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4
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 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赏析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与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 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 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 三峡之秋的神韵。 二、新课学习 (一)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三峡之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 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2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 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 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 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 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5.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 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 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 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 神秘。 三、结论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文章《三峡之秋》,初步领略了长江三峡的宏伟壮丽以及三峡 之秋的神韵。还学习了写作方法:按时间顺序的条理地表达;通过景物展示其 不同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课堂练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内容,认识到《三峡之秋》描述的是三峡秋天的美景。

2.能理解课文意思,培养学生对秋天的观察和品味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积极参与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理解和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秋天的美景。

教学准备:课文《三峡之秋》的课文卡,图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复习相关的词汇。

2.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问题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共鸣,逐渐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美丽。

Step 2:自主阅读(1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三峡之秋》,并自主思考课文是何种类型的文章,秋天的描述有哪些特点。

2.学生理解并猜测一些生词的意思。

Step 3:合作探究(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描写手法,并记录下来,准备展示给全班。

2.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发现,并进行讨论。

Step 4:学习重点词语(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特殊语言表达,例如“满山楠叶黄如金”、“烟霞斑斓”等。

2.学生找到这些特殊的词语,并进行讨论和猜测意思。

3.教师给学生提供词语的解释和用法,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

Step 5:情感体验(15分钟)1.教师给学生播放与秋天有关的音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秋天的美丽。

2.学生列举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

Step 6:拓展阅读(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或图片,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与秋天相关的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对秋天的观察和品味能力。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词汇,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秋天景色。

2.教师核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并评价。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

《三峡之秋》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优美、清丽的语言;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写景抒情的方法。

3.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描写细致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文中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课1.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近方纪先生,感受他笔下美妙迷人的三峡之秋。

(板书课题:三峡之秋)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课前预习想一想: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写景抒情)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三峡秋天美丽景色的呢?(按时间顺序描写) 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景色。

(二)深入精读。

1.早晨。

(1)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三峡的一天,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去细细品味它的魅力。

请自由朗读三峡早晨的段落,想一想哪些景物可以体现三峡早晨的美?在旁边作批注。

生自由读,交流汇报。

(2)是啊,三峡真令人向往!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三峡早晨的特点吗?(明丽)(3)早晨的三峡,色彩斑斓,明净艳丽。

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首独奏曲,你们听(播放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试着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

(4)谁想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指名读、评价。

2.中午、下午、夜。

(1)过渡:我们刚刚感受了三峡之秋早晨的明丽,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去品味三峡中午、下午、夜晚的美。

(出示:自学提示:作者在不同的时间段,都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大家用“△”在课文中标出写到的景物,用“____”划出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

并且在你最喜欢的句子旁边写一写你喜欢的理由。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并能理解“摇曳”“清冽”“朦胧”“凌空飞降”等词语的意思。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词句。

3能领悟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仿照批注, 批写课文描写的三峡秋天的特点及感受。

4通过读课文想画面, 激发学生对三峡美景的热爱。

教学重点读课文, 想画面, 了解三峡美景在各个时段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领悟在不同时间抓不同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师生均收集有关三峡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话说三峡1教师放三峡美景的录像片断, 配音简介三峡。

长江三峡, 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

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 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 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 全长193千米。

2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 说说自己了解的长江三峡。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 引导学生读:陡峭巨蟒眨眼驳船摇曳朦胧清冽光晕划开凌空飞降(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浏览课文, 勾画出课文中表示一天中不同时段的词, 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的景物特点的(1)学生浏览, 勾画。

(2)学生汇报交流。

课文是按照一天中的早晨、中午、晚上等不同时段描写三峡秋天的美景的。

(3)作者写早晨的三峡美景之前和在文章的末尾, 还各有一段, 找出来读一读, 想想这两段在文章开头与结尾, 各有什么作用。

文章的第一段: 总写了三峡的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

文末的一段, 点明所写的美景正值中秋。

这两段首尾照应, 构成文章的开头与结尾, 使文章结构完整。

三、批读课文, 感受三峡之美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借助书上的批注, 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段(2)汇报交流。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秀教案第一课时.doc(精品)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秀教案第一课时.doc(精品)

