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

合集下载

Z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报告

Z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是《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目的,让学生深刻了解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和总结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通过实习要达到以下要求:1、浅地层剖面仪数据采集方法、浅地层剖面仪基本原理、多波速水深调查基本原理2、熟练掌握浅地层剖面仪数据处理和解译方法3、熟悉多波速水深调查数据采集方法、多波速水深调查的应用领域、浅地层剖面仪的应用领域4、掌握多波速水深调查数据处理和解译方法5、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地点与组织时间内容分组情况2014年12月23日实习动员全班12月24日室内资料调研全班12月25日有关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野外工作的讲座全班12月26日单波束、多波束实习共分5~6组,每组5-6人12月27~31日室内处理单波束、多波束实习资料全班2015年1月1~3日浅地层剖面仪实习共分5~6组,每组5-6人1月4~6日室内处理浅地层剖面仪实习资料全班三、实习内容与成果1、多波束测深仪的认识与使用1)连接测深仪和换能器,将GPS接收机、信标机连接到测深仪。

图 1 换能器安装图图2 测深仪背部连接端口将换能器置入水中,如水深度控制在0.5m左右,连接安装完毕后,连接上电源(直流或交流都可),打开主机背面的开关,系统开始启动,启动完毕后自动进入测深软件界面,如图3为单频测深时的界面,如图4为双频测深时的界面:图3 单频测深界面图4 双频测深时的界面2)参数及环境设置⑴按“设置”按钮出现修改参数设置对话框,如图5:①吃水:0~9.9米②声速:1300 ~1700米/秒,对于浅水测量时可以简便使用单一声速来校准,根据比对的水深或温度、盐度计算声速(见图3-12),严密的测量方法要根据《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

③发射脉宽用于控制发射脉冲的宽度,“自动”时将根据不同档位使用不同的发射脉宽。

地球物理勘探实验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的各种物理场(如重力场、磁场、电场、地震波等)来探测地下结构和物质分布的技术。

通过观测和分析这些物理场的变化,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等信息。

三、实验内容1. 重力勘探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重力仪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重力仪测量地面重力加速度的变化,从而推断地下岩石密度分布。

(3)实验步骤:① 将重力仪放置在预定位置,调整水平,记录初始重力值。

② 沿着预定路线移动重力仪,每隔一定距离记录一次重力值。

③ 将记录的重力值绘制成曲线,分析重力异常分布。

2. 磁力勘探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磁力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磁力仪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磁力仪测量地面磁场的变化,从而推断地下磁性矿物的分布。

(3)实验步骤:① 将磁力仪放置在预定位置,调整水平,记录初始磁场值。

② 沿着预定路线移动磁力仪,每隔一定距离记录一次磁场值。

③ 将记录的磁场值绘制成曲线,分析磁场异常分布。

3. 电法勘探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法勘探仪器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电法勘探仪器测量地下电性差异,从而推断地下岩石的导电性和含水性。

(3)实验步骤:① 将电法勘探仪器放置在预定位置,调整水平,记录初始电流值。

② 沿着预定路线移动电法勘探仪器,每隔一定距离记录一次电流值。

③ 将记录的电流值绘制成曲线,分析电流异常分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重力勘探实验结果:通过分析重力异常曲线,发现实验区域存在一个重力高异常,推断该异常可能与地下岩层的密度变化有关。

2. 磁力勘探实验结果:通过分析磁场异常曲线,发现实验区域存在一个磁场高异常,推断该异常可能与地下磁性矿物的分布有关。

3. 电法勘探实验结果:通过分析电流异常曲线,发现实验区域存在一个电流低异常,推断该异常可能与地下岩石的导电性和含水性有关。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实验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实验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实验报告前言地球物理勘探是以培养面向国家急需的矿产勘查、工程勘探和解决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专业性科技人才为主要目标,为此设计了三类实验教学内容:一是了解型实验,主要通过操作各种地球物理方法所使用的现代仪器,使学生对各种仪器的功能有个感性认识;二是专题型实验,通过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和解释,使学生对地球物理方法的整个工作过程有个实习经历,从而可加深学生对地球物理各种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效果的全面了解;三是综合型实验,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同时使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使学生熟悉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全过程,增强了系统观念,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加深对课程中理论、概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本指导书主要介绍测定岩石的块体密度、拉科斯特(LCR) 重力仪的认识与操作、质子磁力仪的认识及操作、对称四极剖面电法勘探实验等常见的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并掌握这些试验原理和操作过程,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些试验,试验参数在工程中如何应用,努力培养自己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地球物理勘探理论知识。

