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围棋史
关于围棋的故事和传说
围棋的起源传说围棋是一项古老而神秘的棋类游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尽管有很多关于围棋起源的说法,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它的真正起源。
下面将探讨围棋起源的各种说法,并尝试揭示围棋真实情况。
说法一:黄帝创造围棋据传说,黄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也是围棋的创造者。
传说中,黄帝在战争中使用一种类似于围棋的策略,将敌人包围并击败了他们。
这种策略被称为“围猎”,被认为是围棋起源的灵感来源。
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任何历史证据的支持。
尽管黄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但是关于他创造围棋的说法仅仅是一种传说,缺乏任何实际证据。
说法二:农民创造围棋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围棋是中国古代农民发明的。
据说,农民们在田地里玩耍,用棋子代替谷粒,将谷仓看作棋盘,玩一种类似围棋的游戏来消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游戏变得越来越流行,并在整个中国传播开来。
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确实对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创造了围棋这个游戏。
说法三:围棋来自印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围棋起源于印度。
在印度,有一种名为“Pasa”的游戏,和围棋有些类似,它也是用棋子在棋盘上行动,最终目标是将对手的棋子包围。
这种说法的支持者认为,围棋可能是由印度人带到中国的,然后被本地人加以改进。
但是,这种说法也缺乏实际证据。
虽然印度和中国之间有很多文化交流,但没有证据表明围棋起源于印度。
说法四:围棋来自日本在日本,围棋被称为“Go”,它是日本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日本,围棋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深奥的艺术形式,被视为一种哲学和文化的体现。
有一种说法认为,围棋实际上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在7世纪初期,日本的官员和学者经常前往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技术。
因此,有可能是中国的围棋在日本流传开来的。
它。
围棋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而日本的历史只有几百年。
因此,更有可能是围棋是在中国发展壮大,然后被带到日本并在那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日本围棋历史名局精选
推出日本围棋历史名局是我们多年的夙愿,但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能供参阅的资料又甚少,深感力不从心。如本书的出版,能对日本围棋历史名局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则不胜荣幸。
第22局 丈和的真髓之七:妙手连发
第23局 因彻吐血局
第24局 献身的争棋
第25局 耳赤之局
第26局 失去棋所的名局
第27局 秀策得意的一局
第28局 秀甫的失着
第29局 水谷的奇着
第30局 秀荣的崛起
第31局 死棋活用的妙手
第32局 秀哉的杰作
第33局 铃木妙手连发
第34局 新锐的较量
编者
目录
四大家谱系简介
第1局 日本最早的棋谱
第2局 本能寺三劫无胜负
第3局 较早的御城棋对局
第4局 为棋所的争棋
第5局 出兰秘谱
第6局 道策毕生的杰作
第7局 名局中的名局
第8局 现代的布局意识
第9局 首次正式国际比赛
第10局 棋圣对神童
第11局 天才萌芽之局
第35局 杀棋的名局
第36局 新布局典型
第37局 世纪的名局
第38局 五五的尝试
第39局 秀哉引退棋
录入:wind_blade溯源甚远,一般传说是唐代时期由吉备真备到中国留学后传到日本的,但此言有误。据日本各种有关文献记载,吉备真备出国前,围棋在日本已经甚为流行。
日本围棋的起源与发展
日本围棋的起源与发展围棋,作为一项古老而智慧的游戏,源远流长。
而在亚洲,日本无疑是围棋的重要发展地之一。
本文将探讨日本围棋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其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围棋的起源围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传是由黄帝时期的神农氏所发明。
围棋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而后传播到日本。
古代日本称之为“碁”,后来演变为现在的“围棋”。
二、围棋在日本的发展围棋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当时围棋被引入日本的皇室和贵族阶层。
在这个时期,围棋被视为一种娱乐活动和智力竞技,只有少数人能够参与其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棋逐渐普及,并成为广大民众喜爱的游戏。
在日本的围棋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平安时代(794-1185年),在这个时期,围棋逐渐成为贵族和武士阶层的娱乐活动。
围棋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许多贵族和武士将围棋视为培养智慧和战略思维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是江户时代(1603-1868年),这个时期围棋在日本的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围棋俱乐部和围棋学校开始在日本各地兴起,围棋的教育和研究也得到了重视。
在这个时期,围棋逐渐成为一种专业的竞技运动,许多职业围棋棋手开始涌现。
