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谈中医养生

合集下载

李可:万病不治求脾肾,不治之治最上乘+神用无方谓之圣

李可:万病不治求脾肾,不治之治最上乘+神用无方谓之圣

李可:万病不治求脾肾,不治之治最上乘+神用无方谓之圣李可: 万病不治求脾肾,不治之治最上乘+神用无方谓之圣本文转载自舍得《李可: 万病不治求脾肾,不治之治最上乘+神用无方谓之圣+李可:辨证论治之难》李可: 万病不治求脾肾,不治之治最上乘对待一个气息奄奄的痢疾病人,黄连、大黄沾唇必死,这时应该怎么办?李可指出,中医有“万病不治,求于脾肾”的论断,在危重疑难病的治疗上,确有起死回生之效。

盖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脾胃一伤,百药难施,故保护脾胃为第一要义。

肾为先天之本,为人生命之主宰。

内寄命门真火,为生命的原动力,五脏精气的源泉。

故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肾气败亡则生命终结。

故凡治病,皆当首先顾护脾肾元气,勿使损伤。

若已损伤,亟亟固脱救肾,醒脾救胃,使胃气来复,病人才有生机(307页)。

下面看一则万病不治求脾肾案例:久痢成痨杜某,女,23岁,病危邀诊。

病史:1年前患者因8个月男孩因病夭折,悲伤过度,食少形瘦。

今春流产,失血过多,多次发生贫血性休克。

夏末患痢,寒热如疟,日下脓血便10余次。

服白头汤不效,又服葛根芩连汤12剂,病不减,反不能食。

盛夏憎寒,不离棉衣,日渐消瘦,咳嗽盗汗。

经X光透视见右肺浸润型肺结核。

已闭经、卧床不起4个月。

食少呕逆,咳喘自汗,脓血便乃未止,每便必脱肛。

经抗痨药后食纳锐减,形容枯槁,眼眶塌陷,皮肤干瘪。

一日数度晕厥,气息奄奄,病情危重。

脉细数不乱,两迟尚能应指。

病由寒痢误用苦寒损伤脾阳,邪陷入里成痨。

延久损及于肾,生命根基动摇,已无实可攻。

亟扶正固脱,醒脾救胃:红参(捣末同煎)、生半夏各30g,山芋肉、山药各100g,炙草15g,生姜10片,煎取浓汁300毫升,对入姜汁一盅,一日内不分次数缓缓呷服。

呕止后,改为日分3次服,3剂。

服1剂后当日呕止,服完第二剂后,汗敛喘定,知饥,索食藉粉1小碗,服稀粥4~5次。

服完第三剂后,可日进食半斤许。

患者已能半卧位,两目有神。

百年大医家系列|李可:守住身体的财宝——阳气

百年大医家系列|李可:守住身体的财宝——阳气

百年大医家系列|李可:守住身体的财宝——阳气导读:李可先生,将毕生奉献给传统医药复兴大业,开启了现在人对身体阳气的启蒙之门、回归古中医之路径。

回顾他的只言片语,总能不断地汲取营养,并渴望将这些营养与更多人分享,播撒阳光。

这就是一位当代大医的精神力量!今天与大家分享,《一身阳光——与李可聊阳气》。

撑起生命的保护伞每天早晨,当太阳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的目光都难免变得格外顺从。

你看这“早”字和“晨”字,头上都是一个太阳。

我们的每一天,都随着太阳的君临而缓缓开始。

从发现太阳开始,我们进入文明。

中国人不仅从太阳中收获了麦子,还有真理。

对中国人来说,万物都可归于阴阳二字,但归根到底,主宰天地人命的还是一个“阳”字,阳为主,阴为辅。

这个“阳”,在天为太阳,在人则是“阳气”。

对人而言,阳气是保证生命正常运转的能量,是举在我们头顶的一把保护伞。

中国人用“气”这个字来指称各种与能量有关的现象和事物。

我们经常在报纸电视上看见“电气”这两个字,什么意思?电气,指的是与电能的转换、利用有关的事物。

这并不仅仅是与“电”有关,而是与“电能够帮人做什么”有关。

这种能量,由人体吸收的各种食物、水和空气转化而来。

人吸收的是各种植物和动物体内的精华,这是“精”,转化成能量,就是“气”,最后变成人的精神、意志,是“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万物之生是由阳决定的,万物之死也是由阳决定的。

只要有阳气在,就有生命,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

“阳气”充足,人体就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散尽,也就是生命结束的时候。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做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

阳气虚,生理活动就会减弱,甚至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和免疫力下降。

《黄帝内经 .灵枢》中说:“人到四十,阳气不足。

损与日至。

”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过了四十岁,阳气便不够用了,身体的状况开始一天不如一天。

李可老中医:诸病皆是元气受损,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李可老中医:诸病皆是元气受损,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李可老中医:诸病皆是元气受损,生死关头救阳为急田原:您曾经遍访山西全境、南北七省,搜集清民国年间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这本遗书是近百年中医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什么?您认为汉唐以前的古中医与现代中医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李可:所谓的古中医学其实都是汉朝以前的中医学。

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走向了歧路。

近现代的、西化以后的中医,都有好多错误的看法。

这个问题最早发现的人是谁啊?就是彭子益。

彭子的理论源自于河图洛书五行理论,到他逝世前发展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他在伤寒理论编进一步指出五行中土为中心,运中土可以溉四维,带动中气升降源源不断地供应五脏以生命的活力,火可以生土,假使脾胃病用本药治疗无效,就要益火之源以生土。

先天阳气是属火,命门之火叫阳根,阳根一拔,生命之无延,就没办法延续了。

彭子还明确指出,中医的医易结合,《伤寒论》的全部奥秘,都在一个河图里体现了,一个河图的道理包括了中医所有的道理。

他在1947年到1949年,临终的前一两年,将他一生的经验,写成了这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就把这个从《内经》、《易经》,《伤寒杂病论》所有的古代中医学的研究,全部继承了下来。