目录实验1 测定岩石的块体密度 (4)实验2 重力仪的认识与资料处理 (6)实验3 质子磁力仪的认识及操作 (10)实验4 对称四极剖面电法勘探实验 (14)实验成绩评定 (17)实验1 测定岩石的块体密度一、实验目的学会测定规则岩石试件的块体密度基本方法。

二、试验方法量积法三、试验步骤1、试件制备试件加工形状:圆柱体、立方体或方柱体,并满足下列要求:(1)试件尺寸应大于岩石最大颗粒的10倍;(2)沿试件高度,直径或边长的误差不超过0.03cm;(3)试件两端面不平整度误差不超过0.005cm;(4)试件两端面应垂直试件轴线,最大偏差不超过0.25°;(5)立方体或方柱体试件,相邻两面应互相垂直,最大偏差不超过0.25°。

海洋探索实践报告总结(2篇)

海洋探索实践报告总结(2篇)

第1篇一、前言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广阔、最神秘的领域,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海洋探索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了深入了解海洋奥秘,提升我国海洋科技水平,我们组织了一次海洋探索实践活动。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如下:二、实践目的1. 深入了解海洋资源与环境状况;2. 提高我国海洋科技队伍的实践能力;3. 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能力;4. 激发对海洋事业的热爱,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三、实践内容1. 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对海洋生物种类、数量、分布等进行分析,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2. 海洋环境监测:对海水、底质、大气等环境因子进行监测,评估海洋环境质量;3. 海洋地质调查: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海底地形、构造等进行研究;4. 海洋工程实践:参观我国海洋工程设施,了解海洋工程原理与技术;5. 海洋科普宣传:通过制作宣传册、举办讲座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海洋知识的了解。

四、实践过程1. 组建团队:由我国海洋科技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等组成实践团队;2. 制定计划:根据实践目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时间、地点、内容等;3. 实地考察:赴我国沿海地区,进行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环境监测、地质调查等;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5. 总结交流:整理实践成果,撰写报告,进行交流分享。

五、实践成果1. 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共发现海洋生物种类X种,数量达到Y个;2. 海洋环境监测:海水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底质、大气等环境因子均符合要求;3. 海洋地质调查:发现新的海底地形、构造等特征;4. 海洋工程实践:了解我国海洋工程设施的发展现状,为我国海洋工程事业提供借鉴;5. 海洋科普宣传:发放宣传册X份,举办讲座X场,提高公众对海洋知识的了解。

六、实践体会1. 海洋探索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团队协作、共同努力;2. 海洋科技工作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才能在海洋探索中取得成果;3. 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我们要加大海洋保护力度,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 海洋科普宣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热爱海洋。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汇总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汇总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学号:20111002833 班级:012111姓名:李海亮指导老师:曲赞序言叙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重要性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等介质的物理性质差异为基础,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以实现基础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勘察和地质找矿等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应当了解和掌握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这些勘探方法在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勘查等领域的应用,学会在自己专业中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学会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地质问题。

第一节重力勘探重力方法的物理原理和重力方法的特点原理重力勘探是利用地质体与围岩之间的密度差在地表产生的重力异常来确定地质体形状、大小、埋深等因素,从而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作出判断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异常是重力勘探的主要研究对象,其实质就是地壳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地质体与围岩间有质量差,即剩余质量,剩余质量产生了一个指向地质体质量中心的附加引力,该引力在正常重力方向上的投影即为重力异常。

得出重力异常后,再对其进行地形、高度、中间层和正常校正后,便可得出由地质体引起的异常。

为了了解不同形状、大小、产状的地质体所引起的异常,需进行异常的正演计算,即计算一些简单规则几何体引起的重力异常特征,利用它们来近似代替不同特征的实际地质体;而反演则正好相反,是已知地质体的异常特性,来推算其几何特征。

反演是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目标是寻找、研究或推断金属或非金属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等。

特点相比其他勘探方法,重力勘探的特点在于:①可利用重力勘探透过覆盖层寻找隐伏的地质构造或盲矿体;②仪器轻便、观测简单、工作效率高、施工进度快、成本低;③应用范围广,目前可用于找矿、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石油天然气勘探、工程勘探等。

如何利用重力方法来解决地质问题(举例说明) 基本方法为:重力勘探——发现异常——综合分析、反演推测——实际探测——正演计算、推测异常是否合理重力法在天然地震预报,油气、煤炭、金属非金属矿及地下水勘查,海洋环境调查,了解上地幔的密度变化、研究地壳深部构造及地壳地活动性、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勘察地球物理实训报告

