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流行语中旧词赋新义语言现象对比

合集下载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英汉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而英汉语言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语言表达方式上。

因此,对热词的语义研究很有必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近五年来英汉热词语义的对比研究进行分析讨论。

首先,从数量上来看,近五年来英汉热词的数量持续增长,但在整个热词中,英语热词的数量显著高于中文热词。

其中,英语热词涵盖了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而中文热词主要聚焦于国家政治机构、公共服务等方面。

例如,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出现了一系列中文热词,如“人才战略”、“大湾区”、“乡村振兴”等,这些热词主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方面的政策密切相关。

再次,从发展趋势上来看,英汉热词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互相借鉴的趋势,尤其是在科技和经济领域。

例如,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英汉热词的数量和含义都有了明显变化,其中一些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并且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含义。

这反映了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发展的加快,也意味着英汉两种语言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将无止境。

综上所述,英汉热词语义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和发展趋势。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入开展此类研究,加强英汉交流,促进文化融合,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对比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对比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对比研究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发展,网络语言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英网络语言作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其词汇在使用和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变异现象。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进行对比研究,希望能够探究出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词汇变异现象,为跨文化交际和语言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现象在网络语言中,词汇的变异现象常常表现为词义的扩展、缩减、借用和新创等方面。

在中文网络语言中,常见的词汇变异现象包括“加糖”、“躺枪”、“爆炸”等词语的新意义扩展,以及“卧槽”、“666”、“鸡汤”等词语的借用和新创等。

而在英文网络语言中,也存在着类似的词汇变异现象,比如“LOL”、“OMG”、“blurred”等词语的新意义扩展,以及“selfie”、“twerk”、“FOMO”等词语的新创和借用等。

中英网络语言在词汇变异方面的文化因素是造成其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文网络语言作为东方文化的一部分,其词汇变异往往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如“圣母”、“佛系”、“996”等词语的新创和借用,都体现了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态度和看法。

而英文网络语言则更多地受到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如“FOMO”、“twerk”、“YOLO”等词语的新创和借用,都反映了西方年轻人对当代社会和生活方式的态度和看法。

中英网络语言中词汇变异的功能因素是其变异现象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

中文网络语言在词汇变异方面往往是为了表达情感、强调语气和增加趣味性而进行的,如“加糖”、“躺枪”、“爆炸”等词语的新意义扩展和使用。

而英文网络语言则更多地是为了简化表达、增加幽默和流行性,如“LOL”、“OMG”、“selfie”等词语的使用。

这些功能因素决定了中英网络语言在词汇变异上的不同表现形式。

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现象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点和文化氛围,也反映了不同功能需求和传播方式对语言的影响。

英汉网络语言构词法对比

英汉网络语言构词法对比
许 多 学 者 从 不 同 角 度 对 网 络 语 言 进 行 研 究 , 的 从 社 会 语 有

词 , 人 从 拼 音 造 词 角 度 创 造 了 m 有 人 从 谐 音 角 度 创 有 m,
言学角度 ]有 的从话语 分 析角 度 , 有 的讨 论如何 规 造 了“ 眉 ” , 也 美 。在 英 语 中 , 于 初 上 网 的 人 , 得 不 多 的人 , 对 懂 范 网络语言 等等 。我们从词汇学角度对英 汉网络语言 有人借“l e” 词 , 人根据 派生法创 造 “ e be , l m r一 a 有 nw i” 有人 d bi”[ 1 进行对 比分析 , 助于我们 了解英汉 网络语言 的构词规律。 创造 “ ebe 7。而且汉 英语 网络 上都流 行对传 统 词 的 有 即故 意不使 用 固有 的词语 而使用 自己创 作为 网络时代新新人 类 的英 语 网络用语 , 其构 词方法 任意肢解 的风气 , 并 也 还是在现代英语构词方 法的基 础之上产 生 的 , 其构 词方式 造 的词语 , 且故 意错用乱用语法 。同时 , 都出现 了昙花 还是符合英语构造规律 的。英语 网络语 言的构造特征是 由
1 1 英 汉 网 络语 言在 构 词 上 都 具 有 随 意 性 .
界及 全球 资讯 网的语言 ; 它的特点来 自其 作为 电子 的、 全球
汉英网络新词语构词上都存在着很强的随意性和偶发
很 的及 互动的媒介 ” 。我们从词 汇学角 度对英汉 网络语 言 性。每个人都可 以在 网络上创 造属 于 自己的网络词语 , … 妹 进行对 比分析 , 有助于我们 了解英汉网络语言 的构词规 律。 多很随意的新词 就呈 现在 网络 上。例如 汉语 中的“ 妹 ”
第 4期 20 09年 8月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近五年来,随着中英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英汉之间的语言交流也日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英汉年度热词的对比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语言在表达某一特定概念或概念的变化上存在的差异,有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

本文将对近五年来英汉年度热词的语义学进行对比研究,希望能够对中英两国的语言交流与理解有所帮助。

一、研究背景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中英两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文化大国,其语言的交流与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 英汉年度热词的选取我们需要选取近五年来中英两国的年度热词作为研究对象。

