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民族特色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

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

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以下是对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的一些介绍:一、古建筑的艺术特点1.整体性:中国古建筑注重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层次分明。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

2.实用性:中国古建筑注重实用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例如,宫殿、寺庙、民居等建筑都体现了这种实用性。

3.多样性:中国古建筑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4.装饰性:中国古建筑注重装饰性,通过雕刻、绘画、彩绘等方式来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

二、古建筑的赏析1.故宫: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它占地广阔,建筑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雄伟壮观和富丽堂皇。

2.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它以山水为背景,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3.寺庙:中国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代表,其中以佛教寺庙最为突出。

寺庙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神秘和庄重。

三、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传统。

通过对古建筑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通过对古建筑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古建筑——中国的文化瑰宝

古建筑——中国的文化瑰宝

古建筑——中国的文化瑰宝中国古建筑是凝固的古文化艺术,是古代历史留下的立体的诗,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深藏着古代人们的审美和文化。

一部中国古代建筑史,就是中国文化的凝固史、展开史、展示史。

了解中国古建筑,可以使我们深入学习、理解中国历史,为灿烂的中华文化、深重的中华文明而骄傲,而自豪。

在此,远景设计研究院为您整理出国内著名古建筑经典,与您共赏。

一、大明宫——唐代建筑风采的代表陕西西安大明宫是唐长安三大宫殿之一,始建于唐太宗年间。

宫城面积为北京故宫的三倍多。

宫内分前朝与内廷:前朝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内廷有太液池、麟德殿等。

整个布局左右对称,主从分明,宏伟壮丽。

而至今犹存的有含元殿和麟德殿。

二、永乐宫——道教建筑的典范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是道教建筑的重要遗例。

宫殿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叠交错,雕饰不多,显得简洁、明朗。

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中轴线上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大殿宇。

大殿东西两侧不设配殿,风格独特。

永乐宫壁画满布四座大殿,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都十分罕见,这使永乐宫享誉海内外。

三、故宫——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故宫为明清两代皇宫,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殿宇9000余间。

城内宫殿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

南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称“前朝”。

北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为中心,称“后寝”。

三大殿以太和殿最高大,重檐庑殿顶,高约33米。

故宫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四、沈阳故宫——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宫殿沈阳故宫为清初皇宫,原名盛京宫阙、奉天行宫,它集汉、满、蒙各族建筑艺术为一体,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其建筑布局可分为三路。

其中东路建筑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两旁为十王亭,均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独具特色。

五、布达拉宫——举世闻名的山巅之宫布达拉宫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位于西藏布达拉山南侧,从山腰处拔升而起,直达山顶。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十分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以下是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1. 木结构:中国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震性能,也非常适合中国的气候和地质条件。

2. 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征,它具有牢固的支撑性能和美观的造型,由此产生的空间感也非常丰富。

3. 建筑色彩:中国古建筑的色彩大多采用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明亮的颜色,这些颜色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吉祥和美好寓意。

4. 园林景观:中国古建筑往往与园林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宫廷建筑群和私家园林,这些园林景观非常注重景致、造型、布局等方面的完美融合。

5. 装饰工艺:中国古建筑的装饰工艺非常精湛,包括彩画、雕刻、砖雕、石雕等多种技艺,这些工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念。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它们的建筑结构、
色彩、园林景观和装饰工艺都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现代社会,中国古建筑也成为了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建筑赏析

中国古建筑赏析

中国古建筑赏析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传统的智慧,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中国古建筑广泛分布于江南水乡、北方平原、西南山脉等地,形态各异,风格独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1、寺庙与道观寺庙与道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宗教文化场所,它们以静谧的氛围和庄重的建筑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如北京的灵光寺、杭州的灵隐寺等,它们以高大的殿堂、雄伟的塔楼和精美的壁画著称。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和信仰,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之处。

2、古城与城墙中国古代的城池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防御意识的深厚积淀。

如西安的明城墙、北京的故宫城墙等,它们通过高大厚实的城墙、壮丽的城楼和巍峨的城门,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辉煌与权威。

这些城墙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仍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美感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3、园林与庭院中国的园林建筑以南方园林最为著名,如苏州的留园、扬州的个园等。

这些园林以巧妙的构造、精美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园林建筑注重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以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元素打造了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在园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象,如诗词、书画、雕刻等,强调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4、宫殿与庙宇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庙宇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规模和魄力的代表。

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而对外宣誓牢固的防务使国家除了在内外因素都非常和平稳定。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在这些建筑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权威和奢华,庙宇建筑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虔诚和仪式感。