勘察地球物理实训报告

勘察地球物理实训报告目录第一章勘查地球物理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2)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2)第二章实验一磁法勘探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 (3)一、实验目的 (3)二、磁法勘探的原理 (3)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3)第三章实验二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 (8)一、实验目的 (8)二、高密度电法的勘探原理 (8)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8)八、总结 (11)第四章实验三地质雷达实验 (11)一、实验目的 (11)二、地质雷达的勘探原理 (11)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2)第五章实验四γ射线衍射仪实验 (16)一、实验目的 (16)二、γ射线衍射仪原理 (16)参考文献 (18)第一章勘查地球物理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地球物理学中的重力、磁法和电法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处理流程、各勘探方法基本处理、解释软件系统、数据的地质地球物理解释过程等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熟悉各种勘探方法的整个工作原理和处理解释流程以及实习报告编写等过程,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手段、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计算技能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巩固已学过的专业知识,为下一步进入专业课程和毕业论文阶段以及今后走上本专业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一)实课的目的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野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综合分析问题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2.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理论联系实际,为进一步学习各种地球物理方法打好基础。

3.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能力。

(二)实验的任务1.初步掌握重、磁、电等各种物探方法在野外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2.能熟系各类专业仪器的操作过程,了解仪器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3.掌握各方法的工作设计、资料整理、图件绘制、推断解释和报告编写,要求每人能独立完成各方法实验报告。

(三)课程基本要求水文、工程物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实验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加深对水文、工程物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掌握物探仪器的原理与操作方法,为野外实践打下基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学生做到:1.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预习是为做好实验奠定必要的基础,明确实验目的、任务、有关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报告

标题: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2023年6月30日实习单位:XXX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多个环节,包括踏勘、测量、表层调查、钻井、排列、下药、激发和采集等。

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一些具体经历和收获:1. 踏勘和测量: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参与了项目的踏勘和测量工作。

我们使用全站仪和GPS等设备对勘探区域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标注,确保后续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项工作,我了解了如何利用测量工具获取精确的地理位置信息,并掌握了基本的全站仪和GPS操作技巧。

2. 表层调查: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参与了表层调查工作。

我们使用地质雷达和地震仪等设备对地表进行了探测,以了解地质结构和地下物质分布情况。

通过这项工作,我了解了地质雷达和地震仪的工作原理,并学会了如何解读探测数据。

3. 钻井和排列: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参与了钻井和排列工作。

我们使用钻机进行了井孔钻探,并在井孔中安装了地震检波器。

通过这项工作,我了解了钻井和排列的基本工艺,并学会了如何安装和维护地震检波器。

4. 下药和激发:在实习的第四周,我参与了下药和激发工作。

我们使用爆炸物作为震源,进行了地震勘探数据采集。

通过这项工作,我了解了爆炸物下药和激发的注意事项,并学会了如何确保安全。

5. 数据采集和处理: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参与了地震勘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工作。

我们使用地震数据采集仪和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和分析。

通过这项工作,我了解了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基本流程,并学会了如何使用相关软件。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掌握了基本的测量和探测技巧,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雷达、地震仪和地震检波器等设备。

我还了解了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基本流程,学会了如何解读和分析数据。

此外,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也让我受益匪浅。

我与同事们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孟庆生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孟庆生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孟庆生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着重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岩土)的主干专业必修课(实践课),主要通过试验的手段,熟练掌握海洋工程领域常用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2.设计思路:紧紧围绕构建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理念,实现教学内容选择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理实一体化和课程考核理实一体化。

达到真正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终目的,使学生能够按照所学理论解决所面对的实际工程问题。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普通地质学、岩土力学。

以上先修课程是本课程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本课程则为学生走到工作岗位中,针对具体的海洋工程探测问题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本课程可为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专业技能,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 3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陆地及海洋地质工程勘察的野外操作技术,室内资料整理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为毕业后从事勘察、设计工作打好基础。

三、学习要求为保障良好的讲课效果,课前需对下节课内容进行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作业;课后对讲过的内容进行及时复习。

四、进度计划五、成绩评定1. 考核方式:实验报告。

2.实验报告要求每个实验均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按统一格式,采用统一的报告纸、统一的原始数据记录纸。

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简要步骤、数据表格、数据处理、讨论与小结、原始记录单。

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报告

一、前言地球物理勘探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地球的物理特性与原理,通过探测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参加了地球物理勘探实习,现将实习过程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习内容1. 地震勘探实习(1)实习地点:某地地震勘探公司(2)实习内容:地震勘探的踏勘、测量、表层调查、钻井、排列、下药、激发和采集等工序。