这个书和我们现在的中医学院的教材完全是两回事。

他和近代的中西汇通的观点完全不一样,那和中西结合派的观念就更不一样,它是真正古代的中医学。

彭子益的基本观点就是所有病都是本气致病。

什么叫本气啊?本气就是元气,就是我刚才说过的混元之气。

就是人在生下来以后,脾和胃中间升降所产生的中气,中气为后天之本,是生命的支柱,十二经(也就是五脏六腑)的经气好像轮子,中气的升降带动了十二经气的旋转,于是生命运动不停,当升则升,当降则降,是为无病,一旦中气受伤,升降乖乱,就是病;中气又是五脏的后勤部,假如没有这个中气维持,不断地供养,五脏就无以所养,最后阳气就无法生存。

先天的阳气,元阳,所有病都是因为这个东西有变了。

不管你受了外界多大的干预,到你这个具体的人身上,首先就表现在哪一部分(元气有变的地方)受损伤。

李可验方

李可验方

35 有一个将军去找梁秀清看病,其实也不是看病,本来是计划砸他那个牌子。这个将军进去以后,这个梁秀清一般不许病人讲话,他就看脉,看了半天以后啊,他说你 这个背部太阳经第几个穴位那个部位啊,有一个异常的东西,不是你本来应该有的,这个将军就惊呆了,说我那是个弹片,正好在那个肺和心的中间。
17 最好的中医教材是啥?绝不是统编的这套东西,而是有个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他们的教材都是吕炳奎主编的,那是最正宗的。那些个教材把中医的基本体系都贯穿下来了。
18 中医绝对不会从什么动物实验中得出什么高招来,那完全是徒劳,完全没有用!活着的人,不但是和那些个小动物不同,而且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模式。绝对不可能像西医的那种,研究一种药,以前的中医学。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走向了歧路。近现代的、西化以后的中医,都有好多错误的看法。
20 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脾胃如釜,就是把脾胃比作是灶台上的锅,肾气为釜底之火,肾气就是肾阳,就是锅下的火,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和水,火力不够,这个水和食物怎么样才能熟得了?所以到最关键的时候,要照顾锅底之火。保护少阴经的那个元阳,元气不要走散。
5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 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 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15 阳气是先天肾气,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很难分清哪个是中气哪个是先气。肾气又称元阳,命门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阳气损伤的后果非常严 重。一个就是健康人,他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但是他脸色一般是一种苍白灰暗的,不是非常红润。我们在各个机关、团体,特别是在饭店,看到的工作人员,长 期在那种环境下生活,很多小青年儿,他的那个脸色非常不好看,但是并没有发病。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救了很多癌症患者,中医治疗癌症的秘诀是什么?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救了很多癌症患者,中医治疗癌症的秘诀是什么?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癌症不是病,是身体的一种反应,只有调整好身体内部环境,才能真正治愈癌症。

”这句话,让许多癌症患者看到了希望,也让更多人开始重视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性。

那么,中医治疗癌症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中医治疗癌症的重点不在于攻击肿瘤本身,而是在于调整身体内部环境,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中药治疗、针灸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癌症的核心,因为中药具有调节身体内部环境的作用。

中药的配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常用的中药有防癌药、免疫调节药、气血调节药等。

这些中药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轻疼痛和不适。

针灸是中医治疗癌症的另一个重要方法,通过针刺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认为,饮食对身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饮食的搭配和营养的摄入。

中医认为,癌症患者应该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和油腻食物,同时也需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中医治疗癌症的秘诀在于调整身体内部环境,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药治疗、针灸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性,重视自身的健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医治疗癌症的秘诀在于调整身体内部环境,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药治疗、针灸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汇总1篇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汇总1篇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汇总1篇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 1六经阳气亏者,皆可加附子,皆可加四逆汤以助之,六经本是一经,六气乃是一气,皆人体坎中阳气也。

一、桂枝甘草汤治心阳虚心悸证,不愈者或较重者,可加炮附子,或四逆,或理中汤。

桂枝甘草汤助心阳,四逆、附子、理中类可助之。

可与桂枝附子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互参。

二、甘草干姜汤可治虚寒肺萎,可治多涎,可治少阴咽痛,甚者可加附子以助之,合而成四逆也。

三、麻黄甘草汤可治水,开腠发汗,若阳虚者,可加附子,或麻附辛汤,或麻附草汤。

四、附子甘草汤可治阳虚畏寒,甚者加干姜,以成四逆汤也。

五、吴茱萸汤治厥阴脏寒犯胃证,若剧者,可加附子或加四逆或理中类以治之。

六、当归四逆汤以治厥阴经证,不愈者加吴茱萸、附子、生姜以助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加。

六经阳衰皆可加附子、理中、四逆,以上可证之。

七、五苓散证若不愈者,可加四逆或加附子以助之,效佳。

体会14:论栀子豉汤系列方1.栀子豉汤栀子―――清热(郁热)豆豉―――宣表合用清宣胸膈郁热,除心烦―――从太阳而出也2.栀子枳实汤――伤寒差后劳复食复者胸膈郁热――栀子痞满食滞――枳实3.栀子干姜汤兼脾气虚寒――便溏者――加干姜4.栀子厚朴汤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枳实――消痞(滞塞)厚朴――除满(胀)体会15:三阳病机,重在经气转输失常――失开、失枢、失阖1. 天之大宝唯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唯此一息真阳!2. 人之一身,凡阳气不到即是病。

3.救治阳气,治病之总则。

4.三阳病机――重在开阖枢失用!⑴太阳――失开!故治疗太阳经病重在开腠疏表⑵少阳――失枢!故治疗重在枢,三焦之气液,通畅上下内外,服小柴胡汤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而解也”。

⑶阳明――失阖!――失于通降!三阳统于阳明,六府以通为顺!六府皆借阳明为出路!白虎、承气皆为阖剂,潜镇阳气,通降六府也。

体会16:三阴病机第一个问题:重在本气失化――湿盛!热少!风大!⑴ 少阴病机―――阳衰――热少――四逆辈⑵ 太阴病机―――阴寒――湿盛――理中类⑶ 厥阴病机―――风大或风小――气散或气闭(疏泄太过或不及)经证―――当归四逆汤;脏证―――乌梅丸加减。

