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就是把利率从以往由中央银行依靠行政手段来制定,转变为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也就是说,通过市场机制的经济手段,使利率按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从而最终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以市场利率为中介,通过资金供求决定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同时中央银行保持对利率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利率体系。
一、我国已迈开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我国于1996年1月建立起全国性的同业拆借市场,同年5月,放开同业拆借利率,首先实现了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
随后,一系列的利率逐步放开:短期证券市场、贴现市场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债利率也基本实现了市场化。
同时,贷款通过先实行浮动利率,后逐步调宽浮动幅度的办法,向利率放开过渡。
2000年9月,又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和外币大额定期存款利率。
至此,我国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向前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存款利率也必将经历从批发到零售、从定期到活期的逐步放开,最后实现全面的利率市场化。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使我国金融业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结构都面临一次重大变革:首先,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
根据麦金农关于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的理论,利率管制和信贷约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金融不发达的根本原因。
政府的利率管制使利率水平背离资金供求状况,且往往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在信贷约束下,稀缺的资金资源难以得到优化配置。
实现利率市场化,将使信贷配置更有效率,使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真正成为引导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中介,提高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
同时,利率市场化能够使原来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利率弹性较低的问题得到解决。
利率弹性较低会影响利率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使利率难以发挥调节资金供求的杠杆作用。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存贷款利率弹性的增加,让利率真正发挥出使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杠杆作用,扭转金融非中介化的不利局面。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利率市场化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交易资金利率的过程。
换言之,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市场参与者在市场上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
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具体来说,利率市场化是存贷款利率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来自主决定,最终形成以市场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资金利率体系。
利率市场化的原因1.最主要的动因,在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目前,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一直实行计划管理,弱化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也降低了利率承担的宏观调控功能,不能适应改革的进程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现行的利率体制,加快实现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
2.利率市场化是开放经济的需要当前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国要进一步融入国际大市场,放开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行政管制,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此外,汇率和资本市场开放等问题也都与利率市场化密切相关,也要求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3.中央银行调整利率不具有连续性,通常隔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调整一次,利率不能真实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
中央银行统一规定的利率无法体现不同的风险特征,使利率机制在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被扭曲。
利率管制还导致体制外融资活动严重,民间融资成本很高。
4.利率市场化是实现经相关济体制改革的必要前提利率市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国企改革。
因为利率上扬将强化企业的资金成本意识,迫使国有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利率市场化还将推动我国货币市场发育和资本市场发展,使金融创新更加活跃,市场机制更加完善,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
利率市场化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1.利率市场化强化了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作用市场化利率对整个货币传导机制起到润滑作用。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它的变化可以真实的反应资金供求关系。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摘要:始于1996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经十来年探索之路,目前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及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原因;影响;对策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中央银行则通过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使之间接地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机制。
简言之,利率市场化是指由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的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利率市场化并不是利率完全或全部由市场决定,只不过是加大市场决定的比重而已。
是中央银行仍通过确定基准利率,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进行调控,并逐步形成各种利率的合理利差,构建起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二、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原因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相继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现在我们就此来分析一下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1、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
利率市场化政策下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探索研究1引言按照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时间梳理,该业务始于2005年初次在我国投入使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该业务也进入了“冰封状态”。