三、围棋的地位与影响围棋在日本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围棋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围棋被视为一种智慧的象征,它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许多书籍和艺术作品中都有围棋的影子,围棋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围棋在日本的竞技体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日本拥有许多职业围棋棋手,他们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实力。
日本围棋协会的成立和职业围棋联赛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围棋在日本的发展。
最后,围棋也在日本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学校将围棋列为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战略思维能力。
围棋被视为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工具。
总结起来,围棋在日本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精彩而丰富的历史。
日本围棋的历史简介
日本围棋的历史简介历史悠久的围棋艺术起源于中国,这已为世人所公认,但确切年代至今尚无定论。
晋人张华所撰《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这不过是一种传说,难以为信。
一般认为,最早记述围棋的文献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所载:“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说文解字》曰:“弈,围棋也”;继《左传》之后,《论语》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尤贤乎已”;《孟子》记曰:“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围棋已经流行于中国了,而且出现了弈秋这样的善弈国手。
围棋在日本有籍可考,是千年以后的事了。
一、围棋初传日本及其发展围棋何时传到日本,迄今为止仍无公认的准确答案。
在日本民间曾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最早是由日本古代著名学者吉备真备694—775在唐留学二十年后,于公元735年带回日本的。
但据信史所载,公元685年天武天皇就曾召公卿上殿手谈。
继而又有6持统天皇禁止围棋和701年文武天皇解除禁令的记录。
尔后日本现存最早史书712年完成的《古事记》中,也多次出现以“其石”字做地名、人名的例子。
另外718年公布的“僧尼令”中亦云:惩罚博戏,独优弈其石。
这些记载都早于吉备真备归国的735年。
显而易见,“吉备最先传入说”是不能成立的。
比以上日本人的记录还要早的是636年完成的我国正史之一《隋书·倭国传》中提到的倭人“好棋博、握槊、樗蒲之戏。
”据此,与以上日文材料相印证,可以说在七世纪围棋已被日本人所接受,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说法。
此外1980年版《大日本百科事典》更认为,远在公元一——四世纪间,围棋就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至大和时代公元四—七世纪已经流行于统治阶级之间了。
但此说系据推考而来,并无确凿证据。
到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围棋在日本宫廷盛行起来。
专门保存古物的奈良正仓院就存有圣武天皇724—948使用过的棋局。
日本史书《续日本纪》中也有如下记载:公元738年宫中有二人名曰大伴宿弥和连东人者,于政务之闲对弈,争论中宿弥以刀砍杀东人。
有关围棋的著名作品
有关围棋的著名作品
围棋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棋类游戏,有许多著名的作品与围棋有关,以下是其中一些:
1. 《棋经十三篇》:这是中国古代围棋经典著作之一,由宋代棋手张拟所著。
该书详细介绍了围棋的基本理论、战术和策略,被誉为围棋界的“圣经”。
2. 《忘忧清乐集》:这是中国古代围棋著作之一,由宋代棋手李逸民所著。
该书收录了大量的围棋棋谱和棋局分析,对于研究古代围棋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3. 《日本围棋史》:这是日本围棋历史学家木谷实所著的一本书,详细介绍了日本围棋的发展历程、棋手和棋局等内容。
4. 《围棋天地》:这是中国著名的围棋杂志,成立于 1987 年,是中国围棋界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5. 《围棋死活大全》:这是日本围棋棋手加藤正夫所著的一本围棋死活题集,收录了大量的围棋死活题和解答,对于提高围棋水平有很大帮助。
这些作品都是围棋界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围棋的历史、理论和战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日本围棋六大超一流简介
? 2005年 击败4连霸的王立诚九段,夺回十段称号。
? 2006年 击败山下敬吾九段,蝉联十段。
? 2007年 击败结成聪九段,夺得NHK杯冠军。十段三连霸。
? 2008年 1月至3月,在第32期棋圣战七番胜负决战中以3:4不敌山下敬吾棋圣,憾负;3月23日在第55回NHK杯决胜战中执白半目惜败于张栩名人,卫冕失败;3月至4月,在第46期十段战五番胜负决战中以3:0惨败给高尾绅路,失去“十段”头衔,再次落入无冠境地,还原“二十五世本因坊治勋”的名誉称号。
1997年获得J.C赏
1999年JT杯冠军。
创造纪录
NHK杯特别棋战冠军5次,
鹤圣战冠军5次
NEC杯战冠军3次,
快棋锦标赛冠军2次、达人杯战,JAA杯战,
IBM杯战冠军各1次,快棋尤为出色。
获棋道赏(最优秀棋士赏)2次。秀哉赏1次。
棋圣战六连霸
一个超一流的测试师“二枚腰”-----林海峰
1967年初段。
1972年、1975年获第4、7届“新锐战”冠军。
1976年、1977年获第1、2届“新人王”冠军。
1977年在第二届天元战中获得第一个称号。
1979年九段。
1983年访问中国。
1984年在第22期十段战中战胜加藤正夫十段,获得第二个正式头衔。 此后获得十段战三连胜。
率意的大师兄-----大竹英雄
如果你问:“现在日本围棋中最有号召力的是谁?”答案是肯定的大竹英雄,总所周知木谷道场在日本的总段级已经超过了600段。在70年代末到2000年前活跃在日本棋坛各大棋赛的棋手基本就是木谷道场的学生。而大师兄就是这位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放出豪言壮语的大竹英雄。
