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

合集下载

丝绸之路出土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出土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出土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与东西方文化交流作者:史金波来源:《敦煌研究》2020年第05期内容摘要:古丝绸之路上很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并形成了大量文献,是真实记录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展示出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反映了各民族对发展丝绸之路的贡献。

丝绸之路造就了各民族的文化大师,他们为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现了丝绸之路是各民族共同开辟的贸易交往和文化交流通道及丝绸之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多宗教现象,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流;同时也显示出这一带文化交流中民族融合、语言消亡、文字灭寂、宗教转换现象,体现出中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本土化趋向,形成相互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丝绸之路;少数民族;出土文献;文化大师;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K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0)05-0001-10On the Silk Road Manuscripts in the Documents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East and WestSHI Jinbo(Song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1)Abstract: The languages of many ethnic minorities that were active along the ancient Silk Road have been preserved in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 contents of which provide an abundance of first-hand historical research material. These records reflect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as well as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each ethnic group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Road. The Silk Road also shaped many cultural figures important to each ethnic group,artists and thinkers who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culture of the Silk Road and advanced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At the same time, these documents also indicate the blending of various peoples, the vanishing of languages, the extinction of written scripts, and the conversion of religions that resulted from these cultural exchanges. These documents reflect both the diversity of the Silk Road and the tendency toward localization experienced by each ethnic culture, as well as the indivisib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ous ethnic groups.Keywords: Silk Road; ethnic minorities; unearthed historical documents; cultural figures;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East and West(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絲绸之路”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代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起始于古代中国,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再分为南路和北路:南路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到大月氏、安息,再向西至条支、大秦;北路经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再向西经安息至大秦。

藏文古典文献学研究意义与展望

藏文古典文献学研究意义与展望

藏文古典文献学研究意义与展望摘要:对藏文经典资料的发掘与利用是当前我国藏文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目前因观念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协调等问题,使得古典文献学研究面临巨大的阻碍。

因此,本文就阐述了藏文古典文献学研究的意义,然后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几点强化措施,最后对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展望予以论述,既而推动西藏学术发展、优良传统和增强国家骄傲与自信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资源共享;科学管理;信息传递藏文古典文献学是吐蕃王朝最早的文字记载,该文献是研究吐蕃王朝政治经济、语言文字、民间传说、宗教传说、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地理、生态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参考。

英国牛津大学于2003年9月6日到12日举行第十届世界藏学研讨会,会上对藏文古典文学发掘与整理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从这可以充分体现出藏学界已经受到了古典文献学研究的重点关注。

一、藏文古典文献学研究的意义虽然很多藏学专家对敦煌及于阗藏文文献进行了整理与研究,但对其研究仍处在起步状态,特别是于阗与吐蕃关系的相关问题,更是一片空白,迄今尚无一本关于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系统论述,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专题研究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第一,它既可以弥补吐蕃与于阗之间的关系,又能丰富藏族古史内涵。

例如:在《于阗教法史》和使用阗文、巴利文的历史资料中,都有详尽记载吐蕃历史人物、民族关系和历史事件,而其它藏文资料却是一片空白。

第二,吐蕃与于阗是唐代的两大牧民聚居之所,它们都曾经给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对于吐蕃与于阗之间的联系,有必要出版一本专门的文献,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段时期的情况,从而为促进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提供参考。

第三,对于藏文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是每位研究人员的职责所在,受中外学者青睐的敦煌研究,不但包含了约70%的汉文资料,而且也包含了约20%的藏文资料。

中国的文化界十分重视对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史料的抢救、整理和研究,最近几年,已有大量的古代史料被整理出来。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新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新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摘要]我们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蕴涵在古典文献典籍中,中国古典文献学要与时俱进,既要探讨历代学者研究古典文献的内在精神实质,又要在继承中有所发扬。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应至少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古典文献理论研究,二是古典文献整理与利用的实践。