《三峡之秋》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

2.扫清字词障碍,积累美词佳句。

3.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三峡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了解三峡秋景的美,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了解三峡秋景的美,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1.三峡群峰秀丽、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

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曾写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领略三峡秋天的神韵。

(板书课题:三峡之秋)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介绍三峡。

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地、轻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勾画出生词多读几遍,并给不懂的词语作好记号。

巨蟒眨眼睛驳船摇曳朦胧清冽飞泻凌空飞降光晕头晕(1)认读生字。

“蟒”“朦胧”“凌”这几个字是后鼻韵;“眨眼睛”的“眨”是翘舌音;“摇曳”的“曳”读yè。

“晕”读作yūn时意为:昏迷,头脑不清,读作yùn时指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时因折射作用而在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

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

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学生分辨多音字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读音。

归纳形声字规律。

2.识记理解。

(1)“蟒”字可理解为“一只虫子看见一只小狗藏在草丛中”,蟒是一种蛇,人们通常又把蛇又称“长虫”,所以蟒字是“虫”部。

三峡之秋(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话说三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搜集的有关三峡的资料。

二、快速读课文,理清思路1. 快速扫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三峡一天中哪些时候的景物?2.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早晨、中午、下午、晚上。

3. 你觉得三峡一天当中什么时候的景色最美?请同学们认真品读最喜欢的段落,把你品读到的最美的句子勾出来,在课文旁边批出自己的感受。

三、“游览三峡”,交流感受1. 你认为三峡一天中什么时候最美?谈谈你的感受。

2.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确定顺序。

)中午:(出示段落。

)(1)中午的三峡充满热烈的气息。

(板书:热烈。

)(2)抓住课文中拟人和比喻的句子,体会长江在阳光下奔腾、咆哮的动态美。

(3)站在长江边,你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描绘一下长江呼啸着,奔腾流去的壮美景象。

(4)指导朗读。

下午:(以读代讲。

)(1)(出示图,伴以舒缓的音乐。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

”—(学生轻柔地跟读。

)(2)此时,假如我们就坐在长江边上,你会有什么感受?(板书:朦胧。

)3. 你还喜欢三峡什么时候的美景?早晨:(1)三峡的早晨是明丽的。

(2)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三峡早晨的明亮、美丽?(3)学生从露水、白霜、绿叶金实,从橘树和柚树闪烁着的阳光,从清凉的峡风来体会三峡早晨的明丽的美。

(4)(出示图)此时,我们好像就站在船头,迎着凉爽的峡风,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捧着书,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出三峡早晨明丽的美。

夜晚:(1)三峡的夜晚是怎样的?(板书:静谧。

)(2)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3)学生找句子谈感受。

(渔火和灯标闪闪烁烁,长江沉沉欲睡。

)(4)指导朗读。

(5)三峡的夜晚美吗?用横线画出来,仔细体会。

(6)作者用大写意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夜景图:黑森森的峭壁,像瀑布一般的月光,圆圆的明月,闪闪烁烁的渔火、灯标,给人以静谧的美感。

(7)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三峡之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在读文中感知作者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的意愿。

2.学习作者用词和比拟方法描写景物特点。

3.激发学生主动习作的欲望,尝试进行景色描写的习作。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谈话。

板书秋字2.补充板书(三峡之秋)二、读中学写(一)引导学生感悟写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文中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的?2.体会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这三种景物来写。

3.师小结。

(二)引导学习写景如何突出景物的特点。

1.读描写橘柚树的部分(1)朗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橘柚树的?边读边画出描写橘柚树的语句。

