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吸收 第四节
合集下载
《消化和吸收》PPT课件
头期胃液分泌特点:
分泌时间2-4h,分泌量30%
酸多、 酶多,消化力强。
①既有条件反射,又有非条件反射;因此分泌量受
情绪和食欲的影响很大。 ②既有神经调节又有神经-体液调节,以前者为主。
第二十八页,共69页。
⑵ 胃期胃液分泌
食物刺激胃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分泌。
扩张刺激
食
物
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 壁内神经丛 (短反射)
第四十页,共69页。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最重要的消化液)
肝胰腺 胆胰管
胰腺导管
十二指肠
内分泌:
胰腺 胰岛→胰岛素
外分泌:
腺泡细胞→胰酶
小导管细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分、HCO3-
第四十一页,共69页。
㈠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无色碱性液体,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pH为7.8-8.4
分泌量:1-2 L /d
+ 粘液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1.保护胃粘膜免受H+侵蚀 2.胃蛋白酶原在上皮细胞侧不被激活,防止酶对 胃粘膜的消化作用
第二十页,共69页。
胃粘膜的保护机制
⑴胃粘膜屏障
➢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 胃上皮的紧密连接
⑵前列腺素 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原分泌;
刺激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 增加胃血流以促进胃粘膜的修复
奥美拉唑
餐后碱潮 HCl
基底膜
第十七页,共69页。
顶端膜
(2)生理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适宜PH。 ②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③杀菌作用。 ④与钙和铁结合成可溶性盐,促进其吸收。
⑤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⒉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生物 第四单元 第六章 第四节 激素调节
注射胰岛素
1.下列四组腺体中,哪一组的分泌物都是直接进入腺
体内的毛细血管的( A )
A.甲状腺、胰岛、卵巢
B.皮脂腺、甲状腺、肾上腺
C. 唾液腺、肠腺、垂体
D.胰腺、皮脂腺、垂体
2.下列腺体不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B )
A.垂体和甲状腺
B.胃腺和唾液腺
C.性腺和肾上腺
D.胰岛和甲状腺
3、能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腺是 ( C )
A、甲状腺 B、胸腺
C、垂体
D、肾上腺
4、有些地区的土壤和食物中缺碘,解放前,生活
在这些地方的人易患( A )
A、地方性甲状腺肿 B、甲状腺功能不足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侏儒症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并回答以下问题:
1、人体共有几种内分泌腺?它们分别位于人体 的哪些部位? 2、各分泌腺都能分泌什么激素?具有什么作用? 若相关激素分泌异常,会出现什么病症?
人体的内分泌腺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
等)
甲状 (分泌甲状腺激
腺胸
(素分)泌胸腺激 泌 人
腺 肾上 腺胰岛
素) (分泌肾上腺 素(等分)泌胰岛素
腺体 主 要
等)
的
卵巢
(分泌雌性激素 内
(睾女丸) (男)
等)
分
(分泌雄性激素
等)
垂体
(内分泌枢纽)
(1)位置:大脑的下部 (2)分泌的激素名称:生长激素 (3)激素的主要作用: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骨骼和肌肉
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出现的病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侏儒症 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
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出现的病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1918~1940) tallest man 人类史上最高的 人,1940年他去世前的 身高为2.72米,如果 他能再多活一年,身 高就会超过2.74米
1.下列四组腺体中,哪一组的分泌物都是直接进入腺
体内的毛细血管的( A )
A.甲状腺、胰岛、卵巢
B.皮脂腺、甲状腺、肾上腺
C. 唾液腺、肠腺、垂体
D.胰腺、皮脂腺、垂体
2.下列腺体不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B )
A.垂体和甲状腺
B.胃腺和唾液腺
C.性腺和肾上腺
D.胰岛和甲状腺
3、能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腺是 ( C )
A、甲状腺 B、胸腺
C、垂体
D、肾上腺
4、有些地区的土壤和食物中缺碘,解放前,生活
在这些地方的人易患( A )
A、地方性甲状腺肿 B、甲状腺功能不足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侏儒症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并回答以下问题:
1、人体共有几种内分泌腺?它们分别位于人体 的哪些部位? 2、各分泌腺都能分泌什么激素?具有什么作用? 若相关激素分泌异常,会出现什么病症?