(3)实习心得:通过实习,我了解了地震勘探的全过程,掌握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重力勘探实习(1)实习地点:某地重力勘探公司(2)实习内容:重力勘探的踏勘、测量、仪器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工序。

(3)实习心得:重力勘探实习使我了解了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重力仪器的操作技巧,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

3. 电法勘探实习(1)实习地点:某地电法勘探公司(2)实习内容:电法勘探的踏勘、测量、仪器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工序。

(3)实习心得:电法勘探实习使我掌握了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各种电法勘探仪器的操作技巧,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

三、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地球物理勘探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联系。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 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地震勘探、重力勘探和电法勘探等多种勘探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 拓宽视野,增强职业素养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多家地球物理勘探公司,了解了地球物理勘探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这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了职业素养。

四、实习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习,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技能。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地震方向实验教学探索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地震方向实验教学探索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地震方向实验教学探索收稿日期:2018-01-27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ZL20181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仿真实验的海洋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与创新研究(YJG201821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A 类教学研究项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虚拟仪器”为例(2017A5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学科调整背景下加强“电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作者简介:程飞(1987-),男,博士,讲师,山西人,主要从事勘探地球物理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一、引言根据海洋行业发展人才需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部署,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优势,于2016年8月正式组建海洋学院。

学院目前有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将于2018年正式招生)两个本科专业。

其中,“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在新修订的培养计划中分别作为海洋科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和海洋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原理、数据采集方法、资料处理与结果解释等内容。

其中,海洋地震勘探是此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学院结合本科生培养及学科发展和科研的需要,专门购置了一套电火花—气泡枪震源单道地震系统。

海洋地震勘探知识的纯理论学习,对于非地球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相对枯燥,而又晦涩难懂,没有实践的验证和巩固,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但是受海洋地震勘探的特殊性,实验仪器和实验场地等条件以及实验成本的限制,使得课程的实践部分很难像传统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那样进行实际的场地实验,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专业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开展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的室内实验课课程改革。

本文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拟利用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的三维超声波地震物理模拟实验室进行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地震方向的实验教学试验,使学生能对海洋地震勘探方法有较为充分理解,掌握必要的海上工作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海洋科学专业和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求。

地球物理勘查课程报告

地球物理勘查课程报告

地球物理勘查课程报告序言地球物理勘查简称"物探" ,即用物理的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解决找矿勘探中问题的方法。

其目的是: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通过分析、研究所获得的物探资料,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

目前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

依据工作空间的不同,又可分为: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井中物探等。

其任务,正如其定义中所言,一是为了研究地质构造,二是为了解决找矿勘探中的问题。

地球物理勘查的重要性在于,在找矿中,突破只能通过寻找油苗、露头或其他暴露物形式出现在地表、能够直接观察的矿床的这种局限性,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处理获得有用的埋藏着的岩石结构或组分的资料。

第一节重力勘探1.重力方法的物理原理和重力方法的特点重力勘探是测量与围岩有密度差异的地质体在其周围引起的重力异常,以确定这些地质体存在的空间位置、大小和形状,从而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作出判断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其依据的原理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变化与纬度、高度、地形、固体潮和地下密度的分布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一定方法,排除掉观测值中与纬度、高度、地形、固体潮相关的部分,将获得的结果与参考椭球体在外部空间产生的正常重力场相比,从而获得研究地区的重力特征。

重力异常是通过密度分布间接反映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的。

我们通常是根据重力异常的特征和岩矿密度资料,结合区域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规律,研究引起重力异常的地质因素,确定地质构造和矿产的位置、埋深、形状及规模等。