这些建筑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华丽,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5、民居与茶馆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另一独特形态,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如四川的木构建筑、南方水乡的白墙黑瓦、北方平原的院落等,它们以简洁、实用和环境融合为特点。

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

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

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次调查报告旨在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建筑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古建筑的建筑特点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首先,古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无论是山水之间的庭院式建筑,还是水乡古镇的水上建筑,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和谐的态度。

其次,古建筑注重结构的稳固和雕饰的精美。

传统的木结构、石结构以及瓦片等建筑材料的运用,使得古建筑在经受百年风雨的考验后仍然屹立不倒。

同时,古建筑的雕饰工艺精湛,无论是屋檐上的彩绘、门窗上的雕刻还是壁画上的绘制,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二、古建筑的历史背景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古代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建筑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影响和演变,每个朝代都有其特定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例如,汉代的宫殿建筑注重庄严肃穆,唐代的寺庙建筑则强调雄伟壮丽,宋代的园林建筑则以精致细腻著称。

这些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国古建筑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三、古建筑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可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古建筑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中国的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古建筑还为现代建筑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许多现代建筑师在设计中融入了古建筑的元素和风格,使得现代建筑更加丰富多样。

四、古建筑的保护与挑战尽管古建筑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古建筑的保护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了大量古建筑的拆除和破坏。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与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与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与历史价值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宫殿、寺庙、园林还是民居,都有着独特的特色和价值。

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木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以木构建筑为主,而且是独具特色的木构建筑。

这种建筑主要使用柚木、桧木、松木等硬质木材,结构十分牢固,并且拥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建筑使用了诸多的构建技术,如斗拱、梁柱等,使得建筑墙体薄而顶部宽大,具有独特的构造美感。

古代建筑的屋顶形态也是独特的,采用了伞盖形的悬山顶,古朴大方,充满韵味。

二、彩画艺术在古代建筑中,彩画艺术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墙壁绘画、梁柱彩绘还是门窗窗棂雕刻,都充满了绚丽多彩的艺术元素。

这些画面不仅具有图案美学,还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例如,敦煌莫高窟壁画和武陵源木石建筑的梁柱彩绘,绘制了众多的神话传说和社会生活场景,这些画面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三、工艺美术古代建筑的工艺美术包括了建筑材料的处理、工具的制作、装饰品的制作等诸多方面,它们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工艺和精湛技艺。

例如,灰塑、木雕、泥塑、玻璃制作、漆器制作等工艺,都赋予了古代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工艺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而且还为今后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四、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价值不容忽视,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遗产。

它们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生活方式、文化信仰的不同表达,汇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精髓,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好这些古建筑,传承好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应该做的义务。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还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古代建筑的深入了解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而这些精髓也将成为我们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历史文化: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历史文化: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历史文化: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1. 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最为繁荣和丰富多样的时期之一。

明清古建筑凝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并分析其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明清古建筑概述2.1 明代古建筑特点在明代,中国建筑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新和发展。

其中包括宫殿、陵墓、庙宇、园林等各种类型的建筑。

明代古建筑注重平衡与对称,追求整体美感,并且承袭了唐宋时期的传统风格。

2.2 清代古建筑特点清代继承了明代古建筑的传统,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

清代古建筑注重规制和秩序,更加注重空间布局和功能性。

在这个时期,许多著名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等也得到了建造和发展。

3. 明清古建筑的风格特点3.1 结构与布局明清古建筑强调均衡、对称,注重空间的整体性。

建筑结构多采用榫卯和楼柱等传统工法,保持了房屋整体稳定性。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特色窗户设计,如雀替窗、回字窗等。

3.2 美学与装饰明代古建筑注重斗拱砖石的雕刻技术,使得建筑更加精美和华丽。

清代则注重彩绘技术的运用,在墙面、门扇、天花板等装饰上添加各种图案和题词,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3 色彩与材料明清古建筑在色彩上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导,搭配黑白灰等简约颜色作为辅助。

红色代表吉祥喜庆,黄色象征尊贵地位,蓝色寓意平静宁神。

材料多采用木材和砖石,并注重质感和光泽度。

4. 明清古建筑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4.1 彰显中国传统文化明清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的独特理解。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发展。

4.2 保护与传承明清古建筑作为宝贵的历史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

保护和传承这些建筑对于维护历史连续性和身份认同至关重要。

如今,许多明清古建筑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得到广泛保护。

5. 结论明清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巅峰时期,明清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造型在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杰作,多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使中国古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对自然、人文环境的尊重。

下面将分别从建筑风格、材料、结构和艺术表现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首先,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中国古建筑注重整体布局和建筑元素的协调统一。

