜施茎叶处理药剂。

二、土壤因素土壤处理剂药效的发挥与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微生物等因素关系密切。

2.1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含量会影响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性与淋溶性。

有机物和土壤中胶体微粒对药剂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使药剂不能在土壤中移动,无法形成药土层而影响药效,因此,在有机质含量高的粘性土壤,吸附除草剂的量多,药效差,要用较高的剂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有机质含量少的砂性土壤,吸附除草剂的量少,易于发挥药效,用较低剂量便可收到良好的除草效果。

王金信 杂草抗药性1(2011,青岛)

王金信 杂草抗药性1(2011,青岛)
杂草抗药性研究现状与对策
王金信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一、杂草抗药性发生现状
从全球看 20世纪 年代首次发现抗 ,4-D杂草野胡萝 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抗 世纪 年代首次发现抗2, 杂草野胡萝 卜和铺散鸭跖草。 卜和铺散鸭跖草。 目前(截止到2011.7.26)全球有 目前(截止到 )全球有197种杂 种杂 种双子叶、 种单子叶杂草 种单子叶杂草) 草(115种双子叶、82种单子叶杂草)的 种双子叶 360个生物型对 类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个生物型对21类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个生物型对 类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河南漯河
河南许昌
安徽宿州
安徽太和
山东泰安
山东枣庄
山东济宁
江苏徐州
河北石家庄
陕西宝鸡
苯磺隆对猪殃殃抗性和敏感生物型GSTs的影响 的影响 苯磺隆对猪殃殃抗性和敏感生物型
3.5 R GSTs相对活力 相对活力 The GSTs relative activity r 3.0 S 2.5 2.0 1.5 1.0 0.5 1 2 3 4 5 6 7 8 9 处理时间(天) T reat time(day) 10
122 位丙氨酸 缬氨酸 197 位脯氨酸 组氨酸、或苏氨酸、精氨酸、亮氨酸、 组氨酸、或苏氨酸、精氨酸、亮氨酸、 异亮氨酸、丝氨酸、丙氨酸、 异亮氨酸、丝氨酸、丙氨酸、或谷氨酰胺 205 位丙氨酸 缬氨酸 574 位色氨酸 被亮氨酸所取代 653 位丝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天门冬酰胺 376 位天门冬氨酸 谷氨酸 377 位精氨酸 组氨酸。
看麦娘
麦家公
播娘蒿
猪殃殃 猪殃殃
麦田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药性水平(温室盆栽法) 麦田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药性水平(温室盆栽法)
地点 生物 型 ZK1 ZK2 LH1 LH2 XC1 XC2 SZ1 SZ2 TH1 TH2 TA1 TA2 ZZH1 ZZH2 JN1 JN2 XZ1 XZ2 SJZ1 SJZ2 BJ1 BJ2 HX1 陕西华县 HX2 Y=4.9566+0.6625X 1.1628(0.8043~1.7085) 0.9931 回归方程 Y=4.2213+1.4803X Y=4.9247+0.5877X Y=4.2329+1.3905X Y=4.9423+0.6107X Y=4.0310+1.6239X Y=5.0208+0.6375X Y=4.6074+0.8866X Y=5.0013+1.0673X Y=4.7739+0.7386X Y=4.9362+0.5875X Y=4.9474+0.6542X Y=4.9860+0.7003X Y=4.6276+1.0754X Y=4.9842+0.6760X Y=4.7519+0.9201X Y=4.9301+0.6613X Y=4.6548+1.2700X Y=5.010+0.6698X Y=4.8625+1.6552X Y=4.9424+0.7078X Y=4.7087+1.2669X Y=5.0001+0.6965X Y=4.8407+0.9330X GR50(95%置信区间) ( 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 相关系数 (g a.i./hm2) 3.3583(1.9557~7.5697) 1.3439(0.6271~2.3215) 3.5622(2.8562~7.2312) 1.2438(0.2913~2.4312) 3.9519(2.9673~8.2863) 0.9286(0.2312~1.5582) 2.7725(1.9931~7.3124) 0.9972(0.4507~1.2304) 2.0235(0.4389~9.6635) 1.2837(0.4116~4.5627) 1.2036(0.8228~1.7984) 1.0472(0.7493~1.4693) 2.2197(1.1188~7.1912) 1.0555(0.8842~1.2616) 2.2832(1.7624~7.5628) 1.2755(0.8635~1.5865) 2.2263(1.3228~4.1575) 0.9666(0.6622~1.4057) 1.4156(0.6410~3.4001) 1.2063(0.9149~1.6084) 1.6979(1.0764~3.0304) 0.9985(0.7457~1.3369) 1.8157(0.5546~13.2887) 0.9721 0.9522 0.9643 0.9621 0.9564 0.9715 0.9603 0.9712 0.9516 0.9723 0.9928 0.9941 0.9699 0.9983 0.9514 0.9934 0.9872 0.9928 0.9444 0.9959 0.9838 0.9955 0.9417 1.6 6 抗性倍 数 2.5 2.9 4.3 2.8 1.6 1.1 2.1 1.8 2.3 1.2 1.7 河南周口