在很多时候,古典文献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是互为指导,同时进行的。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版本;校勘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极其丰富的传世和出土文献,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局部。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典籍的产生、开展、整理和利用的科学。

“文献〞一词,始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缺乏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缺乏征也。

文献缺乏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征,证也;文,典籍也;献,贤也。

〞可见,“文献〞一词的最早含义:“文〞,指历史典籍、档案等文字资料;献,指活着的贤人的才识。

今天的我们所理解的古典文献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具有肯定价值的古代图书档案资料;一是能传递信息符号的文物。

前人已经在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目录的编纂、版本的鉴别、文字的校勘、训诂、古书的辨伪与辑佚等。

这门学问始创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

刘氏父子整理群书,广泛搜集各种本子,把同一种书的不同的本子进行校勘、编目、编纂,以供后人查考。

自此之后从汉代的班固、许慎、郑玄直到后来的纪昀、章炳麟、王国维等许许多多的学者从事过研究和整理古典文献的工作。

中国古典文献学应至少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古典文献理论研究;二是古典文献整理与利用的实践。

二者互相交融,密不可分,必须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又必须将实践经验进行理论上的归纳总结。

我们不能将二者孤立起来,有时研究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将古典文献学等同于纯理论的研究或者仅仅理解为古籍整理都是片面的。

理论研究包含传统古文献范围内的研究,如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辨伪、辑佚等,还有一些新的理论研究,如古典文献的保存与复制理论研究、古典文献的检索与利用理论研究、古典文献学的编制理论研究等;其它理论研究还应包含古典文献的收藏研究、出土文献研究、考据研究、古典文献研究开展的历史研究、少数民族古典文献研究。

专业解析-中国古典文献学

专业解析-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

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2、专业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2)具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理论素养,系统掌握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知识和专业特长,熟练掌握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研究文章的写作技巧。

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新闻单位、出版机构、图书馆、企业等部门独立地承担相关工作。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

3、专业方向01.出土文献研究02.目录版本校勘学03.文史文献研究04.文献学理论研究05.中国学术史4、考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多选一科目)201-英语一或203-日语(3)617 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4)813 综合考试(文)(注:各个学校专业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山东大学为例)二、就业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

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三、就业前景总体的就业很不好,只有学的精的那些人可以顺利的找到工作。

但近几年人们对古典文献的关注程度有所上升,就业方面会有所升温。

四、推荐院校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五、相近专业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新中国70年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综述

新中国70年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综述

新中国70年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新中国70年,中国古典文献学经历了曲折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这一时期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动态及其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

文章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古典文献学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过程,分析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研究特点和主要成就。

然后,文章重点梳理了新中国70年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献分类与编目、版本鉴定与校勘、文献史料研究、古典文献数字化等,并对这些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文章还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古典文献学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机遇,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通过对新中国70年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综述,本文旨在为推动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新中国70年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历程与特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历经了七十年的沧桑巨变,其发展历程与特点鲜明,反映了我国学术研究的深厚底蕴和时代变迁。

研究历程:新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古典文献的整理和保护进行,学者们致力于对传统文献的挖掘和保存。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随着学术环境的改善和对外交流的增多,古典文献学研究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化,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

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至今,古典文献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跨学科的研究成为一种趋势,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为文献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研究特点:七十年来,新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的系统性不断增强。