在这里,我们可以采用新闻热词、网络热词、时事热词等作为选取的标准,以确保研究对象的时效性和代表性。

通过对近五年来中英两国的年度热词进行选取,我们可以全面了解两国在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热词表达。

在选取了近五年来中英两国的年度热词之后,我们将对这些热词进行语义学分析。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词汇语义学的方法,对这些热词进行词义辨析、词语搭配、义项辨析等分析,以探讨两国在表达相同概念时的差异与共性。

通过语义学分析,我们可以全面了解中英两国在热词表达上的差异与共性,为两国语言交流和理解提供参考。

三、研究意义1. 丰富了语言学与跨文化交流领域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了解到中英两国在热词表达上的差异与共性,为语言学和跨文化交流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2. 促进了中英两国的语言交流与理解。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增进中英两国在语言交流和理解方面的了解,促进两国的语言交流与合作。

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旧词新义”和“英汉移借”

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旧词新义”和“英汉移借”

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旧词新义''和"英汉移借#彭雨欣(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0)摘要: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5现象。

在网络时代,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相互接触和互动,产生了概念意义上的移借和文化、情感意义的移借这两种“旧词新义”现象。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语5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旧词新义”“英汉移借”一、引言互联网在我国飞速发展,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8亿人。

网络的普及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随着社交网络软件的发展,涌现出大量的网络用语。

汉语和英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丰富了各自语言的词汇,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

一些汉语网络流行语是受到英语词汇的影响,汉语词汇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朱一凡认为,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旧词新义”现象在现代汉语中相普。

从新义的,:一是汉语的词汇在语的影响下增加了新的义项,即概念意义的;另一种是汉语的词汇在外语的影响下文、色彩意义发生了[1+。

本文英汉语言和中英文化互动的汉英语言和文互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旧词新义”现$二、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流行语是随着现社会件的发生,在网络发生、速流行、网络的词语,被为“网络雷词”“网络词”,网络语言叫文的网络流行语,特指大认在'用的网络流行语。

随着的新,互联网新月,大的网络流行语语生$网民为了是为了',会用的词汇,在下,予词汇新的含义$在网络下,速了的,网络流行语和速,年的网络流行语层出穷$些曾经的网络流行语恰恰是社会文的载体和媒介,反映一个期社会的部貌,折射一个大文的精粹$现如今,大批网络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既是丰富的汉语文字的机遇,又是一次小的挑战。

在下,汉语显示了强大的包力和吸收力,很多网络流行语都陆续被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他们成了汉语中的新成员,且了新的演绎$文选取的网络流行语涵盖2000年一2018年,来自社交软件、游戏领域、娱乐行业等,例如:腾讯QQ、百度贴吧、英雄联盟、综艺目等。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的背景介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英汉两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英汉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变得愈发紧密。

对于英汉年度热词的语义学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英汉年度热词的选择与使用频率不断发生变化,特定年度产生的热词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热点和话题关注点。

通过对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进行语义学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间的共性和差异,进一步推动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英汉年度热词的语义学分析,探讨两种语言在不同年度所选的热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从而增进我们对英汉语言文化之间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畅与深化。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的语义学对比研究,探讨英汉两种语言间在年度热词语义上的共性和差异。

通过对这些热词的深入分析和比较,可以揭示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热词的认知方式和语义理解的差异,为英汉跨文化交流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指导。

研究还旨在探讨语义学分析方法在英汉热词研究中的应用效果,为研究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

最终目的是为进一步促进英汉两种语言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人们对不同语言文化间的理解和尊重,推动语言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发展。

1.3 意义和价值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深入探讨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共性,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通过分析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的语义变化,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代社会的热点和趋势,为语言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提供准确的词语运用指导。

这一研究也有助于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促进语义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热词语义学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者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促进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学术领域的探讨,更在于对全球文化交流的推动和促进。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随着全球交流的加强,中英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不同领域中所使用的热词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本文比较了近五年来中英两国常用的热词在语义方面的对比,旨在了解中英两国在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中的发展和变化。

社会领域1. 公正/Justice这个词在中英两语言中都是十分常见的。

随着人们对公正的关注日益增加,这个词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中文中,“公正”比较注重心理层面的公正,即不偏不倚地对待事物,而在英文中,“justice”更多指的是法律的公正性。

2. 平等/Equality在社会中,平等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

这个词语在中文中也比较常见,而在英文中,“equality”除了指人们平等的权利外,还往往指基于社会和经济政策的平等。

政治领域1. 民主/Democracy在中英两国政治体系中,”民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

在中文中,民主强调普通民众的参与,而在英文中,“democracy”强调整体的政治制度,不仅涵盖了选举过程,还包括了法律、宪法等的制定。

2. 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我们也需要更多地考虑人们言论的尊重和包容。

中英两语言中都有“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的概念,只不过在中文中有时被用于对一些具体事情的描述,而在英文中则更多指社会举止和语言方面的规范标准。

文化领域1. 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随着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文化认同。