李可老中医谈肾四味一针一药

李可老中医谈肾四味一针一药

李可老中医谈肾四味一针一药李可老中医是我们国家当代的着名中医,山西人,擅长疑难杂症,《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书是李可老先生多年来的医案总结,值得关心研究中医的年轻人学习。

书中用药剂量为李可老中医独特的经验。

李可老肾四味组成:菟丝子(酒泡)、补骨脂、枸杞子、仙灵脾(盐水浸渍),各30克。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功效:阴阳双补。

主治:肾阴阳皆亏所致之腰痛、头目昏眩、记忆衰退、体虚感冒、阳痿遗精、小儿遗尿、老人小便余尿、夜尿频多、足膝酸软等症。

方解:张景岳云:“善补阳者,须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源泉不竭;善补阴者,须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生化无穷”,此方四味皆入肝肾,药性和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益肾精,鼓肾气。

李可老中医将其称为植物”鹿茸”。

上方再加盐巴戟肉、盐杜仲、骨碎补、川断、仙茅、沙苑子为“肾十味”,对男女不育、骨质增生、老年前列腺退化性病变、更年期综合症等症有特效。

笔者在临床上把它用于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更年期综合症主要表现为:频繁的、阵发性烘热出汗,情绪难以抑制的悲伤甚至想大哭一场、焦虑、激动、烦躁、失眠等。

病程短者数月,长者可迁延十几年,从而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

一般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多从肾阴虚论治,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但是笔者在临床上发现,更年期综合症绝大多数伴有肾阳虚,肾阴虚的极少见。

治疗方法是,在对证的方剂里加上“肾四味”、附子等补肾阳的药。

2007年一年,我治疗了大约十例左右更年期综合症的病人,全是用此法治疗,一般服药1~3付即见效,短着一周,长者一个半月,就能基本治愈。

上述所谓对证的方剂,需临床辩证,我多采用的是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加减、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加减、四逆汤加龙骨牡蛎加减、麻黄桂枝各半汤加龙骨牡蛎加减(如有表证)。

典型病例:2007年12月 21日×××,女,50岁,主诉:阵发性出汗一年多。

【已故名中医李可:一副经典名方调理多年体...

【已故名中医李可:一副经典名方调理多年体...

【已故名中医李可:一副经典名方调理多年体...
【已故名中医李可:一副经典名方调理多年体热——西医不能调理的毛病,中医绰绰有余】
李可老先生在中医界也算是比较有名气的一位老中医,被称为中医界的ICU,他老人家对中医医理,中医的临床应用可谓是见解颇深。

曾经有这么一位多年足心发热的患者找到李可老先生,该患者足心发热已经长达7年之久,夜里睡眠不好,无论冬夏,都必须把脚伸出被褥,或者贴在墙上,凉快凉快才能入睡,多年来寻医无数,中西医院都走了好几趟,不见效果。

诊断:面色比较红润,产后失调,脉数,干渴,小便清长,中上脘处冷感,双膝冷,唯独脚心发热。

调理:炙甘草+干姜+附子(每个人体质不同,故将用量隐藏)
二诊:体寒减缓,双足微微感到暖和;
讲解:足心发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一些寒凉的草药来解热,可是细看这个药方子,甘草用于调和,干姜和附子都是温阳的草药,没有一味是解热的,热证用热药看似违背医理,实际上是因为该患者是假热真寒的症候,有古医家很早就说过:足心热是阴寒沸腾的表现!所以,李可老先生反其道而行之,用了温阳的草药,反而取得效果。

中医便是如此,人体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个体,大夫调理人体,也需要有千变万化的思维,西医往往治疗的流程很清晰,一个病对应一套流程,这一点跟中医有点点不一样。

#快问中医超能团##真相来了##辟谣#。

老中医李可:补肾虚金匮肾气丸,养长寿就喝四逆汤

老中医李可:补肾虚金匮肾气丸,养长寿就喝四逆汤

老中医李可:补肾虚金匮肾气丸,养长寿就喝四逆汤老中医李可:补肾虚金匮肾气丸,养长寿就喝四逆汤金匮肾气丸出于《金匮要略》,方中含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其功效温补肾阳,行气化水。

田原:中国是个老龄化社会,李老咱们就不能不谈谈关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身体的阳气会减弱,容易出现许多老年病,请您给老年人一些建议,或者给出一些简单易用的方法。

李可: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不管南方、北方,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

可以调整你的元阳,其不受损伤。

可以延年益寿。

可以延年益寿。

而且这个方子花不了几个钱。

或者是用这个「金匮肾气丸」,但是千万别用「六味地黄丸」。

就把这个「金匮肾气丸」每次5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

田原:「金匮肾气丸」也可以经常吃?没有副作用?没有副作用?李可:没有,尤其像一些阳虚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都可以吃金匮肾气丸,有一段时间就过来了。

田原:现在高血压很普遍,有些高血压的人,医生诊断就是肾阳虚,也会买金匮肾气丸来吃,我听说有人吃了两三次,血压一下就上去了,就不敢吃了.....李可:上去不要紧,继续吃。

有那么一个阶段,是邪正相争,你不要老查血压,要问她有什么感觉。

很多现在认为的不治之症啊,其实都可以治好,像高血压这一类,以及糖尿病和糖尿病引发的肾病、冠心病,其实一回事。

田原:好,代表老人们谢谢您。

刚才师母谈到,说您现在接诊的肿瘤病人越来越多。

我个人理解呢,是跟现代人的生沽方式、心理压力有关系。

您在临床见了这麼多肿瘤病人,您也给这些人一个建议。

您在临床见了这么多肿瘤病人,您也给这些人一个建议。

李可: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这个病过去由于中医的意见分歧,被分成什么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什么七情......但是有个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的五脏六腑、皮毛经络、表里内外,只要哪一个部位阳气不能到达,那个地方就是病,你就治疗那个东西就行了,这是个最简单的总括。

李可谈中医养生(杜少辉整理)

李可谈中医养生(杜少辉整理)