学者们不再满足于对单一文献的研究,而是致力于构建完整的文献学体系,对古典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学者们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手段进行文献学研究,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略论蒙古文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略论蒙古文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展。 也是 国际蒙古学研 究的不可或缺 的一部 分。
[ 关键词 ] 蒙古文 ; 古籍文献 ; 开发 ; 利用 [ 中图分类号]Z 3 [ 8 8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0 1 [0 6 0 —0 3 —0 6 1 2 5 20 )1 0 5 4
蒙 古族 是一 个历 史悠 久 、 慧 勤劳 的 民族 , 中 智 是 华 民族 大家庭 中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源远 流长 的蒙 古
书馆 、 内蒙古 图书馆 、 内蒙 古 大 学 图书 馆 、 内蒙古 师 范 大学 图 书馆 、 内蒙 古 民族 大 学 图书馆 、 内蒙 古社会
窝阔台汗圣旨碑》 《 、 蒙古秘史》 14 年的《 ,2 3 阔端 台 子令圣 旨碑》 14 年 的《 由汗玺》 、2 6 贵 。用 回鹘式蒙 古文写成 的古籍 , 包括写本、 刻本、 碑铭 、 印文 、 符牌
维普资讯
20 0 6年 0 月 2
第3 2卷 第
内蒙 古 民族 大 学 学 报 ( 社会 科 学版 )
0 rao nr n oaUn e i r t nli sd c n碴) un】 f n e gl i rt f i at s(o a Si c I Mo i v s y o Nao ie e
书、 卷 、 稿、 本、 经 手 抄 图册 、 图 、 地 连古文 字与 蒙古族 古籍 文 献的形 成 和发展
蒙 古族 早在 1 纪 初 就有 了文 字 。10 3世 24年 成
吉思汗打败乃蛮部落 , 统一了蒙古诸部后 , 下令维吾 尔人塔塔统阿制造文字。塔塔统阿借用 回鹘字母制 造了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帝国建立后开始用 回鹘式 蒙古文记录“ 札撒 ” “ 、 清册 ”缮写公 文等。最早 的 ,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是刻于 12 2 5年的《 成吉思汗石》 石刻 , 之后又相继产生了 14 20年 的《 十方 大紫微宫

中国民族古文字的文字学意义

中国民族古文字的文字学意义

中国民族古文字的文字学意义
中国的民族文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出现了甲骨、金文等多种古文字,它们影响了中国民族的文明发展。

中国民族古文字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除字面意义外,它们还有许多文字学意义。

首先,中国民族古文字是中华民族史文化传承的载体。

早在先秦,古人就已经将文字写在竹帛石上,以传承文明。

汉字的由来也是如此,汉字沿袭着古代文字的特点,不但形象千变,而且发音不拘,这种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明的精粹。

其次,古文字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比如先秦时期的《史记》、《春秋》等,都是很珍贵的古代文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明发展的过程。

此外,比如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发展,可以反映中国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

再次,古文字体现了历史文化的多样性。

比如,古人有吉祥文字、仪式文字等,可以反映出当时不同社会层次的文化信念。

比如,《诗经》中的吉祥文字表达了古人对祥和的希望,祝福家庭幸福;而《春秋》中的仪式文字则表达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及政治思想。

最后,中国民族古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化。

中国民族古文字涵盖了汉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和文化,从而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古文字也可以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脉络,为更加深入的语言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古文字具有重要的文字学意义。

它不仅沉淀着历史文化的精华,而且可以成为了解语言文化的重要线索。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古文字,以有效地利用它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从而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