古代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常以中轴线为基准,将建筑物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也显示了中国文化中阴阳平衡的理念。

同时,古建筑还以其独特的屋顶风格著称。

传统的中国古建筑大多采用回廊、亭台、斗拱和檐下彩画等元素,使建筑物更加雄伟而华丽。

其次,中国古建筑的材料也是其特点之一。

古建筑主要使用的是木材和砖石。

例如,经典的中国古建筑——故宫(紫禁城)和中国古代园林——圆明园都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塑性,能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下保持相对稳定。

此外,砖石也是古建筑中常用的材料。

中国古代砖石建筑技术非常精湛,通过精心雕刻和拼接,使建筑物充满艺术感。

古建筑的结构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的结构方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最为著名的结构就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悬挑结构。

悬挑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梁柱只支撑建筑物的一部分,使得建筑物可以悬挑在空中,形成宏伟的景观。

这种结构方法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也能有效地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

此外,中国古建筑还注重在结构上体现对天地自然的崇拜。

例如,屋顶的拱券形式被视为天穹形状的象征,使得建筑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古建筑的艺术表现是中国古建筑不可忽视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中的绘画和雕刻艺术。

在古建筑的斗拱、门楣、窗扇等位置经常可以看到精美的雕刻作品。

这些雕刻作品往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例如传统的龙纹、凤纹等图案。

此外,中国古建筑还注重色彩的运用。

建筑物的彩画大多采用红、黄、绿和黑等鲜艳的颜色,使建筑物更加美丽夺目。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下面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的简述:1.木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木结构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古代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非常发达,通过榫卯和用绳索固定木材实现结构的稳定。

2.抬梁大柱:传统中国的建筑追求稳定和持久,因此常常采用高大的梁和柱,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支撑。

这些抬梁大柱为建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使建筑具备了极高的抗震能力。

3.坡屋顶: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常采用坡面屋顶,即四斜面或多斜面的屋顶结构。

坡屋顶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雨和积雪,同时也带来了美观的外观特征。

4.围墙院落:中国古建筑的常见形式是围墙院落,即由一道高墙围合起来的建筑群落。

这种布局形式可以保护居民的隐私,同时也体现了封闭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5.对称和平衡:中国古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和平衡,追求建筑的整体和谐。

例如,建筑的平面布局常常采用对称的形式,建筑元素的摆放也追求左右对称。

同时,建筑的整体形态和比例也要求平衡和谐。

6.建筑装饰:中国古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使用雕刻、彩绘、琉璃、彩瓦等装饰技术。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美化建筑外观,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龙、凤、鳌等神兽和吉祥图案。

7.室内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室内布局也非常讲究。

宅院通常按照主次次序进行布局,中轴线是主要的布局原则。

古建筑的室内常常设置有钟鼓楼、偏房、庭院等区域,以及宴会厅、客厅、卧室等功能区域。

8.风水文化:中国古建筑还深受风水文化的影响。

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观念,追求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建筑的选址、建筑形式、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都要符合风水学的原则,以达到吉祥、避邪和保护居住者的目的。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文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它们不仅是建筑的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

这些特征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归纳总结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归纳总结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归纳总结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成就。

几千年来,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深受世人喜爱。

本文将就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木构特点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点是以木构为主要结构形式。

传统的中国古建筑多采用榫卯结构,以木材作为搭建建筑的主要材料。

这些木构建筑以其高度复杂的结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标志。

二、平面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通常以中轴线为基础,形成中轴线对称的结构。

从整体布局上看,中国古建筑通常采用“三进院落”或“五进院落”的形式,即由多个院落组成,每个院落具有独特的功能。

这种平面布局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被广泛运用,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结构和美感。

三、宫殿式风格中国古代帝王宫殿对古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殿式风格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种风格注重整体气势和庄严感,建筑多为多层楼阁、高耸的屋顶和宽敞的内部空间。

宫殿式建筑以其雄伟壮观的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篇章。

四、装饰技法中国古建筑的装饰技法非常丰富多样,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

传统的装饰技法包括彩画、木雕、砖雕等,这些装饰手法都注重细节和精细程度。

另外,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也以其寓意深远而著称,如龙、麒麟等神兽图案、吉祥纹饰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古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的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注重烘托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建筑的规模、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都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构特点、平面布局、宫殿式风格、装饰技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无不彰显了中国古建筑的魅力与独特性。

它们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艺术成就的结晶,也是后世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古建筑的建筑文化与传统

古建筑的建筑文化与传统

古建筑的建筑文化与传统古建筑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既是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建筑的建筑文化与传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历史上几千年的文化与艺术遗产,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技艺,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宗教、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化特征。