日本围棋天元支之局是什么
日本围棋天元支之局是什么到了近代,围棋在日本蓬勃发展,中国的围棋逐渐被日本赶超。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下日本围棋天元支之局是什么吧,欢迎阅读。
日本围棋尔虞我诈文化、文政年间,由于元丈、知得旗鼓相当,二人又相待以诚,不肯私下钻营,故名人棋所一直空位。
于是给了后起之秀的丈和一个绝好的机会。
丈和为人颇有野心,一当上坊门迹目,便开始动棋所的念头。
尤其战胜知得之后,威名大振,对棋所更不做第二人想。
不料,还未等好梦做完,却出了一个大对头。
此人便是井上家的十一世幻庵因硕,他与本因坊元丈、安井知得、本因坊秀和一起,被誉为“棋坛四哲”,是日本棋史上极其有名的人物。
幻庵因硕原名桥本因彻,生于宽政十年(1798),比丈和小十一岁。
此人六岁投在井上家的服部因淑门下,因学棋用心,进步神速,深得老师欢心。
因淑常夸赞道:“此子前途无量,日后必为大名家无疑。
”并在幻庵十三岁时,将其收为养子,改名为服部立彻。
文政二年,井上十世因砂苦求因淑,欲把幻庵立为井上家的迹目。
因淑不便拒绝,自思日后幻庵如将井上家发扬光大,自己面上亦增光彩,终于忍痛割爱,于是幻庵便成为井上家的迹目,又改名井上安节。
文政四年升为六段。
文政七年,井上因砂退隐,幻庵继任井上家掌门人。
同年的御城棋便执黑胜了本因坊元丈而名噪一时。
幻庵天性豪迈,且胸怀大志,不但棋好,而且喜欢研究《孙子兵法》,颇懂一些韬略权谋。
虽然元丈、知得都是八段准名人,便是坊门迹目丈和也有七段实力,他却都不放在眼里。
文政十年(1337),幻庵刚刚与林元美一起升为七段,便虎视棋所宝座,居然野心勃勃想领导群雄,终于引起文政棋坛的一场喧然大波。
幻庵自知要想称霸棋坛,非先有八段准名人的资格不可,自己刚升七段,马上又想升八段,其余三家必有异议,何况丈和也在动棋所的脑筋。
如此一想,不禁大为烦恼。
转念又想:“丈和那家伙既然野心勃勃要当棋所,我何不投其所好,来个欲擒故纵?先将他捧为八段,他必然投桃报李。
此时坊门又与林家甚好,只要丈和答应我升八段,林元美也不会反对,安井知得一个老头子便好对付了。
中日两国围棋的起源、发展及交流
文化园地·Pultural Corner264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4期围棋是一种两人互相对抗的策略性棋类游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距今大约有4000多年历史。
目前围棋游戏在世界各国均有很多的爱好者,以东亚地区国家最为热衷。
下面,我们将围棋在中国与日本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对中日两国围棋运动的交流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中国围棋的起源及发展围棋运动毫无疑问起源于中国古代。
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文献中就有对围棋运动的记载。
当时称之为弈,基本上可以说是现代所有棋类运动的始祖。
先秦文献《世本》中有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1]。
这句话的意思是,围棋是尧帝所创,而尧帝长子丹朱精于此道。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其所作的《原弈》写道:“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
岂曰尧哉!”即是说:“围棋必然起源于战国时代。
因为围棋中包含了尔虞我诈争城夺地的方法,一定是当时某个国家的国君或参谋所发明。
怎么能说是尧发明的呢!”对于围棋的起源一说,文献记载之间众说不一。
笔者认为围棋的创制绝对不是某人的个人成果,而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经验与智慧的结晶。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成为社会中广泛进行的棋类运动。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有记载:“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
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关围棋运动的可靠记载。
至秦灭六国统一后,围棋一度绝迹。
因秦时的焚书坑儒,秦代的文献少之又少。
而其中关于围棋的记载更是凤毛麟角。
直至东汉中后期,围棋才重新发展并兴盛起来。
东汉马融在《围棋赋》中有这样的句子:“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
”汉魏时期的围棋盘与现今不同。
魏邯郸淳的《艺经》上记载:“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
”可见当时的棋盘只有纵横各十七道直线。
光辉三国棋史的100位围棋巨星(日本篇)
光辉三国棋史的100位围棋巨星(日本篇)日本篇:围棋何时传入日本,历来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由吉备真备(官至右大臣)从中国传过去的;一种说法认为不是从中国直接传入,而是从朝鲜间接传入。
不管哪种说法,日本围棋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千年以上。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日本的围棋界虽然曾经出过“宽莲和尚”、“日莲和尚”等名手,但仅仅是凤毛鳞角的个例而已。
真正让日本围棋走向兴盛的,首推十六世纪中叶出生的本因坊算砂名人(法号“日海”)。
自算砂起,日本正式确立了名人、棋所、段位制、御城棋等正规的围棋体系,自此围棋在日本才算真正地兴旺了起来。
因篇幅所限,本文所列举的日本棋手,就以算砂作为起点。
1/名人之始-本因坊算砂:生于1559年,日本近代围棋的奠基人,第一位名人棋所,围棋四大门派之首的本因坊家创始人。
从算砂开始,日本开始形成规范的围棋制度。
因织田信长叹服算砂的棋艺,称呼算砂为“名人”(象名物一般“名”的人),棋界始有“名人”一说。
算砂临终时肯将棋所之位传于另立门户的中村道硕,称得上胸襟博大。
2/井上家元祖 -中村道硕:生于1582年,第二位名人棋所,本因坊算砂的亲传弟子,素有青出于蓝的美誉。
如果说算砂是日本近代围棋的开荒者,那么道硕无疑就是施肥、浇水的那个人。
道硕悉心培养算砂的遗孤算悦,在棋史上留下一段美谈。
3/不惧流放的棋坛硬汉-本因坊道悦:生于1636年,三世本因坊,“棋圣”道策的师父。
因不满安井算知被内定为第三代名人棋所,道悦冒着输棋将被流放的风险,坚决与之争棋,最终耗时八年的二十番争棋以道悦十三胜四和三负结束,算知被迫退位。
虽然道悦取胜有弟子道策“帮拳”之嫌,但其高超棋艺和凛凛风骨仍值得后世赞赏。
4/名人之王-本因坊道策:生于1645年,第四位名人棋所,四世本因坊,围棋理论的创始人。