又经历了重启、停滞阶段后,2014年更有系列的利好文件及政策的发布及推行,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22年底,根据万得数据库(Wind )统计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累计发行量达到67177.22亿元,发行数量总计1319只。
总体来看,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率在不断提升,信贷市场的总体规模也在不断上涨,这表明市场已逐步接受这一金融创新工具。
利率市场化是近年热门的金融话题,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有金融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国内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使银行业的盈利模式和未来的经营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以2012-2022年我国60家商业银行半年报数据为研究样本,将银行按不同性质分为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及外资银行,分析其影响机制以及证券化对其盈利能力的异质性影响。
在利率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下,为降低进入资产证券化的门槛,建立更有效的市场流动机制、提高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性方案。
2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在20世纪70年代末,基于美国当时的“金融脱媒”环境下,资产证券化应运而生。
该项金融创新业务的诞生不仅为经济金融界拓展了新的管理思路,更为学术界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学者们对此展开了不同角度不同维度的探究。
2.1微观角度分析资产证券化行为郭红玉等[1]认为资产证券化能够更好地调动非流动资产,使资金能够产生高于自身的利益价值,不仅能够扩展融资渠道,还解决了银行资产流动性的问题。
基于此,资产证券化成为了经济市场上追捧的明星产品,其带来的风险转移功能引来大量学者的探讨。
也有在美国金融危机时期对此展开研究的学者持不同观点。
安丛梅等[2]从微观角度探究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从其影响机制来看是通过提升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杠杆率、非利息收入等实现提升银行盈利能力的目的。
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剖析
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利率机制改革是我国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中较滞后的一环。
随着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变化,利率改革的条件逐渐成熟,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国内方面,利率改革的滞后已经成为其他改革推进和绩效发挥的制约因素;外部方面,加入WTO意味着金融业必须在5年内完全开放。
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我国政府决定在3年内完成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利率放开的顺序是:从贷款利率到存款利率,从农村到城市,从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国有银行。
这是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首次提出的包括明确的步骤和时间跨度的方案。
目前,改革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改变我国现行外币利率管理体制。
其主要内容是:由金融机构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300万(含300万)美元以上或等值其他外币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存款利率水平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统一制定。
根据改革的进程安排,下一步放开的将是贷款利率,并且改革将最终实现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贷款利率。
如果说放开外币利率只是小试牛刀,那么放开存贷款利率则是大动干戈,必然会对整个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动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在今后几年内,利率改革将是金融改革的持续热点。
本文着眼于利率市场化将对证券市场产生的影响,目的在于为市场参与者的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影响利率走势的因素一、宏观经济因素分析决定一国均衡利率水平的基础是社会长期平均利润率。
虽然我国企业的平均收益率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1990年中后期以来,随着经济从短缺走向过剩,企业的平均利率水平较经济高速增长期下滑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今年上市公司的中报反映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只有4%,全年约在8%左右,而目前一年期的贷款利率只有5.85%.这一点反映了贷款利率放开后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不会过度上升。
利率水平又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我国经济目前正逐渐走出谷底,因此从中期来看,均衡利率将略有攀升。
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有何影响
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向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就目前而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规范化,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股票、债券和其他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形成,是以市场利率为基础的。
而市场利率的形成则是以长期收益曲线为基准,以便形成有效的利率期限结构。
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长期国债收益线,即尚未形成基准利率。
在这种情况下,证券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虚拟化”、抽象化,在相当程度上由政策所左右。
因而,我国证券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一直难以规范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者的理性市场预期难以自主形成,所承担的不是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而是政策风险。
利率市场化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前提。
二、加快证券市场的金融创新,实现金融工具的多元化,为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证券市场稳健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市场投资者能够对市场的走势拥有理性预期并有多种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可供选择,而这一前提是以利率市场化为基础的。
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金融创新,扩展投资者的投资选择空间,克服因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单一所造成金融机构的“利率大战”以及资金在银行与证券市场之间的非理性流动所造成的市场波动,为证券市场的稳健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三、增加证券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从而有利于改善证券市场资金供求非均衡格局。
由于国内市场的利率水平远远低于国际市场利率,就有可能出现资本外逃现象,使证券市场运行的资金支撑受到影响。
利率市场化后,境内外币利率将围绕国际市场利率波动,本外币利差水平将缩小。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外逃的压力会有所缓解,这意味着国内证券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增加,从而有利于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供求的非均衡格局。