一、古建筑的建筑文化背景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杰作,具有独特的民族建筑特色。

古建筑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了空前的鼎盛。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受到了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1.建筑风格古代中国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早期古建筑有框架式、墙体式等多种类型,元代之后古建筑逐步发展成为宣德式、明式、清代式等多种风格。

例如,古代中国的建筑风格以“五大系统”为代表,即:古代建筑构造、花纹、风格、构件和技法,这些风格独特的代表了中国的建筑文化。

2.建筑构造中国古代的建筑构造,对现代建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属于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独特的“梁、柱、榫、卯”结构,使建筑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适应能力。

与此同时,还采用特殊的建筑技法和雕刻手法,比如“雕龙”、“雕花”、“雕石”等。

3.建筑材料古建筑的材料主要是木、石、土、瓦和砖。

这些材料具有特殊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工艺美术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古代中国建筑中的青石、花岗石、朱砂砖等材料,使中国古建筑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形态。

二、古建筑的建筑文化价值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无可替代。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1.文化价值古建筑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延续的方式。

它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美感和文化素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历史价值中国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分析

中国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分析

中国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分析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对中国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建筑风格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北方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北方的古建筑以京津风格为主,代表性建筑有北京故宫、北京天坛等。

北方古建筑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严谨稳定: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沙,建筑结构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

因此,北方古建筑多采用砖石结构,墙体厚实,建筑重心低,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 斗拱造型独特:北方古建筑的斗拱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之一。

斗拱起到加强建筑结构的作用,同时也美化了建筑的外观,使其更加雄伟壮观。

3. 四合院布局:北方古建筑中较为常见的是四合院布局,即中间一个庭院,四面围绕着屋舍。

这种布局形式符合北方地区的生活习惯,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而又安静的院落空间。

二、南方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南方的古建筑以江南水乡风格为主,代表性建筑有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南方古建筑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木结构建筑为主: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光线充足,适宜于木结构建筑的建造。

南方古建筑以木质结构居多,利用独特的木作手艺将建筑打造得精致而富有艺术感。

2. 建筑与水的结合:南方地域的河流湖泊众多,古建筑常常与水相依相伴,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

比如苏州的园林,通过湖泊、池塘与建筑相连,营造出水墨画一般的美景。

3. 窗棂与画框相似:南方古建筑的窗棂造型往往与中国画中的画框相似,采用竹木雕刻的方式进行装饰,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西南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西南的古建筑以川滇藏风格为主,代表性建筑有成都武侯祠、丽江古城等。

西南古建筑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邛突筑基:西南地区地势多山,地形复杂,古代建筑在山地建设上采取邛突筑基的方式,即在山坡上开凿平台,利用石块垒砌形成建筑基座。

中国的非遗建筑

中国的非遗建筑
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中国近现代建筑的代 表之一,位于广东省开平市。碉楼与村落是 西方建筑元素与岭南传统建筑相结合的产物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这些碉 楼和村落见证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同时也展现了开平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
浙江南浔古镇
中国的非遗建筑
浙江南浔古镇是中国江南水乡古 镇的代表之一,位于浙江省湖州 市。南浔古镇是一个具有典型江 南水乡特色的古镇,保存完好的 古建筑、古桥、古巷、古宅等构 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这里 的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观展现了江 南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江南园林
中国的非遗建筑
江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江南园林以 山水园林为主,具有精美的建筑和植物景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情画意。其中最 著名的是苏州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以上仅是中国非遗建筑的一部分,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代表着中国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 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 代表之一,位于河南 省登封市。嵩岳寺塔 始建于北魏时期,历 经多次修葺,现存的 是唐代建筑。塔身线 条流畅,结构匀称, 气势磅礴,是中国古 代佛教建筑的瑰宝
江苏苏州园林
中国的非遗建筑
中国的非遗建筑
江苏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
以山水意境和精湛的园林技艺而闻名于世。苏州园林在设计上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其中最著 名的是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1. 西藏布达拉宫
徽派建筑
中国的非遗建筑

建筑与民族特色

建筑与民族特色

建筑与民族特色建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象征之一,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民俗风情和价值观念。

在不同的民族中,建筑风格也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民族特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如何展现出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建筑风格与民族传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往往与当地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比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就以屋顶的琉璃瓦、斗拱和雕梁画栋为主要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尊重天地、注重礼仪的价值观念。

而日本的传统建筑则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采用简约而优美的设计,展现出日本人崇尚和谐、内敛的文化精神。