因此,重力方法的特点在于:对于矿体与围岩两者密度有较大差异的矿床,重力方法的效果较好。

如金属矿产的密度往往高于围岩,而非金属矿物除少数外,密度都比岩石的平均密度低。

2.如何利用重力方法来解决地质问题用重力测量找较高密度的矿体,当有一定规模而埋深不大时,效果显著。

海洋地球物理概课程报告

海洋地球物理概课程报告
“海洋地球物理概论”课程读书报告
“海洋地球物理概论”考试形式为读书报告。可以从如下两种方式 中选择一种。
方式一:综述性报告 写一篇关于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展的读书报告,内容也可 以专门针对海洋重力、海洋磁测、海洋电(磁)法、海洋地震、声 纳或多波束等方面。 要求: (1)内容完整规范,字体和排版美观,无错别字。 (2)不少于5000字,要有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3)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4)严禁大段抄袭他人文章,且不加任何引文标志!Leabharlann 卫星重力异常处理与解释报告
1、确定海域范围(经纬度) 2、从上述网站下载2‘×2’的海底地形数据、自由空间重 力数据 3、将自由空间重力异常数据转换为布格重力异常数据
4、利用Surfer软件,对海底地形数据、自由空间重力异 常和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进行网格化,然后绘制平面 等值线图 5、查找所研究海域的文献(充分利用期刊网、图书馆等 资源),结合海底地形和重力异常,写一篇关于该 区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进展的读书报告
方式二:卫星重力异常处理与解释报告 根据后续的方法,选定某片海域,根据其经纬度范围,从网上 下载卫星重力异常并进行处理、成图和分析。
卫星重力异常处理与解释报告格式
1、标题
2、前言(交代研究区域、资料来源、研究进展情况)
3、正文(详细说明数据处理和成图过程,显示海底地形、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图形,该地区前人 研究现状) 4、结论 5、参考文献(注意参考文献格式) 作者. 标题. 出版社. 发表年份. 卷号(期刊号). 页码
BA = FA - 0.0419 * (Rc * h + Rw * Dw - Rc * Dw ) 通常h = 0, 那么
BA = FA - 0.0419 * ( 1.64 * Dw)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
1. 采用地震勘探方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特性,通过地震仪记录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情况,推断地下地质构造;
2. 利用电磁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
3. 使用重力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表重力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石密度的变化,从而推断地下地质构造;
4. 采用地磁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石磁性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
通过地震勘探方法,发现了地下断层和褶皱构造,推测了地下地质构造;
通过电磁勘探方法,发现了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通过重力勘探方法,推断了地下岩石密度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确认了地下地质构造;
通过地磁勘探方法,发现了地下矿物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实验结论:
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我们成功了解了地下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矿产资源,为未来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信息。

希望我们的实验结果能够为地质工作者和资源开发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22年10月15日。

实验地点,XX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

实验人员,XXX。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探测,了解地下岩层结构、地下水位、地下矿产资源等信息,为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方法。

1. 重力勘查,通过在不同地点测量重力加速度,推断地下岩石密度分布情况。

2. 电磁勘查,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地下电磁场强度,分析地下导电体分布情况。

3. 地震勘查,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测定地下岩层结构。

三、实验过程。

1. 根据实验计划,选取了不同地点进行重力、电磁和地震勘查。

2. 利用重力仪器进行了重力测量,记录了各测点的重力加速度数据。

3. 进行了电磁测量,记录了地下电磁场强度数据。

4. 利用地震仪器进行了地震勘查,记录了地震波传播时间和波形数据。

四、实验结果。

1. 重力测量结果显示,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存在一定差异,推测地下岩石密度分布不均匀。

2. 电磁测量结果显示,部分地点存在较强的地下电磁场,可能存在导电体。

3. 地震勘查结果显示,地下岩层存在明显的反射界面,推测存在地下构造变化。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地球物理勘查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为后续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六、存在问题。

1. 实验数据需要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以获得更准确的地下结构信息。

2. 部分实验仪器存在使用不便,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七、改进方案。

1. 加强数据分析和处理,利用地球物理勘查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拟。

2. 对实验仪器进行维护和更新,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以上为本次勘查地球物理实验的自查报告,欢迎批评指正。

地球物理勘探实验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及编号:实验教师:实验员:
实验项目及编号:
报告人
姓名:
学号:
时 间
2017年12月22日
地点:地质宫
实验软件
硬件设备
实验数据或料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主要特点和功能:
1、
2、
3、
4、
仪器结构 :
1 )
2)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
2、
3、
4、
三、对本课程实验或实验项目的建议
1
2
实验教师评语及成绩
基本要求与说明:
1、实验原理部分文字阐述要简洁扼要,可附上相应公式、图解;
2、实验步骤与方法叙述繁简适当;
3、实验结果可以是图像、数据记录、计算表格、实验现象描述等多种方式表达,简要说明各表达形式结果的特征与意义;
4、表格大小和所列条目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增删;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海黄和紫檀哪个更有价值怕上当受骗,我们教你如何鉴别小叶紫檀的真伪!点击访问:木缘鸿官网北京十里河古玩市场,美不胜收的各类手串让记者美不胜收。

“黄花梨和紫檀是数一数二的好料,市场认可度又高,所以我们这里专注做这两种木料的手串。

”端木轩的尚女士向记者引见说。

海黄紫檀领风骚手串是源于串珠与手镯的串饰品,今天曾经演化为集装饰、把玩、鉴赏于一体的特征珍藏品。

怕上当受骗,我们教你如何鉴别小叶紫檀的真伪!点击访问:木缘鸿官网“目前珍藏、把玩木质手串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海黄和印度小叶檀最受藏家追捧,有人把黄花梨材质的手串叫做腕中黄金。