从道策开始,棋手们开始讲究全局观和子效,直到今天,多数棋手的思考方式都未能脱离道策的范畴。
道策的棋艺超凡入圣,御城棋十六战十四胜二败,胜局全为执白大胜,败局都是让子局。
围棋史上最厉害的七个人
围棋史上最厉害的七个人围棋史上最凶猛的7人 1. 道策 2. 黄龙士 3. 范西屏 4. 施襄夏 5. 丈以及 6. 秀策 7. 吴清源
1. 道策出世日期:1645年本因坊道策是日本江户时代围棋棋士,他被称作为是日本近代围棋的开山始祖,发明了“手割”这类反动性的围棋实践,备受后世敬仰。
2. 黄龙士出世日期:1651年黄龙士,清朝期间有名的围棋国手,他以及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朝三大棋圣”,棋风形形色色,次要作品有《弈括》、《黄龙士全图》,对围棋倒退有重大奉献。
3. 范西屏出世日期:1709年他是乾隆期间有名的围棋国手,与施襄夏并称“棋圣”,次要作品有《桃花泉弈谱》、《二子谱》、《四子谱》等,其代表作“当湖十局”将现代座子制围棋推向巅峰。
4. 施襄夏出世日期:1710年他是清朝有名的围棋国手,与范西屏、黄龙士并称“清朝三大棋圣”,其次要作品有《弈理指归》、《弈理指归续编》等,是汗青十大围棋妙手排名之一。
5. 丈以及出世日期:1787年本因坊丈以及是日本现代有名的围棋手,他的棋艺属于那种晚成一型,其时其实不被人们所瞅好,始终到文政年间本因坊丈以及的棋艺才达到壮盛期。
6. 秀策出世日期:1829年6月6日本因坊秀策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有名围棋棋士,良多人以为他是围棋黄金期间傍边最平凡的棋士,与道策另有丈以及并称为日本围棋三圣。
7. 吴清源出世日期:1914年6月12日 www. 吴清源有“棋
圣”之称,他是世界围棋十大妙手排名之一,次要作品有《中的肉体》、《吴清源打棋选集》、《名局细解》、《吴清源选集》等。
日本围棋文化
浅析日本围棋文化日本的传统文化调和中庸、敏感纤细、简约淡薄又含蓄,而围棋的棋道在这个传统中更是集各种传统艺道为大成。
棋道中既有“菊”的优雅,又有“刀”的坚忍,凝聚着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
围棋不同于一般体育项目,它有“技”的内涵,同时又有“艺”的内涵。
“技”逞一时之雄长,“艺”则流传于百世。
围棋境界是有容乃大,心大,心宽,则境界愈高。
围棋的乐趣,亦在于胜利以外与人的和美。
日本的围棋入门像花道、茶道一样也是来自中国,当然在传播的过程中,又日益染上了日本文化的色彩。
在我国史籍中,最早记录日本围棋情况的,见于唐·魏征等《隋书·东夷传·倭国》:“无文字,唯刻木结绳。
敬佛法,于百济求得佛经,始有文字。
知卜筮,尤信巫觋。
每至正月一日,必射戏饮酒,其余节略与华同。
好棋博、握槊、樗藕之戏。
”中国围棋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把围棋首先是当作一种“艺”,其次才是“技”。
围棋主要在文人士子、官宦阶层中流行,形成一种风雅的传统。
而围棋在传入日本后,这一传统也为日本所继承。
在日本平安时代(794一1192),围棋主要还是流行于贵族阶层中。
上层贵族崇尚优美、纤细的生活情趣,作为与琴、书、画并称四艺的围棋,也自然成为上层社会人士必备的修养之一,是上层社会风雅的标志,也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的痕迹。
所以可以说,围棋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首先是和日本的文学息息相关的。
自从围棋入门在7世纪在代表着上层社会的僧侣中流传开来时,在《古事记》、各地的《风土记》、《怀风藻》等等的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都有有关围棋的片段出现。
另外通过从这以后的《源氏物语》、《枕草予》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文学中的描述,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围棋在当时僧侣和贵族这个上层社会阶层中的流行程度。
比如:写过有关于围棋作品的人还有在唐末曾被任命为遣唐大使的菅原道真(845—903),他作为一个以博学多才著称的公卿,就曾以汉文写下过不少围棋诗。
其中一首名《山家晚秋》,写与友人对弈:数局围棋招坐隐,三分浅酌饮忘忧。
围棋及文化
围棋及文化围棋及文化围棋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
目前围棋流行于亚太,覆盖世界范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棋类游戏。
简介中文:围棋日文:囲碁(读音yigo)拼音:wéiqí(也是我国提倡的英文译法)围棋的棋子和棋盘英文:Go(源自日文的发音),weiqi,the game of go或the chess of go(但weiqi用得比较普遍,是我国提倡的英文译法)又可以译为“日本棋”Japanese chess。
在英文词汇中,有些中国的东西,因为最先由日本人传入西方国家,所以称呼都用日本发音。
例如:豆腐,盆栽,折纸,等等。
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保定唐县。
中日韩是现今围棋的三大支柱,但近年来日本围棋逐步衰弱,形成了中韩争霸的局面。
目前,围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规则不统一,没有一个国际性的组织统一管理,所以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中国围棋规则是数子法,日本围棋规则和韩国围棋规则是数目法,台湾应氏围棋规则(应氏规则)和智运围棋规则(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采用的是计点制度。
一盘棋用三种规则计算出来的结果一般是相同的。
尽管国际上开了多次围棋规则研讨会,不过各方均坚持自己国家的围棋规则最好,都不可做任何退让,除了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比如:棋盘大小、用时、赛场规定)有一些统一外,在真正的问题上(围棋胜负计算)没有任何进展。
围棋的本质是:谁的占地面积大谁获胜。
不过“地”至今没有一个能被世界接受的定义--中国规则是“子空皆地”,日韩规则是“唯目是地”,应氏规则也是“子空皆地”(与中国内陆规则区别为:中国内陆规则计算胜负是单方,与盘面中数180.5进行比较;应氏规则为黑白双方的点数相减,此处的“点”事实上就是中国规则说的“子”,就是称呼不一样。
)。
古代围棋与现代围棋下法有非常大的不同,主要围棋区别有以下四点:第一,古代围棋有还棋头(眼位不是目,该规则后来被日本废除);第二,古代围棋白先黑后(现代围棋黑先白后,该规则后来被日本修改);第三,古代围棋没有贴目,黑棋181子就获胜(日本发明的贴目,目前黑棋185子才获胜),无贴目围棋的下法已经失传了;第四,古代围棋是座子制,就是先在对角星位分别放黑白两子,最大限度限制先手优势(后来被日本废除,为了限制先手增加了贴目)。