四、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上市公司和优质企业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开辟了新的渠道。
按照“信号理论”,在一个利率市场化的较为完备的资本市场,企业的融资选择顺序一般是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
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及影响
浅谈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及影响摘要:随着中国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利率管制为核心的金融压制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中国政府正逐步放开对利率的管制。
利率市场化呼之欲出。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利率的市场化涵义,指出实行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以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存贷利差;净息差;收入分配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随着中国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利率管制为核心的金融压制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中国政府正逐步放开对利率的管制。
利率市场化呼之欲出。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利率的市场化涵义,指出实行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以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理论利率市场化有时也被称作利率自由化。
它是指利率不再由中央银行主观制定,而是变为由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自发确定的过程。
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精髓并不是改变利率,而是改变利率的确定过程。
利率市场中的“市场化”是指,整个经济的利率高低水平、利率风险结构和利率期限结构,将由原来的由中央银行主观确定,调整为由金融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根据资金的供需状况自发调节。
一个市场化的利率,就能够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中资金的配置状况。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利率决定机制的市场化。
这是指利率的高低、利率的期限结构、利率的风险结构、不再由中央银行主观确定,而是调整为由金融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根据资金的供需状况自发调节。
二是利率干预机制的市场化。
这是指中央银行不再通过行政命令干预利率,而是充分发挥其掌握的金融资源的作用,供给或者需求货币,通过再贴现率这个工具或者公开市场业务来改变金融市场的供需双方力量的平衡,从而达到调节市场利率的目的。
在一个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中,利率水平能够准确、有效、迅速地反映资金供求双方的力量的对比,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资金的价格,它能直接有效地调节资金在整个经济中的有效配置,同时也间接地影响其他资源在经济中的有效配置。
浅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经济视野利率市场化即为利率自由化,当一国利率水平及其结构主要由市场供求以及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程度、通货膨胀程度、经济性质等市场因素共同决定时,即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我国自1995年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至今,利率市场化已取得一些成就,包括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证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等。
但是尚未全面完成利率市场化,在收获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深入开展国内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对我国金融政策健康有效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1、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1.1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遵循总体积极稳妥,先放开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路线。
“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20世纪90年代国际经验表明,渐进有序的改革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不二选择。
“渐进有序”改革理论一般性原则是:先控制通货膨胀,解决财政赤字,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然后取消信贷配给,银行商业化运行,最后是放松利率管制,消除金融压抑。
金融部门对外开放上,一般是经常项目开放先行,然后是资本项目开放。
内外次序上,一般原则是:利率市场化之后,资本项目才能完全开放。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重要步骤:一是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二是2004年10月29日,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三是2012年6月8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中国正式开始利率市场化。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处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的阶段。
1.2国际利率市场化对比分析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看成是Q条款废除的过程展开的。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修改Q条款算起,到1986年Q条款的最终废除,历时近20年的时间。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逐渐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利率管制,为市场主体自主定价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重点探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的影响1、推动利率变动更加市场化过去,我国银行的贷款利率主要由央行定价,没有市场化定价机制。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银行的贷款利率不再受到央行制定的价格上限限制,这为银行自主定价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此外,在市场化定价的条件下,银行的贷款利率不仅可以根据央行的基准利率进行浮动,还可以根据客户信用评价、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进行动态定价。
由此推动了利率变动更加市场化。
2、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了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利润,将更多资源配置到效益相对较好的领域。
通过市场化定价,银行将挑选更加优质的客户和企业,同时加强对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了解,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
3、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银行利润空间缩小,银行为了寻找更好的盈利空间,开始逐步向资本市场转型。
此外,利率市场化也加速了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将利率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1、改善股票市场融资环境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银行竞争加剧,相关金融产品的丰富也推动了融资方式的多元化。