”纵观海南黄花梨近十年的价钱行情,不难置信尚女士所言非虚。

一位从事黄花梨买卖多年的店主夏先生通知记者,在他的记忆中,2000年左右黄花梨上等老料的价钱仅为60元/公斤,2002年大量收购时,价格也仅为2万元/吨左右,而往常,普通价钱坚持在7000-8000元/公斤,好点的1公斤料就能过万。

“你看这10年间海南黄花梨价钱涨了百余倍,都说水涨船高,这海黄手串的价钱自然也是一路飙升。

”“这串最低卖8000元,能够说是我们这里海黄、小叶檀里的一级品了,普通这种带鬼脸的海黄就是这个价位。

”檀梨总汇的李女士说着取出手串让记者感受一下,托盘里一串直径2.5mm的海南黄花梨手串熠熠生辉,亦真亦幻的自然纹路令人入迷。

当问到这里最贵的海黄手串的价钱时,李女士和记者打起了“太极”,几经追问才通知记者,“有10万左右的,普通不拿出来”。

同海南黄花梨并排摆放的是印度小叶檀手串,价位从一串三四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李女士引见说,目前市场上印度小叶檀原料售价在1700元/公斤左右,带金星的老料售价更高,固然印度小叶檀手串的整体售价不如海黄手串高,但近年来有的也翻了数十倍,随着老料越来越少,未来印度小叶檀的升值空间很大。

“和海黄手串比起来,印度小叶檀的价钱相对低一些,普通买家能消费得起。

”正说着店里迎来一位老顾客,这位顾客通知记者,受经济条件所限,他是先从1000元以内的小叶檀手串玩起,再一步一步升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地球勘探概论》课程报告姓名:班级: 061144学号:任课老师:张世晖时间: 2017.10第一部分问题简答根据课程内容,简要回答如下问题1、概述分析现代海洋主要导航方法及其特点。

现代海洋导航定位:无线电导航是利用无线电技术与设备确定运动载体(如船舶、飞机)的位置、航向、速度、时间等运动要素,引导运动载体安全可靠地到达目的地的一门科学。

它包括地面无线电导航和卫星导航。

(1)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船舶上的接收器(或无线电导航仪)接收来自设置在陆地上不同台站所发射的无线电波或脉冲电波,求出船位。

无线电定位技术按位置线的形状又可分为:方位线式、方位一距离式、二距离式和双曲线式等。

无线电导航的主要特点是:用户设备简单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可以在各种距离上全天候连续工作,定位精度高,用户容量无限,应用范围广泛。

无线电导航定位是当前最先进的导航技术。

(2)卫星导航:这种导航系统最初是由美国海军1964年首先在潜艇上使用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美国发射的专用导航卫星,由船上的天线接收卫星所发出的电波信号和它的多普勒频移,并其用附属的小型计算机自动求出船位的一种装置。

因为这种方法是美国海军在琼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协助下发明的。

GPS是一种全球高精度的导航定位系统。

卫星导航的主要特点:定位精度高,定位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才能胜任。

一般来说,调查船上均配有专门的定位工作人员。

(3)声纳导航定位:多普勒声纳定位和海底声应答定位。

特点:水深超过200—400m时误差较大。

(4)组合导航: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定位中一艘船使用多种定位方法。

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定位方法的优势,可以自动从一种定位系统转化到另一种定位系统。

2、概括分析海洋海底成像主要方法及其特点。

(1)多波束测深声呐:一种高效、高精度的海洋勘测设备,具有可同时测深和海底声呐成像的优点。

(2)AUV前视声纳成像3、海上船载重力测量需要哪些校正过程。

海洋重力测量是对仪器测得的原始数据引入各项校正计算重力异常的过程。

观测重力值在引入必要的校正后与正常重力值的偏差称为重力异常。

校正的项目很多,但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为得到观测重力值所作的校正,如厄特渥斯校正、零点漂移校正、引入绝对重力值等;另一类是为得到重力异常所附加的校正,如自由空间校正、布格校正、地形校正和均衡校正,最后是正常场校正。

4、海洋磁条带异常的分布、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1)磁条带分布特征:太平洋磁异常记录了太平洋及其周边各板块中生代以来活动的复杂历史,相对于印度洋和大西洋,它的磁异常要复杂得多。