herbicide

herbicide
12
第二节 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
一、除草剂的吸收 1、茎叶吸收 要穿透角质层,细胞壁,和细胞膜
13
一、除草剂的吸收
2、根系吸收(缺少蜡质层,极性的药易吸收)
质外体系:细胞壁—凯氏带--木质部 共质体系:细胞壁—原生质—韧皮部 质外-共质体系:
14
一、除草剂的吸收
3、幼芽吸收 有些除草剂是在种子萌芽出土的过程中, 经胚芽鞘或幼芽吸收,而发挥杀草作用的。 (氟乐灵)
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狗尾草
29
三、二硝基苯胺类
1、特点:A.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B. 杀草谱广。C.易光解和挥发(氟乐灵)。 2、主要品种 氟乐灵: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其作用 机理是影响激素的生成和传递,抑制细胞 的分裂。胚芽鞘吸收,对已出土杂草无效。 对下茬作物高粱、谷子特别敏感。小拱棚 种西瓜慎用。 二甲戊乐灵、地乐胺。
26
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1、特点(1)茎叶处理,具输导性;(2) 用在阔叶作物田防禾本科杂草;(3)作 用机制为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2、主要品种 A、精喹禾灵: B、高效盖草能 C、精稳杀得 D、威霸(骠马) 大豆、花生、棉花田防禾本科杂草。
27
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牛筋草
28
50
九、有机磷类除草剂
1、特点:A选择性差,多数为灭生性;B抑 制一些氨基酸的合成 2、品种: 草甘膦(农达):灭生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 防多年生深根杂草。作用速度较百草枯慢。 草甘膦农药市场每年达30亿美元,为所有 农药的首位。 草铵膦:灭生性触杀茎叶处理剂。
51
十、其它类别除草剂
(一)联吡啶类 百草枯(克无踪,paraquat): 灭生性触杀型茎叶处理剂。作用于光系统I, 争夺传递到NADP+的电子;作用速度快。 粘土使其钝化,不能土壤施药。 毒性较高。