人体的内分泌腺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
等)
甲状 (分泌甲状腺激
腺胸
(素分)泌胸腺激 泌 人
腺 肾上 腺胰岛
素) (分泌肾上腺 素(等分)泌胰岛素
腺体 主 要
等)
的
卵巢
(分泌雌性激素 内
(睾女丸) (男)
等)
分
(分泌雄性激素
等)
垂体
(内分泌枢纽)
(1)位置:大脑的下部 (2)分泌的激素名称:生长激素 (3)激素的主要作用: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骨骼和肌肉
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出现的病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侏儒症 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
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出现的病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1918~1940) tallest man 人类史上最高的 人,1940年他去世前的 身高为2.72米,如果 他能再多活一年,身 高就会超过2.74米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六章第四节 激素调节
D.外分泌腺,神经调节
1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B.激素调节对人体生命活动也有着影响 C.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间是互不相干的
【关键能力练】
13.激素能调节生命活动,分泌异常会表现相应病症。下列激素与病症对应关系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验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①该探究方案中,应作出的假设是___口__服__胰__岛__素__不__能__治__疗__糖__尿__病____。 ②起对照组作用的小鼠是___甲__组____。
③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防止小鼠自身分泌的___胰__岛__素____干扰 实验。 ④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 以得出结论___胰__岛__素__具__有__降__低__血__糖__的__作__用__,口__服__胰__岛__素__不__起__作__用____。 ⑤实验过程中,每组分别各取了1只小鼠,在科学实验中,合理吗?___不__合__理____。
步 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 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 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验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最基本的方式
B.人遇到危险时心跳加快属于复杂反射
C.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佝偻病
D.食用碘盐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11.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运往全身发挥调节作用。胰岛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btion
毕云天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 吸 收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消化道:
口腔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附属器官: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胆囊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消 化 过 程 示 意 总 汇
整理课件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舒缩迟缓 2.富有伸展性大 3.具紧张性: 微弱的持续收缩的状态 4.节律性收缩: 离体后易可观察到 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等刺激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Rp)-50~-60mV 电位低 不稳定
2.慢波 1)定义:在Rp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的节律性自 动去极化. 由慢波决定的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基本电节 率(BER) 2)产生机制:Cajal 细胞
3)作用:在慢波基础上激发Ap,并决定肌肉收缩 的频率 3.动作电位(Ap):Rp —BER — 阈电位— Ap
辅脂酶,胆盐
胰液中还含有胆固醇酯水解酶和磷脂酶A2
2.胰液分泌的调节
头期为神经调节为主,胃期与肠期体液调节为主 ⑴神经调节 ●调节机制: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
(①纯神经机制;②迷走-促胃液素机制) →胰腺→胰液分泌。
●调节特点: ①迷走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多、水盐少。 ②交感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不明显。
肠激酶、胃酸、 组织液、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Digestion and absorbtion
毕云天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 吸 收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消化道:
口腔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附属器官: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胆囊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消 化 过 程 示 意 总 汇
整理课件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舒缩迟缓 2.富有伸展性大 3.具紧张性: 微弱的持续收缩的状态 4.节律性收缩: 离体后易可观察到 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等刺激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Rp)-50~-60mV 电位低 不稳定
2.慢波 1)定义:在Rp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的节律性自 动去极化. 由慢波决定的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基本电节 率(BER) 2)产生机制:Cajal 细胞
3)作用:在慢波基础上激发Ap,并决定肌肉收缩 的频率 3.动作电位(Ap):Rp —BER — 阈电位— Ap
辅脂酶,胆盐
胰液中还含有胆固醇酯水解酶和磷脂酶A2
2.胰液分泌的调节
头期为神经调节为主,胃期与肠期体液调节为主 ⑴神经调节 ●调节机制: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
(①纯神经机制;②迷走-促胃液素机制) →胰腺→胰液分泌。
●调节特点: ①迷走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多、水盐少。 ②交感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不明显。
肠激酶、胃酸、 组织液、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消化
28
头期胃液分泌机制(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由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的分泌。
口腔机械、化学刺激 视觉 嗅觉 味觉 延髓迷走核团
刺激分泌 迷走神经 胃泌素
29
胃期胃液分泌的机制:由食物进入胃,对胃的
机械和化学刺激引起。
延髓
迷走神经
刺激分泌 胃扩张引起的局部反射 胃
30
肠期胃液分泌的机制:食物由胃进入小肠后,
促进胃液分泌 加强胃肠运动 营养作用
促进胰液(水、 NaHCO3 )分泌 促进胰酶分泌 促进胆囊收缩
14
促胰液素 (胰泌素)
缩胆囊素
小肠粘膜S细胞
小肠粘膜I细胞
(二)胃肠激素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2.营养作用(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 胃泌素促进胃粘膜生长,缩胆囊素促进胰 腺生长。 3.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抑胃肽刺激胰岛素分泌
11
自主神经作用
平滑肌 交感神经 运动减弱 腺体 分泌减少
副交感神经
运动加强
分泌加强
12
四、 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一)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概念 :消化道粘膜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的总称。
13
激素
来源
生理作用
胃泌素 胃窦、十二指 (促胃液素) 肠粘膜G细胞
A 蠕动
B 蠕动冲
C 集团运动
D 分节运动
E 容受性舒张 3 促进胃排空的因素为( )
A 促胃液素
C 肠—胃反射 E 交感神经兴奋
B 肠抑胃素
D 脂肪进入十二指肠
59
4 胰液缺乏时,下列那种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受影响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1.盐酸
反映胃的分泌能力(与壁细胞的数量及功 能状态有关)
正常人空腹 0-5 mmol/h
最大排酸量
20-25 mmol/h
作用: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⑤抑制和杀死细菌。
胃酸分泌机制:质子泵