(2)学生读文后汇报。

学生汇报时强调:叶:绿得发黑果:累累、由青变黄、散发清香、(3)小结突出景物的特点的方法。

作者抓住橘柚树的颜色、形态、气味来描写,使“绿叶金实”的'橘柚树活灵活现,如置眼前。

2.读描写长江水和中秋月的部分。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长江水和中秋月的语句。

(2)学生读文后汇报。

描写长江水的部分:说一说不同时段的长江分别是什么样的。

读出相关语句。

描写中秋月的部分:对比句子,感受作者形象、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洒到江面,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照到江面,像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

像一块云母石。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三、随笔习作1.总结写作方法。

2.播放两段秋天的视频,激发写作兴趣。

3.学生写随笔。

4.学生随笔展读,师生评议。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14篇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14篇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14篇《三峡之秋》教案1课标要求与分析:《三峡之秋》与语文课标中“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有关。

本课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读感悟”的自主学习模式,力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实现自主阅读,引入批注,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三峡之秋》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第85-87页的内容。

描写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明丽、热烈、明亮、静寂的独特美景。

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

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

静心地品读着文章,就如同尽情欣赏着一幅绚丽壮美的三峡秋色图。

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视野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与同学交流,去体会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积累好词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2、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3、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三峡之秋》优秀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三峡之秋》优秀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三峡之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秋天景色的美。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来描绘景色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描写秋天景色的课文,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课文片段?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三峡之秋》,让我们一起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学习心得。

(三)感知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1-3段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第1-3段中描述三峡秋天景色的语句,体会其表达的美感。

(二)学习课文第4-6段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第4-6段中描述三峡秋天景色的语句,体会其表达的美感。

(三)学习课文第7-9段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第7-9段中描述三峡秋天景色的语句,体会其表达的美感。

第三课时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本课文的感受。

(二)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三峡之秋”为题,写一篇描绘三峡秋天景色的作文。

2.教师给出写作指导,提示同学们注意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三)课堂小结1.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峡之秋》,领略了三峡秋天景色的美。

2.希望大家能够学会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好。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第1-3段。

2.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三峡之秋》,使学生了解了三峡秋天景色的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来描绘景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三峡之秋》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二、重点难点
1.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2.对文章中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四、参考资料
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宫里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叫瑶姬。

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活泼开朗,耐不住宫中的寂寞生活。

八月十五这一天,她邀了她身边的十一姐妹,腾云驾雾,遨游四方。

当她们来到巫山时,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围困其间。

瑶姬敬佩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决定助他治水。

便送给大禹一本《上清宝经》的治水天书,瑶姬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如何破译这部天书,就被西王母派来的天兵捉拿回宫。

十二仙女早就厌倦仙宫生活,她们挣脱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疏通了
峡道,解除了水患。

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姐妹十二忘记了回宫的事,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

瑶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个迎来朝霞,便赢得了“望霞峰”的美名。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课文中的美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三峡秋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三)课文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并讨论其作用。

3.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所表现的三峡秋天的特点,以及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四)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三峡之秋”为题,写一篇描绘三峡秋天美景的作文。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写作。

3.教师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并给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课后作业1.阅读课文《三峡之秋》,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描绘三峡秋天美景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写作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对三峡的深入了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描绘的三峡秋天的景色,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3.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3.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
2.交流汇报。(板书:静谧)
3.你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种静谧之美?请标画出有关词句,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悟。
4.展示交流相关语句。
(随之板书:渔火、灯标、长江、驳船)
5.用“……像……又像……”练习含有比喻修辞的话语。
6.男女生分读5、6自然段,将中秋之夜的三峡宁静、和谐美表达出来。
四、之美
(一)学习2至4自然段,品悟三峡之秋早晨、中午、下午的美景。
1.自由读课文2到4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的顺序来写这种成熟之美,快速读画出有关的词语,并思考这种成熟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交流反馈,明确是按“早晨、中午、下午”的顺序来写。(板书早晨:明丽中午:热烈下午:平静)
2.小组合作,互相批阅。
3.汇报反馈,纠错强记。
二、悟三峡之秋,赏“成熟”之美
1.三峡的美如沉年老酒,愈品愈香。那三峡秋天给作者内心带来的整体感觉怎样?用一个关键词语概括出来。
(生生交流相机板书成熟)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成熟的气息,动笔标画下来。
3.交流汇报,品读重点词句。
2.依照旁批,批写三峡秋景的特色。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交流法品读感悟法自主批注法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随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读通课文,理清思路,明白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象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纵览全篇,你觉得作者的写法有哪些精妙之处也让你赞叹?
2.交流反馈。(以时间为顺序,抓景物特点;首尾呼应;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通用10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通用10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通用10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通用10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

