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二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马克思原理与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它的存在性B、它是运动的C、它是普遍联系的D、它的物质性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运动变化性D、实物3、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合乎逻辑的B、诡辩论C、形而上学D、唯心主义5、把物质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A、存在B、理想C、灵魂D、“原初”物质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根本特性是()A、可知性B、统一性C、客观实在性D、重量8、在物质和运动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是()A、主张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B、主张存在着非物质的运动C、主张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D、主张物质和运动毫无关系9、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先天形式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0、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D、心外无物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旧唯物主义观点12、与旧唯物主义不同,辩证唯物主义把“事物、现实、感性”当作()去理解。
A、直观的形式B、自然物质C、实践D、社会13、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出以往一切哲学的地方就在于()A、第一次认识到了世界的物质性B、第一次提到实践范畴C、把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统一起来D、坚持了世界的统一性原理1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A、自在自然B、人类社会C、主观能动性D、实践活动15、在人类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劳动B、自然进化C、语言D、脑量的增加16、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是()A、物质B、运动C、精神D、实践17、古希腊哲学史上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18、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认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是()A、辩证法观点形B、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19、运动和静止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现象和本质的关系20、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A、不存在静止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就是物质D、离开运动,物质照样可以存在多项选择题1、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论意义在于()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几个决定性的环节()A、由没有物质到有物质B、由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C、由刺激感应性的反映形式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D、由低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E、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主要表现在意识依赖()A、人的大脑B、思维的发展C、人的感觉器官D、客观存在E、社会存在4、意识的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有()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能够改变客观规律E、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5、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A、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B、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C、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性D、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E、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于现代科学发展()A、具有世界观的指导意义B、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C、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D、提供了对于物质结构理论发展的哲学概括E、提供了批判“物质消灭论”的理论依据7、人类世界中的自然有以下特点()A、仍然保持着天然的物质本性B、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C、具有客观实在性D、具有社会历史性E、是人化自然8、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是A、自在世界不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类世界具有客观实在性B、自在世界是天然自然界,人类世界是“人化自然”和人类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自发盲目的,人类世界是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形成和发展的D、自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没有规律的E、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的自然前提,人类世界是建立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9、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马原第二章 题库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0题)4、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B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A.反映的观点B.客观存在性的观点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B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9、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指:AA.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地创造C.自由意志为所欲为D.完全摆脱了必然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B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多项5题)1、实践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A DA.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B.实践具有观念的形式C.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D.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E.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A D EA.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是唯心主义的C.是庸俗唯物主义的D.是辩证唯物主义的E.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它:A B C EA.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具有普遍性C.具有直接现实性D.能检验某一认识是否有用E.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5、以下论断正确反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有:B D EA.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B.幻想是极可贵的品质C.意志决定一切D.顿然醒悟,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症结E.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畏劳苦坚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三、辨析题:(10题)1、只有直接经验才是重要的,间接经验没什么用处。
【答案要点】(错误)这是把知识的来源和获得知识的途径混为一谈,把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立起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单选题1.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答案:A解析: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有: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即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2 .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D. 识记.联想.假说答案:B解析: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3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答案:D解析: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谓真理的相对性,反之亦然。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的,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4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际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答案:B解析: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5.辩证唯物之一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D.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主义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明()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B.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直接经验C.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要用实践去检验和发展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可靠知识的答案:C解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取知识的方式。
马原第二章复习题答案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看法是(D)A.物质观B.联系观C.发展观D.实践观2.列宁同志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
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A.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3.实践活动的目的是( B)A.改造主观世界 B .改造客观世界 C .改造心里世界 D .改造精神世界4.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以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此能够解说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类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指出了( C)A.实践是认识的根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实践是查验认识正确与否的独一标准5.查验认识的真谛性,就是要查验认识能否同( D)A.已有的理论相切合B .已被实践证明的真谛相切合C.党的路线、目标、政策相切合 D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切合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A. 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可以穷尽真谛,而只好在实践中开拓认识真谛的道路,这说明( C)A. 真谛拥有客观性B. 真谛拥有绝对性C.真谛拥有相对性 D. 真谛拥有全面性8.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一致同来的基础是( A)A.实践 B .理论 C .本质 D .人9.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腾是指( B)A.从实践到认识B.从认识到实践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物质到精神10.直理和错误的根本差别是(D)A.真谛是绝对的,错误是相对的B.真谛的实用的,错误是有害的C.真谛是客观的,错误是主观的D.真谛是对事物的正确反应,错误是对事物的扭曲反应11.宋朝诗人陆游在诗《冬夜念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重申( C)A.念书不可以获取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根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2.实践的主体是( D)A.绝对精神C.人D B.人的意识.拥有思想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运动的人13.