中英两国都十分注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因此,“cultural identity”这个概念在两种语言中都是常见的。

文化交流在中英两国的两国交流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政府间的文化交流还是民间的文化交流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这个词在中英两语言中使用的概念是比较类似的。

科技领域1.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是近年来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在中英语言中的表达有很多相似之处。

浅析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现象

浅析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现象

浅析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语言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个词语会有不同的含义。

汉语流行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就是当前社会语言变迁的一个典型例证。

一、旧词新义现象的定义旧词新义现象是指原本在传统语境中已被使用的词语,经过社会现实变迁、时代进步和文化融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原本的语义不仅仅是文化内涵在变化,其词义本身也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扭曲或曲解,形成了新的意义和用法。

1. 原先贬义,现在褒义在形容词的使用上,很多词语在传统语境中带有贬义。

比如“土豪”、“暴发户”等。

然而,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经济、文化的变革,这些贬义的词语逐渐演变成为褒义的描述方式。

例如,“土豪”就成为了形容有钱有势的人的称谓。

2. 异化使用异化使用是指人们在使用旧词时,使用其原本语义相反的含义,从而形成新的意义。

比如“撕逼”,原意是指撕烂文件的意思,在网络语境中演化成为指互相骂战的意思。

3. 语言拼凑语言拼凑也是一种形式,即将不同的独立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词汇。

如“脑洞大开”、“阴间”,这些词语本身的含义都是很明确的,然而通过拼凑起来,表达出一种全新的语义。

1. 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导致旧词新义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语言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变化。

因此,一些传统的词语,在新的社会语境中,需要具有新的意义和用法。

2. 文化融合文化融合也是导致旧词新义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中,词语的含义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比如“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个词语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就是文化融合的一个典型体现。

3. 笑话文化的兴起笑话文化的兴起也是旧词新义现象的原因之一。

很多新词、新义的产生,都是因为大家在互相取笑、嘲讽时产生的创意和幽默,因此这些新义词汇在群众中的口头传播很快,逐渐成为了当今流行词汇之一。

四、结论旧词新义现象是一种在汉语流行语中十分常见的现象。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近五年来,中英语言交流日益频繁,许多热词也逐渐在两种语言中广泛应用。

在这种背景下,了解英汉年度热词的语义学对比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通过比较两种语言中相似或相对的热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义演变。

本文将对近五年来英汉年度热词的语义学进行对比研究,并从中挖掘出两种语言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

我们来看一下近五年中英语年度热词。

在英语中,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热词包括:fake news(假新闻)、selfie(自拍)、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Brexit(英国脱欧)、MeToo(我也是)。

这些热词在英语世界中备受关注,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议题和文化现象。

而在汉语中,近五年中的热词也有一些类似的热词,比如假新闻、自拍。

人工智能、共享经济、雾霾、环保等词汇也成为了流行的热词。

这些热词反映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比这些热词的语义学特征来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

首先是“fake news”和“假新闻”。

在英语中,“fake news”一词最初是指故意制造、散布虚假新闻的行为。

而在汉语中,“假新闻”则有类似的含义,指那些不实的新闻报道。

可以看出,在这个热词中,两种语言都对新闻真实性的关注有着相似的认知。

其次是“selfie”和“自拍”。

这两个词在中英文中都成为了常见的词汇。

它们都表示通过自己手持摄像设备拍摄的照片。

这一现象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尤为盛行,也反映了人们对个人形象和自我展示的重视。

再者是“climate change”和“气候变化”。

这两个热词反映了全球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

在英语中,“climate change”指的是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而在汉语中,“气候变化”则有着相似的定义。

这说明在这一问题上,全世界都在关注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共同议题。

再有“Brexit”和“英国脱欧”。

这个词汇在英语世界中备受关注,表示英国脱离欧盟的政治事件。

英汉流行语比较分析

英汉流行语比较分析

英汉流行语比较分析摘要:流行语与社会密切相关,研究流行语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好地了解社会。

本文就英汉流行语为例,从英汉流行语的构成方式和衍生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英汉语言的特性决定和影响了流行语构成方式和衍生方式的差异性,但语言的经济性、精确性等一些共性也使英汉流行语具有一些相似性特征。

关键词:流行语构成衍生一、流行语的定义流行语,顾名思义,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

流行语可以是语素、词、词组或句子,表现形式涵盖语言的各个层次。

它作为一种在一定社会时期内广为流传并且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表达,是构成语言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它具有其它语言形式难以相比的交际功能。

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某些社交场合,流行语是不可缺少的语言表达形式。

流行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英语里,“流行语”叫“catch phrase”或“catch word”。

关于流行语的定义,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对流行语的定义很简洁:“广泛通俗,反复使用,特别和政治或其他组织有关的词语”。

本文主要探讨占流行语绝大部分的词汇流行语。

流行语是词汇的一部分,当然要遵循一般词汇的形成方式。

构词法是英汉流行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成方式。

二、英汉流行语比较2.1 英汉流行语构成方式比较根据中国和英美国各政府机构以及学术机构2007-2011五年来发布的流行语,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英汉流行语的主要构成方式如下:汉语流行语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缀法,通过加上前缀或后缀构成新的流行语。