二、建筑和民族特色的相互影响建筑的设计往往受到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在西藏,由于高原气候条件恶劣,当地人们建造了具有特殊结构的藏式建筑,以应对严寒气候。

这种建筑不仅体现了西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还反映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而在北欧国家,由于气候寒冷,当地人们建造了色彩鲜明、结构复杂的木质房屋,既保暖又美观。

三、建筑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建筑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通过建筑的设计和装饰,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座古建筑背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通过修缮和保护古建筑,可以让后人了解和珍视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的文化传统。

四、建筑与民族认同感建筑不仅反映了民族的文化传统,还可以激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当人们看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时,往往会联想到当地的历史传说、文学著作和民俗风情,从而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比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印度的泰姬陵都成为了各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激发了国民的爱国情感和自豪感。

五、建筑与世界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建筑风格也越来越多元化和融合化。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也促进了建筑风格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比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中融合了阿拉伯风格的拱门和拱顶,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山西古建之美的描述

山西古建之美的描述

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古建筑资源。

以下是对山西古建之美的一些描述:
1. 历史悠久:山西保存了许多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
山西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2. 建筑风格独特:山西古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风格体现在屋顶、斗拱、门窗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工艺精湛:山西古建筑的建造工艺非常精湛,如木雕、砖雕、石雕等,这些工艺不仅展现了劳动者的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

4. 文化内涵丰富:山西古建筑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还蕴含着丰富的
文化内涵。

这些建筑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总之,山西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简述赣派古建筑特征

简述赣派古建筑特征

简述赣派古建筑特征
赣派古建筑是江西南昌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形式,其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下面简述其特征。

一、建筑风格独特。

赣派古建筑在建筑风格上继承了古代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同时融合了江南和闽南建筑的特点,形成了赣派建筑独特的风格。

二、木结构建筑。

赣派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其梁、柱、榫卯等构件制作精细,加工考究,不仅结构牢固,而且造型优美。

三、建筑色彩鲜艳。

赣派古建筑善于运用色彩,大胆运用红、黄、绿等明亮的色彩,使建筑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四、装饰精美。

赣派古建筑的门窗、墙壁、梁架等位置装饰着各种图案和花纹,多采用雕刻、彩绘、铜铸等技法,增强了建筑的美观性和艺术价值。

五、布局合理。

赣派古建筑布局合理,主要建筑分前后两进,前进为客厅,后进为主人居住区,其它附属建筑如厨房、卫生间等则布局灵活。

赣派古建筑是江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独具特色,引人入胜。

中国传统文化——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建筑

(三) 富丽
琉璃材料的使用。 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 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阳光下耀眼夺目, 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在各种 环境中富丽堂皇。其较高的成本,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环境中富丽堂皇。其较高的成本,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可见,大气、生气、富丽三者,既有其特定的行色,又有其丰硕的内涵,三者结 可见,大气、生气、富丽三者,既有其特定的行色,又有其丰硕的内涵, 合形成了中国建筑的传统。 合形成了中国建筑的传统。 上述三个特点,仅指建筑物本身,未及其环境。若包容环境, 上述三个特点,仅指建筑物本身,未及其环境。若包容环境,中国建筑的传 统性还有第四个特点——重山林风水。 统性还有第四个特点 重山林风水。 重山林风水
1 、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 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 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 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 梁的两端并承檩;在我国应用很广, 梁的两端并承檩;在我国应用很广, 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 、穿斗式, 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 柱直接承檩, 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 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 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 空间不够开阔, 空间不够开阔,在中国南方使用 很普遍
因为整个故宫建筑由 于是为体现帝王的政治权 力而服务的,因而不可避 免的产生严正而刻板的缺 点,但是,从故宫建筑群 的整个建筑艺术来说,它 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的特殊风格和杰出成就, 是世界上优秀的建筑群之 一。而这一杰作,从明代 永乐年间创建后,五百余 年中,不断重建、改建, 动用的人力和物力是难以 估计的,真可谓“穷天下 之力奉一人”。所以,这 宏伟壮丽的故宫,是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 的结晶。

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特点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衍变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明显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烙印。

同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结构、布局、空间及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上都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传统建筑民族特色建筑是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更是文化和思想的外现。

综观中国的古代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衍变过程中,无论是宏伟的宫殿、庄严的寺庙、幽静的园林,还是丰富多彩的民宅,都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表述出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

1.中庸和谐中庸”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他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是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之一。

“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

”“中庸”即适用而经久不渝。

它后来演绎为不偏不倚、允当适度之意。

古人论天文、地理、人道都不能离“中”而立。

因此,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必须以“中”为标准,即做到所谓“天人合一”。

“中庸”的观念体现在古代建筑上就是建筑的平面作对称均齐布置,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起着中枢神经作用。