乡土文献整理背景下的古典文献学教学

乡土文献整理背景下的古典文献学教学

… … 前代 学者 皆以文 献 为 依傍 ,进 而从 事 于字 句 资 源在 内的各 种 乡 土教 育 资 源 。作 为 维系 中 国文
之 训 释 、义理 之发 挥 ,甚 或 史 实 之考 据 ,因此 ,从 化 的纽 借 ,乡 土文 献 绵 延 数 千年 未 曾 中断 ,它作 为
这 个 意义 来说 ,中国古 典 学 术 的核 心 内容 是 以儒 一 张 闪亮名 片 ,能 够极 力 彰 显 地方 文 化传 统 与特
展 。“睹 乔木 而思 故 家 ,考文 献 丽 爱 旧邦 ”,乡 土文 献 典籍 的发现 还有 很 大 的空 间 。如近 年 “云南 民族
献 这种 举 足轻 重 的地 位 ,是 反 映本 地 区 内一 切 自 大 学 的 ‘云 南 少数 民族 古籍 文 献 调查 与 研究 ’课
然 现 象 以及 本 地 居 民历 史 活 动 方 式 的最 有 价 值 题 ,对 云南 文 山州 、红河 州 、西 双版 纳 州 、临 沧市 、
周 生杰
(淮北师 范大学 文学 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摘 要 :在 古典文献 学专业硕士研 究生教学 中,加 强乡土文献的整理 与研 究是 对学生掌握该 门学科理论基 础 的最好检验 ,也 是对 实践教 学模式进行探 索,寻 求利 用 乡土文献资 源促进教 学的途径 之一。这种行之有效 的 实践训练 ,不但对 古典文献 学教 学效果具有很好 的促进作 用,而且对 于地域 文化的研 究及 相关人才的培养也具 有极 为 重 要 的 意 义 。
的信 息 记 载 ,与 本 地 区 的历 史 文 化 有 着 紧密 联 德 宏 市 、丽 江 市 、 昆 明地 区几 十 个村 寨保 存 的傣
以经 学 研究 为 主 的 中 国古代 学 术 ,历代 学 者 最为 看重 的是对 文 献典 籍 本 身 的整 理 与发 明 ,汉 代 的章句 、魏 晋 的义疏 、宋 明的研 理 、清代 的考 据

蒙古文古籍文献的研究与利用

蒙古文古籍文献的研究与利用

蒙古文古籍文献的研究与利用宝音[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蒙古文字与蒙古族古籍文献的形成和发展情况,以及目前国内外对蒙古文古籍文献的收藏情况。

从宗教和法律、历史、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蒙古文古籍文献的研究利用情况。

最后,对蒙古文古籍文献的抢救与开发以及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 蒙古文古籍数字化开发利用文献研究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智慧勤劳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历史文化创造了丰富的古籍文献。

这些文献典籍文字独特、版本珍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蒙古族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民族,给后人留下了独具特色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典籍。

蒙古族作为北方民族的主要继承者,其古籍文献具有丰富、多样、分布广、源远流长的特点。

不仅有丰富的古籍文献,在民间还流传着数量可观的口碑文献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

蒙古族古籍指的是1949年10月以前在我国出版或收藏的。

蒙古文献包括蒙古文与其它文字合璧的图书、经卷、档案、手稿、抄本、图册、地图、连续出版物、缩微品、复制品、金石碑拓、家谱、期刊报纸、书札以及档案资料。

蒙古族在历史上曾使用过多种文字。

回鹘式蒙古文(成吉思汗下令塔塔统阿创造的文字,17世纪末以后统称为蒙古字或传统蒙古文),托忒蒙古文(那木海扎木苏于1648年根据卫拉特蒙古族方言特点创制的文字)。

瓦金德拉蒙古文(阿格旺根据布里亚特方言特点于1905年创造的文字),八思巴蒙古文(八思巴于1269年根据藏文字形创造的文字),素永布文(扎那巴扎尔于1686年根据喀尔喀方言特点创制的方形子),基里尔蒙古文(蒙古国从1941年开始使用的文字,把俄文字母稍加修改后形成的文字,亦称斯拉夫文)。

蒙古族在不同时期使用过上述文字的同时,也曾使用过用于记录蒙古语或外来语的音标。

其中有汉语、阿拉伯文、藏文、卧式方体字(1686年扎那巴扎尔根据梵文、藏文、八思巴字的基础上创制的用于记录梵、藏文的文字)、满文、阿利加力音标(用于记录梵、藏文专有名的音标,阿尤喜固什于1587年创制)。

古代文献学对于民族研究的贡献

古代文献学对于民族研究的贡献

古代文献学对于民族研究的贡献古代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揭示古代社会文化的学科。

在民族研究领域中,古代文献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献学在民族研究中的贡献。

一、揭示民族的起源和迁徙古代文献学通过对各类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揭示民族的起源和迁徙。