农药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农药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纪60年代末,高效选择性强内吸杀菌剂的应用, 导致植物病原出现高水平抗性。
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植物病原物抗性普遍受到重视, 成为了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化学保护研究的新领域。
目前为止,已发现 150多种病原菌产生抗性(如黄瓜 霜霉病对甲霜灵,瓜类、小麦的白粉病对三唑酮等产 生了抗药性)。
(二)抗药群体形成的因素
思考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往往会遇到这种问题:家 里的农田发生病虫害了,施用同一种农药防治 同样的病虫害时,以前的防治效果还不错,可 现在发现病虫害根本防不住,于是不得不加大 农药用量,增加使用次数,可改善的效果却不 尽如人意。出现这种病虫越防越难、农药越打 越多的现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思考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会带来 哪些危害?
思考 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四)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1.害虫种群对药剂敏感性的遗传变异 害虫自身选择性进化,指害虫在生理或行
为上随着农药使用发生一些变化,以适应不良 环境,这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也是害虫产生抗 药性的首要因素。
2.杀虫剂剂量和频率造成
大剂量农药的连续、高频或高浓度使用,加 上农药处理的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是害虫产生 抗药性的外部因素。经常使用同一种农药、 药剂喷施不均、未加选择用药、随意加大用 药量、用药时间不当等不合理施药技术所导 致的药剂选择压,促使抗性种群过快成立。
杂草交互抗性:指一个杂草生物型由于存 在单个抗性机理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 剂产生抗性。
多抗性:指抗性杂草生物型具有两种或两 种以上不同的抗性机理。
(二)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现状
1968年,发现抗三氮苯类除草剂的欧洲 千里光(首例抗性杂草生物型) 1970—1977年平均每年发现一种抗性杂 草生物型 1978年—1983年发现33种抗三氮苯类除 草剂的杂草生物型

抗药性杂草产生原因及治理策略

抗药性杂草产生原因及治理策略

种是 杂 草群 落 中本 身 存 在 抗 药 性 杂 草 的 生 物
型 , 除草 剂 的选 择 压 力 下 , 在 敏感 型 个 体 逐 渐 消 亡, 种群 中的一 些 耐药 性 的 个体 或 具有 抗 药 性 的
1 除 草 剂 的特 性
1 1 除 草 剂 的 选 择 压 力 .
剂 品种较 多重靶 标 的更 易 产 生 抗 药性 , 多 杂草 许 抗 药 性 的 产 生 都 是 由 于 单 基 因 突 变 的 结 果 。 由于 杀 草谱广 、 生物 活性高 、 低用量 、 高选 择性 、 对哺乳 动物 低毒 等优点 而被广 泛 应用 的 AL ( S 乙酰 乳酸 合成 酶 ) 制 剂 , 9 7年 在北 美 洲 小 麦 田使 用 短 抑 18 短 5a便 产 生抗 药 性 l 。 目前 抗 AL _ 6 ] S抑 制 剂 的
1 2 除 草 剂 作 用 靶 标 单 一 . 不 同 除 草 剂 对 杂 草 的 选 择 压 力 不 同造 成 杂 草 抗 性 的 速 率 存 在 明显 差 异 。 作 用 靶 标 单 一 的 除 草
而, 长期 、 高频 率 、 面积 使用 除 草剂 和 长持 效期 大 除草剂 的应用 , 给农 民带 来方便 的 同时 , 在 也伴 随
黑龙 江 农 业科 学 2 1 ( ) 5 ~ 5 0 1 5 :2 4 Heln j n rc l rlS in e i gi g Ag iut a ce c s o a u
抗 药性 杂 草产 生 原 因及 治 理 策 略
张 武 Βιβλιοθήκη ( 龙江 省农业科 学 院 黑河分 院 , 龙 江 黑河 140 ) 黑 黑 6 3 0
种 手段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延 缓 和 治理 杂草 抗 药性 的 产 生 。

我国水稻田抗药性杂草及其抗药性水平

我国水稻田抗药性杂草及其抗药性水平

我国水稻田杂草种类较多,比较普遍发生的大约有24科60多种,在不同的栽培方式下,杂草种类差异较大。

由于对丁草胺、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等除草剂的连年、大量使用,我国水稻田部分杂草抗药性发生严重。

1991年华南农业大学黄炳球教授发现了抗丁草胺的稗草。

从2000年开始,抗激素类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稗属杂草也于全国多个水稻产区被发现,抗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雨久花、野慈姑、鸭舌草、眼子菜、耳叶水苋以及抗五氟磺草胺(三唑并嘧啶类除草剂)的稗属杂草等也陆续被报道。