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早晨:清新而明净明朗中午:热烈下午:平静、轻缓夜:沉沉欲睡惊醒3、朗读课文三、深入学习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教案点评: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略读课文仍要放手让学生自学。

导入新课时,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

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深入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最后观看三峡风光片,增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 2设计理念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三峡之秋》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重点难点
1.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说说对本课作者的了解。

2.读了这篇文章,说说三峡的特点。

四、参考资料
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9m,坝高185m,工程总投资为4954.6亿人民币,于1997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

经国家防总批准,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第四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至18日19时,水库水位已达到160.18米。

2012年7月23日,三峡枢纽开启7个泄洪深孔泄洪。

上游来水流量激增至每秒4.6万立方米。

2012年7月24日,三峡大坝入库流量达7.12万立方米/秒,是三峡水库建库以来遭遇的最大洪峰。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之美。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三峡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三峡的了解。

(2)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2.课文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3.词语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4.课堂讨论(1)请学生说出自己对三峡之秋的印象。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绘三峡之秋的语句。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说出三峡之秋的特点。

(2)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2.精讲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请学生谈谈自己对三峡之秋的感受。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4.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三峡之秋的短文。

第三课时1.课堂检测(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2)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课堂小结(2)强调三峡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峡之秋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峡之秋西师大版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难点: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用具:CAI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现在欣赏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生:长江三峡师:对,这是长江三峡,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或许想说些什么, 生:(1)三峡的山真美。

(2)三峡的景色真美呀~师,是啊,看到这美丽的景色老师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3《早发白帝城》师:我们一起读读李白的这首诗。

生:读诗。

师:是啊,三峡群峰耸立,雄奇壮观,,就像一幅幅连绵不断的画面。

但你们可曾想到,区区一个三峡,却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发感慨。

三峡到底有何魅力,你对三峡又知多少呢,请把课下收集的有关三峡的资料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生)说完,师:(出示课件5)介绍三峡师: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就顺江而下,走进著名作家方纪先生,领略他笔下美妙迷人的三峡之秋。

(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师:你能带着喜爱之情唤它一声吗,这一声充满激情的呼唤使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2)我想知道三峡到底美在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你们想知道的问题可真多呀,看来你们都是探求知识的小能手,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借助工具书,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都通句子,不加字,不减字,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生:读课文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

师: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观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三峡的秋天,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三峡的秋天,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三峡之秋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三峡之秋 西师大版

春来实验学校集体备课教学案年级五科别语文周次星期备注主备课人杨洁课题1三峡之秋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正确工整书写。

(重点)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重点)3、感受三峡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峡谷。

西起重庆奉节县,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

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组成,全长193千米。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生字词及多音字,借助工具书解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想想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

3、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画面?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四、合作交流1、生生互动交流。

2、师生互动。

A、生字词注音巨蟒()眨()眼驳()船摇()曳朦胧()清冽()倾泻()凌空飞降()B、多音字露累落晕降C、理解词语()山势高而陡。

()接连成串。

()晃荡,飘荡。

()清澈。

()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的见的。

()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

D、理清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通过三峡果树的树叶,果实的色彩变化,总写三峡成熟气息。