如后缀:xx 族;前缀 e-可构成e-mail 、e-life 、e-commerce ;2、新造词语,如微博等;3、外来词,如“晒”音译自share等;4、修辞法,主要为比喻、隐喻、借代、仿拟等方式。

如“躲猫猫”等流行语即为用一个词借代社会事件,进而表示一种社会现象;5、谐音法,如“杯具”与“悲剧”同音;6、象形词:如“囧,槑”。

浅析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现象

浅析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现象

浅析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现象1. 引言1.1 现象概述汉语流行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是指一些传统词语在社会发展和语言变迁的过程中,经过重新解释和再创造,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用法。

在当今社会,这一现象已经成为汉语流行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

随着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人们对语言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旧词新义现象的出现正是对这种需求的回应。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汉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使得词语之间可以进行巧妙的组合和转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表达方式。

与传统意义相比,旧词新义不仅扩大了词语的适用范围,也更具时代性和趣味性,成为人们交流中的新亮点。

在社交媒体和网络文化的推动下,旧词新义现象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人们通过熟悉的词语加入新的语境,创造出更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方式,增强了交流的趣味和吸引力。

这种现象的流行也反映了语言的生命力和活力,为汉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注入了新的动力。

1.2 特点分析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现象的特点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意性强: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的形成往往需要创作者对词语的重新解构和运用,通过赋予旧词新的含义和语境,从而产生新型的词语表达方式。

这种创意性的表达方式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二、时代感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语言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旧词新义现象往往能够抓住当下社会热点和时代特征,反映出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这种时代感的引入也会让流行语更加接地气和贴近生活。

三、传播力强: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的形成和传播往往依靠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通过用户传播和分享,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形成舆论热点。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也使得旧词新义现象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的特点既包含了创意性和时代感的表达方式,又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反映了语言的生命力和活力,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语言表达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近年来,中英两国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也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热词语义学变化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的语义学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在两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热词的语义变化以及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一、研究背景热词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下被大量使用的词汇,代表了当下社会文化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而热词的语义学变化则反映了社会发展、文化变迁和思想观念的演变。

通过研究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的语义学对比,可以深入了解中英两国社会文化差异和共同点,从而促进语言翻译和跨文化交流的更深入发展。

二、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的选择本文选择了近五年中英两国的年度热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英文年度热词包括"fake news"(假新闻)、"selfie"(自拍)、"Brexit"(英国脱欧)、"gender fluid"(性别流动)、"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等;中文年度热词包括"脱贫攻坚"、"互联网+"、"新零售"、"共享经济"、"绿色环保"等。

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1. 假新闻 vs. fake news"fake news"是近年来在英语中频繁出现的词汇,指的是以假乱真、虚假不实的方式制作并传播的新闻。

这一概念源于美国政治领域,在社交媒体和网络上广泛传播。

而在中文中,"假新闻"一词也在近几年频繁出现,主要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假新闻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越来越大。

通过对比英汉两国对假新闻的关注和反思,可以发现在信息时代,虚假新闻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跨越国界的。

"selfie"是指自拍照片,这个词汇源自于英语,近年来成为了汉语中的热词之一。

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旧词新义”和“英汉移借”

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旧词新义”和“英汉移借”

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旧词新义”和“英汉移借”作者:彭雨欣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11期摘; ; 要: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在网络时代,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相互接触和互动,产生了概念意义上的移借和文化、情感意义的移借这两种“旧词新义”现象。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语言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 “旧词新义”; ; “英漢移借”一、引言互联网在我国飞速发展,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8亿人。

网络的普及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随着社交网络软件的发展,涌现出大量的网络用语。

汉语和英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丰富了各自语言的词汇,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

一些汉语网络流行语是受到英语词汇的影响,汉语词汇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朱一凡认为,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旧词新义”现象在现代汉语中相当普遍。

从新义的移借方式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汉语的词汇在外语的影响下增加了新的义项,即概念意义的移借;另一种是汉语的词汇在外语的影响下文化、色彩意义发生了改变[1]。

本文侧重从英汉语言接触和中英文化互动的视角分析分析汉英两种语言接触和文化互动中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几乎同步发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语,有时还被称为“网络雷词”或者“网络热词”,从属于网络语言[2]。

本文讨论的网络流行语,特指大众广泛认可并在短时间内高频率使用的网络流行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日新月异,大批的网络流行语语应运而生。

网民为了提高聊天效率或者是为了调节聊天氛围,会偏向于采用更诙谐幽默的词汇,在这种情形下,更容易赋予原有词汇新的含义。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网络流行语传播和更迭速度十分迅猛,每年的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

这些曾经的网络流行语恰恰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和媒介,反映一个时期社会的部分风貌,折射一个时代大众文化的精粹。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对比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对比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对比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英网络语言作为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交融,其词汇变异与不同特点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对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一、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现象中文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汉字字母化:在网络语言中,有很多汉字被字母化处理,即用拉丁字母或者数字来代替。