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也随之降低,公司在融资时可以选择较为灵活的融资方式,改善了股票市场融资环境。
2、影响股票市场的风险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使得银行体系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银行为了保持盈利水平,可能会采取更加高风险的业务。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也会影响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因为银行拥有更多市场自主决定利率的权力,会根据市场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利率,而这种利率决定和市场情况的复杂性有可能会对股票市场的风险产生潜在的影响。
3、推动资本市场的转型升级随着银行权益融资的限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有可能推动资本市场更为广泛、公平、有效的发展。
我国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影响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影响研究■文|张杨摘要:为使货币政策更好地适应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利于政策制定与投资者决策,对货币政策与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货币政策与证券市场为研究对象,从公开市场业务、利率政策、货币信贷三方面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与预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证券市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周期性与阶段性变化。
此间,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未来走向直接相关。
同时,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配合着经济发展的内外需求。
笔者认为探索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研究公开市场业务、利率政策、货币信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有助于对证券市场乃至整体经济做出正确判断。
因此,本文研究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何种方式对证券市场产生的影响与预期,探讨现行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带来的生机与危机,以期货币政策更加适应证券市场的发展规律。
一、我国当前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1.公开市场业务影响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自2008年下半年施行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显著增加。
股票价格指数作为反映各种股票市场价格的总体水平及其变动情况的指标,其敏感性使之成为本文研究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表1显示数据进行分析,以2009年M0、M1、M2为自变量,同年股票指数为因变量得到证券市场股票指数与货币供应量标准化的多元回归方程:预测值Index*=-0.0834M0*+0.036M1*+0.8562M2*总体来说,模型中的三个变量解释了75%的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指数值(Adj R-squared=0.7487)。
Sidak检验证明了M1、M2的增加与股票价格指数显著正相关。
考虑到其他影响股票价格指数的因素,以上回归传递了股票指数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F统计量表明了回归分析的有效性。
在扩大了样本容量,对2006至2009年货币供应量与股指进行标准化多元回归分析后,可以验证长期趋势中股票指数与货币供应量显著相关。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吕鹰飞【摘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必要前提,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业务创新能力、风险管理水平、定价能力以及如何应对市场竞争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此,商业银行要转变经营理念,改善盈利模式,拓展新思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优化客户结构,实现业务多元化,更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强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化道路,提高利率市场化后的竞争力.【期刊名称】《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10页(P5-14)【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经营;影响【作者】吕鹰飞【作者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系,吉林长春13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33;F822.0一、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商业银行经营现状(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1.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放开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对金融市场走向的判断自主调节利率水平。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和推进金融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行“先外币,后本币;先农村,后城市;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渐进式”路径。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具体改革进程如表1所示。
2.利率市场化的现实状况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到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的关键阶段。
2015年央行已有三次降息,目前,存款利率上浮空间为50%,参考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有可能配合再降1-2次利息后完全放开上浮空间。
利率市场化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以及对经济有的影响摘要:在我国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未攻克的最后一块价格堡垒。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利率亦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率市场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主要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影响一、利率市场化内涵、意义及其相关因素(一)利率市场化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第一,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第二,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
第三,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
第四,政府(或央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
(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是因为: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我国的资源配制效率;利率市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国有银行向商业化转轨;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建立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市场传导机制,使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利用利率变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利率市场化能够推进货币市场的发育和金融创新的活跃,同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使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信号具有更强的导向作用,进而抑制非正式金融活动,促进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三)利率市场化的相关因素分析第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体制的完善是进行利率改革的基础。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其高低变化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没有一个发达健全的金融市场就不可能存在一个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利率市场化也就不可能真正地实现。