第二部分(2--7):按时间顺序写写中秋这天不同时间三峡的不同景物的特点。

五、课堂检测看拼音,写词语Méng lóng ( ) zhǎ眼 ( ) 摇yè() líng空飞降 ( ) 清liè( ) 巨mǎng( )()的峭壁()的果实()的气息()的露水()的秋天()的光辉()的黄昏()的小溪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理清了文章脉络,初步领略了三峡秋天的成熟之美,我们感受到了三峡的明丽、秋实的香醇,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三峡之秋
教学目标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板书:三峡之秋
二、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教师整理出示: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

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

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

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三、学习字词,扫除障碍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1、易错的字。

橘柚陡峭累累巨蟒荡漾光晕驳船摇曳谷壑清冽
2、词语解释。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接连成串。

摇曳:摇荡。

宛若:宛如;仿佛。

谷壑:山谷,山沟。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五、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明确:2·1·c·n·j·y
(1)课文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

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5)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

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

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六、学生小结,畅谈收获
学生谈本课时的收获,主要领悟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我是小小书法家。

dǒu qiào dànɡyànɡyáo yèqīnɡlièwǎn ruò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峡()峭()消()
陕()悄()梢()
胧()陡()峰()
拢()徒()锋()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山岩()的果实()地摇曳
()的青光()的光辉()的岩石
【参考答案】
一、陡峭荡漾摇曳清冽宛若
二、峡谷/陕北陡峭/俊俏消灭/树梢朦胧/聚拢陡坡/徒弟山峰/锋利
三、陡峭累累轻轻朦胧清冽青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色特点,感受三峡的壮美。

2、总结全文,探究本文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复习提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景色的特点是什
么?
二、探究学习
深入阅读课文,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本文在写景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体会它的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点拨,明确:①比喻句:“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把长江比喻成巨蟒,表现出了长江宏大的气势。

②拟人句:“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赋予长江以生机和灵性。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

”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学生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三、朗读练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同学评议。

指导朗读:朗读的时候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

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

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

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

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四、拓展学习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
要求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的景色。

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写完后出示一篇,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五、教师小结
壮美的三峡让作者感慨万千,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了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的具体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三峡、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照样子,写出带“丽”字的词。

例:明净的美(明丽)
雄壮的美()鲜艳的美()灿烂的美()
清秀的美()异常的美()光彩的美()
二、指出下面两个比喻句中分别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相似点是什么。

(1)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

把比喻成,相似点是
(2)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把比喻成,相似点是
三、写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仗、反问)
1.哪儿的秋天能与三峡的秋比美呢?()
2.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4.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参考答案】
一、壮丽艳丽华丽秀丽奇丽绮丽
二、(1)晚霞颜料颜色是红的
(2)渔船花蕊情境相似
三、1.反问 2.比喻 3.对仗 4.拟人
【板书设计】
3.三峡之秋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朦胧
夜晚:静谧
【课后反思】
《三峡之秋》是作家方纪的一篇美文。

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中秋这一天中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三峡之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基本能做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做,让学生在感受三峡一天中不同景色,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及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课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多讲,多读,自读,自悟。

在导入部分,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和图片,然后我出示了三峡的资料,让从来没有到过三峡的学生对三峡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初读课文,主要让学生能把握课文的明显的时间脉络,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针对学生的反馈按照时间顺序来学习文章。

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早上三峡之秋的景色特点的部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抓关键词,总结出景物及其特点。

然后引导他们品读,带着轻柔的语调去感受早上三峡的明净,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其他三个时间段的景色,抓关键词去找特点,去品读,合作完毕就小组汇报,我相机点拨引导,书写,对于中午的热烈特点,我有意安排通过朗读突出热烈的气势,对于下午的平静特点我有意安排女生来朗读,体现它的温柔可爱,而晚上的静谧朦胧,则给他们创设情境,细细品味。

此段教学的后面,我为学生播放了《长江
之歌》,在雄壮的音乐声音乐声中中结束了对于大自然的魅力的感受。

在这次教学中,我注意改进了提问过大过宽,含糊不清这个方面,提问的问题指向明确,故此,学生在这次课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是作为独立阅读课文,我还是讲得比较多一些,如果能再放手一些,更多的让学生去自主学习,那这节课会更加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