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意义: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营养物和能量
消化的方式有:
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 物粉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形变)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 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质
变)
消化腺的分泌 • 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 • 总量每天分泌相互液6~8L; • 作用 – 稀释食物降低渗透压,以利吸收 – 调节pH 为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pH 环境 – 分解食物成分; – 润滑保护消化道粘膜防止理化损伤
━━━━━━━━━━━━━━━━━━━━━━━━━ 促 进 抑 制 ───────────────────────── 食物 蛋白质 糖 盐酸 脂肪 高渗溶液 ────────────────────────激素 胃泌素 糖皮质激素 胰泌素 胰高血糖素 ACTH 胰岛素 生长抑素 抑胃肽 PG 缩胆囊素 肠泌酸素 肠抑胃素 球抑胃素 ────────────────────────药物 ACh 组胺 阿托品 甲氰咪呱 咖啡因 乙醇 奥美拉唑(洛赛克) Ca2+ 毛果云香碱 ────────────────────────神经 迷走N+ 壁内N丛反射 交感N+ 肠-胃反射 迷走-迷走反射 情绪 应激状态 恶劣情绪 ━━━━━━━━━━━━━━━━━━━━━━━━━
生理学课程ch6 消化与吸收
乙酰胆碱
组胺
胃泌素
腺苷酸
磷脂酰 环化酶
肌醇
cAMP
Ca2+
磷脂酰 肌醇 Ca2+
H+
第四节 小 肠 内 消 化
Digestion in small intestine
一、小肠的机械消化
小肠运动的形式:
(一)分节运动
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主要作用: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 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推食糜:推进肠腔内容物下行 (二)蠕动 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蠕动速慢,蠕动波弱,传播距离近 蠕动冲: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可由于进食时 的吞咽动作、食糜进入十二指肠或由于泻药的作用而引起。
物 机械扩张及蛋 胃窦 胃
紧张性↑肠内压 空
白质分解产物 →G.C →秘素
②十二 高渗溶液 肠-胃反射 胃蠕动↓ 胃内压 胃排空
指肠 ────→
→
→∧ →
食糜 盐酸、脂肪 肠抑胃素 紧张性↓ 十二指肠压 暂 停
抑制因素解除 胃蠕动↑ 胃内压 再次
③食糜在肠内吸收──────→
→∨→
紧张性↑ 十二指肠压 胃排空
抑胃液分泌
抑胃、肠运动
G细胞
蛋白质分解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 组织胺 ACh
S细胞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迷走神经兴奋
I细胞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迷走神经兴奋
K细胞
脂肪及分解产物 糖 氨基酸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与食管的功能 Digestion in the oral cavity and function of
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约0-5mmol/h 最大排酸量:20-25mmol/h(组织胺试验)
光合作用I:植物对光能的吸收与转换
第二阶段反应必须在光照下进行,而对温度、氧气 的要求不高。
因此,低温、缺氧、含 而于黑暗条件下,植株 糖量不足与缺乏氮、镁、 黄化(韭黄、葱白)的 铁等元素时,叶色褪淡, 原因在于第二阶段受阻。 其原因在于第一阶段受 阻。
降解
a 叶绿素酶
去除叶绿醇
b 镁脱螯合酶
镁
c 依赖氧的加氧酶
打开卟啉环
植物液泡
一 叶绿体的结构
1.形状、数量、大小
扁平椭圆形,每个叶 肉细胞有50∽200个 叶绿体。
长 4-6 μm , 厚 2-3 μm。
随物种,细胞种类,生 理状况和环境而不同
2. 叶绿体超微结构
(一)叶绿体被膜(chloroplast envelope)
•双层膜的屏障:维持相对稳定的内 部环境,控制物质的出入。
基粒(grana):类囊体垛迭 基质片层(stroma lamella): 连通基粒、不垛迭的基质类囊体。
类囊体膜上具有光合色素,电子传递体 等蛋白质。完成光能的吸收、传递,光化 学反应及电子传递。
2 类囊体膜的化学组成及特性
蛋白、脂类和色素
脂类 主要是糖脂 磷脂中主要是磷脂酰胆碱,占全部脂类4%-10%。 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占80%,多为亚麻酸。
•外膜为非选择性膜,小分子可自由通 过。内膜具高度选择透性,核苷酸、无 机磷、磷酸衍生物、羧酸类等经膜上运 转器转运,蔗糖、NADP+等不能通过。
•内被膜:选择透性较 强,为细胞质和叶
绿体基质间的功能屏 障。磷酸甘油酸、
苹果酸、草酰乙酸等 需由内被膜上的特殊 载体转运才能通过。
(二) 类囊体
1 类囊体结构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概述 一 光合作用的发现 Discovery of Photosynthsis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因此,低温、缺氧、含 而于黑暗条件下,植株 糖量不足与缺乏氮、镁、 黄化(韭黄、葱白)的 铁等元素时,叶色褪淡, 原因在于第二阶段受阻。 其原因在于第一阶段受 阻。
降解
a 叶绿素酶
去除叶绿醇
b 镁脱螯合酶
镁
c 依赖氧的加氧酶
打开卟啉环
植物液泡
一 叶绿体的结构
1.形状、数量、大小
扁平椭圆形,每个叶 肉细胞有50∽200个 叶绿体。
长 4-6 μm , 厚 2-3 μm。
随物种,细胞种类,生 理状况和环境而不同
2. 叶绿体超微结构
(一)叶绿体被膜(chloroplast envelope)
•双层膜的屏障:维持相对稳定的内 部环境,控制物质的出入。
基粒(grana):类囊体垛迭 基质片层(stroma lamella): 连通基粒、不垛迭的基质类囊体。
类囊体膜上具有光合色素,电子传递体 等蛋白质。完成光能的吸收、传递,光化 学反应及电子传递。
2 类囊体膜的化学组成及特性
蛋白、脂类和色素
脂类 主要是糖脂 磷脂中主要是磷脂酰胆碱,占全部脂类4%-10%。 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占80%,多为亚麻酸。
•外膜为非选择性膜,小分子可自由通 过。内膜具高度选择透性,核苷酸、无 机磷、磷酸衍生物、羧酸类等经膜上运 转器转运,蔗糖、NADP+等不能通过。
•内被膜:选择透性较 强,为细胞质和叶
绿体基质间的功能屏 障。磷酸甘油酸、
苹果酸、草酰乙酸等 需由内被膜上的特殊 载体转运才能通过。
(二) 类囊体
1 类囊体结构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概述 一 光合作用的发现 Discovery of Photosynthsis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名师整理)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6章第4节《激素调节》精品课件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内分泌腺的概念——腺体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
内人 分体 泌主 腺要
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 垂体——位于大脑的下部,分泌生长激素、促激素 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喉和气管的两侧。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岛——分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概念——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激素。 特点:含量少,作用大,对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
起重要调节作用。 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主要受神经调节,又能影响神经调
节。
在科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 道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知道什么
-------毕达哥拉斯
三、教师讲解
1.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 2.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3. 引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
一、内分泌腺分泌 新课引言:在前面的激学素习中,我们都知道睾丸
分泌雄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 睾丸和卵巢都是内分泌腺。
内分泌腺的特点: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
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 送激到素全 调身 节各 的处 特。点:
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 的影响。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特点的区别
与联系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地位
主要作用
辅助作用
结构基础/物质基础
反射弧
激素
区
调节方式
别
反应速度
反射 迅速、准确
通过血液运送 比较缓慢
作用时间
短暂
较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用范围
比较局限
比较广泛
联 1.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系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激素调节》课件
实例
内分泌腺 无 经血液循环输送 垂体、甲状腺等
外分泌腺
有
经导管排出 汗腺、唾液腺等
你知道还有哪些内分泌腺吗?