說到陰陽的關係,我們一般都認為,陰陽要平衡。這個觀念不完全對。為什麼呢?從《內經》開始,從《易經》開始,就特別強調:人的陽氣乃是生命的根基,陰這個東西,陰是包括你的人體所有人體各個器官,你所吃進去的食物,各種營養成份,這些東西是屬於陰的。那個陽氣是居於統帥地位的,是一個主導,所以是陰的東西,都是在陽的統率下,絕對不是半斤八兩,平起平坐,陰陽平和。這個陰陽平和是指這個陽氣主導下的陰陽平和。內經有幾句話:一個是“陰平陽密,精神乃固”。還有一句話:“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陰氣和陽氣的重要性在哪呢?陽秘,當你的陽氣處在一個固秘的狀態下的時候,這個才能達到陰平陽密,另外《內經》有許多重要觀點,比如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折壽就是短命。這個《內經》看重人體的陽氣,陽就好象天空的太陽。假如沒有太陽就沒有生命。我們舉一個例子,看陰陽盛衰,在一個人的各個不同的生命階段表現,小孩時候,當然是陽氣出現旺盛,生長發育到成年以後的話,所謂陰陽平衡,就處在一種健康的狀態。但是,到老年以後,無緣無故的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淚、或者是小便提不住,尿頻,這些都是因為人在老年以後,陽氣衰弱,陽氣失去統帥作用。我們在老年危險期的時候,特別是像一些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肺心病,或者其穹的併發急性心衰,只有一條辦法,那就是救陽,陽氣救回來了,這個人就活過來了。這個東西就好象水龍頭的開關一樣,它的閥門,螺絲逐漸的變松,要把的擰好,方法就是補充陽氣,保護陽氣。我們在這個時候,也要特別看中一點,就是你看他雖然病的非常厲害,只要有一絲陽氣不散,這個就可以救。所以這個問題,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最近出了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叫《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古中醫學傳承了漢唐以前的古代醫學,包括漢唐以後,漢唐以後由於好些人誤解裏面的主要觀點,所以中醫就發生了走向歧路。特別是有一派認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這是個非常害人的觀點。這個現在出的這本書,就是把這個從《內經》、《易經》,《傷寒雜病論》所有的古代中醫學的研究話,全部繼承了下來,而且它這個方法,是結合現代科學各個領域,古中醫學者存在的方法論,它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論證。大家將來可以看看這本書。這個書和我們現在的中醫學院的教材完全是兩回事。他和近代的中西彙通的觀點完全不一樣,那和中西結合派的觀念就更不一樣,它是真正古代的中醫學。所以叫古中醫學。這個古中醫學和剛才說的有什麼不同,上面的觀點是《易經》的觀點,他這個觀點是側重於中氣,就是人體在生下來以後,脾和胃中間升降所產生的中氣,中氣又是五臟的後勤部。假如沒有這個中氣維持、不斷的供養,五臟就無以所養,最後陽氣就無法生存,陽氣最根本的東西,所以在看病的時候有個格言:生死關頭救陽為急。因為他的腎氣和中氣的關係,人的脾胃在五行裏面屬土,古人有個形象的比喻,它就好象是一個鍋。鍋裏面有各種各樣的生物,有水,這個水和食物怎麼樣才能受得了,就要看釜底下的火,釜就相當於鍋的意思。所以釜底之火,而中氣雖然這麼重要,但是如果沒有釜底之火的維持,它是難以生存的。所以到最關鍵的時候,要照顧釜底之火。所以這樣的話,古代的商,清代的鄭欽安先生的學說,和彭子益先生的古中醫學說,兩人雖然各有側重,如果把他們的兩個人融合在一起,那是非常完整的東西。

扶阳派大师李可谈中医养生

扶阳派大师李可谈中医养生

■空调是现代病的根源时间:2008年夏地点:深圳市图书馆五楼报告厅“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主持人:欢迎各位光临我们“大讲堂”,先按照惯例请把手机打到无声状态。

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光临深圳文化的讲堂,我是主持人陈晗。

一说到中医,我们就会想到中草药,针灸按摩。

想到在得了一些疑难杂症就去找中医慢慢去调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用中医的手段去养生呢?我们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中医专家李可先生,为我们讲述中医养生,大家掌声有请。

来看一下李先生的简历: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0,毕业于西北医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医药报医学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熔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自创方剂二十八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专家之一.欢迎您李先生。

听说李老师这两天的身体不是很舒服,但坚持给我们讲座,非常感谢您。

看您的简历里面,一开始是学文学的,后来怎么转到学中医上了?您当时是怎么去从事中医的呢?李可:中医我是自学的。

当时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也有这么一个机遇。

主持人:听说您是对重症的,我网上看资料说一般讲中医都是慢郎中么,中医是慢慢调理,但是您对这种疑难杂症的治疗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用的药剂也非常重,是吗?李可:其实中医在古代一直是擅长治重疑急症的,说中医是慢郎中是一种误解。

主持人:是误解啊。

那接下来有请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先生讲今天的主题“中医的养生”。

(掌声……)李可:我是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来南方,第一次是参加仲景学说研讨会,打那以后每年都来三、四次。

其中包括广州、广西的南宁还有好些其他地方。

到现在基本上就是七年,基本上每年都来南方。

但是我来南方以后,看过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

李可:捍卫阳气不生病

李可:捍卫阳气不生病

李可:捍卫阳气不生病【名家简介】:李可(山西著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

临难习医,具救苦心。

天资敏慧,虽未曾亲炙名师,究能得医之本源。

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

五十年来,活人甚众。

(一)基本观点:1、凡病皆本气自病。

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

为人生命之两本,两本飘摇,危若垒卵。

2、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久病,难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妄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

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3、胃气是五脏的后勤部,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门,五脏皆禀气于胃也。

故理中汤可治百病。

4、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火神始祖郑钦安谓之:“唯此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