日本围棋史上的十大开创性人物
围棋发展至今,作为养母的日本居功阙伟,内中有十位开创性人物与力甚巨,兹分别介绍其主要贡献。
开创性人物之一吉备真备:遣唐使,传说中将围棋传入日本的关键人物。
据云,吉备使唐,唐人想尽办法刁难,其中有让不会下棋的他下围棋,最后由于得晁衡阴助过关,随后围棋传入日本。
开创性人物之二本因坊算砂名人:第一位名人。
算砂法号日海,极其善弈,天正十年授织田信长五子胜之,棋艺受信长激赏,呼之曰“名人”(何谓名人?就是同名物一般“名”的人)。
其后事秀吉及家康,奠定四大家族体制,受三百石俸禄五十人扶持待遇。
开创性人物之三本因坊道策名人:改变思维方式的棋圣。
在道策之前,围棋开局一般是这样:黑1 右上小目;白2 小飞挂,黑3 二间低夹;白4 大飞上靠;黑5 内扳;白6 断,美其名曰“武道精神”。
从道策起,棋手开始有全局观点。
至今棋手的思考方式绝少脱离道策的范畴。
其创立的手割分析法,沿用至今。
而道策的棋艺也倍受推崇,后人尊之曰“前圣”。
作家江崎诚致纵论古今棋手,认为:“现代棋手的棋是二次元的,道策的棋是三次元的。
”开创性人物之四本因坊迹目秀策七段:影响行棋方式的棋圣。
秀策于棋坛的贡献在于一三五秀策流的布局和执黑三目胜的理念。
自秀策以后,秀策流布局大性其道,棋手对于胜利的理解也变为:一目胜曰细棋;二目胜曰稳胜,三目胜曰“漂亮的胜利”。
秀策本人也由于德艺双馨被后世誉为“后圣”。
开创性人物之五本因坊秀甫八段:延续棋道的棋士。
明治维新后,一切章程大变,旧棋家日趋衰微。
眼见此种情况,争家督不得负气出走的秀甫创办方圆社,投靠大隈重信使棋道一脉得以延续。
这一举措还刺激林十三世秀荣重归坊门,为棋道再兴埋下伏笔。
另外秀甫棋力亦高强,“名人中的名人”秀荣在他面前从未拿过白棋。
开创性人物之六大仓喜七郎男爵:棋界统一的推手。
大正时期的棋界,方圆社,本因坊,裨圣会三强分立,相互攻讧,侑于门户之见,棋道很难进一步发展。
恰在此时,发生关东大地震,三家财产化为乌有。
日本围棋史话
日本围棋史话“本因坊和名人棋所的由来”继宽莲之后,又出了个叫日莲的和尚。
日莲在日本可是大大有名的高僧,为“日莲宗”的开山祖师,他在沙门的地位和我国禅宗的达摩祖师差不多。
此人极是聪慧,棋艺当然也很高明。
在日本现存的古棋谱中,最古的当推日莲与其弟子吉祥丸又名日朗的对局谱。
这局棋据记载是弈于深草天皇的建长五年1253,地点是松叶谷的草庵。
其时日莲三十二岁,吉祥丸仅十一岁。
不过,据后来日本考古专家之研究,断定此局乃系伪作,靠不住。
倒是日莲创作的“十厄势”颇具匠心,可说是日本围棋史上第一个死活题。
所谓十厄势,是指十个解厄的妙手。
黑 1虎后,A 位和 6位均有做眼余地,看似绝无被杀之危险。
但被白 2、4 妙手一发,却只能做出一只后手眼。
以下,黑大龙为了求活,费劲心机;白棋杀法也凶狠无比。
双方妙着层出不穷,“倒脱靴”、“双倒扑”等等攻杀手筋比比皆是。
随着激战,全盘的子力都派上了用场,最后至黑85,终于在下边搞成个巧妙的双倒扑,反把白棋吃掉了。
其中白 4、10、16、30、38、64,黑41、53、77、85都是妙手。
我国古代也有与之相仿的死活题,象“唐明皇游月宫”、“千层宝塔”等,但大都是征子往返,不如“十厄势”来得耐人寻味。
故仅凭这“十厄势”,日莲和尚也颇值一提。
自日莲之后,三百年间,日本棋坛没出现什么有名人物,直到十六世纪中叶,第一世本因坊算砂出世后,棋坛才又热闹起来。
本因坊者,原是一个和尚的法号。
日本第一世本因坊,俗名叫加能三郎。
此时正是日本历史上的“战国时代”,社会混乱,生计艰难,其父便把他送到寂光寺去当和尚,拜在日渊和尚门下,法名日海,此时日海只有八岁。
日海小和尚聪明绝顶,不消一年就把颂经念佛的功课全学会了,行有余力,忽然对前辈平日消闲的围棋大感兴趣,而且棋艺进展神速。
这时日本的第一高手名叫仙也,住在东京,日海得空就去请教,数年功夫青出于蓝,仙也也输得无话可说,日海一时名声大噪。
在日海独步棋坛时,日本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织田信长已崭露头角,拨乱反正,征服四方,显得很有作为。
围棋的历史典故和发展历史
围棋的历史典故和发展历史(七)2007-09-25 09:41濑越宪作、吴清源访问中国1942年10月,日本濑越宪作(当时八段)、吴清源(当时八段)、桥本字太郎(当时七段)、井上一郎(当时四段)等一行六人访问上海、南京。
10月11日,濑越等日本棋手连同当时已在上海的上田一郎四段、仲田见三段,与中国棋手顾水如、陈藻藩、王幼宸、董文渊、朱郇膏、吴浣(吴清源之兄)等6人分别对局,双方鏖战近六个小时,仅有2局结束,可见双方棋手对这场比赛都极为重视,全力以赴。
其中有一些趣闻,后来被棋界传为佳话。
如濑越让陈藻藩二子局中,陈利用先占两个空角的优势,一连走了近30步模仿棋。
陈藻藩这盘棋也就成为让子棋中的「奇局」。
再如吴清源让王幼宸二子局中,双方弈了6小时仅下了70手,这倒不是双方都比较谨慎,实际上吴清源思路敏捷,下子较快,而王幼宸则苦思焦虑,踌躇再三,故耗时较长。
他的善于长考,也因此大大出名。
16日,日本棋手到达南京。
此时在南京的北京棋手金亚贤、邵继廉、王德深与当地棋手联合应战。
在两场11局比赛中,除金亚贤受二子战和濑越以外,其余十局均告失利(打挂二局)。
其中年方17岁的青年棋手邵继濂以出色的棋艺而引人注意。
邵乃北京求实中学学生,与吴清源、桥本宇太郎对弈均受二子。
日本棋界评论他的棋有天赋,也有俗着,倘能精心磨砺,将来可成大器,因此建议他赴日留学深造。
但邵继濂最终还是放弃了围棋,而选择专攻学业的道路。
10月下旬,日本棋手返回上海。
29日,中日12名棋手欢聚上海魏家花园,举行联棋友谊比赛,盛况空前。
11月4日,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在上海青年会作公开快棋表演,入场券立刻被抢购一空。
比赛时,会场气氛异常热烈,两位围棋艺术家的高超技能,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直到10年以后,濑越先生回忆当时的情景,仍感叹不已;「听讲者来临,拥挤一堂,几无插足之余地。
」这次濑越宪作、吴清源等人来访意义不比寻常。
吴清源巳成长为日本举世瞩目的第一高手,以他是中国人和他所得的成就,在日本侵占的沦陷地区,激起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因此所到之处,倍受热烈欢迎。
围棋的起源知识点总结
围棋的起源知识点总结围棋是一种古老而复杂的策略游戏,起源于中国。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被誉为“智慧的艺术”。
围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考证,围棋起源于秦汉时期,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它就已经在中国传开了。
围棋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太史公所著的《史记》中有关孔子讲学的记载中,就有提及围棋这样的游戏。