这一格局成为中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等。

中轴线对称的建筑观念虽然早在商周时代就开始,但最典型地代表这种中轴文化的当数明清的北京城和宫殿了。

整个明清时代的北京城自南向北,沿着一条长达7.5公里长的中轴线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该中轴线以最南端的永定门为起点,以地安门北面的钟鼓楼为终点,其间建筑空间序列重重叠叠、高潮迭起又井然有序,尤以故宫三大殿的平面布局最富特色。

此外,这种关于中轴线的建筑空间意识,也体现在北京一般的四合院民居住宅中。

2.重伦守礼维护等级与秩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礼”的一项主要内容。

《乐记》中说:“礼者,天地之序也……序,群物有别。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礼制内容,说到底是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沈阳故宫 - 融汇多民族风格的古建筑

沈阳故宫 - 融汇多民族风格的古建筑

文化・生活‖城市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25年开始营造的,是清朝的肇基之地。

与北京故宫的纯汉族建筑风格不同,沈阳故宫不仅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还融合了满、汉、蒙、回、藏等多民族的建筑艺术精华。

沈阳故宫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一组空前绝后的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

从大政殿的建筑结构上看,其重檐、廊柱式、大木架结构、飞檐斗栱以及殿内的降龙藻井等,是师承宋代的“营造法式”,系汉族的传统建筑手法;大政殿的须弥座式台基、殿顶瓦上的相轮、火焰珠、八条垂脊上的鞑人、殿内天花上的梵文装饰等,则体现了蒙古族和喇嘛教的建筑艺术特点;而殿出八角,又是满族八旗制度的象征。

殿堂的门窗均为隔扇式,并用“高丽纸”糊在门窗棂外,而这显然是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建筑装饰。

从“十王亭”来说,它们是大小形制完全相同的亭子式建筑,成“八”字形左右对称排列在大政殿前。

清初,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各据一亭。

专家认为,努尔哈赤所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实际上是清初统治者举行大型政治活动的办公“大衙门”和发布政令的“广场”。

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格局,反映了清初满族社会实行的“军政合一”八旗政治制度。

沈阳故宫建筑形式的又一特点是“宫高殿低”,这与北京故宫的“殿高宫低”形成巨大反差。

武斌教授说,北京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望柱栏板装饰的高大台基上,而内廷的乾清宫、坤宁宫及东西六宫等,则比“三大殿”低矮许多。

这是中原建筑文化和皇权至上至尊的象征。

沈阳故宫为满族人所建,所以有其独特的风格。

满族的先人女真人是山地民族,为了避免野兽的攻击,为了瞭望敌情以保自身安全,山地民族居住区一般选择在高台之上建筑。

从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在建州卫起兵始,不论在建州老营、赫图阿拉、界藩山城、萨尔浒山城,或是在辽阳东京城,都把生活区的“宫室”建在山地之上或半山坡上。

由此,沈阳故宫也一脉相承,清宁宫等后宫五妃的住所均建在人工堆砌的高台之上,而崇政殿等则建于平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的民族特色——恭城古建筑调查研究蒲艺果(历史教育专业1998级本科)2001年11月在恭城调查时,我们发觉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小城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建筑方面更是独具特色。

它不仅反映当时精湛的工艺,合理的布局,而且也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背景。

作为不能再生的历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遗存物,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是巨大的。

研究古建筑,目的就是更好的保护它,利用它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在恭城,保留较为完整,历史较为久远的古建筑有孔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朗山瑶民古居、古塔等。

他们当中,一些古庙宇建筑在布局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设计的式样上又各有千秋;而古民居建筑浑然一体,但又相对的独立,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

一、庙宇式的古建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古建筑风格略有不同,但注意民风、讲究实用,突出特色。