彭子叫作“阳根”。

五行圆运动之理,火可生土。

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

故凡治脾胃病本药不效,速温养命火,火旺自能生土。

故桂附理中汤又是救胃气,治百病之要方。

5、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线生机。

(二)、伤寒心悟1、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

113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汤。

太阳病条文最多。

洖治最多,救误之法最多。

汗、吐、下误用,所伤者胃气(中气),救误即是救胃气。

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当升者反而下陷,当降者反而上逆,五行运动不圆。

救胃气以复中轴,升降复常,四维得安,病癒。

至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生死关头,阳根将拔,破阴回阳,以挽生命。

学伤寒要由博返约。

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样“伤寒之理路,只‘表里寒热’四字。

即可贯穿113方主,合之不过三方(中气、营卫、脏腑)而已。

否则113方竟成113个主脑,我被方缚住,(成为方的奴隶)我便不能用方矣!”彭子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之理,破解四大经典,一线贯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大师谈一代名医李可:“救命的东西,我们不保密”(李可30首验方分享)

大师谈一代名医李可:“救命的东西,我们不保密”(李可30首验方分享)

大师谈一代名医李可:“救命的东西,我们不保密”(李可30首验方分享)医知说:李可,1930年出生于山西灵石。

他从赤脚医生做起,致力于传承汉代以前的中医学,成为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当代临床大家,尤擅长以重剂救治急危重症,医术高超,有“现代张仲景”之美誉。

其专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记录了他在急危重症疑难病方面的珍贵治疗经验,理法方药精辟,实用性强,成为许多中医临床工作者案头必备之书。

2013年2月7日,传奇老中医李可在山西家中去世,享年83岁。

消息传来,中医界人士无不叹惋。

李可是古中医学流派的“开山鼻祖”,以擅长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而出名。

他经40年临床实践自创中药方28首,其中尤为著名的“破格救心汤”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被国医大师邓铁涛赞为“中医的脊梁”。

晚年的李可致力于弘扬和复兴中医学,并在广州南方医院建立了全国首个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

他说:“基地的成立,已是国家对我一生的最高奖赏,比诺贝尔奖更为珍贵。

”李可最器重的门生之一、基地主任吕英教授曾深情回忆并展示了李可在为医、为师、为人方面的医学大家风范。

李可有着一条传奇的学医路:他是在牢狱中自学成才的。

1930年,李可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一个小农商家庭,16岁初中毕业后参加军队,曾在西北野战军做过战地记者,也做过军队报纸的编辑。

1953年,性格耿直的李可因为对一封重要信件发表了不同看法,便莫名其妙地被打成反革命,锒铛入狱。

在狱中,他结识了一位姓黄的狱友,他指点李可,学中医要背“汤头”,看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从此,李可开始在狱中看医书,踏上了漫长的中医自学路。

“文革”期间,李可因为被人诬告再次蒙冤入狱。

在狱中,他继续刻苦钻研《易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经典。

用中医方法抢救重症病人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李可逐步形成了极具“古中医”特色的学术流派。

李可老中医:把脉先学浮沉迟数,生死关头辨阴阳为要

李可老中医:把脉先学浮沉迟数,生死关头辨阴阳为要

李可老中医:把脉先学浮沉迟数,生死关头辨阴阳为要田原:很多学生觉得脉象学很难,您的中医全部是自学的,在脉诊这方面给他们一些忠告?李可:脉象这个东西啊,主要是要做到能看出来病势、走向,你掌握了浮、沉、迟、数四个脉就可以了。

比如说,数,你要掌握他的一呼一吸要超过多少下,超过八九十下就属于数了。

数在脉经上讲,属热,但是我发现呀,数脉它不但主寒,而且主大寒,非常危险的寒,正所谓热极必反。

就是当你这个脉搏跳到一百次以上,甚至两百次,这个时候啊,你这个阳气已经没有了,完全外散了。

可它是数脉,对于这种数脉你绝对不能用凉药。

所以学中医的人你要活看,你要结合不同机体的病人,在我身上如果是数脉,可能就是……诶呀,我身上哪一个地方有火,清泻一下就过了,但是有些病人他表现出一种反相,一种假相。

你比如说肺结核,肺结核的病人,他那个基础脉搏数啊,就在一百次以上,他能有什么热?他那个元气都散光了,你要再给他去治热,那他就死路一条了,然后他得感谢你给他治病。

(笑)很多东西并不像书本上写的那么简单、明了,一眼就能看透。

再说迟脉,迟脉主寒,但是有些热极的病,上下关格不通,他那个脉也很迟,那你就要给他通腹,要用大承气去让他泻肚子,一般的迟脉是要扶阳,但是特殊的迟脉就不能一样治了……所以要把这些情况都搞清楚,你心中就有数了。

现在把脉一般都是个样儿,看上去是看脉呢,其实脑袋不知道想啥呢。

然后他问你,你怎么回事,你说了半天,他把那个脉早忘记了是啥脉了。

所以判断脉的时候啊,要读那个彭子益脉法,很有特殊启发作用。

他那个方法特殊,病人坐在对面,两个手平放,这六部脉,心、肝、肾、肺、脾、命门,哪一路脉独特,就是那个地方有病。

田原:同时按,然后进行比较?李可:哎,你不比较怎么知道强弱、快慢?所以看病的时候,你还要结合望诊。

比如面色晦暗,但是他脉非常快,那就是阳气快完了,绝对不是热证。

田原:是寒证?李可:对。

所以你看那个脉案上写着脉数,什么是数?数不但主虚、主寒,而且主亡阳,但是脉诀上没给你那么写吧?你要这么讲那别人都得说这家伙是胡说八道,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

李可老中医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李可老中医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李可老中医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作者:医者佛一、李可老中医曾与在下有一面之缘.先生曾经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我问:"李老,您从医多年,阳虚与阴虚之证各占多少?"李可:"我从未见过一个真正的阴虚患者。