比如“鸡”可以写成“ji”或“1”,“狗”可以写成“gou”或“9”等。

(2)新词的创造:网络语言中常常创造一些新的词汇,这些词汇可能是某种网络用语的缩略形式,也可能是某种网友之间的特定词汇。

比如“鸡精”、“霸屏”、“520”等。

(3)表情词语的创造:表情词语是网络语言中的一大特色,它通常由一些特定的符号组成,用来表示某种情感或者动作。

比如“~~”表示嘿嘿,笑的意思,“。

”表示沉默的意思等。

(1)拼写错误:在英文网络语言中,拼写错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这些拼写错误可能是为了表达一种幽默的口语化效果,也可能是因为网络用户在输入的时候出现了打字错误。

(2)缩略词的使用:在英文网络语言中,缩略词的使用非常普遍,这些缩略词通常是一些词汇的首字母缩写。

比如“LOL”(Laughing Out Loud),“BRB”(Be Right Back)等。

1. 文化特点的影响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受到各自文化特点的影响。

中文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更多地表现为汉字字母化和新词的创造,这与中文汉字的特点和中国文字表意形式有关。

而英文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更多地表现为缩略词的使用和网络用语的创造,这与英文的特点和西方口语化的交流习惯有关。

2. 社会交流方式的影响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也受到社会交流方式的影响。

在中文社交网站中,人们更喜欢使用表情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交际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新世纪以来汉英新词语语义特征对比研究

新世纪以来汉英新词语语义特征对比研究
的 变化是汉英新词语的共 同特征 , 但二者在表现形式和表现程度上却不尽相 同。本文试 图在分析新词语的理据性基础 上探讨 二者在 语义特征 方 面 的 异 同点 。
【 关键词 】 汉英新词语 ; 语义特征 ; 理据性
进入新世纪 以来 , 世 界经济 、 政 治、 文化等 领域发生 了巨大变化 , 促 使能够反映新事物 、 新概念和新观念的新词语大量出现 。这些新词 语 大多是在原有词根 的基础上 . 依 据一定 的构词原则 而形成的新词 语. 因此 具有 一定的语 义结构和理据性。本文意在对汉 英新词语 的语 义特 征进行对 比分析 . 探讨汉英新 词语在语 义特征方面的异同点。 英汉新词语 义特征 的分析是 结合新 词的理 据性展 开的。 语言符号 的反义词 作为对 立点 , 类 比出与原义相反 的新词 。 例如 , “ b a b y b u s t ( 生 育低谷期) ” 是 由“ b a b v b o o m f 生育高峰期) ” 反义类 比而来 ; 再如 由“ 看 涨” 反义类 比构成 “ 看跌 ” : 由“ 上 岗” 反义类 比构成“ 下 岗” 理 据性的大小是 由词汇 中合成 词的多少决定 的 .合成词多 的语 言, 理据性较 大。因此 , 从新词语 的结构来说 , 汉语新词语的理据性较 强. 因为汉语新词语 中合成词多于英语 , 语义的透明透更 强。
项目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科技

探索・ 争鸣
新世纪以来汉英新词语语义特征对 பைடு நூலகம்研究
陈红 波
( 辽 宁工 业大 学外 国语 学院 , 辽宁 锦州 1 2 1 0 0 1 )

浅析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现象

浅析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现象

浅析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现象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现象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词语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变化,成为了新的流行用语。

这种现象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常见,尤其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人们使用流行语的频率和速度都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浅析,探讨其中的原因以及对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一、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的原因1. 社会变迁带来的文化碰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也愈发频繁。

在这种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一些原本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可能因为跨文化传播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梦想”一词在传统意义上代表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但在当下的流行语中,可能被用来指代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

这种文化碰撞在当代社会中日益普遍,也成为了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变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人们获取、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的传播渠道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迅猛,而这也促进了原本局限于特定地域或社群的词语被更广泛地使用,并随之产生了新的语义。

“鸡汤”,原指调节人体健康的一种滋补食品,而在网络流行语中,却成了表达温情、励志的话语。

3. 大众文化对语言的塑造随着大众文化的全球化和影响力的扩大,一些文字、标语、影视作品中的台词等都成为了流行语的重要来源。

这些文化符号在被群体广泛传播之后,就会被赋予新的语义和内涵。

“壁咚”原指男女主角之间的浪漫亲昵动作,在网络流行语中演变成了形容暴露恋情的行为。

1. 语言变迁带来的语义扩展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的现象,使得原本的词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语义,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扩展了原有词汇的含义。

语言的发展和变迁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旧词新义的现象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2. 文化交流带来的语言融合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的现象也反映了当代社会文化之间交流和融合的趋势。

在这种语言融合的过程中,一些原本属于特定文化或群体的词汇被更广泛地传播和使用,体现了文化的多元融合。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对比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对比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对比研究引言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的学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的趋势,网络语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英两种语言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在网络语言中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变异。

本文旨在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比较分析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并探讨这种变异背后的文化、社会因素。

一、中英网络语言的背景1.1 中英网络语言的定义中英网络语言是指在中文和英文的网络环境中产生的语言现象,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