2.几种激素及其主要功能
视频: 内分泌腺与激素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等)
人 体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等)
的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等)
内 分
胰岛(分泌胰岛素等)
(3)科学家发现,狗被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 糖尿病病人的一些症状。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了 这种物质,称为胰岛素。用胰岛素治疗患糖尿病的狗并获得成功。
切除胰腺的狗 糖尿吸引大量蚂蚁 班廷提取胰岛素
(1)上述三种激素分别是由什么内分泌腺分泌的?它们各具有什么作用?
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可以增加细胞的体积和数量,从而促进人体的生长。甲 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可以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 可以促进幼年个体的发育。胰岛素由胰腺内的一些胰岛细胞分泌,可以调节葡 萄糖在人体内吸收、利用和转化的过程。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
正常饲料
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
视频: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发育实验过程
讨论
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应当给蝌蚪提供什么样的生活条件?实验 组和对照组的蝌蚪,喂的饵料应当相同吗?水质和水温应当相同吗? 实验变量为甲状腺激素;应当提供优良的水质和温暖的环境;实 验组和对照组的蝌蚪,喂的饵料应当相同;水质和水温应当相同。
泌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
系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
统
(1)侏儒症和巨人症患者
侏儒症患者的症状是 生长迟缓,身材矮小, 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生 长激素分泌不足。
吸收塔的计算
NOG
(Y Y ) m Y1 Y2
气体流经一段填料层前后的浓度变化恰等于此段填料层内 以气相浓度差表示的总推动力的的平均值时,那么,这段 填料层的高度就是一个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吸收过程的传质阻力越大,填料层的有效比面积越小, 每个传质单元所相当的填料层高度越大。 传质单元数反映吸收过程的难度,任务所要求的气体浓 度变化越大,过程的平均推动力越小,则意味着过程难度越
NOG
1 Y1 Y2 ln[( 1 S ) S] * 1 S Y2 Y2
*
mV ——脱吸因数。平衡线斜率和操作线斜率的比值 S L
无因次。S愈大,脱吸愈易进行。
1 L A ——吸收因数 S mV
分析 :
•横坐标 Y1 Y2
* *
Y2 Y2
值的大小,反映了溶质吸收率的高低。
* * (Y1 Y1 ) (Y2 Y2 ) * Y1 Y1 ln * Y2 Y2
——塔顶与塔底两截面上吸收推动力的对数平均,称为对 数平均推动力。
1 Y1 当 相应的对数平均推动力可用算术平均 2 时, 2 Y2
推动力代替。
写出NOL、NG、NL的表达式。
N OL
X1 X 2 X m
dY KY a dZ * V Y Y KY a Z Y1 dY Y2 0 dZ * V Y Y
K X a dX dZ * L X X
X1 X 2
K X a Z dX 0 dZ * L X X
低浓度气体吸收时填料层的基本关系式为
L dX X1 V Y1 dY 及Z X 2 * Z Y2 K X a X X KY a Y Y *
在气液进出口浓度一定的情况下,吸收率愈高,Y2愈小, 横坐标的数值愈大,对应于同一S值的NOG愈大。 •S反映吸收推动力的大小 在气液进出口浓度及溶质吸收率已知的条件下,若增大S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胃 体:位于胃底与幽门部之间的部分 幽门部:为角切迹与幽门之间的部分 左侧管腔扩大,称幽门窦;右侧管
腔狭窄,称幽门管
胃壁的结构
粘膜层:在胃小弯处有 4~5 条纵行皱襞 在幽门处,粘膜覆盖幽 门括约肌形成环行皱襞,叫幽门瓣
由内向外分 4 层 粘膜下层: 肌层:为外纵、中环、内斜三层平滑肌 在幽门处,环层肌发达, 形成幽门括约肌 浆膜层:即脏腹膜
迷走-迷走反射
胃 机械扩张
壁内N丛局部反射
内
食 物
蛋白质 分解产物
胃窦 G.C
胃 泌 素
胃蠕动↑ 紧张性↑
胃内压 ∨
十二指
胃 排 空
肠内压
胃内压 胃
十二 高渗溶液 指肠 食糜 盐酸、脂肪
肠-胃反射 胃蠕动↓ 肠抑胃素 紧张性↓
∧ 十二指 肠内压
排 空 暂 停
胃内压 再
食糜在肠内吸收
抑制因素解除
胃蠕动↑ 紧张性↑
食物和促进胃排空;保持胃的正常形状 和位置,不出现胃下垂。
2.容受性舒张:进食时引起胃壁平滑肌的舒张。
作用:增加胃容纳和贮存食物,防食糜过早排入十二指肠。
3.蠕动:蠕动波起自胃体中部,逐步向幽门部推进。
迷走神经、胃泌素、胃动素使其频率和强度增加; 交感神经、胰泌素、抑胃肽作用则相反。
作用: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和研磨。
(2)胆固醇:若胆固醇↑→胆石症。 (3)胆色素: 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
肝门与肝蒂
肝可分为左、右两半:左外叶、左内叶; 右前叶、右后叶、尾状叶
胆盐进入小 肠后,90%以上 被回肠吸收,通 过门V又回到肝 脏,再成为合成 胆汁的原料。这 一过程称为胆盐 的肠肝循环。
返回肝脏的胆 盐有刺激肝分泌 胆汁的作用。
腔狭窄,称幽门管
胃壁的结构
粘膜层:在胃小弯处有 4~5 条纵行皱襞 在幽门处,粘膜覆盖幽 门括约肌形成环行皱襞,叫幽门瓣
由内向外分 4 层 粘膜下层: 肌层:为外纵、中环、内斜三层平滑肌 在幽门处,环层肌发达, 形成幽门括约肌 浆膜层:即脏腹膜
迷走-迷走反射
胃 机械扩张
壁内N丛局部反射
内
食 物