实践的客体是( D)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建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14.实践的中介是( A)A.各样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样因素的总和C.组成事物全部因素的总和D.授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的活动15.“人的思想能否拥有真谛性,这其实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二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二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种:()A.怀疑论 ( )B.不可知论 ( )C.唯灵论 ( )D.可知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能动的反映论(√)B.经验论 ( )C.先验论 ( )D.直观反映论 (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 ( )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 (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C.科学实验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7.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可知论学派 ( )B.不可知论学派 ( )C.唯理论学派(√)D.经验论学派 ( )8.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唯理论学派 ( )B.经验论学派(√)C.唯物主义阵营 ( )D.唯心主义阵营 ( )9.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10.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 )11.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 )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13.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 )14.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 )1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6.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 )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1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 )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 ( )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 ( )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20.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21.“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 )23.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A.可知论 ( )B.唯物论(√)C.辩证法 ( )D.唯心论 ( )2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名词解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旧唯物论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非理性因素人类认识的总规律真理谬误真理的客观性价值的本质价值原则真理原则二、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A反映论 B实践论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A科学兴趣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①)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 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创立科学理论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④)观点A客观唯心论B 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A主体创造B能动反映C社会实践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D一般——个别——一般(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②)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④)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②)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 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②)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②)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社会实践 D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④)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②)A反映论 B可知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0)假象是(③)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④)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③)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③)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③)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④)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③)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④)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②)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③)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部分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
它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它不断吸取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2018年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考试试卷生成要求1、总成绩满分为30分2、总题量为60道;其中单项选择题40道,每道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道分;判断题10道,每道分。
绪论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 )D.关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 )3.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 ( )C.达尔文 ( )D.牛顿 ( )5.下列工人运动中,不属于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 )B.英国宪章运动 (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是:()A. 19世纪60年代 ( )B. 19世纪2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D. 20世纪20年代(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 )B.现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 )8.下列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A.中国儒家思想 ( )B.德国古典哲学(√)C.美国实用主义 ( )D.英国近代唯物论 ( )9. 下列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A.中国大同社会思想 ( )B.俄国的无政府主义 (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 )10. 下列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法国重农主义 ( )C.欧洲重商主义 ( )D.美国实用主义 ( )1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 ( )B.奥地利 ( )C.中国 ( )D.俄国(√)1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 ( )B.科学严谨 ( )C.博大精深 ( )D.与时俱进(√)1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 )B.一切从实际出发 (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 )15. 下列选项中完整表达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的是:()A.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鲜明的政治立场D.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二.多选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马克思主义诞生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3.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 ( )5.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著作是:()A.《资本论》 ( )B.《神圣家族》(√)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 ( )6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具有启发作用的思想是:()A.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B.劳动价值理论(√)C.自由市场理论 ( )D.自由资本主义理论 ( )7.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具有启发作用的思想是:()A.对资本主义的批判(√)B.对平均主义的提倡 ( )C.对未来新社会的展望(√)D.对禁欲主义的提倡 ( )8.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 (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有:()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C.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10.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还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体现在:()A.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B.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C.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D.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纲领()三.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二章试题与答案(2018年5月)
第二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种:()A.怀疑论 ( )B.不可知论 ( )C.唯灵论 ( )D.可知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能动的反映论(√)B.经验论 ( )C.先验论 ( )D.直观反映论 (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 ( )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 (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C.科学实验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7.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可知论学派 ( )B.不可知论学派 ( )C.唯理论学派(√)D.经验论学派 ( )8.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唯理论学派 ( )B.经验论学派(√)C.唯物主义阵营 ( )D.唯心主义阵营 ( )9.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10.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 )11.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 )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13.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 )14.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 )1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6.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 )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1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 )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 ( )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 ( )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20.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21.“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 )23.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A.可知论 ( )B.唯物论(√)C.辩证法 ( )D.唯心论 ( )2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完整word版)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源理概论》计算机考试一试卷生成要求1、总成绩满分为 30 分2、总题量为 60 道;此中单项选择题40 道,每道 0.5 分;多项选择题 10 道,每道0.5 分;判断题 10 道,每道 0.5 分。