它在传统的语言形式基础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增加而产生了新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

中英网络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拟化:网络语言是一种虚拟的语言形式,不受时间、地点和形式的限制,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表达。

(2)多样化:网络语言是多样化的,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平台和群体特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词汇选择。

(3)快速变迁:网络语言的变迁速度非常快,新词汇、新用法层出不穷,更新换代迅速。

(4)全球化:网络语言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界限,具有全球性的特点,能够实现跨国交流和信息传播。

中英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对语言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交流方式,还影响了语言的传承和发展。

网络语言的流行使得语言变得更加形式化、多样化和简化化,同时也加速了各种语言现象的传播和变异。

中英网络语言中的新词汇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产生的、传播速度快、使用频率高的词汇。

这些词汇往往来源于新出现的事物、新的社会现象、新的科技成果等,反映了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认知和表达。

在中文网络语言中,一些常见的新词汇包括“火钳刘明”、“996”、“蒸了”、“加速打脸”等。

这些词汇的产生和流行源于网络环境中人们的共识和认知,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因素。

在英文网络语言中,一些常见的新词汇包括“meme”、“selfie”、“emoji”、“YOLO”等。

英汉流行语中旧词赋新义语言现象对比

英汉流行语中旧词赋新义语言现象对比

155Crazy English Teachers 英汉流行语中旧词赋新义语言现象对比李 玲(深圳大学外语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收稿日期:2011-5-23;修改稿:2011-6-11. 引言在不断涌现的英汉新词语中,旧貌换新颜是其中一个重要现象。

每年都会有相当一部分旧词通过各种途径的包装,以全新的姿态在英汉新词语的家族中占据一席之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旧词赋新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从语言经济的原则出发,利用语言中固有词语的音和形来负载新义,使旧词具有了全新的意义。

“一个词获得了新的词义范围,原来的表达形式(expression )分化出一个新的词位(l e x e m e )。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旧词获得一个新词义就是在词汇中增加了一个新‘词位’。

”(汪榕培,2000: 8)作为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旧词新义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语言文化生活,也给词汇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本文在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大量出现的“旧”词“新”用的基础上,探析了英汉旧词新义的形成方式、修辞手段、形成方式的共性与差异,并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认知分析。

2. 英汉旧词新义词语的形成方式2.1 词义的扩大和缩小词义的扩大是指与原义项相比,新增义项的外延扩大了,即原先表达外延较狭窄的概念扩展到表达较宽广的概念,也就是从指“种”的概念扩大为指“类”的概念。

词义扩大的特点就是语义变化后反映的客体范围比原来大,新形成的意思远远大于旧义(董国英,2009: 112)。

词义的扩大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这是由于人们的生活领域越来越广和人们要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所以就利用已有的词汇表达出更多的内容。

如汉语中单音节词“奴”原义为“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新增义指“承受各种压力的一种新兴群体”,词义扩大了,如“车奴、卡奴、证奴、房奴”等。

“多音节词语‘绿色’本义是颜色的一种,现在赋予它‘无污染、无公害、环保’的含义,因此时下与之相关的‘绿色食品’、‘绿色农业’、‘绿色蔬菜’、‘绿色瓜果’、‘绿色植物’、‘绿色服装’、‘绿色冰箱’、‘绿色彩电’等等冠以‘绿色’的东西层出不穷。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

近五年英汉年度热词语义学对比研究近五年来,随着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英汉热词在两国之间的传播也越来越广泛。

这些热词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文化的体现和相互交流的产物。

为了更好地了解英汉年度热词在语义上的差异和异同,本研究将以近五年来英汉热词为对象,结合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两国热词的语义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其语义内涵的异同,为跨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提供参考。

一、热词选择为保证研究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本研究将选取近五年来在中英两国广泛流行并引起广泛关注的热词作为研究对象。

在中文方面,可选取如“互联网+”、“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热词;而在英文方面,可以选取如“Brexit”、“fake news”、“cloud computing”等热词。

这些热词代表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影响力,适合作为语义对比研究的对象。

二、语义分析1. 语义内涵的异同通过对比分析中英两国热词的语义内涵,可以发现它们在语义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以“互联网+”为例,中文中的“互联网+”注重的是对传统行业的赋能和升级,体现了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而相对应的英文热词可能是“Internet Plus”或“Internet +”,但其语义内涵可能更多地强调的是互联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以“共享经济”为例,中文中的“共享经济”强调的是通过共享和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致力于构建一个共享、充分利用资源的经济模式;而英文中的“sharing economy”则更多地突出了资源共享和共同利益的理念。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中英两国在对待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时的不同思考方式,也反映出了两国在语义认知和理解上的差异。

2. 语义演变的情况在近五年中,许多热词的语义内涵发生了较大的演变。

以“人工智能”为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扩展,这一热词的语义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人工智能技术,而是涉及到了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5Crazy English Teachers 英汉流行语中旧词赋新义语言现象对比李 玲(深圳大学外语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收稿日期:2011-5-23;修改稿:2011-6-11. 引言在不断涌现的英汉新词语中,旧貌换新颜是其中一个重要现象。