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同业拆借为主的短期资金市场和以各种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为主的长期资金市场。
我国的资金市场还未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的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表现在各子市场均处于起步阶段;资本市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市场的效率和管理、经济主体的行为、市场的规模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和提高。
第二,商业银行规范经营和公平竞争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
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2019-10-14摘要近年来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由稳健到从紧的变化,也使得我国的股票和基⾦市场做出了相应的回应。
货币政策通过利率、的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选择性货币政策⼯具等政策⼯具,从资⾦可得性和相对收益率这两⼤渠道对我国的证券市场产⽣影响。
本⽂以此来浅窥国家对证券市场的控制和影响及其决策制定。
关键词从紧的货币政策;证券市场;货币政策⼯具⼀、简述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1.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节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
这种政策取向的调整,最终反应在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供应的⼿段有:①⼩度调⾼存款准备⾦率;②公开市场操作;③⽇益重要的利率⼿段运⽤;④票据再贴现政策、窗⼝指导以及对某些风险的提⽰来实施宏观调控。
紧缩的货币政策是指由于经济发展过热等因素影响⽽采取的由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货币的过快流动,从⽽抑制经济过热的财政政策。
紧缩的货币政策⼀般在两种情况下得以应⽤。
①是当前宏观经济过热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有效的控制。
②是必须切实加强⾦融资源配置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促进作⽤。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2008年的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必然的。
2007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及股票市场投机过热现象在中央九次提⾼准备⾦率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减落的迹象;2007年来⾃⾷品和能源的价格波动较⼤,从⽽为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标带来不利。
⽽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率也在不断的上升。
根据通货膨胀的两个根源情况,需求拉动型和供给推动型。
⽬前在需求的⾓度看,货币供给较多。
从供给⽅⾯看则是由于猪⾁和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周边物价上涨;⽽相应的措施――降低粮价、增加粮⾷进⼝,⼜会冲击农民的收⼊和他们的积极性。
2008年不论是从抑制过热经济或是抑制我国的通货膨胀的⽬的出发;也为保证社会和证券市场的稳定;应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摘要:利率市场化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必然之路。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显然,利率市场化的结果使银行的产品价格——存贷款利率逐渐放开,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自主决定贷款的价格及存款成本,极大地促进我国银行的市场化运作。
然而,一旦价格的自由度增加,在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各银行是否会如同其他行业一样,利用价格战进行市场竞争呢?如果展开价格战,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如何?对利率进行市场化的改革,是我国金融界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论点,广大群众各持己见,有较为激进的观点,也有思维理智的部分。
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的内涵、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原因、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所需的对应策略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我国现状具体阐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经济转轨中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体系市场化就作为“不得不玩的一个游戏” (the only game in town)风行全球,并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进行。
从建国伊始到现在,我国利率的管理一直遵循的都是行政体制管理。
不得不说这种严格形式的管理体制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确实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管理效果。
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经济的推行,我国的利率构架和传导体制上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
经济金融化的普及不完善、金融抑制的程度又过高,导致现存的金融资产机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形成利率无法正常反馈资金供求情况,从而没有对配置社会资金起到基本调节的作用。
国际贸易织的加入,也表明了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必要程度。
一、利率市场化的产生及其含义利率市场化是最近十多年以来学术界的新生词汇,它是相对于利率管制而言的,利率管制最初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I.麦金农(R.I.Mekinnon),他把政府的所有隐形税收定义为金融抑制,其中金融抑制的一种形式就是进行利率管制,自从利率管制一词被学术界正式提出以来,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对利率管制大多都持持否定的态度,其普遍认为进行利率管制会带来如下弊端:一是进行利率差管制不能发挥相应的最优效应,会造成相关利益的损失;二是狭隘的利率管制会限制储蓄,从而导致银行的收益低下;三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利率管制会阻碍金融市场的规模扩张,限制了单个银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作者:廖倩来源:《商情》2013年第32期【摘要】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我国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的节奏也有所加速。
本文在深入了解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情况后,对被改革影响到的的重要经济领域进行研究,明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相应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银行业,证券市场,信贷市场2013年7月,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0.7倍的贷款下限,这表明了政府对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也为利率上限的开放埋下了伏笔。