据说当时孔子在齐国教书时,曾受到围棋之人的影响,席间谈及围棋助其弟子学以致用。
可以看出,围棋在古代中国就已经流行,并且被认为是一种有益的智力活动。
围棋最初起源于中国南方,后来逐渐向北方地区传播。
据历史记载,南北朝时期时,围棋已在北方地区广泛传播,并受到了快速发展。
到了唐代,围棋已经成为文人士大夫们喜爱的智力游戏,他们争相研究围棋,使围棋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广。
围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赋予了许多象征含义。
例如,《诗经》中就有“韦编三绝”、“尽日何其多”、“棋廉悦以知己”等关于围棋的诗句。
围棋在中国历史上还经常与哲学、文化、人生等诸多领域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中国文化内涵的一部分。
围棋的传入日本,据说是在唐朝至宋朝时期。
当时,中国文化随佛教、儒教、艺术等多方面因素一同传入日本,围棋也随之传入。
据日本历史记载,在日本的平安时代就有关于围棋的记载,当时围棋已经成为了贵族文化中普遍流行的游戏。
在日本,围棋也被誉为“衡量智力的最高体育”。
围棋的传入朝鲜,则是在中国唐朝时期。
当时,因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的接触,围棋也传入了朝鲜。
不过,由于朝鲜半岛地理环境和生活文化的原因,围棋在朝鲜地区并没有得到如中国和日本那样广泛的流传。
直到20世纪,由于朝鲜政府的大力推广,围棋才在朝鲜地区开始得到了普及。
围棋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发展,不仅反映了人类智慧的表现,也体现了围棋这一文化瑰宝的魅力。
围棋因其复杂的规则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棋类游戏之一。
围棋起源发展历史讲解
围棋起源发展历史讲解-->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西方名称Go。
流行于东亚国家(中、日、韩、朝),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我们一起来了解围棋的起源发展历史吧。
起源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就采纳这种说法,甚至将其确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唐代诗人皮日休所作的《原弈》认为: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
岂曰尧哉!明朝陈仁锡在《潜确类书》中又提出乌曹作博、围棋。
乌曹相传是尧的臣子,有的人又说他是夏桀的臣子。
后来,董斯张的《广博物志》、张英的《渊鉴类函》等也采录了这种说法。
明朝林应龙在《适情录》中认为,围棋是容成公发明的。
据《列仙传》记载: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辅导之事。
发展春秋战国围棋这时已在社会广泛流传了。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
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围棋的记载,时间是公元前548年。
孔子《论语阳货》载: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孟子《孟子告子上》载: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史料中第一位有名字的专业棋手,弈秋。
秦汉三国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也鲜有记载。
到东汉初年,社会上还是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状况。
直至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才又渐盛行。
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
关于围棋的十三个历史小故事
关于围棋的十三个历史小故事一尧造围棋教子丹朱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皇帝叫尧,他有一个儿子叫丹朱,丹朱小时候非常淘气,经常和小伙伴玩“打仗游戏”,身上弄出许多伤疤,尧帝很伤脑筋,于是就苦思冥想,终于想出来一个教育儿子的好方法。
一天,尧把丹朱叫到跟前对他说:“你喜欢玩打仗游戏,很容易受伤,现在我教你一种不会受伤的打仗游戏。
”丹朱听后很好奇。
二天尧让丹朱捡来一些黑色和白色的小石子,然后在地上画了很多小方格,对丹朱说:“黑石子给你,白石子给我,一个石子就是一个兵,你就是将军。
咱们轮流在方格线上摆放石子,一次只许放一个,看谁的兵能把对方的兵围住,围住的石子就被消灭掉,必须把它拿走,”丹朱听了很感兴趣,就与尧在地上打起仗来。
玩着玩着,丹朱发现自己的黑兵总被白兵消灭,急的抓耳挠腮,尧笑着对丹朱说:“你失败是因为你不爱动脑筋,这与战场打仗一样,必须排兵布阵学习方法,否则是不能取胜的。
”丹朱受到了启发,从此以后再也不和小伙伴们瞎打瞎闹了,而是向父亲学习这种游戏的本领,经常入迷的对着方格认真思考,悟出了许多打仗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逐渐变得稳重,聪明了。
当他长大以后,真正成为了一名能文善武非常优秀的将军了。
尧帝教丹朱玩的这种游戏经过不断发展便成为现在的围棋。
二有史以来第一位职业棋手弈秋是见于记载的第一位职业棋手,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由于棋艺高超,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为师。
他有两个学生:一个诚心学艺学,十分专心;另一个大概只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什么时候能飞过来。
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
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
这小故事说明了专心致志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
三烂柯山的传说烂柯山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晋朝中期(公元345年-356年)虞喜的《志林》。
而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年-476年)郦道元的《水经注》、南朝梁武帝(公元504年-549年)任肪《述异记》等诸多史科中都有记载。