蛋白质 分解产物
胃窦 G.C
胃 泌 素
胃蠕动↑ 紧张性↑
胃内压 ∨
十二指
胃 排 空
肠内压
胃内压 胃
十二 高渗溶液 指肠 食糜 盐酸、脂肪
肠-胃反射 胃蠕动↓ 肠抑胃素 紧张性↓
∧ 十二指 肠内压
排 空 暂 停
胃内压 再
食糜在肠内吸收
抑制因素解除
胃蠕动↑ 紧张性↑
食物和促进胃排空;保持胃的正常形状 和位置,不出现胃下垂。
2.容受性舒张:进食时引起胃壁平滑肌的舒张。
作用:增加胃容纳和贮存食物,防食糜过早排入十二指肠。
3.蠕动:蠕动波起自胃体中部,逐步向幽门部推进。
迷走神经、胃泌素、胃动素使其频率和强度增加; 交感神经、胰泌素、抑胃肽作用则相反。
作用: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和研磨。
(2)胆固醇:若胆固醇↑→胆石症。 (3)胆色素: 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
肝门与肝蒂
肝可分为左、右两半:左外叶、左内叶; 右前叶、右后叶、尾状叶
胆盐进入小 肠后,90%以上 被回肠吸收,通 过门V又回到肝 脏,再成为合成 胆汁的原料。这 一过程称为胆盐 的肠肝循环。
返回肝脏的胆 盐有刺激肝分泌 胆汁的作用。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医教园
20
第三节 胃内消化
机制: H2O
H+ + OH- 壁细胞上的H+泵(H+- K+ ATP酶)主
动转运H+至小管腔内
OH- + CO2
HCO3- 入血-“餐后碱潮”
作用:
➢ 杀死随食物进入胃的细菌
➢ 激活胃蛋白酶原
➢ 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
➢ 帮助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 促进促胰液素、CCK的释放,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
医教园
30
第三节 胃内消化
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兴奋引起胃幽门部胃泌素分泌的神经递质是 A
A. 蛙皮素 B. 乙酰胆碱 C. 三磷酸腺苷 D. 一氧化氮
医教园
31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二、胃的运动 (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 胃容受性舒张
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和食道等处的感受器的刺激,所 引起的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50ml- 1.5L) 。 意义:使胃更好的完成容受和贮存食物的机能。 • 紧张性收缩 胃腔内保持一定压力,胃保持一定形状和位置
医教园
5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 述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Characteristics of gut smooth muscle)
(一)一般特性 1 兴奋性(excitability)较骨骼肌低,收缩缓慢 2 节律性(automaticity):不如心肌,节律较慢,无固定节律点 3 紧张性(tonus):经常保持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 维持中腔器 官形态、位置及基础压力 4 伸展性(stretchy):较大,发挥容纳食物等内容物的作用 5 敏感性(sensitive)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很敏感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
迷走 神经
(三)胰液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
Ach 胰液
胃泌胃素泌素
胰腺细胞分泌
酶多 H2O、HCO3-少
胰酶
导管 细胞
腺泡 细胞
(三)胰液分泌的调节
2、体液调节
1)促胰液素(S细胞):
主要作用:
有效刺激:
胰液中水和HCO3-分泌多 酶含量少
导管 细胞
(三)胰液分泌的调节
2、体液调节
(三)胆汁的作用(胆盐)
1.促脂肪消化:
2.促进脂肪吸收: 3.促进脂溶性VitA、D、E、K的吸收
(四)胆囊的功能
贮存胆汁 浓缩胆汁 调节胆道内压力
(五)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动画
1.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兴奋,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 2.体液调节
1)促胃液素: 2)促胰液素: 3)缩胆囊素: 4)胆盐的肠肝循环 最强
(二)唾液的作用
湿润、溶解食物,利于消化,清洁保护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完全是神经调节的过程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M-R
问题: 应用M-R阻断剂阿托品后……?
口(2)
二、咀嚼
定义: 通过咀嚼肌协调而有序的舒缩活动完成 的反射性动作
作用: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
口
三、吞咽
(一)吞咽分期
1.口腔-咽期:随意运动(骨骼肌) 2.咽-食管上端期:反射 3.食管上端-胃期:食管蠕动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4、内因子 壁细胞
内因子可以促进和保护VitB12在回肠吸收 缺乏时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动画
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促进胃酸分泌的因素
乙酰胆碱 胃泌素(G细胞) 组胺(ECL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8/27
化工原理