"从此,我开始应用附子,从此,我的疗效大副地提高。

感谢李老,所谓一句话,而诲人一辈子,非常地感激。

李老的医案,我是认真地钻研的。

不是学习,是刻苦地研究。

李老往往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灵活掌握后,就可以触类旁通而可能救人性命。

"从李可身上能见到真正的中医的脊梁。

"邓铁涛语。

此语不假二、大家对于用附子见仁见智.其实本质在于阴和阳。

这已经入了仲景的门径。

可喜。

对于是否该有附子,我想是有严格的指征的。

毕竟这是毒药,用的不好,6克也可中毒。

用的对证,80克生附子可以治愈大病。

我正在用这个方法治疗脑干脑炎,效果奇佳。

而且,我也实在不清楚,如果没有附子,还有什么药可以让四肢萎缩的肌肉恢复过来。

因此,说句实话,用附子,是因为它有适应证。

并非为了逞强作势。

该用而不用,还算是苍生的医生吗?三、余喜欢用附子治病,疗效非常神奇。

以前,用量不敢大,只在十数克范围内。

后来读了《思考中医》,我细细地思量刘博士的观点,觉得阳气非常重要。

当今医生多喜欢用滋阴药,效果不明显,且伤阳。

且更有西医,拼命用抗生素,更是创伤人体阳气。

观察病人,每多见脸色灰暗不华,眼周灰暗之征,且脉多见沉细。

此皆是阳虚也。

治疗杂证,包括痛证,痹症、内科怪病等,临床我喜欢应用四逆汤以及当归四逆汤。

且制附片一般从25克开始应用,多者至125克(回阳),或至90克,少者也经常在45克,35克范围。

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这样的医案好多,有时间我慢慢地发在网上,请大家鉴赏。

月前经病友介绍来我门诊一病患,女,60岁余,右腿膝关节以下至脚趾皆红肿热痛,摸上去发热,病人自述热痛不止,已经一年余,百般求治,不得其效。

山西名医李可:“醒脾汤”11味药,巧治食少纳呆!

山西名医李可:“醒脾汤”11味药,巧治食少纳呆!

山西名医李可:“醒脾汤”11味药,巧治食少纳呆!展开全文今天给大家分享李可先生运用“醒脾汤”这一方子的治疗经验,以供大家参考!李可老中医,1930年生,2013年2月7日在山西病逝,享年83岁。

山西省灵石县人,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取得中医本科学历。

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特邀研究员。

半个世纪以来,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尤擅长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医术精湛,并有自拟处方三十多副。

著成《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下面介绍李可老中医治疗食少纳呆的“醒脾汤”。

【组成】红参、五灵脂10~30g,炒麦芽60g,炒芽30g,焦三仙各10~15g,藿香、佩兰、砂仁、炙甘草各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

【主治】食少纳呆,面黄肌瘦(《李可经验专辑》357页)。

【方解】李可醒脾常用以下对药:红参、五灵脂益气化瘀,启脾进食;炒麦芽、谷芽开胃醒脾;焦三仙消食化积;藿香、佩兰、砂仁芳化醒脾。

【用法】二煎混匀,日分2次服。

案例:郭某,50岁,汾局水峪矿职工,1980年11月13日,由灵石医药公司宋经理陪同来诊。

患者病程1年7个月,曾在省肿瘤医院住院8个月,放疗配服中药,渐延全身浮肿,腹水(++)而出院。

体重下降20kg,现体重37.5kg,骨瘦如柴,一身大肉尽脱。

纳呆,日进食不足4两。

出血淋漓不断,少腹胀痛如锥刺;黄赤相杂之秽臭带特多,日用卫生纸1包。

询知患者个性内向,舌淡而干,舌中裂纹,中心有5分硬币大之无苔区。

余久思难决,觉此症有两点难于措手处:其一,七情内伤,肝气久郁化火化毒,结于胞宫,犹如强敌破境,势不能不顾;其二,久病攻多,放疗损伤,胃气已近败亡。

其舌中之无苔区,即脾胃虚极,不能蒸化敷布之明证。

上大虚,下大实,是最难用药格局。

一着不慎,生死立判,当以抑木扶土、醒脾救胃为先。

生黄芪45g,当归、红参(另炖)、五灵脂、柴胡、棉子炭、白芍各15g,炒麦芽60g,炒谷芽30g,曲楂炭、姜炭各10g,焦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猪苓各30g,泽泻18g,油桂5g,炙甘草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李可经验专辑》357页)。

李可老中医经治疑难慢性病及虚弱体质经验介绍——培元固本散!

李可老中医经治疑难慢性病及虚弱体质经验介绍——培元固本散!

李可老中医经治疑难慢性病及虚弱体质经验介绍——培元固本散!李可老中医经治疑难慢性病及虚弱体质经验介绍——培元固本散!培元固本散由紫河车、鹿茸片、红参、灵脂、三七、琥珀组成基础方。

余从60年代末开始试用,以参茸胎盘治大病后久损不复得效。

唯有的病人,用后有滞闷感。

盖虚必夹瘀,虚甚反不受补,蛮补反致气机滞塞,欲速则不达。

遂加三七,补中有通、有化,虚证用之,可以平稳收功。

至70年代中,拜读岳美中治老年病之人参、三七、琥珀末方论,大受启迪,遂成上方。

经30年反复实验,随病证加味,治一切久损不复之大虚证,先天不足,衰老退化,免疫缺陷,及虚中夹瘀、夹痰、夹积等症,都取得了泛应曲当的疗效。

方中人胎盘古名紫河车,是古方补天丸、大造丸主药。

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有一般草木药难以达到的补益功效,是中医学最早使用的脏器疗法之一。

本品味甘咸,略有腥气,性温,归心肺脾经。

从疗效推断,尤能人肾而大补先天。

应烘烤至深黄色,则有香气,亦易于消化吸收(胎盘附着之脐带,古名“坎气”,对肾虚喘咳有殊效,民间试用于晚期宫颈癌各型白血病,疗效亦好。

)功能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用于虚劳赢瘦,骨蒸盗汗,气短喘嗽,食少,阳痿遗精,不孕少乳等诸虚百损,有再造人体免疫力之功。

近代大量科学实验,证实本品含有丙种胎盘球蛋白、干扰素、多糖、多种氨基酸、卵巢激素、黄体激素等。

有增强人休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抗感染,抗过敏,抗癌,升高白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女性生殖系统发育不良等症,均有较好疗效。

鹿茸味甘咸,性温而柔润,入肝肾经。

功能补肾气,强督脉,生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止崩带,托疮毒,主治一切虚寒证。

适用于精血衰少,阳痿遗精,精冷无子,畏寒肢冷,赢瘦神倦,宫冷不孕,崩漏带下,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老人衰老退化,耳聋目暗,健忘眩晕,筋骨痿软,骨质增生,“久服固齿,令人不老”(《东医宝鉴》)。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含25种氨基酸,具有促进生长,刺激血细胞、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非特异抵抗力作用,还有增强性腺功能和生精效用。

《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李可为何说“春夏养阳,秋冬固阳”?