综观太平洋中磁异常,宏观上看太平洋磁条带展布的形状颇似一顶边朝东的梯形。

中、西太平洋海山区的大部处于中生代磁静区,区内主要有三组不同走向的磁条带,分别是北面的近NEE向展布的磁条带、东面近NWW向展布的磁条带和南面几近东西向延伸的磁条带。

由这三组磁条带的展布方向推测,该区曾被三组扩张脊包围,它们在中生代期间的活动形成了该区洋壳。

由磁静带的存在也可以推测认为该区在其生长过程中经历过磁极没有发生反转的一段时期即演化史上相对平稳的一个时期。

对照太平洋板块的演化史,我们可以认为研究区可能是最初位于南太平洋三联点的太平洋板块的一部分,是后来随着太平洋的漂移而到达目前的位置的。

(2)研究意义:整个太平洋板块上洋壳年龄最老、磁条带异常最复杂、海山分布最密集、地质构造最独特、构造活动最强烈的一个区域,是太平洋板块中构造背景最为复杂的一个区域。

区内有纵横交错的海山链(海山群)、独立的海隆和海台,有延伸上千公里的近南北走向及近东西走向的断裂带,也正是这些断裂作用和板块运动共同作用导致了板块中强烈的火山活动。

同时该区域也是世界各国争相开展富钴结壳调查最密集的一个地区,也是具有较高工业开采价值的富钴结壳主要分布区。

因而搞清中西太平洋区域的构造特征有利于我们理解及进一步研究整个太平洋海盆的海山发育特征,更好地认识太平洋海盆的构造演化特征。

5、海上地震采集主要的震源类型及其特点(1)脉冲型:提供短时间的弹性波能量。

(2)可控型:产生低振幅信号,可以持续几秒。

6、与陆地相比,海洋电磁测量环境有什么特点?(1)海洋电磁场在陆地上观测的磁场强度一般比传感器噪音高一到两个量级,海洋表面同陆地上磁场近似。

但在海底情况大不相同,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频率越高,衰减的越多,一种解释就是:大地电磁阻抗同水平电场和磁场之比成正比,这阻抗接近海底岩石电阻率或者和海底岩石电阻率相同;由于电场的连续性,相应的磁场也必须减小。

磁场值很弱的同时,电场值同样很小,(2)海洋温度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

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

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左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

总的来看,海水温度变化平稳,在深水处,水温变化少于0.1℃,这无疑相对陆地而已是个很好的优势,因为传感器对温度敏感,在陆地上很难消除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有的地方昼夜温差超过40℃,所以如果长时间测量,电极必须埋的很深。

(3)海水电导率海洋具有不同于陆地的独特环境,海洋环境最大的特点是海底上覆盖着一层海水。

海水里面富含各种矿物质,矿物质电解形成离子,从而形成良导电体。

它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的浓度和活跃度,具体地来说,忽略压力效应,海水电导率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

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度比较稳定,除了地中海和地球两极,可以认为电导率都在3~5S/m之间变化。

(4)海水压力和腐蚀性海水具有巨大的压力,海面往下水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加一个大气压。

比如,在1000米深处,压力就增加到100个大气压。

在这样的压力下,海水能将木块压缩到它原来体积的一半。

这种情况下如果内爆,可能会摧毁临近的备。

所以即使是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缆连接线和浮标,也不是一个简单任务,需要做好防压措施。

海洋环境同时是一种复杂的腐蚀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海水本身是一种强的腐蚀介质,同时波、浪、潮、流又对金属构件产生低频往复应力和冲击,加上海洋微生物、附着生物及它们的代谢产物等都对腐蚀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加速作用。