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1)吸收剂的选择及用量的计算; (2)设备类型的选择; (3)塔径计算; (4)填料层高度或塔板数的计算; (5)确定塔的高度; (6)塔的流体力学计算及校核; (7)塔的附件设计。 目的:计算给定吸收任务下所需的吸收剂用量 或吸收剂 出口浓度。 混合气体通过吸收塔的过程中,可溶组分不断被吸收, 故气体的总量沿塔高而变,液体也因其中不断溶入可溶 组分,其量也沿塔高而变。但是,通过塔的惰性气体量 和溶剂量是不变的。
X1 ’ X1 * X
(2)计算法 适用条件 平衡线符合亨利定律,可用 Y * mX 表示
L Y1 Y2 ( ) min Y1 V X2 m
2015/8/27
Lmin
Y1 Y2 V Y1 X2 m
化工原理
3、适宜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B
Y1
B* 最小 液气比
L/V
液气比
L ( ) min V
在最小液气比下操作时,在塔的某截面上(塔底或塔内) 气、液两相达平衡,传质推动力为零,完成规定传质任 务所需的塔高为无穷大。对一定高度的塔而言,在最小 液气比下操作则不能达到分离要求。
2015/8/27
化工原理
实际液气比应在大于最小液气比的基础上,兼顾设备费用 和操作费用两方面因素,按总费用最低的原则来选取。
2、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 (1)逆流吸收 在 m—n截面与塔底截面之间作组分A的衡算
L, X2 V, Y2 V, Y
m
L, X V, Y1 L, X1
n
VY LX1 VY1 LX
2015/8/27
化工原理
L L Y X (Y1 X 1 ) V V
——逆流吸收塔操作线方程 在m—n截面与塔顶截面之间作组分A的衡算
Y Y1 B A X*-X T Y- Y*
Y*=f(X)
Y
L L Y X ( X 2 Y2 ) V V
其斜率为(-L/V)。
Y2 Y* o
X1
X
X2
X*
X
吸收操作线总是位于平衡线的上方, 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下方,则应进行脱吸过程。
2015/8/27
化工原理
(3)吸收塔内流向的选择 在 Y1 至 Y2 范围内,两相逆流时沿塔高均能保持较大的 传质推动力,而两相并流时从塔顶到塔底沿塔高传质推 动力逐渐减小,进、出塔两截面推动力相差较大。 在气、液两相进、出塔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逆流操作的 平均推动力大于并流,从提高吸收传质速率出发,逆流 优于并流。这与间壁式对流传热的并流与逆流流向选择 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工业吸收一般多采用逆流,本章后面的讨论中如无特殊 说明,均为逆流吸收。 与并流相比,逆流操作时上升的气体将对借重力往下流 动的液体产生一曳力,阻碍液体向下流动,因而限制了 吸收塔所允许的液体流率和气体流率,这是逆流操作不 利的一面。
Y2
T
Y- Y* Y*=f(X) X
1、最小液气比(L/V)min
o
X2
X1
X 1 ’ X1,max
要达到规定的分离要求,或完成必需的传质负荷量
GA=V(Y1-Y2),L/V 的减小是有限的。 当 L/V 下降到某一值时,操作线将与平衡线相交或者相切 时对应的 L/V 称为最小液气比,用(L/V)min表示,而对应的 X1 则用 X1,max 表示。
L, X1 V, Y1
L L Y X ( X 1 Y1 ) V V
同理
塔内任一截面与塔底(稀端)作物料衡算:
V, Y
L, X
V, Y2
L L Y X ( X 2 Y2 ) V V
L, X2
2015/8/27
化工原理
L L Y X ( X 1 Y1 ) V V
L ho , 设备费 V L ho , 设备费 ,并不总有效 L , 再生费 V L L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一般取 (1.1 ~ 2.0)( ) min V V
注意:以上由最小液气比确定吸收剂用量是以热力学平衡 为出发点的。从两相流体力学角度出发,还必须使填 料表面能被液体充分润湿以保证两相均匀分散并有足 够的传质面积,因此所取吸收剂用量 L 值还应不小 于所选填料的最低润湿率,即单位塔截面上、单位时 间内的液体流量不得小于某一最低允许值。
2015/8/27
化工原理
四、塔径的计算
根据圆形管道内的流量公式计算
Vs
4
Du
2
D
4VS u
D—塔径,m; Vs—操作条件下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m3/s; u—空塔气速 ,即按空塔截面积计算的混合气体线速度,m/s。 由于溶质不断进入液相,故混合气体流量逐渐减小。计算时 应以气体入口端(塔底)的气量为依据。
Y1 Y2 L Y1 Y2 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式: Lmin V X 1,max X 2 V min X 1,max X 2
2015/8/27
化工原理
2、最小液气比的求法
(1)图解法
•正常的平衡线
Y
Y*=f(X)
B
Y1
B*
Y1 Y2 L ( ) min * V X1 X 2
2015/8/27
化工原理
注意:
在吸收过程中溶质不断进入液相,故实际混合气量因溶 质的吸收沿塔高变化,混合气在进塔时气量最大,混合
பைடு நூலகம்
气在离塔时气量最小。计算时气量通常取全塔中气量最
大值,即以进塔气量为设计塔径的依据。 计算塔径关键是确定适宜的空塔气速,通常先确定液泛 气速,然后考虑一个小于 1 的安全系数,计算出空塔气 速。液泛气速的大小由吸收塔内气液比、气液两相物性 及填料特性等方面决定。
2015/8/27
化工原理
3、有关吸收的计算问题 按给定条件、任务和要求的不同 化工单元设 备的计算 设计型计算:按给定的生产任务和工艺条件, 设计满足任务要求的单元设备。 操作型计算: 根据已知的设备参数和工艺条 件,求算所能完成的任务。 两种计算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及所用关系式都相同,只是具 体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有些不同而已。本章着重讨论吸收塔 的设计型计算。 吸收塔的设计计算,一般的已知条件: (1)气体混合物中溶质A的组成以及流量; (2)吸收剂的种类及T、P下的相平衡关系; (3)出塔的气体组成 。
液膜吸收速率方程
* N A K G ( p A p* ) N K ( c A A L A cA )
* * X A) N A KY (YA YA ) NA KX (X A