例如,通过对汉代《史记》中的《五帝本纪》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华夏民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同时,通过对《史记》中的《夏本纪》、《商本纪》、《周本纪》的研究,我们可以追溯到华夏民族的迁徙和历史变迁。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民族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二、重构民族的文化传承古代文献学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重构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

例如,在对《左传》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战争等方面的信息,从而重构出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色。

通过对各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我们可以还原出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三、解读民族的思想观念古代文献学通过对古代文献中的思想观念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思想与观念。

例如,在对《墨子》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墨子学派提出的兼爱、非攻等思想,从而了解到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各类文献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一个民族的思想传统,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四、提供历史依据进行民族认同建构古代文献学的研究可以提供历史依据,帮助民族在认同建构方面进行选择。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以及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这对于民族认同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中华民族的认同建构中,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有助于中国人民建构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古代文献学对于民族研究具有重要的贡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_(NXPowerLite)

中国古典文献学_(NXPowerLite)
“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关键词一:知识。提供知识是文献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二:一切。文献的物质载体丰富多样。 关键词三:记录。文献记录知识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什么是文献学?
定义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科学。它除研究文献本身外,还要研 究文献整理的内容与方法,文献学史、文献学理论等方面 的内容。
甲骨文是商王占卜的记录,涉及面极广,如征伐、狩猎、畜 牧、农事以及风雨、灾害、疾病、祭祀等等,所记载的历史 资料是现存最早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殷商社会政治、经济、 军事、思想、风俗、语言文字等的宝贵资料。
周原甲骨 、周公庙甲骨
著录甲骨资料的重要著作
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的《甲骨文合集》计十 三册,中华书局1979—1983年出版。收录了近 八十年来发现的甲骨实物拓本精品41956片。
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 命名的著作。该书《自序》对“文献”一词作了更 具体的解释: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 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 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 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 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范围与功用
目录、版本、校勘、(典藏) 辨伪、辑佚、标点、注释、翻译、检索、出土文

中国古典文献学简史
先秦两汉时期
文字的出现 典籍的搜辑、整理、运用、批判 典籍的焚毁散乱与重新搜罗 目录、校勘、注释、辨伪各方面的奠基
刘向、歆父子,许慎,郑玄 王充《论衡》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论
何谓文献?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 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 则吾能征之矣。”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一门以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研究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以复原、求真和致用为主要任务的专科文献学。

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学科基本理论、历史文献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研究和整理历史文献的方法以及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史。

他从属于历史学,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突出特点。

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国历史文献学面临着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实现研究手段现代化等多重任务和发展趋向。

一、文献与历史文献文献二字联成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

该篇记载:“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气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汉宋学者注疏时都把“文”释为典籍,“献”释为贤人或贤人言论。

最早以“文献”名书的是宋末元初的马端临,他写了一部贯通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取名为《文献通考》。

在《自叙》中他解释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

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言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从孔子到马端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特别是书写工具的改进与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贤者的言谈高见很容易见诸笔端,各种口头传说和议论也逐渐通过各种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典籍而轻视传闻,相应地“文献”也由一个联合式的合成词逐渐向偏义复合词的方向演变。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马端临将文献的内容区分为“叙事”和“论事”两大类,并且将两者并重,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

白寿彝先生认为历史文献有记注和撰述之别,记注即历史记录,而撰述要有史识。

,在发现一件不经常见的文献,往往表现得相当激动,而对于历史的撰述的重要性,往往估计不足。

这是带有片面性的。

今人对“文献”的理解,,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文史学界的文献概念,如郑鹤声、郑鹤春称:“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