绪论试题清单 ( 含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建者、继承者的认识成就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系统( )B.对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的,而由后来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停丰富和发展的看法和学说的系统( √)D. 对于资本主义转变成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广泛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对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C. 对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D. 对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看法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3. 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基本理论、基本看法和学说的系统,也包含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系统( )C. 对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成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 )4. 人类进入21 世纪,英国广播企业(BBS)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 √)B.爱因斯坦 ( )C.达尔文 ()D.牛顿 ()5. 以下工人运动中,不属于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是:()A. 19世纪 60年月 ()B. 19世纪 20年月()C. 19世纪 40年月( √)D. 20世纪 20年月()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盘剥和压迫( )B.现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停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获得了“农民的合唱”( )8. 以下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办供给了直接理论本源:()A.中国儒家思想 ( )B.德国古典哲学 ( √)C. 美国适用主义 ( )D. 英国近代唯物论( )9.以下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办供给了直接理论本源:()A.中国大同社会思想( )B.俄国的无政府主义( )C. 英法幻想社会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 ( )10.以下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办供给了直接理论本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法国重农主义 ( )C. 欧洲重商主义( )D. 美国适用主义( )1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系统最单薄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2. “哲学把无产阶级看作自己的物质武器,相同,无产阶级把哲学看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成自在阶级( )1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质量是:()A.推陈出新 ( )B.科学谨慎 ( )C.广博精湛 ( )D.与时俱进 ( √)1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源理的根本方法:()A.仔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 )B.全部从实质出发 ( )C.理论联系实质 ( √)D.脚踏实地 ( )15.以下选项中完好表达了马克思主义鲜亮特点的是:()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鲜亮的政治立场D.与时俱进的理论质量、崇敬的社会理想二. 多项选择题1.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含:()A.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看法、基本方法( √)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 √)C.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和建立社会主义和睦社会理论( √)2. 马克思主义出生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 15 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 60 年月至 19 世纪 30 年月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 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损坏( √)D. 十月革命成功,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 作为一个完好的科学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4.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英国的幻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启发思想( )()5.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著作是:()A.《资本论》 ( )B.《神圣家族》 ( √)C.《共产党宣言》 ( √)D.《反杜林论》 ( )6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创办拥有启迪生用的思想是:()A.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剖析( √)B.劳动价值理论 ( √)C. 自由市场理论 ( )D. 自由资本主义理论( )7. 幻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办拥有启迪生用的思想是:()A.对资本主义的批评( √)B.对均匀主义的倡导( )C. 对将来新社会的展望( √)D. 对禁欲主义的倡导( )8. 马克思一世的两个伟大发现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 (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 唯物史观( √)D. 节余价值学说( √)9. 以下选项中正确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有:()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并为后继者所不停发展的科学理论系统( √)B.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 )C. 社会主义必定取代资本主义、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D. 对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引导人民创建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10.马克思主义在此刻世界不只没有过时,并且还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今世价值表此刻: ()A. 马克思主义是察看今世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B.马克思主义是引导今世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C.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谛( √)( √)( √)D.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大纲()三. 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本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一致。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名词解释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旧唯物论反映论3)唯心主义先验论4)不可知论5)认识的主体与客体6)实践7)感性认识8)理性认识9)非理性因素10)人类认识的总规律11)真理12)谬误13)真理的客观性14)价值的本质15)价值原则16)真理原则二、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A反映论 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①)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④)观点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②)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④)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②)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②)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 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②)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社会实践 D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④)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 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②)A反映论 B可知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0)假象是(③)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④)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 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③)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③)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③)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④)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③)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④)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②)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③)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复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一、单选题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相对性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9.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满足和被满足的价值关系D.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0.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A.它是否有用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D.是否清楚明白11.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12.概念、判断、推理是()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陈出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说把他造出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的”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
马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答案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4课后习题答案1【简答题】既然哲学世界观、方法论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而且是对各门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什么又不能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我的答案: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的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哲学则是对各门科学中所反映的一般规律的概括与总结。
由于我们有时在知识体系的泛义上也称哲学是科学,相对而言就把科学称作“具体科学”。
在哲学史上,哲学与科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古代哲学作为“智慧之学”,把一切对事物原因与原理的探讨都归入哲学,哲学成了“知识总汇”、“无所不包的科学”。
到了近代,一些具体知识经过不断积累和丰富,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专门科学。