物料 衡算
2015/8/27
以总吸收系数表示的吸收速率方程
化工原理
以逆流操作的填料塔为例: 下标“1”代表塔内填料层下底截面, 下标“2”代表填料层上顶截面。 V—单位时间通过塔的惰性气体量, kmol/s; L—单位时间通过吸收塔的溶剂量, kmol/s; Y1,Y2—分别为进塔及出塔气体中溶质 组分的的摩尔比; X1,X2—分别为进塔及出塔液体中溶质 组分的的摩尔比; Y—任一截面的混合气体中溶质组分的 摩尔比; X—任一截面的溶液中溶质组分的摩尔 比。
Y2
o
T
Lmin V
X1 X1 *
Y1 Y2 X1 X 2
*
X2
X
2015/8/27
化工原理
•平衡线为上凸形时
Y
Y1 Y2 L ( ) min V X 1 X 2
Y1
B (L/V)min
* B* Y =f(X)
C
Lmin
Y1 Y2 V X X
1
Y2
T
2
o
X2
X1
2015/8/27
L, X2
V, Y2 V, Y m L, X V, Y1 n
L, X1
化工原理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一般的已知条件是: 1)气体混合物中溶质 A的组成(mol分率)以及流量 kmol/s;
2)吸收剂的种类及T、P下的相平衡关系;
3)出塔的气体组成 。 需要计算: 1)吸收剂的用量kmol/s; 2)塔的工艺尺寸,塔径和填料层高度。
L, X2 V, Y2
V, Y
m
L, X
V, Y1 L, X1
n
VY LX 2 VY2 LX
L L Y X (Y2 X 2 ) V V
——逆流吸收塔操作线方程
表明 : 塔内任一截面的气相浓度Y与液相浓度X之间成直线
关系,直线的斜率为L/V。
2015/8/27
化工原理
(2)并流吸收 塔内任一截面与塔顶(浓端)作物料衡算:
L/V ,吸收剂用量 ,吸收剂出塔浓度 X1 ,循环和再 生费用 ;
若L/V ,吸收剂出塔浓度 X1 ,塔内传质推动力 ,完
成相同任务所需塔高 ,设备费用 。
2015/8/27
化工原理
Y L/V
不同液气比 L/V 下的
操作线图直观反映了 这一关系。
Y1
(L/V) ’ (L/V)min B B ’ E
2015/8/27
化工原理
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填料塔内,气、液两相传质面积由填充的填料表面提供。
传质面积:若塔的截面积为(m2),填料层高度为Z (m),单位体积的填料所提供的表面积为a(m2/m3),则 F Za 该塔所能提供的传质面积 F(m2)为 a 为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是填料的一个重要特性数据,填 料及填料填充方式一定即为定值。 塔截面积或塔径:主要由与填料的流体力学特性相关的空 塔气速决定。塔截面积确定后,求传质面积就转化为求所 需的填料层高度。 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的传质面积,不仅与传质量和分离 程度等由任务规定的指标有关,还与塔内气液两相流动状 况、相平衡关系、填料类型以及填充方式等影响相际传质 速率的诸多因素紧密相关。物料衡算方程和传质速率方程 是计算填料层高度的基本方程。
化工原理
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1)吸收剂的选择及用量的计算; (2)设备类型的选择; (3)塔径计算; (4)填料层高度或塔板数的计算; (5)确定塔的高度; (6)塔的流体力学计算及校核; (7)塔的附件设计。 目的:计算给定吸收任务下所需的吸收剂用量 或吸收剂 出口浓度。 混合气体通过吸收塔的过程中,可溶组分不断被吸收, 故气体的总量沿塔高而变,液体也因其中不断溶入可溶 组分,其量也沿塔高而变。但是,通过塔的惰性气体量 和溶剂量是不变的。
X1 ’ X1 * X
(2)计算法 适用条件 平衡线符合亨利定律,可用 Y * mX 表示
L Y1 Y2 ( ) min Y1 V X2 m
2015/8/27
Lmin
Y1 Y2 V Y1 X2 m
化工原理
3、适宜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B
Y1
B* 最小 液气比
L/V
液气比
L ( ) min V
在最小液气比下操作时,在塔的某截面上(塔底或塔内) 气、液两相达平衡,传质推动力为零,完成规定传质任 务所需的塔高为无穷大。对一定高度的塔而言,在最小 液气比下操作则不能达到分离要求。
2015/8/27
化工原理
实际液气比应在大于最小液气比的基础上,兼顾设备费用 和操作费用两方面因素,按总费用最低的原则来选取。
2、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 (1)逆流吸收 在 m—n截面与塔底截面之间作组分A的衡算
L, X2 V, Y2 V, Y
m
L, X V, Y1 L, X1
n
VY LX1 VY1 LX
2015/8/27
化工原理
L L Y X (Y1 X 1 ) V V
——逆流吸收塔操作线方程 在m—n截面与塔顶截面之间作组分A的衡算
Y Y1 B A X*-X T Y- Y*
Y*=f(X)
Y
L L Y X ( X 2 Y2 ) V V
其斜率为(-L/V)。
Y2 Y* o
X1
X
X2
X*
X
吸收操作线总是位于平衡线的上方, 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下方,则应进行脱吸过程。
2015/8/27
化工原理
(3)吸收塔内流向的选择 在 Y1 至 Y2 范围内,两相逆流时沿塔高均能保持较大的 传质推动力,而两相并流时从塔顶到塔底沿塔高传质推 动力逐渐减小,进、出塔两截面推动力相差较大。 在气、液两相进、出塔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逆流操作的 平均推动力大于并流,从提高吸收传质速率出发,逆流 优于并流。这与间壁式对流传热的并流与逆流流向选择 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工业吸收一般多采用逆流,本章后面的讨论中如无特殊 说明,均为逆流吸收。 与并流相比,逆流操作时上升的气体将对借重力往下流 动的液体产生一曳力,阻碍液体向下流动,因而限制了 吸收塔所允许的液体流率和气体流率,这是逆流操作不 利的一面。
Y2
T
Y- Y* Y*=f(X) X
1、最小液气比(L/V)min
o
X2
X1
X 1 ’ X1,max
要达到规定的分离要求,或完成必需的传质负荷量
GA=V(Y1-Y2),L/V 的减小是有限的。 当 L/V 下降到某一值时,操作线将与平衡线相交或者相切 时对应的 L/V 称为最小液气比,用(L/V)min表示,而对应的 X1 则用 X1,max 表示。