少数民族历史文献开发利用的思考

少数民族历史文献开发利用的思考
推动经济发展
合理利用少数民族历史文献,可以 开发旅游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历史文献的种类与分布
种类
包括古籍、碑文、铭文、手抄本、口传文学、影像资料等。
分布
主要分布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民间个人手中。
02
少数民族历史文献的开 发
开发方式与手段
文献收集
通过田野调查、古籍整理、口述历史等方式,尽 可能全面地收集少数民族历史文献。
语言文字障碍
由于少数民族历史文献多使用本族语言或古文字,对于非专业研究 人员来说,存在一定的语言文字障碍。
研究人才短缺
目前,从事少数民族历史文献研究的人才相对较少,需要加强培养和 引进。
开发策略与建议
加强合作与交流
01
加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
进少数民族历史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提高数字化水平
传承与弘扬
通过教育、培训和学术研究等多种途径,传承和弘扬少数 民族历史文献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可持续 发展。
创新与发展
在保持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和现代技术手 段,对少数民族历史文献进行创新性开发和利用,促进文 化的创新和发展。
少数民族历史文献开发利用与文化传承、发展、交流的关
文献整理
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类、编纂、校对等工作, 以便后续研究和利用。
数字化处理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扫描、OCR识别等,将纸 质文献转化为数字格式,便于存储和检索。
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文献保护与传承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献的原始状态,避免 损坏或遗失。同时,要重视传承和延续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
少数民族历史文献开 发利用的思考

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中国少数民族的古文字和古文献

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中国少数民族的古文字和古文献

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中国少数民族的古文字和古文献近几年来,由于新疆、西藏问题的凸显,更表明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要建设中华民族文化,首先要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中国各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绝不是"能歌善舞"四字所能概括的。

在继承和发展汉民族文化的同时,更要珍视处于边缘化、濒危化的少数民族文化。

须知,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夺目明珠,有着与汉文化同样辉煌的过去以及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的理由。

以下,仅以文字文献为例,说明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并请惟美利坚"文化熔炉"理论和政策马首是瞻的所谓"精英"鉴之。

一、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字和文献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也创造了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

其中,各少数民族创造的五十多种民族文字,尤其是我国多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这些文字形式多样、类型各异,展现了各民族杰出的文化创造力。

用这些文字保存下来的民族古文献,更是浩如烟海。

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分布区域之广,都可和汉文文献争辉。

特别是由于语言文字的特点不同,这些文献在体裁结构、表达手段、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与汉字文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性的文化宝库。

从文字形式来说,我国的五十多种少数民族古文字可分为四个类型:象形文字,如纳西族东巴文、四川尔苏人(旧称西蕃人)的沙巴文;音节文字,如纳西族哥巴文、彝文和朝鲜族训民正音文字(朝鲜谚文);字母文字,共有十几种,其中来源于阿拉美字母体系的有佉卢字、粟特文、回鹘文、回鹘式蒙古文、满文、锡伯文、突厥文;来源于阿拉伯字母的有察合台文;来源于印度婆罗米字母体系的有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八思巴文和四种傣文;汉字系民族文字,这类文字共有十几种,古代的有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沿用到现代的,有水书、白文、方块壮文、侗字、布依文、方块苗文、方块瑶文等。

中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A)明代(B)唐代(C)元代(D)宋代
参考答案:
(A)
10.
对古代文献的注释,古代通称为:
(A)校勘(B)辨伪(C)辑佚(D)训诂
参考答案:
(D)
11.
()内容为记载殷商时代王室占卜及其相关记事。
(A)金文(B)简牍(C)甲骨文(D)帛书
参考答案:
(C)
12.
《()》为于省吾主编之汇集甲骨文考释资料的大型工具书,书前列部首检字表。由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
(A)类书(B)杂抄(C)地志(D)字书
参考答案:
(ABCD)
14.
古籍辑佚复兴始于1981年之后。整理出版有《全宋文》以及()。
(A)《全宋诗》
(B)《汉魏晋六朝佚史钞》
(C)《全明诗》
(D)《全元戏曲》
参考答案:
(ABCD)
15.
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有王国维、郭沫若以及()。
(A)罗振玉(B)董作宾(C)赵明诚(D)于省吾
参考答案:
(ABC)
19.
古典文献中人物传记资料分为史传以及()。
(A)方志(B)石刻(C)文集(D)书目
参考答案:
(ABC)
20.
索引的古今别称有()。
(A)韵检(B)通检(C)引得(D)玉键
参考答案:
(ABCD)
(三)判断题
1.
古今辑佚以辑证性者为最多,其需学识广博、造诣较深。
(A)对(B)错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A)
4.
敦煌遗书中,发现有失传已千年的唐末诗人()的著名长篇叙事诗《秦妇吟》。
(A)韦庄(B)李白(C)杜牧(D)杜甫
参考答案:

古代少数民族语言辞书的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古代少数民族语言辞书的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古代少数民族语言辞书的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辞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不仅辞书种类繁多,语种广泛,而且不少辞书的编纂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我国辞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文章系统总结了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辞书编纂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少数民族辞书编纂传统
少数民族辞书,指的是用少数民族语言编写的各类辞书,也包括用其他民族语言、外语跟少数民族语言互译的双语和多语词典。

少数民族辞书的发展源远流长,可谓卷帙浩繁,种类颇多。

少数民族语言学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条件,编写了不少词典、字典和各种专用名词汇集、藻词等,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

东巴古籍《白蝙蝠取经记》的文献价值考释

东巴古籍《白蝙蝠取经记》的文献价值考释

东巴古籍《白蝙蝠取经记》的文献价值考释和星【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17)006【总页数】4页(P57-60)【关键词】东巴古籍; 《白蝙蝠取经记》; 文献价值; 考释【作者】和星【作者单位】普洱学院云南普洱 6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52一东巴古籍东巴古籍是纳西族东巴祭司经过长期的抄写整理,用东巴文记录的数以千万卷的文献典籍,包括宗教祭祀、占卜等,其内容涉及纳西族历史、天文、宗教、科技、医学等,是纳西族传统文化和社会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二《白蝙蝠取经记》译稿内容简述很久以前,人类还不会祭祀的时候,居住在大地上的果盘若季和开美命姬病了,人类不知道祭祀的规程,也不知道待客的规矩,亦没有占卜的用具。

即使人类举办了祭祀活动,若季和命姬的病也不见好转。

人类需到天上的婆姿萨美女佛寻求祭祀的规程、待客的规矩和占卜的用具。

人类起先派了花斑吸风鹰和黑颊麻雀去寻求,但在半路上吸风鹰因饿捉吃了麻雀,而未能独自上天。

人类又派了白蝙蝠和金胸大雕,最后白蝙蝠来到了神的天空里。

白蝙蝠用尽巧言巧语向女佛寻求祭祀的规程、占卜的卜具和待客的礼节后进行了占卜和祭祀,作祟的端鬼被压了下去,果盘若季和开美命姬病痊愈,人类大地上又出现了吉祥如意的景象。

三《白蝙蝠取经记》文献价值考释(一)稿本内容体现文献价值1.具有群经之首的重要地位戈阿干在其《东巴文化真籍》中提到:“依照现代人的观念,占卜无疑是一种封建迷信行为,但恰巧是这类卜书,传递着人类文明得早期信息。