近几年,千金子对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氰氟草酯的抗性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水稻田已发现杂草抗药性所涉及的除草剂主要为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或称为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AHAS)抑制剂类、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 ACCase)抑制剂类以及激素类除草剂。

1 我国水稻田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杂草及其抗药性水平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因其高效、低毒、广谱、安全、低残留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田防除各类杂草。

ALS抑制剂按化学结构主要分为5类: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嘧啶硫(氧)代苯甲酸酯类、磺酰胺羰基三唑啉酮类和三唑并嘧啶类。

我国目前所报道的对ALS抑制剂的抗药性主要是对磺酰脲类中的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三唑并嘧啶类的五氟磺草胺和嘧啶硫(氧)代苯甲酸酯类的双草醚的抗药性。

磺酰脲类除草剂中的苄嘧磺隆和吡嘧磺隆被广泛应用于稻田。

稻田杂草对这两种药剂的抗药性出现比较早,相关报道也非常多。

早在2004年,吴明根等报道了延边地区雨久花及野慈姑对苄嘧磺隆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2007年,该课题组又发现了雨久花和野慈姑对苄嘧磺隆和吡嘧磺隆的抗药性,其中雨久花对两种药剂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0.3和6.5,野慈姑对两种药剂的相对抗性倍数为16.0和11.2。

除草剂杀草原理和预防药害及抗性措施

除草剂杀草原理和预防药害及抗性措施

文章编号:100328779(2004)0320020202收稿日期:2004206202除草剂杀草原理和预防药害及抗性措施胡文权1,时 燕2,经 虹3,张佩菊1(11上海市崇明县蔬菜技术站,202155;21上海市崇明农技中心,202150;31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201100)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识码:C 除草剂的发现是近代农业科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农田草害化除作为一项农业技术措施,它具有省工、省力、高效等特点,这项技术在二十世纪后半页已获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全世界除草剂品种发展约350多个,仅1991年世界除草剂销售总额达119亿美元,占农药销售总额的4414%,位居各农药之首[5]。

就拿我国来说:在20世纪90年代全国农田平均化学除草面积约0142亿hm2,挽回粮食损失超过900万t,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农田草害化学防除。

1 除草剂杀草的作用原理 杂草被杀死是十分复杂的过程,要了解这个过程,得从供体(除草剂)的理化性,受体(杂草)生长特性和生理、生化及保护体(作物)的生物学、生化学等多角度全方位研究才能比较清楚地阐明机理,到目前还有些机理尚无法讲清:当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可迅速地干扰并抑制杂草正常的新陈代谢,又毫不留情地将其杀死,据报导,大致分有以下6个方面的原理:111 干扰光合作用,目前使用的除草剂品种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其作用机制是干扰植物光合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光合电子传递和拦截传递到NADP+的电子。

112 抑制色素合成,主要是抑制胡萝卜素的合成和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113 抑制类脂的合成,主要是对乙酸辅酶A羧化酶的抑制和对长链脂肪酸合成的抑制。

114 抑制氨基酸合成,主要是抑制芳族氨基酸合成、抑制支链氨基酸合成和抑制谷氨酰胺合成。

115 干扰微管形成。

116 干扰激素平衡等,其作用点有单个、双个或多个点的干扰,因为植物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有机体,宛如一条环状的链条,无论哪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链条的功能就会消失。

提高农作物抗除草剂能力的关键措施

提高农作物抗除草剂能力的关键措施

提高农作物抗除草剂能力的关键措施在农业生产中,除草剂的使用是一种常见的农药防控措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物对除草剂的抗性逐渐减弱,导致除草剂的使用效果不佳。

因此,提高农作物抗除草剂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关键措施,以帮助提高农作物抗除草剂能力。

一、多样化除草剂使用策略为了减少农作物对一种特定除草剂的依赖性,农民可以采用多样化的除草剂使用策略。

这意味着在不同的作物生长阶段使用不同种类的除草剂,以降低作物对某一种除草剂的长期暴露风险,从而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二、合理施用剂量农民在使用除草剂时,应该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除草剂的建议使用剂量来施用,避免使用过量的除草剂。