L, X1 V, Y1
L L Y X ( X 1 Y1 ) V V
同理
塔内任一截面与塔底(稀端)作物料衡算:
V, Y
L, X
V, Y2
L L Y X ( X 2 Y2 ) V V
L, X2
2015/8/27
化工原理
L L Y X ( X 1 Y1 ) V V
L ho , 设备费 V L ho , 设备费 ,并不总有效 L , 再生费 V L L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一般取 (1.1 ~ 2.0)( ) min V V
注意:以上由最小液气比确定吸收剂用量是以热力学平衡 为出发点的。从两相流体力学角度出发,还必须使填 料表面能被液体充分润湿以保证两相均匀分散并有足 够的传质面积,因此所取吸收剂用量 L 值还应不小 于所选填料的最低润湿率,即单位塔截面上、单位时 间内的液体流量不得小于某一最低允许值。
2015/8/27
化工原理
四、塔径的计算
根据圆形管道内的流量公式计算
Vs
4
Du
2
D
4VS u
D—塔径,m; Vs—操作条件下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m3/s; u—空塔气速 ,即按空塔截面积计算的混合气体线速度,m/s。 由于溶质不断进入液相,故混合气体流量逐渐减小。计算时 应以气体入口端(塔底)的气量为依据。
Y1 Y2 L Y1 Y2 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式: Lmin V X 1,max X 2 V min X 1,max X 2
2015/8/27
化工原理
2、最小液气比的求法
(1)图解法
•正常的平衡线
Y
Y*=f(X)
B
Y1
B*
Y1 Y2 L ( ) min * V X1 X 2
2015/8/27
化工原理
注意:
在吸收过程中溶质不断进入液相,故实际混合气量因溶 质的吸收沿塔高变化,混合气在进塔时气量最大,混合
பைடு நூலகம்
气在离塔时气量最小。计算时气量通常取全塔中气量最
大值,即以进塔气量为设计塔径的依据。 计算塔径关键是确定适宜的空塔气速,通常先确定液泛 气速,然后考虑一个小于 1 的安全系数,计算出空塔气 速。液泛气速的大小由吸收塔内气液比、气液两相物性 及填料特性等方面决定。
2015/8/27
化工原理
3、有关吸收的计算问题 按给定条件、任务和要求的不同 化工单元设 备的计算 设计型计算:按给定的生产任务和工艺条件, 设计满足任务要求的单元设备。 操作型计算: 根据已知的设备参数和工艺条 件,求算所能完成的任务。 两种计算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及所用关系式都相同,只是具 体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有些不同而已。本章着重讨论吸收塔 的设计型计算。 吸收塔的设计计算,一般的已知条件: (1)气体混合物中溶质A的组成以及流量; (2)吸收剂的种类及T、P下的相平衡关系; (3)出塔的气体组成 。
液膜吸收速率方程
* N A K G ( p A p* ) N K ( c A A L A cA )
* * X A) N A KY (YA YA ) NA KX (X A
物料 衡算
2015/8/27
以总吸收系数表示的吸收速率方程
化工原理
以逆流操作的填料塔为例: 下标“1”代表塔内填料层下底截面, 下标“2”代表填料层上顶截面。 V—单位时间通过塔的惰性气体量, kmol/s; L—单位时间通过吸收塔的溶剂量, kmol/s; Y1,Y2—分别为进塔及出塔气体中溶质 组分的的摩尔比; X1,X2—分别为进塔及出塔液体中溶质 组分的的摩尔比; Y—任一截面的混合气体中溶质组分的 摩尔比; X—任一截面的溶液中溶质组分的摩尔 比。
Y2
o
T
Lmin V
X1 X1 *
Y1 Y2 X1 X 2
*
X2
X
2015/8/27
化工原理
•平衡线为上凸形时
Y
Y1 Y2 L ( ) min V X 1 X 2
Y1
B (L/V)min
* B* Y =f(X)
C
Lmin
Y1 Y2 V X X
1
Y2
T
2
o
X2
X1
2015/8/27
L, X2
V, Y2 V, Y m L, X V, Y1 n
L, X1
化工原理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一般的已知条件是: 1)气体混合物中溶质 A的组成(mol分率)以及流量 kmol/s;
2)吸收剂的种类及T、P下的相平衡关系;
3)出塔的气体组成 。 需要计算: 1)吸收剂的用量kmol/s; 2)塔的工艺尺寸,塔径和填料层高度。
L, X2 V, Y2
V, Y
m
L, X
V, Y1 L, X1
n
VY LX 2 VY2 LX
L L Y X (Y2 X 2 ) V V
——逆流吸收塔操作线方程
表明 : 塔内任一截面的气相浓度Y与液相浓度X之间成直线
关系,直线的斜率为L/V。
2015/8/27
化工原理
(2)并流吸收 塔内任一截面与塔顶(浓端)作物料衡算:
L/V ,吸收剂用量 ,吸收剂出塔浓度 X1 ,循环和再 生费用 ;
若L/V ,吸收剂出塔浓度 X1 ,塔内传质推动力 ,完
成相同任务所需塔高 ,设备费用 。
2015/8/27
化工原理
Y L/V
不同液气比 L/V 下的
操作线图直观反映了 这一关系。
Y1
(L/V) ’ (L/V)min B B ’ E
2015/8/27
化工原理
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填料塔内,气、液两相传质面积由填充的填料表面提供。
传质面积:若塔的截面积为(m2),填料层高度为Z (m),单位体积的填料所提供的表面积为a(m2/m3),则 F Za 该塔所能提供的传质面积 F(m2)为 a 为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是填料的一个重要特性数据,填 料及填料填充方式一定即为定值。 塔截面积或塔径:主要由与填料的流体力学特性相关的空 塔气速决定。塔截面积确定后,求传质面积就转化为求所 需的填料层高度。 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的传质面积,不仅与传质量和分离 程度等由任务规定的指标有关,还与塔内气液两相流动状 况、相平衡关系、填料类型以及填充方式等影响相际传质 速率的诸多因素紧密相关。物料衡算方程和传质速率方程 是计算填料层高度的基本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