具体科学门类日益增多,决定了哲学再也不可能将所有科学都包括在自己的体系之内了。
但是,有一部分哲学家却不能顺应这种历史的发展,他们把自己的哲学看作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并且包括一切具体科学在内的“科学之科学”。
这种妄图包罗万象、解答一切疑难、穷尽一切知识的“科学之科学”,往往只能以猜测和臆造来填补科学发展中的空白。
从根本上看,它与强调观察、实验,以实践来检验真伪的科学是对立的,因而是一种错误的哲学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指导与基础的关系。
具体科学研究的世界的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或过程的特殊规律,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哲学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指导。
••2【简答题】马克思主义既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什么我国建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从上到下仍然免不了犯各种错误?这不是从一个方面方面说明了学马克思主义没用吗?应该如何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同工作成败的关系问题?•我的答案: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且要通过方法论表现出来。
首先,我们之所以犯错误,并不是因为学了马克思主义,而恰恰是因为没有学好的缘故。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中,教条主义的学风起了很坏的影响。
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 )C.先验论 ( )D.不可知论 (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 (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3.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C.科学实验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 4 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1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7.“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对应专题五六)客观题及答案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对应专题五六)客观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1.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是()DA.主体的认识B.主体的需要C.客体的属性D.社会实践2.常言道:“吃一盏,长一智。
”其哲学寓意是()DA.物质可以代替智慧B.经验教训是增长智慧的根本动力C.直接经验是检验智慧高低的根本途径D.错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3.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B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4.实践的主体是()B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实践关系是指( ) D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D.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被改造关系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 ) 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 ) B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 A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 BA.形而上学的观点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 .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0.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 C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11.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D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1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种:()A.怀疑论 ( )B.不可知论 ( )C.唯灵论 ( )D.可知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能动的反映论(√)B.经验论 ( )C.先验论 ( )D.直观反映论 (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 ( )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 (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C.科学实验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7.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可知论学派 ( )B.不可知论学派 ( )C.唯理论学派(√)D.经验论学派 ( )8.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唯理论学派 ( )B.经验论学派(√)C.唯物主义阵营 ( )D.唯心主义阵营 ( )9.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10.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 )11.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 )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13.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 )14.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 )1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6.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 )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1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 )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 ( )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 ( )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20.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21.“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 )23.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A.可知论 ( )B.唯物论(√)C.辩证法 ( )D.唯心论 ( )2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2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6.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A.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 )B.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C.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 )D.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 ( )2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 ( )B.概念——判断——推理 ( )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 )28.概念、判断、推理是:()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 )29.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3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A.人类的精神活动 ( )B.人类的社会生活 ( )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 )D.人类的社会实践(√)3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熟知即真知 ( )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 (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 )32.真理是:()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 )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33.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 )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 ( )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 )34.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是自然规律 ( )C.真理是社会规律 ( )D.真理是正确认识 ( )3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 )C.能否付诸实践 (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36.“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37.“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 )3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 ( )B.真理具有绝对性 (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 )39.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A.不确定性 ( )B.主观性 ( )C.相对性(√)D.绝对性 ( )40.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A.真理具有一元性(√)B.有用即真理 ( )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 ( )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 )4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 ( )B.真理的无条件性(√)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 ( )D.真理不需要检验 ( )42.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 ( )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 ( )C.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D.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 )43.真理的内容是:()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 )B.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 )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4.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 ( )B.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C.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 )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 ( )45.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A.诡辩论的观点 ( )B.经验论的观点 (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 )46.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5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 )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47.“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 (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 )D.相对主义的观点 ( )48.以下哪种实践类型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A.科学文化实践 ()B.社会政治实践 ()C.物质生产实践(√)D.阶级斗争()49. 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是:()A.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 ()B.人的知识来源于理念世界 ()C.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人的认识是受到环境的刺激而引起的直观的反映()50.价值评价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是:()A.评价主体的需要和利益()B.评价客体的属性和规律 ()C.权威机构的要求()D.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二.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的可知性 (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5.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