利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来自卡普(Kapur)经济增长函数和马西森(Mathieson)建立的均衡利率的决定公式。
他们的理论证明应该以渐进的方式实现利率市场化以使实际利率等于均衡利率,提高过低的利率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这些得到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认同,我国也在2000年正式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改革中,银行业面临着最大的挑战。
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时间在管制甚至保护的状况下发展,各金融机构对利率风险的研究和规避并不成熟。
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不可避免的就是利率水平的升高,阶段性来看,我国的银行业将面临着诸如偿债负担变重,财政负担转嫁过多,风险承担变多,资金来源竞争加剧,项目申请逆选择等问题。
但由于贷款的定价多取决于贷款的需求,所以实际的贷款利率受到的影响不大。
而从恒久性风险的角度来看,银行的利差收入将会受到影响。
银行的盈利水平定会有所降低。
利率市场化对理财产品也有不小的影响。
2012年我国进行了两次存贷款利率调整,央行一方面下调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另一方面还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扩大到0.7倍,银行的存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
2013年利率市场化的大幅放开则使银行的利差水平进一步降低,传统的依靠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来源的银行业经营模式受到极大动摇。
为摆脱困境,银行业不得不加大力度发展中间业务,尤其是理财产品。
2023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银行管理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2023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银行管理模考模拟试题(全优)单选题(共30题)1、()是指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和长远影响的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
A.主导产业B.战略产业C.新兴产业D.衰退产业【答案】 B2、回购交易单位是指( )对回购交易双方参与回购交易委托买卖的数量规定。
A.证券交易所B.黄金交易所C.股票交易所D.期货交易所【答案】 A3、(2019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业银行合规管理机制的是()。
A.合规问责机制B.合规绩效考核机制C.诚信举报机制D.公平竞争机制【答案】 D4、( )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种类之一,包括法人客户贷款业务、进出口押汇、贴现业务、透支、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保理等业务等。
A.个人信贷业务B.法人信贷业务C.资金交易业务D.代理业务【答案】 B5、关于人民币的法律地位和单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B.人民币的法律地位和人民币单位由《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C.人民币可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D.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角、分【答案】 D6、在我国,个人投资人认购的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不低于____万元,机构投资人认购的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不低于____万元。
()A.20;1000B.10;1000C.30;500D.10;500【答案】 A7、还款期是指从借款合同规定的( )起至全部本息清偿Et止的期间。
A.第一次还款日B.第一次还款日的前一日C.合同签署日D.合同成立日【答案】 A8、商业银行应按照( )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存款人进行风险评级。
A.了解你的客户B.了解你的业务C.尽职调查D.信息对称【答案】 A9、以下不属于综合化经营的特点的是()。
A.公司主体规模大实力强B.明显的集体化趋势C.经营领域窄D.可以提供金融全领域的服务【答案】 C10、合规管理的基本制度不包括()。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国内银行带来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背景。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日益受到重视,其市场化程度可以决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国际实践表明,在促进经济增长、保证金融资源优效配置和实现内外均衡等方面利率市场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利率市场化已然成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商业银行也会因此受到重大影响。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一般认为,我国自1996年才开始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整体上而言,采用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批发后零售的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
自2004年1月1日起,央行宣布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现阶段,利率市场化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人民币存款与贷款利率市场化开始走向全面放开阶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
从国际金融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及结合当前世界经济状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业调整与改革还任重道远。
虽然我国的银行体系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多层次机构体系,并且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并存的结构,但银行业的经营现状不容乐观。
1、盈利能力方面。
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只有5%左右,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同期英美国家银行业的平均资本收益率都在20%以上,英国甚至达到了26%。
相比较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国有独资银行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但即便是我国的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进入2000年世界1000家大银行榜,其平均资本收益率也仅仅只有11%,远远落后于国外银行。
2、资产质量方面。
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截至2004年6月,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4.82个百分点,但仍然高达1.52万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15.59%。
截至同年9月,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仅仅只有1689.4亿元,虽然较上年底增加72.4亿元。
不良贷款比率的变化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日益提高,但也有少部分银行通过增加长期贷款数额或扩大贷款规模,亦即通过扩大分母的方式,以致降低不良贷款比率。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探讨
商展经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探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何潇伊摘 要:利率市场化是利用市场来调节利率,以达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金融管理模式。