《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李可为何说“春夏养阳,秋冬固阳”?

《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李可为何说“春夏养阳,秋冬固阳”?《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被历代医家奉为养生重要原则。

而对这一重要原则的理解,却出现了不少歧义。

王冰认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提出“养即制也”,因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亢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

但只是这种理解并没有文辞释义上的依据。

而不少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是“春夏用辛热药食养阳,秋冬用寒凉药食养阴”,如张志聪即提出“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阳;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阴”。

因此,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

张介宾则从阴阳互根、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原理,提出“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

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

皆所以从其根也。

”春夏养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秋冬养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

这几种解释皆似是而非。

实际上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已对此做了详尽解释:“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提示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自然规律,也即是春夏不生长,秋冬不收藏;而圣人养生则注意“春夏生长,秋冬收藏”,此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意。

最重要的是,“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揭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实质是与自然界万物共同遵循四时的降沉升浮之气。

而春夏如何养阳,关键并不在于进食温补药物,实则是顺应春生夏长之气而让人体阳气有序生发;秋冬应如何养阴?关键亦不在于进食滋阴补品,而是要顺应秋冬自然之气的降沉规律,让人体阳气敛降深藏,而这恰恰就是“固阳”理念。

“古中医学派”对这一观点的阐述尤其透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可谈中医养生时间:2007年6月2日下午3点地点:深圳市图书馆五楼报告厅“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主持人:欢迎各位光临我们“大讲堂”,先按照惯例请把手机打到无声状态。

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光临深圳文化的讲堂,我是主持人陈晗。

一说到中医,我们就会想到中草药,针灸按摩。

想到在得了一些疑难杂症就去找中医慢慢去调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用中医的手段去养生呢?我们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中医专家李可先生,为我们讲述中医养生,大家掌声有请。

来看一下李先生的简历: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0,毕业于西北医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医药报医学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熔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自创方剂二十八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专家之一,欢迎您李先生。

听说李老师这两天的身体不是很舒服,但坚持给我们讲座,非常感谢您。

看您的简历里面,一开始是学文学的,后来怎么转到学中医上了?您当时是怎么去从事中医的呢?李可:中医我是自学的。

当时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也有这么一个机遇。

主持人:听说您是对重症的,我网上看资料说一般讲中医都是慢郎中么,中医是慢慢调理,但是您对这种疑难杂症的治疗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用的药剂也非常重,是吗?李可:其实中医在古代一直是擅长治重疑急症的,说中医是慢郎中是一种误解。

主持人:是误解啊。

那接下来有请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先生讲今天的主题“中医的养生”。

(掌声……)李可:我是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来南方,第一次是参加仲景学说研讨会,打那以后每年都来三、四次。

其中包括广州、广西的南宁还有好些其他地方。

到现在基本上就是七年,基本上每年都来南方。

但是我来南方以后,看过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

这个里头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如果从中医的六淫来分类就是风、寒、暑、湿、燥、火,那么我所看的病人阳虚寒湿证的十之有八九,而阴虚火热证的百不见一二,一例都没有遇到过。

南方气候特别热,一般人讲,有夏无冬,这么酷热的气候,人们在这样的一个气候竟然没有一个得火证、热斑点,或者阴虚证,这个事情让我非常惊诧,不理解。

所以从2000年开始,我就注意观察南方朋友们的生活习惯。

就开始寻找(这些病证)根源,在我的观察当中发现:第一个问题就是普遍大家都使用空调,空调是一个现代科学的一个发明,若说它的利和弊,我看弊多于利。

因为这个,造成了很多人为的空调病。

有以下这种表现:一个是人造冷气,外边热的不得了,一旦回到家里就跟进了冰窟窿一样,这么一冷一热,每天经过好多次,所以寒湿是伤人最厉害的外形,我们人造的寒邪比那个自然界的寒邪还要厉害。

所以我发现,空调的发明首先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活,破坏了我们几千年正常气候下人生活的这种节奏。

这个空调的出现实际上并不长,我们有好几千年就处在没有空调的状态下,生活的非常好。

自从有空调出现以后,阴寒之气,它频频进入体内。

比如今天我马上从这里出去了,外边是一团火,然后进入有空调的环境,马上就发冷,感觉穿一件衣服都不够用。

就这样反复的把寒气一层一层的压在体内,这样的话就造成很多病。

比如说头痛、慢性鼻炎、阴暑证。

所谓阴暑证,就是暑天受寒得的一种病,它和暑热症不一样,看起来是暑天得的病,实际上是一种阴寒症。

再有一种,就是常年难愈的感冒,青年妇女的痛经,产后病,婴儿在空调的环境下长大,最容易得哮喘开门见山。

这是我近几年在南方地区发现的,几乎是一个普遍规律,各地都有这种病人。

再有一种就是无缘无故泻肚,吃了东西加上空调不久就吐泻,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高热不退,这个高热不退应该说是一种好事,比如说寒气进入人体以后,人体的阳气就要起来抗争,这样的话就发热,发热的几率是这样。

我们发热的时候,常常是吃西瓜、吃冰块,用大量的抗生素,把表面上的东西消下去,实际上这个寒气并没有出来。

它是从外面进去。

你让它从外面透发出去就好了,这个病就好了。

这样的结果,长期发热七八天、八九天、十多天都解决不了。

而且经过这样的治疗这样的处理以后,又留了病根了,一旦遇到一个同样的或者稍微适当的环境,他的病就又发作,这个(情况)很多。

另外一种更比较普遍,身体虚弱的人,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带有一种抽搐的性质,这个就是中医总结的哪个寒主收引。