每年都会有相当一部分旧词通过各种途径的包装,以全新的姿态在英汉新词语的家族中占据一席之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旧词赋新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从语言经济的原则出发,利用语言中固有词语的音和形来负载新义,使旧词具有了全新的意义。

“一个词获得了新的词义范围,原来的表达形式(expression )分化出一个新的词位(l e x e m e )。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旧词获得一个新词义就是在词汇中增加了一个新‘词位’。

”(汪榕培,2000: 8)作为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旧词新义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语言文化生活,也给词汇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本文在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大量出现的“旧”词“新”用的基础上,探析了英汉旧词新义的形成方式、修辞手段、形成方式的共性与差异,并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认知分析。

2. 英汉旧词新义词语的形成方式2.1 词义的扩大和缩小词义的扩大是指与原义项相比,新增义项的外延扩大了,即原先表达外延较狭窄的概念扩展到表达较宽广的概念,也就是从指“种”的概念扩大为指“类”的概念。

词义扩大的特点就是语义变化后反映的客体范围比原来大,新形成的意思远远大于旧义(董国英,2009: 112)。

词义的扩大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这是由于人们的生活领域越来越广和人们要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所以就利用已有的词汇表达出更多的内容。

如汉语中单音节词“奴”原义为“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新增义指“承受各种压力的一种新兴群体”,词义扩大了,如“车奴、卡奴、证奴、房奴”等。

“多音节词语‘绿色’本义是颜色的一种,现在赋予它‘无污染、无公害、环保’的含义,因此时下与之相关的‘绿色食品’、‘绿色农业’、‘绿色蔬菜’、‘绿色瓜果’、‘绿色植物’、‘绿色服装’、‘绿色冰箱’、‘绿色彩电’等等冠以‘绿色’的东西层出不穷。

”(单强,2002: 70)英语中“cherry-pick ”原指“摘樱桃”,现指“挑选最好的东西”;“babysit ”已经由“替人临时照看孩子”扩大到“替人临时照看东西”。

词义的缩小与词义的扩大相反,它指词从原先表达外延较宽广的概念缩小到表达外延较狭窄的概念,即从泛指转为特指。

如:“plastic ”原指“塑料”,现在的一个新义是塑料制成的“信用卡”;“menu (菜单)”原指餐厅开列出的各种菜肴名称的单子,新义指计算机程序运行中显示在显示屏上的选项列表。

现代英语中把日常生活用语转用到科技方面也是词义缩小的一种现象。

“a clean room ”和“a white room ”均为日常生活用语,现被用来指用于精密零件制156Crazy English Teachers造的绝尘室;“instant reply ”原为日常生活中的自由短语词组,意为“立即回答”,现用于指即时放送录像。

汉语中的计算机和电脑网络词语也是来自日常生活用语,如:桌面、目录、写字板等。

但这些词语是对照英语翻译而来的。

相对而言,英语词汇更容易词义缩小(王桂灵,2008: 19)。

2.2 词义的升格和降格在词汇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会不自觉地给词汇添加一些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

词义扬升是指原来有明显的贬义或中性色彩的单词被人们用来指好的或正面的事物。

如:“awesome ”的原始意义是“使人敬畏的(full of awe )”,从17世纪以来一直表示“可怕的(dreadful )”,现在词义又扬升为“好极啦(marvellous 、great 、stunningly good )”,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时髦用语;“killer (职业杀手)”现指相貌甚佳的“绝色佳人”;“b l a s t (疾风、爆炸)”现指玩得很高兴,形容快乐的时光就像疾风一样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汉语中的“小姐”的语义变化很大,旧社会用它称呼那些生于富贵之家、懂琴棋书画并且多愁善感的女子;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时间用它来讽刺挖苦那些不爱劳动只图享乐而且往往注重打扮的女人;改革开放以后用它称呼具有妙龄并且有一定身份和教养的女孩儿;“20世纪90年代开始南方沿海一些城市的人们用它专指从事服务行业的年轻女性,由于范围缩小了,先前的褒义意味淡化了,女士们渐渐对这一称呼失去了兴趣;而最近几年,南方人开始用它特指那些与色情服务紧密相关的艳妆女子,其义大概就是‘三陪小姐’,因此女人们开始对这一称呼惟恐避之不及。

从感情色彩看,这个词经历了‘中性→贬义→褒义→中性→贬义’的变化。

”(单强,2002: 70)“白骨精”原指“阴险狡诈、善于伪装变换的女人”,是贬义词,其新义则是“白领骨干精英人士”,通过对词语的别解,赋予该词全新的独特含义,由贬到褒,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红包”原指过年时长辈或上级发给晚辈或下级的贺金,为褒义词,新义则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贿赂或变相贿赂别人的钱,是贬义词。

2.3 词义转移词义转移是指某些词语新义项的外延明显突破了原义项的义类范畴,进入另外的义类领域。

如:“cookie ”原指“小甜饼”,网语指“为响应客户请求而由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的一块数据;“dog food (狗食)”,现指“试用自己销售的产品”;“kidnap (绑架)”现指“重划选区形成同党竞争”。