关于日本围棋耳赤之局的故事
关于日本围棋耳赤之局的故事日本围棋历史上有四大家,其中本因坊一门特别瞩目,一世本因坊算砂、四世本因坊道策和本因坊秀策都是日本围棋史上的标志人物。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下日本围棋耳赤之局的故事吧,欢迎阅读。
日本棋史耳赤之局(1)在日本棋史上,本因坊元丈、安井知得、幻庵因硕和本因坊秀和等四人,均有名人资格,但生不逢时,结果只升到八段,故而被后人称为“棋坛四哲”,为其甚感不平。
然而,还有一人更加命苦,棋力在“四哲”之上,却连掌门人都不曾当上。
此人便是号称“棋圣”的本因坊秀和的迹目--桑原秀策。
秀策自小聪明绝顶,五岁学弈,时人称为“安艺小僧”。
他下起棋来心明眼亮,其精细入微之处,连成人也自愧不如。
七岁时,其父领他去和当时名流坂口虎山下棋,虎山惊叹其才,赠诗赞曰:“文字又是博技雄,白发搔头愧此童。
”他十岁入坊门,拜秀和为师,第二年就升为初段。
当时隐退的丈和名人见了秀策的棋,大喜过望,赞叹道:“此子实为一百五十年来之棋豪,坊门从此可以大大兴盛了!”那丈和果然慧眼识人,秀策进步着实神速,弘化三年(1846)十八岁时便升为四段,实际棋力足有六段不止。
乃师秀和高兴得嘴都合不拢来,特别恩准他回家省亲。
归途中路过浪华时,秀策偶然得知幻庵正在此处滞留,不禁大喜。
他曾亲眼目睹幻庵弈棋,深知此人棋力不在乃师秀和之下,早就有心领教,只苦于没有机会。
如今天赐良机,哪肯放过?所以四处打听,寻上门去。
再说幻庵自跳出是非之门后,与弟子三上豪山到处游山玩水,倒也自得其乐。
行到浪华时,恰逢故人迁三郎。
那迁三郎乃浪华一绅士,颇喜弈道,一见老朋友到来,自然殷勤招待,再三苦留多住几天。
幻庵不便推辞,便住了下来。
一天,迁三郎忽然领来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
那少年一见幻庵,忙上前深深一揖,口中说道:“井上先生,别来无恙。
”幻庵一怔,只觉得此少年有些面熟,再想不起是在何处见过。
日本棋史耳赤之局(2)只见迁三郎笑嘻嘻地走过来,对幻庵道:“这位是坊门的高足桑原秀策,棋力四段,今省亲路过此地,想请老兄指导一局,不知老兄意下如何?”幻庵一听“坊门高足”,猛然想起四年前御城棋赛的情形,不由脱口说道:“莫非那打翻杯子的小童便是你?”秀策微笑道:“正是,正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棋这项运动在日本的历史,有据可考的是始于平安时代,也有说是在更早时由中国流传过去的,但若要说弈棋真正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大约该算是公元700年左右,我国当时正是唐朝,那里还专门有为了学习棋艺而渡海前来大唐的日本留学生,可见弈棋之风在日本之兴盛。
而围棋真正得到有序的发展,并在执政者认同下建立起正规的棋士体系,则应该说是在又过了700多年的战国时代,由当时的大英雄织田信长赐封围棋高手日海禅师为日本围棋史上首位名人时开始的。
日海在中年时改名为本因坊算砂,他所开创的本因坊家族,从那时起作为日本围棋界的核心,在历史上走过了将近四百年的岁月。
在今天,虽然古时的棋士家族门派体制已不复存在,但“本因坊”之名,仍然和“名人”头街一样,作为日本最高级别棋赛的冠军称号之一,成为顶尖棋士们角逐的目标。
●初代本因坊算砂本因坊家的开山祖师算砂,出生在动荡的战国时代。
这位伟大人物童年时家庭相当贫困,因此和许多穷人家的小孩子一样自幼出家,法名寂光寺日海。
有时候对于所谓天才的说法是不能否认的。
日海凭着绝顶聪明,从少年时代便在禅学上有着颇深的造诣,与此同时,在围棋方面的修为也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进步着,在日海二十岁时,便已成为全日本公认的围棋第一国手,其时天下诸侯中的风云儿织田信长也是酷爱弈棋且颇有心得之人,但与日海对局时受五子仍不是对手。
出于钦佩,信长称日海为日本围棋界第一位“名人”。
此后,名人这一头衔便成为日本围棋界最强棋士的称号,当时正是天正六年,即西历的1578年。
时隔四年的1582年,信长在与另一位诸侯毛利辉元的战争中行军至本能寺,为调剂心情请到日海和当时另一位棋道高手鹿盐利玄前来对局,弈至中盘时,竟下出了盘上出现三个劫的局面,当一方在其中一处提出劫时,另两处便成为对手的劫材,而因为三劫都关系到整盘棋势,谁也没法粘劫中断劫争,棋局只得以无胜负告终。
这盘棋诡异的终局竟似暗示着紧随其后重大变故的发生。
就在三劫之局的当天夜里,织田家重臣明智光秀起兵叛乱,全无防备的信长无力与抗,在本能寺自尽而亡,就这样结束了他一代英雄的生涯,这便是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本能寺之变。
“三劫局乃不祥之兆”的说法,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命运之轮无情地不停转动着,在战乱的时代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明天的荣辱和生死。
明智光秀虽然打倒了织田信长,但紧跟着便在和信长遗臣羽柴秀吉的对决中败北,又过了数年,羽柴秀吉最终得到了天下,成为太阁,改姓丰臣。
战国时代的纷争也终于进入了尾声。
秀吉与信长一样也是好棋之人,在弈棋之道上更是寂光寺日海的弟子。
掌握了天下权势的丰臣秀吉,为日海设立了名人棋所,领朝廷俸禄,日本职业棋士的历史,便是从这时正式开始的,而寂光寺日海也就是在这时改名为本因坊算砂,建立了辉煌的本因坊一门。
如果说太阁丰臣秀吉的好弈还只是本因坊算砂的幸运,那么在秀吉之后得到天下并开始了三百年德川幕府时代的大将军德川家康的好弈,则可以说是棋道在日本的幸运了。
家康与算砂也是交情颇厚,在他得到天下之后。
为以本因坊一门为首的职业棋士们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福祉和权益,因此,职业棋士世界的许多体制,都在这里得以确立起来,比如对棋士段位的认定制度和御前棋赛(御城棋)制度等。
执政者的支持和体系化的产生带来了棋士世界的繁荣,日本围棋四大家族正是在这时产生的,这便是本因坊家、安井家、井上家和林家。
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四大派系的棋士们,将在棋坛上演出无数轰轰烈烈的故事。
二代本因坊算悦西历1623年本因坊算砂逝世,享年六十七岁。
在算砂去世后,名人之位由井上家开宗掌门道硕继任,而本因坊一门则由算砂的小弟子算悦接掌,井上道硕原本是算砂之徒,虽然现已身为别家掌门,但出于感念师恩,为算悦帮了相当多的忙,其中包括指导算悦的棋艺。
井上道硕做了七年的名人,到他去世时算悦已是20岁的青年,棋力达到七段,在当时日本的段位制度而言,棋力最强的九段只能有成为名人的一人,八段准名人原则上也只是一人而已,有八段资格便可作为次任名人的候选,道硕去世时棋坛并无实力达到八段的人物,因此于情于理,实力达到七段上手程度,又是本因坊算砂继承人的算悦,都有资格成为新的名人。
然而安井家开家掌门算哲却在这时提出反对意见,并派出了自己的继承人——安井家第二代掌门算知,与本因坊算悦下争棋。