汉文典籍《易经》,其实也是本卜书,但从古至今,他们始终尊为群无人之际得群经之首。

”[1]163可见,不仅汉文典籍承载人类早期文明信息,少数民族典籍也不例外,都记载着最原始最古老的中华文化的流变脉络。

在纳西族《碧帕卦松》这部占卜书中,东巴祭司占卜时,要供奉一位名为婆姿萨美的女性卜神,由她给人类传授各种卜术,需虔诚地迎请她临卜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9卷 第 2期
2 O 1 3年 3 月
甘 肃 联 合 大 学学 报 ( 社 会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Ga n s u L i a n h e U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法 。不 可 否 认 的是 ,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只是限于汉文文献 , 而对 丰富多彩 的民族文字文 献很少涉及 。2 O 世纪 8 0年 代 以来 , 随着 民族 文献 的整 理 深 度 和 广 度 不 断 拓 展 , 民族 文 字 文 献 特 有 的 内 容 和 形 式 对 古典 文 献 学 形成挑战 , 要求发展 、 完善既有的范式。民族文献从形态学 、 目录学 、 注释学等方面丰富了古典文献学的内容。 【 关 键 词】民 族 文 字 文 献 ; 古典文献学 ; 发展 ; 丰 富
( De p a r t me n t o f Mi n o r i t y L a n g u a g e s a n d Li t e r a t u r e ,M i n z u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h i n a,Be i j i n g 1 0 0 0 8 1 ,C h i n a)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 章 编 号】1 6 7 2 7 0 7 X( 2 0 1 3 ) 0 2 — 0 0 6 8 — 0 5
【 中 图 分 类 号】 H2 1 l 一 2
On t he I n lu f e n c e o f t h e Do c u me nt s wi t h Et hn i c La n g u a g e s o n t h e Chi ne s e Cl a s s i c a l Ph i l ol o g y CH EN Di — f a ng
f o r m o f t h e d o c u me n t s wi t h e t h n i c l a n g u a g e s c h a l l e n g e d t h e Ch i n e s e c l a s s i c a l p h i l o l o g y a n d e n r i c h e d t h e l a t t e r i n mo r p h o l —
民族 文 字 文献 是 和 汉 文 文献 相 对 的 一 个 概 念 。一直 以来 , 汉 文 文 献 是 中国古 典 文 献 学 主要 研 究对 象 。2 O世 纪 初 , 梁启超、 容肇祖 、 汪辟疆 、 余 嘉锡 、 郑鹤 声 、 姚名 达 、 王 重 民等前 贤 , 以传统 汉 主线 构 建 “ 中 国古 典文 献学 ” 的学 科 体 系 , 就 其 历 史定 位 而 言 ,
g y .I t i s u n d e n i a b l e t h a t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s we r e o n l y l i mi t e d t o Ch i n e s e d o c u me n t s ,v e r y l i t t l e i n v o l v e s t O t h e d o c u me n t s
实 际上是 汉 文文 献 学 。“ 卷 帙 浩 繁 的 文 献 目 录 学
“ 中国少数 民族 古籍 大体包 括 三个部 分 : 一是用 少 数 民族文 字和 民族古 文 字记 载 的文 献典 籍 和历 史
Vo 1 . 29, NO. 2
Ma r . 2 O1 3
少 数 民族 文 字 文 献 对 中 国古 典 文 献 学 的 发 展
陈 棣 芳
( 中 央 民族 大 学 少 数 民 族 语 言 文 学 系 , 北 京 1 0 0 0 8 1 )
【 摘 要】 古 典 文 献 学 具 有 悠 久 的学 术 传 统 , 前 贤 在从 事 文 献 整 理研 究 的 过 程 中 , 积累_ 『丰 富 的理 沦 与方
og y,bi bl i o gr a phy a nd a nn ot a t i on . Ke y wo r ds : t h e do c u me nt s wi t h e t hn i c l a n gu a ge s;t he Ch i n e s e c l a s s i c a l phi l ol og y;de ve l op me nt ;e nr i c h me nt
Ab s t r a c t : W i t h g oo d a c a de mi c t r a di t i o ns,e xp e r i e n c e s h av e a c cu m ul a t e d b y man y s c ho l a r s i n t h e Chi ne s e c l a s s i c a l ph i l ol o—
wi t h e t hn i c l a n gua g e s .W i t h t he r a p i d g r o wt h o f t he r e s e a r c h on t he do c u me nt s wi t h e t h ni c l a ngu a ge s, t he c on t e nt an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