汉语中的“投资”原义为投入企业的资金,新义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向某一方面投入的钱财、时间、精力等。

当今社会经济活动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日益加重,社会上很多非物质的东西都被“资本”化,和商业经济挂钩,“投资”的内涵自然也发生了变化。

“充电”原指“把直流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极上使蓄电池获得放电能力”,现指“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

“洗牌”原指“将牌搀和整理”,现喻指“企业、行业等调整内部结构和格局”。

2.4 专业词语与普通词语间的相互转化由于近年来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等的普及与应用以及股票、彩票等的兴盛,这些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反映这些专科行业的某些词语逐渐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

请看下面一些新近常用的例子:“指数”本来是数学专业名词,表示一个数自乘若干数;后来指某一经济现象某时期内的数值与同一现象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间内的数值的比数,它能表明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例如“生产、物价、劳动生产率”等。

近来这个词被广泛应用开来,比如“能量、经验、希望、美丽、惊魂、期望、魅力、新颖、人气、安全、危险”等等。

“下课”这个词本来是学校教学用语,指上课时间结束;近几年来又赋予它“下台”的意思。

英语中有许多专有名词变成普通名词,尤其是许多人名、地名和商标。

如:“a-go-go (小型夜总会)”来自巴黎的一家咖啡馆兼夜总会;又如:“Mickey Mouse ”原意为“米老鼠”,是美国动画片的商标,现被广泛地用来代替“p et ty (小型的,小规模的)”;“bottom line ”原为会计用语,指账薄上结算盈亏的底线,现在可以广泛用来表示外交谈判、贸易往来、待人处事等的最后结果、决定性时刻、转折点。

2.5 词类转换词类转换主要表现为词类活用,即把词从一种词类转换为另一种词类,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或用法,成为一个新词。

词类活用在英语中又称转换法或转类法,是英语形成新词的重要方法之一。

“由于汉语词类之间的界限划分不如英语清晰,词类活用要比英语灵活得多。

相对而言,语法意义的变化在英语中更常见,这与英汉各自的构词方式不同有关。

新时期,词类活用成为时尚,涉及的词类广,数量多。

有时是根据表达需要故意把某一类词当作另一类词语来使用。

”(王桂灵,2008: 19)名词转换为动词是英语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例如:He has to moonlight to support his family.You can google for the information.汉语中有一些超常转类现象是因为受到英语的影响或干扰。

如名词作动词:“别忘了伊妹儿我!”2.6 词语别解“受网络语言的影响,为追求新颖超常的表达效果,旧词中的每个字被单独提出加以别解,再把这些语义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特殊语意,语用上达到诙谐幽默出人意料的效果。

这类方法产生的旧词新义现象多出现在网络或青年一族的言语交际中,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现象。

”(张海燕,2008: 26)例如:“蛋白质”本指由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物质之一,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新义是“笨蛋白痴神经质”,是对原词中“蛋→笨蛋,白→白痴,质→神经质”几个字的字义重新解释而形成的。

“无知少女”原指缺乏知识、不谙世事的女孩子,新义是“无党派、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女性”。

英语中的词语别解主要体现在缩略语中,比如“ADAM (亚当)”成了“Androgen De fi ciency in Aging Males(老年男性的荷尔蒙缺损)”的缩略,指老年男性的更年期。

“SAD”原为悲伤,现变成了“Seasonal Affective Depression(季节情感性抑郁症)”的缩略。

3. 英汉旧词新义词语中的修辞手段旧词新义,主要通过词义的引申、修辞手段的使用和词语的别解等途径来实现。

其中,引申和修辞手段(主要是比喻和借代)是旧词新义产生的主要途径。

(1)引申和修辞“锁定”原指将电视机或者收音机固定在一个频道上而不加以调换,现在喻指固定、确定;“慢牛”原指行动迟缓的牛,现在喻指股票证券市场等维持小幅攀升的走势;“爆炒”原指一种烹调方法,现在用来形容媒体炒作厉害;“见光死”喻指网友见面之后对对方的极度失望;“海选”喻指直接由选民投票的选举方式。

英语中“red eye”原义为红眼,现比喻为夜航航班;“sweep”原义打扫、清扫,新义为对广播电视节目是否受欢迎而进行的调查。

(2)双关“绝代佳人”指不要小孩、没有后代的女人。

“太空人”指太太不在家的男人。

英语中“G A S P(气喘)”一词是“G r o u p A g a i n s t Smoke and Pollution(反吸烟反污染组织)”的缩略。

(3)转喻“眼球”本指人类身体组织的一个器官,是眼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观察事物的重要工具,离开了它,便会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

因此,人们将“用眼睛看”作为关注某一事物的一种外在体现。

此时,便很自然地产生出“眼球→注意(力)”的转喻。

“在流行语旧词新义的产生过程中,转喻机制远没有隐喻机制使用得那么频繁,只找到少量有关转喻的用例,这可能是由两者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