初时幕府官员中对安井家的支持并不热切,但后来在与安井家交好的黑衣宰相南光坊天海的支持下,安井算知终于有机会与本因坊算悦在御城棋对局,约定胜者为名人。
这场六局制的比赛前后历经八年时间,结果却是各胜三局,依然没有决定名人由谁来担任。
就这样,本因坊第二代掌门算悦,直到1658年去世也终于没能成为名人。
虽然末能站到棋坛的顶点,但算悦的棋力的确是无愧于本因坊算砂继承人这一身份的。
而算悦做为棋士的骨气,是比起棋技更加值得称道的。
那是在与安井算知御城棋六番战中的一局,当时观棋政要中有松平肥后守政冈在场,弈至中盘时,松平在旁评论道:“看来这一局,是本因坊的处境不利啊,也许会输掉了吧。
”算悦闻言当即站起身来,平静而坚定地对松平政冈说道:“我等棋士对于弈棋之道的态度,与武士们对武道的态度一样,乃是以全身心去投入对局的,且我算悦是当世的七段上手,对这样的对局,就算是如阁下这样的大人物也不应该妄加评论!既然大人已随便评判了胜负,那么在下便不继续对局了。
”说罢扬长而去,搞得松平目瞪口呆,一时下不来台。
只得跟至本因坊家向算悦赔礼,这事才算揭过。
无论古今哪个时代,人们都各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处事方法。
如本因坊二代目算悦这般,可能是有一点不识时务。
但无论如何也值得后人起敬。
●三代本因坊道悦算悦去世后数年,安井算知凭着在幕府要员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总算成为了名人,时值1668年。
然而此时,在本因坊家,新的掌门人已经成长了起来,这就是本因坊道悦。
对道悦而言,安井算知虽是长辈,但全未经过争棋,而只是凭借上层关系便做上名人,因此心中一直忿忿不平,准备在御城棋的时候杀一杀算知的威风。
岂料在御城棋前一日,松平肥后守突然召见道悦,授意次日对局作成和棋。
这显然是安井家做了手脚,同时也是本因坊算悦生前得罪松平政冈的后遗症,无奈之下,道悦只得强压住原本高涨的战意,忍辱在次日与算知作和。
御城棋结束后,道悦实在还是忍不下这口闷气,闭门数日,终于下定决心,去跪求幕府政要安排他与安井算知下二十番争棋,挑战算知的名人地位。
这是一次危险的挑战,如果失败,道悦会面对被流放的命运,但为了本因坊家掌门人的面子,道悦毅然做背水一战。
历时数年的二十番争棋开始了,转眼五年过去,争棋已下了十二局,但胜负形势仍是并不明朗,对于安井的棋路,道悦也一直没有十足把握应付自如,这时,却意外地得到了指点。
此位强者非他,正是道悦的弟子道策,道策精研棋理,在战术思路方面有许多创新,在道策的帮助下,道悦终于以明显优势赢得了二十番战的胜利,令算知被迫放弃名人身份,然而道悦看到爱徒的实力远胜于已,亦打消了自任名人的想法,直接传掌门之位给了道策,并推荐道策略成为新的名人,自己则潇洒地宣布引退。
时值宽文十二年,即西历的1676年,随着名人本因坊道策的登场,日本围棋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四代本因坊道策被后世称作名人之王的本因坊道策,在实力上凌驾与他同时代的所有棋士,人称拥有十段以上力量的棋圣。
而比起他的修为,令他留名青史的更重要因素在于,道策开创了全新的行棋思路,令之后的棋士对局时的手法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简单地说,在道策之前的古式围棋,基本都没有什么布局的战略性可言,纯以吃大龙式的搏杀来决生死。
这固然是一种最直接较量拼斗的方式,但在今天以把布局战术当做一种常识的棋士眼中,吃大龙的做法,往往如同在战场上不懂得利用地型一味蛮打的战术般浪费资源,而本因坊道策,就是那个最早懂得系统化地利用地型来排兵布阵的人,所以,本因坊道策在后世棋士们心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
在道策的时代,日本棋坛另有一位奇才不可不提,那便是安井家二代目掌门算知的师弟涉川春海。
虽然没有做上掌门,但春海的棋力绝对不在乃兄之下,并且他和道策一样,在盘面和布局方面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去进行研究,并开发出自己独创的新战术,这就是围棋史上有名的天元战法。
大凡棋士行棋,通常先占领容易成空的边角以围出作为基础的实地,而春海则认为先占领棋盘正中央的天元位置才是最重要的优势手段,不过,不走运的是春海在御城棋实践自己战术理念时遇到了道策,由于对手实在太强,天元战法在道策面前接连受挫,结果颇受打击的春海因而停止了做为棋士的生涯,去宫廷的阴阳寮(钦天监)任职,凭着他的聪明和才学,却也为日本的历法学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只是那天元局战法再也没有继续研究下去,直到近三百年之后的二十世纪初,少年时代的吴清源和木谷实这两位当代棋圣发起新式布局革命,才再次令天元战法的思想苏醒过来,当然这是后话了。
书归正传,却说道策任本因坊家家主之时正值日本国元禄盛世,加上道策棋枝通神又教导有方,本因坊家强者济济,道策的弟子中有称为本因坊家六天王的六人,都是当世少有的围棋高手。
其中最强的两人,桑原道节被井上家请去作下任掌门的候选,而小川道的则被公推为道策的继承人。
然而正所谓盛极必衰,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道的的生命,没过几年,六天王除道节去了井上家,剩下的四人中竟又有三位先后死于疫病,其中包括原本继道的之后被指定为继承人的佐山策元,棋圣道策一生纵横,年近花甲之时却遭此不幸,着实令人不禁有天妒英才之叹!在连续失去爱徒的伤痛和打击下,道策一病不起,最终于元禄十五年即西历1702年去世。
不过,总算神给了本因坊家一线慈悲,在道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令他找到了又一位理想的继承人人选,这便是年幼的神谷道知,也就是后来的本因坊家五代目家主本因坊道知。
●五代本因坊道知道策辞世,神谷道知正式改名本因坊道知继任掌门。
当时道知虽已显露出不凡的天份,但毕竟年纪才只有十三岁,在应付诸般事务方面,幸亏了有原本因坊六天王之首,现在已成为井上家四代目掌门的八段准名人井上道节帮忙处理,同时道节亦全力点拨道知的棋艺,令道知的实力提升速度丝毫没有慢于道策在世亲自指教之时。
道知确也不辱本因坊之名,从十三岁继任掌门参加御城棋合战开始,连续数年在赛事中创下令人吃惊的佳绩,连当时的林家三代目掌门元悦与安井家四代目掌门仙角也先后输在他手下。
道知十七岁时,便已成为七段上手,但等到名人井上道节去世,得以当上名人,却是一直等到三十多岁才达成的事,之后没几年便去世了,只活了不到四十岁。
道知虽然早逝,但生涯中是颇为扬眉吐气的,在他十六岁升六段时,安井家掌门人仙角曾跳出阻挠并提出十番争棋,结果被道知一上来便杀了个三比零,仙角大惊之下,争棋也不敢再继续下去,而承认道知的升段,此后棋坛,再无人能和道知相抗。
因此,道知可以说也是本因坊历代掌门中的英才。
●六代本因坊知伯享保十二年,即西历1727年,本因坊道知辞世,弟子井口知伯继任掌门,改名为本因坊知伯,知伯的棋自幼得道知指点,颇有其师风范,在行事上也不卑不亢,甚具本因坊掌门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