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日趋成熟,利率市场化成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对于商业银行现有运营机制来讲,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
本文着重从积极、消极两个层面展开探讨,从完善利率风险体系、构建金融工具体系,创设同业、跨业间合作体系,完善银行客户体系等方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影响要素;完善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1.14利率市场化体现了商业银行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的重要转变,打破由政府管制的格局,依托市场调节,来促进金融体系获得最优化配置。
利率市场化设想的提出,体现了金融自由化,更有助于优化商业银行存贷结构,促进商业银行完成多元化业务转型与提升。
但应该看到,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增强商业银行市场活力、拓展商业银行利润来源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却加剧了商业银行短期内的经营管理风险,有可能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确保社会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本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竞争方面,加大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态势,必然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威胁。
再者,利率市场化能够降低银行利差,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转型和创新。
1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威胁从利率调控实践来看,政府对存贷款利率已经放开,根据金融市场动向由商业银行自己来制定利率,从而实现利率市场化管理。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影响是多方面的。
1.1 加剧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政府一旦放开存贷款利率,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经营需要来调整利率。
与过去相比,政府限定模式下,商业银行拥有3%的利息差,即便不参与探索各类金融业务,就可以确保盈利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利率机制改革是我国一系列化改革中较滞后的一环。
随着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变化,利率改革的条件逐渐成熟,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国内方面,利率改革的滞后已经成为其他改革推进和绩效发挥的制约因素;外部方面,加入WTO意味着业必须在5年内完全开放。
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我国政府决定在3年内完成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利率放开的顺序是:从贷款利率到存款利率,从到城市,从股份制商业到国有银行。
这是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首次提出的包括明确的步骤和时间跨度的方案。
目前,改革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改变我国现行外币利率体制。
其主要内容是:由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300万(含300万)美元以上或等值其他外币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存款利率水平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统一制定。
根据改革的进程安排,下一步放开的将是贷款利率,并且改革将最终实现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贷款利率。
如果说放开外币利率只是小试牛刀,那么放开存贷款利率则是大动干戈,必然会对整个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动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在今后几年内,利率改革将是金融改革的持续热点。
本文着眼于利率市场化将对市场产生的影响,目的在于为市场参与者的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影响利率走势的因素一、宏观经济因素分析决定一国均衡利率水平的基础是长期平均利润率。
虽然我国企业的平均收益率没有准确的数据,但1990年中后期以来,随着经济从短缺走向过剩,企业的平均利率水平较经济高速增长期下滑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今年的中报反映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只有4%,全年约在8%左右,而目前一年期的贷款利率只有%.这一点反映了贷款利率放开后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不会过度上升。
利率水平又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我国经济目前正逐渐走出谷底,因此从中期来看,均衡利率将略有攀升。
宏观经济因素还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国际市场利率水平等,下文将详细说明。
1.社会资金供需状况如果社会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强烈,那么放开贷款利率后,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市场资金的供需基本达到均衡,则利率可能比较平稳甚至有所下调。
我国上半年GDP 同比增长%,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
下半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积极的政策以拉动民间。
从总体上看,社会对资金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
从银行上半年的存贷款总额来看,存款增加了8376亿,而贷款只增加了1114亿元,由银行惜贷导致的存贷倒挂现象仍然非常突出。
从贷款结构来看,上半年企业贷款增幅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一年以下的短期信贷比重增加很快。
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半年对贷款的需求还会增加,将逐步缩小存贷款之间的差距,改变资金供大于求的局面,带给银行升息的预期。
而且随着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长期利率逐渐回升将成为必然趋势。
近期的二级市场各券种的表现、一级市场上债券发行情况也体现了投资者对长期利率上升的预期。
比如近日发行的宝钢固定利率债券,年利率为4%,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近期发行的国开债券6个月、两年期的申购金额远远高于5年期的固定利率债券。
在二级市场上,浮息国债也是不断走强,浮动利率债券010004受到市场热烈追捧。
这些都意味着市场对利率上升的预期在不断增强。
2.经济周期与利率的关系。
经济周期与利率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般来说,在周期的萧条阶段,利率水平最低;当经济走向复苏时,利率开始缓慢回升,到繁荣阶段达到最高。
我国上半年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均呈现好转,意味着经济增长在经过长达7年的持续下降后,已开始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利率水平有小幅上升的必要。
在宏观经济指标中,物价是反映经济周期的关键指标。
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多年的通货膨胀得到抑制,此后直到1999年第二季度,物价基本处于下跌趋势,此间利率连续7次下调。
央行在1999年6月最后一次降息时,零售物价指数为-%,消费物价指数为-%.此后,物价指数稳步回升,我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今年2月份同比增长%,首次步出22个月以来的下降通道。
生产资料价格从去年10月份回升后一直保持增长势头。
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加速增长的迹象,进出口在恢复性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口的增幅高于出口,反映了由进口带动的企业设备投资正在增加,投资信心有所恢复。
上述现象都属于经济增长复苏阶段的明显特征,这意味着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不可能再下降。
如果经济继续稳步复苏,均衡利率水平将有所上升。
3.国际市场利率水平。
国际金融市场普遍加息。