感受到寒邪以后,阳气一时抵抗不了,它就收缩,寒主收引。

大致空调造成的病就是这么多种。

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就是为什么南方人没有一个热症,而且大部分是属于阴证、寒证、湿证,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生活的节奏,有些违反了我们民族古代传下来的养生的要领、原则和方法,这是一个大城市中的人,起居节奏不太好。

就是睡的非常晚,或者是过夜生活,两点钟不睡觉,因为人和自然界是同一步调,当太阳落山以后,在10点钟以前就应该入睡,这个就是上海陈玉琴老师跟你们讲过的,那个时间正是人们胆经开始造血、清除体内垃圾的这么一个时间。

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入睡,没有充足的睡眠,深层的睡眠,那么体内的功能就发挥不好,这是一种情况。

人体的生物钟功能同样会被改变,被破坏。

再加上由于空气热,特别喜欢吃生冷的东西。

比如说冰水、冰块、冰冻的果汁等等。

或者热的话冲一个冷水澡,或者在睡觉的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睡着以后就受病。

这个东西后果是什么呢?一个就是健康人,就是他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他脸色一般是一种苍白灰暗的脸色,不是非常红润,我们在各个机关、团体,特别是在饭店,看到的小青年,工作人员长期在那种环境下生活,他的那个脸色非常不好看,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但是并没有发病。

再一个就是人的抵抗力下降,怕风、怕冷,特别容易感冒,或者食欲不好,或者拉肚子。

这个就是阳气损伤以后非常严重的后果。

再有就是妇女的月经病,产后病,老人的心肺病,和用这个东西都很有关系。

我曾经参与过西医ICU急危症重病人的抢救,我进去(ICU病房)以后,我都冷的受不了,那个心衰、或者是肺衰,或者是肾衰的病人,应该是最怕冷的。

但是在那个(低温)条件下是不行的。

但这个东西是我们这样的一个规定。

所以这样的话,这样的病人很不容易救活的。

有些人我建议最好把空调调到26度以上,这是一个方法。

再一个就是我告诉家属让病人赶快出院,这样的一个条件下,用大量的抗生素和我的这种方法对抗(疾病),那是事倍功半。

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现在我就讲“中医养生”。

这个中医养生的内容很多,这是一种大学问,这是一时半刻说不到很多。

我就只讲一下,现在正好是夏季。

为什么在《内经》的养生里头有一个“春夏养阳” 这么一个提法,这是古代几千年实践得出来的一个非常正确的结论。

我们中医讲究治未病,治未病并不是说没有治那个没有病的人。

而是在治未病以前要找出,有病的话马上就要治。

这个春夏养阳的养生方法,对于避免很多的疾病有效。

就上面提出的一大堆问题,就可以说明一个春夏养阳的重要性。

因为人是自然界大气所生的一种,和自然界是同步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春温夏热,秋凉冬暖。

所有的动植物都要遵循这个规律。

那么冬天的阳气,积蓄了大量的能量以后,准备到来年春天,开春的时候,阳气慢慢升华,这个时候冬天的动物也醒来了。

一些植物开始慢慢生长,萌芽、发育,这是一个阶段。

然后进一步发展到夏天阳气进一步放生,生发,这个时候人的生命,以及和动物的生命,都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生长、发展。

这两个阶段,耗费的阳气最多。

所有的话,为什么古人提出来,在春天阳气生发的时候,夏天气候特别热的时候,最热热不过三伏,在这个时候特别要强调养阳了,就是因为阳气消耗特别大。

这个时候要不断的补充保护,不要伤害,而伤害阳气最严重,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不仅是南方人,这个风气在北方也很严重。

由于空调、吃冷的食物,冲冷水澡,得了非常难治的病,这种人非常多。

所以春夏养阳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来。

大家想这个是非常有道理。

同时根据我们,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广东朋友能够遵循这个方法,稍微改变一下你们的生活习惯,你的健康状况就会很快的有好转。

当然,如果这么长时间有好些病来经过调理,但是在保护、保养这个范围内,春夏养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其实阳气这个东西,不仅是春夏要养阳,一年四季任何时候你都不要伤害它。

说到阴阳的关系,我们一般都认为,阴阳要平衡。

这个观念不完全对。

为什么呢?从《内经》开始,从《易经》开始,就特别强调:人的阳气乃是生命的根基,阴这个东西,阴是包括你的人体所有人体各个器官,你所吃进去的食物,各种营养成份,这些东西是属于阴的。

那个阳气是居于统帅地位的,是一个主导,所以是阴的东西,都是在阳的统率下,绝对不是半斤八两,平起平坐,阴阳平和。

这个阴阳平和是指这个阳气主导下的阴阳平和。

内经有几句话:一个是“阴平阳密,精神乃固”。

还有一句话:“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气和阳气的重要性在哪呢?阳秘,当你的阳气处在一个固秘的状态下的时候,这个才能达到阴平阳密,另外《内经》有许多重要观点,比如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折寿就是短命。

这个《内经》看重人体的阳气,阳就好象天空的太阳。

假如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

我们举一个例子,看阴阳盛衰,在一个人的各个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小孩时候,当然是阳气出现旺盛,生长发育到成年以后的话,所谓阴阳平衡,就处在一种健康的状态。

但是,到老年以后,无缘无故的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或者是小便提不住,尿频,这些都是因为人在老年以后,阳气衰弱,阳气失去统帅作用。

我们在老年危险期的时候,特别是像一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其穹的并发急性心衰,只有一条办法,那就是救阳,阳气救回来了,这个人就活过来了。

这个东西就好象水龙头的开关一样,它的阀门,螺丝逐渐的变松,要把的拧好,方法就是补充阳气,保护阳气。

我们在这个时候,也要特别看中一点,就是你看他虽然病的非常厉害,只要有一丝阳气不散,这个就可以救。

所以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最近出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古中医学传承了汉唐以前的古代医学,包括汉唐以后,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发生了走向歧路。

特别是有一派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这是个非常害人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