海洋腐蚀主要是局部腐蚀,即从构件表面开始,在很小区域内发生的腐蚀,如电偶腐蚀、点腐蚀、缝隙腐蚀等。

此外,还有低频腐蚀疲劳、应力腐蚀及微生物腐蚀等。

腐蚀能造成电场噪音,不同材料的接触形成低噪声传感器。

第二部分东海地区海洋卫星重力异常分析一、东海部分海域地球物理概况1、研究区域与资料来源本次研究的区域为125-127。

E,27-29°N,处于东海海域范围内。

数据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网站/cgi-bin/get_data.cgi2、工区海洋地质或地球物理概况中国海夹峙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它的形成演化受到这三大板块的发展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制约.其中在印度洋板块强烈的作用下,中国大陆出现特提斯海的几次启闭,并波及到包括东海在内的东部地区,其时间几乎贯穿整个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强烈作用对东海的影响巨大,但作用时间较晚,主要是晚渐新世以来.对于东海陆架盆地而言,它的出现主要是在晚白垩)中渐新世时期,大陆地壳由挤压转变为拉张,即应力场由北西西)南东东的压应力转变为同方向的张应力,从而在原始基底凹凸交界处产生一系列北北东向张性断裂,形成断陷盆地.这些断陷盆地就是东海陆架盆地的雏形.它们受生长断裂的控制,具有东断西超、东陡西缓的箕状特征,并接受晚白垩世以来的沉积.这些断陷盆地在平面展布上,虽然其分布基本上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却是彼此独立,互不相通的,其中沉积大多为东厚西薄,而且厚度变化巨大,在0~6500m之间.古新世时,断陷盆地继续在张应力作用下发展,沉积物不但在深凹中堆积,而且向低凸构造带超覆,形成一系列北北东潜山超覆构造.始新世时,瓯江运动自西向东展开,张应力逐渐减弱,甚至产生压应力,以致同生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基本消失,而盆地西部出现局部褶皱和地层不整合,在鱼山、海礁等凸起处,始新世沉积表现为超覆而在东部西湖凹陷,其沉积仍受断裂控制,厚度在3000~3500m.东海大地构造演化的最后一幕是晚渐新世以来,以板缘俯冲和板内沉积为特色的发展阶段.东海大陆边缘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陆架盆地由断陷阶段的结束转化为坳陷阶段,甚至进入区域沉降阶段.在东海沟)弧)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东海的海沟、岛弧、弧后盆地聚敛型板块边界.弧后扩张出现冲绳海槽,冲绳海槽是正在裂解的大陆边缘,属西太平洋最年轻的边缘海盆,构成了东海第二大沉积盆地根据已有的地质、自西向东依此为浙闽隆起区、东海陆架盆地、钓鱼岛隆褶带、冲绳海槽盆地和琉球隆褶带.其构造走向为北北东向,与海岸线、大陆架方向基本一致,东海陆架盆地具有陆缘裂谷性质.在东海陆架盆地内,可分为四种性质不同的构造单元,从西向东分别为:西部是由长江、钱塘、瓯江、南日岛及澎西等凹陷组成的古新世陆缘裂谷盆地;中部是由虎皮礁、海礁、渔山、澎佳、观音、北港和澎湖等凸起组成的中生代低隆起带,其高部位地层被剥蚀,低部位保留了多海相,白垩系地层;东部是福江、西湖、基隆和台北等凹陷组成的晚始新世至第四纪前渊盆地;枢纽带分别为保波斜坡和平安斜坡.东部凹陷带内晚始新世到渐新世沉积向西超覆尖灭于中部隆起边缘,它是沉积和构造变化大的地带.东海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构造复杂,发育有北北西向断裂,切割了北北东向的构造,使东海在东西分带的同时,还具有南北分块的特点,进而对沉积与油气等起控制作用.拉张产生控制整个盆地生长发育的正断层是伸展盆地的主要特征.东海陆架盆地是一新生代伸展盆地,其特点是箕状断陷之上还存在着坳陷型盆地.东海以正断层为主,但也具有特殊性,它早期的箕状断陷是拉张的反映,晚期的坳陷沉积盆地则是挤压的结果.这是由于菲律宾海板块向中国大陆俯冲的后期,俯冲板块的倾角增大,造成地壳上部产生挤压力所致,但挤压力还没有构成逆掩、逆冲挤压盆地。

二、东海部分海域区域异常数据处理与成图1、数据处理从网站下载得到的数据包括区域的经度、纬度、地形和自由空间重力异常,下载的重力异常单位为mGal(毫伽),海底地形单位为m。

对自由空间重力异常进行校正:校正之后得到的结果如下表:表2-1-1 布格重力异常部分结果2、图像绘制使用surfer分别绘制中国东海海底地形图,中国东海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中国东海布格重力异常图。

结果如下:图2-2-1中国东海海底地形图图2-2-2中国东海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图2-2-3中国东海布格重力异常图三、东海部分海域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分析在浙闽隆起区和东海陆架区,重力异常变化较为平缓,总体趋势由西向东逐渐增大,并且与大陆沿岸的重力异常连成一片,说明是大陆重力异常向海域的延伸,布格重力异常在0~+100mGal之间变化,区内有一些局部的小异常,呈块状和条带状.这些局部的小异常在东部和西南部基本上成NNE方向;在西北部、北部局部异常的长轴有NW、NE、EW、SN几组方向;区域异常整体上呈NNE方向,由此可以推测东海陆架盆地的不同地区可能在多次的构造运动时期,所受应力大小不同,因而改造程度不同,形成了南北分块的构造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