过量使用除草剂可能导致草甘膦等常用除草剂在作物体内残留过高,从而诱导出抗药性。

因此,合理施用剂量是提高农作物抗除草剂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轮作和间作种植轮作和间作种植是一种有效的防止农作物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方法。

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可以降低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浓度,减少对目标作物的残留,从而降低抗药性的风险。

四、培育抗除草剂品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抗除草剂品种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提高农作物抗除草剂能力的方法。

通过选育出可以耐受除草剂的农作物品种,可以减少农民对除草剂的依赖性,降低抗药性的风险。

五、增加田间管理措施加强田间管理措施是提高农作物抗除草剂能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及时清除作物中的野生杂草,加强病虫害的管理,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固体结构等。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作物受到除草剂应激的程度,提高抗药性。

六、培养良好的农业耕作习惯良好的农业耕作习惯对于提高农作物抗除草剂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农民应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轮作和间作,合理施肥,以提高作物的免疫力和抗逆性。

此外,农民还应该注意合理运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提高农作物抗除草剂能力需要用多种措施综合配合。

通过多样化除草剂使用策略、合理施用剂量、轮作和间作种植、培育抗除草剂品种、增加田间管理措施以及培养良好的农业耕作习惯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农作物对除草剂的依赖性,提高抗药性,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田杂草抗药性与综合治理

农田杂草抗药性与综合治理

农田杂草抗药性与综合治理1.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现状如杀虫剂杀菌剂一样,除草剂参与到农业生态系统后,它所防治的对象便开始逐步产生生态、生化或遗传的适应性,导致了抗药性杂草的形成。

1968年,发现抗三氮苯类除草剂的欧洲千里光(首例抗性杂草生物型)以来。

,在42个国家已有183种杂草、212 个生物型对多种类型的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而且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抗药性杂草生物型一直呈上升趋势。

其中以抗均三氮苯类除草剂的杂草种类最多,其它较多的是ALS(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与光合系统Ⅱ“抑制剂”。

在我国由于对杂草研究较少,因此到1996年仅记录到4种抗性杂草生物型。

2.杂草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相关概念:抗性杂草生物型:是指在一个杂草种群中天然存在的有遗传能力的某些杂草生物型。

杂草交互抗性:指一个杂草生物型由于存在单个抗性机理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剂产生抗性。

多抗性:指抗性杂草生物型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抗性机理。

杂草抗药性的产生,有些是自然的原因,即在群体中存在着频率不同的突变体。

但当存在除草剂的选择压下,敏感性的生物型被杀死而逐渐淘汰。

群体中与突变体竞争的个体减少,相反,抗药性的突变体便可生存,而且还会逐步得到发展。

因此杂草的抗药性是通过选择而逐步形成的。

杂草对除草剂的抗(耐)性随着除草剂压力而能逐步提高,多数获得抗药性生物型都表现出对参与选择的除草剂代谢作用的增强。

(1)杂草抗性的形成假说前适应基因假说:借用昆虫抗药性“前适应学说”一词,即杂草种群内本来说携带有抗性基因,只是频率很低。

在杂草种群中大面积使用除草剂之前,抗性特性就存在,只是因其频率极低而没有检测到。

在除草剂连续选择3-10代,遗传抗性等位基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即形成了抗性种群。