其表现在以下几点:1.在择址方面,几经思考,力求天地合一。

最为突出的是文庙。

文庙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

原址在县城北面凤凰山,成化十三年(1477),曾迁入县黄牛岗。

明嘉靖庚申岁(1560),知县杨钧以“学宫不利于科举”而带领捐奉迁文庙于今址(西山)。

后来邑人又觉原来之文庙“不足以壮观瞻”,故辟基扩建。

文庙坐北朝南,背靠西山,依山筑六级平台而建,布局合理,步步高升。

前有茶江,后有高山,为了达到“天地合一”的理想境界,择址561562 ★恭城武庙。

者可谓用心良苦。

从远处看,文庙所处的方位,建筑的布局、设计均与自然界浑然一体,确实达到了这一理想的要求。

2.在建筑的组建方式和设计方面有相似之处。

这些古建筑所建立的时间是不同的。

周渭祠建于1478年,武庙建于1603年,湖南会馆建于1872年,而文庙修建最早,于1410年。

他们之间有的相差200多年,有的相差400多年。

但他们的组建方式和设计还是有相似之处。

武庙有戏台、前殿,后殿、东西厢房;周渭祠也有戏台、正殿、后殿、左右厢房;湖南会馆也有戏台、正殿、后殿、左右厢房。

戏台与主体建筑连为一体。

尽管文庙没有戏台,但是它也有东西厢房,有正殿、有后殿。

尽管戏台与主体建筑连在—起,不同的是有的戏台位置位于庙门首处,面对主殿,背倚大阁楼,如武庙;而有的戏台台面距地面之间打通,成为可进出庙宇之通道,如周渭祠。

3.有独特的斗拱艺术。

斗拱是木构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是古建筑一个重要特征。

它既具有承托屋檐重量使屋面出挑的功能,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在这些古建筑中,最为突出的是周渭祠门楼斗拱。

其门楼重檐歇山,两层屋面之间饰有斗拱,分为坐斗、交互斗、鸳鸯交手斗。

以坐斗为基础,交互斗垂直于坐斗,并受坐斗的依托。

交互斗的两侧以45度角垂直于坐斗。

下层交互斗通过坐斗与上层交互斗吻合保持力量平衡。

两侧鸳鸯交手斗,使屋檐的重量渐次集中下来分于柱和梁上。

以“一斗三升”为一组,门楼共有300多组。

上层半拱与下层斗恰好构成一个完美的图案,严谨而有规律,形如蜂房,因此又称“蜜蜂楼”。

整个门楼斗拱以千余根坚木为榫,互相衔接吻合,彼此扶持。

门楼销间外围墙壁檐排上,还饰有砖形假斗拱相映衬。

檐口是绿色寿字纹图案的方形瓦当和瓦滴,重檐歇山。

其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恭城湖南会馆。

563观赏价值。

4.具有独特的文化装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古建筑门前或厢房门前均有对联。

它们能起到画龙点睛,反映具体事物特征的作用。

读着对联,让人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在武庙戏台左右入口的拱门处,各有一副对联。

左侧为“协天今古无双帝,至圣华夷第一宫”,横批为“忠君爱国”;右侧为“俎豆馨香崇圣武,诗书礼乐继文宣”,横批为“济世安民’,让人感悟到历史人物的伟大,同时又得到心灵的净化。

湖南会馆门楼两边的石柱上镌刻长联:“客馆可停骖,七泽三湘久矣,同联梓里;仙都堪得地,千秋百世遐哉,共镇茶城。

”确实感到一种独特的滋味。

除了对联外,有一些牌匾的浅刻图案也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文庙棂星门门坊两侧“双凤朝阳,十龙戏珠”浮雕和“封侯拜相,百鸟朝凤”图案。

大成门上雕饰方格图案和精细的镂空雕花,其中有花鸟虫鱼,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大成殿屋面飞檐高翘,重檐歇山。

有“十龙抢珠”、“双狮滚珠”、“鳖鱼戏水”、“麒麟镇潭”等彩釉陶饰画。

在武庙戏台前有“加官晋爵”人物浮雕。

戏台屋面也是重檐歇山,飞檐高翘,脊山花饰浮雕,龙凤起舞,巧夺天工。

尤其是明暗八仙,人物花鸟,千姿百态。

台后画栋雕梁,流光溢彩。

湖南会馆门楼互檐栏板,雕刻有各种虫鱼鸟兽,奇花异草,形态逼真,鲜艳夺目,既衬托古建筑的独特艺术,又显示出特有的文化底蕴。

广西的古建筑,许多地方都显示着本民族的人文特点。

它虽然没有代表高贵的象征的吉祥物——那是因为历史上封建皇帝的种族歧视,不允许少数民族地区有代表象征高贵顺昌的吉祥物。

恭城也是如此,但是聪明的恭城人的祖先,仍创造了代表本地区的吉祥物,如蝙蝠、鳌鱼、葫芦等,这几种吉祥物在恭城古建筑中均有体现,最明显的是文庙,在西厢房的墙壁上可以看到,它表示福、禄、寿、喜等。

564565★恭城孔庙主体建筑。

二、古民居建筑在恭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建筑要数朗山瑶族古民居,它不仅显示出民族的特色,浓浓的乡土气息,而且具有浓重的文化氛围。