美联储已经连续6次调升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去年的%上调到%,境内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至%,目前仍存在加息空间。
欧洲中央银行将其主导利率提高了个百分点,日本银行也宣布结束零利率政策,上调利率个百分点,其他新兴化国家也提高了本国货币的利率。
这对正在加快国际化进程的中国而言,无疑是升息的外在压力。
如果再降息,将会导致资金外流,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二、银行系统的行为分析1.银行的竞争动力。
从理论上讲,在存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贷款利率放开后,银行之间的竞争会导致贷款利率的下降。
但这同一国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有很大关系。
如果银行体系呈现垄断格局,那么存贷利差反而会扩大。
从中国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所有银行对非金融部门的负债资产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占69%(1998年)的比重,“简单地看,我国银行业处于高度垄断状态,但实际上由于实行庞大的分支机构体系,大银行之间处于激烈竞争的状态”(黄金老,2000)。
另一方面,近年来金融体系的改革进展较快,各种地方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展迅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目前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多规模较小,属于地方银行,主要服务于地方性、民营经济,央行对其往往采取性的措施,所享有的政策更为灵活,而且地方政府对其也有倾斜政策。
所以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虽总体规模不及专业银行,但其收益率却大大高于前者(见表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统计年鉴》1998年整理我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对有关金融业开放达成协议。
中国将在3年内有限度地放开外资银行业务,5年内完全取消外资银行的准入限制。
由于外资银行资金实力雄厚、服务体系完备,潜在的冲击力更不容忽视,国内银行业已普遍存在危机感。
因此随着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蓬勃发展和外国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出现是必然趋势,而各种金融机构在经营范围、业务内容和服务对象上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因此在利率放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同性质的银行利率波动幅度有所区别的情况。
2.银行的获利水平。
从图1可以看出,自1996年以来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差额开始扩大。
尤其是1998年12月降息后,至目前利差已经扩大到%,这个数字远远超过1995年以前的不到1%的水平。
而与之背道而驰的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目前仅在%左右。
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大量不良资产导致资产流动性、获利能力下降;原因之二是贷款增幅下降导致存贷倒挂现象严重。
根据1999年的统计,金融机构存款大于贷款15000亿人民币。
这部分存款无法创造贷款利息,却仍然要支付存款利息。
过去存款中15%左右的比例存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中,可获得比较高的准备金存款利率。
但经过连续降息后,目前的准备金利率也只有%,这部分资产的获利能力严重不足。
尤其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普遍感觉经营困难。
因此放开存贷款利率后,利差可能上升。
首先,贷款利率开放后,国有银行进一步提高利率的动力有余,而出于竞争压力而下浮利率水平的能力不足。
从进一步推进利率化的步骤来看,首先放开一般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其次放开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
而且对一些新兴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其体制活而且没有坏账包袱,具备缩小利差的能力。
因此在改革初期,那些新兴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将在一定程度上调低贷款利率。
3.银行的学习能力。
我国从利率管制逐渐走向利率市场化,首要环节就是银行。
由于长期以来利率的制定完全取决于人民银行,本币存贷款利率是由人民银行制定的,外币存贷款利率是人民银行委托中国银行制定的。
其他银行都采用”盯住”的方式在基准利率上下小幅波动。
因此当面临利率走向完全浮动的局面时,各家银行都将经历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从目前的条件来看,这个过程将比较缓慢。
首先缺乏资源。
在浮动利率的中,利率定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发达市场基于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建立了多种利率定价模型。
而这些定价模型的前提和条件大多不适合我国目前所处的特定时期,因此只能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而国内更是缺乏相关人才,并且这一状况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缓解。
其次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浮动利率要求根据每日的资金供需等情况设定不同的利率,要求银行至上而下、至下而上都迅速、敏捷地捕捉市场各种信号。
总行及各个分行必须及时、有效地制定出每日的挂牌利率。
而目前各分支行之间、分行同总行之间的联网尚未实现,总行也无法获知各分支机构每日的存贷款变动情况。
即使利率放开,总行也无法及时、有效地制定出基于市场真实资金需求的利率水平。
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大部分银行在短期内无法适应这个转变过程,因此在利率开放初期,仍然将是一、两家有能力制定利率的银行起主导作用,各机构间的利率差别不会很大。
随着各银行逐渐完成这个学习过程,由于国有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银行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出现一定的价格竞争行为是难以避免的。
利率市场化对市场的影响利率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价格信号之一,利率改革也是金融改革的关键环节。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证券市场格局必然发生重大变革。
利率市场化必然影响宏观,而股票价格能够迅速、有效地反映宏观经济变动;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业绩、金产结构、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券商经营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股票价格、资金流向等证券市场基本因素的变化。
一、宏观经济的变动将影响证券市场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将提高。
利率市场化后,货币政策转轨的条件进一步成熟,货币政策可逐步转变为完全间接调控。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相比会有较大变化。
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银行和企业等微观主体的行为完全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行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失灵。
而利率实现市场化以后,首先,商业银行将能够按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整自身的利率水平。
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都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从而实现对整个信用规模的控制;其次,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将导致各种资产的收益水平发生变动,者会对其资产组合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调控资产价格的目标。
2.利率上升不会抑制投资需求。
从一般意义上讲,利率上升同贷款需求必然是负相关的关系。
但其中一个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对利率有敏感性,而这一点对我国企业而言恰恰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