由基因突变形成的抗性假说:一个种群在使用除草剂选择以前,并不含有抗性等位基因,种群通过突变获得抗性的机会大小依赖于突变频率与种群大小两个因素的联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羧基转移酶(carboxyhransferase,CT) 三个功能域,植物
质体中脂肪酸生物合成及细胞质中脂肪酸延长、花青素和 类黄酮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都需要大量的丙二酸单酰辅酶 A。这个反应既是脂肪酸合成反应中的第一步反应,也是关 键的反应步骤,同时也是限速步骤 。
APP和CHD类除草剂主要通过抑制乙酰辅酶A的羧化,进而
草剂与该蛋白的亲和性下降,导致杂草对光系统Ⅱ抑制剂类 除草剂的抗药性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和解毒能力增强是许多杂草对三氮 苯类、脲类及酰胺类除草剂的一种重要解毒机制。 1. Gronwald认为,抗阿特拉津的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生物型的抗药性机理是由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除草剂 轭合作用的增强,提高了苘麻对除草剂的解毒能力,这
谢谢!
下图为放氧光合作用中负责电子传递和质子转位的内在膜蛋 白复合物。这些结构来自一种嗜热蓝藻PSI和PSII的反应中心。 腔面侧和基质侧的可溶性电子传递蛋白为质体蓝素(绿色) 或 细 胞 色 素 c6 , 铁 氧 还 蛋 白 ( 深 棕 色 ) 和 铁 氧 还 蛋 白 : NADP+还原酶(黄色)。
三氮苯类、脲类及酰胺类除草剂是典型的光系统Ⅱ抑制剂, 其作用部位在光系统Ⅱ(photosystem Ⅱ,PSⅡ)的光反 应到质体醌(PQ)的还原之间,这类除草剂通过与PSⅡ
认为质膜的复极化是瑞士黑麦草、多花黑麦草、鼠尾看 麦娘、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对APP及CHD类除草剂抗性 的一种机制。 4. 除草剂作用的屏蔽 Dinelli等对意大利两种抗禾草灵黑麦草的研究
3.光合作用光系统Ⅱ抑制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系统
三氮苯类、脲类、 酰胺类
除草醚(nitrofen) 精吡氟草灵 (fluazifop-butyl)
杂草抗药性
Hale Waihona Puke 除草剂按作用机制分类一览表
杂草抗药性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在加拿大和美国分别发现抗2,4-D的野胡 萝卜(Daucus carota)和铺散鸭趾草(Commelina diffusa) 以来,全球已有188种(112种双子叶,76种单子叶)杂草 的324个生物型在各类农田系统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 抗药性,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全球抗药性杂草的 发展几乎呈直线上升。
杂草抗药性的形成机理
1. 除草剂靶标部位发生变异,致使毒力降低
2. 解毒代谢功能提高
3. 对除草剂的屏蔽作用或作用位点隔离作用
1.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
对于ALS抑制剂类抗药性杂草,由于具相同作用靶标除 草剂的大量应用,使ALS基因中的5个高度保守区域(Ala122、 Pro197、Ala205、Trp574、Ser653)发生基因突变,报道最 多的为“Domain A 的Pro部位” ,即Pro197的突变;已知 的P197的突变有8种,而已知的所有P197取代对磺酰脲类除 草剂均有抗药性。
阻断脂肪酸的合成,同时破坏膜的完整性,从而造成代谢
物的渗漏和植物的快速死亡 。 由于禾本科物种只存在同型ACCase,而非禾本科物种则同 时含有同型和对ACCase抑制剂不敏感的异型两种ACCase, 所以ACCase抑制剂对非禾本科物种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在
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用来控制禾本科杂草。
作用靶标位点的突变
在抗三氮苯类除草剂苋菜生物型中,杂草体内除草剂结合
位点D1蛋白发生突变,导致除草剂对D1蛋白的亲和力下
降,从而降低除草剂的生物活性。
psbA基因
• psbA 基因编码除草剂结合位点-光系统Ⅱ的D1蛋白(32 kD)
• psbA 的易突变性
D1蛋白第264 位、或268 位、或219 位上氨基酸突变造成除
一解毒过程与耐药性玉米的解毒过程相似。