朗山瑶族古民居位于恭城莲花镇朗山村,朗山村因背倚朗山而得名。

其山为高大的石灰石山,山上树木葱茏,山北麓为30度左右的缓坡,整个村子依缓坡逐级上升。

六座古民居在村中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坐北朝南,形成了一个长约200米,进深100米的扇状古建筑群,各房占地约300平方米。

古民居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原为周姓祖业。

六座古民居有四座基本保存完好,古民居为清一色的清水砖墙,砌筑工整细致,硬山风火山墙高低错落有致。

构件花饰繁多,显示了往昔主人家的富贵、儒雅。

从远处看,古民居浑然一体,布局得当。

但各户又相对独立,各户独门独院,都是三进三开间带厢房或跑马楼、一至两层的建筑。

一般是首进为三开间正大门,两层楼高的青水砖硬檐,拾级而上进入一字大门,两侧为厢房、跑马楼,中留天井;过天井到第二进两层高的主楼,楼下为敞厅(俗称堂屋),两侧是厢房;穿过敞厅后面又留天井,天井较窄,主要是为解决第十进与第三进屋面排水而设。

第三进为厨房,厨房后有一条自东而西流淌的溪流,小溪出处东端为龙眼泉。

各户从溪流分出一条小支流引入户内,饮水在溪流中提取,其它用水则在分出的小支流进行。

科学利用水源是朗山村古民居在设计上的特色之一——六家房舍院墙相隔,但又有侧门和巷道相通连成一体。

如此的建筑,据说发生火灾时邻里不会受到秧及,遇盗匪行窃时各房又可相互联防共同御敌。

如此多方考虑的建筑模式,值得建筑学家们研讨。

六座古民居的另一建筑特点是文化味道浓重。

窗棂落扇多为雕花,连挑檐梁上的托峰都是麒鳞瑞兽、花鸟虫鱼之类雕饰,多数堂屋置有做工精细的神龛,供奉先祖神祗和土地神。

个别堂屋楼顶还置有斗八藻井,绘以太极图,古朴大方。

更为别开生面的是,雕花刀法利削,层次分明,比文、武两庙的雕饰更胜一筹。

各房都有内涵丰富的彩绘壁画,除福、禄、寿、喜诸多的吉祥图饰外,还有很多题词题诗。

书法有正楷、行书、篆体、隶书、魏碑。

六家居呈扇状一字排列,大门都朝南开,如此造型,独具特色。

街中有高耸的碉楼,寨头、寨尾均置有门楼,村边砌筑青石方料的寨墙,巷道多为石板路。

村头还完整地保存着一座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的“惜字炉”,该炉为塔式建筑,塔分三层,六角开。

据当地老人介绍,朗山村历代都出文人雅士,舞文弄墨者甚多,常将不满意的手稿焚566于塔内,从不乱扔乱丢,养成了良好的惜字风俗。

此惜字炉是瑶族人民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良好例证。

朗山瑶族古民居是桂林市目前已知的一处规模最大,建筑最精美,平面布局规划最科学的古建筑群。

如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考察组发表的文章所说:“这个村寨是相当精美极有特色的,既可感到汉文化的明显影响,也可以看到本民族的特殊创造。

”朗山瑶族古民居虽建于晚清,但它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和建筑学方面的研究价值,作为民族文物,它是一个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实物例证。

567北部湾畔西村族群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孙宗富(历史教育专业1998级本科)西村是北部湾畔的一个半渔半农的沿海村落,是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的一个行政村。

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经济获得迅速的发展。

笔者在廖国一教授的指导下两次对该村的经济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文通过对西村的全面透视,希望人们了解目前环北部湾沿岸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为政府制定环北部湾沿岸农村社会发展的战略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西村族群的生存环境及族群概况(一)西村族群赖以生存的地理和生态环境西村地处广西南部美丽富饶的北部湾东北畔上,距海岸线仅2公里,位于北海市西村港东岸,与北海市禾沟村委会有一港之隔。

它东接东村,北连大坎村,南濒临北部湾海面,西临狭长的西村港。

从行政地理看,西村地属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是该区福成镇的二十个行政村之一。

它东北距福成镇区14.1公里,北距合浦县城28公里,西距北海市区10多公里。

交通便利,有二级沥青公路与镇、县、市公路相通。

广西最大的盐场竹林盐场场部也在西村。

西村总面积为4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9平方公里,浅海滩涂面积为35平方公里。

据2000年底统计①,全村共有耕地*该调查报告为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4BMZ025)、广西师范大学重点项目资助(批准号:04SKZD07)。

①西村村民委员会编《西村基本情况表》,2000年制。

5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