2. 抗性和敏感性苘麻生物型体内类囊体均被阿特拉津相同 程度地抑制,证明其抗药性不是由于D1蛋白敏感性降低, 而抗阿特拉津苘麻生物型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阿特
拉津的轭合作用明显增强,导致苘麻对阿特拉津的解毒
能力增强,才是苘麻对阿特拉津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复合体上的D-1 蛋白结合,改变膜蛋白的空间构型,从而
阻断光系统Ⅱ中的电子传递,并阻碍NADP+合成所需的 CO2 的固定,导致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破坏。
Barros 等首次报导了早熟禾( Poaannua )对阿特拉津的 抗药性是由于除草剂与类囊体结合能力的下降和光系统Ⅱ 控制D1蛋白的基因在264位上的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所致。
左图为光系统II的整体结构。(A) 螺旋用筒状表示,D1为黄色;D2为 橙色;CP47为红色;CP43为绿色; cytb559 为葡萄红色;PsbM和PsbT为 中蓝色;PsbH、PsbI、PsbJ、PsbK、 PsbX、PsbZ和推测的PsbN为灰色。 外在蛋白PsbO为蓝色,PsbU为品红 色,PsbV为青色。D1/D2反应中心的 叶绿素为浅绿色,脱镁叶绿素为蓝 色,天线复合物的叶绿素为深绿色, β-胡萝卜素为橙色,血红 色为红色, 非血红素Fe为红色,QA 和QB 为紫色。 放氧中心为红色(氧原子)、品红 色(锰离子)、青色(钙离子)的 小球。
2.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类抑制剂类除草剂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APP) 环己烯酮类(CHD)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earboxylase,ACCase), 全都包括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iotin carboxylase carrier protein,BCCP)、生物素羧化酶(biotin carboxylase,BC)、
ALS不同保守区的不同氨基酸取代可以引起不同的交互抗 药性模式 Domain B(QWED)的Trp574变异为Leu可使杂草对所有 ALS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药性Leu,W574被Leu取代后 引起结合位点形状的改变,导致抑制剂与酶间的许多相互 作用丧失而不能定位在酶上,从而失去抑制活性 Domain C(VFAYPGGASMEIHQALTRS) 的 Ala122 或 者 Domain E(IPSGG)的Ser653的取代可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 产生抗药性,但对磺酰脲类除草剂不产生抗药性; Domain D (AVQETP)的Ala205变异对所有ALS抑制剂类 除 草 剂 均 产 生 抗 药 性 , 但 该 突 变 仅 在 苍 耳 (Xanthium strumarium L.)中发现,且抗药性水平较低。
突变导致除草剂与杂草体内ALS亲和力下 降,降低ALS对除草剂的敏感性,而抗药 性程度则取决于ALS上氨基酸取代发生的 位点及其位点处取代氨基酸的种类
杂草体内ALS抑制剂被快速代谢也是其抗药性的重要机制,通过研究ALS 抑制剂双草醚( bispyribac )的抗药性机理,Fischer等认为Echinochloa phyllopogon抗该除草剂的机理不是由于靶标位点突变,而是由细胞色素P450 单加氧酶(cytP-450)引起的加速代谢所致。
其他方面的抗性机制
1. 对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具有天然耐性的同型质ACCase 与敏感的狼尾草相比,4个蓝羊茅栽培品种分别对吡氟禾草 灵显示70—88倍的抗性,对烯禾啶显示216~422倍的抗性。 2. ACCase的过度表达 对烯禾啶、精喹禾灵和精吡氟禾草灵存在较低抗性及敏感 的假高梁对这些除草剂的吸收、运输及代谢,发现抗性种群和 敏感种群无明显区别。在ACCase酶活性测定中发现,抗性
种群和敏感种群有着相似的。不施用除草剂的情况下,抗 性种群的ACCase比活力是敏感种群的2~3倍,添加除草 剂的情况下,抗性种群ACCase比活力仍然明显高于敏感 种群。
3. 膜的去极化恢复 Hotum 等发现抗APP除草剂的一些瑞士黑麦草和野
燕麦生物型在去掉除草剂后可以恢复膜电位,Prado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